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江西師范大學文化分數線篇一
查看:
2013寧夏高考分數線
寧夏高考分數線
江西師范大學錄取分數線
全國歷年高考理科分數線匯總
全國歷年高考文科分數線匯總
相對于平均分,錄取線差更具參考價值,而且是高考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依據,是的差值,中國教育在線建議考生用“錄取線差”來分析。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試卷難度有別,造成各個院校各年度的錄取分數可能發生較大的變化。但是通過大量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對多數院校來說,盡管錄取分數波動較大,但其錄取線差一般波動不會太大。所以應該逐年計算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線差:
=當年平均錄取分數-當年相應批次控制分數線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例:某重點大學(理工類)在北京2003——2008年錄取情況簡單線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江西師范大學介紹:
經過一代又一代江西師范大學學人薪火相傳,學校砥礪出"靜思篤行、持中秉正"的校訓,孕育了"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形成了"以人為本、面向社會"的辦學思想和"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育人思想。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煥發出勃勃生機,現已發展成為一所融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等學科門類于一體,師范與非師范并舉,對江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被省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是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和全國第一批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4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填補了我省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學位點的空白)、89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其中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52個本科專業;有17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高校軟件科學技術中心,1個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3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學校設有20個全日制本科學院以及成人教育學院,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近1.8萬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100余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5000余人。現有在編教職工2247人,其中專任教師128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59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6%;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68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3.07%。在編教師中,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10人;江西省跨世紀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4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43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青年體育教師、江西省教學名師等23人。此外,學校聘請了王梓坤、楊叔子、劉應明等10名院士和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學校一貫重視本科教學工作,始終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九五"以來,學校持續加大投入,加快改革步伐,推動教學工作不斷進步。以新校區建設為契機,學校努力突破辦學空間狹小、實驗儀器設備不足等教學條件落后的瓶頸,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建設了一個占地2680畝、建筑面積76萬平方米的瑤湖新校區,教學行政用房、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辦學基本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與此同時,學校加大了在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力度,取得明顯成效。學校現有省級本科品牌專業25個,省級優質課程17門,2門課程今年被推薦參加國家精品課程評選。近三年,學校承擔了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擴展項目2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1項、省級教學研究課題164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35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7項,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優秀成果獎11項,1個課件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兩課"精彩一課"教學示范片、2個課件在教育部"第四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現場決賽中榮獲大學組優秀獎,23個課件獲省級多媒體課件大賽獎。
學校從1999年開始實施學分制改革,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育人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協調發展,以培養創新精神和提高實踐能力為重點,以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教師教育為三大平臺,以"學分制管理、模塊化課程、菜單式培養、開放型教學"為四大運行機制,以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適應"的高級專門人才。同時學校進一步強化教師教育的特色和優勢,探索和實施了"3.5+0.5"、"3+0.5+0.5"、"3+1"、"4+1+2"、"4+2"等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校注重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積極開展以提高大學生多方面能力和擴展學生專業知識為目標的課余活動。近年來,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學校生源質量、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等一直穩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體育競賽、專業競賽、科技活動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如楊文軍同學參加第28屆雅典奧運會獲得金牌1枚;歐陽鯤鵬同學參加第22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獲2項冠軍并打破紀錄;學校健美操隊代表國家參加第八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實現了中國健美操國際大賽中獎牌零的突破;艾黎莎同學參加2004年"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獲得第一名;李凡同學參加2003年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得銅獎;周黎同學獲2004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才能獎";"藍天"環保社團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和江西省高校大學生示范社團,在"中國濕地使者行"活動中多次獲得優異成績,受到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國家林業總局等單位的表彰,并在2005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的"濕地使者行動"競標中獲得第一名。
學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以科研促教學,取得了可喜成績。2002年以來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5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項,國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關項目3項,國家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項目2項、"973"前期預研項目3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1項,省社科規劃重大招標課題1項;科研總經費從2002年的1125萬元大幅增加到2005年的3500萬元;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9項;出版著作40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4000余篇,其中250余篇被sci、ei、istp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