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報告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張小娟先進事跡報告篇一
張小娟出身普通農家,家境一般。她在上大學期間,勤工儉學,努力賺錢補貼家用。在艱苦的條件下,她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在烏蘭的記憶中,張小娟特別懂事, “上大三的時候,她兼職給學生補課,補課很辛苦,課余時間基本不在宿舍,發工資后還請我們吃飯,她是個既節省又大方的好姑娘。”
張小娟的大學室友賴虹回憶說,在本科期間,張小娟并不是班里成績最突出的學生,但她讀書很認真,一到考試通宵背書時,總是滿頭亂糟糟,讓頭發做發愁狀。“她在我心中永遠是22歲時意氣風發、善良開朗的樣子。”
張新宇還記得,快畢業的時候,他問小娟,以后最想做什么,她說就想一直坐在國圖那棵銀杏樹下看書,聽著風吹樹葉的聲音,等著太陽慢慢轉過來照在南邊那一排窗戶上。“小娟描述得特別有畫面感,一切鮮活得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而她的人生已經再也沒有了想象中的可能。”
“畢業后的一個春天,我們在學校附近小聚,席間得知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就在魏公村的轉角處,同學們買了一大束太陽花送給她。她欣然接受,緊接著便展露出了標志般的笑容。誰知道那一面竟成了永別。”張新宇悲傷地說。
年少時的分別,雖然也會難過,但同學們覺得天大地大,相見有期。她留給大家的最后印象,就是像那束太陽花一樣,永不凋零的笑容。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張小娟先進事跡報告篇二
在師生們的記憶中,小娟總是會用自己的樂觀影響他人。
剛入學時,第一次遠離父母,剛剛成年的姑娘們,總想盡快嘗嘗踏足社會的滋味。很快,張小娟和張珊等四個同學選中一張勤工助學的傳單,每人繳納了160元中介費,接了一個做調查問卷的活兒。
但完成任務后她們卻發現:中介人去樓空。那時,她們一個月的生活費普遍才400元。就在大家都在懊惱時,張小娟卻跟沒事兒人一樣安慰大家:沒關系,就當交學費了。
小娟的寬慰,讓大家漸漸擺脫了不良情緒。但那時,同學們并不知道,家境極其貧困的張小娟,是因被選為“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受助生,才有機會走進大學校門。
“張小娟總是能用自己的積極心態營造一種氛圍,讓大家跟著她一起快樂起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全國婦聯副主席(兼)蒙曼曾是張小娟的實習帶隊老師,她說:“念書時,小娟屬于不前不后,不聲不響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因為我帶他們班去湘西實習,可能都不會留下太深的印象。”
這個最初讓蒙曼覺得“很沉靜、默默無聞”的女孩,通過一次實習,讓老師刷新了印象。
那次實習,不僅路途遙遠、坐火車硬座長達25個小時,同學們在當地江邊住的房子又潮又熱,沒有空調,大家的汗“就像河一樣流”。趕上雨季,被褥總是濕乎乎的,衣服洗了也很難干透,蚊子更是多得打也打不完,再加上飲食偏辣,很多北方同學難以適應、情緒低落。
大家卻記得,小娟從不抱怨,還老是安慰他人,笑容也很治愈。
在師生眼中,張小娟特別有奉獻精神,特別喜歡幫助別人。
“這孩子身上有一種淳樸的本質,人群中可能不易凸顯,但關鍵時刻這種質樸的東西會閃光。”回憶往昔,蒙曼說。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張小娟先進事跡報告篇三
“小娟是那種接觸起來就讓人舒服,讓人從心底里喜歡的人。”一提起“張小娟”這個名字,舟曲縣婦聯主席任秀紅眼圈就紅了。
任秀紅告訴記者,她最初是從別人口知道張小娟的。20__年張小娟調入縣扶貧辦擔任副主任后,任秀紅才在工作中和張小娟熟悉起來。
在縣上召開的一次扶貧工作會議上,張小娟所做的扶貧政策解讀,無論從文字的組織、表述,還是對政策的理解、解讀都非常精準、精彩,贏得了大家一致認可,這讓任秀紅印象深刻。
扶貧工作千頭萬緒,在任秀紅和舟曲縣的廣大干部和群眾眼中,張小娟就是扶貧工作的“移動數據庫”和“活詞典”。“她業務熟練,對待工作從不會拖延,有問必答,很快就能提供相關內容”。任秀紅說。
東山鎮一位干部回憶:張小娟下鄉檢查工作非常認真,不容許有一點兒錯誤存在。有一次,張小娟去該鄉一個村里檢查大數據管理工作,早上吃過早點后,張小娟就一直在村上查看數據,直看到晚上9點多,她才吃了點泡面。
“日復一日地上山下鄉、進村入戶,我們必須掌握最真實的貧困狀況、廢寢忘食地分析貧困人口結構、分析脫貧退出的難點短板,我們必須確保扶貧工作靶向精準。”
“我們引以為傲的,是能夠脫口而出的各類扶貧數據,是爛熟于心的各種政策依據,是村村落落全部走遍的記錄,是如數家珍的村情戶情介紹……”
上面這些文字是張小娟寫的一篇文章中的話,是張小娟對自己工作的真實記錄。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張小娟先進事跡報告篇四
認識或熟悉張小娟的人這樣評價、回憶她:
“小娟是那種很愛學習、喜歡鉆研問題的人。她熱心開朗,別人遇到困難她總會去幫助。”張小娟的好朋友桑桃花說。
“上學時,張主任和她弟弟在學校學習成績就特別好,張主任是他們那屆甘南州的高考文科狀元!”一位年輕的干部對記者說。
“張小娟的兩個孩子生病都來我們醫院看,每次都是孩子的父親帶著來看病,張小娟總是匆匆忙忙露個面看看孩子就走了!”縣某醫院的一位醫生告訴記者。
“她是縣政協委員、常委,我聽過她作為政協委員為婦女兒童工作呼吁的發言,她講得特別好!”一位干部向記者回憶說。
……
“小娟能干事、敢干事,也能干成事;她真正稱得上是德才兼備的一名年輕女干部,這樣的干部真的很少見!”任秀紅對張小娟這樣評價。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
“再崎嶇的路,也是過得去的!”
這是10月5日下午13點14分張小娟在舟曲縣立節鎮下鄉途中發的一條微信,微信還配了途中拍的一張在高處俯瞰盤山路的照片,照片中的山路蜿蜒曲折,很壯觀也很險要。這是張小娟生命中發的最后一條微信。兩天過后的10月7日傍晚,在走過最崎嶇難走的山路后,她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張小娟先進事跡報告篇五
全面小康,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一個不能掉隊。繼江西井岡山市、河南蘭考縣率先脫貧摘帽后,近期全國9個省區市的26個貧困縣通過專項評估檢查,由省級政府正式批準退出。這是自1986年國家設定貧困縣以來,首次實現貧困縣數量的凈減少,既為今后幾年貧困縣有序規范退出樹立標桿、作出示范,也為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大信心。
把好貧困退出關,是確保脫貧成效沒有“水分”的關鍵一步。對此,中央明確要求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此次“摘帽”的26個貧困縣,由7家第三方評估機構負責評估檢查,始終堅持公正獨立的第三方立場,嚴格把好工作程序規范關、入戶調查質量關、問題戶審核判定關、數據質量關,客觀呈現脫貧成效。評估過程有這樣一個細節:某貧困戶的房屋認定比較模糊,評估組通過實地勘察,綜合該戶家庭情況和住房安全問題,最終判定該戶為漏評戶。這種客觀、公正、較真的工作態度,確保了脫貧攻堅考核評估的公信力,說明貧困縣退出不是自說自話、閉門造車,而是擠干水分、防止虛報,有著實打實的脫貧成效作為支撐。
有制度設計的硬杠杠,有各個環節的嚴把關,才能換來脫貧成效的實打實。黨的十八大以來,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在發展中國家中貢獻了份額的減貧人口。能取得這樣的“巨大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資金調配、貧困識別、產業發展、干部動員等一系列堪稱“精準”的政策舉措,體現著深刻的治理藝術。正如一位聯合國官員的觀察,“中國精準扶貧的理論和實踐表明,通過良好的政治愿景、科學的扶貧戰略、適宜的政策措施,實現整體脫貧是完全可能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貧困縣摘了窮帽,只是脫貧攻堅征程上的階段性勝利,接下來還需要鞏固脫貧成果、增強造血能力,防止返貧。主管部門提出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目的就是建立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為廣大群眾建立穩定的心理預期。既無需擔心扶貧干部會迅速撤離崗位,同時也要依靠自身努力盡快走上脫貧之路,在內外兩股動力的助推下,脫貧成果將不僅得到人民的認可,更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貧困人口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降到10%以下時,減貧就進入“最艱難階段”。從現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大約3年時間,脫貧攻堅進入后半程;面對深度貧困地區,現在到了攻克最后貧困堡壘的關鍵時期。越是面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越是不能有歇歇腳、喘口氣的思想,越是要采取超常措施加以扶持。這就需要拿出堅持到底的勁頭,下一番“繡花”功夫,以釘釘子精神馳而不息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
一位參與脫貧評估的專家,調研了39個行政村,發放了1000多份調查問卷,最后寫下了8000多字的筆記,目的就是要保證訪談場景可還原、發現問題可追溯。事實上,這樣一種認真的精神,可以說是整個脫貧攻堅的生動寫照。將這樣的狀態保持下去,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擺脫貧困的大決戰,書寫人類反貧困的新奇跡。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張小娟先進事跡報告篇六
20__年,甄彬成立張掖市花寨小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在張掖市農科院、甘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從河北、山西等地引進85個谷子品種,在當地試驗試種,并根據谷種特性生產出“金花寨”谷子專用肥。當年,谷子平均畝產量由原來的150公斤左右增加到了450公斤以上。
谷子產量提高了,但問題又來了,當地老百姓并不相信。“種了一輩子莊稼,只聽過產300斤的谷子,哪可能產900斤?”有老農質疑說。
花寨小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出產的谷子穗大、產量高。
為了將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試種成功的谷子品種推廣開來,甄彬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一個投影儀、一塊幕布,開著他的貨車,每到一戶人家,就像放電影一樣,給大家推介他種的小米。
就這樣,有農戶開始跟他種起了谷子。20__年,為了打消農戶的顧慮,甄彬和農戶簽訂了包產每畝地800元的合同,并提供種子、種植技術和施肥配方。20__年,相對于小麥和大麥,農戶種植的谷子畝增收1000元以上,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村民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跟著甄彬種谷子。20__年,當地種植小米8000畝;次年就達到2萬畝;20__年更是上升至8萬畝。
“20__年,這是谷子種植面積最大的一年,我們在甘州、民樂、山丹、臨澤、高臺等四縣一區31個鄉鎮81個村,9635戶農戶種植了約12萬畝的谷子,需要60臺機器同時作業一個月才能收割完。”甄彬介紹說。
谷子種植規模的持續擴大,也讓小米成為張掖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種植谷子的81個村中有21個精準扶貧村,都因參與種植小米實現脫貧。
截至目前,金花寨小米專業合作社社員人數已達到6815戶,累計為農戶二次返利近20__多萬元,社員遍布全鄉7個村同時在鄰鄉安陽以及鄰縣山丹、民樂均有分布。
同時,張掖市金花寨小米專業合作社先后被評為甘肅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以及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__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扶貧先進集體。甄彬個人也獲得了省市區多項榮譽,還入選農業農村部100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榜單。
張掖市花寨小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廠房。
如今,“金花寨”小米已經在全國70%的省份有售,20__年還曾出口到了贊比亞,市場局面已經打開。回顧自己和鄉親們一路走來的發展歷程,甄彬感慨說:“自己富不算富,幫助家鄉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才是真正的富!”
當下,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張掖的小米產業也必須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轉型升級。為此,20__年,甄彬投資5000萬元新建了“金花寨“有機生態園,新建10條雜糧生產線和食用油研發中心,隨后又探索推出“金花寨”小米脆休閑食品系列,研發小米白酒,下一步他還將嘗試新建小米醋加工線、飼草場、有機肥廠、特色養殖場等,打造“小米+循環經濟產業鏈”,走有機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張小娟先進事跡報告篇七
一、學習的體會
黨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指明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進方向。通過對十九大精神的學習,越加深刻地體會到:面對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我們必須維護核心、不忘記初心、順應民意、推動發展。
一要堅定維護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最根本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和指導的結果。我們要把堅定維護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作為最大政治責任,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做好新時代工作的最高遵循,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站穩政治立場、把牢政治方向、堅持政治原則、堅守政治道路,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決勝脫貧攻堅,奮力建設。
二要始終不忘初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滿著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充滿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邁情懷,充滿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赤子初心和使命擔當。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要堅定當官要為民辦事的理想信念,把帶領人民苦干實干決勝脫貧、同步小康作為自己履職的追求和不懈的動力,心系群眾,為民謀利,更好、更快地推動經濟發展,努力改變貧窮落實的面貌,走出一條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的脫貧致富之路。
三要順應人民期待。十九大報告對當前社會矛盾做出了科學判斷,我們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貫徹十九大精神,就是要順應實踐的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立足發展滯后的基本縣情,基礎建設、產業發展、城鄉面貌、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等各個方面均面臨著補課與追趕的雙重任務,我們要緊扣新矛盾、瞄準新目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四要堅持發展為要。黨的十九大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習總書記視察時提出了定位和要求,這是對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作為欠發達縣份之一,要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不放松,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突破交通瓶頸、發展實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改善城鄉面貌等重點工作上下功夫,真正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張小娟先進事跡報告篇八
10月9日,追授黃詩燕同志“全國脫貧攻堅模范”稱號大會暨黃詩燕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召開后,回龍圩管理區廣大黨員干部以各種形式學習黃詩燕同志的感人事跡和敬業精神,在全區迅速掀起學習熱潮。
會后,區直各單位、各鄉鎮辦事處、場黨組織分別召開不同層次的黨員干部群眾會議進行傳達學習。全區黨員干部群眾紛紛通過電視、電腦觀看學習,登錄相關網站、媒體下載打印黃詩燕同志先進事跡材料,或置于辦公桌上,或保存在手機中,隨時閱讀學習。
“黃詩燕同志以黨和人民事業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是用生命踐行忠誠干凈擔當政治品格的優秀領導干部。”區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錢建洪說,“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學習他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堅決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傾心盡力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
區黨政辦公室年輕黨員張潔峰認為,“作為一名年輕黨員干部,要學習黃詩燕同志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擔當作為的事業追求、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和廉潔自律的崇高風范,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事業。”
“黃詩燕帶領炎陵老區脫貧攻堅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動。我要像黃詩燕同志一樣牢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兢兢業業為民、勤勤懇懇干事,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八仙洞辦事處黨總支書記毛先進表示。
興隆村黨支部以座談會的形式開展向黃詩燕同志學習活動,大家為他的感人事跡所感動。該村年近六十的女黨員龍春香說:“一定要學習黃詩燕同志不顧一切、犧牲小家、忘我工作的作風,學習他一心為民的高尚品格,為群眾多辦好事、實事。”
回龍圩鎮朱家觀村年近七十的老人盧細幼說:“村里給我講了黃書記的事跡,我很受感動,我們就喜歡這樣的好書記,愿他一路走好。”
全區黨員干部群眾紛紛表示,一定要以黃詩燕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堅守初心、熱愛工作、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的精神,以更嚴謹的作風,更扎實的舉措,鞏固脫貧成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張小娟先進事跡報告篇九
扶貧當有“三心”
重慶市合川區委組織部 左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發現儲備年輕干部,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鍛煉年輕干部,源源不斷選拔使用經過實踐考驗的優秀年輕干部。
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年輕干部的選拔培養,事關黨的事業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而脫貧攻堅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自然成為各地培養鍛煉年輕干部最好的“試金石”。因此,年輕干部不妨從“虛心做人、真心待人、恒心做事”三個方面入手,肩負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歷史使命。
“虛心”做人,做“不恥下問”的初學者。三人行,則必有我師。面對脫貧攻堅這一艱巨的任務,無論來自哪個層級的機關,不管職務高低,在單位能力有多強,到了基層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恐慌”,這種“恐慌”來自于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能力恐慌”、缺乏農村工作的“本領恐慌”、缺乏與群眾打交道的“語言恐慌”、缺乏機關到基層的“跨度恐慌”,等等。因此,要解決這類“恐慌”心理,放得開手腳辦事,年輕干部就得擺正位置、端正心態、轉變角色,積極主動“走出去”,大刀闊斧“引進來”,“虛心”向書本學習,向群眾討教,了解風俗習慣,與群眾打造一片;“虛心”向當地的干部學習,積累正確處理群眾矛盾糾紛的方式方法,為群眾排憂解難。
“真心”待人,做“服務群眾”的貼心人。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脫貧攻堅目的是要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工作中,出現的部分群眾對于政策不滿意的評價,不是因為相關政策沒有制定落實,更多的是因為政策的宣傳發動沒有讓群眾聽清楚、弄明白、記得住。因此,做好群眾工作需要能力和水平的同時,更需要年輕干部付出百分百的“真心”。就得時刻保持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做群眾的“貼心人”,時時審時度勢,處處換為思考,站在群眾的立場想問題、辦事情、解難題,用簡單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解釋政策,把自己“擺進去”,將群眾“拉進來”,用真心真情真意服務群眾,為群眾謀取福利。
“恒心”做事,做“水滴石穿”的踐行者。行百里者半九十。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到了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越往后脫貧成本越高、難度越大,最后脫貧的大都是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的地區和群眾,是越來越難啃的“硬骨頭”,需要年輕干部持之以恒的“耐心”。因此,對于年輕干部而言,既是機遇,也更是考驗。它需要年輕干部懷揣堅忍不拔的意志,時刻保持堅持不懈的“恒心”,一步一個腳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關乎群眾利益的每一件“小事”,做好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積水成海,積土成山,用艱苦卓絕的努力踐行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做到仰無愧于天,俯無愧于地,行無愧于人,止無愧于心。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張小娟先進事跡報告篇十
昔日的省級貧困村——登封市君召鄉黃城村
如今華麗蛻變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
實現了鄉村振興
點亮了村民的新希望
走進黃城村,寬闊整潔的道路
整齊劃一的農家院,五彩斑斕的文化墻
濃郁的鄉村風情和時尚的現代元素有機融合
相得益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
環境美起來
黃城村位于君召鄉北部,全村轄6個自然村, 7個村民組,305戶1354人。村里的大街小巷都是土路,家家戶戶房前屋后垃圾亂推亂放,蒼蠅蚊子滿天飛,是曾經典型的“臟亂差”鄉村。村里經濟以農民外出務工和分散化的種植、養殖為主,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20__年
鄭州市、登封市、君召鄉共投入20__多萬元
實施黃城村“美麗鄉村”建設
通過兩年的建設
黃城村就有5000平方米的游園綠地
活動廣場內各種健身設施一應俱全
旱廁也升級為沖水式廁所
村內垃圾有人清理,保證了衛生干凈整潔
環境得以明顯改善
村民陳水珍說:“現在村道平坦寬敞,垃圾也沒了,每天還有專門的保潔員打掃衛生、清運垃圾。我們走在路上,看到村里環境這么好,心情也好極了!”
口袋鼓起來
在改善居住環境的同時
發展鄉村旅游給村民帶來了新希望
在一處農家院子門口
“特色農家院”幾個大字很是醒目
60歲的陳巧
就是這個農家樂的女主人
臨近中午,她正在院內打掃衛生
為中午開門迎客做準備
“以前我在鄭州做家政,每個月也就20__塊錢左右,20__年生了一場病,身體不好就回來了。近兩年,村里在搞旅游開發,來旅游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村里經濟在慢慢發展。俺也不能光靠政府扶貧咱,借著美麗鄉村旅游,開了這家農家樂,現在不出家門每個月就能掙幾千塊錢,生意很是紅火。”已經脫貧的村民陳巧笑著說。
黃城村黨支部書記王新治對記者說:“村里環境變美了,村民精神面貌也變了,來我們這兒旅的人也多起來了,家庭收入明顯增加,大家都覺得日子更有奔頭了!”
生活好起來
像陳巧一樣
在家門口就業的貧苦戶就有20多人
目前村里正在做美麗鄉村建設二期工程
所需的臨時勞動力,也主要由村里解決
20__年
黃城村脫貧摘帽
20__年
最后一戶貧困戶徹底脫貧
君召鄉美麗鄉村建設負責人鐘華青介紹說,下一步,黃城村將依托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進一步引進有效投資,綜合打造文化、旅游、休閑、度假等功能齊全、特色明顯的旅游產業,讓村民真正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