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老師的點評
在湖南一個偏遠的小鎮上,齊魯度過了并不如意的少年時代。14歲那年父親因病早逝,靠母親撿煤渣撿廢紙把他和妹妹一點點地拉扯大。
任燕萍一直是齊魯的同學,當所有人都疏遠齊魯的時候,這個文靜漂亮的女孩卻向齊魯伸出了溫暖的手。齊魯那雙孤獨而憂郁的眼睛總能令她滋生出無限的鄰愛,齊魯也從沒拒絕過燕萍的關愛。任燕萍的父母是一家小廠的工人,雖說廠里不景氣,但總比齊魯家要好得多。每當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燕萍總會多帶一份趁課間沒人的時候放進齊魯的抽屜。齊魯也會到燕萍家幫忙做一些家務。純潔無暇的友誼讓齊魯的生活多了些溫暖。那時候他還不懂得什么叫愛情。他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考上大學。
終于高中畢業那年,齊魯考上了北京大學。燕萍也被北京的一所師范大學錄取了。正當他們剛要享受考上大學的幸福時,齊魯的母親病倒了。齊魯要背母親去醫院,可母親怎么也不肯,那要花掉兒子上大學的錢。晚上燕萍陪齊魯送他母親去了醫院。她將500元塞在了齊魯手中。那是她家人給她的生活費。齊魯怎么也不肯要,但在燕萍的勸說下還是收下了。
在火車上齊魯第一次握了燕萍的手,告訴她到了北京后會照顧她,這一定就是愛情了,燕萍幸福的想著。
可北京的生活并不象他們想象的那樣。兩個人因學校離的遠,一星期才能見一次面。開學沒多久齊魯就發現錢不夠用。燕萍每次來都給他往口袋里偷偷塞50元錢,她告訴齊魯自己找到了一份兼職工作,錢夠用,她還為齊魯學會了釘被子,日子苦中帶樂的過去了。
轉眼燕萍的工作剛有了著落,可齊魯的妹妹來信說母親太辛苦,自己想去廣東打工,不再上學了。晚上齊魯找到燕萍告訴她自己不想上學了要去打工補貼家用。燕萍告訴他自己已經有了工作,會寄錢給他媽,要齊魯好好上學。燕萍分配到一家市郊的中學。每月從工資中拿出大部分寄給齊魯的母親。再拿出一些貼補齊魯,自己卻很節儉。齊魯每次找她總看到別的女老師打扮得很漂亮,燕萍卻總穿那幾件舊衣服,顯得很寒酸,心里很不好受,他告訴燕萍以后有了工作會好好補償給燕萍。
大四的時候齊魯被推薦參加學校的辯論比賽,面臨畢業分配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辯論中齊魯認識了李散心,李散心對齊魯的表現很欣賞。熟了之后李散心常約齊魯聊天。有一天她告訴齊魯“如果你想留在北京,我可以幫你”。李散心的爸爸是一個不小的官,很有權。那一天齊魯沒有睡好。齊魯多次為分配的事心煩,常常無緣無故的像燕萍發脾氣。
年末到了,那天下著雪,燕萍來找齊魯。和往常不一樣,她臉色很蒼白,齊魯正要問原因,李散心出現在門口說要帶他去見自己父母,可以幫助他留在一外貿公司工作,還可以安排出國。齊魯半晌才對燕萍說“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回”。
談話很順利,李散心的爸爸對齊魯很滿意,后來李散心又邀他去跳舞。齊魯回去時宿舍已熄燈了。同學們告訴他燕萍一直在門口等了他很久。直到熄燈才離去,齊魯的心被刺痛了。那一夜他終于想明白,燕萍不是愛他嗎,那就應該理解他的選擇。
然而一星期后,燕萍一封短短的信卻讓他如釋重負,燕萍告訴他說她認識了另一個人,對他很好,他要和齊魯分手。
齊魯順利的留在了北京和李散心談起了戀愛,一年后結婚了,日子過得很快,一晃就是4年,李散心依然很時尚,辯論的才能在婚姻中發揮的淋漓盡致,齊魯給母親寄了很多錢,但未接她們來北京,這一年秋天李散心被公派去美國,齊魯的手續還在辦理中,等待簽證的日子,齊魯忽然想起了燕萍,就打了一個電話給她的單位,意外的知道燕萍調走了,去了一個很偏僻的農村,靠近蒙古草原,教小學。
簽證下來了,齊魯回了趟老家。臨別前的晚上,齊魯去了趟燕萍的家。在那里兩位老人告訴了齊魯一個悲慟的消息:燕萍已在兩年前因白血病去世了。并交給了他一封燕萍留下的信。
深秋的下午齊魯獨自走在燕萍曾工作過的那所農村小學的山坡上,想起往事,向著遠方的山巒大喊,聲音久久回蕩著。
點評:
這是我們這個網站開通以來我進行點評的第一份作業。從故事的文字來看,作者有相當不錯的文字表達能力。故事寫得很流暢。相信這個作者如果能在學習上再下點功夫,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這是一個標準長度(可以拍攝成90分鐘電影)的電影劇本的故事梗概。但作為一個電影劇本的故事梗概,寫得還是太簡單了一點兒。要知道,電影劇本的故事梗概不是寫好了給自己讀的,而是為有權決定拍攝的人寫的。人家看過這個梗概之后,就會被它打動,就會想象出這個梗概一旦寫成電影劇本并拍攝成影片會是什么樣子。所以,電影故事梗概不能寫得文字太草率,也不能讓人讀了以后看不出好在哪里。這就需要寫得更有感染力一點兒,更充分一點兒。應該讓人讀后不僅看到它講的是個什么故事,也必須讓人看到,它未來的風格味道、主要場面和人物性格來。而看了現在這個故事梗概,我們頂多知道了講的是個什么事,別的就看不太出來了。我寫電影劇本的故事梗概通常會在五千字以上。最多的寫過一萬七千字,因為我總覺得在寫下故事梗概的時候應該是全部劇本已經了然于胸的時候,而不是對將要寫作的一切還朦朦朧朧的時候。總之,我認為寫得還不太夠充分,這是一。
其二,如果我是電影的制片人,對這個故事我就不會投資,因為故事太老了。這無非就是個包含著簡單的道德批判的俗套情節。這樣的故事我們耳朵都聽得起了老繭了。路遙創作的《人生》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而且《人生》要比現在這個故事生動得多。
其三,情節缺少應有的個性。很多地方不僅似曾相識而且也人工痕跡太重。例如最后女孩得了白血病那一情節就很做作。觀眾早就料到作者最終總會這樣寫的。難道一定是這樣的愛才值得歌頌的嗎?難道女人一定要把自己寶貴的生命全部犧牲給一個連一點點人情世故都不懂的人才是值得標榜的嗎?
其實,最根本的是作者的情節觀念太舊的問題。故事采取了極為傳統的情節劇式的觀念。情節劇通常都會寫是一個多情的弱女子愛情生活的不幸,而不幸的原因通常是由于門第觀念從中作梗。而情節劇最大的審美追求就是當“催淚彈”——調集一切因素煽情,用以讓觀眾出于對女主角的同情而掉眼淚。這樣的東西從表面上看情節似乎很熱鬧很曲折,但實際上卻內含膚淺。
我的批評似乎重了一些,但我寧愿重一些。因為一個編劇必須有“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勇氣,必須在構思的時候發揮自己的創作個性,讓作品有一種其它作品無法替代的東西。如果沒有這樣的志氣,你不會成為一個好的劇作家,充其量頂多當個匠人。但愿我的點評沒有打擊作者學習的積極性。要知道,當年我的老師罵我可要比這狠得多哩!
.劉一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