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寫計劃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計劃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一
聯系實際:
(課件展示)
地區: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生: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1
師:人口自然增長率負值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
生:負值表示人口減少,0表示人口不增不減。
師過渡:世界上各地區人口增長的速度不同,那人口分布又是什么情況呢?
(板書)世界人口分布
師:請同學們閱讀67頁活動1,思考:用什么指標來衡量人口分布的疏密?用公式怎么表示?
生:人口密度=人口數/面積(人/平方千米)
聯系實際:計算撫順、沈陽的人口密度
(課件展示)
地區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人
(20xx年)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生:撫順人口密度是199(人/平方千米)
生:沈陽人口密度是537(人/平方千米)
師總結過渡:我們身邊撫順沈陽的人口分布不同,那么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點,我們需要利用世界人口分布圖來觀察。
師:讀圖要循序漸進,根據“讀圖三部曲”(觀圖—知地—求理),觀圖—熟悉圖例,明確圖意;知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求理—探究分布規律,理解成因。請同學們根據圖例,找出人口分布四大稠密區和四大稀疏區(人口密度大于200人為人口稠密區;小于1人為稀疏區),并分析這樣分布和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
(課件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地形圖、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生: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是人口稠密區。
生:極地地區,北非地區,南美洲北部人口稀疏。
生: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自然條件好,是人口稠密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氣候潮濕的雨林地區,人口稀少。
師生總結: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勻的,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是人口稠密區,而“高、干、冷、濕”地區人口稀少。
(課件展示)極地,沙漠,高原,雨林圖片
過渡:人口快速增長、人口分布不均產生了很多人口問題。
(板書)人口問題
師:請同學們四人組成一個小組,根據合作提示,分組探究下面兩個問題:
1、談談人口增長過快帶來哪些問題?
2、談談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原因及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課件展示)
合作提示:
1、各組自主選擇探究題目
2、先通過閱讀教材或學案資料,提取信息,形成自己觀點
3、組內交流各自觀點,互相補充。
4、組長收集整理組員觀點,以恰當的表現形式全班交流(畫漫畫、情景劇、舉例子等)
(附本部分學案)
<合作探究>(參照教材p67———p70)
1、結合所見所感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二
通過七年級上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識圖以及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地理學科基礎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一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知識還沒有形成系統,讀圖、識圖的能力欠缺,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將本著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開展本學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里希望揚長避短,深入學生,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盡快適應“快樂,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探討、更新教學方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具備必要的基本技能,對我們國家有一個明晰的了解。使學生知道我們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系,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了解我國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
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初步知道我國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環保觀念,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地球。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4章。第四章 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主要學習我國的各種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了解我國工業的發展趨勢,還有交通對經濟的影響。第五章 地方特色文化與旅游;學習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還有培養學生保護地方特色文化的意識。第六章 我國的區域差異;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和內部特征。第七章 認識我國的區域,了解我國幾個特殊地域的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特點,人文環境特點等,學會分析一個區域的地域特征。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客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充分利用地圖冊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掌握,也為他們今后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并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5、認真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三
通過上學期期末考的情況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的水平停留在考前的“臨時抱佛腳”。平時不注重問題的解決,和與老師的有效溝通與探討。
這學期教學的重點就是改變上學期的頹勢,抓重點——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初二會考為指針,加強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同時,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
本學期,本人承擔初一年六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周12個課時。上學期,平均只有2、3人的優秀率,比起其他的學科有拖后腿的跡象。有的班級b級的同學較多,后勁充足;但也有一些班級落后面實在是大。這學期,需要關注的就是,優秀率的提升,還有班級落后面的改善。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月一考,作業方面做到單獨面批和與小組長檢查相互結合的辦法,來緩解班級數量太多,作業積壓的程度。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針對考試抓重點。
3、更多注重平時讀圖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征.
1、認真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宏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擬好復習計劃,制定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每次月度考試后,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5、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四
本學期,本學科組有四人承擔初一年五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周10個課時。上學期,平均只有6人的優秀率,比起其他的學科有拖后腿的跡象。有的班級后進的同學較多,后勁充足;但也有一些班級落后面實在是大。這學期,需要關注的就是,優秀率的提升,還有班級落后面的改善。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三章,第一章《我們所在的.大洲——亞洲》概括了各亞歐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情況。
第二章《各具特色的地區》本章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
第三章《不同發展類型的國家》具體說明了幾個國家各自特點.
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征。
(一)針對教師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5、每次考試后,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二)針對學生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
3、培養學生關注自然,關心社會、關心時事的自覺性,收看新聞聯播節目,增進對世界的了解。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1—3周:第七單元《我們所在的大洲——亞洲》
具體內容:
第1課世界第一大洲
第2課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
第3課人口最多的大洲
第4課經濟發展的差異
第4周第一次測試
第5—7周:第八單元《各具特色的地區》
具體內容:
第1課東南亞(一)
第2課東南亞(二)
第3課中東
第4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5課歐洲西部(一)
第6課歐洲西部(二)
第7課拉丁美洲
第8課兩極地區
第8周第二次測試
第9—10周復習、期中考試
第11—15周:第九單元《不同發展類型的國家》
具體內容:
第1課東南亞(一)
第2課東南亞(二)
第3課俄羅斯(一)
第4課俄羅斯(二)
第5課澳大利亞
第6課美國(一)
第7課美國(二)
第8課印度(一)
第9課印度(二)
第10課巴西
第16周第三次測試
第17周第四次測試
第18-19周期末復習
第20周:期末考試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五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在學校主管教學校長的帶領下,充分發揮自身教學優勢,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本屆七年級共有3個班平行班級,每個班級平均約40人。由于學生的生源地不同,學生的層次也有很大的差異,通過開學近一周的觀察,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不強,一些小學生身上的特點還沒有完全褪去,面對地理這門新的課程,本學期的重點任務是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針對七年級學生好動的習慣,多安排一些動手實踐的活動,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七年級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呈現形式多種多樣,該教材針對初中生的特點,設置了多個學生活動,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和生活體驗,同時還有課外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七年級上冊以區域地理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與地圖、陸地和海洋、天氣與氣候、居民與聚落、發展與合作共五章內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分三節,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主要介紹了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地球的大小,地球儀的組成要素,重點是經線、緯線和經緯度的劃分。第二節主要介紹了地球的兩種運動方式,即自轉和公轉,這里面主要學習自轉和公轉的一般規律和產生的地理現象,也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運動做鋪墊。第三節地圖,主要講述地圖的基本要素,要求學生學習讀圖、析圖、繪圖和選圖用圖。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分兩節,第一節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紹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關概念和分布,是區域地理學習的基礎。第二節海陸的變遷,重點講述海陸變遷的原因和大陸漂移假說,板塊運動學說理論。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共包括四節,第一節從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入手,學習天氣的相關知識;第二、三節分別講述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第四節主要介紹世界各地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點。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分三節,第一節介紹世界人口與人種的構成和分布;第二節主要講述世界上各地區的語言種類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節講述什么是聚落,以及聚落的類型,聚落的特點和影響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本章內容主要介紹世界上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分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別和聯系,最后講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1~2
1、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2、我們怎樣學好地理怎樣學好地理怎樣學好地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3~4
1、認識地球
2、世界的海陸分布
3、世界的地形
4、海陸變遷
1、地球的形狀
2、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5~8
1、世界的人口
2、世界的人種
3、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人口和人種的分類
2、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人口的分布特點及人種的分類分布
2、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8~12
1、天氣和氣候
2、氣溫和降水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4、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天氣和氣候的特點
2、氣溫和降水的分布特點
3、氣候類型及其因素
1、氣溫及降水的分布特點。
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13~16
1、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
2、國際合作
3、重要的國際組織
1、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根本區別。
2、國際組織的簡稱國際組織的簡稱期末復習考試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六
1、教材在結構設計中加大了探究活動的力度,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已經從復習鞏固課堂知識,繼而承擔一部分新知識的教學。通過兩種形式,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實踐性。
2、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教材中嘗試不同的呈現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圖釋、說明地理問題的對話、展示地理過程的組照或組畫等,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激發他們對地理課的興趣。
3、密切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尤其是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教材十分重視對每一個教學內容的引入,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
4、平實、生動的語言風格。教材中盡可能避開生澀的地理專業術語,鄙棄板著面孔說教的語言風格。例如,嘗試在表現學生對話的對話框中,使用學生的語言。此外,一些小標題也比較活潑,富有啟發性。
5、版式設計生動活潑。
本教材的主要內容:
本教材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氣和氣候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教學重點:第一、二、三章
教學難點:第一、二、三章
1、了解地球和地球儀的有關基礎知識,認識地球的運動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和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
2、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面貌,運用地圖說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點,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探究精神,及辨證唯物主義思想觀;
3、認識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初步學會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系,形成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4、理解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影響,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了解世界文化的差異,理解各國的新文化傳統,形成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初一學生剛升入初中,雖然小學學過《社會》,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識,但大多數學生空間概念缺乏,不善于綜合分析問題,抽象思維能力差,缺乏科學的探究精神,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積級性高,學習地理的興趣濃厚,求知欲強,但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學習積級性不高,厭學情緒較重。
1、通過兩種形式,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
3、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示意圖、景觀圖、投影儀、多媒體等,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性;
4、根據地理科的特點,注意在教學中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級性。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七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教學,結合我校“學導并舉,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初一學生剛升入初中,雖然小學學過《社會》,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識,但大多數學生空間概念缺乏,不善于綜合分析問題,抽象思維能力差,缺乏科學的探究精神,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積級性高,學習地理的興趣濃厚,求知欲強,但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學習積級性不高,厭學情緒較重。
1、教學中充分發揮雙主體的作用,采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
2、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提高讀圖能力,并且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豐富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教學中做到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系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益。訓練題要做到精選、精練,做到講練結合,提高復習效率。
4、重點熱點抓輻射
重點據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切忌將教材內容重復復習一遍,應在所例舉的重點熱點專題復習中,運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學習方法,相互研討、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5、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
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搞好集體備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講究練習的實效性。
6、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0、每次考試后,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課時安排共22課時,分別如下:
章序
名稱
節次
內容
課時
課時合計
緒言
與同學們談地理
1節
與同學們談地理
1
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3
7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2
第三節
地圖的閱讀
1
第四節
地形圖的判讀
1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
2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1
第三章
天氣和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1
7
第二節
氣溫的變化和分布
2
第三節
降水的變化和分布
2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2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2
4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
第三節
類的聚居地——聚落
1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一節
發展與合作
1
1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1
緒言與同學們談地理
1
2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2課時)
2
3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1課時)
第二節地球的運動(1課時)
2
4
第二節地球的運動(1課時)
第三節地圖的閱讀(1課時)
2
5
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1課時)
講解練習題復習(1課時)
2
6
第一章檢測并講評(2課時)
2
7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練習(1課時)
2
8
第二節海陸變遷練習(2課時)
2
9
第二章檢測并講評(2課時)(2課時)
2
10
復習期中考試(2課時)
2
11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并講解練習題(2課時)
2
12
第二節氣溫的變化與分布(2課時)
2
13
第三節降水的變化和分布(2課時)
2
14
第四節降水的變化和分布(2課時)
2
15
第三章檢測并講評(2課時)
2
16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人口與人種(2課時)
2
17
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1課時)
類的聚居地——聚落(1課時)
2
18
第四章檢測并講評(2課時)
2
19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復習(2課時)
2
20
復習,期末考試(2課時)
2
上面就是為大家準備的13年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八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課程管理部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已進入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系統思維能力,同時初中已開始分科學習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他們的實踐、體驗活動開始涉及社會生活中一些較為復雜的社會現象或社會事物。因而可結合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一階段的實踐、體驗是在小學基礎上的遞進。
初一學生從思維發展來看,已有較大飛躍,學習過程中多些穩定因素,個別學生由于學習習慣較差,課堂中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講話等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但總體來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是有的,作業也能及時準確的完成。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本章屬于教材的緒論部分,第一節為“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第二節為“我們怎樣學地理”。分別從情感和技能兩個方面讓學生感知地理,說明地理學科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意義、地理學習的方法與途徑。本章的教學內容是為今后學習地理做情感上的鋪墊與準備,引導學生熱愛并親近地理學科。
教材通過“地理之謎”、“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生產建設”、“地理與風土人情”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的奇妙與親切,既能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的實際意義,又能激發學習地理的強烈興趣,體現出“地理知識無處不在,地理知識處處有用”的特點。
而第二節中“我們怎樣學地理”則通過引導學生畫學校地圖開始,從實際應用出發掌握地理學習的基本工具—地圖的使用,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使學生不會感到地理僅僅是一門學科,同時是一項人生的技能。“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學會思考地理問題”、“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則將興趣與方法、情感與技能恰當的融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門有趣、有用、值得學、能學好的.課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陸變遷四部分。這些內容都是學習地理的基礎知識,同時又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基礎知識,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是地理知識的基礎課,又是人生發展的奠基課。
“認識地球”一節,教材通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蘊含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材從地球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能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較全面地介紹了地球。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人們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圖,并能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地圖。
“世界的海陸分布”一節,教材首先通過“世界海陸面積比較”餅狀圖、南北半球圖等向學生展示地球的海陸分布,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形和具體的數據,向學生傳遞了世界海陸分布的特點及其面積比較,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體會了一種說明問題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直觀與抽象圖片的結合展示,以及大洲輪廓圖的繪制等手段,讓學生對大洲大洋的面積、名稱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認識。
“世界的地形”一節,教材首先簡要介紹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圖以及海拔和相對高度等概念,然后從運用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等概念入手,對陸地上的五種基本地形類型作了比較。在此基礎上重點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而等高線知識的學習,則為地形圖的學習以及后續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知識的學習做了較好的鋪墊。等高線的判讀則對訓練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熱身。
“海陸變遷”一節,教材分別從地表形態變化、大陸漂移與板塊構造運動兩部分來說明,通過大量實例說明地表形態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大陸漂移假說到板塊構造理論的形成,是極好的科學方法論教育素材,從假設到推理,再到實踐驗證,最終形成完整的理論這一過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學方法。而魏格納的事跡,則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難得案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屬于人文地理內容,從宏觀的角度闡述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其中最基本的內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數量、分布和人口問題。在此基礎上再講述人種、語言、宗教、聚落等內容,讓學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狀況,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正確看待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了解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懂得尊重歷史和珍惜祖先留給我文化遺產。
本章內容將在后續學習中自然滲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節中人文地理內容的高度概括,對后續的學習具有總領效果。而且這些內容與我們身邊所知、所聞的許多事情關系密切,建議教師授課過程中,注重聯系實際、聯系時事,通過追本溯源的學習方法,挖掘這些地理知識的歷史和現實體現,引導學生認識一個多樣的世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宗教觀、人口觀、環境與發展觀。
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條件之一。它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尤其對農業來說,他更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氣和氣候、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氣候類型四部分內容,既自成整體,又是學習后續分區地理知識的重要基礎內容。本章在介紹氣候過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觀圖、示意圖、圖表、地圖等資料,并注意密切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引出基本的科學道理,學生感悟了現象到本質的科學研究過程。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天氣和氣候的概念,看懂天氣圖、知道氣溫和降水的測定方法,會閱讀氣溫和降水曲線圖,了解主要降水類型,了解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并能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基本的氣候特點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異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狀況的基礎,本章引入世界的發展差異、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等政治經濟概念,為以后學習各大洲、認識國家和地區的人文地理概況起到基礎性作用。第一節“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初步引入國家的概念,主要講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和經濟發展差異,并簡略分析了導致發展差異的原因;第二節“國際合作”,介紹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講述國際合作的基礎和重要性;第三節“重要的國際組織”主要介紹國際組織的產生及主要國際組織的宗旨和職能。通過本章的教學學生可以對國家、對世界有一個更深入、更完整地認識,從而通過現象了解世界發展變化的本質,理解合作與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為做一個“世界中的中國人”奠定基礎。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斷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質。
2、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時掌握好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并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4、注意建立過程式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發展,給在實施新課程中的每一位學生建立成績檔案,用來記錄該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作好整理工作。
5、將新課程教學實驗研究進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將自己在這些年的教學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的課堂教學或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提煉,繼續發揚光大,并把它們記錄下來,寫成教案、活動案例、論文、實驗報告等,積累經驗,驗證《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九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世紀精神為指針,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學成績,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
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5~8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周2個課時。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新教材。
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校良好的人際關系,先進的教育理念,愛學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給了地理學科應有的地位。
大多數學生剛升入中學,有較強的進取心,且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地理知識有濃厚的興趣,這是今后學習中的一大優勢但由于學生年齡小,學習又存在不穩定的特點,有可能導致班級紀律渙散,而影響整體學習成績,這些都是應該考慮和采取措施加以解決的。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計五章,14節: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氣與氣候》,第九章《居民與聚落》,第十章《發展與合作》。
向學生講述了最基礎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不同自然環境,感受日新月異的地理環境變化,了解大自然的奧妙。
1、讓學生獲得最基礎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能力和讀圖能力。
2、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懂得人地對立同一關系,使人類發展與環境相協調。
3、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4、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5、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2、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此文轉自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并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制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6、每次月度考試后,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7、擬好復習計劃,制定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十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斷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質。
2、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時掌握好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并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4、將新課程教學實驗研究進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力爭在本學期能夠完成一篇論文或實驗報告。將自己在這些年的教學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的課堂教學或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提煉,繼續發揚光大,并把它們記錄下來,寫成教案、活動案例、論文、實驗報告等,積累經驗,驗證《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1、七年級地理教學仍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新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以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議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為主要內容進行教學活動和課時安排。
2、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必須變革“學科中心”、“知識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課程,努力創設一種以區域地理和鄉土地理作為學生學習載體的地理課程,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時代賦予中學地理教育的使命。
3、通過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1、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課程教材改革在推進素質教育、培養新世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作為邁向國際大都市的瓊海市將“構建以國際化大都市為背景,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為特征,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標志的課程體系”作為二期課改的基本要求。
2、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以及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科學。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中學地理課程是使學生獲得可發展的地理基礎知識和能力、認識地理環境、學會地理思維、樹立環球倫理觀念、形成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的一門基礎課程。
四、所教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1、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已進入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系統思維能力,同時初中已開始分科學習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他們的實踐、體驗活動開始涉及社會生活中一些較為復雜的社會現象或社會事物。因而可結合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一階段的實踐、體驗是在小學基礎上的遞進。
2、我所任教的班級是我校的初一四個班級。初一學生從思維發展來看,已有較大飛躍,學習過程中多些穩定因素,個別學生由于學習習慣較差,課堂中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講話等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但總體來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是有的,作業也能及時準確的完成。
初一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知道有關地球和地圖的基礎知識,天氣與氣候的基礎知識,世界海陸分布、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系,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系,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畫簡單的世界、大洲、國家的地理略圖,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4.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環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十一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一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周為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灘八二中學校有著良好的人際關系,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藍措的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給了地理學科應有的地位,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盡快適應網絡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并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制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5、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6、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7、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8、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9、擬好復習計劃,制定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
10、每次月度考試后,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單元課題 周次安排 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1~2
1、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2、我們怎樣學好地理
怎樣學好地理
怎樣學好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3~7
1、認識地球
2、世界的海陸分布
3、世界的地型
4、海陸變遷
1、地球的型狀
2、世界的地型
世界的地型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8~9
1、世界的人口
2、世界的人種
3、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人口和人種的分類
2、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人口的分布特點及人種的分類分布
2、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第四章 世界的氣候 11~14
1、天氣和氣候
2、氣溫和降水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4、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天氣和氣候的特點
2、氣溫和降水的分布特點
3、氣候類型及其因素
1、氣溫及降水的分布特點。
2、氣候類型及影響因素
第五章 世界的發展差異 15~16
1、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
2、國際合作
3、重要的國際組織
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國際組織的簡稱
國際組織的簡稱
期末考試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十二
七年級地理是學生上初中以來起始學科,面對新教材新對象,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和方法,努力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良好的成績。
本冊教材是初中地理第一冊,共分為5章:1.地球與地圖(2)2.陸地與海洋(3)3.天氣與氣候(4)4.居民與聚落(5)5.發展與合作。學生剛接觸,掌握起來難度大,
學生小學已經初步了解了一些自然現象等初級地理知識,但是內容簡單且有限,遠遠不能滿足現階段學生渴望認識世界本來面目、渴望探知世界之謎的需要。這對我們的教學有利,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劣勢:如空間思維能力差,綜合能力和讀圖認知能力也相對弱,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多研究學生和教材教法。
1.按質按量的完成區教育局規定的各項教學任務。
2.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優秀率大幅提高。
教學重點:地球與地圖、天氣與氣候。
教學難點:(一)地圖上的比例尺大小判斷及計算、方向的辨別。
(二)地球部分
(三)天氣與氣候
1、精備精講精練。
2、尊重每一個學生,注重每一名學生的性格的培養。
3、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發現每一名學生的“閃光點”,并鼓勵其自信心。
4、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1、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學生學習涉及周圍、世界有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增強學生生存能力。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學習求變化的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及區域差異向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的教學和學習有用而且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3、改變學生地理學習方式,依據學生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研究,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十三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1、重視學生創新能力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參與、思考、創新,使之培養學生的個性。
3、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把教改真正落實到地理常規教學中。
4、培養地理愛好者,建立地理興趣小組,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從而提高地理整體水平。
( 一)、利用兩周時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把心思從署假拉到課堂。
1、提前侯課,利用僅有的幾分鐘時間和學生融洽關系,并和課代表一起提醒學生做好課前預備。
2、學生剛回到課堂,過多的課下作業可能會打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作業在課堂處理。
(二)、激發學生學習愛好,營造快樂課堂學習環境,從教師語言開始。
1、教師語言幽默化。
以幽默的語言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全身心放松的狀態下學習,以便學生達到學習狀態。
2、教師語言親切化。
作為一個地理教師,溫柔親切的語言和恰如其分的形體語言有助于建立一種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也”。
3、教師語言精練化。
精練的.教師語言會節約課堂時間,課堂的每一分鐘對學生來說都是寶貴的,做一個“節約型”教師,為學生提供的空間和時間。
(三)、通過各種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從多接觸圖開始。
在課堂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學生看圖畫圖析圖,以鍛煉學生的識圖能力。
2、培養學生表述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課堂回答問題開始。
本地大部分學生特點就是分析問題不知如何下手,白話語言多,在闡述問題時不會運用地理專業術語,針對此現象,在教學方法中多運用談話法,多給學生創設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交給學生,給他們創造提問和回答問題的機會和空間,老師在課堂中引導、、提醒、點評,鼓勵并支持學生的個性學習。
3、培養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從學生筆記開始。
以前都是教師總結,為了培養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本學期改變以前教師擔任主角的習慣,初步嘗試把這個權利還給學生,從另一角度,也幫助學生學會在學習中運用歸納法總結知識體系。
(四)、通過各種手段,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道德。
1、培養學生自信心,從寬容學生的錯誤開始。
十三四歲的年紀,正是需要認可需要肯定需要鼓勵的階段,也正是輕易犯錯誤的年齡,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以“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姿態出現在學生中,答應學生犯錯誤不僅是教師的道德素養,而且也是教師的一種能力。
2、合作學習,從傾聽伴發言開始。
這兩天上了四節課,學生的反應就是在同伴發言時,整個課堂就是這一個人的事情了,其他同學好象與此無關,致使同伴之間的影響和互助學習幾乎不存在。
3、利用地理課堂,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
4、 把鄉土地理知識與大綱中的相關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家鄉。
三級課程即校本課程的內容以片段的形式穿插于大綱要求的相關知識中,熟悉家鄉,了解家鄉,為家鄉做貢獻。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湘教版篇十四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2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周每班計劃二個課時。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地了解。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懷有濃厚的興趣,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少數學生學習興趣不是十分的濃厚,認為比枯燥;有些學生甚至認為地理科比較難,難以理解;有些學生認為讀圖比較難;有些學生認為地理科學習的作用不大。但是,大多數的學生還是興趣比較濃厚,也熱愛地理這個學科,且基礎還行。
1、教學資源開發
充分利用教材、教學資料、地理方面圖書,使之為教學服務。
2、教學任務或目標
優質地完成教材的教學任務,盡量多的輔導學生。
要求學生學得輕松,課堂氣氛和諧。
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分析問題,學會用地理的方法思考問題,能客觀的看待事物,學會做人。
3、減輕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精心鉆研教材,科學設計教案,認真備課,認真教學,適時總結教學中的得與失。
5、教材在結構設計中加大了探究活動的力度,教材中“活動”和“綜合探究”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已經從復習鞏固課堂知識,繼而承擔一部分新知識的教學。通過“活動”和“綜合探究”這兩種形式,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實踐性;
6、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教材中嘗試不同的呈現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圖釋、說明地理問題的對話、展示地理過程的組照或組畫等,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激發他們對地理課的興趣。
7、密切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尤其是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教材十分重視對每一個教學內容的引入,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地理是密不可分的,是鮮活的。
8、平實、生動的語言風格。教材中盡可能避開生澀的地理專業術語,鄙棄板著面孔說教的語言風格。例如,嘗試在表現學生對話的對話框中,使用學生的語言。此外,一些小標題也比較活潑,富有啟發性。
9、版式設計生動活潑。
本教材的主要內容:
本教材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地球——我們的家園
第二章地圖——傳輸地理信息的工具
第三章陸地和海洋——人類生存的基本空間
第四章天氣和氣候——地球大氣的風云變化
第五章居民——“地球村”的主人
第六章聚落——人類的聚居地
第七章發展與合作——經濟全球化
1、了解地球和地球儀的有關基礎知識,認識地球的運動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和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
2、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面貌,運用地圖說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點,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探究精神,及辨證唯物主義思想觀;
3、認識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初步學會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系,形成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4、理解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影響,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了解世界文化的差異,理解各國的新文化傳統,形成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1、通過“活動”和“綜合探究”兩種形式,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2、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
3、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示意圖、景觀圖、投影儀、多媒體等,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性;
4、根據地理科的特點,注意在教學中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級性。
教學進度和課時分配
1、教學進度:
本學期教學時間為20周,去掉一周的節假日,二個周的復習時間,教學時間為17周,每周2課時,共34課時;
2、課時安排:
第一周:與同學們談地理、第一章地球——我們的家園第一節認識地球面貌2課時第二周:第二節感受地球運動單元檢測2課時
第三周:第二章地圖——傳輸地理信息的工具第一節認識地圖2課時
第三周:第二節使用地圖單元檢測2課時
第五周:陸地和海洋——人類生存的基本空間第一節海陸分布第2課時
第六周:第二節海陸變遷單元檢測2課時
第七周:第四章天氣和氣候——地球大氣的風云變化第一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2課時
第八周:第二節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課時
第九周:第三節天氣第四節氣候單元檢測2課時
第十周:復習
第十一周:期中測試2課時
第十二周:第五章居民——“地球村”的主人第一節人口與人種2課時第十三周:第二節民族、語言和宗教2課時期中總結
第十四周:單元檢測2課時
第十五周:聚落——人類的聚居地第一節聚落與環境2課時
第十六周:第二節聚落的發展與保護2課時
第十七周:單元檢測2課時
第十八周:第七章發展與合作——經濟全球化2課時
第十九周:復習
第二十周: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