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推進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報告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并明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思路和目標:“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4月12日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崇調研時指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就是高效、生態,同時要求××農業要對外開放,吸引島外的科技、人才、信息、資本,推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這為××農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農業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20xx年,農業總產值達到了45億元,比20xx年的35.3億增加近10億元。××農業產銷規模在××已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總產值、稻谷、蔬菜、花菜、奶牛、出欄山羊、水果、水產品、河蟹等均居全市第一位,××農業的功能和地位不斷增強。但是從總體上看,全縣農業仍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起步階段。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目前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認識還不夠全面,農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還不夠明確,農村
一、
二、三產業結構和農林牧漁品種結構及其生產布局還不夠優化,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還不夠迅速,對特色農產品扶持開發還不夠有力,規模經濟尚未形成,優勢農產品形不成優勢拳頭產品。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技術條件總體水平較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比較滯后,特別是信息和技術服務還不能滿足廣大農民對農業生產的需要,部分農田仍處于“靠天吃飯”的狀況,缺乏現代農業所需的自動化節水型排灌設備等。
三是“重生產,輕市場”的現象比較普遍,缺乏對目標市場的研究和開拓,農村市場發育不全,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滯后,農產品流通渠道仍不順暢,無法適應當前大市場、大流通的需要,農產品的商品率較低。
四是農民科技素質較低,未來勞動力構成的趨勢不容樂觀,為農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業科技推廣力度不夠,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較低,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尚未真正發揮。
五是缺乏現代發展理念的引領,農業開放度不夠,外資企業幾乎空白,涉農龍頭企業數量不多、層次不高、規模不大,市場開拓能力和帶動能力較弱,無法有效拉動農業產業的發展;
六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遲緩,農業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市場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較低,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不高,農業的效益和競爭力亟待提高。
二、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的對策
(一)站在國家和××市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構建××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的基本框架
一要找準坐標。××農業的發展不能游離于××大都市整體發展之外,其核心應是依托××、服務××,展現其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態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以及輻射功能,努力實現××農業向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發展。
二要排好時序。按照中央和××市的要求,結合××實際,到20xx年,力爭初步形成××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的基本框架;至2020年,基本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三要明確路徑。圍繞發展主線,對外開放、走機械化、科學化、商品化、社會化、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與循環農業的有機統一。
(二)研究××現代農業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實施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的政策體系和機制
一是制定××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戰略。組織精英團隊科學研究和編制××現代農業發展戰略規劃,特別是今后五年的近期規劃,制訂實施對外開放構建現代農業發展的戰略。
二是健全××現代農業發展機制。建立××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增長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為推進現代高效生態農業提供財政支持,同時要對資金的投向予以研究,確保資金高效利用。
三是實施對外開放,增加××現代農業發展的外向度,搭建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建立國際合作平臺,引進美國、臺灣、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開展國際合作,建設國內獨創的現代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基地;建立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平臺,加強與外省市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合作交流,要在目前與××農業科學院合作的基礎上,爭取同3-5家國內外科研院所開展科技合作。
四是理順各種體制關系,統籌考慮農場所轄地區、上實所轄地區的農業發展,納入島區統一發展規劃,對涉及江蘇省地域的區域,實行市場化運作模式,也可納入縣政府統籌范圍。
(三)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一是強化 市場意識,培育主導產業,建設綠色農產品交易市場,根據目標市場(特別針對大××市場需求),抓住“世博”機遇,建立適應市場需要的農業生產體系及合理結構,培育一批上規模、上水平、有特色的優勢產品。
二是要加大投入,積極支持××現代農業園區和其他各類農業園區(臺灣現代農業園區等)的建設,充分發揮其示范、引導作用。
三是大力發展各類農業合作經營組織,到20xx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200家,合作社經營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45%。
四是積極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產、加、銷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經營機制。對經營中遇到困難的農業企業,要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時,協助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吸引社會資金注入企業,使企業走上健康發展軌道,做大做強5-10家農業龍頭企業。
(四)加快農業硬件設施建設,提高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的水平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保護基本農田,確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大力推進設施糧田、設施菜田建設,到20xx年完成 10 萬畝的糧田改造、10 萬畝的菜田改造,建成3座出欄2-3萬頭標準化養豬場和千頭奶牛養殖場,建設標準化水產養殖基地1萬畝和2萬畝扣蟹養殖基地,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條件。
二是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加大農機具補貼力度,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引導農戶開展市場化作業,提高農機使用效率,到20xx年全縣三麥和水稻機械化水平達到100%、機械化植保率達90%以上。
三是加快農業信息平臺建設,建立縣級農業信息管理中心,到20xx年完成200個村級信息平臺建設。
(五)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全面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
一是通過科技興農項目支撐,有針對性地開展種源農業、精準農業(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循環農業等高效生態農業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
二是按照“綠色食品島”的目標,著力抓好農產品質量工作。到20xx年100%的農產品達到無公害、40%的農產品達到綠色食品、3%的農產品達到有機食品的標準,爭取有5-8特色農產品被國家專業部門評定為地理保護標志產品,有2-3個農產品申報批準為國家及××市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
三是加大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培訓。到20xx年基本完成20xx名職業農民、10000名新型專業農民培訓,實現新型農民50%獲得等級證書,60%新型農民年齡在50歲以下的目標;基本完成500名中高級農業科技人才的多技能培訓,實現各類農業科技人才中高級人才占20%、初級人才占50%的目標。
(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建設高效產業結構體系
一是調整結構。到20xx年糧經比例由現在的5.5:4.5調整到4:6。
二是調整品種。到20xx年特色蔬菜與常規蔬菜比例發展到1:2;大力發展桃、梨、棗等特色經濟果林及花卉產業,發展以蟹、蝦等為主的特色水產和以白山羊等為主的特色畜牧業。
三是發展旅游、休閑、觀光農業,拓展現代農業的外延,到20xx年重點發展5-10家左右的“農家樂”生態旅游項目,5-8個集農業示范、農業景觀、生態保護、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先行區,6大生態郊野公園。
三、20xx年的重點工作措施
(一)整合各路精英的智慧,編制農業發展戰略規劃
一是組織力量,利用3s等技術,對××農業資源狀況和農業各產業的發展狀況和農產品市場進行調查,為制定××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戰略規劃奠定基礎。
二是邀請北京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按照××三島總體規劃和現代農業的要求,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地研究、編制××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戰略規劃,著重詳細制定近五年的近期建設規劃,使戰略目標結合資源條件在空間布局上得以落實,并制定分階段實施步驟。
(二)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筑牢現代農業基礎
一是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建設土地治理項目53800畝,重點解決8個鄉鎮的土地治理,完成10713畝市級設施糧田、7800畝菜田設施建設,基本建成5個千畝蔬菜園藝場。
二是推進現代農業先行區建設。啟動建設以西部有關鄉鎮、明珠湖、東風西沙為主的生態休閑農業景觀示范區。盤活現代農業園區擱淺項目,建設以現代農業園區和東部有關鄉鎮為主的現代農業先行區,認真研究臺灣農業園區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爭取規劃項目能盡快落地。
三是新建規模化養殖場。在北湖有機稻生產基地配套建設年出欄3萬頭的養豬場,改擴建××縣種畜場,擴建××縣種奶牛場,年飼養種奶牛從800頭擴展到1500頭。
四是完成3500畝淡水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建設500畝水產繁苗中心,配合明珠湖開發,在明珠湖北側建設占地150畝的以生態垂釣區等為核心的多功能休閑漁業基地。
五是爭取市級各有關方面的支持,重新慎重、科學地研究橫沙國家級漁港建設的可行性,力爭有所突破。
(三)推進科教興農工作,夯實現代農業科技基礎
一是加強培訓,提高農民和農業科技人員素質。完成2250名專業農民,500名職業農民,100名創業農民和100名農業科技人員的培訓。
二是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力度,落實好1000多萬元的農業科技項目資金,啟動建設500畝長江三角洲農業新品種展示園和××農科院××工作站。
三是加快種源農業建設。20xx年新建3000畝縣級農業種源基地,改造和擴建縣種羊場、種奶牛場、種畜場和水產良種繁育基地,籌建花卉種苗基地。
四是進一步加大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肥料、新農藥的推廣應用與示范力度,全力推進水稻、生豬、白山羊、蔬菜、水產等科技入戶工作。
五是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在廟鎮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0xx畝,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畝用量折純量減少10%以上。
六是完善農技服務體系,完成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七是推進農業信息工作,完成30個為農服務站硬件建設和功能配置,建立村級“三電合一”信息平臺100個,建立縣級農業專家咨詢平臺,與村級“三電合一”聯網。
(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強產業提升能力
一是堅持農業結構調整不動搖。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60萬畝,復種指數2.0,糧經比例4.5:5.5。
二是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實施好3個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基地、3個市級標準化示范基地和43個縣級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制訂17個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完成43個農產品認證;做好中華絨螯蟹、××老白酒和白山羊等6只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申報工作,力爭使1―2個農產品成為全國馳名品牌或××市名牌產品。
三是探索林業經濟發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條發揮農民主體地位和積極性的林業復合經營的有效途徑。
(五)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增強生產經營主體能力
一是建設××××綠色農產品市場。研究、論證××綠色農產品市場的功能定位和規劃選址,面向××及國外市場,提升××農副產品的檔次與水平。
二是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年內基本建成畜禽制品加工廠,盤活啟動已有的冷凍干燥蔬果項目、桑果深加工項目并推動××桑果產業基地建設,使之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農業龍頭企業。
三是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實施,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知曉率和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力度,探索為農民合作社提供小額貸款提供擔保的可能性,重點扶持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使我縣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總量超過60家,提升合作社的生產、管理和經營能力。
三是花大力氣建設有機農產品基地。進一步建設完善北湖有機大米生產基地,提升北湖有機大米的品質和包裝,探索降低生產有機大米成本的方式和方法,規劃建設有機蔬菜生產基地,探索推行白山羊、林地雞、特色水產、柑桔等有機化種養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