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數據大集中后縣級國稅計統工作調研思考
**國稅征管信息系統(ctais2.0優化版)上線應用兩年來,實現了稅收數據省級大集中,改變了數據的存儲和處理方式,也帶來了稅收業務、操作流程、崗位職能的變化。如何優化整合縣級計統工作職能,不斷提高計統網上監控能力、數據增值利用能力、稅收分析風險預警能力,發揮縣級計統力量作用,為征管服務、為基層一線服務、為領導決策服務,一直是計統部門必須直面的挑戰。
一、數據大集中后的基層計統實體化運作
1、操作流程調整,突出分析和監控兩大職能。數據大集中后,對縣級計統來說,最大的改變是稅收會計核算流程發生了變化,基層分局不再單獨進行會計核算,縣級計統部門變成了最基層的稅收會計核算單位,直接承擔網上申報數據接收、財稅庫行聯網系統稅款扣繳入庫、以及與人民銀行的電子記賬對賬等工作。
2、完成基礎數據監控。數據是稅收征收的基礎。從納稅人進機的稅種登記信息到納稅申報、稅款開票、上解、入庫、欠稅等一系列與會計核算相關的數據全部納入了縣級計統網上監控對象,同時負責定期對納稅人提交的各類報表進行表內、表表間數據邏輯檢測并發布檢測結果,督促基層修正。
3、開展經濟稅收分析。隨著經濟體制的變化和稅收征管需求的增多,計統稅收分析指標、分析方法也發生了變化。首先,要從經濟角度開展分析,做好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的分析。既要開展地區宏觀稅負分析,把握較長時期內宏觀稅源的發展趨勢,也要做好微觀企業投入產出理論稅負分析,及時發現企業納稅申報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重點開展行業稅源發展趨勢分析、同業稅負比較分析,剖析地區和行業稅負差別的內在原因,滿足稅源聯動管理中稅收分析業務需求;其次,要建立稅收分析體系,做好稅源增量和存量兩方面的分析。對內要重視數據的采集和積累,對外要加強與相關部門交流,建立重點稅源企業、重點稅源項目跟蹤臺賬,掌握稅源發展勢態,為稅源風險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再則,要不斷豐富稅收分析方法。依托信息技術,采用回歸模型、線性分析、時間序列滾動分析等方法做好各稅種與相關經濟指標間的對比分析,科學判斷組織收入是否正常、稅收增長與經濟發展是否協調。經濟稅源分析已成為數據大集中后基層計統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數據大集中后基層計統工作亟待解決的幾個主要問題
1、計統職能劃分有待進一步明晰。數據利用信息化是以稅收業務為主線、以稅收數據為對象、以崗位操作為驅動而進行的數據處理過程。各地在應用省局監控決策系統并將監控按業務類別進行再分解時,通常習慣按塊劃分。如:人為地將稅務登記中與扣繳相關的銀行賬號、協議等事項、認定管理中的稅種認定等事項、申報征收中的稅款屬性、預算級次、征收品目等事項全部劃歸計統負責監控。傳統概念上,這些確實都屬于計統的管理業務,但目前情況是,一方面,監控決策系統發現的這些錯誤可能只屬于錄入時的誤操作,其“真實性”的考量需要由稅源管理部門實地巡查來驗證完成;另一方面,**國稅征管信息系統(ctais2.0)在對計統用戶操作權限的設計中已不開放這些管理事項,也就是說,受前臺權限設置制約,縣級計統部門已不能了解這些征管數據的來龍去脈,各地在對決策系統監控事項的按塊劃分上,與省局開發設計征管信息系統的理念已不同步。
2、計統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細化明確。數據大集中后,計統職能發生了變化,但目前,除總局20xx年制訂下發的《稅收分析工作制度》(國稅發〔20xx年〕46號)和各級在稅源聯動管理辦法中對稅收分析提出的一些實施意見外,至今沒有出臺一個細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計統工作運行機制,對計統工作、計統內部各崗位、各環節之間也沒有出臺一個完整而明確的工作規范、工作標準和考核評價標準。新出臺的《**省國稅局稅收征管業務流程管理規范》在對大量征管業務作出規范的同時,對計統業務僅列出了“收入退還書的開具”、“留抵稅金抵減增值稅欠稅管理”、“多繳稅款退付利息申請審批”和“退抵稅申請審批”4項,對一些經常接觸到的計統業務要求及操作流程并沒有詳細規定。再如,在應征稅金原始憑證管理上,目前對納稅評估、執法檢查等征管行為中發生的作為應征稅金的原始憑證來源渠道、取得(傳遞)方式、保管、以及憑證的合法性等沒有一個明確規定來共同遵守,影響到對應征稅金核算準確性的考核和評價。
3、在對基礎數據的管理上有待進一步完善。影響稅收數據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數據管理的責任部門不一,有的地方明確由征管部門負責,有的則由計統部門負責;二是生成錯誤數據的“當事人”不一,有納稅人提交的網上申報原始信息錯誤,也有稅務登記或征收服務大廳操作人員錄入責任心不強等人為因素帶來的錯誤;三是數據采集的口徑不一,目前上上下下數據采集一般是根據稅源管理的需要,稅源分析需要什么數據,就布置基層采集哪一類數據 ,稅源分析延伸到企業哪一環節(生產或財務),基層數據采集就擴展到哪一環節,各地對外部信息數據的采集,也缺乏一個全面而系統的規劃,征管、稅政、計統部門都在布置數據采集,但都沒有一個統一而明確的采集口徑。基礎數據的來源質量制約著數據分析的可信度和增值利用程度。
4、稅收計統干部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是數據大集中后,基層征收服務大廳基本上不再設有專職計統崗位,稅收會計、票證管理通常由納稅申報或綜合服務窗口人員兼職,稅收分析由辦稅服務廳(股)負責人負責,稅源分析則由稅源管理股長負責,各項計統職能分散在分局的不同崗位,增加了縣級計統對基層分局的管理難度;二是各級對稅收分析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具體從事稅收分析的稅務干部來說,既要懂經濟理論、稅收業務知識,又要熟悉財務會計、統計分析理論和方法,縣級計統干部在從傳統的稅收會計向稅收分析轉型中,難以迅速滿足高標準高起點的稅收分析要求,稅收分析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三、做好數據大集中后基層計統工作的幾點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突出稅收分析的基礎作用。稅收計統在完成由會計核算向稅收分析職能轉型后,決定了稅收分析工作將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既要關注經濟稅源的發展,更要通過分析進一步揭示稅收與經濟的關系,客觀反映稅收征管狀況和各項征管措施的成效,測算分析各項政策調整對稅收收入的影響,進而提出加強管理、完善政策的建議,更好地為組織收入服務、為加強征管服務、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2、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能職責。一是制訂并完善計統業務流程,進一步規范征管信息系統的操作,明確計統相關崗位工作職責;二是明確進機原始數據質量責任人,把好原始數據質量關;三是健全稅收分析指標體系,細化分析內容,規范并統一分析項目;四是建立衡量稅收分析完成情況及完成質量的評價體系,探索對稅收分析工作的績效管理。
3、深化科技應用,進一步提高稅收數據質量。一是提高數據采集能力,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在內、外部信息采集中拓展信息交換空間,增加信息交換內容,盡可能減少信息數據的手工錄入,杜絕人工錄入操作中的低級錯誤;二是開發全省統一的免費網上申報系統,提高納稅人網上申報覆蓋面,發揮網上申報數據接收自動檢測功能,減少納稅申報表填報中的錯報、漏報及勾稽關系不平的現象。對網上申報不成功需要到大廳申報的,大廳窗口人員對納稅人報送的申報表及其附列資料錄入操作要規范,補錄數據要齊全、準確;三是提高數據集約處理能力,發揮基層信息中心數據集約處理技術,將分散的信息變成集中的信息,將孤立的信息變成相互聯系的信息,加強數據間的邏輯比對,并定期發布檢測結果,對發現的缺報、漏報報表盡可能交基層補齊、修正。
4、加強業務培訓,進一步提升稅收計統人員的整體素質。一是加強理論業務培訓,拓展稅收分析人員的視野,既要做好短期集訓,及時更新稅收分析人員的專業知識,也要有計劃、分層分批做好脫產輪訓,組織基層稅收分析人員系統學習經濟學、統計學和財務會計知識,不斷提高基層稅收分析人員對宏觀經濟現象的綜合分析和預測判斷能力,對微觀經濟實體的深層次解剖和處理能力。二是組織優秀稅收分析案例交流。理論離不開實踐的檢驗。通過組織優秀稅收案例交流,及時總結、推廣稅收分析工作經驗,不斷開拓分析思路,提高分析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