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愈鐫心碑
——記工程公司機械制造公司容器制造廠焊工技師高彥
~年的春天如期而至,高彥望著正在吐綠的枝頭,33年的工作經歷又一次清晰的呈現出來。從一個對電焊一無所知的少年,一步步成長為焊工技師和集團公司的技術能手,他的每一步足跡都留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回首往事,高彥心緒平靜。
鍥而不舍,苦練焊工本領
1970年6月份,16歲的高彥參加工作,分配到大慶煉油廠一營,從此,與電焊結下了一段深深的情緣。1973年,他所在的單位承接了動力站3臺鍋爐的安裝任務,其中的水冷壁管焊接都是成排、間距極小的固定口,必須達到單面焊、雙面成型質量標準,而且焊口還要進行拍片檢測和100%的通球檢驗。當時工人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技術要求遠不及現在嚴格,大部分焊口也不拍片檢驗,人們僅以焊口是否滲漏、成型是否美觀來衡量焊工水平的高低,因此,這樣的焊接要求,無疑是向每一名焊工提出了挑戰。為了能夠盡快提高焊接水平通過考試,~地完成焊接任務,高彥和幾名青工利用一臺閑置的坡口機,上午加工管件坡口,下午將管件抬到工地,在生產任務緊張,又缺少電焊機情況下,他們就見縫插針,在師傅們休息時間進行練兵。練到一定程度后,他就用氣焊割開焊道,不斷對鈍邊的厚雹間隙的大小進行調整,終于摸索出了最佳焊接參數,順利地通過了考試,使他有機會第一次接觸到了射線口。實際操作中,他的焊口全部通過通球檢驗,射線抽查檢測,一次合格率達到了100%。這次施工,使高彥真正認識到了焊接在工業化生產中的重大作用和它的獨特性,也令他對電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75年,高彥參加了化肥廠尿素裝置的建設。這套裝置的設備為荷蘭進口,所有焊工必須通過英國焊接專家的考試,才能上崗操作。由于是第一次與外國專家合作,工程指揮部非常重視,組織了大規模的練兵活動。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雖然所有焊口的內外成型都十分美觀,但是經超聲波檢測,焊逢局部經常出現氣孔。領導們看到這種情況經常搖頭,眼神中逐漸留露出無奈和不信任。這種眼神深深地刺痛了高彥,他想: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你是用手工焊的,你能焊好,我就不信我焊不好。
這時,承擔化肥廠合成氨裝置建設的四化建焊工已經來到現場,正在接受外國專家的考試。得知這一消息后,高彥馬上帶上一塊護目鏡,趕到了考試現常經過過細心的觀察,發現人家的焊法與自己的有著較大的不同,回來后就模仿練習,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從那以后,高彥經常往返臥龍兩地,學習高手的焊接方法。刻苦扎實的練兵,使他掌握了許多焊接要領,技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作為首批迎考焊工,他順利地通過了外國焊接專家的考試。初嘗成功,高彥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電焊工,就要打破常規,要不斷地學習、消化和吸收先進的經驗,敢于在失敗中總結教訓,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才能不斷的提高技術水平。現場施工中,由于他在工作上嚴細認真,經外國專家抽檢的238道焊口,探傷一次合格率達到100%,并被破例允許,成為工地上未經試件考試,就可參加不銹鋼管線焊接的第一人。在這里,高彥認識了英國的焊接專家賴德。這位技藝高超,對工作高度負責的英國人,對他影響非常大。當時,許多人都知道賴德有一個隨身攜帶小筆記本,上面記錄了每個焊工的名字。他在高彥名字的后面,鄭重地畫上了五個“五角星”。他解釋說,五星相當于五星上將,在美國只有最好的焊工才能獲此殊榮。
榮譽只代表一個人過去的成績,焊接專家的評價沒有成為高彥炫耀的資本,而是轉化成了不斷努力、繼續登攀動力。從那以后,他每焊一道焊口都要比別人多付出2—3倍的汗水,所有經過抽檢的焊口,合格率全部達到了100%。同時,高彥還在工余時間,自學了《焊工工藝學》、《鋼制壓力容器焊接工藝》、《日本焊工培訓教材》等理論書籍,先后四次考取了大慶市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焊工指導教師證書。
滿腔熱情,帶出過硬群體
1990年末,高彥調入了鉚焊車間,主要的工作任務是負責焊工培訓,提高車間整體的焊接水平,并配合廠里爭取國家三類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當時的鉚焊車間,27名焊工中僅有17人持有壓力容器焊接操作證,操作項目75項,一些特殊材質和先進的焊接技方法操作證上也是空白,尤其是氬弧焊封底和不銹鋼焊接也只有幾個人可以操作,但也不夠熟練;多數焊工對自己的焊口質量沒有把握,返修率較高。面對現狀,高彥想:作為一名焊工指導教師,是企業培養了我,我所掌握的技術,不僅屬于我個人,更屬于企業,我要回報企業的就是釋放全部的能量,帶出一批更加出色的焊工,讓更多的人成為技術上的尖子、行業上的狀元。
他在生產相對空閑的時間舉辦了焊工技術~,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了每個人。兩個多月的練兵過后,所有焊工的試件經過射線檢測,95%達到了2級口以上;全年拍片1萬余張,合格率由1990年以前不足90%,提高到了96.5%;半年當中,有三批焊工取得了96項操作項目,車間可操作項目增加到了171項;持證焊工增加到了24人。1992年,原機修廠成功地獲得三類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高彥受到了領導的嘉獎。1991年—XX年的12年中,鉚焊車間合計拍片133740張,合格率達到97%,節省拍片費用近百萬元。數百名焊工經過鍛煉,逐步成長為企業發展中的骨干力量。有12人、14次獲得總廠技術運動會電焊的前三名;他的徒弟中,1人獲得大慶技術比賽電焊第一名、省第四屆技術運動會電焊第五名,并榮獲省機械行業技術能手稱號,晉升為焊工技師;1人被集團公司送到西安交大焊接系學習深造。
成功來自于辛勤汗水的澆灌。鉚焊車間的焊接水平實現了一個嶄新的跨越,在高彥的組織下,他們不僅成功地完成了乙烯裂解爐16臺第一急冷鍋爐制造、化肥廠121c換熱器修復等多項重要的焊接任務,創造了經濟效益,更為企業贏得了信譽,樹立了良好的整體形象
。
1994年,原機修廠獲得了吉林熱電廠兩臺熱網加熱器的修復信息。經過激烈的競爭,鉚焊車間承接到一臺的修復任務,另一臺被業主委給了撫順的一家企業。這次修復的難度主要是異種鋼焊接,所有管口都需用全自動鎢極氬弧焊完成。但他們只有一臺自動焊接和兩臺手工焊機,難以如期完成任務。高彥認真研究全自動焊機的工作原理,把自動焊機上的參數全部設置到手工焊機上,利用手工氬弧焊機模仿自動焊一脈一送絲工作過程,反復試驗,效果極佳,焊接質量不僅全部合格,而且焊道成型和與自動焊接同樣美觀。這樣3臺焊機同時施焊,大大提高了焊接速度。看到這樣的質量,業主立即將已經委出的另一臺換熱器運了回來,交給他們來修復。當全部焊接告捷后,吉林熱電廠為他們擺宴慶功,該廠的總工程師直率地說,以前都是施工單位請我們喝酒,今天是我們請施工單位,這在我們廠還是第一次,大慶人的質量我們無可挑剔。
永不滿足,創新焊接技術
作為一名焊工技師,創新和推廣新的焊接方法,提高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減輕手工焊有毒煙塵對焊工的傷害,成了高彥長期為之奮斗目標。
1996年,車間承接了17臺不銹鋼料倉的制造任務,這批料倉直徑為2—4.5米,壁厚6-8毫米,手工施焊焊需要三遍,焊工要在有限的作業空間內進行長時間清根打磨。高彥經過認真細心的試驗,摸索出了一套最佳焊接參數,不但可以用熔化極焊接,而且對現有的埋弧焊設備稍加改造,完全采用全自動熔化極氣體保護焊接,在背面加一襯墊,只需焊接一遍,就能做到單面焊接雙面成型的效果,而且成型美觀。焊口經過檢測,各種機械性能全部合格,100%達到了二級口以上。同時更主要是焊工可以不進入容器內焊接,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和對人體的傷害,提高焊接效率8倍多。這種方法的成功應用,不但填補了機修廠的焊接史一項空白,而且在國內也是首次應用。之后他又將其撰寫成論文,發表在《焊接》雜志上。
萬立氣柜的預制,需要十幾~板拼組焊接,因為鋼板厚度只有3毫米,傳統焊接方法最大的難題是板材變形、矯正困難,質量很難保證。經過多次試焊,高彥總結出了一套新的方法,利用埋弧焊小車,采取全自動氣體保護焊來完成焊接工作。這種方法不用開坡口,留出一定間隙后,在背側加一銅墊,一次焊接就達到了雙面成型的效果,且焊縫成型美觀,不需矯正。XX年,高彥在中厚度、大規格的容器制造中,首次成功應用了埋弧自動焊接的新方法,對直徑在2—3.4米、壁厚8—14毫米不銹鋼容器施焊,不用開坡口,正反各焊一次就可完成。各種機械性能、晶間腐蝕檢驗全部合格,x光檢測一次合格率達到了99%以上,比照傳統方法節省焊材30%,提高了工效8—10倍。XX年,他又在車間全面推廣了中小直徑不銹鋼容器背面加襯帶的鎢極氬弧焊封底焊法,操作簡單,合格率高,并可單面焊接,雙面成型。現在車間大部分焊工都掌握了這項技術,已經成功地完成了21臺不銹鋼容器的制造任務。
33年來,高彥27次被分廠評為先進個人,15次被總廠評為標兵,先后獲得了總廠技術能手、能工巧匠、創新能手、讀書自學成材積極分子等多項榮譽稱號,XX年獲得了中油集團公司技術能手稱號。面對成績和榮譽,高彥時刻告戒自己:一個人的成功,緣于他的不懈努力,更為他所處的環境所決定。企業和員工是同生共存的血脈關系,員工的人生價值只有在企業謀求生存發展中,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高彥將一如既往,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