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讀書筆記作文300字篇一
“我也不再是小孩了”
一本書的結尾,小英子童年的結尾。短短兩句話,沒有任何花哨的語言,宛如平靜的湖水,但是卻在我心中掀起陣陣波瀾。爸爸的花兒落了,爸爸爸去世了,英子的童年一去不復返了。
十二歲的孩子真的長大了嗎?看到這本書的最后,爸爸去世了,英子從為爸爸著急,而轉為漸漸鎮定,沒有哭,沒有鬧。一句“就數我最大了”,心中交雜了多少復雜的情感,悲傷,痛苦,心疼……沒有父愛的陪伴。英子是如何走過童年的?爸爸對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爸爸又對英子的成長產生了什么影響?
六年前的英子剛剛上小學,有一天起晚了不去上學,爸爸打了英子,強迫英子去學校。此時的爸爸很嚴厲,讓英子害怕。后來,爸爸又來到學校,給英子送來棉衣和銅板。爸爸心疼被打的女兒,以這樣的方式傳達出他的愛。爸爸的愛,是一種怎樣的愛?是嚴厲的愛更是慈祥的愛,不嬌寵的愛才是真愛。
六年后的英子就要從小學畢業,代表著全體同學領證書,且致謝詞,但爸爸病倒了,住在醫院不能來,就在畢業典禮的前一天,小英子一遍一遍地讓爸爸去典禮,能看出英子對爸爸的依戀,爸爸也知道英子仍然還幼稚,不能完全理解人生的艱辛。英子對于爸爸不能來,內心充滿遺憾和傷感,但是,更多還是渴盼著爸爸能夠病好了,來到學校啊看女兒的畢業典禮。
隨著,英子的成長,一個又一個相知相識后別離,秀貞、妞兒、宋媽、蘭姨、娘,草地的人、爸爸,都離英子而去。院子里的花兒雕零了,爸爸遠去了,英子的童年也去了。這時,我的耳邊又仿佛響起了那首感傷的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讀書筆記作文300字篇二
暑假里,我去買了本“我不想不想長大”,我讀了不想不想長大的這本書,我感覺到這個故事很感人。其實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
主人公扇貝養了一些小動物,分別有四只小鳥和兩只小兔子。小鳥是兩男兩女——男的叫懦懦皮和帕瓦羅蒂,女的叫娜塔塔和藍花花。小兔子是一只白一只黑——是叫比較白和比較黑。后來,小鳥們都飛走了,比較白變成了比較冰,比較黑就被老鼠嚇死了。蒜泥媽媽帶來了一只傳說中不會長大得住,扇貝叫他荷包蛋。而荷包蛋讓扇貝懂得了愛與享受。荷包蛋卻越長越大,最終沒有地方裝他。而我的小故事群是這樣子……
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從同學家拿回一只貓咪,很小很小的貓咪,我一只手就把它拿回來了。
其實從小也不太喜歡小動物,就交給我媽照顧了。吃東西的時候它總是喵喵的叫著跟我要吃的,后來我也習慣了,喜歡喂它吃。它可調皮了,每天天剛亮就沿著墻角的一根松木桿爬上墻,然后就不定幾時回來了。有時候回來了會腫著一只爪子,那就一定是玩蜜蜂被蟄了,它就不停地舔那爪子,消腫了再去,腫了再回來舔。我每次回家都會給它帶點吃的,它什么都吃,有時候帶回瓶紅酒,它也要喝上一點,暈了就不停的用爪子揉眼睛,一會就呼呼大睡了。
我周末回家會寫點東西,它就爬上書桌跟我搗亂,往地上扔一顆花生,它也能撥弄追逐好半天,一會弄到花盆后面夠不到了,又爬上桌子,再給它一個,又去玩了,樂此不疲。就是弄得每個房間墻角里都好多花生。后來翻弄舊東西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一個蹦蹦球,就是那種軟塑膠做的小球,碰到硬物會彈回來,我把這個給貓咪,結果它愛不釋手,而且有彈性還不容易丟,花生也省了。后來我漸漸發現,貓咪每次玩過蹦蹦球,都會把它藏起來,玩的時候再拿出來。我還試圖找過那個球,怎么也找不到。
有時候我躺在床上聽音樂,貓咪玩累了回來,就趴在我的肚子上睡覺,我不敢用力的呼吸,生怕驚了它的美夢,也不敢睡著,怕翻身壓了它,我就這么默默的聽著歌,感覺心里暖暖的,感覺貓咪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后來有一次回家沒看見貓咪,我媽說貓咪難產死了,家里人都很難過。
現在想起它心里還是酸酸的,就是那個蹦蹦球不知道藏哪了,我也再沒去找過。
我想貓咪和它的蹦蹦球,就是藏在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在我空虛寂寞的時候,帶給我慰藉和溫暖。
小動物帶給我的有太多太多。有開心的事,有傷心的事......希望人們不要傷害小動物,小動物很可愛,為什么要傷害他們呢?
讀書筆記作文300字篇三
只有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同于舊式教育里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心得: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 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欲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了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后,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后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