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了管理會計的心得體會 管理會計學筆記整理心得篇一
首先,在學習這門課之前,要把管理會計這本書大致翻閱兩三遍。在翻閱的過程中慢慢地去熟悉它、了解它、熱愛它,要與它建立起深厚地感情。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出一定的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譬如,我在翻閱時就比較留心管理會計這門學科的形成、發展,與財務會計的聯系與區別,以及它在會計這一領域當中的地位、作用、影響等等。因為我個人認為在首次接觸這門學科時,最重要的就是應該先了解其形成的一些背景資料。每一個人在首次接觸一門新課程時,最難過的也就是這一關了。雖然在學習這些背景資料時會很枯燥、很乏味,但是它對我們以后學好這門課是相當重要的。我相信,只要你用心去看去體會,很快你就會融入到書本當中了。
第二,一定要認真預習下節課所要學的內容,在預習前還要制定好相關的預習計劃。如,一次要預習多少章節,大約要花多長時間等。在預習過程中,遇到有疑問的地方最好用筆劃下來或做一個自己看得懂的記號。預習一般至少要把相關內容仔仔細細看上三遍以上,要逐字逐句去理解它,特別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一定要看透、吃透,它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奠基石。
第三,上課時一定要注意聽講,記好筆記,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學習啥,這都是重中之重。認真聽老師講課四十五分鐘,甚過你自己看書兩小時。筆記該記的就記,沒必要的就不用記,聽聽即可。如,書上有的就可以不用記在書上劃下來就可,一定要靈活運用,不是說把老師所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才能學好這門課。如遇聽不懂的地方課后一定要及時請教老師,爭取當堂的內容當堂消化。第四,要把上節課所學的知識認認真真地溫習一到二遍,把不懂的地方搞懂,實在搞不清楚就請教同學或者老師。在溫習過的基礎上,開始做老師布置的作業,作業一定要自己親自動手做,千萬不可直接抄書后答案或抄同學的作業。做時最好不要一邊做一邊翻書,那樣效果非常的不好。如果實在做不出來時,再翻看書后答案或參照一下同學的解題思路也為時不晚。當然在借鑒別人的答案時,不要只顧一味地抄在作業本上,一定要先仔仔細細琢磨別人的怎么思考的,為什么要這么做,實在想不通再問問同學或老師 。完了以后自己還要獨立地做上幾遍,易于理解和加深印象。
此外,對于這一類難題最好做上標記,以便提醒日后復習時要多留心。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后,最好再把練習冊上的相關內容做一做,同樣先不要翻看書后的答案,自己先動手做,做完后再對照。如有錯的,改過了是必要的,但是最要緊的還是理解它,理解不了要么問老師,要么問同學。同樣,也應在這一類題目上打上標記,便于日后復習。我個人認為練習冊上的內容最好不要等到要考試時才做,那樣不僅內容多做不過來,而且也不便于理解和消化。知識是在于日積月累的。
第五,為了更好地學習好管理會計這門課,我個人建議最好再去圖書館查閱一些相關的書籍,借回來后看看,遇到好的解題思路就記在筆記本上,以便日后復習時用。 簡而言之,要想學好這門學科,關鍵還是在于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知識就是在于靈活運用,只要理解透了,什么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學了管理會計的心得體會 管理會計學筆記整理心得篇二
一、對管理會計學科的認識
很多人會認為管理會計是管理和會計的結合,這顯然是望文生義。管理會計本身不具有管理職能,它只是更好地服務于經濟信息系統。管理會計中的“管理”實際上只是表明通過會計進行管理,并不是管理本身。
1.從廣義的學科體系來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都是會計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也是廣義會計學科體系的組成部分。無論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層次上還是內容上有什么差異,它們都是會計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管理則是廣義財務管理學科體系的組成部分。因此,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系是兩個不同學科體系的交叉關系。管理會計是作為會計學科體系中的一個分支而存在的,而財務管理則作為財務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個分支而存在。它們各自適應不同的需要而獨立成科。它們即使在內容上有交叉,那也是不同學科之間的關系。
2.管理會計不過是財務會計反映職能的直接延伸。從本質上說,管理會計還是一個信息系統,它是會計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管理會計的對象是現金流量,那么,管理會計側重于現金流量信息而不是現金流量本身。它對現金流量信息的處理,只不過是為了更好地履行其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決策支持功能罷了。如果說財務管理的對象也是現金流量的話,那么,財務管理側重于現金流量本身。換言之,財務管理只是一種現金流量的安排,而不是現金流量信息。這就是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區別之所在。但是,無論是財務管理還是管理會計,研究對象都是將會計系統生成的資料計算整理成有用的信息,進而使信息用于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達到管理的目的。這就好比同樣一道食材,不同的人根據自身的需求可以做出不同風味。
3.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學科。它必然與許多學科如現代管理科學、信息經濟學、行為科學等存在密切的關系。作為邊緣學科,管理會計立足于“為我所用”,應用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但是,其意并不在這些理論和方法本身,而是如何應用這些理論和方法更好地對財務會計所生成、提供的信息進行加工、改制和延伸。
二、現行管理會計教材存在的不足
1.管理會計基礎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傳統管理會計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基礎,即依據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依存關系對成本進行分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成本分解,最終將全部成本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類這是進行成本預測、短期經營決策、規劃、控制、業績評價的前提條件,這種分析與當時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然而隨著作業成本法的誕生、動搖了傳統管理會計的基礎。
2.變動成本法闡述的一些重點內容毫無價值。隨著企業內部環境的變化,由于直接人工成本的下降,變動生產成本所占產品成本比重越來越低,從而導致變動成本法下的產品成本失實。另外,作業成本法的出現,更加肯定了完全成本法的地位,而從會計的現狀及未來發展來看,對外報告中的產品成本要求的是完全成本法的結果而不是變動成本法,因此理論上再探討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賬務如何結合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3.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內容交叉重復。可能重復的內容主要有:資金需要量的預測、貨幣時間價值、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經濟批量、銷售預測、利潤預測、預算、資本成本的計量、經營杠桿等。這種現狀必須改變,否則管理會計的地位仍然不能強化。
4.傳統管理會計內容與管理會計的新領域無法有機融合。現有的管理會計大部分教材都將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的管理會計新方法作為其新領域置于教材的最后,這就割裂了新方法與傳統管理會計的內在聯系。
5.管理會計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對于管理會計,西方學者主要采用規范研究方法,普遍不重視實證研究,很少對管理會計的各種技術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而我們又將這些理論直接翻譯、生搬硬套,必然導致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三、對管理會計課程的要求
1.對于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交叉性內容應避免重復介紹。例如貨幣時間價值、投資決策、現金預算、專門決策預算、資本成本、經營杠桿以及資金需要量的預測,這些在財務管理的課程都有介紹。作為兩門獨立的學科,應有其不同的工作側重點和對象。我認為,管理會計為內部管理者提供如何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會計信息,應側重于生產經營,其工作范疇著眼于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而財務管理為企業提供如何保持良好財務狀況的手段和措施,側重于資本經營,其工作范疇應著眼于資金活動本身的管理。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雖然總體對象相同,都是對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的管理,但其具體對象是不同的,否則二者內容的交叉不可避免。管理會計的具體對象可以界定為成本及未來動態的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涉及的會計要素有成本及未來的收人、費用和利潤;將財務管理的具體對象界定為過去及未來靜態的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涉及的會計要素有資產(不包括存貨)、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由于財務管理是從分析、評價等角度涉及過去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從而與財務會計工作范疇相區別。
2.我認為在課程教學中應多多介紹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案例。例如作業成本法、abc法、價值鏈管理等的應用對企業價值的影響,這些案例的介紹可以加強學生對管理會計在實務應用方面的感性認識。學生通過解決管理會計中的問題,獲得管理會計的專業技能,同時從這些案例中總結經驗和教訓,以便在今后實務工作能更好地將理論聯系實際。
3.我們對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計算法、本量利分析、經營預測、經營決策、存貨決策、投資決策、標準成本法、全面預算都有一定程度地了解,但是如何在實務中熟練運用,想必很多人都會茫然無措。其實在實務過程中,這些問題都需要借助excel來解決。所以我認為要加強學生解決管理會計實際問題的能力就要培養他們將excel工作表各種功能的應用融合在解決管理會計問題的過程之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分析和解決管理會計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熟悉和掌握“excel工作表”解決管理會計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總之,在管理會計課程中加入excel能力培養這一塊,不僅可以使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excel工作表在處理管理會計中諸多問題方面的強大功能,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迅速地獲得利excel工作表解決管理會計主要問題的專業技能和方法。
4.在管理會計課程中,老師可以適當地介紹一些當今管理會計研究的熱點問題、新趨勢及方法。老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幾個小組,每個組選取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目前管理會計研究的問題有戰略成本管理、業績評價及價值創造、企業社會責任等。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分工來搜索自己感興趣領域的文獻資料并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最后通過ppt講演的方式把自己小組的成果分享給大家。別的小組成員也可以對講演過程中涉及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我相信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當今熱點問題的敏感度,而且加強學生的文獻綜述能力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5.在課程中可以介紹管理會計在實證研究方面的知識。現如今,管理會計的實證研究還是比較少的。我國管理會計的實證研究水平相對滯后,普遍認為原因在于國內暫且缺乏實證研究所需的事實基礎。由于國內企業較少采用西方成熟的管理會計技術,學術界缺乏實證研究的數據、案例。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我國企業正在逐漸實踐西方先進的管理會計新技術和新方法。一些企業沒有宣稱采用了“作業成本法”、“平衡記分卡”、“經濟附加值”等管理技術,但企業實踐中體現了眾多管理會計的技術與方法。相信若干年后,學術界研究管理會計的實證研究基礎更加厚實,數據來源更加廣泛。
雖說以上對管理會計課程的要求都是朝著培養學生處理實務問題以及學術研究的能力發展,但是畢竟課程的教學時間有限。學生不能指望老師做到面面俱到,老師能做的只是點到為止。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之外對自己薄弱的環節加強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深入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以致用、觸類旁通。
學了管理會計的心得體會 管理會計學筆記整理心得篇三
小的時候,曾聽得這樣一則故事:
說是禹夏時代,大禹王曾在陵山上召開過一次諸侯會議,考評諸侯的功績,這次計功大會剛剛結束,大禹便死了。當時諸侯們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把他的遺體葬在陵山上,為了紀念大禹和他主持的這次會議,經諸侯商定,把陵山更名為”會稽山”而這個”會稽”則成為了后來”會計”的來源。
我想,這定然不會是”會計”一詞的來源,但這段傳奇故事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中,傳奇的”會稽。
有幸進入南京財經大學學習,《會計學導論》是本學期所開設的專業課之一。
妙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
終于我踏入了會計的殿堂,開始小心翼翼地學習。
在學習中我明白了,要想學好會計,首先要了解它的歷史。
會計的發展有著悠長的歷史與深厚的底蘊,中國的會計早從西周時期便出現雛形,一直發展幾千年到達現在,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淀讓會計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壯大,也日趨完善,而國外的呢?并非歷史短淺,從古代會計到現代會計的成長之路,讓國際會計學長期處于領先地位,更加先進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不斷產生。我堅信,會計這門學科會在世界各地繼續高速地發展下去,“不拘于現在”是現代會計人心中唯一的信念,因為由會計的產生發展是必然可以預知。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科技越發展,會計水平越高!
會計的產生與發展與其所處環境息息相關。它不僅受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等外生環境的制約,同時也受會計思想、會計理論、會計組織等內生環境的影響。就當前我國會計工作與其所處環境而言,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會計信息的滯后現象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反差較大;會計實務與知識經濟的洶涌而致的矛盾較大;中國社會文化環境的保守性與會計國際化矛盾較大;社會現實環境和國家相關法律的逐步確立的差距太大。 然而要想學好會計,更重要的是弄清楚其職能是什么。
那會計的職能是什么?人們對它的看法五花八門。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有利作用,包括對宏觀經濟發展和對微觀企業經營所產生的各種作用。一般認為,會計的社會職能主要包括提供信息職能、資源配制職能、利益保護職能、行為規范職能和行業管理職能。我所理解會計有的主要內容有:
一、提供信息職能
提供信息職能是會計固有的功能。會計從其產生之日起,就是借助于特定會計方法,收集加工并記錄和報告會計信息。
二、資源配置職能
在發揮會計模式的資源配置職能過中,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經濟后果,它是指會計報告將影響企業、政府、工會、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決策行為,受影響的決策行為反過來又會影響其他相關方面的利益。就是說,無論是通過會計規范制約會計人員,還是依據會計準則規范會計信息,都是為了實現對相關利益主體的保護。
三、利益保護職能
利益保護職能是資源配置職能的延伸。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利用會計的利益保護職能來達到預期經濟效果的例子非常多。我國改革開放之前,一直實行分行業、分所有制的會計制度,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計報表中的主要報表——資金平衡表中資金占用方的排列順序是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和專項資產。這種會計制度實際上體現了對國家利益的保護。其依據在于,企業的資金絕大部份來自于國家投資,其中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又占最大比例。因此,必然要求通過會計報表重點反映國家財產的安全情況。上述例子說明,會計的利益保護職能已經為人們普遍接受,并在會計實踐中有意識地加以動用,以實現對特定經濟主體的利益保護。
四、行為規范職能
在會計僅僅用于記錄剩余產品數量時,或是僅僅作為累計家庭收支的工具時,還沒有具備行為規范職能。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制度的進步需要通過會計核算與記錄的業務數量越來越大,參與會計工作的人越來越多,會計逐漸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在這種情況下,就產生了監督會計人員忠誠與否和考核其工作效率高低的需求,會計行為的規范職能應運而生。
會計的發展有著悠長的歷史與深厚的底蘊,中國的會計早從西周時期便出現雛形,一直發展幾千年到達現在,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淀讓會計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壯大,也日趨完善,而國外的呢?并非歷史短淺,從古代會計到現代會計的成長之路,讓國際會計學長期處于領先地位,更加先進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不斷產生。我堅信,會計這門學科會在世界各地繼續高速地發展下去,“不拘于現在”是現代會計人心中唯一的信念,因為由會計的產生發展是必然可以預知。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科技越發展,會計水平越高!
五、行業管理職能
各國會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職業及其組織通過法規,制度等對會計行業進行規范。 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體制不同,會計職業在該國家的工作范圍和法律責任有所差別,制定規章條例的機構也會因國而異。因此,會計的行業管理只能也會表現為不同的形式。
其實會計學遵循的是盡可能科學準確的以數字來量化經營成果,但即使這樣,在有些情況下,會計學也不反對在以多個準確數字輔助下,最終通過概念化的商業直覺來做出判斷。比如,在投資回報、利潤中心考核等很多方面,會計學都設計了多種經濟指標來做量化的比較,但每一種都不能涵蓋所有角度,最終只是作為決策參考,由決策者根據自己認為哪個角度的評價對決策最重要來選定決策依據。尤其在近些年,會計向人力資本會計、企業綜合業績評價制度、戰略管理會計等新的領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跨學科應用和難以量化的指標,也許,不苛求量化,建立在一定數據基礎上,看似主觀的決策才是最科學的。
不同程度、不同門類的會計方法不是適用于所有企業,企業應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發展情況、內外環境,逐步采用合適的會計方法,比如,戰略管理會計在企業所處環境未達到激烈競爭狀態時就未必需要采用。此道理同樣適用于其他管理科學和策略,管理效益不能超過采用成本時,就不應該增加這些管理職能,當然,此處的管理效益不僅只對利潤的貢獻,還要看到企業長遠發展的需要。
常常想,選擇了會計職業,其實是選擇了一種支付方式,別人償還的是短期借款,而我們卻是遠期票據。
市濁我本潔,市棄我多情;
愛恨兩交夾,意見慰公眾;
但上千回當,難移一絲誠;
縱下萬遍海,不沾半點腥;
任憑路崎嶇,千山我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