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南山博物館有感 南山博物館參觀記篇一
南山博物館位于南山區占位面積19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6000平方米,共分為五層(含地下停車場),今天這里正舉辦“永遠的長安·大象中原·煙霞寄興”等展出。
一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陜西唐代文物展——永遠的長安。長安自古以來就是多個王朝的都城,到了盛唐這里不僅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次展覽包括陶俑,金銀器,玉器,瓷器,佛像待,從這些展品中不難看出大唐盛世發達的物質文明及燦爛的文化藝術。
緊接著,我們就到了此次博物館的重中之重——大象中原。第一個看到的就是一個骨笛,歲月在它身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跡,閉上眼,悠揚的笛聲仿佛在我耳邊響起,一個人坐在石頭上笛聲在空曠的原野上回蕩。睜開眼,看到了介紹牌原來這只骨笛距今已有7000-9000年歷史了。
歷史老師講的知識在我腦海里浮現,原來這就是磨制骨器,還有各種青銅器,例如:婦好鸮尊,虢季銅列鼎,斑斑銹跡仿佛在訴說他們的歷史,精細而古樸的花紋,現示出古人在制作青銅器上的高超技藝。正如趙老師所說,大部分青銅器都是祭祀用品,也只有富貴人家才用得起如此昂貴的青銅器。
走入二樓,煙霞寄興近在咫尺,一副副山水畫,畫出了我國的壯美河山,雖然是紡制品,但是這直插云霄的山峰,形狀各異的怪石以及堅毅挺拔的樹木都給人以極大的震撼,真是“此畫只應天上用,人間難得幾回見!”。
一件件文物訴說著自己的歷史故事,幫我們把知識串連在一起,通過觀察實物也讓我們更好的了解了西周,新時器時代。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受益匪淺。趙教師精彩細致的講解讓我見微知著,對歷史的理解更進了一步。
謝謝趙老師,謝謝組織這次活動的家委,請讓我代表同學們說一聲“您辛苦了!”。
南山博物館有感 南山博物館參觀記篇二
今天我們去參觀了博物館。
一進門,我就看到了孔雀和仙鶴的標本,它們造形逼真,栩栩如生,仿佛就像真得一樣。
來到一間屋子,我們看到了一些小鴨子、天鵝和鷹。解說員阿姨告訴我們,鷹的飛行動作很快,特別是在捕捉獵物的時候,只需要幾秒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而且在天空飛行時,鷹的動作非常優美。
接著我們又來到另外一間屋子。“哇!”、“太美了!”我們情不自禁的贊嘆到。原來,在一個大大的玻璃框架里,有許許多多的鳥兒——有鵲鷂、黑耳鳶、蒼鷹、山斑鳩……其中最吸引人的鳥兒就是藍翡翠了。藍翡翠的翅膀和頭都是藍色的,只有身體是黑色的,好看極了!
走著走著,我的目光又轉到了一個魚類的牌子上。上面列舉了有好多魚兒,有鱸魚、小帶魚、鮐魚、褐牙鲆……,在它們中最美的就是銀鯧魚了。它的身體細長,顏色是黃色的斑點裙,好看極了。
我們正陶醉在博物館美麗的鳥兒和魚兒的欣賞中,不知不覺,時間到了,我們依依不舍地對博物館說了聲“再見”便轉身離去了。就這樣,我們離開了博物館。
今天真是開心極了!
南山博物館有感 南山博物館參觀記篇三
今天,我早早地和爸爸一起來到了西湖邊,不過我可不是去玩的,而是去中國茶葉博物館學習知識的。
茶葉博物館的外面美不勝收,兩邊都是高大的、茂盛的樹,樹的枝葉十分茂盛,樹葉一叢叢,一簇簇的,全都緊貼在一起。中間是一個大池塘,池塘的周圍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它們把整個池塘包圍了起來。
一走進博物館內,我就看見了一塊牌子,上面寫了關于茶的介紹:茶在遠古時期既已被發現和利用,其發展歷經藥用、食用和飲用等過程……我們又繼續往前走,我又看見了許多資料和茶具,茶具各式各樣,不同年代的茶具就各不相同,宋代的茶具和清代的比,可復雜多了,我還看見有的牌子上寫著以前有些人會把茶代為酒,“以茶代酒”的說法大概就是由此而來的吧。
我看完了茶具,又去認識茶的品種了。我們來到了“互動室”,上面說茶葉分成這幾種:白茶、黑茶、烏龍茶、黃茶、紅茶、綠茶。我問爸爸:“白茶是什么樣的?”爸爸說:“白茶是中國的特色茶類,產于福建省,基本工藝流程為萎凋、干燥。選用茸毛多的茶葉為原料,成品茶滿披白毫,湯色嫩黃淺淡,滋味清醇。”“哦!原來是這樣啊。”我恍然大悟。
我們接著又去了一個試著模擬泡茶的地方,我在電腦上做了一個測試,我一步一步填,耶,全對!下次我可以幫長輩泡茶了。
原來,茶葉也有這么多學問呀!我下次一定要多去博物館,了解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