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或?qū)W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jīng)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愛我中華》教學反思 愛我中華教學總結及反思篇一
在學生深入理解、學唱歌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讀文中愛我中華,健兒奮起步伐。愛我中華,建設我們的國家。愛我中華,中華雄姿英發(fā)。愛我中華!這部分內(nèi)容,通過對歌詞的朗讀,既做到讀唱結合,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
本節(jié)音樂課是充分利用藝術手段進行藝術教育的經(jīng)典范例,是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的成熟作品之一。其主要特點簡述如下:
1、充分體現(xiàn)出教師的藝術水平是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先決條件,首先教師要具備從事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氣質(zhì)和涵養(yǎng)。
2、以審美為核心,利用各種形式從感受音樂、喜歡音樂,到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從教具的選擇、素材的應用、教師的言行等處都顯示了美在其中。
3、重視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巧妙的設計教學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輔之以精練講解挖掘,有機的把音樂知識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達到情智互補的境界。
4、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教育資源網(wǎng)斐.斐.課.件.園)設計精妙。這節(jié)課是一首教唱民歌[內(nèi)容來于斐-斐_課-件_園 ]為主的綜合課,教師借助在教學設計中對音樂知識的滲透,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以螺旋上升的原則完成教學內(nèi)容,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再加上教師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環(huán)境渲染精妙,學生掌握起來輕松愉快。
5、教學方法選擇靈活有效,注重學生音樂習慣的培養(yǎng),并授之于法,充分提供了學生參與的機會,通過多媒體設計,給課堂教學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6、注重德育滲透,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注重心理輔導,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工作質(zhì)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愛我中華》教學反思 愛我中華教學總結及反思篇二
本人自認為較好的地方有這幾個方面:
一、上課的熱情較高。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的美育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物死無聲的。教師的對音樂的情感首先上課應該要有熱情,這種熱情表現(xiàn)在表情、語音語調(diào)、范唱、演奏、對音樂的理解、對音樂的情感。只有教師先感動了,才能很好調(diào)動課堂氣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注重樂理知識的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對音樂要素的感受體驗。
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問題,通過聆聽、分析、對比。。。。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 體性的反應,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xiàn)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的美。對樂理知識的教學,我從愛我中華的旋律中選幾節(jié)作為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jié)奏、哼曲調(diào),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讓學生分析樂譜,知道這首曲子的旋律是由它們重復變化發(fā)展而來的。這是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手法。
三、真誠的贊揚隨時鞏固學生的自信心
雖然是沒有學生的課堂但是我也把平時對學生的鼓勵贊揚貫穿于課堂。真誠的贊揚他們?nèi)〉玫拿恳稽c成績最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仔細尋找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并且及時,適當?shù)亟o予贊揚。真誠的贊揚會讓他們充分發(fā)揮內(nèi)在的潛力。隨時不斷地支持,鼓勵,以鞏固學生的自信心。在音樂課上,以自然,親切地微笑面對學生,經(jīng)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勵性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一個溫馨,和諧,愉快地音樂課氣氛。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都會不斷地努力,音樂課的效果也就越來越好。
四、將思想教育不露痕跡的溶于整堂課的教學。
本課的課題是愛我中《愛我中華》教學反思華,通過歌詞體會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只有民族團結了國家才會興旺。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談祖國讓你引以自豪的地方,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在音樂中享受歡樂,拓寬民族文化視野,增強繼承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意識和熱愛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情感。
教學不足之處:
一、課堂語言不夠精煉。
二、課堂應更為開放,形式應更為多樣。
在以后的音樂教學中,積極探索如何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何銜接更為自然?音樂課如何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愛我中華》教學反思 愛我中華教學總結及反思篇三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生語感和在朗讀中感悟的能力。
讀 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基本途徑,是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在學習第三自然段中,我抓住 除了、都、欺負、討厭、孤單 等詞語重點理解,他們能更深刻感受丑小鴨的悲慘命運,更好地把握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讓他們聲情并茂地朗讀。教學中采用自由朗讀、范讀、指讀、齊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 以讀促講 ,讓學生在情景中朗讀,在讀中思,在讀中悟,領悟課文的主旨內(nèi)容。
二、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注重學生個人情感與課文情感的統(tǒng)一。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提出問題 大家在欺負他的時候會怎么說?怎么做? 讓學生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和肢體語言來表達,從而融入課文情境; 丑小鴨在樹林里還會受到誰的欺負?在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 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孩子們設身處地地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去想象丑小鴨的心情,去想象丑小鴨當時那種孤獨的境遇之后,他們的心與丑小鴨貼得更近了;在讀完第五自然段時,老師動情地說: 面對昏倒在冰湖上的丑小鴨,如果你就在他身邊,你會怎么說,又會怎么做呢? 孩子們的心顯[然被深深打動了,有的說丑小鴨太可憐了,如果我看見了,我一定收留他,有的大聲鼓勵丑小鴨堅強。學生們純真的心靈與 丑小鴨 的美好心靈產(chǎn)生了共鳴,他們體會到了文章的情感,初步體驗到了人生的真諦。
在教學快結束的時候,我這樣引導: 面對種種困難,丑小鴨堅持不放棄,艱難地活了下來,最終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學完這一課,你一定有許多話對課文中的人物說,你想對課文中的誰說些什么? 這一開放性問題,再一次撥動了孩子們心靈的琴弦。有的孩子對欺負過丑小鴨的人說: 你們不應該看不起別人,說不定,以后別人比你更出色呢! 有的對農(nóng)夫說: 謝謝你救了丑小鴨,我以后也會像你一樣幫助別人的。 等。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再一次與教學目標相吻合。.
三、 教學知識缺乏橫向聯(lián)系
在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找出描寫丑小鴨丑的詞語 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在第七自然段,我也讓學生畫出描寫天鵝的詞語 湖面映出一個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美麗極了! 但我沒有做到前后照應,把丑小鴨變化前后相對比,應該讓學生把丑小鴨變化前后的詞句放在一起對比后多讀兩遍。在讀中更好的理解,加深印象。
《愛我中華》教學反思 愛我中華教學總結及反思篇四
一、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撐,當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了水變成汽的過程后,我又通過課件演示,把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加強了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他們懂得了課文寫的“我在池子里睡覺,在……跳舞、唱歌、開大會。”中“睡覺”是水安靜的樣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動;“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滾及它發(fā)出的聲音。“開大會”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二、學有所得,感悟提升。
學生通過課文學習,受到了環(huán)保知識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jié)約用水,保護環(huán)境。
最后,在課程結束之際,我又布置了一個學生樂于接受的作業(yè)——畫一畫水的變化,并注上說明文字。是學生的課堂所學得以延伸。
當然課堂也有不足之處,個別同學還沒有完全融入課文的學習之中,可能是積極性調(diào)動還不夠。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tài)是還可以滲透一些寫作技巧。
總之,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愛我中華》教學反思 愛我中華教學總結及反思篇五
本課,我自認為是成功的。課前我多例講了關于周恩來的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邊講邊出示關于周恩來各種屬性的名言。比如:讀書名言、報國名言等。出示時提示了這些名言在哪種場合中引用,還特意設計了語言環(huán)境,這樣就無形的潤于了名人的榜樣形象。引經(jīng)具典,使課前語言逐步達到高潮,可以說,學生的激情早已激發(fā),在學生渴求新知的情景之下,板書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學生反復一字一字地重讀,可以說從讀課題起就已經(jīng)把學生引進了主人公的情感,那種愛國熱情油然而生。接下來我出示了,人物背景,圖片等資料。因為本課是渲染的一種人生志向的課目,應該讓學生了解一些歷史背景,我們今天為什么又如此幸福,沒有這些偉人的博大胸懷,能成就今天的幸福嗎?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范讀了課文,然后領讀,學生齊讀,并反復齊讀三遍以上,學生一遍比一遍讀的好,應該說,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就已經(jīng)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
接下來,我出示了討論題“你為什么而讀書?”教室里馬上陷入了一種沉思,這種沉思是孩子們的情感浸透的表現(xiàn),整整5分鐘的安靜,教室里又是一陣熱鬧場景,有的說,我讀書是為了報答父母,有的說,我讀書是為了奶奶的撫養(yǎng)之恩,也有的說,讀書是為了自己像老師一樣當個好老師……我借機,讓學生掏出本兒寫一寫讀書后的體會,也可以 “為理想而讀書”為題……給足學生時間寫,在評講學生作文時,并拓展文本內(nèi)涵,周的歷史背景中的例子。比如:周恩來的口才蜚聲海內(nèi)外,他應變機敏、言辭犀利、柔中帶剛,就連他的談判對手在震懾畏葸之后,也情不自禁地露出贊嘆之色……
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在在采訪周恩來時,見周桌上放著一支美國產(chǎn)的派克鋼筆。于是,他就以一種譏諷的口吻說:“請問閣下,你們堂堂中國,怎么還有美國的鋼筆呢?”周淡淡一笑說:“這支派克鋼筆啊,真是說來話長了。這是一個朝鮮朋友的抗美戰(zhàn)利品,他將其作為禮物送給了我。我覺得無功不受祿,就推辭。可是朋友非要我留下做個紀念。我覺得也很有意義,于是就把貴國的這支派克鋼筆收下了。”作為一個外交家,周成功地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同時也維護了自身的尊嚴。他的機智、幽默、不卑不亢,不僅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同進也贏得了對手的敬佩和尊重。(過渡)之所以他的偉大能夠得到萬眾矚目,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從小就有博大的胸懷……(這里,我還適當講解了周被認為是那個時期最具魅力的男人之一,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個美男子……這一切與他成為共和國的領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相依相存的。)
這下有一男孩兒說:“老師,我也會講周的故事。有一次,一個外國記者問周,為什么中國人把人走的路稱為‘馬路’?”周笑了笑,說:“這個呀,那是因為我們走的是馬列主義道路,所以簡稱‘馬路’”。可以說,學生通過我的課前準備,已經(jīng)對周后來成就的偉大是必然的。我讓學生再次去讀課文,讀后,用一名言或是詞句為開筆去學著分析人物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雖然已經(jīng)超過了年段目標,但針對我班學生,還真不個難事。有的學生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因為周從小心里就裝著國家和民族,這與后來成就偉大的事業(yè)是分不開的。還有一個孩子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因為周有這樣的人生追求,所以他才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了國家重要領導人之一。學生的體會,我由此欣慰,如果這是本課的成功教學的話,那我有如下反思:
一 名人歷史背景較為重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多么崇高的志向,在這個充滿競爭的年代,我們的孩子都是溫室里的花朵,他們不知道今天的幸福到底歷經(jīng)了多少磨難,多少艱辛,才走到了今天。因此,學習本課應該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充分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有了對當時的歷史背景的潤于,學生就容易了解少年周恩來為什么會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由于帝國主義的強占稱霸,血型的中國人不得不起來反抗。本文通過周恩來少年時代目睹了中國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元處說理的事情,感悟到“中華不振”從而產(chǎn)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xiàn)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應該說,本課從課題上就強烈地震撼著孩子們的心靈,一種無形的偉人榜樣的力量推動了故事的高潮,多么遠大的理想啊!逐步升華到課文主題,使學生有一種努力奮進的決心,對學習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祖國的繁榮需要金錢,更需要努力拼搏的精神。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安排了學生讀書后的交流體會。“我為什么而讀書”學生表現(xiàn)還是不錯的。
二 反饋歷史背景。在與學生共同討論的過程中,我逐步把學生引進文本,對當時落后的中國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出示文中重要段落,讓學生反復讀,直到讀出感覺,讀出內(nèi)心的激越。文章本身就是字里行間,給我們的信息是“帝國主義的無恥行徑,中國腐敗落后的國情,讓中國的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根據(jù)本課的學習目標,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老師的引導有機結合起來,把知識點通過各種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
三 閱讀悟妙筆。本文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就是用“襯托的寫法去突出主題。”只要認真讀課文,我償不難發(fā)現(xiàn)本文三次用了襯托的寫法。第一處,是周恩來剛到沈陽看到租界的繁華,熱鬧與別處大不相同,襯托出別處的蕭條澄清,破爛不堪的景象。這里是生活上的對比,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第二處,是在租界里,中國婦女有冤無處訴,外國人為所欲為,橫行霸道,而中國巡警不但不伸張正義,還訓斥婦女,從這一幅描寫中可以看出中國人與洋人處于不同的政治地位,所以周恩來悟出了要想拯救貧苦人民,必須先使國家強大起來這一真理!第三處襯托是在談到讀書的目的,別的同學都滿足自己的需要而讀書,而周恩來一心想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這一襯托更突出了周恩來的胸懷博大,志向遠大。以上三處襯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文章更吸引讀者。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反復分句讀,從讀中悟“一反一正”,在文章中這樣的著筆就是為了襯托當事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一篇好文章一定要做到“有骨血,有柔情,有剛毅等妙筆的運用。”作為語文老師,在適當?shù)沫h(huán)節(jié)超一超教學目標,在語文科目中應該不算是“越界”。
四 實踐運用。如何在寫作中用襯托的寫法去突出主題呢?學生對使用“對比”的手法還是較為熟悉的,為了突出某物、某人的獨有特點,總會用類事物加以反寫對比,以達到一種寫作的效果。例如,寫某人助人為樂的品質(zhì),可以寫他身邊的人對別人漠不關心來加以襯托,這樣就能突出習作中主人公助人為樂的品質(zhì),達到突出主題的目的,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安排了習作,寫一人物,用具體的事例突出某人的品質(zhì)。在點評學生習作時,作了總結,要用襯托的寫法突出主題:首先要明確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然后,要選準襯托物可以從正面襯托,也可以從反面襯托。
總之,學習語文不僅僅是為了學文識字,語文是一門左右縫源的科目,它是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要學好語文就得廣泛積累,每篇課文都是學生成長中的榜樣……
《愛我中華》教學反思 愛我中華教學總結及反思篇六
一、令人欣喜之處
講到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本打算饒有興趣地講詩人賈島“推敲煉字”的故事,爾后,再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安石是如何經(jīng)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用“綠”字的,使學生聽得如癡如醉。當我問到“你認為哪個字用得最好”,原以為學生會費一番周折才會答出,誰知剛點第一個學生就一口答到“綠”,而且,給我們說了理由,把學生帶人花紅柳綠的春景中,其他學生也躍躍欲試紛紛站起來補充了同學描繪的景色,后來竟然有學生提議要畫出這幅美景,怎么辦呢?就讓他們現(xiàn)場畫吧。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古詩的語言極為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兒童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tǒng)的、模糊的。學生把我們帶人古詩“詩中有畫”的意境,教師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作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xiàn)古詩中的畫意,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板畫所畫的每一步都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內(nèi)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我想:板畫設計的過程也是“授生以漁”的過程。讓學生不但能學會,還要會學。在學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這怎能不讓我欣喜?
學生通過“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中“數(shù)重山”看出路途比較遠,特別是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要回到家應該不近,但卻說“只隔”說明很近,看起來是矛盾的,卻不矛盾,因為詩人心早飛回家了,再遠也不覺得遠,這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家呀。此時,我再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教師的語言描繪,創(chuàng)設多種場景,讓學生感受詩人創(chuàng)作的情境,從而更深刻地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
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就住在鐘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們所見到的春景告訴想家的詩人吧!
在學生體悟到詩歌蘊含的情感后,再次指導個體、集體品讀:(指名說)
你有過思家的感受嗎?
你想家時心里是什么滋味?
詩人和你是同樣的感受,他會怎樣吟誦這首詩?
如此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促使學生想象,讓他們的情緒在情境中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更能體悟作品蘊含的情感。
二、困惑和遺憾
“讀中求解,讀中求悟”,顧名思義,讀是解與悟的方法和前提。為迎合這次活動的主題,在教學設計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讀,但仍然無法實現(xiàn)讀中求解、求悟,只能從解悟入手促讀。貌似指導學生“如何讀”以促解悟,而細想,確實有些牽強。這也是我在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數(shù)十字,學生在不解的情況下如何讀?這樣的讀又如何促解促悟?
學生的畫,雖然說得到,可又不能很好地用畫筆把心中所想畫出來,而我的繪畫水平也太差,所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不僅是哪一科老師可以完成的,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而教師也要不但學習,盡力成為多面手,才會把學生帶進更好的藝術殿堂。
《愛我中華》教學反思 愛我中華教學總結及反思篇七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語言瑯瑯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適合小朋友的閱讀。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些快樂的重要途徑,學生對課文有了興趣,自然就想去學課文,想走進課文,有想去了解的積極性。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就設計了“我來猜”這個游戲:(伴著音樂出示一張張美麗的植物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植物的名稱,不認識的可根據(jù)其顏色、形態(tài)起個有趣的名字,引發(fā)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熱愛。)學生對此感覺很新奇,興趣特別的濃厚,猜的很積極,接著老師引導學生:千姿百態(tài)的植物點綴著美麗的大自然,裝扮著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這樣的引導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了,躍躍欲試的想去了解,就這樣在課始就輕而易舉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勁頭。
二、自讀自悟培養(yǎng)能力
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讀起來瑯瑯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圖,看著圖片學生理解課文并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盡量體現(xiàn)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實踐的過程。如初學課文的時候,自讀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而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重點帶學生學習第2節(jié),我先讓學生自己讀、然后畫一畫、再想想、最后指名介紹自己知道了什么。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第3節(jié),學生自己學習第4節(jié)。這樣用“教──扶──放”這樣幾個步驟,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統(tǒng)一發(fā)展。
三、借助媒體加深理解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的運用也越來越廣了,在這篇課文中,我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如: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xiàn)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理解了句子,再利用錄像,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著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通過生動形象的演示不但輕松的學完了課文,學生也對這幾種種子傳播方式記憶憂新。
《愛我中華》教學反思 愛我中華教學總結及反思篇八
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改變了小學階段解方程方法的教學要求,采用了等式的性質(zhì)來教學解方程。現(xiàn)將解方程的新舊方法舉例如下:
老方法:
x + 4 = 20
x = 20-4
依據(jù)運算之間的關系:一個加數(shù)等于和減另一個加數(shù)。
新方法:
x + 4 = 20
x + 4-4=20-4
依據(jù)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相等的數(shù),等式不變。
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學參考書):
新教材編寫者如此說明:長期以來,小學教學簡易方程時,方程變形的依據(jù)總是加減運算的關系或乘除運算之間的關系,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shù)。到了中學又要另起爐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或方程的同解原理來教學解方程。小學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對中學代數(shù)起步教學的負遷移就越明顯。因此,現(xiàn)在根據(jù)《標準》的要求,從小學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并以此為基礎導出解方程的方法。這就較為徹底地避免了同一內(nèi)容兩種思路、兩種算理解釋的現(xiàn)象,有利于加強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銜接。
從這我們不難看出,為了和中學教學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
那么,小學生學這樣的方法,實際操作中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這樣的改革有沒有什么問題?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真的出現(xiàn)了問題 。
1.無法解如a-x=b和a÷x=b此類的方程
新教材認為,利用等式基本性質(zhì)解方程后,解象x+a=b與x-a=b一類的方程,都可以歸結為等式兩邊同時減去(加上)a;解如ax=b與x÷a=b一類的方程,都可以歸結為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乘上)a。這就是所謂“相比原來方法,思路更為統(tǒng)一”的優(yōu)越性。然而,它有一個相應的調(diào)整措施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原因是小學生還沒有學習正負數(shù)的四則運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解a-x=b,方程變形的過程及算理解釋比較麻煩;而a÷x=b的方程,因為其本質(zhì)是分式方程,依據(jù)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解需要先去分母,也不適合在小學階段學習。
我認為為了要運用等式基本性質(zhì),卻回避掉了兩類方程,這似乎不妥。更重要的是,回避這兩類方程,新教材認為并不影響學生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因為當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時,總是要求學生根據(jù)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但我認為,這樣的處理方法,有時更 會無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發(fā)生矛盾。
如“3千克梨比5千克桃子貴0.5元。梨每千克2.5元,桃子每千克多少元?”合理的做法應是“設桃子每千克x元”,從順向思考,列出方程為“2.5×3-5x=0.5”。然而,按新教材的編排,因為學生現(xiàn)在不會解這樣的方程,所以要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轉(zhuǎn)列成“5x+0.5=2.5×3”之類的方程。又如:課本第62頁中的“爸爸比小明大28歲,小明х歲,爸爸40歲。”很多學生根據(jù)“爸爸比小明大28歲”列出40-х=28,可是無法求解,所以又轉(zhuǎn)成х+28=40。
很明顯,第二個方程是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違背的。我們知道,方程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未知數(shù)參與進式子,使考慮問題更加直接自然。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列式時應盡量順向思考,以降低思考的難度。這是體現(xiàn)方程方法的優(yōu)越性必然要求。事實上,如果學生能夠列成“5x+0.5=2.5×3”“ х+28=40”那就說明他已經(jīng)非常熟悉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了,此時,用算術方法即可,哪還有列方程來解的必要呢?我們又怎談引導學生認識方程的優(yōu)越性呢??
我們不難看出,根據(jù)現(xiàn)實情境列方程解決問題,x當作減數(shù)、當作除數(shù),應當是很常見、很必要的現(xiàn)象。要學生學會解這些方程,是正常的教學要求,這是不應該回避的,否則,我們的教學就會顯得片面和狹隘。
2.解方程的書寫過程太繁瑣
教材要求,在學生用等式基本性質(zhì)解方程時,方程的變形過程應該要寫出來,等到熟練以后,再逐步省略。這樣的要求,在實際操作中,帶來了書寫上的繁瑣。
因為用等式基本性質(zhì)解方程,每兩步才能完成一次方程的變形。這相對于簡單的方程,尚沒什么,但對一些稍復雜的方程,其解的過程就顯得太繁瑣了。
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小學里學習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并運用它來解方程,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許多的現(xiàn)實問題。那么,如果說用算術思路解方程對初中學習有負遷移,需要改革,現(xiàn)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質(zhì)解方程,同樣出現(xiàn)問題,那我們又如何是好呢?
《愛我中華》教學反思 愛我中華教學總結及反思篇九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是小學語文人教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以“成長的故事”為專題進行編排。課文記敘了肖復興回憶少年時代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課文借抒情景,感人至深,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理念及基礎教育跨越式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 朗讀感悟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多種形式讀、分層次讀,讓學生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感悟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的文品及平易近人的人品。
2、 情感體驗法:在本節(jié)課中,充分利用綠葉書簽,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及“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
3、 討論交流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4、 整合學習法:根據(jù)課程標準提出“教材內(nèi)容要簡化頭緒,加強整合”的思想,選擇與本課內(nèi)容密切相關的本組略讀課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進行對比閱讀,通過閱讀從不同角度講述的成長故事,獲得成長的啟迪,深化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使整組教材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目標。
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以達到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一)復習引入,指導學法。
在引入新課時,我以“交流上節(jié)課收獲”的方法,首先引導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以及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并相機獎勵寫有修改方法的綠葉書簽,為突破難點埋下伏筆。再小結課文第一部分的學習方法:“讀、劃、議、品”,為學生學習新知做鋪墊。
(二)自主學習,尋求新知。
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輕松、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在理解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這樣安排:先出示自學提綱:課文中那些語句表現(xiàn)了葉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我”的感受?讓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綱,采用“讀、劃、議、品”的學法,在自主探究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在匯報環(huán)節(jié)中,用寫有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優(yōu)秀品質(zhì)的詞語的綠葉書簽作為獎勵,激發(fā)學生持續(xù)的學習熱情。
(三)以讀促思,加深理解。
在教學中要巧設問題,引導思考,同時要體現(xiàn)一個“讀”字,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整節(jié)課里,我讓學生在層層深入的初讀、細讀、賞讀中,在形式多變的個人讀、分組讀、齊讀中,品讀課文重點詞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引導學生理解:“融化”一詞,一般指什么?(固體遇熱變?yōu)橐后w的過程。)在文中又是指什么呢?(作者心情從緊張到輕松的變化。)再指導學生朗讀:“你能讀出這種心情的變化嗎?”這樣,使學生在細細品味中讀得有滋有味,從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以問啟思,突破難點。
教學時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就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學生各抒己見,聽、說、讀、思的能力提高了,語文學習就更有趣了。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寫作手法上質(zhì)疑,如: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來定題呢?通過讀、思、議,學生明白了作者正是借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來表達自己對葉老的無限懷念之情,感悟課文“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總結全文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邀請得到寫有修改作文方法、文中體現(xiàn)葉老先生優(yōu)秀品質(zhì)的詞語的綠葉書簽的同學站起來,把葉片上老師寫的話讀給大家聽。引導學生體會老師今天送給大家的僅僅是這一枚枚綠葉書簽嗎?借這一枚小小的綠葉書簽,不僅解決了教學重點難點,葉片中所包含的期待也許還將影響學生的一生,這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習效果的目的。
(五)拓展閱讀,深化體驗。
為進一步深化體驗,結合本課教學內(nèi)容,精心挑選本組略讀課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及拓展資源文章進行相關對比閱讀,通過閱讀從不同角度講述的成長故事(名人與孩子、老師與學生、父子或同齡人之間),獲得成長的啟迪,深化思維,為第三課時的打?qū)懽龊贸浞值那楦袦蕚洌岣哒n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目標。
(六)課外延伸,強化目標。
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yè):請你運用學到的修改方法精心修改自己的一篇習作,作為禮物送給成長的道路上給我們以幫助、啟迪的良師益友,表達我們的謝意。希望憑借這一課外學習活動,進一步強化本課知識、情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