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的譯文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古詩文網篇一
寒窯賦原文注解及譯文 推薦度:
魯迅《孔乙己》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寒窯賦原文解讀 推薦度:
蘇軾《水調歌頭》賞析 推薦度:
魯迅《吶喊》賞析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出自唐代王維的《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送別》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譯文及注釋
譯文政治清明時代絕無隱者存在,為朝政服務有才者紛紛出來。連你這個像謝安的山林隱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齊去采薇。你應試落弟不能待詔金馬門,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去年寒食時節你正經過江淮,滯留京洛又縫春衣已過一載。我們又在長安城外設酒餞別,同心知己如今又要與我分開。你行將駕駛著小船南下歸去,不幾天就可... 顯示全部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此詩圍繞送友還鄉,層層深入,娓娓道來。詩人對綦毋潛參加科舉考試落第一事反復地進行慰勉,鼓勵友人不要灰心懊喪,落第只是暫時的`失意,要相信世上還會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終是不會受埋沒的,表達了對朋友懷才不遇的同情和勸慰,寫得委婉盡致。開頭四句言當今正是太平盛世,人們不再隱居,... 顯示全部
創作背景
綦毋潛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登進士第的,因此這次落第至少應在三年之前,則此詩當作于王維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被貶濟州之前。當時唐玄宗雖然征招人才,但仍有許多賢能未能被用,所以詩中有“君門遠”之嘆。... 顯示全部
講解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對參加科舉考試落第的綦毋潛予以慰勉、鼓勵。開頭四句言當今正是太平盛世,人們不再隱居,而是紛紛出山應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詞充滿了對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賴和希望。“盡來歸”,是出仕不久、意氣風發的詩人對天下舉子投身科考的鼓勵,規勸綦毋潛不發歸隱,而要振作精神,樹立信心,爭取再考。五、... 顯示全部
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s("content_relate");【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原文及譯文賞析】相關文章: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譯文及賞析06-12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賞析10-04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原文及賞析08-20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送別原文及賞析07-25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原文賞析09-23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10-30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的原文閱讀及翻譯譯文06-15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翻譯及賞析02-20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翻譯賞析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