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篇一
對于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從課間的一個小習慣的改變,可以帶來學生學業、態度的大轉變。
表現為愛學習的小學生,課間有兩種表現:其一,課間忙著寫作業;其二,預習新課。
有第一種表現的學生居多,他們表面上是忙學習,實際是不得不完成作業,好擠出時間玩,這是一種很有市場的錯誤學習方法,不僅方法錯誤,態度也不端正。有第二種表現的學生很少,但他們是真正會學習,真正想學好的那部分學生。瀏覽一遍新課,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聽講有目標,學習效率高,這才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對于那些堅持課間就是活動放松的看法,我們堅決支持。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篇二
國旗下講話稿
(年月日)
尊敬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從一定意義上講,習慣是素質的體現,素質是習慣的綜合。為了大家能夠健康、安全、快樂的成長和學習,今天我想嘮叨幾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安全,紀律,衛生和學習。
一、安全重于泰山,加強自我保護
安全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同學們,生命是世上最寶貴的,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那么現在,當我們長大了,離開了父母靠誰來呵護我們的生命?得靠自己,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注意安全,一舉一動想到安全,不能讓我們的行為有任何閃失,不能讓我們的身體受到任何傷害。具體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幾點:
1、每位同學樹立”熱愛生命,關注安全”意識,把安全擺在學習及各類活動的首位。
2、全體同學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樂觀向上的品格,不吸煙、不喝酒、不打架罵人,不看不健康的書籍,不拉幫結伙,不進入網吧及游戲廳。在這里,我要重點強調,同學之間相處要友善互助,不能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強討惡要。同學間遇到矛盾時,一定要冷靜理智,不要動手動腳,凡是與同學發生矛盾時,糾集團伙甚至勾結社會上的人參與打架斗毆的。一經發現,參與者一律給予嚴肅處理。
3、關于課間安全。請同學們在課間不做劇烈的活動,避免發生各種傷害事故;上下樓梯靠右走,做到“右行禮讓”;不追逐嬉戲,不打鬧,不攀高,不擁擠,不搶道;不在教學樓內打球、踢球。
4、嚴格規范操作。體育活動、實驗課、社會實踐及其他戶外活動要嚴格服從老師指揮,嚴守操作規程,不擅自行動,防止各種妨害安全的問題發生。
5、各班主任及課任教師要進一步提高對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本著對生命負責的態度,經常性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安全管理。要注意安全教育的廣度及深度,安全工作要想全做細,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來抓,并且要做好各種記載。真正做到:“放在心上,講在口上,寫在紙上,落實在行動上!”
二、遵規守紀,完善自我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規矩”就是紀律,我們知道,良好的紀律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保障。在一個有良好的校風、班風環境中,必然受到良好學風的熏陶。一個紀律泛散的集體,不可能有良好的學風,學習也就得不到保證。因此,好的環境,好的秩序,必須靠健全嚴明的規章制度和紀律來維持。作為一名學生,要嚴格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嚴格遵守學校及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切實做到:尊師愛友,自強自律;誠實守信,文明禮貌;遵守公德,愛護公物。
目前,學校中存在的以下幾種違紀現象,我們必須堅決制止。
一是有的同學出言不遜,動手打人;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強討惡要等。
二是有的同學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不向老師反映,不向學校報告,而是糾集親戚朋友甚至社會上的閑人來打與其發生矛盾的同學,以至于造成不可預料的嚴重后果
三是不按時完成作業,不思進取,渾渾噩噩等。
以上種種現象一經發現,學校將嚴肅處理;情節嚴重者,無條件讓家長領回反省教育,勸其轉學等根據情節給予不同程度處理。
除此之外,還有少數學生不遵守學習紀律,上課遲到早退,不假而歸,上課睡覺,損壞公物、隨手丟棄垃圾等現象也經常出現,這些都是不允許出現的。以上種種違紀現象,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希望我們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同時也發動全校同學之間相互監督,對違反學校紀律的行為及時檢舉揭發,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共創和諧校園。另外,希望班主任老師要嚴格執行學生請銷假制度,時時掌握本班學生的在校情況。學校保安人員嚴格學生進出校門管理,和學生安全隱患工作的監督管理。
三、講究衛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1)希望大家講究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習慣。拒絕三無食品,不吃腐爛變質食品,不在校外的攤點上吃飯.同學們,你們大家處于長身體,發展智力的關鍵時期,大家一定要保證飲食營養。希望大家三餐都到食堂就餐,不要在小賣部買零食代替正餐,少吃麻辣食品和膨化食品等。學校食堂已經對食品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同學們可以放心食用。
(2)各班要認真搞好校園衛生,要每天堅持打掃。要求教室桌椅擺放整齊,地面、墻壁、門窗干凈無灰塵,無蛛網,地面保持干燥無積水;清潔區要做到無塑料袋、無果皮紙屑,無衛生死角。
(3)同學們,希望認真搞好個人衛生,培養和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亂倒垃圾和污物,做到勤換衣物、勤洗頭、洗澡,勤剪指甲。不隨地吐痰,生活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按時作息,講究用眼用腦衛生。
(4)建立晨檢,做好晨檢工作,要發揮班主任的作用,堅持每天對學生的到校情況進行填表登記,對“因病缺席”的學生要做好跟蹤調查和記錄。如發現學生發熱、發燒、嘔吐等現象,要及時通知家長帶回就醫,并做好跟蹤調查臺帳,為領導決策提供準確信息。
四.關于學習
在這里我送幾句話和同學們共勉:“成績單不漂亮沒關系,只要我努力,就是一名好學生!”“基礎不好沒關系,只要我每天都有進步,就是一種成功!”“我的生活是充滿陽光的,努力的我最美麗!”這樣自信的度過每一天,你會越來越體驗到:我的人生是非常有價值的,我是最棒的!相信你們,你們每一個同學都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后,預祝大家在中期考試中考出最好的成績。
謝謝大家!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篇三
(一)文明禮儀習慣
1.尊敬國旗,會唱國歌;
2.尊敬師長,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
3.孝敬父母,牢記父母和長輩教導,知道感恩;
4.團結友愛,關心他人,遇到“老、弱、病、殘”主動禮讓;
5.勤儉節約,不比吃穿,不亂花錢;
6.說話文明,會講禮貌用語;
7.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
8.學會傾聽,不隨意打斷別人講話。
(二)遵規守紀習慣
1.遵守作息時間,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有事請假,少先隊要服從隊的決議;
2.走路、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擁擠推搡;
3.公共場所禮讓,遵守交通規則,不妨礙別人;
4.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莊稼和有益動物;
5.愛護公物和公共設施,不亂涂抹、刻畫。
(三)衛生健康習慣
1.衣著整潔,勤洗手臉,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不吃零食,經常洗澡;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3.認真值日,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保持教室、校
園整潔;
4.認真做課間操和眼保健操,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至少要掌握一項體育運動技能,有一項藝術特長(愛好);
5.課間要充分休息,自覺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做有益于健康的活動;
6.坐、立、行、走、看書、寫字時坐姿端正;
7.樂觀、向上,遇到問題學會傾訴,能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樂于與人交往。
(四)學習習慣
1.預習習慣:課前要預習新課內容,掌握預習方法,學會根據已學的知識或借助工具書自己解決不理解的預習內容,逐漸養成寫預習筆記的習慣;
2.聽課習慣: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注意聽講,主動思考,勇于提問,善于合作交流,樂于探究;
3.寫字、計算習慣:書寫姿勢要端正,字跡工整,字體規范,不寫錯別字;計算準確,速度快,認真檢查、驗算。
4.作業習慣:回家后主動獨立完成作業,不邊做邊玩,不用家長督促;作業整潔,頁面設計合理,不亂撕作業本;做完作業要認真檢查,不依賴家長,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5.讀記習慣:堅持每天閱讀課外讀物20分鐘,每周誦記一條名言警句或一首詩歌;
6.演講習慣:堅持每天演講不少于1分鐘;
7.寫日記習慣:堅持寫日記,每周至少1篇,每天睡覺前回想一天所做的事情。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篇四
“養成習慣”是葉圣陶先生的一貫主張“反復歷練”反復實踐是養成習慣的重要途徑和必由之路.只有”不斷學、不斷練,才能養成好習慣,才能學到真本領”,才能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筆者學習葉圣陶教育思想后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實踐,膚淺的體會是:
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指寫作能力和寫作習慣的綜合反映。寫作能力是小學生的寫作智力具體反映,寫作習慣是小學生寫作過程中非智力的集中表現。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正常發揮和諑步提高取決于良好的寫作習慣,也就是說良好的寫作習慣養成對小學生寫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著促進作用。寫作能力的提高將進一步鞏固良好的寫作習慣。反之,不良對人的一生是極為不利的。總之寫作能力和寫作習慣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一旦小學生有了良好的寫作習慣,“使之學生終生以之。
習慣是指完成某種自動化動作的需要相聯系的。并經過練習而獲得。小學生的寫作習慣是小學生在長期的寫作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良好行為方式,她不需要意志力和外在監督。小學生有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反復實踐寫作而形成一種心理意識上的傾向性和慣性,它反映了主體和客體之間最穩定的聯系,反映高度的自我能動性。所以葉圣陶先生反復強調說:“養成習慣“是“他終的一貫”主張。小學生的寫作習慣形成(一)是無意間形成,(二)是有意訓練中形成。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一方面是“自己去動天君”、“自己試嘗”、“自己探索”。另一方面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意義的訓練,反復實踐、熟而成性。小學生有了良好的寫作習慣,不僅是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受益無窮,而且在其他方面如處事的條理性,生活的情趣性,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得到良好的充實和完善。
小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要培養他們“仔細觀察、自我積累素材、認真審題、嚴于選材、精心構思、快速成文、勤寫多練和反復修改”等良好習慣。然而,在面廣量大的農村小學生中存在著許多不良的寫作習慣,筆者最近一段時間特意作了一些調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村孩子視野廣闊,但不會觀察,有的雖會觀察,但尚未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2)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自覺的積累素材,自己寫日記、筆記、摘記的小學生寥寥無幾。(3)寫作過程中表現出:a、挖空心思胡編題材。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題材脫離農村實際生活。b、寫文章時常會出現學生咬筆頭,苦思冥想好似“難產”。c、寫作時不會列提綱,唐伯虎搖船搖到哪里是那里,簡直是腳踏西瓜皮滑到那里是哪里,真所謂是隨心所欲,形式形式。d、有的學生寫完了草稿,一交了之,自己不會修改作文。e、教師批閱后,學生一看等第就完事。究其根源主要是:
(一)對作文的認識模糊。相當一部分教師、家長認為:寫作文動筆了才算是作文的開始起步。因此,學生到了三年級,學生家長、教師才開始重視作文,卻忽視口頭作文。大家都知道,學生的書面作文無非把他們心理想的、嘴里講的有條理地寫下來。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告訴過我們,發展兒童的口頭語言的最佳時機是在幼兒,這就告訴我們,家庭教育和幼兒教育對兒童口語表達影響很大。在這方面,近幾年報刊、電臺等的宣傳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城鎮居民的孩子,他們生活周邊的環境畢竟與我們農村小孩不一樣,因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更應注意這一點(幼兒園與小學怎樣銜接的問題)。在我看來,在小學里相當一部分低年級語文教師只重視識字教學,缺乏從“字—詞--句—段”的口頭訓練。
(二)忽視口頭作文的表達。農村學生的條件,客觀上家長文化水準普遍較比城鎮低,而且受方言的影響,當孩兒開始學說話時,接受的一些不規范方言的熏陶、不規范語言的浸透,久而久之,錯過了最佳期,造成孩子說話不完整,表達不明白,描述不具體。到了小學里,教師對作文的概念認識不清,說話課流于形式,隨心所欲,再加上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一般只重視書面作文的考查,忽視口頭作文的測試,所以人們普遍注重書面作文。
(三)學生練習作文不到位。(1)練習頻因不到位,練習密度不到位。除了上面認識不足的問題外,相當一部分我們農村教師客觀上工作量重,兼課較多,常常應付一些基本的課務而已,沒有精力去研究作文。學生的作文量,書上的規定大作文能夠完成的(還有一些教師連這些最基本、最起碼量也沒有完成,在前一次教導處組織的六認真工作檢查中就發現了這種情況)小作文(片段)練
習更有距離。如果按中年級大小作文之比1:2,高年級大小作文之比1:1的要求來衡量,差距就更大。沒有量的積累,怎有質的變化/呢?(2)練習的要求不到位。雖然每次作文時,教師都提出了一些要求,然而學生不是不是一斬齊,一些后進學生在寫作中常常達不到規定的要求,教師苦于精力有限,只好任其自然。(3)練習方法不恰當。書本上的命題作文有些與農村孩子生活實際相脫離,需要教師在命題上轉化,然而教師對作文備課馬虎,生搬硬套,要求學生憑空想象,自然“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
(四)學生讀寫脫節。農村學生閱讀量嚴重不足,相當一部分家長買零食很舍本,很少給孩子買一些書籍,訂一些報刊。即使學校幫助家長為孩子訂一些書刊。有的學生也懶得讀一讀。自古以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學生僅限于教科書的范例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學生讀得太少,積累就相對說不夠,必然造成先天不足,作文能力、習慣勢必有影響。
(五)作文教學欠策略。(1)表現教材不成系列,零打碎敲,造成訓練無序。(2)作文教學研究不力,教師“怕作文”,學生也怕作文一般都不寫“下水文”,只是照參考書上的所謂范文讀一邊罷了。在作文指導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方法不得法,要求不嚴格,批改不認真很,講評不健全”。(3)作文評價差異很大,要求不一,批等第的情緒性過大。
(六)管理措施不當。農村小學限于師資條件,不能做到(1—6年級)大循環,經常采用低、中、高三段式。這樣給作文驗收帶來一定難度,說實在,我作為學校教務只能望年段作文的驗收而興嘆!面對上述問題,克服這些弊端,關鍵在于教師。引導是方向,實踐是基礎,訓練是方法,強化是機制,評價是手段,習慣是標的,能力是終極。如何來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呢?真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凡是習慣都不是幾天工夫能養成的了的,比方學游泳,先看看講游泳的書,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書部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時候很勉強,一次勉強、兩次勉強,勉強浮起來,一個不當心又沉下去,要等到勉強階段過去了,不再用手想該怎么樣、腳該怎么樣,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這才叫養成了游泳的習慣。學語文也是這樣,也要養成習慣才行。習慣是從實踐里養成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習慣,差不多了”。所以葉老再三強調:“一定要把知識跟實踐結合起來,實踐多了,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的越真切就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不斷學、不斷練,才能養成好習慣,才能學到真本領。”小學生的良好寫作習慣的形成也不例外。
(一)反復活動、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
葉老認為:“厚積言有物”。厚積是指“厚積生活”、“厚積素材”、“厚積詞匯”。常言道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材料是寫作的內容,詞匯是寫作的基本單位,筆者認為:只有當三者統一的情況下,才能達到寫作的目的。否則,寫作中難免會出現捉襟見肘的現象。自覺積累素材是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的先決條件。所以老師要豐富活動,反復活動來培養良好的自我積累素材的習慣。(1)在勞動中積累素材。組成生活的主旋律是勞動,勞動的內容是學生寫作的重要題材,如組織學生集體勞動、公益勞動、實踐勞動、自我勞動,讓學生體驗自己的習作過程本身也是勞動,在勞動中找到題材,在勞動中豐富題材,在勞動中自覺積累題材。(2)在隊活動中積累素材。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隊活動來教育學生,這是豐富學生寫作題材的重要途徑。諸如:參觀、訪問、調查、考察、野炊、夏令營??只要讓學生抓住某一個片斷鏡頭,便是寫作題材,只要加以適當闡發,便是一篇文章。(3)在體育運動中積累素材。運動是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的好形式。如:游戲、足球、乒乓賽、田徑長跑、踢毽子、跳繩待運動,這些項目學生能夠參加,有的親自組織、有的親自體驗、有的親眼目睹運動的全過程,在運動中豐富了寫作題材,在運動中讓學生體驗題材,在運動中創造題材,在運動中自我積累題材。這些都是我們教師為學生有意設計的題材,幫助他們學會積累素材、拓源尋根。其實,在我們學生的生活中無處不見題材,每時每刻有寫作題材,關鍵在于教師去引導學生自我發現題材、自我擷取題材、自我積累素材,其有效方法是培養成“寫日記”、作“筆記”、“做摘記”的好習慣,只有積沙聚塔,題庫豐盈,文思才能源源不斷,永不干涸。
(二)反復研讀,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審題,就是作者對文章的題目進行認真審察,正確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如體裁內容、選材的范圍等。審題是寫作重要環節,如果文不對題,即使內容很精彩,語言表達很完美,也是不可取的。在農村小學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習作中經常出一些“走題”、“偏題”、“離題”的現象。指導學生掌握審題方法──反復閱讀,認真思考,正確判斷是提高小學生作文質量的先決條件,也是養成良好寫作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筆者經常采用:(1)認真讀題,審清題目的體裁,讓學生明確題目要求我們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議論文,或者寫說明文。是寫記敘文的話,究竟記事還是記人,或者狀物,這樣才能確保內容準確的形式表達出來。(2)仔細讀題,審清題目選村的范圍,也就是說看清題目的限制的時間、對象、地點以及內容。(3)分析讀題,審清題目的“題眼”。要分析題目中的每一個字、詞,尋找出文章題目中關鍵字、詞,找到文章的重點和落腳點。(4)反復讀題,審清題目的額外要求,即審清題目的副標題以及一些附加要求。諸如:“不得寫成詩歌”、“要聯系實際”、“字數不得超過六百”、“字跡端正、格式正確”等等。(5)琢磨讀題,比較相似題材的異同。這是學生審題方法中不可缺少的。當你看到某一題目時,要同其可相似題目作比較,有什么相同點,什么不同點,什么地方它可以借鑒,什么地方要“留神”,要注意,通過循環往復的“閱讀—思維—判斷”訓練小學生逐漸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三)反復練習,培養學生嚴于選材的良好習慣。
魯迅先生說:“選材要嚴,開掘要深,不可一點瑣屑的沒有意義的故事,便填成一篇,以創豐富自樂。”學生如何來養成良好的“嚴于選材”的好習慣呢?葉老告訴我們“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1)讓學生練習緊扣中心來先材。教師可以在命題藝術上下功夫,出一些半命題,讓學生挑選,“親身經歷”,“或者親眼目睹”的實實在在景與物把題目補充完整,抓住重點材料突出中心,訓練他們寫真人真事的習慣。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便生動、形象。(2)讓學生練習健康選材的習慣。在學生周圍有許多題材,有些是健康有益的,有些是不夠健康的,有的是有害的。如果在選材時不另取舍,一古腦兒寫進去,就會使文章顯于“大雜燴”。選材是體現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道德水平,是學生的辨析能力的表現。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強調這一點,堅持“文道統一”的原則,讓學生逐漸養成選擇健康有益的題材。(3)讓學生練習選擇自己熟悉的小事習慣。在我們生活環境中,有許多事,但許多事情的過程和情境相當復雜,學生一時難以觀察、了解,有的尚未認識的,如果學生不會擷取某一片斷,那么寫文章時成了老虎吃天──無處著手。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選材能選自己熟悉的,情景材料不復雜的事,從一滴水中見太陽,才能使文章深刻有力。一量學生學會選材小,挖掘深的本領,便受用無窮。(4)讓學生練習選典型材料的習慣。典型材料是物表現出人物的思想品質和事物的本質的特征,也最能深刻表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選典型材料可以“以一當十”。
(四)反復引導,培養學生精心構思的良好習慣。
葉老常常對初學寫作的人說:“想清楚然后寫。”這里“想清楚”就是指寫作的前“精心構思”,這是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方法,教師必須注重這方面的引導。(1)引導學生明白養成精心構思的好習慣道理。在訓練前,教師講一些典故,例如古代著名詩人王勃,在寫作前有一個習慣,常駐“蒙頭大睡”,腦子里卻緊張構思,待他把作品構思好了,才從床上一躍而起,提筆一揮而就,從中讓學生明白構思習慣的養成對寫好文章是受用無窮的。(2)引導學生用提問式來列好構思提綱。目前訓練學生構思時一般常采用列好書面構思提綱,提問式列構思提綱便是一種好方法,啟發學生思維、回憶整理素材,弄清思維的方向和思維的順序,從中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例?我的xx?這是一篇半命題作文,學生在構思時,教師可出示一些問題提問:a、你準備寫什么(誰)?b、它(他、她)有什么特點?c、從哪個角度去寫?d、先寫什么,再寫什么,然后寫什么?e、哪個地方重點寫,怎樣寫具體、寫詳細。(3)引導學生仔細思考列好構思提綱。a、想一想,題目究竟要求寫什么?b、想一想文章反映什么中心思想?想一想,選擇哪些材料來表達中心?想一想怎么樣安排妥當。(4)引導學生掌握觀察方法來列好構思提綱。學生在觀察事物時總有一定方法、順序和規律,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它。如觀察動物、植物一般采用整體→局部,觀景時從方位、空間變
換,由遠及近,或從近到遠,觀察人物時總要抓住“動作—語言—外貌”。學生一量把握規律來列提綱,構思習慣就會水到渠成。(5)引導學生學會構思步驟來列構思提綱。任何事情都要分步驟來完成,列構思提綱也不例外。審題目,明確體裁──先角度、提煉中心──想材料、梳理標志──設段落、擴充內容──填內容、標志寫法──修提綱、完善充實。(6)引導學生依照范例來列構思寫作提綱。訓練學生列提綱必然經過一個從“模仿→獨立→創新”的過程,真如孩子學走路那樣,總有一個大人攙扶走→半扶半放走→自己學會走的過程。最后有的人成為百米冠軍,有的成為萬米選手。學生列構思提綱時,教師要為學生示范,允許學生模仿人格,允許他們千篇一律,逐步提高學生的要求,讓學生獨立列構思提綱,教師與他們一起修改,到最后學生們學會了列提綱,就會出現“千變萬化”的提綱,叫作獨立創新,別具一格。(7)引導學生評議構思來列構思提綱。當學生的構思提綱列好后,教師組織學生一起討論,各抒已見,評議提綱的優劣。評議過程本身是個很好的思維過程,也是養成良好構思習慣的必要過程。具體做法:a、先讓一個學生說明構思意圖。b、讓全體學生一起討論該提綱的優點是什么?不夠之處是什么?怎么樣來補充完整。c、在此基礎上,讓一個座位上的學生交換提綱,互相評議。d、組織交流優秀提綱,強化學生列好構思提綱的意識。
(五)反復訓練,培養學生快速成長的良好習慣。
葉老說:“習慣的養成在于教師的訓練與指導。”農村小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拿到作文題目,提筆開始寫就感到頭痛,有的想一句寫一句,還有的咬住筆頭,苦思冥想??表現出思維不暢通。要培養學生快速成文的能力和習慣關鍵在于訓練。
1、孕育思維,打好腹稿。打腹稿是學生快速成文的時間讓學生思維,在心理進行孕育、醞釀,如從哪個角度下筆,寫什么,怎么樣寫,先寫什么,再寫什么,當他們心理腹稿完畢了,便提筆一氣呵成。
2、加強訓練,快速成文。快速成文是學生將頭腦中的語言、思路、信息等用極快的速度寫在紙面上。快速成文既是小學生寫作思維敏捷性綜合反映,也是他們在寫作過程中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毅力的集中體現。a、加強基礎,訓練素質。培養學生快速成文的興趣。如比一比、賽一賽,激發他們快速成文的欲望。重視快速成文的積累,這是必要條件(積累詞匯、積累素材、積累作法),加強從說到寫、先想后寫、讀寫結合的訓練。
b、激發“靈感”、訓練思維。靈感是一種最富有創造性高度緊張精神力量和心理狀態。(1)范文激勵。如《月光曲》創作過程是貝多芬靈感思維的杰出表現。(2)興趣激發。常言道:“應趣而發”,靈感不例外。(3)限時激發。有時人們常常會“急中生智”,如周總理與國民黨談判,蔣介石說:對共產黨是“對牛彈琴”。周總理急中生智說“對!牛彈琴。”給國民黨有力回擊。(4)氛圍激發。創造相關的情緒氛圍,當學生置身于興奮優勢的氛圍時,便能產生寫作靈感,學生有了“靈感”,就抓住不放,文思泉涌,快速記下。c、教其規律、訓練技巧。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規律,學生掌握了它的技巧,成文自然容易了。如:寫作前的“心理準備”、“材料準備”、寫作過程、“開頭—經過—結果”,文章的基本結構──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交叉結構,快速成文的過程訓練,分散操練、分層操練、分解組合,逐步強化提高。當學生養成了快速成文的習慣,宛如蛟龍下海。d、限時習作,訓練速度。所謂限時作文是指小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的習作數量和質量。每次作文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在多少時間里完成多少文字的習作(最低線),時間一終,學生擱筆,教師讓學生自我測評,達到要求了嗎?而每一次習作均要適當提高要求,增加練習量,增強時間觀念。節奏快,限定時間達標,一達標就轉入下一步,環環緊扣,高速運轉。另外在每一段時間里要進行多少次習作練習,數量的要求必須明白,只有數量的積累,才能逐步進入質的飛躍。
(六)反復激勵,培養學生“勤寫多練”的良好習慣。
葉老說:“寫作的歷練于多作。應用從閱讀得到寫作知識,認真地作。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于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是要反復歷練的,學校里的定期作文,因為須估計教師批改的時間和精力,不要把次數規定得很多,第星期一次作文算是最多了,就同學的歷練方面說,還嫌不夠,為養成寫作習慣,非多練不可。同時為適應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葉老還說:“文必多作而后工”。怎樣來“勤寫多作”呢?葉老說:“作日記、作讀書筆記、作記敘生活經驗的文章,作發抒內部情思文章,凡遇有需要寫作的機會,決不放過。”這是經驗之談,教師必須重視。
1.激勵學生寫日記。“日記的材料是個人每天的見聞、行為以及感想。包括起來就是整個生活。我們寫日記、寫作這件事就跟生活發生了最密切的聯系。從這種聯系逐漸發展,以至著書立說,述作本身,總不會違背現實,或者那種不真實不嚴肅的態度。我們從日記練習寫作,這就跟現代語文教學因其步趨,由此鍛煉得來的寫作能力,必然深至著實,決不會搖筆展紙寫幾句花言巧語的勾當”。教師可舉行“優秀日記”展覽評比,激勵學生寫日記的興趣。這一點,我們學校的李副校長就做的非常好,他每天一篇日記,字數也有規定,真是雷打不動,常次以往肯定收益不小,但有的班級見不到學生日記的蹤影,可悲啊!
2.激勵學生寫筆記。小學生在上課時,經常要記課堂筆記。教師鼓勵他們,培養能力。開如時,可放慢一點速度,分步訓練(聽一句話→幾句話→一段話)逐步激勵、強化、加快速度、增強密度,當學生能進入正常作筆記的角色時,教師還必須加以管理,養成習慣。從此,學生學習佳作時、開會聽報告等,自然就會作筆記。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影評文章、觀察日記,讓學生有感而發、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自由自在。
3.激勵學生寫摘記。只有“讀破萬卷書”才能“下筆如有神”。教師要鼓勵學生擴展閱讀,增加閱讀量,“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在閱讀中把一些優美的語句、詞匯,精彩的片斷抄摘下來,進行背誦,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逐漸地積流成河,學生習作不愁“材料”。教師組織學生舉行寫摘記交流會,評“寫摘記積極分子”等激發他們興趣。總之,養成小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勤寫多練是關鍵。當然勤寫多練不是題海戰術,也不是盲目的習作,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下的練習,有質量地練習。提昌學生自能作文,自覺作文,提倡勤奮好學,即手勤、眼勤、耳勤、腦勤,勤寫筆記,勤作摘記,養成習慣,“終身以之”。
(七)反復實踐,養成小學生自我修改的良好習慣。
葉老說:“寫完了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數,這是好習慣。”這個習慣的養成,要有一個反復實踐的過程。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運用方法,重復練習多次,掌握了它,形成能力,熟練掌握了方法就形成為技巧,再反復練習多次,就成了習慣。培養小學生自我合適改文章的習慣也是如此。
1.培養“自寫自改”的習慣。葉老指出:“我們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內的事。”古今中外,凡是寫得一手好文章的人,都是自己在修改上用過功夫的。教給學生學會自我修改文章的方法,如何來看立意是否正確,如何來看結構是否合理,詳略是否得當??每次作文都要訓練學生修改,沒有修改就算不完成作文任務。
2.培養先寫后改的習慣。葉老認為:“文章的活力和生氣全仗信筆揮灑,沒有拘忌,才能表現出來。不能寫一節,想一節,幾句一回頭,要訓練學生先寫后修,先要打腹稿,拿起筆來,一瀉千里,一氣呵成,不拘泥于文章的老熟,然后回過頭來,一句句斟酌、推敲、修改。”
3.培養邊讀邊改的習慣。葉老說:“寫完了,站在讀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來上口,聽進來順耳,這樣做是從群眾的觀點審核自己的文章,也是一種好習慣。教師要抓住學生起草結束后的良機,訓練學生的‘讀’,諸如‘默讀自改—聽讀修改—朗讀擴充—閱讀鑒賞—回味誦讀’,讓學生‘讀中有悟,讀中修改’”。
4.培養推敲琢磨的習慣。葉老說:“我們自己改文章,也應該問問為什么要改,怎樣改才合適,這個習慣也要養成”,“覺得這個地方要改,不妨想出兩三個改的方法,經過比較挑選一個,這樣容易改得精一點,用老話說叫做推敲”。要訓練和培養學生做到邊改邊問,為什么?比較分析,不公要推敲字、詞、句、點,還要琢磨問題、中心、結構,讓學生在“推敲”、“琢磨”中發展思維能力,養成分析思考的習慣。
5.要培養反復修改的習慣。葉老說:“有人說,修改似乎沒有止境,改了一遍兩遍,還可以改第三遍第四遍,究竟改到怎樣才能完事呢?我想,改到自己認為無中再改,那就算盡了責任了。“要訓
練學生對初稿進行反復修改,形成習慣,必須要讓學生多讀多想,多分析多比較,多修改多實踐,不斷養成自我修改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既是一項細致的艱巨的任務,又是長期的復雜的練習過程。它要求教師持之以恒,努力不懈,既要做到“嚴”,又要注意“韌”,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急于求成,關鍵在于善于誘導,及時指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