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就是小編給大家講解介紹的相關方案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服裝營銷策劃方案書 服裝營銷策劃方案篇一
“派意特”服飾應分為三個時期分別制定其經營策略。
“派意特”服飾的整體上市簡言之即是產品自投放市場后達到盈利及市場基本占有。是一個品牌市場進入到另一個平臺的過程,也可稱之為創業階段。其后則是發展階段或稱之為守業階段。此前兩個階段只是企業和品牌急速發展時期,最后是擴張時期。為此這樣三個時期組成一個企業和品牌的全部過程。結合企業概況,在創業和發展時期擬定為三年。希望通過三年的時間,穩定并占有湖南或中南市場,在區域市場外鋪墊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同時通過三年的市場摸索積累為發展成具備中國真正含金量的知名品牌做好準備。其三年目標規劃為:
第一年打開省內市場,在品牌創建上狠下功夫,并開辟區域中心市場穩定根據地。
第二年在品牌形象提升上加以努力,創建3—5個區域市場中心區,為全面發展摸索經驗積聚資本。
第三年穩定并將區域市場發展成為全國市場分布合理的幾個市場穩定的根據地,為發展階段的多點啟動做好準備。
為達成上述計劃目標,在上市以后,市場銷售的量化指標上必須保持年增長300%的增長水平。否則,難以如期開展發展階段的計劃活動,在實施時應嚴格遵循市場進入、市場滲透、市場開拓、市場擴張、市場占領這五個步驟計劃來執行,先期上市策略僅包含進入和市場滲透這兩個步驟。
在市場進入之前,我們先應解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同樣它們也是其它企業在市場進入中的幾個最為難以解決并處理的問題。
服裝營銷策劃方案書 服裝營銷策劃方案篇二
韓國時尚女裝,主要以針織上裝為主。
高貴典雅的裝修風格,店面色彩以咖啡色為主,米色為輔,裝修材料主要以纖維為主,體現購買者(女人)的唯美感和曲線感,吸引客戶進店。
2到3名導購員,要求有較強的服飾搭配能力,了解服裝的面料及制作,對工作認真負責。性格開朗大方,有親和力,語言表帶能力強,能給客戶提供很好的著衣建議。
促銷,是服飾業經營中的一大利器,不但可以促進銷售額的上升,還有助于提高店內形象,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結合調研結果,我們發現,地一大道開業時間不久,客流量不高,到富二來購物的客戶更不是很多,我們決定把促銷目標人群定為我們的同學和老師,學校人員集中,年齡符合地一大道的購物群體,而且地一大道的商品也符合學生和老師的購買需要和購買能力。我們采取了以下促銷活動。
1、在本學院網站發布報道為我們的參賽活動做宣傳,以期讓更多的同學知道我們的比賽,同時吸引更多的本校同學來我們的店購買商品。
2、于23日正式比賽之前在學院兩個校區同時張貼海報,進一步增加比賽對本校同學的影響力,在海報上注明持本院學生證可以享受優惠,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本校同學的支持。
3、比賽開始前,在兩個校區對各個系部的老師對我們的比賽活動進行宣講,為本校老師發放vip卡,使其成為我們重點客戶。
4、23-28日每天比賽期間每天的上下午到富一層各發布半個小時的代金券(10元、20元、30元),把人流引到到店內進行消費。在店內張貼pop海報,最大限度的拉動現場的零散客戶來我們的店里購買商品。
5、我們在做調研期間給每位客戶留下了信譽卡,歡迎他們在活動期間來我們的店里購買服裝。
6、我們把服裝店的logo做成粘貼,每個衣架上都貼有我們統一設計制作的logo。并精心為客戶準備了購物袋,在每次銷售完成后用logo的粘貼封袋,讓客戶記得我們changeyou服裝店、記得“地一大道”組織的這個活動。做到進店的消費者能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未進店的潛在消費者能看見我們流動的品牌宣傳。
7、誘導消費是指消費者獲得的部份,例如贈品、折扣等,現在還是有很多貪小便宜的人,可以抓住這一部分人的心理,幫助你做好促銷。在圣誕節我們為所有進店的消費者精心準備了小禮品,促進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并設計布置了特價服裝區走薄利多銷路線。
服裝營銷策劃方案書 服裝營銷策劃方案篇三
服裝淡季促銷是開服裝店的必修課之一.服裝淡季促銷是指在服裝銷售淡季進行有必要的促銷手段,從而降低成本,提高銷量.服裝淡季促銷有很多種方法,如果針對服裝淡季促銷的方法得當,可以收到很棒的服裝淡季促銷效果.“旺季取利,淡季取勢”,這應該是服裝淡季促銷的核心思想。取利,就是要奪取最大銷量;取勢,則是獲取制高點,爭取長期的戰略優勢。同時,淡季需求不旺。企業的營銷應更強調競爭導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觀注和分析競爭對手上。相對而言,旺季則應強調需求導向,順應消費者需求的功能創新對于“取利”更有現實意義。另外,淡季意味著絕對銷量的絕對減少,應該尊重這一客觀事實。
搶減量增銷量,提高銷量是淡季促銷最直接、最現實的目標。
“旺季做銷量,淡季做市場”,這句話在sales中廣為流傳,實際上反映了淡季中普遍的松懈思想。旺季的辛苦用命和淡季的休生養息,已然成為大多數公司的運行規律。這本也無可厚非。但常理的存在,也是機會的存在。同時,淡季銷量的增長顯然不會來源于市場的增量,而是來源于對手的減量。說白了,就是在對手松懈時從他們手中搶。這也是“淡季旺做”策略被采用的原因。
“旺季搶增量,淡季搶減量”,是淡季提升銷量的根本策略——以比對手更強的、更廣的宣傳和更低的價格進行掠奪。但需要指出的是,淡季的絕對量畢竟有限,所以,投入的兵力要有度,搶的程度也要有個度。而且,淡季做銷量,同樣重在取勢。
另外,創新很重要。營銷的本質就是要將同質的產品買出不同來。創新就是要創造差異化,差異性的,差異性的市場定位和市場選擇來完成淡季銷量的增長。
在淡季適時推出一些新產品,可以有效地切割對手的市場份額。從取勢的角度來看,能強化企業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地位。對于營銷預算有限的企業,以有限度的廣告宣傳和適量的新品推出可以取得不錯的影響力。
雀巢公司就精于淡季的新品突擊策略,甚至可以說是“淡季旺做”的推行者。鐘表品牌timex曾在淡季針對敏感于潮流的消費者推出了200個新款,強調時尚和高科技的設計,使得timex的銷量增長了30%左右。
發現和引導新的消費習慣是淡季挖掘銷量的有力途徑。一些別出心裁的消費方式,如飲料在冬季的“熱飲”——“煮飲料”、“煮熱露露”、“煮姜絲可樂”、“熱椰汁”,甚至“煮紅棗啤酒”,就是淡季促銷的創新典范。
有一些企業本著“投入和產出成正比”的原則,在淡季大幅壓縮費用。這樣做,只會使銷售壓力更大,淡季更淡。某滋補酒在陜西省市場上就曾因為在淡季大幅縮費用——取消了陳列費用,降低人員工資和提成,結果造成陳列質量的降低和大批銷售人員的流失,旺季到來時,已措手不及。
相反,在淡季保持適度的,特別是形成對競爭者強大的壓力,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星和飛利浦等電視生產商20xx年9-11月的淡季,不但帶來了35%左右的銷售額增加,更讓純平產品的銷量同比增長了10%。
大部分營銷專家的共識是:淡季將有限的資金投資在能夠刺激消費者的活動上是比較明智的營銷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淡季的切勿過分依賴于單純的降價打折上。為了減輕庫存壓力、增加現金流而進行的大幅度打折,會破壞企業的品牌形象,影響后續的銷售。替代性的策略是,可以考慮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增加一些服務,這樣在增加短期銷量的同時,不會對已經購買了產品的消費者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
進入淡季,通常的旺季主力渠道都會大幅度萎縮,但另外一些銷售渠道則開始展現其價值,這就是淡季渠道。比如瓶裝飲用水,秋冬淡季時,超市、批發市場、零售店、攤點等正常渠道萎縮很大,然而生意冷淡了一個夏季的桑拿中心卻進入了顧客盈門的季節,人在洗浴、桑拿后會感到口渴,水的消費量很大。如果能拿下某個區域市場內大部分桑拿中心,銷量依然可觀。
淡季的渠道策略無非兩方面:一方面,在淡季,銷售波動較小的渠道應該得到強化;另一方面,針對產品特點,開發新的渠道,適應產品的淡季銷售。比如,有的企業在旺季時注重開發城市區域市場,強化批發渠道,淡季時則側重于農村市場和機構大客戶,成功實現了銷售無淡季。
淡季除了有時間限制外,還有區域限制。也就是說,在同一時間內,在不同的區域市場,淡旺季是不同的,至少程度上是不同的。例如,有的產品就存在“南淡北旺”和“南旺北淡”更替的特點。而相當多的產品當國內市場進入消費淡季時,在國際市場卻進入消費旺季;在城市出現淡季時,在農村或城鄉結合部可能根本沒有淡季的跡象。中國國土遼闊,橫跨多個氣候帶,更有著進行市場轉移的騰挪空間。例如夏裝,當我國北方進入冬季時,南方卻依然陽光明媚。
服裝營銷策劃方案書 服裝營銷策劃方案篇四
德國統計學家恩斯特·恩格爾發現,家庭收入與食品支出之比顯示出生活富裕程度。隨著家庭收入增多,用于食品的開支下降,用于服裝、住宅、交通、娛樂、旅游、保健、教育等項目的開支上升。我國在80年代末城鎮居民用于服裝支出的比重占11%;在90年代末占17%,人均服裝消費增加了332元。服裝市場前景燦爛。
誠如虛有市場,并不等于實有市場。企業成在營銷,也敗在營銷。二十一世紀的服裝市場,一定是營銷型企業的天地。服裝企業應當更重視市場營銷策略。對此,作為營銷研究策劃人,筆者特對服裝的市場營銷進行綜合研究,愿將成果與讀者分享。
1、生活水平低質時期的服裝觀念是:
①服裝是護體之物;②服裝是遮羞之物③服裝是生活習慣和風俗;④服裝是社會規范的需要。
2、生活水平高質時期的服裝觀念是:
①服裝是生活快樂之物;②服裝是機能活動之物;③服裝是心理滿足之物;④服裝是社會流行要求之物。
在實際生活中,消費者需求的滿足程度和滿足方式主要取決于消費者的經濟狀況。亦即,消費者只有同時具備購買欲望和購買力兩個要素,才能產生實際購買行為。
1、新穎性這是流行最為顯著的特點。流行的產生基于消費者尋求變化的心理和追求“新”的表達。人們希望對傳統的突破,期待對新生的肯定。這一點在服裝上主要表現為款式、面料、色彩的三個變化上。因此,服裝企業要把握住人們的“善變”心理,以迎合消費“求異”需要。
2、短時性“時裝”一定不會長期流行;長期流行的一定不是“時裝”。一種服裝款式如果為眾人接受,便否定了服裝原有的“新穎性”特點,這樣,人們便會開始新的“獵奇”。如果流行的款式被大多數人放棄的話,那么該款式時裝便進入了衰退期。
3、普及性一種服裝款式只有為大多數目標顧客接受了,才能形成真正的流行。追隨、模仿是流行的兩個行為特點。只有少數人采用,無論如何是掀不起流行趨勢的。
4、周期性一般來說,一種服裝款式從流行到消失,過去若干年后還會以新的面目出現。這樣,服裝流行就呈現出周期特點。日本學者內山生等人發現,裙子的長短變化周期約為24年左右。
一種款式服裝的發展,一般是寬胖之極必向窄瘦變動;長大之極必向短小變動;明亮之極必向灰暗變動,鮮艷之極必向素麗變動。所以,“極點反彈”成為服裝流行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律。大必小、長必短、開必合、方必圓、尖必鈍、俏必愚、麗必丑——極左必極右,愈極愈反。例如,18世紀的撐裙,直徑達到2、4米,在房中移動十分不便。到了本世紀60后代超短裙取而代之。這正是從“極大”到“極小”的反彈效應。
1、流行時裝的產生取決于消費者對新款式的接受或拒絕。這個觀點與眾不同。二人認為,時裝不是由設計師、生產商、銷售商創造的,而是由“上帝”創造的。服裝設計師們每個季節都推出幾百種新款式,但成功流行的不足10%。
2、流行時裝不是由價格決定的。服裝服飾的標價并不能代表其是否流行。但在研究中筆者發現,一旦一種高級時裝出現在店頭、街頭,并為人所歡迎,那么大量的仿制品就會以低廉的價格為流行推波助瀾。
3、流行服裝的本質是演變的,但很少有真正的創新。完全的的新只有兩次,一次發生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一次發生于1947年迪奧發表的新外觀。一般來說,款式的變化是漸進式的。顧客購買服裝只是為了補充或更新現有的衣服,如果新款式與現行款式太離譜,顧客就會拒絕購買。因此,服裝企業更應關注“目前流行款式”,并以此為基礎來創新設計。
4、任何促銷努力都不能改變流行趨勢。許多生產者和經銷者試圖改變現行趨勢而推行自己的流行觀念,但幾乎沒有一次是成功的。即使是想延長一下流行時間也是白費氣力。因此,服裝商人一般是該出手時就出手,該“跳樓”時就“跳樓”。
5、任何流行服裝最終都會過時。推陳出新是時裝的規律。服裝失去原有的魅力,存在便失去意義。
1、花蕾期——流行啟蒙期(顧客數占10%);
2、花放期——流行追逐期(顧客數增35%);
3、花紅期——流行攀頂期(顧客數增40%);
4、花敗期——流行跌落期(顧客數增15%)。
服裝流行花期的特點:花敗期跌落線不會很長,因為任何經銷商不會努力阻止它下降,反而會“甩貨”加速其跌落。
八、服裝二大族類品牌族與款式族。
1、一類企業追求服裝品牌——制造品牌服裝;
2、另一類企業追求服裝款式——制造款式服裝。
3、一類顧客追求品牌服裝——關愛生活形象;
4、另一類顧客追求款式服裝——注重個性體現。
筆者把女性服裝顧客細分為三大類:
1、紅項族——項上有寶石飾物者;2、黃項族——項上有金銀飾物者;3、白項族——項上無飾物者。
經筆者研究,在購買服裝時對“品牌”和“款式”的選擇上,各類細分群以社會地位、經濟實力不同而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
品牌與款式選擇的比率如下:
紅項族:8∶2開(80%首選品牌,20%首選款式);黃項族:5∶5開(50%首選品牌,50%首選款式);白項族:2∶8開(20%首選品牌,80%首選款式)。
由于服飾也是穿給別人看的,服飾具有自我展示作用,因而顧客在購買服裝時比較在意他人的看法,在選購時一般會征求同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