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一
1、初步掌握雙腳并攏向前行進跳躍的動作要領。
2、增強上下肢運動的協調性,增強下肢肌力。
3、培養喜歡參加體能游戲的興趣,體驗游戲的歡樂。
1、活動重難點:雙腳并攏向前跳,連續雙腳行進跳的動作技能。
2、指導要點:以教師示范、幼兒練習、游戲的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掌握雙腳行進跳的動作要領:雙腳并攏向前跳,輕輕落地。
蘿卜若干、大籮筐若干、磁帶、錄音機
(一)準備部分
1、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小兔入場。
2、兔媽媽:孩子們,今天天氣真好,媽媽帶你們到樹林里去鍛煉身體。(聽音樂做小兔操:頭部運動、上肢運動、下蹲運動、體轉運動、小兔擺尾巴。重點活動下肢、腿部和腳。)
小兔操
點點頭,點點頭,
左點點,右點點。
抬抬手,抬抬手,
拍一拍,拍一拍。
蹲一蹲,蹲一蹲。
左轉轉,右轉轉。
搖搖尾巴,跳一跳。
(二)活動過程
1、兔媽媽:小兔做操真能干,今天媽媽帶你們到草地上去玩一玩。
小兔在媽媽的帶領下在草地上自由跳。(距離較短,兔媽媽觀察小兔跳的方法。)
2、教師示范:雙腳行進跳的動作要領。
兔媽媽:媽媽想到菜地里拔蘿卜,你們想和媽媽一起去嗎?
幼兒:想。
(兔媽媽示范動作:兔媽媽雙腳行進跳到菜地里,拔一個蘿卜,再跳回來放到大籮筐里。提醒幼兒注意雙腳并攏向前跳,輕輕落地,跳的時候不要著急。)
2、幼兒游戲:
兔媽媽:小兔們,我們一起去拔蘿卜吧。
(幼兒進行游戲,練習行進跳,教師觀察,引導幼兒用正確動作行進跳。提醒幼兒注意游戲規則:雙腳跳到菜地,每人只拔一個蘿卜,再雙腳跳回來。)
4、結束部分
兔媽媽:兔寶寶真聰明,幫媽媽拔了這么多蘿卜,我們一起來跳個快樂舞吧。(大家自由放松。)
1、李敏老師了解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幼兒興趣很高。首先這次活動,通過“小兔拔蘿卜”的游戲情景,逼真的場地布置,讓幼兒以小動物的角色身分參與其中,整個活動中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較高。
2、層次清晰,學習本領由易到難,安排合理。
3、目標的制定也能結合教育綱要及本班幼兒發展水平來制定目標,重點突出、難點適宜。
4、能關注全體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學好本領。在活動中幼兒的表現都比較好,各個環節都能依據老師的要求進行活動。幼兒基本能掌握雙腳并攏行進跳的技能,個別能力弱的`幼兒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這一動作技能。
不足之處:
1、最后的游戲可以多玩幾次,因為幼兒此時的興趣還是比較高的,可以滿足他們玩的需求,適當的多玩幾次。
2、活動結束放松時可以放些輕音樂,感覺會更好些。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二
1.初步了解“沙畫表演”的藝術表現形式,學習運用漏、勾、捏等簡單的方法嘗試沙畫創作。
2.能用沙子進行簡單的人物構圖,畫面表現出一定的情境。
3.感受沙畫表演藝術的奇妙,體會成長,感恩父母。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重點:初步了解“沙畫表演”的藝術表現形式,學習運用漏、勾、捏等簡單的方法嘗試沙畫創作。
難點:能用沙子進行簡單的人物構圖,畫面表現出一定的情境。
1.《感恩父母》沙畫表演視頻,課件(漫畫《感恩父母》),歡快和抒情背景音樂。
2.沙畫桌(兩人一組),每桌細沙2盒、金粉1盒、抹布1塊。
一、沙畫初嘗試,初步感受沙畫藝術的奇妙與獨特。
1.談話交流,激發幼兒對探索沙子的興趣。
提問:“生活中沙子有什么作用?”
小結:“沙子可以用來鋪路、建筑、滅火、做沙漏,還可以用來做沙畫。”
2.幼兒自由嘗試,初步感知沙畫的創作方法。
提出要求:(1)音樂響起,兩人一組,輕輕走到沙桌后面,開始創作。(2)音樂停時,在沙盒上面清理手上的細沙,再輕輕回到座位上。
幼兒自由嘗試沙畫的制作,教師將幼兒探究出的塑造方法以及作品錄成視頻。
3.以視頻形式欣賞幼兒作品,感受沙畫的獨特。
集體欣賞幼兒的沙畫作品,提問:“看過沙畫表演后有什么感受?沙畫表演與其他繪畫有什么不同?”
小結:“其他繪畫形式有專門的繪畫工具,往往是靜止的畫面,而沙畫卻是動態的藝術,塑造畫面、抹去,再塑造新畫面、再抹去,不斷交替呈現的藝術,配上音樂,更像是一部感人的電影。電影需要一個主題,把每一個片段連接起來才是部好影片。”
二、欣賞沙畫表演《感恩父母》,體會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愛,激發再創作的愿望。
1.欣賞視頻,大膽表達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故事。
提問:“‘故事未完待續’什么意思?”
追問:“說到感恩父母,你們想表現出什么畫面?你和爸爸媽媽曾經、現在發生過什么感人故事,以后呢?”
2.結合漫畫《感恩父母》,進一步體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利用課件小結:“在你們小寶寶的時候,爸爸媽媽照顧著你,教會你各種事情,當你開始記事了,你和爸爸媽媽之間發生了各種有趣的事情,有一天當你長得比爸爸媽媽還要高,突然發現他們卻變老了,請你像當年的他們一樣,陪伴、照顧他們。”
三、趣味示范,了解沙畫的基本塑造方法。
教師運用“魔術手”變魔術的方法示范人物“媽媽”的沙畫制作過程,借助情境性語言融入制作沙畫的漏沙、勾沙、抹沙等基本方法,例如:
攪拌車來了,滾筒朝下,轱轆轱轆——攪拌車幫我漏沙;滾筒落下,轉轉轉——攪拌車幫我抹沙。
轟隆轟隆大吊車開來了,捏、起、落,松開吊鉤——大吊車幫我捏沙。
刷刷刷清掃車來了,畫畫點點——清掃車幫我勾沙。
四、幼兒大膽想象,嘗試制作沙畫表達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愛。
1.提出創作要求。
(1)刮刮刮,請推土車幫我們刮沙,刮到沙盒中。
(2)音樂開始輕輕走到沙桌后,兩個制片人合作,先確定你們想表達的畫面,再商量你制作什么我制作什么。
(3)音樂停時,請在沙盒上面清理手上的細沙。
2.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保持地面的整潔,畫面清晰、內容明確。
提供金粉,鼓勵幼兒可以用不同顏色的金粉裝飾細節,包括爸爸媽媽花白的頭發、服飾等。
繪畫結束時,教師將幼兒作品拍攝下來,導入電腦。
五、欣賞影片《感恩父母》,進一步讓幼兒感受沙畫的奇妙,懂得感恩父母。
1.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交流自己制作的沙畫內容。
2.結合音樂與獨白,感受影片帶來的故事與感動。
小結:“當你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飯,教你穿衣服,教你做人的道理,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上幼兒園,你在里面哭,而他們,在外面哭,你是否還記得,逼問他們你是從哪里來的,所以,當他們有天變老,當他們想不起來,當他們啰里啰嗦,當他們開始忘記,請不要怪罪他們,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他們在慢慢變老,如果有天,當他們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穩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地走,就像他們當年牽著你一樣。讓他們知道‘你們把我養大,我陪你們到老’,此片獻給愛我們的爸爸媽媽。”
一、效果分析
1.主題情境的支持有助于創作的投入
通過沙畫表演《感恩父母》的欣賞,幼兒進一步感受到沙畫帶來的美感,聯想到父母與自己發生的感人故事,沙畫中人物是很難塑造的,而“感恩父母”的主題離不開人物,因此我借助有趣的工程車情景進行了“媽媽”的沙畫示范,示范中將幼兒探究出的一些沙畫制作方法提煉出來,這種情感與技能的鋪墊,讓幼兒更加有創作的欲望。
2.操作材料的細化有助于效果的呈現
材料的準備是教師精心挑選的,最細的.沙子更能體驗到沙子的流動感,塑造的畫面更加細膩,創作即將結束時,又提供了不同顏色的金粉,有了閃亮金粉的朦朧點綴,細化材料的呈現藝術讓畫面更有層次感、色彩感、細節感,深受幼兒的喜愛。
3.合作創作的形式有助于取長補短
結合幼兒的不能繪畫水平,我運用兩名幼兒合作的形式,這樣不僅可以嘗試合作分工作畫,降低創作難度,還可以互相揚長避短、以強帶弱,共同完成主題性作品,并獲得共同的成就感。
4.呈現方式的現代化有助于激發成就感
沙畫的形式不適宜作品的直接展示,因此兩次作品的呈現都借助現代科技,第一次將作品錄制成視頻,動態的現場再現,讓幼兒快速直觀地欣賞到大家的創作想法及出現的問題,另外這樣呈現的方式獨特新穎,讓幼兒產生“我的作品居然拍成了影片”的想法,激發成就感。。第二次將作品拍攝下來導入電腦中,再圍繞主題“感恩父母”將單一的幼兒作品串聯起來,配上音樂、獨白,情感得到升華,全身心投入到欣賞之中,結束時很多孩子留下了感動淚水,記住這一刻,相信通過本活動不僅開啟了幼兒對沙畫的探究之路,更是深切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二、問題再思考
1.控沙能力較弱,是否需要前期鋪墊
大班幼兒經常進行沙雕活動,雖然幼兒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在沙
灘上的沙雕以大動作為主,而動態沙畫的創作是依靠小肌肉動作的控制,
細沙不易把握,對沙子的量、控沙的力度等要求較高。部分幼兒小動作發展不協調,控沙能力較弱,兩次的創作中塑造的形象線條輪廓較粗、或時粗時細不均勻,畫面形象模糊,影響沙畫的呈現效果。活動前是否需要在區域中投放沙盤,讓幼兒在裝沙漏沙的過程中鍛
煉小手的控制力,但是提前的投放會不會降低幼兒對本節活動的期待與興趣,有待思考。
2.是否在塑造技巧上給予過多提示
第一次沙畫創作目的是鼓勵幼兒大膽自由創作,在欣賞幼兒的創作作品與想法時,對于創作過程中出現的技能技巧問題,并沒有指出來。
教師借助趣味情境進行示范,幼兒快速直觀了解到幾種簡單的塑造方法,興趣濃厚。但是對于掌握每種方法的關鍵,并沒有提出過多要求,
只是在幼兒創作中對個別幼兒給予了提示,但效果不佳。
因此教師是否應該在集體面前及時指出問題,在技能上給予提示,包括細節處捏沙時取少量,漏沙時先練習控沙的能力,取適量、握緊、慢慢松,抹沙、刮沙時注意清理干凈,但是沙畫藝術的基本技巧不是一節活動就能達到的,過多的要求會不會出現重技能輕體驗的現象,創作中過多的提示會不會破壞幼兒創作的靈感和對美的感受,這個問題值得思考與探究。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三
1.了解不同動物的關系與生存環境,感受近大遠小的關系,合理進行布局繪畫。
2.用流暢的線條繪畫出小動物之間發生的故事(如老虎吃小兔子等),并大膽向同伴介紹。
3.喜歡動物故事,能夠創編出不同的動物故事。
幼兒信息報,動物的相關圖書、圖片、小樣等
一、談話交流,激發幼兒創編故事的興趣
1.提問:前兩天我們都調查了動物的本領,誰來說一說?
2.引導幼兒詳細地介紹自己調查到的動物的秘密,例如:大象的鼻子可以卷起許多東西,小長頸鹿寶寶一出生是趴著的等等,及其他典型特征,包括其生活環境,引發幼兒繪畫興趣。
3.引導幼兒創編動物故事。
提問:小動物有這么多的本領,而且他們都生活在一起,那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
二、教師圖片示范,引導幼兒感受近大遠小的關系
1.教師出示圖片,豐富幼兒的經驗
(1)教師出示動物本領的不同形態,例如:老虎捉兔子的圖片提問:老虎要捉小兔子,小兔子都躲到哪里去了?躲到后面的小兔子只能看到什么?為什么前面的小兔子大后面的小兔子小呢?
2.教師小結遠近關系
小兔子躲起來了,所以只能看到一半身體,離我們越近的物體越大,越遠的物體越小。
3.幼兒確定繪畫內容三、提出繪畫要求
1.自主表現自己創編的動物故事,比例及動態關系正確。
2.鼓勵幼兒大膽添畫,豐富畫面內容。
3.線條要流暢,均勻涂色,先涂淺顏色再涂深顏色。
4.正確握筆、安靜作畫。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借助圖片、信息報、模型等動物幫助幼兒構圖。
2.鼓勵幼兒能夠線條清晰、流暢的繪畫。
3.針對個體需要以及難點部分可進行簡單的示范繪畫。
五、評價分享
1.引導幼兒大膽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2.師幼共同欣賞、評價作品。
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
(1)引導幼兒從畫面布局的大膽、情境內容的豐富、畫面色彩鮮艷整潔等幾個方面來欣賞和評價作品。
(2)教師針對幼兒繪畫中的構圖、線條、色彩等進行小結。
活動延伸
幼兒可繼續運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再現海底世界里熱鬧的場景與趣事。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四
隨著電話號碼的普及,電話號碼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電話》。旨在滿足孩子對電話的興趣和用途。
中班科學《電話》教案與反思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了解電話的外形構造和功能以及電話與人們日常生活對的密切關系。
2、知道如何使用
110、120、119等急救電話,明白這些電話的重要性,平時不能隨便亂打。
1、電話2部,手機1部。
2、
110、120、119電話號碼卡片各1張;警車、救護車、火警車圖片各1張。
1、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叮鈴鈴,叮鈴鈴,這兒說話哪兒聽,兩人不見面,說話聽得清”小朋友動腦筋猜一猜,這是什么?
2、出示電話、手機引導幼兒觀察電話的外形構造,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師:電話是什么樣子的呢?手機沒有電線。
小結:電話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但都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等組成,這樣才能相互通話。
3、電話在生活中的用途。
師:你們家有電話嗎?你打過電話嗎?師:你給誰打電話?是為什么事打電話?
4、遇到危急時你會打什么電話求救。
(1)當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壞人,你會打什么電話求救
(2)當你發現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電話?
(3)當家里有人病了,暈倒時,要打什么電話求救?
5、玩配對的游戲:應該打什么電話。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看圖片里發生了什么事,然后應該打什么電話求救,幫他們正確連線。
6、模擬急救現場打電話求救,初步學會說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首先會正確撥打求救電話
110、120、119會簡單明確地回答現場的問題,會完整的表達事情
7、知道不能隨便亂打急救電話。
8、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話,今天我們學會了打求救電話
110、120、119,也知道這三種求救電話是在危急的時候才能打,沒有危急時是不能隨便亂
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記住。
1、觀看電話機演變發展的'錄像片,讓幼兒了解電話機發展的歷史。
2、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可以告知對方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離園回家后可以互相打電話,繼續激發幼兒對電話的興趣。
3、把小朋友編的電話號碼做成電話簿。
《電話》這一活動,既有新意,又具有時代特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拘泥過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慮到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普遍影響。本活動將“電話機”這一通訊工具作為幼兒的認識對象,以便幼兒在生活中,能適時準確地運用這一通訊工具。課題的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是幼兒所熟悉的,符合教學的原則。幼兒通過玩游戲的形式,自
己去觀察發現問題,討論問題,通
過比較分析,認識了解各種電話機的外形構造和功能,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特別是讓幼兒自己玩電話,從中學習并掌握電話的正確使用方法、禮貌用語及社會性的生活經驗,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動靜交替、環環緊扣,幼兒的興趣很濃、興致高漲,學習得很認真,很投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因此,這一課題的選用,對幼兒知識經驗的積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處的。
在活動的設計組織中,注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教育的內在規律,通過游戲、觀察、回憶已有經驗、比較等手段,為幼兒提供了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通過打電話讓幼兒在積極主動中,發現并認識各種電話機的外形特點構造與各種功用,學習電話機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有關的社會知識,從而獲得了新的知識經驗。
在設計電話號碼時,我忘記了把固定電話和手機號碼分開來,給孩子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在今后的活動中不斷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與反思《送大烏龜回家》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五
設計意圖
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是在人際交往和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的。在一日生活和交往過程中進行社會學習,成人對幼兒關愛、肯定、信任、尊重的態度及為幼兒提供的自主、成功的機會等,都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自尊自信,形成對人、對己的正確態度,因此,對處于交往能力蓬勃發展的中班幼兒來說,開展萌發自尊自信的情感活動尤為重要。
《指南》中強調:關注幼兒的感受,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我班幼兒升入中班后,基本能夠情緒愉快的在集體中自主選擇游戲伙伴和游戲主題,但大多數幼兒在集體中表達和表現還不夠自信,比如在繪畫、講述等活動中比較拘謹,并且在生活中有依賴的情緒,可見,幼兒缺乏對自己的認可,表現為在生活中不夠自信。因此,此次活動我為幼兒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支持他們自主、自信表達,在游戲中體驗自己很棒,發現自己的進步,樹立自信。
1、認知目標:通過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對比,知道自己的優點。
2、能力目標:在情景中,感受自己的進步,覺得自己很棒。
3、情感目標:相信自己越來越棒,體驗長大的快樂。
重點:在情景中,感受自己的進步,覺得自己很棒。
難點:通過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對比,知道自己的優點。
通過運用了提問法(激發興趣)、發現法(經驗回放)、對比法(發現進步),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主表達獲得自信的體驗。
幼兒通過模仿、同化、強化、體驗來進行社會學習,幼兒的自尊、自信是一種積極的個性品質,也是幼兒發展極為重要的內在動力,它實現的基本途徑是來自于交往過程和各種活動過程中的“體驗”。
我班大部分幼兒的'家庭現狀是6:1的情況,雖然已經升入中班,但是孩子的很多事情仍然由家長“包辦代替”,缺乏自主意識,但在幼兒園中,幼兒進步非常大,也有“長大了”的自我意識。通過活動,為幼兒提供充分表達表現和展示的平臺,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同時,4—5歲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明顯提高,在自我意識方面,他們開始能體驗到自己的內在心理活動,情緒情感和行為反應,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通過觀察我發現我班幼兒已經具有表達表現的欲望,因此在此次活動中,我通過談話、對比等方法使幼兒感受自己在長大,能做許多事情,獲得成功的感受,體驗自尊自信。
第一環節:“翻翻樂”我來介紹自己,鼓勵幼兒自信表達。
首先播放ppt,出現幼兒小嬰兒時候的照片,通過提問:“孩子們,照片中都有誰?找找看你在哪?”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當幼兒找到自己時,引導幼兒用鼠標點一點,出現幼兒現在的照片,看看是不是找到自己了。這時我會說:“請你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小時候的樣子吧?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
第二環節:“小影集”講講我的故事,幫助幼兒體驗自己的進步。
首先引導幼兒展示自己收集好的“小影集”,我會說:“孩子們,看一看,小時候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通過對比,自由地向同伴、老師介紹自己的進步。其次,請幼兒結合自己的“小影集”到集體面前為大家講講自己的故事,教師運用白班為幼兒播放,支持幼兒表達。再次,通過教師小結:“孩子們,我發現現在的你們有了很大的進步,你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幫助別人做事情、還能爭當小老師教我們做事情呢,你們真的很棒!”。最后,請家長和幼兒一起進行“疊被總動員”“拼擺總動員”的游戲,引導在快樂游戲中感受自己最棒,獲得愉快的體驗,感受自己的進步。
第三環節:“點贊啦”知道自己很棒,引導幼兒相信自己越來越棒。
在這一環節中,首先告訴幼兒:“小朋友你們真棒,張老師為你們點贊,還有一些大朋友也要為小朋友點贊呢!”引導幼兒歡迎家長朋友,并說:“孩子們,你們長大了,學會了很多的本領,有很大的進步,爸爸媽媽非常高興,為你們點贊。還有很多的爸爸媽媽也要為小朋友點贊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爸爸媽媽的視頻吧,相信你們會越來越棒的。”播放“夸寶貝”視頻。
第四環節:“跳起來”我真的很不錯,體驗長大的快樂。
播放音樂“我真的很不錯”鼓勵幼兒伴隨音樂為家長表演,在愉快的氛圍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長大的快樂。此環節為提供情感表達的空間,樹立幼兒很棒、很不錯的自信。
結合中班幼兒喜歡與同伴交往,能夠在自主的表達中感受到愉悅的特點,活動能夠讓幼兒在傾聽和表達中學習;同時,活動中的體驗式學習也能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情感。因此本次活動我將情感體驗貫穿活動始終,巧設“翻翻樂—小影集—點贊啦—跳起來”層層遞進的四大環節,沿著“自信表達—經驗回放—樹立自信—情感升華”的教學策略逐層落實目標。
說活動延伸
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所以我們要遵循幼兒社會學習的特點,對幼兒的情感教育,不僅僅在一節活動中,最重要的是潛移默化的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環境中充分發展自尊和自信。班級中后續開展“蒲公英小喇叭”“小小接班人”等活動。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六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于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系,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了解動物姿態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從這一側面
讓孩子了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豐富詞匯: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同睡姿;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教師布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布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面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3、cai課件《姿態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4、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1、幼兒跳集體舞。跳完舞蹈后,請幼兒說說運動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么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屏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同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后,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并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后,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并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游戲的形式學習詞匯: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游戲《它怎么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匯: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為止。比賽結束后,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游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游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游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靜,不要大聲喧嘩。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己的家。
(2)幼兒游戲。
(3)增加游戲難度、擴大游戲范圍。幼兒不僅可以模仿學過的動物、還可以模仿其他的動物,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么睡覺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己下課后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請幼兒回家后,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后將結果與其余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著睡、馬站著睡、貓頭鷹只睜一只眼、蝙蝠
倒掛著睡、貓趴著睡、烏龜縮進殼里睡。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七
1.欣賞,了解蒙特里安的紅黃藍,感知顏色與線條組成的設計感。
2.大膽嘗試用線條與紅黃藍的色塊裝飾廢舊材料,大膽設計自己想要表達的時尚概念。
3.感受自己當設計師的自豪感與成就感,大膽展示自己的作品。
材料:白色,廢舊鞋盒,包包,衣服,裙子,手套,手提袋;黑色,紅色,藍色,黃色即時貼。ppt
有看過時裝表演的經驗
1.熱身 教師展示ppt第一頁
師:寶貝們看這是什么?在看!還有哦!
請你們說一說這些黑色的線條組成了什么了?
周老師覺得呀這個不好看,我想把它變好看一點!
現在你們覺得這幅圖像什么呢?
2.今天老師帶你們認識一位著名的畫家,他叫蒙特里安,這位畫家和別的畫家不一樣,他喜歡用簡單的黑色線條,紅黃藍的色塊作畫。
寶貝們看! 你們看到了什么? 這些線條會動神不神奇啊?
他們通過不停的運動構成了不同的漂亮圖案,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現在請你們來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這里面有哪幾種顏色?有什么樣的圖形?
3.現今有很多設計師沿用了蒙特里安的作品風格,設計出了很多時尚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幼共同討論
4.幼兒操作
師:你們想不想當一回小小設計師,也涉及一些時尚的衣服包包等等出來?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有小衣服,小裙子,也有禮品盒等等。你們可以一個人設計一個時尚禮品盒手套什么的,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合作設計一件衣服,褲子,現在請你們搬起小椅子去設計吧
5.評價:
寶貝們帶著你們的'作品到前面來,說一說你的作品
現在全體起立跟著音樂秀一秀吧
本次活動從幼兒的課堂表現來看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在認識蒙特利安作品時幼兒對大師級的作品能夠提出自己的感受與看法非常大膽。從作品的完成程度與質量來說幼兒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作激情與創造能力。但是此節課中從材料準備上有一定的問題,第一即時貼對于幼兒來說撕開有一些困難,在這個環節浪廢了很多時間。第二,我在活動前提供材料時有的組提供了六把剪刀旨在那一組是獨立完成作品,而其他組作品較大需要合作完成。本來是為了讓幼兒可以更好的發乎自己的主動性,讓他們自由選擇,可是由于孩子們前期缺乏這樣的經驗所以他們還是按著自己即定的組別上位的,沒有起到自主選擇的效果。另外在展示環節一部分害羞的幼兒不愿展示,所以他們的作品也沒有得到完全的欣賞。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八
1.關注紫藤花叢中的黃胸木蜂,知道它的名字和它與紫藤花的關系。
2.能膽交流自己的看法,與同伴協商合作,對黃胸木蜂的基本信息進行簡單梳理。
3.萌發探索黃胸木蜂和紫藤花關系的興趣,體驗搜集、分享、合作的快樂。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1.經驗準備:對紫藤花有長期的觀察基礎;搜集黃胸木蜂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2.物質準備:幼兒自行搜集到的資料,記錄表。
一、引導幼兒交流查閱到的'資料,簡單介紹自己了解到的“紫藤花叢中的蜂”的知識,是幼兒感受到搜集、分享的快樂。
1.提問:誰來介紹一下自己找到的紫藤花叢中的蜂的小知識?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知識的?
2.引導幼兒利用搜集的圖片、圖書等資料,采用自由談話的形式,向家介紹自己搜集到的小知識。
二、請幼兒自由分組,通過自由討論交流,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將黃胸木蜂的知識梳理后整理到記錄表上。
1.請小朋友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知識,整理到記錄表上,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簡單介紹。
提問:紫藤花叢中的蜂叫什么名字?他在花叢中做什么?如果沒有他會怎么樣?
2.小結:黑熊木蜂又名黃胸木蜂,俗稱咕嚕蜂。他可以助紫藤花傳播花粉。
三、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將自己搜集的信息布置到信息臺上,供家互相交流分享。
孩子們在日常隨機觀察中發現了紫藤花中的“蜂”,對此非常感興趣。教師由此生成了科學探究活動,讓孩子在興趣中探究發現并獲得經驗。
活動中請幼兒帶著問題回家與家人一起搜集各種資料,既強化了課堂效果,又能讓孩子有主人翁意識,在課堂上注意力更集中。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九
設計意圖
我們班幼兒喜歡聽音樂,在之前開展的音樂活動中對于聽音樂模仿動作有很大的興趣,喜歡表現自己。因此設計了本節活動。
說教材
《大巨人和小矮人》的形象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樂句簡單且重復較多,易于幼兒理解和模仿。兩個角色的反差較大,幼兒能夠盡情發揮想象力,大膽的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
因此我利用“大巨人”和“小矮人”夸張有趣的形象,作為活動的主體,開展了本節活動。目的在于保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幼兒的表現熱情,培養其傾聽和感知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喜歡在音樂中表達表現,達到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說活動目標
情感態度:喜歡參與音樂游戲,體驗律動的樂趣。
能力培養: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漸強、漸弱的變化。
知識技能: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大巨人和小矮人。
說重點難點
我將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漸強、減弱的變化,作為本節活動的核心重點,將根據音樂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作為幼兒突破的難點。
說教法
提問法:通過提問“你覺得是誰的腳印呀?”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通過提問:“變成大巨人時音樂是什么樣子的?,變成小矮人時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有更深入的思考,同時也更加有針對性的去聽音樂的變化。
游戲法:小班幼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歡快的氛圍中吸引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之中。
觀察法:引導幼兒有目的的觀察腳印的大小以及“大巨人”和“小矮人”的身體特征,幼兒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可以更細致完整的認識整個事物,形成“大巨人是大大的,小矮人是小小的.。”概念。
音樂欣賞法:以音樂感受體驗為主,幼兒通過聆聽欣賞音樂感受樂曲中的漸強和漸弱。
交流討論法
展示法
體驗法
本活動共分為5個環節,層層遞進,逐步深入,其中第5環節為本次活動的延伸環節。
第一環節:故事導入,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我通過故事情節“最近森林里出現了許多奇怪的腳印”作為導入,將幼兒引入故事情景內,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活潑的音樂下帶領著幼兒來到森林內尋找腳印,為之后的活動做鋪墊。
第二環節:欣賞音樂,感知音樂的變化。
在腳印的鋪墊下,引出活動的主要人物“大巨人”和“小矮人”引導幼兒第一遍欣賞音樂,感知音樂的不同變化。并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思考當不同人物出現時,音樂的變化。幼兒帶著問題第二遍聽音樂,重點感受音樂的漸強和漸弱。在環節結束后進行小結,引導幼兒了解大巨人出現時聲音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小矮人出現時聲音是越來越小越來越弱。
第三環節:幼兒模仿動作大巨人和小矮人,利用不同的動作,感受音樂的不同變化。幼兒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越來越大,越來越小,同時也在進一步的感知音樂的漸強,漸弱。
第四環節:音樂游戲《大巨人和小矮人》幼兒根據音樂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在游戲結束后進行小結。重點引導幼兒在行進中表現大巨人和小矮人的形象。
(1)第五環節:延伸活動:在表演區投放服飾裝扮,鼓勵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進行表演。
優點:
1、活動的選材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幼兒的參與度高,能夠大膽的表現自己。
2、以“大巨人”和“小矮人”的形象為活動的主要內容,貫穿始終。活動過程連貫,環節清晰。
3、教法多樣,活動過程中采用了提問法、游戲法、音樂欣賞法等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專注力。
4、本次活動較好的完成了既定的活動目標。通過針對性的提問,激發幼兒的思考,每個環節都緊扣重點,注重讓幼兒感受音樂的漸強減弱。在難點的突破上,通過從易到難,層層遞進,逐步引導幼兒由淺入深的進行模仿。
不足及改進措施:
1、在活動種教師情緒不夠高漲,沒有為幼兒創設一個更加有趣的活動氣氛,
調整措施:教師的語言、表情、動作等再夸張活潑些,用自身的情緒帶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感受豐富有趣的音樂活動。
2、提問引導不夠深入,幼兒沒有很好的理解邊走邊做動作。
調整措施:在引導幼兒邊走邊模仿大巨人和小矮人的動作時,可以邊說樂句邊做動作,便于幼兒理解。
3、感知音樂性不夠。在實際活動過程中我發現整節活動的難點在于引導幼兒在行進過程中“變大”“變小”。由于前期的動作模仿都只關注了肢體上的大和小,模仿更多的是呈現一種結果的“大小”,而忽略了變化的過程。所以幼兒在后期模仿“大巨人”和“小矮人”時缺少了一種逐漸“變大”和逐漸“變小”的意識,這也就造成了在行進過程中變化大小的時候有些困難。
調整措施:讓音樂貫穿始終,在前期模仿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幼兒一邊說一邊做動作,感受音樂的變化,從“漸強”逐步到“漸弱”,加深幼兒對音樂的感知。
將音樂投放進表演區,鼓勵幼兒在區域活動時進行表演。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十
動物是自然界的精靈,他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同我們的生存有著密切的關系,孩子們對動物也很感興趣,所以我班開展了可愛的小動物的主題活動,主題進行活動中的一個早晨,小朋友們正在做操,有一只小鳥在旁邊的空地上跳來跳去,這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有些孩子停止了作操,在觀察它,有些孩子在高興地竊竊私語,也有的隨手撿起了地上的小石子去砸它。
在以后的幾天內小鳥經常飛來,孩子們也依舊如此,對于小班的孩子想跟他單純地講道理,很難讓他們理解,即使理解這種行為不是來源于自身的情感推動,而是外在的約束也很難持久。
由此我想到了這首兒歌,這首兒歌充滿著童趣,也體現著小朋友與小鳥之間朋友似地親密地感情。
加之4月底到5月初正逢一年一度的愛鳥周的活動,這正是一個讓孩子了解鳥類,建立愛護、保護鳥類的好的教育機會。
所以我以這首兒歌為藍本自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1、體會詩歌中小鳥和“我”之間的親密關系,明白要保護環境、愛護鳥類。
2、能在圖示的提醒下,學習朗誦兒歌。
3、能根據主角的變換,做出相應的動作,進行游戲。
小鳥紙偶、圖示一副。
一、出示紙偶,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紙偶,引起幼兒興趣“小鳥你好!歡迎你,你有什么事嗎”(傾聽的樣貌)“哦!小鳥說它今日早上在學我們做操,并且他把它畫了下來,請小朋友們看,他都學了些什么”(自評:小班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在他們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哪怕是一個紙偶,一個虛構的主角都會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所以在那里我將小鳥從兒歌中提出作為整個活動的主角,引起下文)
二、看圖示,學習兒歌
1、出示圖示,分句學習。
“哎呀!畫的真好,誰來說說小鳥學了那些動作,它是怎樣學的”分句說說。
(幼兒回答)
2、教師完整地朗誦兒歌。
“我把你們的話和在一齊編了一首兒歌,就叫做小鳥學做操,念給你們聽一聽”。
(教師完整朗誦一遍)
“我念得好不好小鳥親了我一下,我真得意。
你想讓小鳥親親你嗎此刻請你在下頭看著圖示自我說說”
3、幼兒自我看圖示嘗試朗誦。
(自評:在這個環節中我選擇圖示來幫忙幼兒記憶兒歌,因為在這之前我上過兩節兒歌學習的課,一節是《牽牛花爬高樓》一節是《春天》,同樣都是兒歌學習,且兒歌的難易程度差不多,為什么幼兒掌握情景卻相差很多,前者采用的.是簡單的提示,而后者是一副完整且構圖優美的畫,可是幼兒掌握卻不好,我反思后想是不是因為前者提示有必須的順序性,而后者因為構圖的需要,出現的景物沒有順序,一會看左,一會看右,一會下,一會上,因為視線不停的轉移而分散了幼兒對兒歌資料的關注,為了證實我的想法,我在這節課中采用了圖示的提示,讓孩子經過有序的場景排列,重點部分紅顏色的強調來幫忙幼兒自我學習。)
三、圍繞課題,提升主題。
“小鳥為什么喜歡跟我們做朋友呢”(幼兒回答)
小結幼兒的話:因為我們愛護小鳥所以小鳥才愿意和我們一齊游戲。
(自評:這節課的主題內涵―就是讓幼兒體會兒歌中小朋友與小鳥之間親密的伙伴關系,經過問題的提出讓幼兒思考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同小鳥相處,經過自我講述和傾聽同伴講述讓幼兒相互了解保護鳥類的好辦法,進而了解要保護鳥類同鳥類成為好伙伴。)
四、游戲
游戲:“小鳥學作操,你們來做小鳥,我來當這個小朋友,一齊游戲。”師生分主角游戲。
結束:小鳥飛吧飛吧飛到外面去吧!
(自評:小班孩子喜歡給自我賦予必須的主角,并且主角意識很強,在游戲中賦予什么主角,他就會執著地認為自我就是這個主角,并且孩子對動作的表現力要大于語言和表情這兩種表現方式,所以最終設置這個游戲一個讓幼兒體驗兒歌中親近友好的情感,一個滿足幼兒動作表現地需要。)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十一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恒。
2、懂得做實驗后獲得的結果才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里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里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覺得杯子里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么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并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并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后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了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后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十二
1、通過實際操作讓幼兒理解相鄰數,掌握9以內的相鄰數。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1、課件ppt2、操作卡3、操作教具
一、導入:
寶貝們。
今天我們一起分享的科學二是《相鄰數》。
二、活動內容:
1、教師出示ppt
教師:這是數字寶寶。
教師:請告訴老師有那些數字寶寶?
幼兒:1,2,3,4,5,6,7,8,9。
教師:是的。
教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后面的數和前面的數比較,有什么規律?
教師: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前面的數比后面的數少1。
教師:前面的數是1,后面的數是2,1比2少1。
教師: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后面的.數是5,前面的數是4,5比4多1。
教師總結: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前面的數比后面的數少1。
2、教師播放ppt找4和5的相鄰數,并建立相鄰數概念:每個數字寶寶都有兩個相鄰的數字朋友,前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多1,前后這兩個數就是它的相鄰數。
3、操作練習:教師示范,幼兒嘗試。
教師將操作卡貼在白板上,操作2,3。教師發操作卡和操作教具。幼兒嘗試。
今天我們的科學二一起分享了《相鄰數》,每個數字寶寶都有兩個相鄰的數字朋友,前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多1,前后這兩個數就是它的相鄰數。謝謝小朋友們的參與與分享。
這個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現問題,使幼兒一直處于活躍、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游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系,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盡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教具操作中理解,幫助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體驗、理解,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1、在本課的設計中,根據大班幼兒的接受能力,以及幼兒成長階段,我們設計了本次課程,1-9的數字都認識,但對于相鄰數不熟悉。教師希望幼兒不僅僅理解相鄰數的概念,而且會應用。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學習,故適合大班幼兒教學。2、在活動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游戲和實際操作為主。創設了小動物相比較的情景。讓小朋友同種動物“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為小動物找到了鄰居。由于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個部分以直觀形象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在輕松的在直觀形象的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在活動的過程中,以教具操作示范,幼兒嘗試為主,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對科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其中,以學習2的相鄰數為重點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示范教具操作,讓幼兒理解鄰居之間的關系,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并且在數字中我們把數字的鄰居叫做相鄰數。理解并能說出一個數和它的兩個相鄰數之間分別是多一和少一的關系。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處于主動探索的狀態,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系”。
幼兒園教案大班篇十三
1了解保護牙齒的基本常識,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2養成愛護牙齒,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牙齒圖片,一把牙刷。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教師講述《愛吃糖果的老虎》的故事,引發興趣,并初步理解保護牙齒的重要性。老虎的牙齒為什么會痛?(吃了很多的糖)。老虎的牙拔掉后會怎樣?(就吃不了東西)
2基本部分:
(1)師幼閱讀幼兒用書。
教師指導閱讀幼兒用書,進一步了解保護牙齒的知識經驗及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
(2)教師示范刷牙的正確方法。
教師借助牙齒圖片,手拿真實牙刷示范講解刷牙的正確方法。
3結束部分:幼兒集體模仿刷牙。
幼兒對活動很感興趣,很多幼兒也知道了要愛護牙齒,早晚要刷牙。但有部分幼兒的刷牙方法不太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