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篇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開元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情況,包括“開元之治”、農業生產的進步、手工業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的繁榮等主要史實。通過思考和概括開元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的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利用實物模型、地圖、圖片等直觀教具輔助教學,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玄宗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經濟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而且居于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這一時期精美的絲織品和陶瓷工藝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課以“開元盛世”為主題,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敘述:首先介紹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開元年間出現了“開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紹了盛世經濟的繁榮,包括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的成就。“盛世經濟的繁榮”一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本課的難點: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業工具,但是它們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而且,現在的學生對于農具的了解又極少,因此農業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回顧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統治。
一、開元之治出示材料:后人評論唐玄宗說:“玄宗少歷民間,身經難,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后來他是怎樣做的呢?這句話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時候在民間,親身經歷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難,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由學生講“唐玄宗走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視吏治
(3)崇尚節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通過圖片說明唐朝農業生產情況)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
(3)農業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重點講解)出示“漢代牛耕圖”和“唐代曲轅犁圖”,提問:比較一下直轅犁和曲轅犁的不同、曲轅犁比直轅犁有了什么改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出曲轅犁的特點)出示筒車圖片,分析出筒車比以往灌溉工具先進的地方。(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化解學習上的困難)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出示一些當時的絲織品和陶瓷的圖片,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會勞動創造了美,培養他們的歷史情趣)
3、商業
(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長安城出示唐朝長安城的平面圖,讓學生總結其城市布局特點:
①城市布局: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
②人口:百萬人
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云集,商業繁盛。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小結: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篇二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秦滅六國及其意義;秦始皇鞏固統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養:
能夠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態度]
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教學難點]
對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概念的理解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學設計]
一、復習提問上節內容:百家爭鳴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么
二、導入:出示長城圖片與電影《英雄》片段讓學生觀看,創設歷史情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并引發思考。
三、講授新課:
提問:
1、荊軻刺秦王沒有成功,自己反被殺害,也沒有阻止秦國攻取燕國。對于這件事。你怎么看?
2、為什么由秦國完成了統一?
3、秦王是怎樣完成統一的?
4、秦統一是好事還是壞事?你對荊軻刺秦王有沒有新的認識?
口訣記憶:公元前221,秦滅六國有大功。都城設在咸陽城,中華民族得安寧。
討論:秦朝如何鞏固它的統一的?(學生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聯想:通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
教學探究:師生討論如何評價秦始皇?(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討論,注意學生的知識面,不要過深)
自由空間: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對后世有深遠影響?
參考答案:
贏政統一六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a、贏政規定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b、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時負責監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后來增加到40郡),郡下設縣。郡縣制度為后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秦統一后,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后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三、思想: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可收藏有關醫學、占卜、種植的書,其它一律燒毀,又把暗中誹謗他的儒生全部活埋,這就是焚書坑儒。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
四、修筑長城和開發邊疆:
1)秦朝統一后,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以上是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
板書設計:
一、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咸陽。
二、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
1、政治上;2、文化方面;3、思想方面;4、修筑長城和開發邊疆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
2、過程與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手上網查資料,搜集史料,體會夏商周青銅文明的輝煌。
(2)通過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結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
二、重點和難點: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是全課的重點子目。
正確地理解青銅文明這一概念是本課的難點問題。
三、教法和學法:
1、啟發式教學結合網絡教學
2、自學探究式學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四、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出示一組三星堆文化圖片,進而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商周時期青銅文明的基本概況。
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圖片供學生討論,了解夏商周青銅器的高超技藝,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分析青銅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藝。并要求學生用橡皮泥或膠泥制作一種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業也很興盛,體會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艱辛,通過實踐提高感性認識。
3、以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導出夏商周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情況,得出當時的農牧業已相當發達的結論,這個時代人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便被稱作青銅文明。
4、設置二個動腦筋題:
(1)組織學生討論:談談你所認識的青銅文化,全面了解青銅文化,認識是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2)提出你認為誰是輝煌燦爛青銅文化的創造者?問題,供學生討論,明確青銅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隸制文明。
5、教學小結: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本節課的知識結構,體現知識的整體性。
6、課堂驗收:摘星星專欄,以多種方式使學生掌握本課知識重點。為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出問題你認為我國是世界文明故國嗎?學生大體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國,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國橫相聯系,增強民族自豪感。
附:板書設計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出現青銅器;
2、到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的有司母戊鼎————至今發現的青銅器和四羊方尊
3與商周同期,在我國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青銅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篇四
教學設計
(一)知識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課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識別歷史地圖,合作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分析得出結論:夏、商統治者的統治態度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存亡。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2.難點:理解西周分封制。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導入新課。“前面學習了原始社會的有關內容,到原始社會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國家——夏。從此奴隸制在我國建立。”
2、學習新課
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對夏、商、西周三朝的內容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再通過填充歷史再現表格從整體上有一個脈絡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00年
2、都城:陽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5、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
2、商朝最后一個國王:紂(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亂,發生了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3、課堂小結:
多媒體顯示歷史坐標圖,對本節課內容作一個概括總結。
4、開發思維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先分組討論。同學們還可繪制漫畫,講故事,寫詩以及一切可以表現自己觀點的形式都可以用來為自己服務,在形式問題上可以大膽探索,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了解夏朝和商朝的歷法、戰國的24節氣;知道扁鵲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編鐘。
(2)通過分析史料和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培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列表歸納本課基本知識,以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課基本知識。
(2)引導學生探索和研究。如:分析常見漢字的構成方法,探究中國古代樂器的演進過程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過詳細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通過學習詩人屈原,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甲骨文、商朝歷法和詩人屈原。
難點: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故事法)
我們同學每天都在讀書、寫字,要接觸大量的文字,文字幫助我們記事、傳達信息、獲取信息,文字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祖先在文字沒產生之前是如何記事、傳達信息的呢?(學生能說出結繩記事、刻符號等等)
[教學過程]
一、文字的演變
1.先展示各種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簡、帛書(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
2.關于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對哪種文字最感興趣呢? (讓學生選擇學習內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4.金文: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5.小結:隨著書寫工具的變化,字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書法條幅,學生感受書法藝術美,陶冶了情操,同時對文字字體演變有了簡要的了解)。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字字體在進行不斷的演變,向著簡明、快捷的方向發展。
漢字形聲表意,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為維持和聯結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希望同學們熱愛我們的漢字,并寫好漢字好嗎?
(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能發揮多種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學生清晰掌握我國漢字的早期演化過程,也可以通過了解造字方法增強學生準確運用漢字的本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過渡:隨著對天象的觀察,我國的歷法發展起來。]
二、天文、歷法和醫學的成就
1.天文:
讓學生找出我國先秦時期在天文學方面的成就。
歸納:古書記載,夏朝時期的某天發生了日食;商朝甲骨文里有關于日食、月食的記載,經現代科學家驗證,都很可靠;周朝有關于日食(公元前776年)和彗星(公元前613年)的確切記載;等等。
2.歷法:
夏朝的歷法的發明、商朝歷法的特點、戰國24節氣 從生活入手,讓學生了解歷法和24節氣,并讓學生深入思考他們的`作用。讓學生課下繼續搜集24節氣的諺語。
3.醫學:名醫扁鵲
(1)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2)補充扁鵲的資料,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三、屈原和“鐘鼓之樂”
1.屈原
詩歌賞析,體會屈原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啟迪。
(說明:《離騷》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詩歌形式寫成的自敘傳,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表達了崇高熾熱的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激情。同時通過閱讀和分析《離騷》,教育學生認識學習兩千多年前的屈原憂國憂民、高潔耿介的崇高品德和為追求理想頑強奮斗的精神。)
2.戰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
提供一些資料供學生了解。
整合知識:
綱要知識圖(可讓學生自己畫,小組互相交流)
總結認識:
(總結出今天的收獲,并引導學生繼續探究)
1.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你還有哪些想進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樣繼續去了解呢?
2.對于這些知識,你還能用其他形式表現出來嗎?
3.約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