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一
小學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兒童話的語言必不可少,同時語言不但要準確規范、嚴謹簡約,而且要形象、風趣。同時無聲語言的表達要恰到好處。這樣才能讓學生才能樂學、愛學。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的情感引發著學生的情感。數學教師對概念、法則、術語的敘述要準確,不必讓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為此,教師要做到如下兩條:
例如“整除”與“除盡”、“數位”與“位數”、“增加了”與“增加到”等,有的老師在輔導學生認識方向時,東北指的是東和北的中間。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講解,不能用土話、方言來表達。比如,小能把“垂線”說成“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最簡分數”說成是“最簡單的分數”等等。嚴謹,除了具有準確性之外,還應有規范性的要求。如說話吐字要清晰,讀題語句要分明,堅持使用普通話等。簡約,就是教學語言要干凈利落,重要的話不冗長.要抓重點,簡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說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要準確無誤,不繞圈子,用較短的時間傳遞較多的信息。
1、積極的課堂評價語言可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把握評價的時機,充分利用評價語言的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特別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出現時,教師一定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學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孩子有新想法時,教師可以說“你真棒”“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真不簡單”。
2、巧妙運用批評性的語言,可以創設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來還是沒講透、沒講深,等下節溫和而不傷感情的批評性語言能及時提醒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講,避免了學生抵觸情緒的產生,因而能創設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總之,在小學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藝術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付出艱苦的努力,進行長期的經驗積累,而豐富的教學實踐恰恰就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源泉,因此,只有不斷鉆研,積極探索,才能使教學語言更具魅力。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自覺地駕馭這種主客體多變的語言交流活動,才能使課堂教學不斷產生審美愉悅,使教學始終處于一種飽和交流的狀態,營造出非常活躍而又和諧的氛圍。一個有經驗的教學教師,能夠使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充分發揮出色的語言藝術技巧,就能產生聲音悅耳、色彩繽紛,抑物頓挫,聲情并茂的教學效果。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我們園開展了《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培訓學習,通過學習,我從中學到很多,受益匪淺。在此我簡單的說說自己的一些收獲。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學習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必須與小學相互銜接”,這表明幼兒園的課堂教學同樣需要思考教學有效性這個問題。
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的實施已有一學年了。新課程以“幼兒體驗、探究在先,教師推動、提升在后”的實施策略,在幼兒園掀起了新的課程改革熱潮,老師們把這種教育理念逐漸滲透到了教育教學的活動當中,主題區域性教學手段慢慢被老師們接受與掌握。如何實施有效教學,可從以下幾個面著手:
教育內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內容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內容的選擇應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也就是要根據教育目標,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需要并與幼兒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來確定,才能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幼兒思維具有形象直觀特點,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直觀、生動、形象的情境創設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數學活動“認識月歷”。月歷對幼兒來說生活中處處可見,但幼兒對月歷內容本身卻并不感興趣,因為月歷上只有枯燥無味的阿拉伯數字和簡單的文字,色彩也無鮮艷可言,因此老師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月歷來組織幼兒學習認識,肯定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但如果老師運用多媒體動畫,把它設計成可愛的月歷寶寶,以擬人化的月歷寶寶形象出現讓幼兒找月歷寶寶身上的秘密,一下子就會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月歷上面,沉浸于情境教學之中。這樣的情境創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兒的有意注意,激發起幼兒探究月歷寶寶身上秘密的強烈欲望。
幼兒園教學,以游戲為主要手段,教學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老師在選用材料時,首先要考慮它所蘊含的、對本次教學活動的價值。即能助于幼兒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和發展能力,有利于展現知識的生成過程,這促進幼兒的發展服務;其次,學習操作材料的選擇,還要考慮簡便有效,盡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來確定學習材料。
“教師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每個教學活動,老師都會設置一些問題來讓幼兒回答,使活動深入下去,活動的有效發展又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因為只有效的提問和恰到好處的引導,才能使活動有效的開展,達到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每個問題的提出是經過認真思考并做出預測。如大班美術活動:畫魚。有位小朋友只畫了些很小的小魚,比較均勻的分布著,主題不突出。老師說:“請你再把大魚畫上好嗎?”,然后老師就走開了,這位小朋友看了看畫面,沒有畫大魚的空間呀,他不知所措,直到教學活動結束還是原來的畫面。假如老師這樣引導:小魚如果看見媽媽來了它們會怎么樣呢?幼兒可能會說親親媽媽,讓媽媽到身邊來,“那你讓魚媽媽游到身邊來吧”并示意可以在小魚中間疊畫一條大魚,同時,再引導幼兒怎樣把魚媽媽和小魚分區分開(如用粗黑線或顏色來區分),畫面自然就會豐富了。
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但更需要教師關注幼兒、尊重幼兒,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掌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幼兒為主體;活動后教師善于反思,給自己提問題、找問題,一課多研,教學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實。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會更努力的去讓自己的教學具有有效性!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三
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師應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實際,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內在動力。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堅持從誘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使之能長久下去。那么,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1、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必須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活動情境,把數學知識融于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在情緒上引起共鳴,發現數學奧秘。
2、利用好奇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種手段誘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產生欲罷不能的激情。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信心。學生取得成功時,便會產生一種滿足,快樂、自豪的積極情緒體驗,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新課伊始,教師能否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有意義的心向,對整節課的教學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及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課前巧妙設計好自學思考題,并力求做到設計的問題明確具體,“淺”中見“深”,具有啟發性。
例如:在引入“過三點”的圓的新課教學中,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先在黑板上畫出圖形,然后提出問題:⑴有一個圓鏡被打碎,現欲重新配制一個同樣大小的圓鏡,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這塊殘片都帶去?
⑵這個實際問題若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同學們認為可轉化成什么問題?(讓學生探索、討論)⑶要重新畫一個與原來相等的圓,必須知道什么?這樣圖文并茂的數學情境能使學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們集中精力,開動腦筋,嘗試探尋各種積極的解決方法,創造的靈感和頓悟很可能由此產生。
自學討論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他們初步的認知過程。學生自學時,我要求他們做到“三動”,即動口、動腦、動手,讓他們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在進行《圓》中垂徑定理的教學時我是這樣進行的:⑴讓學生動手。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白紙,要求學生自己畫一個圓,然后任畫一條直徑,再作這條直徑的垂線,并把畫好以后的圖形剪下來,再把圖形沿著所畫的直徑對折。⑵思考討論:①圓是一個什么圖形?有幾條對稱軸?②從對折后的圖形中你發現有相等的線段和弧嗎?并把你發現的結果寫來來。③畫圖時,應知道什么條件?你得出的結論又是什么?⑶檢查學生動手討論的結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結果回答問題)。⑷讓學生總結出垂徑定理的內容,教師再作簡要的補充強調。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認真討論,大家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很容易地掌握了垂徑定理。
這樣,就通過自學讓學生感知教學內容,逐步掌握了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和技巧,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學生自學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應及時檢查自學討論的效果,迅速獲取反饋信息,并作必要的講授,以幫助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傳統的課堂只有教師與教材,新課標的數學課程是由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教學情境與教學環境構成的。也就是說,課程是變化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創新課程和開發課程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以新課標為標準。
1、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數學。數學具有自然科學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現象都存在一定的數量和空間關系,它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自然科學的工具。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離不開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語言及思維方式。例如:商品買賣、儲蓄貸款等都要用到數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聯系生活。
2、應把數學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做數學、探究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他們自主地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強調他們的自主性、主體性和獨立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
3、在教學中,應把教學過程看成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的教學任務實際上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系統和發展自己的潛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統一的、交往互動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只作聽眾,而應自覺地動起來,操作數學,通過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可通過師生及生生之間進行合作交往,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同時,在發展個性中,要關注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4、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處理好師生間的關系。師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生則是獨特的、獨立的和發展的人,是發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
總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不能靠增加課時,而要靠提高每堂課的效益,減少無效勞動所造成的時間浪費。要想提高課堂效益,就必須認真鉆研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教材內容,對必學內容、選學內容、基本要求、較高要求等,都要心中有數。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四
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進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學規律的教學活動。
課堂有效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就語文學科而言,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
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活動,就是語文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學生豐富文學素養和駕馭語言文字而組織實施的活動。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作為教學的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發現規律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的活動中去,以實現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呢?
筆者認為,作為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就必須把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關注教學效益與教學質量,要求教師把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統一起來。下面,就實施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談談自己的膚淺認識,希望對語文課堂教學有所啟示。一、激發學習興趣,實現五大轉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激發與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譬如,在課堂教學結構中,要注重導入激趣這一環節,以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體驗。具體可以采用音樂渲染、古詩熏陶、師生對話、直奔主題等教學方法,使每一節課都能給學生一種新奇,一種學習的沖動,讓他們感受到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富有激情與想象,從而自然地激發學生深入了解文本的興趣,以實現課堂教學的過程的有效與高效。
只有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師生情感的共鳴,才能達到了“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從而使課堂呈現出五大轉變:變“教師為本”為“學生為本”,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變“師道尊嚴”為“平等、和諧、民主、互動”的師生關系,師生在教與學中共同感悟、共同體驗;變“聚焦式”教學為“立體型輻射型”教學,營造課堂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場面;變“被動接受知識”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變“知識傳授”為目的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質”為目的,對學生作出動態的、發展性的評價。
進行有效課堂教學預設,有效地處理教材,是衡量一堂課是否是有效教學的標準之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對語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靈活的方法來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
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根據教材的重點來處理。譬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題,可采取以下的解決辦法:人物性格的分析,要求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從文中找描寫人物肖像、神態、語言等的語句體會。小說的主題,及主人公的理解,通過設計啟發性的問題,加以適當的點撥來解決。
2、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來處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抓過渡段;抓中心句;抓首尾呼應的句子等來突現文章的結構特點。例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中間的過渡段入手,先閱讀百草園部分,再閱讀三味書屋部分,讓兩者對比著閱讀,這樣更能突現文章的主旨,學生更易理解,感悟。
3、根據教材的構思來處理。例如,余光中的《鄉愁》中出現了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四個人生階段。詩人以時間的變化來組詩,四個時間序詞概括了詩人的整個人生,也就是濃濃的鄉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
4、根據教學的目標來處理。我們在教學沈復的《童趣》時,由于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學習很陌生,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更要把“朗讀”作為首要的目標,完全可以圍繞著“朗讀”這個目標來處理教材,從朗讀中把握字音,讀準節奏,讀懂意思,讀出趣味。
我們的學生是一群充滿活力的青少年,但他們的人生經歷不豐富,生活的圈子狹窄,有時文章中描寫的事、物、景距離他們的生活實際較遠。這時,教師必須讓生活呈現于課堂,讓課堂回歸于生活。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致力于營造開放、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思維,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可以從教學需要出發,努力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去探究、發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在探究、質疑、問難中學,引起學生共鳴,提高教學效率。
譬如,在教學吳敬梓的《范進中舉》這篇課文時,可以課前安排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提出具體要求:將這篇課文改變成適合表演的劇本;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個扮演的角色,并將人物性格特點盡情展現出來;充分考慮人物的特點,設計表演時的表情、語態、動作;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小說的主題。這樣就可以使課堂氣氛高潮迭起,成效很大。而作為教師,只須在課堂上充當了一個欣賞者、評價者的'角色,起到穿針引線、推波助瀾的作用。
通過這樣開放、合作、探究式的教與學,學生們既體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學會了怎樣學語文,也體驗到了主動學習后成功的喜悅,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確立了保障。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這個學習過程是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是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獲得了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更應關注的是怎樣才能發揮激勵性評價的真正作用,實現多元激勵性評價,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譬如,當學生解答了一道疑難的時候,教師就應當及時作出評價,評價語言要富于變化;當學生思維受阻時,要善于啟發誘導,從而促使學生獲得成功,使之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當學生回答問題錯了的時侯,教師也應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問題,然后再鼓勵他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或者,一個問題,多名同學回答后,讓學生自主評價,最后教師作總結性歸納補充。學生在這種廣泛的交流中取長補短、學習他人、認識自我并不斷改進自我。
語文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斷地輸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間不停地進行反饋。教師從反饋信息中了解學生學習、掌握情況,從而調整教學思路,做到因材而教,因人而教;學生從反饋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情況,發現知識的遺漏并復習、改正。
我們要細心回授學生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各種各樣的反饋信息,處理要適度、合理、及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提高思維品質的目的。如果教師能在這個過程中及時抓住有利時機,迅速有效地處理來自學生方面的反饋信息,實施最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就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及時地抓住有利時機回授來自教師,包括自己的同學指導學習的反饋信息,或者克服思維定式,或者增強自信心,那么對學生自己積累學習經驗更具有積極意義。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更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追求語文課堂的有效,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它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它取決于教師自身教學藝術的發揮,也取決于教師對教學中情、理、趣的挖掘。只要我們能立足課堂,立足學生,不斷學習、實踐、反思,我們一定能擁有高效的語文課堂。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五
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市、縣教委的課改要求,有效推進我縣教育新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縣教師進修學校于20xx年7月24至28日舉辦了“秀山縣20xx中學語文教師80學時暑期集中培訓”,為期5天。我作為培訓中的一員對這次培訓感受頗深。下面我就談談此次培訓的感受和收獲。
首先,此次培訓準備充分,領導重視。開班前縣教師進修學校就對此次培訓做了大量的工作。對培訓人員提前通知,培訓內容提前做了安排、訂購,對培訓期間的工作周密的做了計劃。同時領導高度重視,并且作了重要講話,對此次培訓也作了嚴格要求。培訓人員從思想上就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每天堅持簽到制度,無特殊情況做到不請假、不遲到、不缺席準時參加每天的學習活動。縣教師進修學校領導堅持在一線指導培訓學習、廣泛聽取教師意見。
其次,培訓人員多,培訓內容廣,討論時間足,效果顯著。培訓內容豐富,首先楊玉素主任給我們講了《教師素養及教學藝術》的報告,讓大家明白了語文教學要有教育的國際化觀念;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教學理念上不做“園丁”,要做“雕塑家”。還要求語文教師要有較高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要具備準確把握教材的能力;要有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有靈活的教學機智;要具備終身學習。接著聽了萬順老師的《如何圍繞新課標解讀教材》,讓我們了解在教學中存的問題,知悉了課程的基本理念,了解了新版“語文課標”以及教材的特點,掌握了教材解讀的方法。聽取了喻翠梅老師的《校本教研促進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讓我們知道了怎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校本教研。曾芳老師還給我們上了《整合資源讓課堂迸出智慧的火花》,使我們認識了從不同角度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聽了姚玉惠校長的《讓課堂評價“秀”出精彩》,知道了課堂評價要充滿激勵,要客觀具體;要因人而異;要情真意切;要新穎多樣。陳淑慧老師給我們上了《對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讓我們了解為什么要改革課堂?為什么要強調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特別是聽了王治宇老師和楊夢蘭老師及陳華老師和倪紅老師的精彩講解,使我“柳暗花明又一村”,知道了我在教學改革中遇到的短板問題。明確了:
(一)解放學生,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改變學生的“被動消極,死水微瀾”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會學、樂學、創學”。
(二)解放老師,提高老師的生活質量。通過新的教育方式,將大大減少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時間,使他們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煥發自身的生命活力,真正體驗職業的內在歡樂與尊嚴,從而提高老師的生活質量。
再次,通過此次培訓充分認識到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因此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率,實行課堂改革勢在必行。只有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知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發展空間還給學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改革時間緊迫,因此課堂教學改革要從你我做起,要從現在做起。
總之,在這次課改培訓中我受到很大啟發,這將給我今后的教學帶來巨大的動力。我深信自己會在這次教學改革浪潮中不斷的成長并有所建樹。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六
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在情境中創設懸念,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學“0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游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里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后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來表示嗎?怎么辦?該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通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將0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而學生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和點撥。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技術也隨之現代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代替了傳統教育的小黑板、掛圖等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由“靜”變“動”,這是教育的進步。應該說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有其獨特的優勢。在公開教學的時候,有些教師為了追求一種時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其實并沒有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程度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恰到好處,這樣才能發揮其優勢和特長,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一年級小朋友在學生求“被減數”的“解決問題”時,應該說此類問題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屬于逆向思維的問題,學生總是定勢地習慣地運用順向思維來思考和解決,由于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較簡單,學生總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來,然后把答案帶入算式中進行列式計算。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七
這學期來,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課,我作為響應“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工作者也有很多感悟和體會,我們在享受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正經受著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但并不都是很好的教學效果的苦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發揮自己的固有優勢和自我風格,構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教學風格。對于“高效課堂”,從語文教學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十六年的教學工作,我已經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實施了高效課堂就意味著這一切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高校課堂我抱有過懷疑的態度,但是在觀摩、聽課之后,我發現:同樣一節課,老師上下來很輕松,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我平時也在不斷反思,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要盡快轉換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練駕馭、掌控高效課堂。
倡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題之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1、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2、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
①設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
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
③創設情境,使學
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
4、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為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八
3月21-22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桂林體育館舉行的“小學數學名師有效教學藝術暨全國課堂教學評比優秀成果展示會”觀摩研討會。在這次活動中,我領略了全國小學數學名師吳正憲、劉延革、唐彩斌、柏繼明等幾位名師的觀摩課和報告以及全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比優秀成果的展示,欣賞了他們的課堂教學藝術。他們以鮮活的課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不僅感受到了授課教師對學生、對生活、對教育那份深情而純真的愛;更嗅到了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深厚知識儲備氣息;尤其是整個課堂中滲透的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和提升數學興趣化教學讓我記憶深刻,也喚起了我以下幾方面的思考和體會:
雖然這次的學習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我的腦海中經常會浮現這幾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景。這讓我充分體會到“一切以孩子為本”的宗旨,細細回味下來,各位老師盡管風格迥異,但無一不是將這一宗旨貫穿課堂始終,特別是吳正憲老師在課堂上傾注了她的感情、興趣和幽默,學生受到了感染,產生了情感共鳴,使干巴巴的課堂變得妙趣橫生,豐富多彩。吳正憲老師在教學完《商不變的規律》后,學生們都不愿意下課,學生們都在呼吁“要上1個小時”“一直上,永遠不要下課”等等,有的孩子還說“下次還要上吳老師的課”。名師們精妙的教學設計、高尚的素養以及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精彩場面,無不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扎實的教學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具有影響力的人格魅力。每一節課上無不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讓學生真正做回學習的主人,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教師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條件。如黃晶老師執教的《可能性與公平》設計了一個轉盤,以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產生探究的欲望;駱奇老師執教的《最小公倍數》設計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奧秘,運用學生熟悉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各位老師都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舒緩學生緊張的情緒,在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數學,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與魅力。
走近名師,提升自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適應當今的教學要求。幾位名師精彩的現場教學和報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吳正憲老師和柏繼明老師的學術報告,更是貼切的反映了部分老師的真實教學現狀。這樣巧妙的設計,源于教師對數學知識、數學教材的認知高度,而認知高度奠定了她們設計的思路。從幾位名師的課堂教學來看,不管是從課程的指向,還是他們教學的技術等方面,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解決學生之所需,發展學生之發展。
兩天的學習,不僅讓我感受到大師的魅力,更讓我進一步地領悟到數學教學的意義。而大師對教學的傳授,更是讓我明白,數學不光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藝術。數學教學這條路,它蘊涵的內在意義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遠得多,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去細心琢磨、仔細體會。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九
一提起初中地理教學,大多數老師可能都會感到很無奈,因為初中地理在八年級就進行畢業考試,不是中考學科,學生、家長乃至學校都不是很重視。地理學科經常被稱為“小三門”、“次科”而不被重視,教學水平處在低谷狀態。那么,怎樣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呢?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不增加學生課外負擔的情況下,只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向課堂要質量,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以下淺談一下我的幾點看法;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作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猶如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潤滑劑、催化劑,教師應著力以情感為動因,觸及學生的情緒,促發學生的一系列智力活動,努力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心境,達到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統一。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學生怎么能學好地理?因此,“愉快教學”是增強地理課的魅力,使學生由厭學到愛學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愉快教學”就是指師生共同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平時就要對學生進行感情投入,為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打下基礎。教師在傾注情感、溝通學生時,要注意學會賞識學生,對于學生感興趣的事情要樂于傾聽,對學生要有耐心、愛心和信心。平時主動和學生打成一片,做他們的良師益友,要多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及心理狀態,及時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忌對學生冷漠粗暴,不然學生會對教師產生對抗情緒,進而遷怒到教師所教的學科,產生厭學甚至不學的心理。當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都會使初中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精心設計導入,創設問題情境
在開始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課前某些活動的刺激上,頭腦里還有興奮的余波,這時教師應迅速組織好教學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盡快集中到課堂上來。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設計,容易引起學生對新知識內容的興趣,從而將學生盡快引入新的教學情境之中,為開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鋪墊。因此,恰如其分地導入是營造地理教學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講地理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氣候》一節關于我國的降水和干濕地區時,我首先提出一道問題讓大家思考:“7月底,北京連降大雨。劉梅從北京出差去吐魯番,媽媽提醒她別忘了帶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氣爽。劉梅要去廣州開會,爸爸也讓她帶上雨具。劉艷爸爸媽媽的做法,哪個必要,哪個多余?”學生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激發了求知的欲望,于是帶著問題先看書,再經過熱烈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爸爸是必要的,媽媽是多余的。為什么呢?教師帶領學生邊看圖邊講解我國降水和干濕地區的分布規律、形成原因、雨帶的推移規律等。學生終于明白:吐魯番處于我國的干旱地區,7月份的氣候特點是炎熱干燥,極少下雨,所以沒必要帶雨具;廣州處于我國的濕潤地區,又位于我國的南方,雨季來得早,退得晚,4月—10月份都處于雨季,所以有必要帶雨具。通過問題式的情境創設,學生引發了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同時對地理學科產生好感,做到愿學、愛學、樂學。
(二)運用身邊事物,創設生活情境
地理教學過程,要力爭把系統的地理科學原理用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形式表現出來,用簡明扼要、生動活潑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地理課堂應充分利用掛圖、插圖、照片、剪貼畫等再現課文描述的情景,或者從學生親身經歷和身邊的實際出發,積極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努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情趣。
如;講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我國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形輪廓時,可用“疆”字來形象地解釋。“疆”字右部上面的一橫為阿爾泰山,當中的一橫為天山,下面的一橫為昆侖山,右上部的田代表準噶爾盆地,右下部的田字代表塔里木盆地。左部的弓表明新疆的國界線形如彎弓,弓之外的土字則表示因中俄伊犁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滿清政府被迫割讓一系列領土給沙俄。這樣描述,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可將意大利比喻為一只秀美的女靴,還可將阿拉伯半島比喻為一只粗壯的男靴。
(三)借助地理游戲,創設教學情境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有句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可見游戲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地理教學中巧妙地穿插游戲,讓學生動手、動腦、動眼,真正做到寓教于樂,無疑會提高教學質量。如政區拼圖游戲;省名、省會名接龍比賽;猜地理謎語等。在游戲的情景與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想象力和主動性都被激發出來,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在玩中做,在做中學。一次成功的活動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課后反思,積累經驗,促使進步。課堂教學反思是一個深層次認識過程,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每一位教師課后要善于反思,要經常與學生、同伴、教研人員探討、交流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教學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與研究;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立教于學;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講究技巧、方法。一名地理教師要真正做到“傳道有術、授業有方、解惑有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課堂教學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以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最終使學生從“認識地理”到“學會地理”,走進“會學地理”的海闊天空。實現地理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是我們不懈追求的教學模式,在構建高效課堂改革的道路上,“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共同努力,打造出更精彩、更高效的地理課堂!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十
尋找真理歷史學科是人文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負有重要使命,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為什么要變化呢?
教師角色的特征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在歷史上,教師這一社會角色的特征經歷從長者為師到有文化知識者為師,再到教師即文化科學知識傳遞者的演變歷程。在新的世紀里,教師這一角色的特征正在發生著新變化。對教師職業的贊美,主要是他們那種默默無聞的奉獻。又如: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像園丁一樣用心血、汗水澆灌幼苗,像春蠶那樣到死絲方盡的精神。這些比喻,起到了對教師的激勵作用,但它忽視了教師在勞動過程中生命本質和高級需要的滿足,忽視了教師的教育生命成長與發展。在教師角色的重塑過程中需要我們將時代的歷史的內容填補到教師角色的含義當中去。21世紀的教師,特別是歷史教師在對職業角色的認識時,要在每一節課得到生命創造的滿足,發現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歡愉。學校,不僅是學生成長的場所也是教師成長的地方。教師的職業不僅是付出,自己的生命價值意義也在教育活動中得到體現和延伸
傳統教師角色存在的傾向性是:強調給予別人,忽視教師的個人生命價值與需要;強調教師的權威,忽視了教師與學生的合作關系;強調教師的學科素養與教學技能,忽視了教師促進學生成長的專業意識;強調教師勞動的傳遞性,忽視了教與學的創造性。所以,以下幾個方面對傳統的教師角色行為提出了改進: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控制者;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與“學”的關系;教師作為知識的仲裁者;教師的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教師從成人的角度實施教學。
教師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要發生很大的變化,教師要改變過于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形成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要在一個新舊課程及教師教學行為的過渡、漸進與交替中完成。
傳統知識傳授者角色的表現是:信息交流的單向傳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單獨擁有權力,學生在教師的控制和監督下進行學習;
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受教師關注不夠;教學目標、內容、方法、進程、結果和質量評定等都由教師決定和負責,學生的任務和責任就是應試考試和接受評定。
傳統知識傳授者角色,表現在教育觀念、教學制度、工作方式、辦學條件等很多方面。如:教師是唯一的知識的擁有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應試教育,這種方式提高考試成績快,能完成教學任務;習慣傳承,過去教我的人都這樣,大家都這樣;簡化的工作方式,省時省力,見效快;教學條件、班額、教具及設備等的限制。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因此教學的重點也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我們知道,學生既不是一個待灌的瓶,也不是一個無血無肉的物,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既可學習掌握知識,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同時又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身心發展、潛能開發的過程。
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每個學生的每方面都按統一規格平均發展。一刀切、齊步走、統一要求——這是現行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備課用一種模式,上課用一種方法,考試用一把尺子,評價用一種標準——這是要把千姿百態、風格各異的學生“培養”成一種模式化的人。顯而易見,一刀切的統一規格教育既不符合學生實際,又有害于人才的培養。目前我們課堂教學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以及教學質量低下,就與一刀切、統一要求有關。有人說“龍生九種”,“人各相異”,我們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也不會找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這就是需要我們來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
一堂課究竟應該怎么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講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這是以教定學,讓學生配合和適應教師的教。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不利于學生的潛能和身心發展。如在常見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甚至把解題的過程寫出來。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做不出來,于是就包辦代替。新課程提倡,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評價標準也應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主。正如葉圣陶先生說,“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
重結果輕過程,這是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明顯的教學弊端。所謂重結果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教學的結果,忽略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準答案”。所謂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掌握知識,又發展了能力。重視過程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暴露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知識,又增才干。
一般說來,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知識傳遞動態過程。由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同而存在以下四種主要交流方式:
(1)以講授法為主的單向交流方式,教師施,學生受。 (2)以談話法為主的雙向交流方式,教師問,學生答。 (3)以討論法為主的三項交流方式,師生之間互相問答。 (4)以探究——研究為主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做實驗。
顯而易見,后兩種教學方法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最好,尤其是第四種多向交流方式為最佳。這種方法把學生個體的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交流,與師生間的反饋、交流普遍地聯系起來,形成了多層次、多通道、多方位交流網絡。這種教學方式能使學生通過合作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對不同智力水平、認知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互補”,達到共同提高。這種方式還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和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并把兩者有機地貫穿起來,組成網絡,使交流呈縱橫交錯的立體結構。這是一種最優化的信息傳送方式,它確保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的展開與整合過程。
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處于“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地位,學生完全由教師擺布,受教師灌輸。教師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師生之間的關系顯然是不平等的。現代教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存在兩個心理過程。一個感覺——思維——知識、智慧(包括知識技能的運用)的過程:另一個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的過程。前者是一種認知過程,是智力活動;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項都不成為真正合理的學習過程。然而傳統的教學理論只看重認知過程,卻忽略了情感過程,丟棄了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巨大作用。這也是造成當前學生厭學和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學過程最活躍的是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的、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同時,學生又要尊重教師的勞動。師生在教學中情感交融、氣氛和諧,才能達到師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上了幾千節課,教了幾十年書,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問自己的教學方式是什么?教學特點有哪些?實在說不清。這就是我們相當一部分教師的經歷。而現代教學卻要求教師樹立特色意識,形成個性化教學。教學方法大忌是單一化、模式化、公式化。那么怎樣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呢?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而要勇于創新、積累、總結、提高。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不明確這個問題,就不能準確地分析和判斷今天教師的課是否有個性風格,是否符合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養有智慧、有創造性的一代新人。
1.教師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探究式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的基本角色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轉變。教師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傳播、講授者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為主,其主要職能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做促進者,他的角色行為表現是: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認知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服務。教師要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們分享他們的感情和想法;教師和學生一道;教師能夠承認過失和錯誤。教師作為促進者的角色行為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積極地旁觀。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使課堂更加生機盎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當教師以一個促進者的角色出現時,也注重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教會學生自律并不會妨礙他們創造性的發揮,而只會促進他們的學習。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于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2.教師是自己教學行為的研究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再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事實上,每一位教師都有能力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加以反思、研究與改進,提出最貼切的改進意見。與外來研究者相比,教師處在一個極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機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學情境中的問題,有著自己的經驗化的處理方式。這個過程是教師對自己行為的分析與研究的過程。新課程的出現,使教育情境中的問題增多并變得復雜,“教師即研究者”這一要求在新課程背景下尤為重要。教師的研究,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一種研究方式。首先,找出一個起點為開端,這個起點是教師個人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也是教師個人希望投入精力去追求和加以解決的問題。如:一個興趣,嘗試一種新的想法,開發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一種困難,要改善一個困境,解決一個問題,或彌補一個缺失;一種“不明”的情況,課堂上的意外與無法解釋的體驗,這些意外與體驗可以看做是進行研究、發展教學策略的一個起點。之后,通過觀察、訪談及其他收集資料的方法,找到相關資料,然后通過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以達到對情境的深入透視和理解。在情境得到認識與理清之后,教師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行動策略。最后,將行動策略應用于教學實踐,并對其效果加以檢驗。如果行動策略被實踐證明是有效的,那么這一輪行動研究就宣告結束,接著再進行新一輪的研究過程;如果行動策略被證明無效或者需要完善,就需要對情境進行更進一步的審視,并發展出新的行動策略應用于實踐,直到問題得到最終的解決。
3.適應教師角色發展的新趨勢新課程,昭示了教師角色發展的一般趨勢: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樣化的職能,更多地承擔組織教學的責任;從一味強調知識的傳授轉向著重組織學生的學習,并最大限度地開發社區內部的新知識資源:注重學習的個性化,改進師生關系;實現教師之間更為廣泛的合作,改進教師與教師的關系;更廣泛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掌握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更密切與家長和其他社區成員合作,更經常地參與社區生活;更廣泛地參加校內服務與課外活動。基于此,教師要重新制定自己的發展規劃,將自己的職業發展看做是一個終身的、整體的、全面、個別而持續的循環過程。這個過程牽涉到個人的、組織的、外在環境等錯綜復雜的因素。教師角色的功能與它所存在的教育環境有關,原有教師角色的存在有其課程原因,而新課程為教師的角色生長提供了促進條件。教師認識與分析這些條件,有助于自己與傳統的角色分離,建立新的角色。各種影響因素如果能夠有效地加以綜合,教師職業發展的道路將會更為順暢,成功的機會也會更大。教師制定發展規劃應注意的問題有:準確地認識自我;能結合具體時間與空間環境評價自己;不斷分析相關資料,審視發展機會;確立可行的發展目標與行動策略;按目標逐步執行;適時評價發展計劃。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十一
20xx年4月17-19日,我校舉辦教學開放周活動。此次教學活動圍繞“探索課堂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主題,以教學觀摩的形式,由各教研組推薦一位老師進行授課,其他老師聽課后,進行了深入探討。其后,學校安排了黃佑江老師對全校的老師進行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的培訓后,,深有感觸。再結合教學開發周我們理綜組所聽的侯雪艷老師所授的課,聽課后有以下體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才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核心,“知識與技能”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只有“過程與方法”才是作為我們老師需要:
“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發展。
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于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于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項目;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實驗。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各種實驗活動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堂練習的可操作性與實驗效果,從而使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4、制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于學生投入的學習,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提高學習的效率。
5、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6、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于否定評價。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
7、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因此,我認為教師只有恰當運用教學策略,才能進步教學的有效性。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使學生愿學。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十二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全體教師聆聽學習了:解讀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提高小班化教育有效性的對策建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怎樣做課題研究等內容,讓我學習之后受益匪淺。下面就王潔老師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我自己從事語文學科教學已經十幾年了,我覺得要提高教學質量,主要問題就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就能有很大的提高。通過學習,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標、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目標定位。學生已經有了哪些知識與技能,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分別是什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是什么;在課堂教學中要逐一落實,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各個擊破,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對于我本身來說優化教學方法首先是認真學習他人成功的教法,然后博采眾長,找到最合適我和我的學生的教法,靈活運用到教學中去。潘主任介紹的洋思經驗、杜郎口經驗、梨園經驗等都值得我在實際教學中去應用和探索。
一節課45分鐘,如果課堂結構松弛,進程緩慢,知識容量少,也談不上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所以我在教學時做到把握知識的重難點,精講多練,老師如果高效率的教,學生也會高效率的學,提高教學力度,以達到最好效果。
實踐證明,合理地應用一些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易于解決知識的重難點,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生記憶,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進傳統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新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而終生學習的愿望是人不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成功的教育,就應該是喚起學生學習的需求。只有那些喚起學生學習探究欲、驚訝感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所以教師要放開手腳,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善于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去探索知識的奧秘:用心去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充分培植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以活躍、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狀態去積極參與學習情景。使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讓數學從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給學生帶來的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自主學習的魅力、成功的體驗,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支撐點。
教師的造就,是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發展自己的彈跳力,自己跳過橫桿,而不是把學生托過橫桿。教師不應當放棄自己的責任,但教師的責任不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只是學生在教師那塊土地上采掘? 把舞臺讓給學生,一個個學生的慷慨激昂,造成的是學生之間的聰明才智的相互傳染,這不是教師一個人在那塊瘠薄的土地所能比擬的教師的責任,就是為學生創造條件,使教育的意義學生的發展得到實現。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十三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師。起初我聽了這句話的時候很氣憤,我們做教師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有哪個教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將來能成材,我們是在盡心盡力地教,可他們不學啊?有的時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學。但是學習《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會議精神,我的原有的觀點在頭腦中慢慢退去,為什么作者會這樣寫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喜歡這位教師,所以他更不會去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可是,孩子為什么不喜歡教師啊?
一、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或與家長、同學或教師發生矛盾等,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二、有的時候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三、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四、還有的是因為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的技巧,沒有建立新的課堂學生行為規范,如有的教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專心,明知學生因為不專心答不上來,就故意提高嗓門,將其一軍:“某某同學,請你重復一遍剛才教師講的話。”或者干脆對這些學生不管不顧,只提問那些好學生。這時候教師成了是“主角”,好學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時候是“觀眾”或“聽眾”。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學生又怎么能喜歡聽他講的課呢?所以他的成績也不會好。
五、還有的課堂過于死板,氣氛過于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
六、還有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于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夸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七、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臵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范,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范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后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正在討論的問題,可不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是以鼓勵的表情、動作和語言,激發學生動腦思維,暢所欲言,盡可能讓他們提出有個性的見解,或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示,產生新的見解。其間,教師只以普通一員參與討論,或啟發,或表揚討論中有創見的學生。當學生的發散思維達到一定的.程度,教師才闡述自己的理解和觀點,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結論性的精確評價容易給一些學生增添壓力,甚至帶來傷害,可采用模糊評價,給學生適當指點,建議。這樣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其不斷探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學生自評互評中給予點撥啟迪,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激勵,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民主評價能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經歷成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發展創造性、獨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評價自我和接受他人評價的能力,達到自我反饋、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動發展的目的。
接著要在課堂上確立合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應該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應該圍繞著學生的發展而展開,所有的教學活動一定要著眼于學生、著力于學生、著重于學生的發展。即“以學定教”、“以學施教”和“以學論教”,而不應該無視學生生命個體的存在,自顧自的去講,致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問題、沒有懷疑、沒有想象空間,進行“目中無人”的教學。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鐘都集中在教師的身上,所以我們必須要抓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把具體任務交代下去,這樣才能讓學生自覺控制注意力。當然還要多創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對課堂上問題提出的處理要機智巧妙,比如:旁敲側擊法、目光暗示法、變換聲調法、行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組長管理法等等,這些方法都值得我們教師借鑒。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么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十四
通過這次的遠程網絡通識培訓,我聆聽到專家對《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的精彩講座,聽后覺得收獲很大。課堂教學必須做到有效的教學,否則,就等于浪費自己和學生的寶貴的時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要想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我覺得可以嘗試以下兩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激勵,把好奇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的學習行為,激發和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喚起探究欲望。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激發起學生強烈興趣的同時,還要給學生設置一定的懸念,激發學生在課外完成。比如在教學《大樹和小草》時,帶領學生在校園先觀察狗尾草、蒲公英、車前草,并用簡圖把狗尾草畫下來,觀察狗尾草、樟樹莖的相同和不同處。最后歸納大樹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處。教師有目的的設置一些懸念,不僅使學生保持了持久的學習興趣,而且節省了課內教學時間。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這樣我們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比如《鹽到哪里去了》一課我為學生創設了生活情境,采用生動有趣的課件和照片,引起學生的高度的關注。學生會懷著極大的興趣去探究、討論、合作,產生好的效果。在設置情境時,做到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并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強化了學習動機,拓寬了學習的內涵和外延。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途徑還有很多,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探索路途還很長,希望在我們各位同仁的努力下,我們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會更上一層樓。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0字 有效課堂的心得體會篇十五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不”意味著一種否定,如果運用不當,可能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提問時,對學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評語就是“很好”、“有創意”等,這種做法包含著一種期待的色彩,能使學生不斷自我肯定,不斷進步。
老師的肯定往往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強精神,激勵他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精致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數學課是一門枯燥無味的課程,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新鮮感,讓學生從笑聲中明白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隨著多媒體逐漸進入課堂,過去單純的說教式教學就走到了盡頭。多媒體技術把色彩、動畫、音效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合作學習是培養思維創造性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為完成同一個目標分工合作,相互啟發。相互取長補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具體在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發材料、做實驗、記錄數據、發言、總結、匯報等都由不同的學生來承擔,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使每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讓人人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
必須有意識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訴說,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
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并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方法,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總之,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時的教學,取出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務實的探究。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前進。 “有效學習”校本研修反思(二) 我們常常期待這樣的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這就不得不提到“教學有效性”這5個字。那么在新課改下,怎么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呢?我有三個方面的思考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則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新課標教育的理念中“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正是強調了這一點。我們每位老師備課時總會精心設計課堂的“導課”環節,雖然它不是教學的重點,但它的內容是為整個教學做好知識的鋪墊和心理準備。但,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導入模式,始終都不得擯棄這樣兩點原則:1、激發學生興趣與求知欲望的同時緊扣知識點;2、導入應力求精簡,點到為止,把課堂氣氛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努力尋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知識。更多的考慮讓學生如何“學”而不是教師如何“教”。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 提問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學組織形式,已得到廣大教師的普遍認同,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探究欲望和思維能力。經驗表明:指向明確,又逐層遞進、層層深入的提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那么教師要做到以上三點,就得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專業修養,一個優秀的教師如果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品質那么一堂有效的課就可以達到優質的程度.獨到。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于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于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
總而言之,當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對所學的知識感到驚奇與向往,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經過努力掌握一種知識與技能的體驗時,教學已經叩響了成功的大門了。有效教學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教育改革的一種目的,是我們教師奮斗的一個目標。只有注重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巧用各種教學方法與策略,優化和組合各種課堂教學模式,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心得體會共3
教研室“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心得體會
教研室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心得體會
前幾天,我們學校有幸請來了教研室張主任,他為我們帶來了專題講座有效課堂教學。學習了張主任主講的課程培訓---有效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讓我有不小的觸動和收獲,使自己原本愚鈍的頭腦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特別是在有效性、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景、教學關系等諸多方面的講解讓自己受益匪淺。現在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老師,我的體會如下:
首先,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學習和培訓,我明白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堂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才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核心,知識與技能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只有過程與方法才是作為我們老師需要改革整頓、反思總結的部分。每節課我們教師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它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能到能的變化上。學習結果不僅表現在雙基上,而且表現在智能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展。
其次,在學習中,我知道了: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學的有效性依賴于教師有效的教,并克服無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發展。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蘊涵的靜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
再次,做為教師而言,我要克服無效和低效的教學。要著力做到:牢固樹立三維目標的的意識,為每一節課制定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據音樂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科學感悟,要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要把生成的預設和諧統一起來,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動態的生成。有效教學只是我們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才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目標。優質教學應該具備以下基本特征:深刻、獨到、廣博、啟發、機智、絕招。希望我今后的課堂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現實的課堂中,許多老師為了體現教學向生活的回歸,往往致力于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卻沒有意識到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所以說,課堂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有效的課堂教學中必須彰顯教師的主體性。
新課程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并不排除教師的主體性。因為課堂教學同樣也是教師的生活,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充滿智慧、激情、潛能和創造力。只有具有主體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主體意識的學生。教師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如何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上,體現在和學生的教學交往中怎樣發揮引導的作用,更體現在對自我的認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說,一節課展示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藝術,而且展示的還是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獨特的教學風格。有效的課堂教學應促進師生智慧的生成。讓智慧回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實際上,評價一節課質量的高低,關鍵應看教師怎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怎樣在師生的教學交往、情感交流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動機。只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創造出智慧的課堂、培養出有智慧的學生,也才能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師生生命成長。葉瀾教授早就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成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后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馮建軍教授也說,要將生命融于教育,將教育融于生活,讓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凸顯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并以此漸臻生命的完滿與幸福。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愿學。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