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5少年閏土教學反思篇一
這節課,我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本事。在初讀研究環節,教師出示彈性式填空,“的少年閏土。”并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在交流中,學生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層面豐富填空資料,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資料,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進取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歡樂,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碰壁。這時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可謂點到了節骨眼上,教學也實現由局部向整體推進。“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說,我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悱”狀態,需要教師點撥。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引導:
(1)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
(3)“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學生聯系語境,在解題中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經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后面“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系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資料,整句朗讀,反復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十分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于一體,在贊嘆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領悟少爺們的心聲,使學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隱藏著的深刻內涵。
爭辯研讀是整堂課的亮點之一,引活動于課堂之中,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并且使學生的參與變得真情投入。他們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爭辯、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學生的心靈自由,在爭辯中進行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理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當家作主站起來。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首先我覺得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不夠鮮明,不能更好的突出課文資料,反思之后,經過再設計,我感覺下頭的設計更好,能夠更全面的展示給學生,脈絡更清晰,主題也更鮮明。
25少年閏土教學反思篇二
《少年閏土》是寫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是表現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這些特點,將人物刻畫得十分成功。我們的教學過程也要體現這樣的特點。“教案設計一”在如下幾方面做了嘗試:
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經過提問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動作描述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了解閏土的特點。悟出方法后,自己學習理解捕鳥、拾貝殼、看跳魚兒三件事,在讀、想、評、議的主動學習實踐中領悟并得到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思想資料,體現“教是為了到達用不著教”的訓練過程。
閏土看瓜刺猹這幅畫面給作者和讀者都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啟發學生想象畫面,再現語言文字所反應的客觀事物,讓閏土這個人物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人心,從而利于學生掌握人物的特點。
課文中閏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對話的形式描述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閏土的語言來體會他勇敢、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特點,同時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熱愛農村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課文對閏土的外貌描述簡潔而精彩。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體會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點。這樣既貼合認知規律,又貼合寫人文章的寫作規律。并帶動思考·練習4的指導,做到讀寫結合。
課后閱讀《故鄉》原文。運用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了解人物內心的方法來體會長大后的“我”和閏土的內心活動,然后同學之間交流中年閏土是怎樣一個人。將課內的學習方法用于課外的閱讀實踐當中,到達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的設計點都得以落實,教學重點完成得很好;教學難點也得到很好的突破。但整堂課存在以下不足:
1、顧及教學目標是否如愿完成,對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也讀得不夠精彩。
2、教學過程中略平鋪直敘,精彩地方不夠精彩,正如小說中得高潮部分還未能呈現出來一樣。這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力求突破的。
25少年閏土教學反思篇三
十一月初我執教了六上《少年閏土》第一課時,作為實驗階段的課堂,感觸十分深。
課前,我按照學校的“目標導學課堂”方式進行備課,把第一課時的目標具體落實到每一環節中,備課上做到環節清晰,易于操作。
整堂課下來,既有成功之處,也暴露出必須的問題。
值得肯定之處:對于“初識閏土,了解閏土的文學成就”這塊資料學習的較好,異常是對于資料袋的梳理,讓學生用關鍵詞從幾個方面進行概括,教給學生讀懂資料的方法,并且從三個層面上了解了魯迅,較好地達成了目標。
對于星級學習單,學生能在小組內在小先生的帶領下展開學習、檢查,必須程度上到達了“交流中共同提高”的效果。整堂課學生自己學習的時間比較充裕,做到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
不足之處:因為囿于學習單的預設,檢測時按部就班,缺少學生思維的碰撞,課堂顯得太理性,所以提議對于學習單能夠有選擇使用,對于難點之處作重點突破,這樣有效減少時間。對于課文主要資料的梳理,讓學生說出所以然,對于每一小標題的取名要讓學生說出相應是從課文的哪些段落里找到的,這樣就更多了份探究,學得更到位。
對于閏土外貌描述的段落學習,在導學環節中應當把教師的指導落實到位,如從哪幾層面進行外貌描述,應當有個相應的指導,這樣學生到位了,對于后面的仿寫就水到渠成了,學生可能能較快地達成目標。
走在課改的路上,正視暴露出的問題,我想能更好地促進我不斷地反思,期望小組合作模式下的目標教學能不斷向前邁進。
25少年閏土教學反思篇四
《少年閏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圍繞“魯迅”展開,讓學生認識魯迅,了解魯迅;同時這也是描述人物的一個單元,作者是怎樣呈現人物形象依然是學習的重點。相較于該單元的其他三篇課文,其他三篇課文都是別人筆下的魯迅,而《少年閏土》是魯迅筆下的文學作品,其他三篇課文的學習能夠讓學生認識魯迅,而《少年閏土》能夠讓學生認識魯迅的文學作品。
《少年閏土》是“我”對三十年前和閏土之間的一段生活的回憶,刻畫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兩人之間兒時真誠的友誼,表達了“我”對閏土的喜愛、佩服和懷念的情感。
在第一課時我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置如下:
1、讀準字音,正確理解課文的“特殊”詞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主要資料
3、經過學習“瓜地刺猹”這一部分的描述和對話體會閏土這一人物形象
4、經過學習第一自然段的“瓜地刺猹”的描述,仿照這種寫作方法寫寫生活中的小片段
在這一節課的設計上,我的教學目標比較清晰,在課堂上基本能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單元主題,從讓學生談談對魯迅先生的了解導入課文,順勢引導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在課堂上,我注重訓練學生的書寫本事,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本事和練筆,課堂緊湊,教學環節節節相扣,由淺入深。板書清晰,有效地幫忙學生梳理文章的主要資料,清晰地明白閏土跟我講述的“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猹”“潮汛看魚”等趣味的事,感受閏土的見多識廣、勇敢能干,在此基礎上,結合文章詳略特點和課后題的要求,重點學習“瓜地刺猹”片段,經過指導朗讀、拓展說話、主角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深入體會閏土的人物形象,以此為契機,層層深入,反復回旋第一自然段,到達一詠三嘆的效果。在此學習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第一自然段環境描述和人物描述相結合的特點,引導學生模仿練筆,用這樣的方法寫寫生活中的小片段,學以致用。在授課過程中我基本能預設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給予指導,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
可是這節課仍存在許多不足,需要努力改善。
首先,《少年閏土》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可是在教學過程中,關于人物描述的指導卻不是很突出,而在理清文章寫的幾件事中花了不少時間,這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文體的準確把握,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應當樹立好文體意識,抓住課文的文體特點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也能夠幫忙學生樹立文體意識。
其次,為保證足夠的練筆時間,我沒有讓學生進行充分地討論,而是出示了幾幅我選定的圖片讓他們進行練筆,這也局限了他們的想象力和關注自身生活的本事,練筆之前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討論和分享,對學生的口頭表達和練筆資料以及興趣都有促進作用,所以在教學時間分配上還得加以改善,更好地把控課堂進度。
在點評學生練筆上,點評比較匆忙,有些點評沒有精確地點評到點子上,不能對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這主要是課堂應急本事還不夠,對學生的預設不充分。應當在備課的時候,預設更多學生的表現和表達,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力求點評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
而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雖然創設多處留白想象,創設許多情境,也給予了學生聽覺上的沖擊,可是由于自己的朗讀還不成熟,不能給予學生中肯的指導和評價,所以這一部分的朗讀沒能到達預期效果。在朗讀和指導朗讀方面我還需要十分努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個課堂展現了我的優點,也呈現了我的不足,讓我在今后的學習和努力中更有方向。
25少年閏土教學反思篇五
少年跳躍地是一篇非常經典的文章,學生很難理解當時的背景。本文節選自短篇小說《故鄉》。通過對“我”,文本描繪了一個知識淵博、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村青年的形象,體現了兩人之間短暫而真誠的友誼“我”還有他作為一個孩子和他的懷舊。在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完全教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出乎意料的是,學生們都很熱情。他們不僅對這篇課文充滿了熱情,還產生了許多我沒有想到的精彩事情,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遵循“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的理念,接下來我將對這些精彩的反思進行如下反思:
我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的研究為主體,以探索和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的自己閱讀和自己理解能力。在第一次閱讀研究中,教師在空白處顯示了靈活的填充,以及楊躍土,并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習,在交際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豐富了空白填充材料,在短時間內感知到教材整體,突出了青春飛躍的土地意象。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讀與思相結合,動與靜相結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真正把學生視為課堂的主人。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障礙。這時,老師及時恰當的指導可以說是指向了重點,教學也從局部推進到整體“啊!躍進地球的心臟,地獄,高墻上的天空的四個角落,有無數奇怪的東西”正如我一生中說過的,我對這句話有一點理解,但我不明白。這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怒與傷感”狀態,需要老師的指導。在讓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1)什么是無窮無盡的怪事?(2)誰會這樣做;我的”通常的朋友指的是什么?(3)什么是“高墻四角的天空”意思是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逐漸理解解決問題的意義。然后,在閱讀后:連接“啊!使用以下命令“高墻四角的天空,想一想,結合上下文數據閱讀整個句子,反復閱讀,深刻理解。學生們非常熱衷于閱讀,特別是一個“啊”“我”這個詞融合了少爺的各種情感,在贊美中突出了少兒飛躍之地的形象,理解了少兒的聲音,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其中隱藏的深刻內涵。
辯論和學習是全班的亮點之一。將活動引入課堂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能使學生的參與成為真正的投資。他們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和個性都體現在辯論和交流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精神自由,在辯論中進行獨立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當家作主,站起來。
當然,這門課也有一些缺點。首先,我認為這門課的黑板書寫設計不夠明亮,無法更好地突出課文材料。經過反思,經過重新設計,我覺得底部的設計更好,可以更全面的展示給學生,有更清晰的背景和更清晰的主題。
25少年閏土教學反思篇六
這堂課我試講過三次!雖然教研開放日是以隨堂課的方式呈現,也不要求一定要上出高層次的水平,但我在開放日后,兩易其稿,又進行兩次試講,只因為覺得教學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特別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時候。
因為是教研開放日上的課,事先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名家名設計查閱了不少,結合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設計了教案,自己感覺思路清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上課后,卻發現自己的預設實在太不充分,對文本的理解太膚淺。課堂上,學生讀悟分離,離開了悟的讀只是走過場,缺乏情感的依托;離開了讀的悟,只有少部分學生有所得。課堂上雖書生瑯瑯,但離開了對文本字詞句的品讀與實踐,讀過無痕,這只是一節讀書課。最離譜的是,時間居然多出了5分鐘!
讀悟結合,只有充分激起學生對四件趣事的興趣,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走進閏土的豐富多彩的世界,產生向往與羨慕,理解“我”的生活空間就是那“四角的天空”,突破教學難點。教學時,嘗試著以“哪件事最吸引你?哪兒吸引你?”為主線,引導學生讀課文,雖然學生的積極性有所調動,但文本語文實在過于簡略,亦不生動有趣,我也未做具體方法的指導,課堂有些沉悶。增加的《故鄉》片段學習,倒是個亮點,既拓展延伸了課堂,又激起學生對閱讀原文的渴望。只可惜,學生在圖書室里找不到這篇小說。
教學預設與第二次試講差不多,只是預設更加充分,采用了化話為畫、據名想象、運用文字、展開想象等具體措施,適時點撥,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較好!
1、備課要充分,除了備自己,更要備教材、備學生。
2、一堂語文課,除了書聲瑯瑯,更要有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離開了悟的讀,只是走過場。
3、平時要多多積累閱讀指導的方法。
25少年閏土教學反思篇七
《少年閏土》是一篇十分經典的文章,節選自短篇小說《故鄉》,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因為寫作年代距離今天較為遙遠,學生對當時背景的難以理解,加之個別詞語稍顯生澀,學生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
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他的懷念之情。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在教學中我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沒想到的是,學生們熱情高漲,不僅對這篇課文充滿了熱情,而且還生成了許多我所沒有預料的精彩,下面將這些精彩反思如下:
這節課,我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初讀研究環節,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畫出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想想“我”和閏土的關系。然后全班一起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與文本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反饋,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感知文本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獨立閱讀以及識字的能力。
在品讀閏土形象的句子時,以“我”和閏土的初次見面為突破口,直奔重點,品讀文中描述閏土形象的語句,讓學生初步體會到閏土的年少、健康、可愛、活潑。然后再引導學生感悟出作者抓住特點來寫的方法,遷移學法,進行仿寫練習。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會“碰壁”,教師如果能在關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本堂課,我的講解不多,但都點撥在節骨眼上。“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大多數同學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悱”狀態,需要教師點撥。我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進行引導:
(1)“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
(3)“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
學生聯系上下文,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通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后面“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系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內容,整句朗讀,反復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于一體,在贊嘆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體會到了“我”對自己所處地位和生活環境的不滿,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創設合適的情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情景之中與作者、與人物進行情感交流,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雪地捕鳥”這一段落時,我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一部分的內容,找出描寫人物動作的詞。然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道具,讓學生來演一演,做一做閏土是怎樣捕鳥的。學生通過一邊做一邊講,對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認識。在這堂課的收尾階段,當學生學懂了閏土給“我”所講的新鮮事,“我們”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后,我出示離別圖,引導想象: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們手拉著手,有多少說不完的話呀!“我”會對閏土說些什么呢?閏土又會對“我”說什么呢?同學們反應積極,于是,在交流時,我又讓他們演了一演。在表演、觀看、評價的過程中,全班學生都感受到了“我”和閏土那種依依不舍之情,對文章中心的體會也就更深刻了。
短短的課堂是不能把“閱讀”這一語文課的“命脈”全面灌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由課堂引發開去,讓他們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去想象、去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學會閱讀。在根據課文插圖展開想象來演一演閏土與“我”分別的情景后,我讓學生想象他們30年后見面的場景,激起了學生課后去讀魯迅名篇《故鄉》的興致。
25少年閏土教學反思篇八
《少年閏土》這一文是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作者采取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刻畫出一個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海邊的健康少年。
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在這節課中,我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步步突出重點,慢慢解決難點。重點是文中閏土所講的四件事,其中雪地捕鳥、瓜地刺猹詳寫,海邊拾貝、潮汛看跳魚兒略寫。難點體會句子的含義。首先我導入課題,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明白了,閏土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出示課件,閏土和我不一樣之處,讓學生觀察,同學們很快就說出來了,從閏土的外貌中體會到什么?讓學生總結出閏土是一個樸實天真、聰明能干的健康少年。這么可愛的少年多么討人喜歡,課文中的我為什么喜歡他,同學們很快就能說出,因為閏土的心理有無窮無盡的稀奇事,快速的讀課文,找一找有那幾件事。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這幾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動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來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
我在教學時,“雪地捕鳥”這一事件雖然比較簡單,單我花的時間不少,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找出閏土捕鳥的幾個動作,經過我親切地啟發,一遍又一遍的引導朗讀,在學生反復品讀之后,利用幾個動詞把事件串連起來,讓學生體會閏土是一個聰明能干有見識的少年。教學中,我很注意在聯系中理解資料,體會感情,使學生對閏土的認識逐步完善、深刻、整體化。教學中,我也注意字、詞、句、篇的聯系,在聯系中理解詞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語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恰如其分地滲透了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的訓練;還很注意文章的資料和形式的和諧統一。使學生到達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體認識的境界。
我這節課的第三個任務是引導孩子們理解“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硬邦邦地要孩子們從字面上理解,我想有點難于是我采用比較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理解。“當閏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跳魚兒時,“我”在干什么?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有的說“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說“我”可能在讀四書五經,還有的說“我”可能在背古詩……我覺得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再比較一下閏土和“我”的生活,學生就自然能理解為什么作者說自己只看得見“四角的天空”了。
1、整堂課的容量安排顯得有點大,因為容量過大,導致后部分“話別”的教學任務沒有很好的落實。
2、由于時間關系,學生對“話別”部分,分主角想象表演沒有落實到位。
3、教學中注重點詞語理解滲透得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