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張飛人物形象分析圖篇一
期末質量分析報告試卷分析
推薦度:
個人swot分析
推薦度:
swot分析
推薦度:
溝通案例分析
推薦度:
經典的溝通案例分析
推薦度:
相關推薦
三國演義里面的張飛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并且很尊敬的一個人物形象。但是我們都不知道,這個形象卻是羅貫中在保持了歷史人物的英勇和善于帶兵打戰的特點之外,按照市民的想象進行改造出來的。對于歷史上面真正的張飛,很多人并不一定熟悉,或者會存在誤解和沒有根據的胡亂猜測。那么張飛人物形象分析是怎樣的呢?
張飛劇照
在電視劇的三國演義里面,張飛是屬于彪形大漢,濃眉大眼的粗獷之人。但是在史書上面,并沒有提到張飛的相貌。在三國里面的張飛,有一段特別經典的描寫,那就是身高八尺,聲如巨雷等等。從此,張飛的樣貌就在觀眾心中定型了。后來,戲曲為了表現出來張飛的耿直,又給他設置了一張黑臉。不過也有人說,其實歷史上面真實的張飛是個翩翩美男子,不過這也是一種推測。
張飛出身于書香門第,家族比較龐大,家產也很豐厚,屠宰行業不過是其中的一種行業,不過三國演義把張飛當做了殺豬的,這是比較離譜的一個事情。張飛的性格雖然很暴躁,但是他非常的尊重賢士,對于君子也很敬佩。
張飛不但武功非常的高強,驍勇善戰,我們都不知道的一點是,張飛的文學素養非常高,不但飽讀詩書,他的書法也是特別的有名。張飛畫畫功夫也是了得,據傳他特別喜歡畫美人,在他筆下的美人都翩翩身姿,很是好看。這么看來,張飛也不是我們想象的一個大老粗,也算是文武精通的君子了。
張飛被他的部下范疆和張達所殺。張飛為人正直爽朗,雖然屢立戰功,但是張飛對屬下要求很是嚴格,如果他們犯了錯,張飛會在軍中嚴懲不貸。當時,劉備和張飛得知好兄弟關羽被孫權殺死后,劉備立即表示要去東吳征討孫權,為關羽報仇。
張飛劇照
劉備讓張飛從成都趕回閬中,集結三軍兵力,準備好一切后出發去東吳。張飛回到閬中后,讓手下將士張達和范疆準備三軍所用的白旗和白甲,等到去征討東吳時,兵馬都要穿上白旗和白甲。張飛恨不得此時就去手刃東吳為兄報仇,于是便給范疆和張達說,三天之內,必須置辦好全部的白甲和白旗。張達和范疆知道,三天之內根本完不成任務,第二天倆人找到張飛,請求張飛能寬限幾日。
張飛聽后,非常生氣,張飛征戰多年,他想殺掉的人總能成功殺掉,他就認為下屬一定是沒有盡力才找各種推辭的借口。隨后,張飛將倆人懸掛在大樹中,用鞭子各打了50下。張達和范疆對張飛很是憎恨,他們雖然理解張飛的火爆脾氣。但是,倆人還是心有余悸,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張達和范疆決定先發至張飛。
一天晚上,張飛喝醉了酒,倒在帳營之中呼呼大睡。張達和范疆拿著刀乘機溜進了張飛帳營,將張飛殺死了。隨后,張達和范疆將張飛的首級砍下來,送給了孫權。劉備得知張飛被殺的消息,長嘆一口氣說:“噫!飛死矣。”
張飛古城罵關羽歇后語-誤會,這個大家都知道。歇后語是我們的語言之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形式,一般是使用一句話分作兩個部分去表達最后的某一個意思。前一部分一般是一個故事或者是隱藏的比喻,后面會做成解釋。歇后語是我們平常生活之中逐漸創造的,有很濃郁的民族特色,并且生活的氣息也很強烈。
張飛劇照
歇后語特別的幽默,很讓我們尋味,為我們大家所喜愛的。古代的歇后語在現在的流傳是很多的,比如張飛古城罵關羽歇后語這個,就是從故事里面延伸而來的。 張飛和關羽是結拜好兄弟,當時張飛正在做縣官的時候,他得知了關羽已經投靠了曹操,于是很傷心,在后花園大罵關羽沒良心。
在曹操進攻到小沛的時候,劉備和張飛在混戰之中靠自己沖出突圍,關羽為了護送劉備的家人導致被曹操包圍起來。曹操非常的愛惜關羽這個人才,想讓他被自己所用,于是讓張遼去做了說客,希望可以關羽投到自己的麾下。關羽為了保證劉備的家人安全,只能暫且假裝投降曹操,為他所用。
曹操很愛惜關羽這個人才,把自己的赤兔馬都送給了關羽。那時候關羽為了報答曹操的恩情,幫助曹操殺死了他的對手良文丑。這些事情張飛并不知情,以為關羽已經完全不記得結義的事情,歸降曹操背叛了兄弟劉備,于是在古城痛罵了關羽,這就是一個誤會。后來,這個故事就流傳成了張飛古城罵關羽-誤會。
老版三國張飛的忠義之舉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老版三國張飛。很多人都喜歡老版的張飛,老版的張飛被評為很可愛,也被他這份真摯的憨樣所感動。
老版三國張飛劇照
他跟關羽認識的時候拿著綠豆捏成豆粉的樣子,還有三兄弟結拜時的模樣,都可愛之極。結拜的時候,關羽說一句,他就跟一句:俺也一樣。雖然是簡單的一句話,卻加深了觀眾對他的喜愛。雖然時隔多年,但是大家還記得老版的張飛。
《張飛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劉備要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共創大業,劉備準備卑躬屈膝去請,張飛突的來了一句:不需要勞煩大哥親自出馬相請,還不如讓我拿一根麻繩直接把他捆回來交給大哥。還有一句:他如果不出來,我直接一把火燒了他家后院,看他諸葛亮出不出來。儼然一副莽漢的樣子,卻很可愛,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
張飛跟敵軍打仗,結果出師不利,徐州被敵人奪走了。張飛急得像個小孩子一樣跑回來見他的兩個哥哥,又急又怕,樣子很可憐,觀眾看的心都碎了。還有諸葛亮激他去和馬超對打,這副率性莽漢的樣子讓你既喜歡又覺得好笑。
老版張飛直率勇猛,還能帶兵打仗,頗有統帥的風范,這是新版欠缺的地方。新版張飛被評為雖然憨樣率真魯莽,卻更顯得幼稚,沒有將帥的風范,老版則把人物形象演得面面具到。老版演員名字叫李靖飛,就是演鐘馗那個,所以很多人也喜歡把張飛和鐘馗聯系在一起作比較。
張飛是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其中的一個,他速來以猛著稱,曾單人喝退過大軍,是三國演義里當仁不讓的猛將。而關于張飛的故里卻沒有多少的爭議,史學家一致認為是在范陽——也就是現在位于北京西南部的河北省涿州市。
張飛故里圖片
張飛故里本來叫做桃莊,后面由于出了一個張飛,所以改名為張飛店,再后來有人覺得直呼張飛的姓名是對張飛的不敬,所以改成了忠義店,意思是說張飛的忠義無人能比。
但是張飛故里關于張飛的故宅早就淹沒在歷史中了,所以涿州市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英雄,在張飛的故鄉特意建造了張飛廟。張飛廟里面有張飛桃園結義以及張飛在三國時期幫助劉備征伐的一些故事。但是張飛廟在后期被毀,現存的張飛廟是一九九一年重新修建的,雖然歷史古韻已經不存在,但是里面關于張飛的故事卻更為的詳盡,還有一副對聯據說是乾隆皇帝的御筆,從這里也能看出來后世人對張飛的敬佩了。
張飛廟更是連接了據說是張飛、劉備、關羽三人桃園結義的地方,不過他們是在張飛家的后花園結義,既然張飛故宅已經不存在,想必這個結義的地點,最多也就是一個遺址。
現在的張飛廟已經成了旅游景點,每年有大批的游客來到這里紀念這位俠肝義膽的英雄,雖然他沒有多少才智,但憑他的勇猛和忠心不二也足以承受后世人對他的敬仰。
《新三國》是由我國著名演員陳建斌和陸毅以及于和偉聯袂演出的一部大型史詩型巨作,這部電視劇以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為基礎,講述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開始到魏蜀吳三國鼎立平分天下,以及司馬家族篡取魏國政權建立晉朝的過程。
新三國張飛劇照
《新三國》這部電視劇聚集了我國最優秀的演藝陣容,同時由我國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同時這部電視劇在首爾國際電視劇大賞中獲得了亞洲電視劇大獎。在《新三國》這部電視劇中的張飛是劉備的義的是當時五虎上將之一它,最重要的出場情節是在長坂坡大戰中大喝曹軍百萬大軍。《新三國》中的張飛是一個身材魁梧的大將,這一角色的扮演者是我國演員康凱。康凱,是我國國內的著名演員,他曾多次參加影視劇的拍攝,他扮演的角色多為粗曠魯莽的人,比如《新三國》中的張飛以及《新水滸傳》中的李逵。
《新三國》本身就是一部很成功的影視劇作品,在這部作品中張飛的扮演者康凱也很好的還原了張飛這個角色,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康凱的經紀公司是高希希工作室,他除了做一名影視演員之外,還是一名武術指導和導演。這次他在《新三國》中飾演張飛一角,由于演技過關而且人物形象表現鮮明,所以受到了很高的評價。康凱曾多次擔任多部影視劇的武術指導,所以他對武打鏡頭的表現力很好。
張飛人物形象分析 [篇2]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是廣大讀者熟悉、喜愛的人物形象。但在眾多的《三國演義》研究論文中,有關張飛形象的專題論文似乎并不多。沈伯俊曾有言:“《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是一個帶有較多民間色彩和市井氣息的英雄。”的確如此,《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既不像諸葛亮一樣被神化得不食人間煙火,也不像趙云一樣形神完美,毫無缺點,而是一個有血有肉、可敬可愛、貼近我們生活的有瑕疵的英雄人物。張飛是性情中人,是本色英雄,他的身上既有 “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崇高的政治目標和道德理想,又有一般市井小民的粗俗魯莽,甚至有著重大的性格缺陷。“粗獷魯莽”就是張飛最好的性格標簽。當然,他身上還匯集了其它諸多優秀的品行,本文將著重對其性格品行作詳細分析。另外,張飛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也有其特定的原因,本文也將就此作簡要闡述。一、《三國演義》中張飛的形象特征
(一)張飛的外在形象分析
《張飛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在古代戲曲舞臺上,張飛的扮相大多是黑臉、眼大方正、虎虎有威,仿佛不這樣就難以突出張飛的“英雄氣概”。以致于很多人一提到張飛的外在形象,都會用“豹頭環眼”來形容。其實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往往擅于用“驚人之筆”,夸張地凸現人物的形貌、聲音、氣勢等。比如,寫張飛出場那一段:劉備讀了招募義兵的榜文正在嘆息,忽聽背后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為國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只見來者“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頜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這便是對張飛形貌、聲音、氣勢的描寫,寥寥幾筆,就把一個威猛霸氣的猛張飛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反觀全書,還有很多章節都對張飛這異乎常人的外部特征進行了大肆渲染,其目的就是為了突出了張飛“威猛、魯莽、豪放”甚至有點“令人生畏”的外部形象。
在古代藝術樣式特別是小說和戲曲中,人物的外部特征總有點“臉譜化”。張飛的外部形象從《三國志》開始,經過《三國演義》的加工,隨后歷經宋元民
間話本及舞臺的進一步加工,越來越被臉譜化為一個威猛、豪爽但又粗魯、暴躁的武夫形象。這種臉譜化的處理其實是很多古代小說為了刻畫人物性格的需要而采用的慣用手法。于是,《三國演義》中,仁劉備、義關羽、莽張飛、智孔明、奸曹操的外在形象就被仿佛被定了型。自然而然,張飛的“燕頷虎須、豹頭環眼”就成了其外貌的“標簽”了。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羅貫中對張飛外貌的夸張描寫,“莽張飛”形象才會如此地深入人心,得到人們的喜愛。我想,假如張飛的形象被描寫成相貌儒雅、知書達理,恐怕會使很多人接受不了。
(二)張飛的性格品行分析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和其他人物相比,其實不算一個著墨很多的人物,但卻是一個性格異常鮮明的藝術典型。從人物的外部形象中我們也可以解讀這一藝術形象的部分性格特征:如威猛勇武、魯莽粗俗等,但通過對《三國演義》的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張飛這一形象傾注了羅貫中的個人感情,他不但寫出了張飛的“莽和直”,也寫了張飛的“善惡兼具”、“智勇雙全”,使這人物形象擺脫了以往小說“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的慣例,顯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1、忠和義的結合。
張飛與劉備的結義不單純是由于仰慕或是傳統理解上的恩義。這從結義的誓辭 “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中可以看出。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可以說是忠和義的最好統一。劉、關、張結義的根本出發點是他們都想“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他們還擁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就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后,是所謂的“漢室宗親”。《三國演義》的主要思想傾向是“擁劉反曹”,作品是把劉備當作“仁德愛民”的圣君來歌頌。劉備的“漢室宗親”身份就可以將他們看似不合法的起義行動合理化,甚至將他們變成漢朝的希望,正義的化身。
我們上面在分析張飛的外在形象中引用了張飛第一次出場的話語,其中也表現了張飛的“忠”的性格特點。“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張飛覺得男子漢大丈夫就當為國出力,報效國家。所以當他一旦知曉劉備的王室身份時,就覺得劉備是可以讓他實現這種愿望的人。這就是他愿意與劉備結義的心理基礎。
另一方面,雖然忠義在張飛身上基本是統一的,但兩者相比,忠高于義。比如他怒鞭督郵時,主要原因是“督郵逼勒縣吏,欲害劉公”。也就是說他怒鞭督郵不是為了救民救國,而是為了保護哥哥不受別人欺辱。古城會要殺關羽,也是忠高于義的體現。關羽投降了敵人曹操,既不忠,且不義,所以他要殺此不忠不義之人,所謂的兄弟之義就不復存在了。長坂坡大戰時,他懷疑趙云背叛他的哥哥反投曹操去了,于是要“親自尋他去,若撞見時,一槍刺死了!”所以說,對于張飛來說,他首先是忠,而且張飛之忠,首先在忠于劉備,而忠于劉備是建立
在他們共同忠于漢家天下的基礎之上,因為忠漢所以忠于劉備。毛宗岡在《三國志演義回評》中也認為張飛是“蓋有君臣,然后有兄弟,君臣之義乖,兄弟之義絕。”
當然,劉關張身上也表現了結義的“手足之情”,甚至是因為這“手足之情”促使蜀漢走向滅亡。但是我們具體分析這一情況,是在他們初步達到了“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目標——即三分天下有其一這一目標的基礎之上,可以說用關羽的犧牲換來的。關羽以生命為代價見證了他對劉備的君臣兄弟之義。張飛擁有了二哥拿命換來的富貴。作為以給耿直的漢子,他的內心是自愧不如的。他說:“昔我三個桃園結義,誓同生死,今不幸二哥半途而廢,吾安得獨享富貴耶。”他不會讓二哥枉死,當他實現了對國之忠后,這份兄弟之情就顯得特別重要,甚至成了他生命的支柱。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在張飛的心目中,忠和義是同時存在的,但份量是不一樣的,忠國之心大于忠兄之義,君臣之義大過兄弟之情,只有在于君臣之義無損的情況下,兄弟之情才會現于他的心中。
2、勇猛和智慧的結合。
張飛的“勇猛”是無可置疑的。在數年的對外“爭奪”中,他屢立汗馬功勞。著名的戰役有:徐州時捉劉岱,長坂橋退曹兵,取武陵,奪巴郡時擒嚴顏,戰馬超,敗張郺取瓦口關等,在這些出生入死的戰爭中,張飛的勇武性格得到多方面的展現。尤其是長板橋退曹兵,用“一人獨退曹家百萬兵”,將張飛的神勇威猛描寫到了極致。《三國演義》以勇武著稱的名將眾多,但也只有張飛一人擁有能退“百萬”敵眾的戰績。甚至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一人能退敵“百萬”的將帥也僅張飛一人。《三國志》中也有這場戰爭的描寫,說明其并不是完全虛構的。小說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運用烘托和合理的夸張,將張飛神勇懾敵的形象描寫得鮮明生動。
但讓人忽略的是張飛的“智”。有人認為張飛是有勇無謀,其實張飛在真實歷史上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儒雅英雄。主要是《三國演義》對他的形象描繪,給人們感覺只是個“莽夫”,又因為其在性格上存在重大缺陷,嚴重影響了歷史真實的張飛在人們中的形象。但我們仔細分析《三國演義》中張飛的形象,發現即使在《三國演義》中,張飛也并非全無謀略,只是偶爾嗜酒犯渾而已。張飛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至少有四場:詐醉擒劉岱;長坂橋智退曹操;義釋嚴顏;智破張頜。從這些著名戰役中至少說明《三國演義》中的張飛也并非完全是一個粗人,而是粗中有細,用兵打戰還是頗有些謀略的。只是他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才給人們留下了魯莽、粗大,缺乏智慧的深刻印象。其實,這是張飛性格中的重大缺陷,是人性弱點所致,和智慧無關。所以總體來說,張飛還是一個有勇有謀的真英雄。
3、魯莽和暴虐的結合。
《三國演義》中,張飛 “莽”的一面被進一步強化。比如劉備三顧茅廬時,見諸葛高臥不起,就馬上要到屋后放火。在爭奪大業時,更有諸多“莽”的表現:如劉備、關羽出征袁術時,他主動承擔留守徐州的重任,卻因醉酒使性,責打曹豹,使呂布乘機襲取徐州,害得劉備頓失依據,進退兩難。劉備依附呂布而暫居小沛時,他擅自搶奪呂布派人購買的馬匹,導致呂布前來圍攻,迫使劉備放棄小沛,投奔曹操。這些都使得“莽張飛”的形象深入人心,與關羽的“剛而自矜”、趙云的穩重精細形成鮮明對比。
當然,張飛的“莽”又并非一味的莽撞,有時反而表現出其率真、坦誠的本性。比如諸葛亮出山之初,他很不服氣,但火燒博望一戰成功,他馬上與關羽交口贊揚:“孔明真英杰也!”從此真心欽佩、恭聽指揮。龐統剛投奔劉備時,劉備以貌取人,僅任其為耒陽縣令,龐統懷才不遇,每日飲酒,不理政事,他聽說后大怒,想抓住龐統問罪,而當親眼看到龐統的真才實學,便立即賠禮道歉,并向劉備極力舉薦。在攻打嚴顏時,剛開始被一箭射中頭盔,恨得咬牙切齒,而捉住嚴顏后,卻被這位“斷頭將軍”的慷慨不屈所感動,馬上來了個“義釋嚴顏”這些都說明張飛不僅僅限于“魯莽”,而是坦白豪爽、率真至極,從而為小說中的“莽張飛”增添了許多可愛之處。
另一方面,我們也反復講了,張飛身上也著重大的性格缺陷,就是過于暴虐。身為猛將,歷經百戰,性格暴躁一點,本不足為奇。但張飛對屬下簡直是暴虐了。張飛馳騁疆場數十年,與士卒一起出生入死,甘苦與共,卻不懂得善待部屬這個起碼的道理,這真是他的致命弱點!張飛對士卒極其粗暴,動輒鞭撻致死。劉備就曾多次告誡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就是改不了這毛病,動不動就拿部下出氣,最后一代猛將竟死在兩個裁縫之手,壯志未酬,死于非命,真是令人痛惜,但也可謂其命也,是他自己暴虐性格釀成的可怕后果!陳壽評張飛云:“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實在是恰當不過的。
二、《三國演義》中張飛形象的價值與意義
(一)張飛是市民階層喜歡的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是一個深受市民階層喜愛的英雄人物。相比劉備、孔明、關羽,張飛更接近于“凡人”。他的身上,既體現著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等我國傳統的'優秀品質,又有粗俗急躁等明顯的“丑陋面”,但正因為如此,這個人物反而顯得更“真實”,更受人喜愛。
1、張飛性格特征符合市民階層的審美觀。
我國古代小說描寫人物性格時,往往比較單一,少變化,缺乏立體感。而《三國演義》中張飛這一人物性格卻突顯個性化,可以說標志著古代審美觀念的提高
和進步。雖然《三國演義》有的人物在這進程中走向了極端,但張飛性格并未概念化、簡單化。他既爽直粗俗,魯莽暴躁,但又能從善如流,真誠樸實,充分顯示出憨直可愛的一面。對諸葛亮先是不服,后在諸葛的謀略面前“拜服”;對龐士元也是如此。這兩種有機聯系,張飛性格就呈現出多側面的立體狀態。另一面,張飛出身市井,文中說他“屠豬賣酒”,雖然他本人未必親自操刀,但畢竟也是生活在社會下層,身上沾染了更多的市民習氣,只圖眼前痛快,講究實際。因此張飛性格表達了一般市民的愿望和企求,他的所說所干所想體現了市民階層的內心需要,也代表了古代普通勞動者的人生價值觀和審美觀,因此,受到了廣大市民階層的擁護和喜愛。
張飛身上最顯著、最令市民階層喜愛的品質就是:愛僧分明、嫉惡如仇。千百年來,在市民階層中,這些品質都是英雄人物的最大特色。張飛怒斥呂布、鞭打督郵等言行,足見錚錚鐵骨、浩然正氣,表現了正義對邪-惡、高尚者對卑鄙者的道義優勢,它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對于英雄的向往之情,可使那些長期遭受壓迫欺凌、滿腹怨憤、常常敢怒而不敢言的市井小民們拍手稱快。因此,其形象才會如此深入民心,深受市民階層的喜愛。
2、張飛的語言有較強的市井色彩。
《三國演義》全書大多采用半文半白的語言寫成,所謂“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不象正史那樣“理微義奧”,又不象《三國志平話》之類那樣“言辭鄙謬,又失之于野”,而是雅俗共賞。這種半文半白的語言風格,與書中人物多是統治階級的上、中層人士有著內在的聯系。但在眾多的人物中,唯有張飛的語言帶有較多的白話成分和市井小民的色彩。如他沖進館驛擒拿督郵時的怒吼:“害民賊!認得我么?”關羽斬華雄后,他不顧自己是個馬弓手的身份,高聲大叫:“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里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 又如張飛搶了呂布部將買的三百匹好馬,呂布怒而率兵攻打小沛,有這樣的對話:張飛挺槍出馬曰:“是我奪了你好馬!你今待怎么?”布罵曰:“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飛曰:“我奪你馬你便惱,你奪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說了!”兩人全是通俗的口語,張飛直率嫉仇的性格躍然紙上。還比如呂布到徐州投奔劉備,曹操致書劉備,教殺呂布,劉備尚在盤算對策,張飛卻徑直拔出寶劍,對呂布大叫:“曹操道你是無義之人,教我哥哥殺你!”留守徐州時,他宴請眾官,強迫曹豹喝酒道:“廝殺漢如何不飲酒?我要你吃一盞。”這些話,都是比較直爽而粗俗,全然是市井人物之語,既體現了張飛粗豪的性格,更使普通民眾感到親切、可親。《三國演義》正是利用這種通俗的口語描寫,才讓張飛形象深深扎根于民眾之心。
(二)張飛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藝術形象
張飛這個藝術形象的塑造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它對其后的中國文學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后人的很多作品中,我們都找到了類似于張飛的藝術形象。像李
逵、程咬金之類,甚至在現代文學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找到張飛的影子。作者對這一人物形象不拔高、不虛構、不隱惡,使之貼近于市民階層,有血有肉,豐滿可愛。相比于近乎于神的諸葛,忠義過頭的關羽,他的言行與普通人更為一致,更給人真實感。另一方面,其貌的夸張描寫,其性格的多樣描寫,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學史上和人們心目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三國演義》對張飛形象的成功塑造,給我們很多重要的啟發。首先,絕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的張飛,都是《三國演義》中的張飛,無論是其“豹頭環眼,燕額虎須”的外貌,還是“賣酒屠豬”的出身,魯莽豪爽的舉止,坦率痛快的語言,暴躁粗魯的性格,都和真正歷史上的張飛有一定的距離。也就是說,人們心目中的張飛其實是經過《三國演義》改造和重塑的形象。他既以歷史上的張飛為原型,又有很大的發展變化。而之所以會有這種變化,主要就來自市民階層的精神需要。《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更接近市民階層對張飛這一形象的要求,因此,才促使張飛形象不斷地改變、發展。這說明,文學作品和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只有貼近于人民,貼近于生活,才能扎根于人們的心中。人民群眾的需求是推動文學發展創新的主要動力。
其次,張飛形象的塑造是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通俗文藝的發展中,偉大的作家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張飛這個形象也是逐步發展、豐滿起來的。《三國志》中已經對其有了一定的塑造,但較為粗陋,可愛度不夠。羅貫中一面熟悉漢末三國史料,一面吸收通俗文藝的養料,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能,塑造了一個具有高度美學價值的張飛形象。杰出的作家,總是深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同時又站在時代精神的制高點上,決不當庸俗文化的傳聲筒,而是市民意識優秀成分的提煉者和引導者。羅貫中正是這樣的杰出作家。他塑造的張飛形象,以“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為政治目標和道德旗幟,不僅是普通市民喜愛的豪杰,而且是符合中華民族道德觀和價值觀的英雄,因而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是一個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的藝術形象。其外貌、其性格已經深入人心。羅貫中精心塑造的這個藝術形象,符合市民階層的審美需要,符合廣大勞動人民的精神需要,符合中華民族所崇尚的價值觀。因此,張飛這一藝術形象才會扎根于人們的心中,才會對中國的文學史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s("content_relate");【張飛人物形象分析】相關文章:
張飛的人物形象分析
05-01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03-17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
01-20
邊城人物形象分析
05-01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
05-01
保爾人物形象分析
05-01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
07-23
林沖人物形象分析
05-01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