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高考志愿填報要注意哪些專業變化問題篇一
2018年全國各省高考成績查詢時間及系統
2018全國各省市高考招生規定匯總
2018全國各大院校高考招生章程匯總
2018全國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及系統匯總
2018年全國各省市高考錄取批次設置
高考志愿填報要注意哪些專業變化問題篇二
高考志愿填報總讓家長和考生感到焦慮,除了從個人興趣出發,還有哪些依據可供參考?
近兩年,教育部曾公布全國和分省的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一些高校的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工作等專業在列。
第三方調研機構麥可思研究院,每年同樣會發布《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7年的本科紅牌專業為歷史學、音樂表演、生物技術、法學、美術學、生物工程。其中,音樂表演、美術學連續三屆是紅牌專業。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
根據社會需求、就業率等因素綜合考慮,呈現在考生及家長面前的備選專業已經是“動態調整”后的結果。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范先佐表示,以往我國部分高校發展一味追求大而全,專業設置存在嚴重的趨同現象。專業特色不明顯,優勢專業在總招生計劃中占比較低,高校的人才供給與社會需求脫節。
類似現象正在改變。
今年,西南大學停招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4個本科專業。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將陸續停招生物醫學工程、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環境科學等11個專業,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回應稱,“專業轉出率過高”“分流情況不理想”“就業表現不夠好”是停招的主要原因。
專業設置需要科學謀劃。哪些專業確定退出,哪些專業可以留察,哪些專業需要新增,可以通過對專業滿意度、專業報考率、調劑率、初次就業率等招生指標進行綜合評價。范先佐認為,依據高考錄取等數據,不少高校主動淘汰落后專業,新增服務國家戰略的新興專業,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既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路,也是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目前看,高考招生錄取機制對高校選拔人才具有公平可比、規模高效、操作簡便的優勢。這些年來,從估分填報到知分填報,從梯度志愿到平行志愿,從按專業招生到按大類招生,“公平選才”與“科學選才”的價值取向越發凸顯。
為了克服高考招生錄取工作的局限,拓寬選拔多樣化人才的途徑,國家還陸續推進高校自主招生、綜合評價招生、高職分類考試招生等政策。羅立祝表示,未來的高考招生錄取方式將更加增強考生與高校的選擇性和自主性,“在雙向選擇和互動中,不僅能促進高校特色專業建設,而且還能積極引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高考志愿填報要注意哪些專業變化問題篇三
今年很多學校都設置了新專業。每次遇到有關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業,由于這些專業剛剛興起,可供參考的歷年分數線和具體招生數據并不多,“只能靠著感覺‘沖一沖’”。
和每一個變革的年代一樣,與社會需求和國家發展緊密相連的各類新興專業,正悄然走進考生與家長的視野。
今年,西安交通大學新增人工智能試驗班、大數據專業。中國傳媒大學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和經濟學(數字經濟方向)。西南大學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4個招生方向。
此前,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全國高校共新增本科專業2311個,重點包含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等。今年,這些新增專業首次招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過去幾年,此類產業公司層出不窮,幾乎同時,對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也大量增加,高校中相關專業的設置也呈現井噴的態勢。
2016年年初,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首次出現,當時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僅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大學3所高校獲批設置該專業。去年,獲批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高校達到了32所。今年,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等250所高校將新開設該專業。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開設高校數量連續兩年以近10倍的速率增長。
專業的開設僅僅只是開始,教育部正鼓勵高校籌建相關學院和研究中心。6月初,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建立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羅立祝長期從事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研究,他建議考生與家長要敏銳捕捉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對相應人才需求的難得機遇,結合自身的興趣與特長,報考相關專業。
高考志愿填報要注意哪些專業變化問題篇四
截至6月28日,由本報發起的“2018高校招辦主任光明大直播”團隊已陸續走進百所高校。各校招生辦主任在回答網友關于本校招生政策和亮點等問題時,“大類招生”被頻繁提及。
據了解,大類招生即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組合成大類,考生填報志愿時,直接按照專業大類的名稱填報志愿。在低年級時,所有學生將接受大類統一的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在高年級時分流進入相關院系開始專業學習。
目前,按大類、寬口徑招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推行,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都已采取此類錄取方式。與此同時,記者發現,每年都有大量高校進入大類招生的行列,大類招生漸成主流。
今年,中南大學開始實施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的改革。大類培養時間原則上為一年,個別大類可根據具體情況縮短至半年;大類培養期間,同一大類各專業培養方案相同,課程設置和教學要求相同,完成專業確認和分流后,按照各自專業培養方案進行培養。
西安交通大學也全面推進大類招生和培養,據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主任訾艷陽介紹,該校已經形成了“8+8”的大類招生培養新格局,即8個大類和8個拔尖人才培養特色試驗班,實現從知識傳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轉變。
“大類招生是高校招生錄取機制改革的必然方向。”羅立祝表示,大類招生模式推遲了學生選擇專業的時間,讓學生能夠更加充分深入地了解專業,減少考生選報專業的盲目性,增強專業學習的穩定性,拓展專業學習的知識面,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各個學校雖然同樣是按大類招生模式進行專業劃分,但是記者發現,專業目錄中相同的招生大類,各學校所包含的專業也不同。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類”包含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學3個專業;南京大學“經濟學類”在此基礎上還包含保險學、金融工程和產業經濟學3個專業。廈門大學“工商管理類”包括會計學、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9個專業;而蘭州大學“工商管理類”則包含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行政管理等5個專業。
因此,考生須以本省下發的《招生專業目錄》為權威參考,看清所報學校的招生專業,確定自己喜歡的專業是否包含在某“大類”之中,以免漏報、錯報。此外,按大類填報志愿時,大類內部的專業級差就不存在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考生錄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