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那么我們寫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感悟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心態決定心情的感悟篇一
從小,她身體協調性就差,學走路、跑步都比同齡孩子晚,6歲時才能獨立完成上下樓梯。上小學后,每次上體育課,她總表現出出奇的遲緩笨拙,同學取笑她為“史上最笨的企鵝”。
幸好她智商不低,19歲,便以優異成績被原東德萊比錫大學物理系錄取,畢業后又加盟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成為該所最年輕的研究員之一。
科研工作枯燥單調,為活躍氣氛,科學院常組織各種文娛競賽活動。她參加工作未滿一個月,就被告知院里將組織一場“體力大比拼”,年輕人必須參賽。行動遲緩的她沒人愿挑選,被迫與工程師克爾曼結為一組。克爾曼年近60歲,身體單薄。她知道自己這組必敗無疑。
那天,她按時來到賽場。主持人大聲宣讀規則:一男一女兩選手一組,合力搬一塊重200公斤的巨石,不得借助任何工具,抬起后離地持續10秒鐘者即勝。幾組選手摩拳擦掌,她卻怎么也找不著克爾曼,便頹喪地想,這老頭準與自己一樣,知道必敗無疑,干脆放棄吧。
比賽開始。一對年輕男女首先走近巨石,各蹲守一側,抓住石頭底座,同時大喝一聲,用盡全力往上抬……可惜女選手那端的石頭一動未動。兩人又嘗試了三次,依舊沒成功,只能遺憾退場。
她一邊跟著人群喝彩,一邊尋找克爾曼,心想這老頭真夠磨蹭的,早來比試早退場算了。又一對身材健碩的男女走近巨石,一左一右擺開架勢……石頭斜傾著離開地面,可女選手到底力不從心,沒堅持3秒鐘便尖叫著松開了手。
這時,克爾曼才優哉游哉地走來。她三步并作兩步地跑上前,喊他趕快投入比賽。克爾曼搖頭說:“我還不懂比賽規則,先看看別人怎么比。”說完便鉆進旁觀的人群,跟著大家吶喊助威,全然看不出一會兒還要比賽。
又有兩組選手敗下陣,她再也等不下去:“快上場吧,反正遲早都是輸。”克爾曼似乎這才記起自己有比賽,連連稱好,卻在鄰近賽場入口處又抱歉地說:“不好意思,我得去趟廁所。”說完便轉身跑開,氣得她在原地直跺腳。
克爾曼這一走就是半個小時,直到整場賽事只剩下3分鐘才回來。他倉促地拉著她的手往巨石走,路上反復叮囑她要鎮靜,然后紳士地幫她蹲立在石頭一側,自己沉著地走到另一側。兩人擺開架勢,可畢竟力量不濟,石頭紋絲未動。
這話聽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她將信將疑。直到主持人登臺,宣布大賽冠軍是克爾曼和她,她才欣喜若狂。
她恍然大悟:行動慢一點,在處理明知將失敗的事時,竟會轉化成優勢,因為這樣便可以讓輸來得晚一些。她把這份領悟牢記心中,從此將行動遲緩笨拙轉變為辦事沉穩從容,選擇了從政道路,直至27年后當選為德國首位女總理。
她就是德國“鐵娘子”安格拉·默克爾,于2009年連任德國總理。如今,面對歐洲經濟危機,默克爾依舊步履從容緩慢,還反復坦言自己非女強人,所以需要更多時間去思考,一次次選擇了比其他國家慢半拍再決策,卻屢屢率領德國力挽狂瀾。
最后一個失敗,也是失敗。然而,不置可否的是,當前人都失敗時,最后一個失敗者就變成了另一種成功者。文中主人公最后的勝出,看似一個耍賴之舉,其實是吃透規則,極具智慧的一種選擇。在學習安格拉·默克爾在慢中的心得感受和領悟生活的真實味道,從容不迫地做好人生每一步抉擇的同時,我也深刻地認識到失敗者不是最后一個跑到終點的人,而是放棄競爭的人。
心態決定心情的感悟篇二
一位偉人說:“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由此可見心態是決定命運的重要因素。
一個人如果經常擁有一個健康樂觀積極上向的心態,就能克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甚至可以戰勝所遇到的各種苦難。
現實生活中不乏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常常感嘆懷才不遇, 抱怨這個不行,那個不好,其實,抱怨本身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即使我們不能改變命運,但可以改變我們對待命運的態度。偉人之所以成名,在于他們以非凡的樂觀精神造就了他們偉大的性格。發明家愛迪生發明電燈時,用了一千多種材料做了一千多次實驗,但都沒有成功,有人嘲笑他的失敗,他卻說:“我已經知道一千多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以這種良好的心態,愛迪生成功地發明了惠及全人類的電燈。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人生有巔峰也有谷底,不可能處處是谷底。因為順境或巔峰而趾高氣揚,或因為逆境或低谷而垂頭喪氣,都是不能正確的看待人生。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和生氣,而不去向命運挑戰,去抗爭,去奮斗,那終將一事無成。
由此可見影響人生的,不是外在環境,而是自己的心態。 擁有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和幸福,還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和希望。因此,經常審視自我,調整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心態決定心情的感悟篇三
夏意,淺淡,恰到好處。
枝頭上茂綠的葉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花圃里的花開得異常熱鬧。中午,陽光刺眼,曬在皮膚上有點燙。街上的少男美女們紛紛穿上靚麗的各式夏裝,看著格外清爽。
夏天,真的來了。厚衣服清洗完疊好、放在衣柜里。每當清晨,陽光鋪滿房間,起床、開音樂,在溫馨氛圍里生命的盛大又一程從此起航。
在我的印象里,夏天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季節,雖然炎熱逼人,但是這高調的陽光似乎在散發無限的魅力。傍晚停在夕陽前觀賞伴著清風的晚霞,那一瞬間所有的記憶都有味道,有著快樂和舒適的味道。
你若不去羨慕別人、你若不貪戀安逸平穩,你的煩惱還會那么多嗎?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知道什么樣的生活最適合自己,這樣你的煩惱便不會有那么多!
“越長大越孤單”這個事實我早已經接受,所以無論心里有多少壓抑也不會任性找人訴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煩心事,所以,在事態還不至于需要找人傾訴的地步,不要隨意將自己的煩惱寄托在別人的心上。長大,意味著我們不能再隨意,有許多事情要學著藏在心底,要學著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
有時候,我不是不愿意聽朋友們訴苦,也不是不愿意將自己的故事講給好友聽,只是生命無常,我想留多一點快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同時,我不是救世主,我不能將朋友們的煩惱全部都完美解決。當四個人、四種不同的煩惱落在我的身上,我無能為力,真的、無能為力。我多希望你們會學會用自己的心態解決這些根本不值得一提的煩惱。
人的苦惱大多來自于自己的“想太多”。想著如何一勞永逸,想著如何平步青云,想著如何站在世界之巔……說白了,就是想讓自己在榮華富貴中無憂無慮。這個社會如今的常態是:萬大事以金錢為主。說到這,真的不想拐彎抹角,為的是要你直視問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平靜自己的心態。
記得曾經說過一個例子。那是幾年前在深圳的一個同事,他丟了錢包,有人撿到,還根據錢包上的名片打電話給他。在那之前,焦慮不安同事脾氣特別的臭,言語間一點友善都沒有,還十分有理地說:丟了證件不要緊,重要的是錢包里的現金。電話那邊的人連現金和證件一起還給他,結果他是連一瓶水都沒有沒給撿錢包的`人。多么鮮明的對比,看到人性的丑惡和善美的一面。
有人視錢財如糞土,有人視錢財如生命。前者必然成為金錢的奴隸,而后者則成為金錢的主人。丟錢包的同事是幸運的,撿錢包的人有點倒霉,感謝的話沒有得到,車費都自己墊了。但最開心快樂的是撿錢包的人,他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制造了兩份快樂。其實,他大可以撿了以后花掉現金或將錢包遺棄,但他沒有這么做,可見他的人格是多么的高尚。
說這么多,無非也是想說人的心態決定人的心情。如果你懂得讓自己生活得快樂,那么無論你在什么位置都能發光,都能快樂。如果你總是不滿足生活,得到了一還想得到二,那么你得到全世界你也一樣會悶悶不樂。世間沒有完美的事,總是有些缺憾讓人發揮無限的想象力,所以別執著于那點小遺憾,給自己多一些快樂的理由。
新夏,帶你遠離昔春里的陰雨綿綿。陽光如此火熱,你的心還冰冷的嗎?其實,你快不快樂這不在于外在環境。記住:你的心態決定你的心情。
心態決定心情的感悟篇四
人生就像一張空缺的書卷,我們面對的實在就是一道道檢測自己的試題,等待著我們用聰明往填寫,等待著我們用巧手往描繪。
人生本來就是布滿荊棘和坎坷的,在漫漫長途,要給自己信心,給自己希看,給自己拼搏的勇氣,給自己點一盞燈,往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
人生是晴天,又是陰天;是雨天,又是雪天;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當你掉進泥沼之中,別總是想著靠別人,要知道那擺渡生死的小船正握在你的手中,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戰勝自己,擺渡出往!
人生是我們走過了這一輩子所經歷的回憶,如同一部自編自導的電視劇,有喜、有憂、有哭、有淚,在這部紀錄片里,收躲著自己的點點滴滴。
總之人生是一個有生有滅的過程,我們順應自然,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個人的能力謀求發展,做事情,自身具備的條件達不到要求的,不要委曲自己,事物總是呈階段性發展的,當這一階段結束,就要識時務,自然地轉到另一個階段,不要強求自己蠻干。
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么你往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心態的不同必然導致人格和作為的不同,因而也會譜寫不同的人生。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議論心態這個題目,經常會就某一件事議論這個人的心態好或者那個人的心態不好。心態,就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心態決定心情,好心態帶來好心情,壞心態帶來壞心情。一個成熟的人應該理智面對外在環境的變化,不管外部環境如何,都要保持自己情緒的平和愉快。就像向日葵花一樣,永遠面朝陽光綻放燦爛的笑臉。即使陰天下雨也不氣惱抱怨,更不灰心氣餒,總是對未來報有堅定的信念,相信總有雨過天晴、陽光普照、明媚燦爛的時候。好心態的人,即使碰到挫折坎坷,也不陰冷盡看。不瑣屑較量一時的榮辱得失,大度寬厚,豁達從容,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經驗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有了好心態就會有好心情面對人生每一天。
心態決定心情的感悟篇五
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富商與一個罪犯回憶他們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
犯人說:“小時候,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兩雙鞋子,一雙是布鞋,一雙是皮鞋。我一看那雙皮鞋,好漂亮,就非常想要。媽媽問我們,你們想要哪一雙?我想說我要皮鞋。可是弟弟搶先喊了‘我要皮鞋!’媽媽看了他一眼,批評他說:‘好孩子要學會謙讓,不能總把好的留給自己。于是我心里一動,改口說:‘媽媽,我要布鞋好了。’媽媽聽了很高興,就把那雙皮鞋給了我。
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態和行為,帶給我們的可能是兩種迥然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