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貴州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篇一
此外,《意見》還明確提出,要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將“以房養老”以試點形式寫進《意見》,對于老年人、保險公司都是一大利好消息。試點一旦成功,對于解決老年人的養老資金問題、盤活已有房屋資源、擴大保險公司業務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保監會將牽頭會同民政部等部門,將于2014年一季度出臺具體措施,解決“以房養老”的相關問題。
2.“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俗稱“以房養老”,其做法是老年人將房屋抵押給金融機構,從金融機構領取養老費用。“以房養老”在國外發展較為成熟,在國內則還算是新概念,不過,在不少地方已有小范圍試行。
2007年,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曾試推過“以房養老”模式,根據規定,只有同時符合“擁有對房子的產權”、“與子女分開居住”、“經濟狀況適”三個條件的老人才有資格申請“以房養老”。除了各種附加的條件,在很多人看來,經濟條件太好的人,沒有“以房養老”的必要;經濟條件過低,則不具備養老的條件。
另據報道,2011年2月,上海市閔行區一家老年公寓與年近九旬的林老太簽訂“以房養老”協議書,林將自有房屋產權變更為老年公寓,價值為55萬元;老年公寓為林養老送終。2011年3月,林的兒子以母親的名義將老年公寓訴至法院。法院判決雙方簽訂的“以房養老”協議書及房地產買賣合同予以撤銷,老年公寓協助將房產恢復登記至林老太名下,一個具備法律效應的“約定”就此失效。
3.上海民政部門調查顯示,高達90%的老人擬將房產留給子孫,愿意倒按揭的不到10%。
廣州市民鐘女士是“有房族”,還有幾年就要退休,她以“兒女有出息,不會讓父母賣房養老;兒女沒出息,不會準父母賣房養老”表明對以房養老不看好。
家住北京西城區的老楊略帶顧慮地說:“電視上總在宣傳,在美國,老人為了尋求高品質的養老服務,賣掉房子,住進養老社區。可是,如果賣了房子持幣在手,但沒有合適的養老機構,豈不還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老楊的擔心不無道理,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鄉養老機構養老床位365萬張,平均每50個老人不到一張床。養老從業人員更是不足百萬。
“以房養老”也引發了網友們的大討論。
網友“tomorrow”:把養老的責任又推給老人,這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
網友“曹保印”:中國商品房的壽命平均只有30年,房子比你先老了,怎么養你?
有人表示無奈:“赤條條來,艱苦奮斗幾十年,有房了;光嘟嘟去,以房養老倒按揭。”
另一個網友則說:“基本上遺產稅就不用實施了,所謂祖產不復存在,能傳下來的還得看黃金,最差也能避遺產稅,從這點來看黃金傳世是有根據的!”
網友“薇拉”表示支持:“如果沒有時間限制,這樣的養老方式挺好的,減輕子女負擔,作為子女只是少了一套繼承的房產,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何樂而不為。”
4.在發達國家,按揭養老有成熟的運作方式。特別是對房產評估環節,有中立的權威專業評估機構負責房屋價值的評估,既能照顧到老人的利益,也能保證金融機構的合理收益。如果出現房價波動,還有一種由政府主導的保險機構或市場化保險公司來分擔風險。而根據我們目前的狀況,“居民普遍預計房價將上漲,老人會吃虧”。而對金融機構而言,當老人年邁將房產抵押時,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大都已經不多,一旦房價波動下行,保險公司或銀行的給付能力有限,風險也較大。如果再發生國有土地使用權依法提前收回,根據“房隨地走”的原則,建造在土地上的房屋不屬于個人,那么雙方當事人都會受到很大損失。
有社保專家認為,傳統觀念下房產寄托了家庭太多情感,“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以房養老”作為舶來品,在英法等國家之所以流行,與高遺產稅等一系列因素相關,人們在“以房養老”和“留房產給子女但要繳納大筆稅金”之間較容易做出選擇。
另一位社保專家則認為,對近2000萬無子女老人和失獨老人老說,養老是一個大問題,反向抵押能助這些老人安度晚年。他還表示,有社保的老人都能溫飽,但每月只幾千元。若拿價值幾百萬元的房產反向抵押養老,每月能多得幾萬元且終生源源不斷。
5.“以房養老”實則是一款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牽涉到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然而調查發現,中信銀行于2012年推出“以房養老”按揭貸款業務,是國內較早試點“養老按揭”的銀行。但該業務推行以來在深圳、合肥等多地交易量為零。
“比如,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涉及銀行的房產處置權,而銀行處置只能通過法院拍賣渠道解決,銀行沒有這個處置能力。如果實行住房反向抵押保險,本質上也是個反向抵押貸款,而保險公司并不具備辦理抵押貸款的資質。”中信銀行某分行消費金融部經理坦言。
在采訪房地產評估公司時,多數媒體得到的回復是“沒有開展這項業務”。一位評估人員說:“不是沒有熱情做,而是現為缺乏統一平臺,業務割裂太嚴重。”一位保險公司高管則稱:“如果國家能給我們一個政策,允許保險業做按揭貸款業務,那么我們還是可以做的。”
事實上,銀行、金融等機構還有另一重擔憂。雖然2007年出臺的《物權法》已經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但“自動”并不意味著“無償”。如果70年產權到期后,抵押房屋要有償續期,那么續期費用將是一個巨大的未知風險。如果續期費用太高,金融機構很可能會無利可圖,甚至虧本。
6.盡管《意見》中明確提出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療養老結合等多種養老服務模式。而“以房養老”只是“完善投融資政策”中的一句話,而且明確是開展試點。但“以房養老”的出現還是引起了強烈反彈。“以房養老”成為大部分民眾炮轟的對象。無論事實如何,為數不少的民眾認為:“以房養老”就是政府不管養老,要老百姓拿自己房子養老。
有評論文章分析指出,對“以房養老”政策的誤讀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目前普遍彌漫于我國整個社會保障領域的一種不安情緒。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住房、醫療、教育等領域展開了一系列改革,這種改革基本上以市場化為路徑,改變了計劃經濟時期由政府包辦的低福利狀態,使這些領域依賴產業化的路徑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總體來說,這些領域的改革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在使部分富裕民眾能夠通過貨幣購買到高端服務的同時,也使這些實現了產業化的行業成為推動gdp增加的重要力量。但是,這些領域在改革的過程中,忽視了對未富起來的底層民眾的兜底保障。在此背景下,有關“以房養老”的政策建議自然很容易引起社會的反感。
7.在沙河站鎮董堂村幸福院,71歲的李玉英和77歲劉玉蘭坐在“幸福屋”里嘮嗑;在彭集街道尚流澤村10多位老漢“排排坐”曬太陽;大羊鎮后魏雪村幸福院里,4位老漢曬著太陽打起撲克;東平街道龍山幸福院,66歲的姜吉梅和幾位老太拉著水管澆灌菜園。
老伴和兒子都去世了,孫子一家都在北京打工,幸福院里基本上都是我們這些孤單老頭老太,住進來互相有個照應”,李玉英老人說,“養老院里有食堂熱飯菜,沒事的時候還可以在活動室打牌、下棋,還給我們開辟個菜園消遣。”姜吉梅說。
這就是山東泰安東平縣建立起來的“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的新型養老模式。幸福院院長分析說,村里空巢、獨居老人41人,子女外出務工經商后的留守老人51人,如今22位老人入住,經過層層把關審核。“都是本人、子女或者親屬自愿提出申請,經過黨員、群眾代理大會討論,村里審核同意進行張榜公示。”他還說,住進的老人大部分為本村空巢、獨居、高齡老人。
據東平縣民政局局長介紹,東平縣探索建立介于專業化社會養老與傳統居家養老之間的村居養老院新模式,縣財政按床位20張、30張以上標準分別給予一次性開辦經費5萬元、10萬元,對幸福院運行中的水電供暖等公共費用進行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600元。他還介紹說,這里的互助幸福院與村兩委、衛生室、村民活動中心、農村警務室建在一個院子里。是“1+x”模式。
據介紹,目前,東平縣已落實養老床位6350張,其中農村幸福院2150張,天思養老中心1850張,改擴建敬老院2350張,達到每千人養老床位45張。47個幸福院已建成運行,年底將完成100個村幸福院建設任務,力爭到“十二五”末覆蓋全縣所有新型農村社區和30%以上的建制村。此外,東平縣還在嘗試用集體土地的部分收益,用于為本地的農村老人提供更多的養老服務,以村委會為紐帶,老人將空置房屋或閑置的宅基地,委托村委會用于集中開發。
8.東平縣“幸福養老院”發展迅速,但同時面對出現了排隊的情況,許多老人想入住卻沒有床位。面對這種情況,肥鄉安排了60家機關事業單位對口幫扶6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幫資金、幫物、幫服務。短短幾個月內,共收到社會捐助(含物折款)130多萬元,其中3家企業投資90余萬元冠名建設3家幸福院。楊明剛說,目前,幸福院優先入住的是單身老人,將來,有條件的村也可以負擔夫妻養老。
長期致力于社保體系研究的某大學教授說,在幸福養老院養老,基于交換與互惠原則展開。這里交換的并不是金錢,而是勞務和時間。將來,非老年人或年齡較小的老年人通過參加養老服務積累勞務時間,等自己年老時換取別人的服務,在有城市里有許多女性55歲退休后,賦閑在家有能力和時間照顧小區里有養老需求的老人,如果她們利用到60歲的這段時間,來照顧社區的一位老人,居委會給她記“工時”,等參與互助養老的這批中年人需要他人照顧時,社區按照其積累的“工時”安排人員給予無償照料。
這種模式需要一套嚴密的運行機制,付出了最后要得到相應回報,當然,這種模式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出臺制度和機制,保證人員的可持續性和循環。
“現在人口流動性很大,今年在濟南,5年后我就有可能到青島居住了,跨區域認可很關鍵。”網友“大陸”補充說,這一模式需要大范圍實行才有意義,在單個小區很難見效,必須在跨地區和系統聯網方面,有制度保障。
9.2008年,國務院下發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五省市先期開展試點,但五年過去,尚無一個省市出臺完整的實施方案。
“試點基本上沒什么進展,大都處于停滯狀態。”財政部某研究員分析說,這是因為試點方案規定,事業單位實行和企業相同的繳費,這樣他們的養老金下降幅度較大。方案中雖然提出了建立職業年金,但無具體操作細節,具體細則至今沒有出臺,因此在一些省市并未正式推進養老金制度改革,甚至還遭遇部分事業單位就業群體的抵制,并軌也就不了了之。養老制度改革,不能再是“小修小補”,必須進行頂層設計。為推進養老制度的頂層設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委托中國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四家國內研究機構分別牽頭進行養老體系改革的頂層設計,但對于何時能“得到解決”,相關部門并未給出明確的時間表。該專家還說:“短期內要解決并軌的問題確實存在難度,但改革的方向是確定的”。
10.“怎么這么長時間沒來了啊?”退休一個月的李全勝走進之前常去的飯館喝兩盅酒,剛進門店老板就問他。“退休工資太少了,得省著點啊!”李全勝搖頭嘆道。
退休前,李全勝在北京一家企業上班,工資6000多元,可退休后只能拿到2500元左右,“生活質量是大大下降啊!”其實,這正是許多企業退休職工的感覺。
“人家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就好得多了,基本上能拿到原來工資的百分之八九十”,李全勝說,“我一個事業單位退休的鄰居,退休金要六七千一個月。”
根據有關規定,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按其在職工資職務工資(崗位工資)和級別工資(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有統計顯示,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是企業職工平均養老金的2-3倍。
11.事實上,上個世紀80年代起,有關部門就開始討論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制度改革,但一直不甚了了。
在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養老保險也從政府包攬一切轉變為個人、企業、財政共同承擔。但由此也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兩套并行的養老金體系:一套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個人無須繳納社保,由財政統一支付養老金;另一套是社會企業單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單位和職工本人按照一定的工資比例來繳納。這意味著企業和企業員工均需為養老繳費,而機關事業單位群體則主要由全民供養。
隨著社會變遷,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又漸漸形成了目前多種養老保險制度,包括公務員的制度、事業單位的制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在一些地區,還制定了針對城鎮無保障老人、農民工和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制度等。養老保險碎片化問題造成了養老金多軌制現象,即不同身份人員,有來源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且養老的待遇差距較大。
實際上,有關養老金多軌制話題亦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核心議題。2013年兩會前夕,媒體“十大熱點問題調查”結果顯示,社保問題連續3年位列榜首,其中98%的網民認為廢除養老金雙軌制條件已成熟。
12.有媒體報道說,養老制度改革已達成多項共識,養老金實行并軌已基本沒有懸念。養老制度雙軌制飽受詬病,這種聲音的傳出,一度令人覺得看到了取消雙軌制的曙光。不過,公眾的興奮并沒有持續多長時間,隨后傳出的聲音不免給人潑了一盆冷水——盡管改革方向明確,但養老“并軌”等具體問題仍處在研討階段,目前還談不到出臺政策。
取消養老雙軌制令公眾空歡喜了一場,緊接著,有媒體報道稱,多部委組織專家針對養老制度改革召開閉門會議,并已就延長養老保險15年最低繳費年限達成共識。這種聲音的傳出,再次令人感到心頭一緊,曾引起巨大爭議的延遲退休,難道即將實施?
民政部門負責人表示,有關部門確實召開了這次會議。不過,達成共識的主要是來自4家國內和3家國際研究機構的專家,相關部門并沒有發表具體意見。這番話說得很清楚,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只是專家的主意,政府部門并未表態。這番話雖然澄清了傳言,但依然隱約令人感到一絲不安,相關部門此次沒有表態,但不代表對此持否定意見?
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均壽命的提高,增加社保繳費年限乃至延遲退休本不難理解,公眾競相對此吐槽,并非過于錙銖必較,而是擔心自己繳納的養老保險是否能足額用在自己身上。中國社會科學院2013年2月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75.4%的職工養老金不高于2000元,92.3%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都高于4000元,這組數據的另一面是,公職人員并不繳納養老保險金,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則占工資收入的28%,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在并軌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的當下,想要說服普通工薪階層主動增加繳費年限,顯然還存在著不小的難度。
13.當前改革所處的社會環境不佳,甚至比不上改革初啟時。某些改革措施,放在從前是掌聲一片、現在被罵成一片,但現在某些改革動議,公眾似乎沒耐心去了解,怎么做都是錯。推進養老改革越來越難了嗎?——是公眾的需求重點在變。制度安排嚴重缺失時,有份保障是最突出的需求;制度逐步健全后,提高待遇水平的需求會強烈起來;待遇達到基本水準,公眾的期待則會轉向其它方面。
對養老改革,公眾很容易產生的疑問是,自己繳納的養老保險金是否會通過雙軌制輸送到其他地方?無論養老保險方案如何改革,取消雙軌制都注定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重點,畢竟,與任何其他公共政策一樣,養老保險制度的核心也是保障公平。
經過多年改革,容易改的、能獲得普遍支持的差不多已完成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在社會保障領域,“雙軌制”就是這樣一個又明顯、又難啃的“硬骨頭”,必須拿出直面難題的勇氣和全面詳盡的破解方案。如果繼續回避難點,希望再等一等,先推出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哪怕出發點再好,恐怕都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更會讓公眾懷疑政府部門深化改革的勇氣和誠意。
貴州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篇二
(一)請根據給定資料,歸納概括“以房養老”難以推行的原因。(30分)
要求:準確、條理清晰。不超過300字。
(二)給定資料7、8中談到了農村養老中涌出的一種新型模式,請根據給定資料,談談如何更好地推廣這種養老模式。(30分)
要求:解釋準確,對策可行。不超過350字。
(三)請根據給定資料,談談你對“養老金并軌試點工作五年無進展”這一現象的看法。(30分)
要求:問題分析準確、對策可行。不超過350字。
(四)“制度安排嚴重缺失時,有份保障是最突出的需求;制度逐步健全后,提高待遇水平的需求會強烈起來;待遇達到基本水準,公眾的期待則會轉向其它方面。”請根據給定資料,認真思考公眾到底在期待什么,并以“期待”為題,寫一篇議論文。(6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不脫離“給定資料”;
3.可以針對資料中的某個問題,也可以結合全篇資料,進行論述;
4.800~1000字。
貴州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篇三
1.本題本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50分。
2.監考人員宣布考試開始時,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3.請在題本、答題紙指定位置填寫自己的姓名,填涂準考證號。
4.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在答題紙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紙和草稿紙都翻過來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確認數量無誤、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嚴禁折疊答題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