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現做好工作的規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總結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總結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政府年終工作全年總結篇一
一、強化服務意識,實現思想認識的新突破
辦公室所處的特殊地位和所屬的工作性質,決定著辦公室的實質就是一個單位的服務中樞,辦公室工作的核心就是服務。為此,我們要從解決全辦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入手,通過學習教育促、健全制度保等措施,使全辦上下自覺認識到:服務是天職。服務是辦公室的立身之本、輔政之基、謀事之道,是天職,也是靈魂。離開了服務,辦公室工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而,我們要求辦公室工作人員自覺找準工作定位,把服務作為自己的情感所系、職責所在、事業所求,寓服務于工作,寓工作于服務,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服務是方向。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打造服務型政府已是大勢所趨。政府辦公室作為政府溝通上下、協調左右的綜合部門,理應順時應勢,把優化服務作為自身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根本要義。為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反復向全辦工作人員灌輸優質服務的理念,努力把辦公室打造成為全市服務型機關的“先行者”。服務是形象。辦公室是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是反映機關精神面貌的“窗口”。辦公室工作人員的一言一行都直接關系到基層和群眾對政府整體形象的評價。因此,我們要求每個工作人員要靠服務樹形象,要靠服務贏認同,通過優良的服務創樹良好的形象。
二、創新服務理念,實現工作方式的新突破
辦公室的服務同樣存在一個不斷創新的問題。近年來我們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致力創新服務理念,積極創新服務方法,大力推行“三個轉變”,實現了工作方式的新突破。一是由注重日常事務服務向服務發展大局轉變。發展是第一要務,也是辦公室服務的主題。近年來,我們自覺從繁忙的日常事務和文山會海中走出來,把主要精力和時間集中在服務發展大局上,放在為領導決策出謀劃策上,放在重大問題的協調解決上,放在政府重大事項的督查落實上,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水平,贏得了領導的充分肯定。二是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辦公室工作有著較強的從屬性、被動性。這一特性決定了辦公室的服務往往被動的多、主動的少。近年來我們主動克服這一弊端,緊緊圍繞政府工作和領導的要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超前思考運籌,正確預測發展趨勢,緊貼領導求主動,圍繞大局謀主動,尊重規律贏主動,從而牢牢掌握了工作的主動權,逐步實現了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的轉變。三是由務虛服務向務實服務轉變。我們從改革會議、精減文件入手,力改過去務虛多、務實少的工作方式,少蹲機關、多下基層,少開會、多調研,少發文、多抓落實,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潛心研究和解決政府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把握服務重心,實現職能發揮的新突破
辦公室是綜合部門,工作紛繁復雜。要提高服務水平,必須抓住關鍵,把握重點,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著重把握了四個方面:
第一,捕捉信息,當好“耳目”。辦公室就是為領導收集情況、捕捉信息的“耳目”。為當好這一“耳目”,我們堅持把信息工作擺在重要位子。一是拓寬視野采。主動走出就信息抓信息,編信息純粹為了上報信息的習慣作法,讓信息工作的定位重新回歸到為領導服務、為決策服務、為發展服務上來,把捕捉信息的視覺對上放在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產業政策上,對外延伸到搜集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上,對下涵蓋到的縣域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群眾生活等方方面面上來,從而極大地增強了信息對政府工作的指導性。二是健全機制集。近年來,我們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四大辦”主任定期碰頭制度,鄉鎮、局行辦公室信息日報制度和月度碰頭制度、辦公室系統年度考評信息一票否決制度,并以市委辦信息科為中心,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縣直單位、鄉鎮辦公室為骨架,基層信息員為基礎,構建了上下貫通、縱橫交織、傳遞快捷的信息網絡。近三年,我辦信息工作連續穩居全市先進行列。20xx年,我辦上報信息1200多條,被國、省、市、辦采用400余條,上報量和采用率均居全煙臺市第一。三是深入挖掘。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并不滿足于單純的信息收集和編報,而是更注重信息的深度開發和提煉加工,使信息得到升華利用。我們建立了信息定期整理制度,主動從零散的、局部的信息材料中捕捉具有普遍意義的信息題材,進行分析提煉,找出帶有傾向性、普遍性、規律性的東西,總結經驗及時推廣。
第二,高效辦事,當好“管家”。近年來,我們按照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要求,在辦文中狠抓收發、閱辦、歸檔三個環節,確保公文快速有序地流轉;在發文中嚴格程序,嚴格審核,嚴把質量,有效地杜絕了不規范文件,精簡了文件數量,提高了文件質量。在辦會中,對大型會議活動建立了審批制度,通過統籌考慮,合理安排,從嚴控制,講求時效,盡可能地減少了會議,并加大了協調力度,提高了會務服務質量。在日常工作中,堅持從工作的大局考慮每一個細小問題,力求把每一件事情都考慮得更周全,安排得更細致,處理得更完善,堅持高效率、快節奏,雷厲風行,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快事快辦,辦公室辦事效率明顯提高。
第三,精于調研,當好“外腦”。調研是領導決策和指導工作的基礎和依據,是“謀事之道,成事之基”。我們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按照“貼近領導搞調研,服務決策謀大事”的思路,及時捕捉領導的思想火花,捕捉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經過篩選,形成一些貼近實際、針對性強的調研題目。并堅持做到撲下身子,沉到基層,摸實情、講真話,較好地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及時發現問題,揭示事物本質,為領導提供了大量的問題性、預測性、超前性調研報告。同時,為大興調研之風,我們采取調研征文競賽、調研報告講評等形式,規定每個辦公室工作人員每年必須撰寫9篇以上的調研文章,在全辦形成了“人人想調研、個個搞調研”的濃厚氛圍。近幾年,我辦每年集中組織開展的調研課題在30個以上,被上級報刊雜志采用的調研文章在15篇以上,每年都有20個以上調研成果被市委、市政府決策時采納。
第四,督查落實,當好“欽差”。按照“有作為,有力度,有”的“三有”目標,我們創造性地開展督查工作,有效地推動了全縣工作的落實。一是樹立督查。在一定意義上說,督促檢查一個重要的領導環節和領導方法。這項工作只有得到領導的重視、支持和參與,才會有威、有力、有效。為此,我們在爭取領導重視的基礎上,每年由督查室牽頭,組織政府領導帶隊開展幾次高規格的督查活動,形成了領導抓督查、促落實的工作格局,樹立了督查工作的。二是突出督查重點。在范圍上,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把督查重心放在優化經濟環境、為企業排憂解難上。
在抓好各項日常督查的基礎上,我們突出抓了部門服務承諾制、收費公示制、政務公開、掛點幫扶民營企業等督查,都取得了較好地效果。在內容上,突出抓了《政府工作報告》中確立的重要事項、政府的重大決策、領導批示件和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的跟蹤督查,有效地推動了工作的落實和問題的解決。三是創新督查方式。為提高督查工作效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做到了把行政督查與借助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把催辦轉辦與直督直查結合起來,把日常督查與明察暗訪結合起來,探索了一條增強督查實效的新路子。
四、激活服務要素,實現隊伍建設的新突破
做活服務文章關鍵在人。為此,必須把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全面提升素質,激發全員活力,為做活服務文章提供有力保障。用“三留人”機制形成凝聚力。堅持“用事業留人”。在用人上,不論資排輩,因人安崗,人盡其才;在工作上,放心放手,讓大家在實踐中勵煉成長;在環境上,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的濃厚氛圍,真正把辦公室打造成為快速成長成材、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堅持“用感情留人”。
努力實施人本管理,領導上做到公道正派,秉公辦事,不厚此薄彼,不親親疏疏;思想上多溝通、常交流,做到以心換心,真誠相處;生活上,友愛互助,互相關照,充分體現辦公室的人情味和溫暖感,不斷增強辦公室的向心力和親和力。堅持“用適當的待遇留人”。目標考核機制“考”出競爭力。我們根據辦公室工作的實際,進一步完善了目標考核制度,按照因事設崗、因崗訂責的原則,將全辦工作分解到7個工作崗位,并將指標細化量化到崗到人,年末組織個人述職,集體評分,公布排名,并與年終獎金、評優評先、提拔任用掛鉤。
政府年終工作全年總結篇二
xx年,我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密結合農林工作,不斷規范政府信息公開內容,創新政府信息公開形式,突出政府信息公開重點,提高政府信息公開水平。按照《關于上報xx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總結的通知》要求,現結合我局實際,從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及咨詢受理情況、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和訴訟申訴情況、政府信息公開中存在的不足及下步思路等五方面就我局本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總結報告如下:
(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xx年1月1日至xx年12月31日。主要通過中國政府門戶網、農林信息網、《農林信息》刊物、浙江農民信箱等公布。)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根據全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統一部署和要求,我局把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調整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管領導及具體責任人。同時,明確2位同志為局信息員,具體負責政府信息公開內容維護、組織協調等日常工作。每個業務科室明確1位信息員,負責收集、整理政府信息,由局信息員統一發布,確保信息公開全面、及時、準確、無差錯。
先后設置“機構主要職能、領導班子及分工、內設機構及職能、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發展規劃、計劃總結、行政許可、行政監管、行政處罰、行政征收、其他行政行為、便民服務、舉報投訴、農林政務、專項行動、行業管理、政府信息公開年報、政府信息網上申請、農業執法人員信息”等多個欄目,使政府信息公開內容更為全面,以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
xx年,為加強信息報送的時效性及準確性,全局組織《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學習1次,信息員參加信息公開工作培訓1次,召開中層干部會議部署信息公開工作1次,明確要求各類公開信息經分管領導審核后統一途徑報送,確保工作落實到位,信息公開及時、便捷。
全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共計450余條,刊發《農林信息》15期,公開信息內容涵蓋農業農村政策文件、涉農法律法規文本、海島現代農業發展動態、民生事項涉農服務、行風建設履行情況等類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施行以來已累計主動公開信息共1300余條。
二、政府信息咨詢及申請情況
xx年,已接受群眾咨詢120余次,通過口頭、電話、網絡等方式受理,均得到及時妥善解答。未發生信息依申請公開的情況。
三、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我局獲取政府公開信息時,從未進行收費。
四、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未發生針對我局有關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復議案、行政訴訟案和有關的申訴案。
五、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根據區信管辦的要求,我局對網站及信息公開情況進行了自查,主要在加強基礎性日常管理、豐富政務公開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明年主要從以下方面作進一步改進和加強:
(一)進一步加強日常管理工作。繼續強化專人負責信息公開工作,明確工作職責,以服務群眾為目的,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以提高群眾對政府信息信息公開的知曉率和參與度。在規定的政府信息公開范圍內,及時發布和更新依法應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并做好答復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充分利用好中國-政府門戶網站、農林信息網、《農林信息》刊物、浙江農民信箱等平臺,實現政務信息公開化,切實提高辦事透明度,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公信力,為公眾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落實專人認真做好中國-門戶網站相關信息公開工作。適時梳理信息公開內容,修正、更新行政服務指南,研究制定完善有關制度,扎實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各項工作。
(二)進一步豐富政務公開方式。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在不斷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內容的同時,努力做到公開方式的靈活多樣。本著規范、實用、簡便、易行的原則,加強政務公開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開設網站、會議、圖板等多種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進行公開,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服務。
政府年終工作全年總結篇三
一、大力實施“商業富區”戰略,商貿中心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20xx我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精心構筑大三產框架,努力打造安陽市的商貿中心 。20xx預計完成三產增加值1219xxxx元,同比增長17.2,占年計劃的10;預計完成三產營業收入8598x元,同比增長19.1,占年計劃的10;預計實際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935x元,同比增長17.。 (一)商貿業布局規模不斷擴大。進一步加強對文峰商業步行街、北大街商業街、北門拱辰廣場的規范與管理;加快唐子巷精品商業街、夏綠地城市廣場、供銷社商貿一條街建設步伐,大十字核心商業區正在形成。不斷促進裝潢材料大市場、平原家具城、聶村建材市場、世紀家園、華豐農貿市場等各類市場的繁榮。投資1.5億元的夏綠地廣場已完成一期工程,投資180x元的豫北地區最大的汽配專業市場——豫北興達汽配城已順利竣工并正式投入運營,投資160x元的美特好超市和計劃投資120xxxx元的龍興汽配大市場建設即將完工。同時,以紫薇大道、文明大道、中華路、永明路等商業街區為軸線,積極構筑門類齊全的外圍商貿網絡,一個具有文峰特色的大商貿框架正在逐步形成。
(二)商貿業品位逐步升級。不斷引導商戶擴規模、上檔次,走精品發展之路。大力發展精品店、專賣店、連鎖店,引進特許經營、品牌經營、代理分銷等新型流通方式,爭創特色,不斷提升商業街檔次。北大街及商業步行街已建成集高檔家具、精品服飾、電子通訊、圖書音像、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購物休閑中心,集人氣,聚財氣,市場景象日益繁榮。實施項目帶動,銀基商貿城、丹尼斯購物廣場、家多福、肯德基、安陽圖書音像城等一批大公司、大商場的發展與繁榮,提高了文峰商業的知名度。
(三)服務業領域不斷拓寬。隨著唐子巷開發改造和東南新區建設步伐的加快,進一步激活了房地產市場,帶動了裝潢、家具、物業管理等派生行業的發展。臥龍大酒店、新天地娛樂中心、家多福等一批大酒店、大賣場相繼啟動建設或開業運營,促進了餐飲、娛樂等行業的發展。同時,社區服務、信息咨詢、教育培訓、旅游服務、體育健身、托老托幼、家政服務、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日益興起。
二、積極推進“工業振興”工程,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我區立足區情,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扶持引導骨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工業振興”工程進展順利。20xx年,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8150x元,同比增長88.;預計完成增加值2400x元,同比增長91.,占年計劃的174.1。
(一)狠抓項目建設,不斷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集中精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技改投入,對亞新連鑄連軋生產線續建工程、文峰缸套活塞生產線、文峰磨料超細磨料等項目進行了技改擴建;方快鍋爐新開發的不銹鋼數控開水爐也已投入生產,推動了工業產品的升級。同時,抓好已建成項目的生產與管理,亞新鋼鐵公司x25噸轉爐,方快鍋爐公司一、二期擴建工程,利達鐵路器材公司鐵路專用墊板生產線等投入生產后,均產生了良好的效益。
(二)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積極培育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通過建設工業園區、營造發展環境、開展招商引資,不斷膨脹民營經濟總量,冶煉軋鋼、機械制造、醫藥化工、服裝紡織四大產業經濟增長點的作用初步顯現。助劑廠改制工作已進入破產清算程序,1已改制企業內部活力進一步增強。成立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預計全年完成民營經濟增加值2340x元,同比增長1;上繳稅金320xxxx元,同比增長1,成為全區經濟的重要支撐。
(三)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在傳統產業高新化方面邁出新步伐。通過技術引進、院(科研院所)企聯姻、自主開發等,鼓勵扶持企業進行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全區工業中的比重。“方快”電腦鍋爐、“高建”高密封振動電機榮獲省高新技術產品稱號。
三、把“三農”問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發展農村經濟
我們把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地處近郊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城郊型效益農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20xx年,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1633x元,同比增長;預計實現農業增加值955x元,同比增長5.3 %;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307,同比增長13.。
(一)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通過發展優質強筋小麥、蔬菜、食用菌等,提高了種植業的產量和品質。積極推廣優質小麥品種,努力提高糧食單產,全區優質小麥播種面積達到x畝,總產量2.6噸。改革蔬菜種植模式,提高單位效益。從傳統的“一糧一瓜一菜”模式向“一糧一瓜二菜”模式轉變,提高耕地復種指數。20xx年,全區瓜菜種植面積達到2.x畝,較去年增加440,畝效益達5000—700。食用菌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充分發揮以寶蓮寺鎮袁薛莊為中心的雙孢菇基地和以高莊鄉胡官屯為中心的平菇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擴大食用菌種植面積。全區共發展食用菌155棟2.x平方米,實現產值11x元,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二)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重點抓了牧鋒、宏峰、榮昌、健貞、建華等豬場,全新、牧鑫種雞場和富興羊場的建設與運營,努力把其培育成為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規模養殖企業;加快高莊鄉開信和寶蓮寺鎮三十里鋪兩個養殖密集區建設,引導更多的農戶發展畜牧養殖。同時,積極為廣大養殖戶提供政策扶持、信息服務,技術指導、市場引導等服務,切實提高效益、增加收入。20xx年,全區完成肉類總產量5641噸、蛋類總產量4349噸、奶類總產量4773噸,畜牧業產值達到1080x元。
(三)切實落實各項惠民政策。一是大力發展生態沼氣工程。通過資金扶持、外出參觀、技術服務等措施,全區共建戶用小型沼氣池10,另有x大型沼氣池正在建設中,超額完成了市定任務。二是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區政府投入配套資金多元,培訓農村勞動力390,為其轉移就業提供了有效的技能保證。三是全面落實農業稅降點和糧食直補政策。兩項政策的落實,使全區農民直接受益49x元,總體減負68.,人均減負4,畝均減負3。
四、大力加強稅源建設,財稅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
我區財稅工作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不斷深化改革,強化征管,優化服務,取得了改革與發展的雙豐收。20xx年,預計完成一般預算收入700x元,為年預算的126.,同比增長41.。
(一)稅收征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加強財政、國稅、地稅等部門的聯系與協調,建立收入增長監控機制,確保收入進度。堅持“抓大不放小”原則,在緊盯重點稅源的同時,不漏零星稅源,在小稅種上深挖潛力。大力推進稅務公開,通過典型調查、調整定稅、社會公布、群眾監督,實現公平稅負,壯大區域稅源。堅持依法治稅,依率計征,嚴厲打擊偷稅、逃稅和抗稅,確保應收盡收,足額入庫。
(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提高。強化政府對各項財政性資金的調控,繼續完善部門預算、會計集中核算、國庫集中收付等制度。加強會計監督,由簡單的代理記帳逐步向科學理財、監督審核轉變,從源頭上有效預防了“帳外帳”、“小金庫”、“坐收坐支”等違紀違法行為。實行嚴格的政府采購制度,預計全年完成采購資金93x元,節約資金13x元。分別同比增長16x元和3x元。
(三)預算外資金管理逐步完善。加大“收支兩條線”改革力度,對x部門的161項收費、基金項目進行審核,對2x單位的收費項目進行稽查,取消收費項目2項。加大非稅收入管理力度,預計全年可完成非稅收入117x元,為年計劃的12,同比增長40.。加強票據管理,規范各項制度,有效遏制了“三亂”行為。
五、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經濟的外向度不斷提高
(一)強化和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文峰經濟的突破口來抓,全面實施招商引資工作目標責任制,建立招商引資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實行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領導分包責任制,充分運用組團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大力開展全員招商。全年共落實招商引資項目16,引進各類資金2589x元,占年計劃的15。其中,商業項目11,引資額17989.x元;工業項目3,引資額5065.x元;農業項目,引資額85x元;餐飲業項目1,引資金額1981.x元。20xxxx元以上的項目2,占總引資額的5。引進域外資金765x元,占年計劃的16。實際利用外資2美元。
(二)出口貿易穩步發展。依托出口自營企業,充分發揮出口基地作用,重點扶持旭輝磨料、方快數控鍋爐、助劑廠等重點企業擴大出口。201x年,完成出口創匯3.美元,同比增長40.。認真做好域外勞務輸出工作,完成域外勞務輸出,占年計劃的12。
(三)積極開展區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組織參加紅旗渠會展、高交會等,積極推介我區優勢項目,引導企業進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不斷開拓國內市場,文峰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得到提高。
六、狠抓城市建設與管理,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
以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為動力,以東南新區建設為契機,以強化管理為手段,進一步提升城區品位。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努力打造“人居環境優良”的新文峰。
(一)加快城市建設和改造步伐。共整修轄區主干道路18條,總面積達797x米。其中,對二果園、大胡同、馬市街二巷進行了全鋪,面積達392x米。對市政擬建工程進行了前期調查摸底工作。以大營、汪家店、鄭家村為試點,穩妥推進“城中村”改造。鄭家村、大營行政村的改造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明年即可進入實施階段;汪家店村的改造方案正在進一步修訂中。
(二)切實加強城市管理。實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下派城管執法人員到街道辦事處,補充加強街道城管人員執法力量。堅持門前五包責任制,完善檢查評比通報制,持續不斷地加大治理“六亂”的力度,城市管理在制度化、規范化方面邁出新步伐。以“創衛”為契機,大力開展街區整治,積極推進各項“創衛”達標活動,大搞城市綠化、亮化和美化,擦亮暗點,打造亮點,城區面貌煥然一新,為我市順利通過省創衛初驗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認真實施小城鎮建設。完成了一鄉一鎮小城鎮總體規劃。寶蓮寺鎮被列為我市2x市級重點鎮之一,鎮域總體規劃已通過專家技術評審;高莊鄉商貿大街建設正在抓緊施工。完成了5村級規劃。大力推進道路建設,高寶公路建設已基本完成,同時硬化、改造城鄉道路11.8公里。
七、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積極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完成了3項新產品開發,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2項。列入省火炬計劃項目1項,市科技攻關項目2項,省高新技術產品2項,認定省級科技企業、市級,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以上。順利通過了“國家科技進步考核”。積極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調整小學布局,整合教育資源,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全部完成,投資近60x元的一實小教學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北門西小學教學樓工程建設已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明年初即可開工建設。
(二)認真落實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堅持不懈地狠抓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努力穩定低生育水平,全區政策生育率達到10,人口自然增長率降至2.5‰,鞏固了“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區”成果。建成區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技術服務中心并已通過市里驗收;加強土地監察管理,嚴肅查處了一批土地違法案件;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政策,繼續開展了爐窯灶整治活動,取締關停并轉“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下大力氣狠抓了秸稈禁燒工作,實現了“不點一處火,不冒一處煙”的既定目標。
(三) 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工作。切實搞好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發放工作,全年共發放保障金1479.x元計2x人次;積極實施就業和再就業工程,開展了以“就業、創業、再就業”為主題的再就業利民行動,新增就業人員879,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60,分別為市下達目標的13、16;認真開展“兩金”擴面征繳工作,實行社會化發放,確保了離退休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四)積極推進城市基層政權基礎設施建設。北大街辦事處辦公樓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光華路、永明路辦事處辦公樓已開工建設,便民服務中心辦公樓前期手續已基本辦理完畢。下大力氣推進社區用房建設,5x社區全部落實了社區用房,走在了全市前列。
(五)發展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衛生、體育活動,社區文化、廣場文化、校園文化豐富多采,愛國衛生運動有聲有色,全民健身日益廣泛,省“全民健身周先進單位”和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區”的成果進一步得到鞏固。同時,統計、審計、土地、人防、民族、宗教、對臺、僑務、史志、“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敬老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八、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以“道德規范進萬家”活動為載體,以“創文明城市、文明景區”和創建文明單位、文明小區、文明示范街為抓手,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民素質和城區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實施依法治區方略,深入開展普法教育。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4和政協委員提案4。切實加強基層民主和基層政權建設,進一步完善社區自治和村民自治,積極推進政務、事務、村務和廠務公開,基層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三)綜合治理和信訪穩定工作成效顯著。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爭創市級治安模范區,深入開展“命案攻堅戰”,打掉犯罪團伙2,同“”等邪教組織的斗爭卓有成效。重視人民群眾來信來訪,認真辦理市長便民公開電話交辦件,全面落實三級干部下訪工作,積極化解各種矛盾,中央、省、市交辦和區自排的6重點信訪案件全部辦結,維護了全區政治和社會穩定。用鐵的手腕狠抓安全生產工作,較為出色的完成了市定目標,年內未發生責任范圍內的重大安全事故。
九、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一)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積極開展各項專項整治活動,嚴肅查處了制假售假、偷稅漏稅等經濟違法行為,有效遏制了欺行霸市、敲詐勒索等形形色色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積極開展“誠信經營示范一條街”創建活動,加強誠信教育,嚴懲失信行為。
(二)下大力氣治理企業周邊環境。把重點企業和市場作為重點,從嚴從快查處了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案件,有力地震懾了侵犯經營者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推行對重點企業檢查申報制度、涉企收費“兩證一卡”制度,減少了收費項目,降低了收費標準,防止和克服了“四亂”現象,進一步鞏固了我區“河南省民營經濟發展環境50優”成果。
(三)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對政府部分機構進行了改革和職能調整、整合,基本完成新建和調整機構的“三定”工作。加強行政便民中心建設,全區20 個職能部門的 114 項收費項目全部進入便民中心,開通了區長便民公開電話。全年累計受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x余件,承諾時間內的辦結率達到10,抽樣群眾滿意率達9。繼續實行服務承諾、首問負責、失職追究等制度,廣大干部職工服務群眾、服務經濟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一年來,區政府各項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的規模和總量不大,經濟結構比較單一,項目開發的力度不夠,缺少立區大項目。二是集體工業經濟虧損嚴重,包袱沉重,企業改制進展緩慢。三是城鄉差別突出,小城鎮發展滯后,缺少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增收乏力。四是區財政供養范圍大,財政欠賬多,干部職工福利欠賬多。五是對外開放程度低,投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少數部門和干部缺乏開放意識和大局意識,注重局部和個人利益,對外來投資者“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依然存在。六是結構性、供求性就業矛盾比較明顯,社會保障壓力增大。七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機制性、體制性深層次矛盾逐步顯露,社會糾紛增多,維護社會穩定任務十分艱巨。八是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思想觀念和行政運行方式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與建設新型核心城區的要求有較大差距。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政府年終工作全年總結篇四
20xx年,在辦公室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其它科室同志們的支持配合下,我們認真學習貫徹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認真、高效、協調、服務”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縣政府中心工作,充分發揮秘書服務作用,圓滿完成了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有力促進了辦公室整體工作上臺階。現將一年來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開拓創新,理清工作思路,使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開展。
辦公室作為政府的綜合協調部門,工作服務對象既對領導,又對科室,還直接接觸群眾,工作任務繁重而艱巨。一年來,我們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牢固樹立創新觀念,強化五種意識,即“奉獻意識、參謀意識、勤政意識、窗口意識和進取意識”,積極探索事務服務的客觀規律,實現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由淺層服務向深層服務轉變、由單向服務向多向服務轉變、由傳統型服務向創新型服務轉變,使辦公室的工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二、從嚴把關,辦文質量高。
為確保公文的性、嚴肅性和準確性,在公文制發過程中,我辦認真履行職責,細心審核文稿,切實提高了公文質量,準確傳達貫徹了縣委、縣政府的政策指令,有力地維護了縣政府的形象。全年起草或審核印發的各類文件860個,基本做到了內容精煉、格式規范、語言簡練、及時印發,得到領導好評。
三、認真細致,文檔管理高效安全。
我辦對于所有來文及信件,統一由文檔人員拆封、登記編號,全年共接收各類請示、報告1050份,均能及時快速辦理;收到上級機要文件1680件,其中電子公文865件、紙質文件815件,并在規定的時限內送辦公室領導提出擬辦意見,并按擬辦意見及時呈送縣領導閱示,不瞞報、不漏報、不遲報。公文辦結后,文檔人員及時將公文分類并送縣檔案局存檔管理。對于有保密要求的公文,做到專人登記、專夾定時呈送給領導傳閱,傳閱完后及時收回。
四、認真做好縣長熱線工作。
縣長熱線是聯系縣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橋梁和有效途徑,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對每一個電話,都熱情接待,妥善處理,并做到及時、高效,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及時按照程序上報,還百姓一個明白,樹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一年來,縣長專線共接到電話300多個,其中投訴類270多個,合理訴求辦結率97%;受理上級市長專線交辦件13起,辦結率100%,得到領導的一致好評,同時還贏得了老百姓的廣泛理解和支持。
五、嚴格落實值班制度。
值班是辦公室工作中長期而重要的一項工作。我們堅持實行領導負總責,辦公室主任、副主任帶班、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員嚴格執行值班制度,晝夜在崗,勤督促,多檢查,確保縣政府24小時通訊暢通;秘書科每星期安排印制值班安排表,同時建有值班日志、電話記錄本,要求值班人員認真填寫。由于我們認真過細的做好了值班工作,一年來,沒有出現問題,確保了政府的正常工作。
20xx年,我辦文秘工作在辦公室領導下,經過全體人員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肯定。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與辦公室領導的工作標準與要求相比,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著一定差距。一是服務意識還有待提高,服務方式、服務手段以及對服務內涵的認識,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二是對領導決策提供輔助的作用還不夠,主動參與意識還不是很強;三是由于秘書科工作較為緊張,工作人員全面系統理論培訓亟需加強。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與時俱進,勤思善謀,開拓創新,進一步密切配合辦公室領導和其它科室的同志,扎實工作,務求實效,努力推動工作再上新臺階,更好的服務政府工作大局,展示政府辦公室的良好形象,為辦公室工作增光添彩。
政府年終工作全年總結篇五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一、“十三五”實現良好開局
過去的一年,是安徽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發表重要講話,指明了安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發展新局面的前進方向。全省人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在黨中央、國務院及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開拓奮進,較好完成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全省生產總值24117.9億元、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增長8.8%。糧食產量683.5億斤,實現“十三連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3%。財政收入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5%。
科技創新成果顯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國家批復,成為全國科技創新戰略布局的重大平臺。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由中國科技大學主導研制成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干線”合肥上海段順利開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顯示觸控玻璃實現量產。
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7%和12.9%,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由39.1%提高到41%。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新登記注冊企業19.4萬戶、增長3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以上,pm
2.5
年均濃度下降3.4%,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引江濟淮工程開工建設,貫通江淮的夢想照進現實。合肥地鐵1號線開通運營,開啟了安徽地鐵時代。鄭徐客專安徽段、望東長江公路大橋等重大項目建成運營,新改建農村公路暢通工程3.5萬公里。
脫貧攻堅首戰告捷。103萬貧困人口脫貧,1077個貧困村出列,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全面勝利。成功抗擊長江流域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災后修復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全面展開,3.18萬水毀住房群眾全部搬進新居。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9156元和11720元,增長8.2%和8.3%。城鎮新增就業66.8萬人、登記失業率3.2%。建成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30.2萬套,又解決312.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完成煤炭967萬噸、生鐵和粗鋼505萬噸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妥善安置職工3.8萬人。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12個月降至8個月,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率56.5%。有效管控企業杠桿率,全年直接融資4386.2億元、增長47.2%,新增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40家。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全年減免稅費702.4億元。加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補短板力度,深入實施項目建設“四督四保”,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205個、建成1529個。
(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步伐加快。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啟動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力推進“調轉促”行動計劃和“三重一創”建設。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新增1個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5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32個,培養高技能人才10.8萬人,實施引智項目260項。啟動第二批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和首批7個重大工程、重大專項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6.4%。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增長6.6%。推動服務業提速提質,啟動建設“電商安徽”,限額以上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68.4%,旅游總收入增長19.8%。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建成城市綠道1189公里,超額完成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任務。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5個鎮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加強生態建設和重點領域環境污染整治,全面完成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
(三)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進一步增強。深入實施“放管服”改革,建立“3+2”清單制度管理體系,在全國率先推行公共服務清單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建成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平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發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19.2萬戶。營改增試點、資源稅改革全面推開。建工集團整體上市、銅陵有色股份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獲準實施。首家民營銀行獲批籌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首批13個村“三變”改革試點扎實推進,80個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任務順利完成。
大力推進對外開放。皖江8市納入長三角城市群,鄭蒲港區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馬鞍山綜保區、合肥空港保稅物流中心、中德(蕪湖)中小企業合作區獲國家批準建設。江淮汽車與德國大眾汽車合作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國際徽商大會成功舉辦。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7.7億美元、增長8.4%。外事、僑務、對臺、港澳工作取得新成績。
(四)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脫貧攻堅年度戰役打出了氣勢和成效。建立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突出產業脫貧,發展特色種養業貧困村1073個,建成村、戶光伏電站72808個,啟動省級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建設。加強就業脫貧,幫扶30萬以上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完成2.8萬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推進智力扶貧,貧困地區農村學生通過專項計劃進入重點高校6561人、增長16.7%,對4.6萬貧困家庭普通高中生免除學雜費。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10.6萬戶。推進健康脫貧,制定“兩降四提一兜底”政策,在全國率先設定貧困人口醫療費用“351”兜底保障線,將89種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納入保障范圍。
(五)切實加強社會建設,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新進展。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幫助6.3萬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96.2%。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57所,完成1007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教育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調整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人均月保障標準分別增長8.5%和17.5%。深入推進綜合醫改,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8.5‰。文化惠民工程提質升級,文化創意等產業加快發展,文化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升,入列“中國好人榜”總數連續9年居全國首位。我省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取得1金2銅佳績。哲學社會科學、參事文史、檔案、地方志工作繼續加強,民族宗教、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進一步發展,援藏援疆、氣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推進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新建1675個農村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城市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實現全覆蓋。深化安全生產“鑄安”行動,事故總量下降7.2%。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和能力建設,風險分級監督管理全面推行。推進信訪法治化,信訪總量繼續下降。加強社會治安防控,人民群眾安全感持續提升。
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加強。在抗擊特大洪澇災害中,駐皖部隊廣大官兵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重大貢獻。
政府建設全面加強。我們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積極開展“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確保各項事業沿著黨中央確定的正確方向前進。堅持依法履職,自覺接受人大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議決定,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0件,制定、修改政府規章8件,完成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1160件,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826件,辦理省政協委員提案1011件。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認真落實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各種風險因素較多,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全省人民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把握發展新常態、踐行發展新理念的結果;是持續加強改革創新,堅持不懈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結果;是全省各級各方面注重實干、狠抓落實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皖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關心、支持安徽發展的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市區和海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看到,我省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發展不足、發展不優、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較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為明顯;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低端過剩和中高端短缺并存;實體經濟困難依然較多,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較高,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幅回落較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領域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政府工作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刀刃向內的改革有待加力,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還不夠暢通;少數干部不敢為、不想為、不會為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等等。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問題導向,下更大力氣解決這些問題,決不辜負人民的期待!
二、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
當前,我省正處于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加快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關鍵時期。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精神,按照省第十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全面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縱觀發展大勢,建設五大發展的美好安徽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全球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孕育,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安徽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過多年發展和積累,我省綜合實力明顯提升,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有基礎,推動深化改革、內陸開放有闖勁,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優勢。“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制造強國戰略強力推進,有利于安徽更好發揮區位優勢、人力資源優勢、科教優勢和改革創新優勢,打造新動能、發展新經濟前景廣闊。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擔當歷史使命,堅定地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闖出新路,奮力在全國發展方陣中走在前列。
(一)下好創新“先手棋”,著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建設美好安徽,必須堅持發展為上,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載體,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經濟強省、文化強省、生態強省。
加快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建設。著力提升基礎創新能力,加快建設一流大科學工程和設施集群、一流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打造創新體系基礎平臺。著力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加快建設一流成果轉化體系、一流企業創新主體,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策源地。
大力推進新興產業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專項和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立足當前、謀劃中期、布局長遠,梯次展開“三重一創”建設,發展一批產業創新引領基地和龍頭型創新型企業,建成一批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系統推進技術、平臺、金融、政策四大創新支撐體系建設。圍繞重大技術研發轉化、創新資源捕捉尋找、創新成果路演展示、創新主體向往匯聚,構建技術創新支撐體系。聚焦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加速、產業集群發展,構建全鏈條跟進的創新平臺支撐體系。注重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全面跟進,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產業基金有效對接,構建全生命周期的創新金融支撐體系。完善產學研結合機制,增強人才、技術、項目吸引力,構建全要素服務的創新政策支撐體系,大力弘揚崇尚創新、寬容失敗、鼓勵探索的文化,讓各類主體創新愉快。
(二)增強發展協調性,著力構建城鄉區域一體發展新體系。全面落實國家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積極推動省內各區域發揮優勢、競相發展。
加強與滬蘇浙等高對接,提升區域發展能級。立足互通、互容、互惠,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城市群建設,加強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分工合作,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網絡,推進要素市場體系、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共建共享,暢通發展路徑,集聚發展動能,提升發展水平。
加強區域板塊整體聯動,形成多極支撐格局。推動合肥都市圈擴容升級,創建合肥濱湖新區,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際化都市圈。實施皖江示范區展期規劃,健全擁江發展、兩岸聯動機制,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深化和落實支持皖北發展政策,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實施新一輪南北結對幫扶和園區合作共建,加快建設“四化”協調先行區。高水平建設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加快建成美麗中國先行區、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區。推動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持續強化產業支撐力、基礎設施承載力和民生保障力,加快構建特色生態經濟示范區和紅色旅游勝地。實施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工程,加強采煤沉陷區治理,支持發展替代產業。完善區域合作和統籌協調機制,加快形成核心引領、板塊聯動、多點支撐的發展新格局。
加強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建設,打牢平衡發展根基。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統籌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增強中心城市帶動力和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拓展多功能大循環農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加強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強化加快發展支撐。全面推進鐵路、公路、航道、航空、水利、電網、油氣管線、信息網絡、商務平臺建設,著力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能源體系、水利保障體系、網絡信息體系和物流體系,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助推安徽發展環境持續改善,發展能力顯著提升。
(三)提高綠色競爭力,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立足于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構建綠色生態網絡,壯大綠色經濟規模,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讓安徽青山常在、綠水常流、空氣常新!
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空間樣板。以“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為引領,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統籌生態廊道構建、綠色產業發展、綠色村鎮建設,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全面展示山水人文共生、生態綠色共享的美好安徽。
打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樣板。構建綠色工業、綠色建筑和生態農業體系,發展安全穩定清潔的現代能源體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讓生態優勢真正成為安徽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打造源頭嚴控、全程嚴管的制度樣板。加強依法治理,健全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探索源頭保護制度,建立環境治理和保護市場化機制,以及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讓尊重自然、呵護生態成為全省人民的自覺追求。
(四)打造開放新高地,著力形成雙向互動、內外聯動的全面開放格局。積極融入國家“三大戰略”,堅持進口和出口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重,全面提升“引進來”和“走出去”水平。
以創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牽引,建設開放大平臺。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創建,統籌推進各類口岸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高水平建設中外、異地合作產業園,積極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品牌,讓國際國內資源更多向安徽集聚,安徽經濟深度融入國際國內兩大市場。
以打造綜合交通樞紐為依托,構建開放大通道。加強重要節點工程和連接通道建設,提升高速公路和高鐵全國樞紐地位。推進皖江和淮河港口群建設,打造多式聯運體系和江海聯運樞紐中心。積極培育航空市場,加快發展國際貨運班列。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口岸經濟。
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重點,優化開放大環境。深化投資管理和外貿體制改革,積極推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單一窗口”和一體化,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五)擴大共享新成果,著力建設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美好家園。讓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常懷民生之憂,善謀民生之策,多興民生之利,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
堅持民生為本,持續擴大公共服務供給。開拓富民之源,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努力使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筑牢民生之基,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優先發展教育,推進健康安徽建設,擴大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構建更公平、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兜牢民生之底,加大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力度,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構建社會托底保障體系。
堅持脫貧為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聚焦大別山區和皖北地區主戰場,堅持“六看六確保”“四個嚴”基本要求,實施“四個清單”工作機制,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努力做到精準扶貧、監測評估、防范返貧、責任落實全覆蓋,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堅持平安為基,大力加強平安安徽建設。堅持預防為先、防控結合,完善公共安全防控體系,構建風險查找、研判、預警、防范、處置和責任落實機制,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信息網絡安全和生態安全建設,讓安徽社會安定、人民安康!
三、扎實做好20xx年重點工作
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為總抓手,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財政收入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發展
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堅持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增強經濟增長動力和活力。
堅決去產能,推動傳統行業脫困升級。完成煤炭、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年度任務,防止已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妥善做好人員分流安置,確保分得出、安得好、穩得住。加強融資支持,有序推進產權、股權交易,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強化市企協調,加快“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支持企業脫困發展、轉型升級。
加快去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加快三四線城市商品住房去庫存,采取有效辦法消化商業房地產庫存。把去庫存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落實進城落戶農民住房保障政策,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和公租房貨幣化保障。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堅決控房價、防泡沫、防風險,引導房地產回歸居住功能。
大力去杠桿,確保經濟穩健運行。進一步降低企業杠桿率,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擴大政策性融資擔保企業受益面。規范政府舉債行為,加強金融監管,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繼續降成本,增強實體經濟企業發展活力。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擴大小額票據貼現規模和直供電交易覆蓋范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削減中介評估項目和費用,進一步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完善勞動力市場和物流體系,降低人工、物流等要素成本。
聚焦補短板,培育經濟發展后勁。持續增加有效投入,擴大制造業投資,遏制“脫實向虛”苗頭。加大創新能力、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領域補短板力度,強化項目帶動,推進“四督四保”,實施一批“十三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600個以上、建成600個以上,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000項、完成投資6600億元。
(二)持續加強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大力振興實體經濟
全面展開創新支撐體系建設。建設一批重大創新工程:推進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創建,啟動建設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規劃建設環巢湖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安徽創新館,打造面向全球的創新成果路演中心。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加快實施北航合肥科學城、中科大先研院二期等項目,支持創建軌道交通輪軸、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領域研發機構,培育小微企業創業基地30個。發展一批支持創新的金融服務產品:啟動建設綜合性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平臺,加快建立科技銀行和科技保險、科技擔保、科技融資租賃公司,爭取投貸聯動試點,推行“產業+基金”模式,突出發展面向種子期、初創期企業的天使投資。推出一批支持創新的政策成果:改革完善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建立健全省級編制周轉池管理制度,鼓勵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和自由流動;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用于有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比例不低于70%;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推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扶持計劃,營造關愛人才的良好環境。
實施“三重一創”建設工程。加強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抓好研發平臺建設和產業鏈配套,實現產業基金支持全覆蓋。加強對首批7個重大工程、重大專項的政策支持,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加快產業化進程。實施先進制造業發展“一號工程”,推動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合作項目落地。實施航空產業園建設工程,扶持一批通用航空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加大重大裝備首臺套推廣應用支持力度,將新材料、關鍵零部件納入首批次應用保險保費補償范圍。實施100項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00家。
大力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xx安徽篇》,積極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務型制造,加快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開展“互聯網+”制造行動,積極創建智能制造示范區,建設10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支持制造業綠色改造,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培育一批綠色產品、工廠、園區和供應鏈。加快建設技工大省,實施“江淮工匠20xx計劃”,開展面向農民工、高校畢業生、企業職工、退役士兵等群體的技能培訓,建設一批公共實訓中心和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深入開展“十大擴消費行動”。加快傳統商圈提檔升級,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加強電商核心競爭力建設,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業態,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支持有條件地區建設大健康產業基地,加快發展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健身休閑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文化創意、檢驗檢測、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示范園區功能建設,打造服務業特色小鎮和商業特色街區。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
實施質量品牌升級工程。推進質量安徽建設,廣泛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積極創建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支持企業主導質量標準制訂,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
強力推動旅游業大發展。實施旅游強省“五個一批”建設工程,構建具有國際水準的精品景區和精品線路。推進黃山、池州、宣城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建設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和經典景區。全面完善旅游產品、基礎設施和營銷體系,加強新業態培育和多業態融合發展,加快把旅游業打造成支柱產業和重要增長極。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農業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
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大力創新和推廣農業科技,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建設一批生態高標準農田。推進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試點。深入實施“放心糧油”工程。加大“三品一標”農產品補助,增加“綠色皖農”品牌。提升畜牧業發展質量,積極發展草食畜牧業。加快建設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新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3個、示范點20個。
強力推動農業產業化大提升。主攻糧食和畜產品加工轉化,加快振興食品工業。完善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政策,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和優質項目、優勢基地。集中開展農業產業化品牌創建。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積極發展連接農戶與龍頭企業的服務組織,培育壯大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鞏固擴大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實施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等改革試點。以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增加財產性收入為目標,深入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完成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深化供銷社體制改革,完成國有林場改革,推進農墾改革發展。
(四)大力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開拓發展更大空間
深化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落實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完善進城落戶農民“三權”維護和自愿有償退出辦法。加強城市空間規劃管控,全面推進市縣“多規合一”。強化城市設計和特色塑造,開展永久性城市綠帶試點,有序推進老城區更新改造和功能恢復。加強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和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建設,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100公里以上。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完成市、縣政府城市管理領域的機構綜合設置,建成縣(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
實施縣域經濟振興發展工程。落實和完善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政策,支持縣域特色經濟、配套經濟發展,推動縣域產業融入中心城市產業鏈和創新體系。加快縣域開發區轉型升級和產業集群專業鎮建設,新建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園,鼓勵和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興業。提升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培育一批現代中小城市。開展534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和670個中心村建設。推動中心城市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下沉,提升縣域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編制20xx20xx年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規劃,建立支持政策和保障機制體系。加快省際間、城市間道路互聯互通建設,開工建設蕪黃等高速公路,建成蕪湖長江公路二橋,新增高速公路130公里、一級公路300公里,新改建普通國省干線公路3000公里,建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1萬公里。建成廬銅鐵路、淮北蕭縣北客車聯絡線,新增鐵路123公里。加快商合杭、合安、鄭阜等高鐵項目進度,開工建設安九高鐵,加快合宿新、池黃、昌景黃高鐵和合六、淮宿蚌阜亳、合巢馬城際鐵路前期工作。開工建設蕪宣機場,推進蚌埠、亳州、宿州、滁州、金寨等機場和黃山機場遷建前期工作。加快淮河干流和重要支流航道建設,加強港口建設統一規劃和管理。全面推進引江濟淮工程建設。完成災后水利工程水毀修復,加快水利薄弱環節建設性治理,基本完成114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開工建設8座重點易澇區排澇泵站,續建環巢湖防洪治理等重大工程,實施城市排水防澇三年行動。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200萬千瓦。加快合肥六安成品油管道、宣城黃山天然氣干線等管網建設。推進“寬帶安徽”建設,新建移動通信基站2萬個,行政村光纖通達率達到95%以上。
(五)切實加強環境綜合治理,進一步提升生態質量
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深入開展工業廢氣、揮發性有機物、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專項整治和燃煤鍋爐改造,推進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設施建設和運行,
pm
2.5
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實施巢湖、淮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加快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完成新安江流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加強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加強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健全環保監管體系,全面推行“河長制”,探索建立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與信貸聯動機制,在火電、造紙等行業推動排污許可改革。
加大生態建設和農村環境保護力度。推進生態修復,深入開展生態市和生態縣創建。深化環境綜合整治,擴大“三線三邊”治理成果。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實施林業增綠增效行動,完成造林120萬畝。
推動資源節約循環高效利用。全面落實能耗、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開展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計劃。推進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嚴格實行用水定額管理。優化用地結構和布局,推進閑置低效和批而未供土地處置工作。加強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產出率。
強力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立足于實現改善環境和農民增收雙贏,加快秸稈綜合利用步伐,積極引進秸稈綜合利用先進技術和成熟項目,打造以秸稈為原料的現代環保產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示范園區。
(六)繼續深化關鍵性改革,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權責清單制度,全面推行公共服務清單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擴大“證照合一”覆蓋面。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試行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負面清單制度,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形成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行“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全面清理各種證明和手續,程度方便群眾和企業。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落實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大財政支出優化整合力度,改變財政支出項目只增不減格局,下放財政轉移支付項目審批權,逐步將競爭性領域專項資金轉化為股權投資基金。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實現年度存量到期政府債務置換全覆蓋。推進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落實營改增試點政策。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普惠金融,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積極發展民營銀行,推進省農村信用聯社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風險控制與補償機制。增加公司信用類債券品種和規模,壯大多層次資本市場“安徽板塊”。促進保險資金支小支農、服務創新和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重要突破口,推動省屬企業市場化兼并重組、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組建省屬企業改革發展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員工持股、職業經理人制度、規范董事會、中長期激勵等試點。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優化國有資本監管方式。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放寬放活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進民間資本。大力促進民間投資企穩回升,在生態環保、市政、交通、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再推出一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保護企業家精神,穩定企業家信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保護,讓企業家專注創業、安心創業、愉快創業。
(七)全面擴大雙向開放,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促進對外貿易回穩向好。實行更加積極的外貿促進政策,擴大汽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商品出口,增加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加強核心關鍵技術引進吸收。積極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推動加工貿易向海關特殊監管區集聚。推進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品牌設計、營銷和推廣中心,培育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公共海外倉和產品展示中心。支持條件成熟的外貿大縣(市)設立監管中心。
加強招商引資和對外投資。鼓勵各地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鼓勵外資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外資企業在國內上市和發債融資。辦好第十屆中博會,創新中國國際徽商大會模式,打造有重要影響力的展會平臺。積極引進中高端產業和知名跨國公司,加強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推進中德、中新蘇滁等合作產業園建設。積極擴大對外投資,完善“走出去”政策和信息服務體系,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積極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
積極爭創自由貿易試驗區。依托皖江示范區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示范區,以綜合保稅區為主體,以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為目標,積極推進自貿區創建。加快電子口岸公共平臺建設,拓展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籌建六安海關。復制一批自貿區改革試點新經驗,推進負面清單以外領域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審批等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發展新體制。
(八)著力強化機制保障,高標準推進脫貧攻堅年度任務
完成脫貧90萬人以上、貧困村出列1000個以上,力爭2個縣脫貧摘帽。
構建精準扶貧保障機制。完善“四個清單”,堅持因村因戶施策,落實精準幫扶措施。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新增特色種養業貧困村260個,新建光伏電站村級1000個、戶用5萬戶,推進333個省級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建設。增強貧困村內生動力,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生產經營模式。實施3萬以上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實現貧困家庭“雨露計劃”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資助全覆蓋。落實農村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嚴格執行貧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綜合醫保政策。
構建監測評估保障機制。堅持“六看六確保”,健全督查巡查和暗訪制度。嚴格落實脫貧攻堅第三方監測評估辦法,對年度擬出列的貧困村、脫貧的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實行監測評估全覆蓋。
構建防范返貧保障機制。建立運行返貧預警機制,加強返貧信息管理,通過調查、評議、審核、認定等途徑確認返貧戶,并及時銜接幫扶機制。對已脫貧的縣、村、戶,一定時期內繼續保留原有扶貧政策,為貧困戶量身定制保險產品,打牢穩定脫貧基礎。
構建責任落實保障機制。完善各級黨委、政府及部門脫貧攻堅責任體系,健全“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管理制度,建立嚴格的考核和問責機制,形成責任鏈閉環運行。推進“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深入開展扶貧日活動和扶貧志愿者行動,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九)全面發展社會事業,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
大力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繼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試點省建設,力爭全省所有縣(市、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認定。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普通高中課程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支持現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特色辦學。加快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設。實施一流學科專業和高水平大學建設五年行動計劃。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和老年教育事業發展。辦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支持、規范民辦教育發展。
加強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落實和完善就業援助措施,幫助失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深入推進“創業江淮”行動計劃,建設創業服務云平臺,實施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支付。實施社會保障全覆蓋工程,深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完善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供養為重點的社會救助制度。大力發展醫養結合,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構建多層次高質量養老服務體系。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33.2萬套,基本建成19.8萬套,完成1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
深入推進健康安徽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促進分級診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開展公立醫院薪酬績效考核,提高醫保籌資標準和保障水平,完善藥品集中采購和分類采購,加強藥品供應保障。實施中醫藥名醫、名科、名院、名藥工程。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開展健康社區、村鎮、單位、家庭創建活動。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加強婦產科、兒科建設。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完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加強文化惠民,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推進縣域公共圖書服務一體化,深化“書香安徽”閱讀活動,加快省文化館、省科技館建設,培育一批文化小鎮、街區。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完成可移動文物普查,舉辦第三屆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精品工程、文學原創和舞臺藝術創作工程,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參事文史、地方志和檔案工作。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投入940.2億元,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其中新增健康脫貧兜底“351”及建檔立卡貧困患者慢性病費用補充醫療保障“180”、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醫療衛生人才能力提升、技工大省技能培訓等重點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涉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我們要堅持建管并重,健全長效機制,讓全省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十)深入推進平安安徽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推進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持續開展“守護平安”系列行動,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防范打擊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行動。加強互聯網安全管理,構建和諧文明網絡空間。深入實施食品藥品風險分級監督管理,深化食品藥品安全示范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加強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事業,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以中小企業和高危行業企業為重點,推動各類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深化“鑄安”行動,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治理,全面排查和整治各類事故隱患。完成安慶油氣管廊遷建工程。加強安全監管執法,依法嚴懲非法違法企業和行為。強化安全生產基礎,建立運行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構建互聯互通的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實行縣(市、區)直接服務和管理社區。推進社會服務管理網格化、信息化,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建立直接登記和雙重管理相結合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落實“七五”普法規劃,加強法治教育,擴大法律援助。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實施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程。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切實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老人的關愛服務。加強殘疾人民生和權益保障,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公益慈善事業。
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健全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機構,完善需求對接和管理機制,在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共建共用、科技協同創新、聯合應急救援等方面拓展融合廣度和深度。積極配合完成跨軍地的國防和軍隊改革任務,加強新形勢下全民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鞏固和促進軍政軍民團結,
資料共享平臺《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四、努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落實今年目標任務,是對政府工作的一場嚴考。我們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堅定不移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惟行惟勤、實干興皖,努力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強化法治思維,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在縣級以上黨政機關普遍設立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完善政府立法機制,推進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機制全覆蓋。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動態調整機制,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綜合執法。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重要作用,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強化使命擔當,切實做到奮發有為。安徽要發展,安徽必須發展,安徽也一定能夠發展。我們要牢記使命,擔當重責,把全部精力凝聚到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宏偉事業。堅持與時俱進,積極適應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強新理論、新知識學習,打造高素質公務員隊伍,增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信心和能力。堅持攻堅克難,強化問題意識和底線思維,直面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深層次矛盾,妥善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堅持凝心聚力,建立健全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為敢闖敢試者撐腰,為創新創業者鼓勁,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強化廉政建設,切實做到風清氣正。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鞏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持續提升政府系統從嚴管黨治黨水平。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嚴查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大力倡儉治奢,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到“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嚴防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氛圍。
強化工作落實,切實做到務實高效。堅持把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加強調查研究,多渠道了解群眾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實際、符合群眾意愿。創新工作方式,全面加強政務公開,推進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服務平臺融合,加快打造面向公眾、開放共享的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立抓落實的制度鏈條,健全分工協作、督查評估、考核問責等機制。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干事創業,形成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