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篇一
作者在十六歲時剛好遇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城里的青少年通通被趕到農村安家落戶,她也在母親和姐妹的哭泣中告別上海,來到云南西雙版納一個叫曼廣弄的傣族寨子。親眼目睹了許多感人肺腑的動物故事。
有一次,我爬到樹上掏鳥窩一不小心卻碰落了馬蜂窩,憤怒的大馬蜂追的我無處躲藏。我忠實的獵狗奮不顧身的沖上去,朝空中吠叫撲咬,使得我能趁機逃脫,而我的獵狗卻被馬蜂蟄死了。
還有一次,我被一群別名紅狼的.豺狗圍困在一棵孤零零的大樹上,整整兩天滴水未進。粒米未沾;餓得快虛脫了,最后,村長領人把我救了出來。
我讀完這本書后發現自己過去對動物的理解很膚淺。動物并不是僅為人類活在地球上的,它們還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弱肉強食的生活圈。完全可以在叢林法則的舞臺上塑造動物的本體形象。
動物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的種種虛偽的表現,可以毫無遮掩的直接表現丑陋與美麗融為一體的原生態生命。這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最大感受。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篇二
寒假里,媽媽從網上給我買了沈石溪寫的《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我原以為大象不容易和人相處。不過,在讀了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感情。
《最后一頭戰象》講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插隊,見到了曾與日寇作戰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它很有靈性,知道自己即將死去,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這是一頭“勇敢”的戰象。它的脖頸被刀砍傷,一顆子彈從前腿穿過去,渾身上下都是血,但它活了下來。
這是一頭“慷慨厚道”的戰象。它卷著一串香蕉在路上走,寨子里的小孩伸手向它要,它都會用那根萬能的鼻子撕下來給他們。
這是一頭“懷舊”的戰象。它死了。它沒有到遙遠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而是和曾經并肩戰斗過的同伴們葬在了一起。作為一頭戰象,它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動物居然有如此高的情懷,我真是佩服!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篇三
今天我又讀了《最后一頭戰象》它對我的印象更深了。
我本以為大象是很溫順的一種動物,自從我讀了《最后一頭戰象》我知道了大象也是有無窮的感情。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1943年,當年西雙版象兵和日寇戰斗中幸存下來的唯一一頭戰象――嘎羧,是在戰爭結束,我方80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后人們在埋葬大象時發現的。是善良的波農丁和鄉親們把大象抬到寨子里,給大象治好了傷。
大象整天過著優哉游哉的生活。過了一段時間大象以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再次佩上了象鞍,來到了打洛江畔緬懷往事,“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是在告訴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是在告訴戰友,我也將來陪伴你們等。
最后在埋葬戰友們的“百家象”旁刨開了一個坑,莊嚴的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歌頌了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