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3000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800字篇一
教師是否愿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志。沒有,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為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我愿把自己一路走來的反思提出來,與廣大教師共勉。
1.讀書一生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古典文學修養和哲學修養的不足,決定了我要以為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取。
2.激情不老
這應該成為為師品格的重要追求。馬克思說,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對象世界的一種本質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師的激情就是要點燃學生的情緒,照亮學生的心靈。對教育的激情,應該從現在的外在表象化為內在的精神氣質。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
3.寧靜致遠
一個好教師不全是靠培訓成長起來的,更不是靠檢查、評比造就的。教師很苦很累,比如各類名目繁多的學歷進修,課改通識培訓,市級的、省級的甚至的教學比賽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教師自由發展的空間,已被剝奪殆盡──整天忙著讀人家的“書”,自己的“書”卻沒有讀。這種過重的外在負擔將導致“膚淺后遺癥”。因此,與其忙忙碌碌,不如圍繞自己的特色鉆研下去,深化,細化,創造屬于自己的心靈財富,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于自己的寧靜心境,并置身其中朝著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4.以寫促思
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仍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沖動的我不斷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接受理論的我的提升。
5.慎獨養身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面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毀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獲,竭盡全力,就是勝利。
6.伸展個性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為我們為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己說的是,人云亦云的盡量不云,老生常談的盡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7.愛在細節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納百川
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誰走在我的前面,誰就是我的老師,包括學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師──敬業,博學,鉆研,激情,嚴謹,刻苦等教育傳家寶,已經成為我們“通向現在和未來美好教育境界的階梯”,把我們引領到當今課程改革的風口浪尖上。我心中永遠銘記他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時時記得向周圍的教師學習。
9.合作同進
如果說以前的成長靠的是個人奮斗,那么新的時代與環境,強調的卻是團隊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競爭環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樣的情懷,就有什么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么樣的期許,就有什么樣的行為。因此,強調個人發展與競爭,一定要依靠環境和伙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以減少由于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為。
10.海星角色
教育,不變的永遠不會變,改變的必將會改變。創新不是推倒歷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設大廈。回顧過去是有益處的,如果我們對前人視而不見的話,我們身上的獨創性不會很好地保存下來并取得快速的發展。教師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當永遠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海星的角色──也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態。
一路走來,感慨良多。雖然從教18年,但前程漫漫,我將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長的路上,為自己的生命奠基,為學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關懷,教育叢書的引領──而這將是我前進的動力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3000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800字篇二
最近閱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于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么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并強壯起來。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么就吸收什么,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并不是基于課程本身的什么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3000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800字篇三
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條就是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潛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就發誓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我遠離家鄉在遙遠的河南,在同寢室中,我的人緣很好。因為,我當時做人的準則就是:大家都遠離家鄉都很不容易,因此,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務必答應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我要幫忙每一個有困難的人。記得當時,也是冬天,每一天晚上,打開水很費勁,因為我的暖水壺是全宿舍僅有的兩個之一。于是,許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總是只剩一點點,更多的時候是一點也沒有。但是,我每一天還是排著長隊去打水,但是豪無怨言。
再之后,我當了一名老師。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發現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里像圣經里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時候,對父母的愛護,當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當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會常常記掛起,你的父母,看著你的孩子,忽然間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時候,想起了在你母親的懷里,或是父親拉著你的小手的樣貌。愛是永恒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并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讓我們都擁有一顆愛心吧!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3000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800字篇四
根據自身學習的需要,我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學習了《教育新理念》等書籍。通過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新理念的學習與反思,我的大腦又一次的受到了前首未有的洗禮,并對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扎實的基礎。
對創造始于問題的認識
我個人認為:一是教師的新理念、新教法與學生的實際、課堂教學要求相脫軌;二是在備課的過程中,不能真正體現出備學生的過程,在教師的教案里,更難找到與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和切合學生實際的提問。沒有提問,哪有問題;沒有問題,哪知學生學得如何?這樣做的關鍵是教師為了圖省事或認為學生文化基礎太差,根本不值得一問,或借口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怕提問后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所以認為,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通過認真學習,我真正認識到了課堂提問題的重要性,缺少了這一環節,課堂教學無論多完美、多動聽,總會讓人覺得少了靈性和缺乏現實意義。因為有問題意識、問題能力的課才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素質教育。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提倡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并帶著更多問題走出課堂。這就是所謂的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這種教育,教師并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為目的,使學生終身受益為目標。
對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認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認為,只要課前認真備課、上課環節比較完美、課后布置一些作業就是一節好課。至于學生能否學到多少有用知識、能力能否提高卻不在思考之列。若按這種教學,表面上看是素質教育,但實際上仍是“應試教育”的翻版,只不過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正所謂拉“素質教育”之大旗,做“應試教育”之虎皮。為此,我通過不斷的學習,才真正的認識到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含義。因為知識才是人們真正的認知的結果。而知識的學習和教學無疑是必要的,但大多數教師往往太注重認知結果的教學了。如果在知識發展緩慢的時候,有這樣的想法還有情可原,那么,在知識和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這就不能容忍了。因為學生學到的僅是知識大海的一粟,而缺乏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跟不上快速更新時代的步伐。簡單地說,智慧比知識更重要、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因為知識才是真正啟發學生智慧的手段,過程是結果的動態延伸。教學中能夠把結果變成過程,才能把知識變成智慧,才能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對網絡時代教師的認識
在逐步實現網絡教育的今天,我們還有部分教師滿足“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陳舊教學方法。因為這種教學既簡單,又省事。但殊不知,這種簡陋的、過時的落后教學,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就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方可使用。而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哪個學校沒有一到幾個多媒體教室,可這些配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多功能教室卻完全成了擺設,像裝有漂亮鮮花的花瓶,僅供人欣賞而已,沒有更多的使用價值。當然,多功能教室也有發揮作用的時候,那就是上級主管部門來現代化驗收時,學生才有可能在現代化的教學中快樂地學習、才能感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導致這種不良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造成的,如多媒體上課,制作課件是一件繁而難的事,或部分教師不求上進,不能利用有限的業余時間學習電腦的操作,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家教或在“圍城”里面酣戰,可對課件的制作卻一竅不通。導致這種對多媒體教學不感興趣的現象,造成有限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充分使用。這種結果要不了幾年,設備老化,教學質量低下,學生素質下降,最終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所以,作為一名網絡時代的現代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信息化知識,以此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客觀需要。所以,信息技術為現代教育的新飛躍提供了平臺,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根本的嚴峻挑戰,信息技術呼喚新世紀的教師,新世紀的教師要有不斷學習的意識,最終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飛速發展。
總之,通過暑期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我感觸很深,體會頗多。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才能真正體會教育教學新理念對現代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和生存,才能緊跟時代教育發展的步伐,才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3000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800字篇五
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之一,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將書視作精神的食糧。學校布置了讀專著談體會活動,更讓我與教育類書籍有了更深的接觸。愛的教育這就是我讀的其中一本。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個學期中所記的日記,以及每月一次老師所講的關于意大利少年的故事。《愛的教育》中,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兄弟之間的關懷,子女與父母之間偉大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天真無邪的心靈,處處為人著想的品格,知錯就改的行為習慣,無一不沖擊著我的心靈,洗滌著我的思想。
我是一口氣把它讀完的。我走進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的生活,目睹了他和他的同學們是怎樣生活、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去愛的,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生活的追求!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并沒有流淚,但是,我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么高,而是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含散發出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真得很偉大。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而我做為一名小學教師,就更加要細心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幼小的心靈還沒有成熟,許多事情都不懂,做為老師更應該正確的輔導。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愛,當你,我,他都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每個孩子身上去吧。用心去愛,你會發現:在你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會很快樂,如果你真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永遠健康快樂的成長。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3000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800字篇六
古人云,“開卷有益”。經常讀書和思考,會使我們勇于自省,善于自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能努力探究補救途徑。尤其,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眼界開闊;可以使我們不斷總結自己以及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
寒假里,我拜讀了《教師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一書,獲益匪淺。
書中共談了69條建議,涉及到教師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如:認識自己、人生境界、教師的魅力、做一個有品味的人、要常懷感恩之心、發現自己的潛能、個性教師的魅力之源、快樂、健康、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把小事做好、明銳的觀察力、毅力、讀書要學會品書、精神飽滿地投入每一天等。讀此書,就好像有一個個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誘,為我排解煩惱,為我指點迷津。又好像有一個個和藹可親而又博學多聞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的封面上就有這樣一段話:教師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錢?是名利?是學生好的成績?還是家長的尊敬、社會的推崇……其實、教師最需要的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樂,這種快樂會凈化你的心境,使你越來越感受到活的價值、有意義、越來越能體悟到人生的真諦……
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如“教師,認識你自己”,初看這個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平時工作、生活中我經常聽到有些老師抱怨:同樣是教師,為什么我工作這么辛苦?為什么學生如此差勁難以調教?為什么學生成績老是提不上來?為什么自己不被賞識、重用……究其根源,是他們沒有真正認識自己。教師只有看清了自己、認識了自己,才能了解自己的性格優勢與不足,準確地自我定位;才能正確認識職業價值,熱愛自己的職業,才能揚長避短、形成自己獨特的自信心。教師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使自己變得更好和更完美。教師需要要做的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自己。
教師需要有激情。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要引導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作為整個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首先自己要有激情。
教師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用心、細心。敏銳的觀察力是一個教師最寶貴的品質之一。教師需要用其敏銳的觀察力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牽著學生的手,用心去呵護去支撐;從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到相互走進內心世界,心心相印,息息相關,生機勃勃,其樂融融,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充滿智慧、富有生命力的教師。
現在的學生都很有個性。教師一般都是喜歡比較聽話的,積極要求上進,對老師和同學也比較尊重的孩子,不太喜歡個別的將自己表現的與眾不同、總是顯得自己那么桀驁不馴的孩子。但是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師生之間“水火不容”,學生上課沒有興趣,上課搗亂,教師費盡心思,疲于應付……所以,教師需要學會寬容與欣賞。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能恰當控制和調適自己的情緒。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得到表揚。如果人的情緒浮動時,總是要發泄的,有的會發展為破壞性行為。處于“青春叛逆期”這一危險期的中學生,由于此時心理起伏大,感情容易激動,容易走極端,愛“逆流而上”,有的甚至與老師與家庭不可調和,再加上學生學業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有的又很差。當教師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教師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教師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欣賞是一種積極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是建立在善于發現和摒棄嫉妒、悲觀厭世等不良心里的基礎之上的優秀品質。只要我們學會了欣賞,就學會了尊重。讓教師多用贊美之聲,克服逼迫之聲,放下我們的架子,少一些居高臨下。
教師需要會思考,會反思。列寧說過:“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那么,我們又如何對待我們自身的歷史----每個人已走過的生命歷程呢?學會反思和忘記,也許是對教師個人教學生涯的很好把握。教師要多回過頭來看過去,看自己原先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讓教師學會思考,學會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汲取營養,在反思中不斷成長與成熟,通過自己的思維和方法完成別人看來是艱巨或困難的事情。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3000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800字篇七
我相信,每個在從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是坦然的,自信滿滿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學能夠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能讓學生有一個好的發展。而這一切,最基礎的是,每個教師都需要豐富的教育理念,而讀書就是獲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黃愛華老師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在業余時間里的所為和所在不為。記得石校長在大會上經常要求教師們、特別是年青教師應珍惜時間,通過多種渠道多讀書,為自己的教育生涯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那時我就決定要多讀些教育類的書,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說來慚愧,這幾年來,書是看了一些,但大多是看教育雜志方面的書,而真正的教育理論的書看得很少。但通過閱讀教育類書籍,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了一些體會,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有人說:讀書就是在和大師們對話。確實是這樣的,多讀書,特別是讀一些教學設計方面的書,就常常會驚嘆“原來還可以這樣上”。印象最深的是有幸聽了黃愛華老師的《比較數的大小》,華應龍老師和張奇華老師的《圓的認識》,被他們的教學智慧深深的吸引住了,之后花許多時間去看他們的教學設計,尋找他們的教學視頻,經常驚嘆“原來還可以這樣上”“我怎么沒想到呢”。所以經常去讀些書,在教學實踐中思路會更寬,更具有創新性,這也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多讀書有利于更深入地鉆研教材
多讀教育書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對我們教學實踐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幫助的。剛開始教學時,拿到教材不會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淺,不會自己深入研究。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就知道為什么教材上這樣設計,為什么又要這樣處理,遵循的是什么教育規律等等,知道了這些在教學時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質量。也就有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一定的改變和重組。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課堂質量肯定是高水平的。
三、多讀書會促進自己的教學反思能力,關注課堂細節
教師是否愿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志之一。而會不會反思,對青年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問題。多讀書,在讀書過程中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應該及時地記錄下來。對教師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學”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化程度的一個標志。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智慧也隨之不斷增長。因此,我們要逼迫自己勤于閱讀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學。
閱讀教育書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更加關注課堂的細節。多讀書的老師經常會從書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缺點,而這些缺點更多的是一些細節方面。比如說:上課過程中沒有關注全體學生,課堂上對學困生的關愛不夠了,某些方面沒有讓學生養成習慣了,忽視了一些教學中重要的隱性問題了等等。而當你關注這些細節后,你的課堂將更加精彩。
四、多讀書會提升教師氣質,伸展教師個性
既然新課程理念是培養有個性的學生,那么首先我們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我們經常備專家們的的教學智慧深深折服。我想,正是他們對書的熱愛,閱讀大量的書籍,才慢慢形成了大氣的風格。我們每個人也應具有自己的風格,但是前提是要多讀書,從書中慢慢積累,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獨特之處。
書籍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就讓我們在百忙之中抽點時間來好好讀點書,邊讀邊思,與思考結伴,為自己的成長之路打下扎實的基礎吧。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3000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800字篇八
根據自身學習的需要我放假時間,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學習了《教育新理念》等書籍,冬天氣溫雖然很冷,但我能克服一切困難,仍持之以恒地有計劃的進行學習。通過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新理念的學習與反思,我的大腦又一次的受到了前首未有的洗禮,并對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扎實的基礎。
對創造始于問題的認識
我個人認為:一是教師的新理念、新教法與學生的實際、課堂教學要求相脫軌;二是在備課的過程中,不能真正體現出備學生的過程,在教師的教案里,更難找到與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和切合學生實際的提問。沒有提問,哪有問題;沒有問題,哪知學生學得如何?這樣做的關鍵是教師為了圖省事或認為學生文化基礎太差,根本不值得一問,或借口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怕提問后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所以認為,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通過認真學習,我真正認識到了課堂提問題的重要性,缺少了這一環節,課堂教學無論多完美、多動聽,總會讓人覺得少了靈性和缺乏現實意義。因為有問題意識、問題能力的課才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素質教育。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簡意賅地說,創造始于問題。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找到獨立思考途徑的可能。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提倡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并帶著更多問題走出課堂。這就是所謂的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這種教育,教師并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為目的,使學生終身受益為目標。
對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認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認為,只要課前認真備課、上課環節比較完美、課后布置一些作業就是一節好課。至于學生能否學到多少有用知識、能力能否提高卻不在思考之列。若按這種教學,表面上看是素質教育,但實際上仍是“應試教育”的翻版,只不過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正所謂拉“素質教育”之大旗,做“應試教育”之虎皮。為此,我通過不斷的學習,才真正的認識到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含義。因為知識才是人們真正的認知的結果。而知識的學習和教學無疑是必要的,但大多數教師往往太注重認知結果的教學了。如果在知識發展緩慢的時候,有這樣的想法還有情可原,那么,在知識和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這就不能容忍了。因為學生學到的僅是知識大海的一粟,而缺乏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跟不上快速更新時代的步伐。簡單地說,智慧比知識更重要、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因為知識才是真正啟發學生智慧的手段,過程是結果的動態延伸。教學中能夠把結果變成過程,才能把知識變成智慧,才能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對文科教育過程是體驗和提升生命價值的過程的認識
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不少學生因為芝麻大小的事,大打出手,甚至致人非命;有的學生對花草樹木的隨意攀折不以為然;對弱勢群體逞強、嘲諷;對可愛的小貓、小狗生命的不屑一顧等等。從學生身上暴露出來的缺點,不難看出在他們的身上難以體現人的生命價值觀。這不僅說明當今的教育確實存在一定問題,更說明一些學生的素質低下,只有看到這些學生的不足,才能深刻地反思當今的教育。這讓我想起,為何國外也把保護動物寫進本國法律中,并積極倡導保護動物的生存權,創建人與自然的真正和諧,讓動物成為人類的真正朋友,以此來加強國民的素質教育、愛心教育和關心弱勢群體教育。這種教育的效果非常明顯,國民素質大大提高。所以,在這種教學中,要大力倡導人的真、善、美的一面,極力反對暴力和戰爭,熱愛和平,反對戰爭,關愛生命。為此,在文科教學中,要把文學、哲學、道德所表達的對生命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生命價值的尊重成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真正感悟到人的生命價值得以實現,才是人的這種獨特的生命感受。讓學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跳動、感受到這種生命價值的升華,這才是文科教育的真正任務和真諦的體現,也是文科教育的基本使命和基本教育的功能。
對網絡時代教師的認識
在逐步實現網絡教育的今天,我們還有部分教師滿足“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陳舊教學方法。因為這種教學既簡單,又省事。但殊不知,這種簡陋的、過時的落后教學,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就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方可使用。而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哪個學校沒有一到幾個多媒體教室,可這些配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多功能教室卻完全成了擺設,像裝有漂亮鮮花的花瓶,僅供人欣賞而已,沒有更多的使用價值。當然,多功能教室也有發揮作用的時候,那就是上級主管部門來現代化驗收時,學生才有可能在現代化的教學中快樂地學習、才能感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導致這種不良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造成的,如多媒體上課,制作課件是一件繁而難的事,或部分教師不求上進,不能利用有限的業余時間學習電腦的操作,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家教或在“圍城”里面酣戰,可對課件的制作卻一竅不通。導致這種對多媒體教學不感興趣的現象,造成有限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充分使用。這種結果要不了幾年,設備老化,教學質量低下,學生素質下降,最終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所以,作為一名網絡時代的現代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信息化知識,以此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客觀需要。所以,信息技術為現代教育的新飛躍提供了平臺,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根本的嚴峻挑戰,信息技術呼喚新世紀的教師,新世紀的教師要有不斷學習的意識,最終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飛速發展。
總之,通過暑期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我感觸很深,體會頗多。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才能真正體會教育教學新理念對現代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和生存,才能緊跟時代教育發展的步伐,才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3000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800字篇九
當今社會的競爭如此的激烈、殘酷,我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一個位子而苦苦打拼。在這個打拼的過程中,有的人升職,有的人卻落聘。當每個人都懷揣希望站在事業的起跑線上時,我相信,我們的憧憬都是一樣的,我們對未來的期許也是一樣的。但是,為什么在跑步的過程中,我們的結局卻不一樣呢?費拉爾·凱普譜寫的《沒有任何借口》對此作出了的詮釋:成功和失敗看起來似乎天壤之別,但促成它們形成的原因,也許就是一些小小的細節,小小的習慣,比如:常常為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情而尋找借口。“要成功,就不要給自己尋找任何借口”,是這本書給我們的啟迪。
“沒有任何借口”是美國西點軍校200年來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它強化的是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他體現的是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其核心是敬業、責任、服從、誠實。
尋找借口就是對所作事情的拖延和放棄,它會讓你失去別人的信任,包括上司、朋友。“朋友是最寶貴的財富”朋友不僅是心靈,精神上的慰藉,有時他也是你事業的得力助手。如果你總是約會遲到,朋友不會拋棄你,也可以包容你。如有一天,你的朋友要開拓自己的事業,他需要尋求合作伙伴時,他一定會想到你,但他轉念一想,就會否決,因為他覺得你在事業上是不值的信賴的。
做為老師,首先要有責任心,對工作負責,對學生負責。工作中出現了問題,領導給予批評、罰款、處分,總是不服,認為該領導太嚴厲了,不給面子,一點人情味都沒有……,眾所周知,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領導的批評要虛心接受,要敢于承擔責任,不得有任何借口和抵制心理。一個好的學校,就因為它有整套嚴格的科學化管理。反之,做為一個領導要是不負責,對下屬在工作中出現了問題不及時的提出批評,只顧面子,任其發展下去,這樣的學校還有希望嗎?其結果又是怎樣?
“沒有任何借口是執行力的表現,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么樣的工作崗位,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執行。”
是呵,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執行!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只是執行任務的機器。我們是鮮活的、富有思想的、情感豐富的人。我們工作時,并不是像機器那樣按照指定程序進行流水性進展,而是在接受指令后,明確工作的重要性及目標與完成時間,考慮應該采取何種方式作為完成工作的方法然后,按照既定的步驟進行處理。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執行人員的思維方法問題。如果我們一味強調執行而不注重對執行人員的心理分析,有可能讓執行結果變得非馬非象。
思維方法,其實就是思維慣性與工作習慣。當我們將所有對事態發展有影響的思維及工作方法持久地加以重復時,習慣也就悄然形成了。工作時,我們的大腦總是按照慣性搜索最近使用與最常使用的信息,并引起外顯的條件反射。借口,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力與溫水煮青蛙的韌性,也有著銅墻鐵壁似的頑固性,正是因循了人類思維的這種特性,肆無忌憚,以致于讓許多人都成了它的階下囚。可能有許多人會說他并不希望如此,但不知道怎樣才能克服借口的漫延。就此,我們試著結合借口的各項屬性來談談解決的辦法:
第一、借口總是在拖延時間、推卸責任
對一件事情,你完全有把握將它完成得很出色,但是由于惰性,你不停地對自己說“再等一會兒”、“等一等”,時間就在你等的過程中慢慢溜走,當你發現時,卻又對自己懊惱不已。對此,我們應該首先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把握清楚自己的奮斗方向并制定一個相對中短期的目標,并為之而努力奮斗,這有利于你在找借口的同時與目標加以權衡,并馬上行動以驅趕借口。
第二、不要讓推卸責任成為習慣
也許你會否定這種看法:推卸責任可以和習慣聯系在一塊嗎?有這么嚴重嗎?是的,正是這種經常性的習慣在影響你的潛意識,你的潛意識進一步地影響著你的習慣行為。所以,我們應該加強自己的責任感與主動性,并讓主動性與責任感帶著我們駛向更為寬廣的領域,盡情舒展與充實自己。
第三、讓認真工作成為你的習慣
首先,讓工作成為你的愛好,這樣,因為有愛,所以你會想方法對所愛之物做出貢獻。其次,工作給予了我們生活的保障、心智的發展與自我的完善,也給予了我們對未來的憧憬、奮斗的激情與靈感的原動力。所以,我們有必要將它視為珍愛之物,并將它恪守成習慣。
第四、讓行動與全力以赴見證我們的優良習慣
只有立即行動,才能平定心中的惶恐。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見證歷程的輝煌。我們不愿讓時光蹉跎了本應燦爛的歲月,不愿讓退縮模糊了本是鮮明的路線,更不應讓借口斷送了本該屬于自己的風采!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3000 讀教育書籍心得體會800字篇十
我相信,每個在從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是坦然的,自信滿滿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學能夠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能讓學生有一個好的發展。而這一切,最基礎的是,每個教師都需要豐富的教育理念,而讀書就是獲得教育理念的方法。
一、多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有人說:讀書就是在和大師們對話。確實是這樣的,多讀書,特別是讀一些教學設計方面的書,就常常會驚嘆“原來還可以這樣上”。印象最深的是20xx年有幸聽了黃愛華老師的《比較數的大小》,華應龍老師和張奇華老師的《圓的認識》,被他們的教學智慧深深的吸引住了,之后花許多時間去看他們的教學設計,尋找他們的教學視頻,經常驚嘆“原來還可以這樣上”“我怎么沒想到呢”。所以經常去讀些書,在教學實踐中思路會更寬,更具有創新性,這也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多讀書有利于更深入地鉆研教材多讀教育書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對我們教學實踐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幫助的。剛開始教學時,拿到教材不會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淺,不會自己深入研究。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就知道為什么教材上這樣設計,為什么又要這樣處理,遵循的是什么教育規律等等,知道了這些在教學時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質量。也就有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一定的改變和重組。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課堂質量肯定是高水平的。
三、多讀書會促進自己的教學反思能力,關注課堂細節。教師是否愿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志之一。而會不會反思,對青年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問題。多讀書,在讀書過程中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應該及時地記錄下來。對教師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學”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化程度的一個標志。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智慧也隨之不斷增長。因此,我們要逼迫自己勤于閱讀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學。
閱讀教育書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更加關注課堂的細節。
多讀書的老師經常會從書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缺點,而這些缺點更多的是一些細節方面。比如說:上課過程中沒有關注全體學生了,課堂上對學困生的關愛不夠了,某些方面沒有讓學生養成習慣了,忽視了一些教學中重要的隱性問題了等等。而當你關注這些細節后,你的課堂將更加精彩。
四、多讀書會提升教師氣質,伸展教師個性
既然新課程理念是培養有個性的學生,那么首先我們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我們經常備專家們的的教學智慧深深折服。我想,正是他們對書的熱愛,閱讀大量的書籍,才慢慢形成了大氣的風格。我們每個人也應具有自己的風格,但是前提是要多讀書,從書中慢慢積累,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獨特之處。
書籍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就讓我們在百忙之中抽點時間來好好讀點書,邊讀邊思,與思考結伴,為自己的成長之路打下扎實的基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