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計劃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扶貧移民局工作計劃和目標篇一
一、明確工作目標
1.年度目標任務:實現減少貧困人口7.02萬人。完成覆蓋26個鄉鎮、198個行政村、22.51萬人的15個連片開發區建設(具體任務見附表)。完成5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到位扶貧移民專項資金比上年增長20%。
二、突出工作重點
2.實施新居工程。圍繞“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標,堅持“四靠近、一均衡”原則,著力優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內涵。新建中心村22個,建設聚居點310個(其中新建170個、改造90個、保護50個),改造危舊房25506戶、土坯房41123戶,建設避險搬遷安置1000戶,同步規劃建設“農村廉租房”,貧困戶入住比例不低于20%。
3.實施產業培育工程。突出抓好茶葉、核桃“雙百”工程和“巴藥”發展行動計劃,新建12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建設新農村標準化養殖場(小區)40個,新增生豬出欄20萬頭。新建專合組織37個,大力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商對接、農旅融合,發展新業態,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重點打造“巴食巴適”農產品區域性公用品牌。
4.實施鄉村道路工程。圍繞中心村、聚居點和產業基地,著力改善通村路、入戶路和機耕便民路,努力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和“運輸難”。實施通村通暢工程760公里、農村公路改善工程230公里,建設村內道路1950公里。
5.實施農民技能培訓工程。積極探索勞務扶貧新模式,扎實推進“雨露計劃”,推動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有效整合職業技能培訓資源,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崗位勞動力就業培訓、企業定點培訓、民工提升培訓,不斷增強其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500人,實現新增城鎮就業2.6萬人。
6.實施公共服務工程。突出實用功能,完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合理布局教育、文化、衛生、休閑娛樂等設施。完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便民服務站”建設,不斷延伸就業、救助、社保、托幼、養老等公共服務。
7.實施生態環境建設工程。推行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開展村莊道路、水體沿岸和家庭綠化美化,推進生態鄉(鎮)、生態村、生態家園等生態細胞建設,保護農耕文化,保持田園風光,保守農家情趣。對188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劃定保護區,解決10萬人以上的安全飲水問題。
8.抓好大中型水庫移民安置。強力推進紅魚洞、天星橋等大中型水庫征地拆遷安置,重點抓好黃石盤、青峪口等移民安置前期工作。逗硬落實移民后扶政策,抓緊實施移民整村推進、后扶切塊資金項目。
三、完善推進機制
9.完善規劃引領機制。按照全市100個扶貧片區的全域規劃,堅持每年實施若干片區扶貧,強化扶貧規劃引領,實現多規合一,變扶貧部門的“單打獨斗”為各方參與的“集團作戰”,努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大扶貧”相結合和政府主導、部門主幫、社會主動、群眾主體的“四大力量”共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10.完善精準實施機制。加強扶貧信息基礎數據調查,按照國家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和標準,對每個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健全貧困農戶信息動態管理系統。針對村、戶具體情況,加大資金項目到村到戶力度。積極探索精準扶貧的具體辦法,對扶貧移民對象進行直接的項目扶持,變“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
11.完善資源整合機制。以年度連片扶貧規劃為引領,連片扶貧規劃到哪里,基礎設施、新居、特色產業、公共服務建設等項目就布局到哪里,資金配套就安排到哪里,進一步完善“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定在連片區”的資源整合機制。
12.完善扶貧考核機制。完善監測評估制度,建立以貧困村發展、貧困戶脫貧為主要指標的考核評價體系,制定全市扶貧工作目標考核細則,將連片扶貧開發、市級扶貧移民重點項目、定點幫扶工作納入縣(區)和市級部門綜合目標考核。
四、創新扶貧方式
13.開展群眾工作隊駐村建設活動。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扎實推進“走基層、轉作風、惠民生”活動,對首批“重點扶貧建設村”派駐黨政領導帶隊、有關部門參加的群眾工作隊,以“1 6”為工作重點(基層組織提升工作,“六大扶貧工程”),駐村指導、全面規劃,綜合施治、精準扶貧,加快建設、脫貧致富。
14.開展定點幫扶工作。繼續扎實開展市、縣(區)領導和部門幫扶貧困村、貧困戶活動,選派機關干部到貧困鄉(鎮)、村掛職鍛煉,完善幫扶與發展規劃,切實幫助貧困戶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幫助實施脫貧致富項目,幫助解決上學、就醫、技能培訓等實際困難。
15.開展“結對認親”行動。擴大宣傳、搭建平臺,創新社會扶貧動員激勵機制,深入推進“民企幫村”、“工商助農”、“企村對接”、“志愿者下鄉”等活動,組織愛心基金、企業和社會人士與貧困村、貧困戶開展“結對認親、愛心幫扶”,年內新增50家以上企事業單位對貧困村在基礎建設、產業發展、農產品直銷、就業培訓等方面實現點對點幫扶;組織單位和個人對200家特困農戶給予致富項目、疾病救助、捐資助學等點對點幫扶;結合鄉村旅游、計生“三結合”、精神文明建設等,組織1000名志愿者進村入戶,幫助建卡貧困戶開展清潔家院、提升技能、振奮精神、增收致富。
五、強化工作保障
16.強化組織領導。實行扶貧開發“一把手”負責制,充分發揮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綜合推進的作用。實行“主要領導攬總、掛聯領導包片、職能部門幫村、黨員干部聯戶”的責任機制,確保扶貧攻堅有力有序推進。
17.落實政策支持。努力爭取國家《川陜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盡快出臺,積極爭取國家、省關于秦巴連片開發、整村推進、產業發展、勞務扶貧、移民安置等項目支持,認真抓好國家產業發展基金、全國旅游扶貧試驗區等扶持政策的落實。綜合運用多種政策手段,引導信貸資金、社會資金向貧困片區、貧困村、貧困戶傾斜。
18.深化農村改革。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任務,加快推進改革試點鎮“八權一股”確權登記工作,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立農村產權的市場化定價機制,配套實施戶籍、社會保障、社區管理“三大改革”,突破性地推進農村金融服務創新,促進農村居民“確權賦能”,推動城鄉要素流動,實現農業規模經營,全面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