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計劃書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思品教師工作計劃篇一
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做到定人、定時間、定內容。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強調“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促進學科教學發展。
1)圍繞教育主題,開展教學研究,立足課堂,實踐反思,探索合課程教學若干模式,真正實現“以科研指導教學,促進新課程教學實效”的目的。
2)加強理論學習,促進專業成長。
知識結構的建構依賴于不斷地學習、汲取,要主動了解國內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學改革信息,在實踐中探索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學規律,做到在理論學習中增長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進發展。本學期重點通過繼續學習《如何提高思品課堂實效性》相關理論、《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相關教學案例和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的教育理念和積累教學實踐經驗。
思品教師工作計劃篇二
20xx學年度上學期思品教研工作計劃秋風吹來,飄來陣陣桂花香味,在這誘人的香味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我們的工作也悄然而至。新學期
全校的思想品德課如何更好湊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教學,必須有一個長遠的打算。在新的學期里,我們就要將計劃圓滿的規劃好,制定好。使本學期我校思品教育教學工作有步驟,有計劃,有目的的完成任務,充分顯示我校思品教育教學工作者的能力,更為了培養一批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現將我校這學期思品教研組的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根據國家教育部頒發的《課程標準》和《九年義務教育湖北省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為依據和準繩,以教育的“三個面向”為指針,以我校的教育教學現狀為根本出發點,全面細致的將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社會的焦點問題,國內外大事融入思品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在教師中滲透改革、創新的思想,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課堂的結構,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規范他們的一言一行。
我校是一所村級完全小學,,交通方便,掌握信息速度快。學校發展也比較迅速,現已是湖北省村級示范學校的定點,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等。隨著學校的不斷進步,來我校參觀、交流、學習的領導及有關的社會人員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校教師隊伍的發展,特別是思品教師,擔負的是學生人生道路的指路燈,引路人。我校正有一批教學過硬,思想端正,工作扎實,方法靈活,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
我校共有學生五百多人,這些學生來自于居峪、前灣、槐樹、肖溝、鐘家河、雷家等。他們在校已受過思想教育和環境熏陶下,他們已有一些好的品質如:講文明,講衛生守紀律等。但是一部分學生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寵愛,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沒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標,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上進心和進去心,不主動學習。但我校已有思品教師9名,他們素質過硬工作扎實教育學生耐心,相信經過這學期他們的共同努力,一定會把那些學習不主動的.學生教上正道,并取得進步。
1、端正思想,加強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靈活運用多種教法進行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質量。
2、各位教師以《課程標準》為憑借,以現行的教材為依據,完成各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來教育規范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
4、聯系周圍典型事例,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5、積極響應學校教導處開展的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組的工作。
6、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培訓。
1、加強常規教學的管理,實現常規教學規范化。
2、激發教師和學生的興趣,通過各種形式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學習積極性。
3、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一致。
4、不定時的對學生進行各種不良習氣的調查。
5、開展一些活動,小檢測,對他們進行督促。
6、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組織他們到社會中,生活中體會。
月份內容
九月份
1、制定計劃審查計劃
2、常規月查
十月份
1、思品教學研討課
2、常規月查
3愛國主義教育、
十一月份
1、常規月查
十二月份
1常規月查
一月份
1、常規月查
思品教師工作計劃篇三
進入九年級下期,這是初中三年的關鍵時刻,面臨著畢業的升學壓力,對學生來說,取得好成績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結合上期思品教學工作的得失,特對本期工作尤其是培優補差方面的工作做如下安排:
提高優生的自主和自覺學習能力,進一步鞏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差生取得適當進步,讓差生在教師的輔導和優生的幫助下,逐步提高學習成績,并培養較好的學習習慣,培優計劃要落到實處,發掘并培養一批思品尖子,挖掘他們的潛能,從培養思品各方面能力入手,訓練良好學習習慣,從而形成較扎實的基礎和能力,并能協助老師進行輔差活動,提高整個班級的思品成績。
在這個學期的培優輔差活動中,培優對象能按照計劃提高綜合能力,成績穩定在75分左右,并協助老師實施輔差工作, 幫助差生取得進步。輔差對象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成績有一定的提高。特別是考試這一基本的應試能力。
培優主要是繼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組織語言能力。讓優生擴大閱讀面,攝取更多課外知識,尤其是中學生時事政治報,多給他們一定的指導,以期可以靈活運用,提高知識水平,定時安排一定難度的練習任務要求他們完成,全面提高成績。
輔差的內容是教會學生敢于做題,會做題,安排比較基礎的內容讓他們掌握, 后完成相應練習,保證每個差生都有進步。
l.課外輔導,利用課余時間(具體為每天課外活動)。
2.采用一優生帶一差生、老師全班輔導模式。
3.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
4.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
5.對差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不斷提高做題能力。
6.采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并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8.重視中等成績學生,保持其成績穩定和提高。
9.多與其他任課教師溝通,協助解決差生的學習問題。
在20xx年嘉禾縣思想品德學校競賽中,我校有李杰等5位同學獲得前10名,其中,譚艷微等5位同學代表嘉禾縣參加了20xx年思想品德學科知識競賽。
獲獎情況:
李杰縣第一名
李琛縣第二名
譚艷微 縣第二名
李勇杰 縣第五名
王康縣 縣第十名
總之,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差等生,包括班級中間的部分,在本期工作中,我都將一如既往的`關注他們每一個人,設法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力爭以各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去激發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課堂之外,則盡自己的最大可能讓他們保持著這種興趣,而且我永遠記著一句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所以當他們取得成績時,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也要及時給予他們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能力,當然這種夸是需要技術的,這就更加要求我在本期工作中多和孩子們溝通、交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將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我的教育下,每天都有收獲,每天都在進步。
思品教師工作計劃篇四
1、第一單元(第1-2課)是勤儉節約教育。要知道美好生活靠勞動創造,要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積極參加公益勞動。
2、第二單元(第3-4課)是文明禮貌教育。讓學生知道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是尊重他人的表現,要做個有禮貌的人。
3、第三單元(第5-6課)是遵守公德教育,讓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懂得要愛護動物,懂得名勝古跡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愛護名勝古跡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是愛國的表現。
4、第四單元(第7課),是誠實守信教育,讓學生知道守信是尊重他人的表現,講信用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在生活中答應別人的`事要盡量做到。
5、第五單元(第8-9課),勇敢堅毅教育。使學生懂得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知道毅力是一種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動搖、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白毅力是前進的階梯,是學習進步、事業成功的保證,懂得應該自覺鍛煉自己,培養毅力。
6、第六單元(第10-12課),是自尊自愛教育。讓學生知道知榮辱、知羞恥愛惜自己的名譽是自尊的表現,懂得“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知道謙虛是一種優良品質,不自滿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
7、第七單元(第13課),是熱愛生命教育,要知道心胸開闊、性格開朗有利于身心健康。
1、讓學生懂得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知道真正的美好生活只有靠勞動才能創造。養成從小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人民的習慣。
2、進行禮儀教育,教育學生在校內外待人接物講文明、懂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3、進行遵守公德的教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
4、教育學生從小自覺愛護動植物,注意保護珍惜動物,不傷害它們,愛護環境。
5、教育學生講信用、重承諾,懂得“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
6、教育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持之以恒、堅持到底,遇到失敗和挫折不灰心、不氣餒。
7、教育學生遇事能分清是非,有自尊,有榮辱感,知羞恥。
8、教育學生要心胸開闊,不計較小事,不為小事生氣。
1、抓好課堂上40分鐘,提高學生思想品德認識。
2、上思品課時力求生動、活潑,讓學生樂于接受。
3、利用黑板報、學習園地等陣地建設時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4、晨會課、班隊課抽時間對學生進行教育。
5、抓好班干部隊伍,帶動全班同學樹立良好的形象。
6、對個別差生要多關心了解,多找他談話,以鼓勵為主。
教育學生要勤儉節約、文明禮貌、遵守公德、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勇敢堅毅、自尊自愛、熱愛生命。<
思品教師工作計劃篇五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四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1、積極轉變觀念
(1)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綜合的課程觀要求我們走出以往的學科教學模式尤其是說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學生的生活,根據學生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活動,積極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饒有興趣地學習、探究、體驗,在學習中愉快地生活、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開放的課程觀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聯系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官職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我們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著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就要尊重他們的權利和個性發展,在基本的是非標準基礎上,允許他們在多元價值中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師觀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參與者。我們的任務不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去體驗、去探究。為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要放低姿態,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要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不用既定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要和學生交朋友,勇于面對真實的自己,要關注生活,開闊視野,勤于學習,不斷吸收時代的信息,與時俱進;對于教材倡導的教學活動,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新。
2、注意整體把握
為了體現一種兒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為學習喜愛的朋友,讓他們愿意與教材中的兒童對話,教材中呈現的內容有很多細膩的生活場面和真實個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種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們要通過這些提示去整體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這些范例豐富學生認知和情感體驗,又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進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適當的拓展。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教師應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