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陽關雪讀后感200字篇一
從這篇文章里,看不到繁華的影子的,有的只是塞外大漠,荒涼,凄清,雪還在下著,我竟也無意之間傳出一股子涼意,余先生追隨著王維的足跡,追尋陽光,我亦追隨其腳步,走進向一片理想中的樂土,烈風吹過沙漠,天穹依舊是那樣的令人振憾,遠處似乎相接,卻又若隱若離,渾然天成,孤獨久了,遠處升起向縷炊煙,心中竟不免喜悅,我竟也物喜己悲,反倒有些涼了。
讀過這篇文章,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些不同的感受吧,真正的陽光,不在甘肅,也不在《謂城曲》中,而在每一個華夏人心中,這是個永恒的坐標,從千年前壯士灑血的奮戰場,再到文人墨客留戀的地方,更多的只是悲冷,黃沙萬里,胸懷壯志,被戌千里,大概只是這大漠才是文人的真正樂土吧!而他們又再抱怨什么?
“王維實在太溫厚”我倒十分贊同余先生這句話了,也難怪,在如此渾雄萬里,凌厲風行的陽關大漠里,他的詩,如同他的人,如此溫順,讓人實在看不出作者是何用意,有的,只是一句輕描淡寫,少的竟有些厭惡,但誰又能了解作者那時的心境呢?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杯酒,不管換作誰,一定會毫不推托,一飲而盡的。
文章內在,這是作家的主旨,這也靈魂所在,否則是不可求的,我讀出的是一種對文人的悲衷,長安的宮殿,只為其開了一個小門,允許他以悲微的身份進入,中國的文人,多半不會灑淚悲嘆,執執的勸阻的,一切還是那樣平靜,因為那只屬于庸人,他們沒有把固執的笑輸進歷史的靈魂里,他們任由自己,沒有羈絆與束縛,有的.只是嘆息。
“陽關的風雪,竟越見凄涼”。
陽關最終接受了一切人,雖已坍馳,但他坍馳在偉大靈魂的骨子里,雖終成廢墟,身后沙墳,身前寒峰,卻依舊壯美,的卻,陰晴圓缺又怎不愁人呢?
這里是不能沒有胡羌與簫聲的,即使土墩,也受不了這么多嘆息的吹拂,羌聲總能使人平橫,與這個自然渾然天成,西北浩蕩千里,卻容不下這樣多的文人,而他們也終于消失在邊地朔風之中……
苦難中的高貴,這是對文人的最高贊嘆,不過我似乎覺得海子的話更合適。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至此,心中終得一絲慰籍,但陽關依舊悲涼,不免黯然神傷,終停筆。
陽關雪讀后感200字篇二
看到題目,我不禁吃了一驚。陽關應該是偌大世界上的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它既不像莫高窟那樣富有,也不像白帝城那樣世故,更不像黃鶴樓那樣華美。它陽關,有自己的特點,它生活在沙場之上,必然會有許多英勇將士之墓,它給人一種肅穆,使人對他肅然起敬。
但就是這樣一個令人肅穆的地方,卻被余秋雨先生描寫的淋漓盡致,我又一次被余秋雨先生那強大的語言文字力量所震撼了。
連一個老者都知道:路又遠,沒什么好看的,而且又下著雪,別去受這苦了!那些文人墨客,為什么一定要去尋陽關呢?我想一定是和余秋雨先生一樣沖著王維的《渭城曲》去的。這里沒有高樓大廈遮天蔽日,所以天才可以完完整整的緊扎扎的把大地罩個嚴實,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說:“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地才叫地。在這樣的天地中獨自行走,侏儒也變成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自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這幾句話,看似矛盾,實不矛盾。真是精妙絕倫呀!
在古戰場的墳堆中,在中華歷史的荒原中前行仿佛見到了: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仿佛又見到了:中原慈母的白發,故鄉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圓睜的怒目,獵獵于溯風中的軍旗。隨著一陣煙塵,又一陣煙塵遠遠散去。每一個英勇將士的腦海中只有四個字那就是:前進,攻擊!但他們又很想在最后一刻,給熟悉的土地投注一個目光。于是,他們扭曲的倒下化作了沙堆一座。
終于到了陽關,所謂的陽關,沒有什么古跡了,只有近處的烽火臺還清晰可見。余先生說的沒錯:“任何站在這里的人都會感到自己站在大海邊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凍浪。”雖然我沒有在陽關,但我已經感受到了寒風凜冽、刺骨。
但在這種地方王維還是可以寫出《渭城曲》這精妙絕倫的詩句。可能沒有幾位文人墨客能比得上的,連余先生都自愧不如了。
陽關坍馳了,坍馳在一個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終成廢墟。終成荒原,誰也不能想象,一千多年前,這里曾檢驗過人生的壯美,藝術的弘廣。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陽關,保重!
陽關雪讀后感200字篇三
天氣乍暖初寒,這西北小城的風瑟瑟地吹著,到了耳邊總覺得有人在念著什么。起初模模糊糊,后來愈加清晰,約摸著是“雪”字了。可這西北小城的冬雪又著實沒什么看頭,路人的匆匆腳印瓷實了雪地,臟了那份江南水鄉向往已久的潔白。我搖搖頭,試圖抹去雜亂無章的雪,可那念頭卻揮之不去。
后來,在慵懶的午后,隨手翻開蒙了一層薄薄的灰塵的書,竟不由地笑出了聲,評讀錢塘蘇小小,竟有人有這樣精辟的論述“與這種暗淡無光相對照,野潑潑的,另一種人格結構也調皮地擠在西湖岸邊湊熱鬧。首屈一指者,當然是名妓蘇小小。”(《西湖夢》)一瞧作者,竟是余秋雨先生,先生果真是極有趣的人。
更加急不可耐地往下讀,卻再也笑不出聲。原來那耳邊日日縈繞的雪竟是這般,這般蕭瑟。這才是雪,是陽關的雪,西北的雪,是大漠孤煙才有的浩蕩,是江南兩岸領略不到的風光。一道陽關,兩丘雪,三聲胡笳,四面沙。先生說:“任何站立在這兒的人,都會感覺到自己是站在大海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凍浪。”我在暖暖的陽光下竟再也找不到那種散漫,莫名地感到一種寒,亦或是由寒而得,更深刻地澎湃,這才是我大漠的雪,這才是我西北的雪。
再讀《陽關雪》,更是不敢笑了,唯恐得罪了自己心里的那種蕩氣回腸的澎湃。秋雨先生是奔著王維的《渭城曲》,去尋陽關,我卻是奔著他的《陽關雪》,在心里搭建起了那些土墩,那些石城,那些令人魂牽夢繞的雪,還有那大漠沉默,西風聲起的肅殺。雙手合實書頁,竟征了一下,耳邊傳來揚揚灑灑的雪花,而比朔方更朔方的大漠上,胡笳和羌笛哀哀怨怨地慢慢飄來,似有似無,奪人心魂,先生說:“既然一個名族都不忍聽聞,它們也就消失在朔風之中。”可是先生啊,當年的那個民族游走于荒原,而慰以寂寞的,怕也只有這悲愴的樂聲。漸漸掩蓋在大雪中的,只是這個民族日益強盛后對大漠的笑靨如花的心,這是一個民族的錯誤。
我聽見天空的嘆息,飛鳥的軌跡,垂下的眼瞼遮住所有陽關雪的悲壯。先生啊,令人驚駭的地上的凸凹是遠年的墳堆,你說,被大雪籠罩的黑色的古戰場上,會不會有一個兵敗將軍早已料到千年后的一個墳頭會埋葬著一個民族一部分坍塌的精神的疆域。許多許多年后,會不會有一個少年坐在陽光下感到一種寒意,發出一陣惋惜,原來陽關也曾孕育著華夏的文明,一聲駝鈴響起絲綢之路的行者奢侈的夢,一位美人眺望西漢王朝的方向輕柔的紗,一個牧羊人癡念去國還鄉的愁緒滾燙的淚。華夏仍在,春天依舊,可如今只有一個文人,一場雪還惦記著那個“勸君更進一杯酒”的陽關。
如多把陽關比作漂泊的詩人,日后的我們是不是只能在他的開始寫下零星的幾個數字,而卒年上只能畫一個大大的問號,構成陽關一生的坎坷。
我要去陽關,看時代賦予它的悲愴,命運笑望他的衰亡;
我要去陽關,去先生筆下的陽關,去聽胡笳,羌笛的飄渺,去找尋朔方真真正正的一場雪;
我要去陽關,握一把滄桑的雪,做一個文人的夢;
我要去陽關,去陽關……
陽關雪讀后感200字篇四
手里是一本余秋雨文集,讀著《陽關雪》,我被深深打動。
我不曾到過陽關,只是在十五歲那年,離家出走,攜著少年的憂傷和孤獨,奔赴敦煌,在漫天飛舞的風沙里,感受了幾許流浪的疲憊與悲涼,我不曾體會它背后深遠的歷史文化底蘊。“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小時候,從課本上讀這首詩只覺得“陽關”很遠,腦海里出現的是肆虐的風沙,和將要遠去的朋友,牽著馬離去的孤獨的背影,離別的不忍,只好勸朋友再喝一杯酒,陽關迢迢再無故人。
今夜,讀余秋雨先生的《陽關雪》,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孤獨的“行者”在漫天飛雪的茫茫大漠里艱難行進奔赴陽關,在他身上背負的是一個中華兒女厚重的歷史文化情感。放眼望去,層疊的樹影,樹下流水不斷,不遠的山峰上呈現荒落的土墩一座,必定是陽關了!
自古屯扎兵馬之處,必是具備此條件的,這是一個俯瞰四野的制高點,走進,視野里坍塌的烽火臺分明就是先前的土墩而已!在千年之后的寒風里佝僂著身子,悲壯地見證著當年歷史古戰場的慘烈。余秋雨先生所觀看的正是這樣一個偉大神圣的廢墟,蘊藏著千年的歷史文化。
是一個懷著悲哀無言的陽關,一個響亮著戰爭號叫和將士吶喊的歷史呼聲的陽關。這兒是軍事圣地,這兒是浴血沙場,這兒是揮別一個個流落官,一個個文人的流放地。這兒有著無數個墳堆,這兒有著無數不屈的靈魂,卻在凄冷的風中孤獨地哀吟,歷史留給了他們的是什么?是淡漠,是無情,是遺忘!那么多人,就這樣被一頁頁地翻過?
那么深奧的文化,就這么被深深地掩埋?余秋雨先生不禁慨嘆大詩人王維的唐人風范,在這凄慘之地,竟纏綿淡雅地表達自己的內心境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在歷史“吹拂”下,終成廢墟,終成荒原,無人與他做伴,惟獨那幾個土墩。也許,再過幾多歲月,就連那土墩,那廢墟也將化作塵灰蕩盡!陽關,不正是我們中華歷史文化的縮影嗎?
曾經壯美,曾經輝煌,卻被淹沒在了歷史長河的大雪之中。撥開濃重的歷史面紗,清掃沉壓在這歷史文化廢墟身上厚厚的積雪,我們要做的是把這久遠的,悲壯的故事告訴世人,告訴我們的子孫后代,歷史的一頁不應被掩埋,我們有責任讓那歷史的廢墟上重新開出艷麗花朵,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神,決不能被“大雪”掩埋,陽關迢迢,征途漫漫,我們需早日動身!
文化的陽關寂寞著。肆虐的北風在耳邊吼叫,漫天飛揚的風沙狂笑著,枯澀的蘆葦柔弱地嘆著氣,還有那幾個土堆孤寂地哀吟。余秋雨先生漫步長嘆,繼續著苦旅文化的悲程。陽關大雪又呼嘯而立,文化的哭泣開始縈耳。這是誰在哭泣?也許是文化廢墟,也許是感受文化廢墟的人,更也許是感受文化廢墟后,又來悲憐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