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澤東傳》有感
我們這輩“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人,毛主席是永遠不可能從腦海里消失的偉人。因為打從懂事開始,我們便是生活在“寶書不離手,萬歲不離口,唱著《東方紅》,跳著‘忠’字舞”的環境中。至今我家已經搬過多次,但是那部在部隊發的、紙張有些泛黃的、劃滿了紅色波浪線的《毛澤東選集》袖珍合訂本,總是端端正正地擺在書架上隔的正中央,那尊鍍金的毛主席塑像一直座在電視墻柜上,有次搬家把幾枚毛主席像章弄丟了,我把全家人痛罵了一遍。如今,我們這輩人對毛主席從來沒有直呼其名過,特別是毛主席誕辰100周年以后的這些年,關于毛主席的“神話”傳說越來越多,越來越廣,人們把毛主席請上了“神壇”,與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一樣供奉。
其實,毛主席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究竟如何偉大,在我們的腦海里只是一個概念化的形象,就象《東方紅》、《瀏陽河》等紅色歌曲傳頌的那樣。
年前,我到新華書店游逛,目光被美國作家羅斯.特里爾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毛澤東傳》最新版全譯本緊緊地吸引住了。《毛澤東傳》不僅注重主人翁的政治發展和政治活動,而且注重主人翁的精神分析,更留心其個人生活方式和個性成長過程,是一部思想性強,文筆優美,敘事生動,頗能打動人的紀實性作品。最新版全譯本增添了真實可靠的材料,刪除了原版本中的不實文字,使作品更加厚實,事件更加充實,主人翁的形象更加真實。書中走出的毛澤東并非“神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創立人民共和國的英雄是一位復雜的人物,馬克思主義僅是其諸多成分之一”。“他是一位半知識分子。他熱心于歷史,也熱衷于行動,理想和意志對他至關重要。”他身上充滿“虎氣”和“猴氣”,生活中有時“虎氣”表現強烈些,有時“猴氣”表現充分些。他飽含七情六欲,盡管崇高偉大,虛懷若谷,卻也拋棄不了兒女情長,特別是在長期革命與建設的征程中凝結成的同志情、戰友情和親情。他成長為偉人的一生,并非總是立于高山,也經常屈身低谷,并非一慣正確,也犯過不可彌補的錯誤。由此可見,他確實不是完全超脫凡塵俗事、凡事料事如神的“神仙”,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成功有失敗的“凡人”。盡管時世變遷,“國家關系和社會的變化時之所需,日新又新。毛澤東的聲譽將沒有最終的休寂之地,每一代人在審視他時都有自己的起點”。但是,毛主席在其生涯中為中國所建立的豐功偉績,他作為“舉世公認的20世紀最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天才詩人”的地位,誰也不可否認。《毛澤東傳》“認可對毛澤東作出新的評價,亦可為他的人生描繪出更為具體的畫像”,把“偉人”形象與事件描寫得更加客觀實在,更具人性化、個性化,從而使偉人形象更豐滿,偉人與普通人更親近、關系更融洽,偉人更偉大。
讀完《毛澤東傳》,我為之震撼,為之興奮,深受啟發。對于歷史名人形象的藝術再創作,應該堅持以人為本,關鍵要刻畫反映“人”的本質特征。正如《毛澤東傳》所闡述的基本觀點一樣,偉人首先是人,是有血有肉、七情六欲、悲歡離合的凡人。然后才是偉人,主要體現偉人身上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建立的豐功偉績。過份的美化,把“人”塑造成“神”,或過份的丑化,把“人” 貶低成“鬼”,都是違背人之常理、人之本質特征的,也是違背藝術規律的。用唯心的觀念,是難以成功創作個性吸引人、形象感動人的精品力作的。只有用 “凡人”心態去觀察偉人、評價偉人,縮小與偉人的距離,消除“敬而遠之”的心理,才能塑造出具有“凡人”本色的偉人形象。同時要注重人生的環境文化氛圍。歷史名人的成長和思想個性的形成并非孤立的,它與成長環境和文化氛圍密切相關。因此,在對歷史名人形象的藝術再創作過程中,必須充分挖掘與歷史名人人生軌跡密不可分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人文資源,以豐富偉人形象,在提高偉人形象政治品位的同時,著力提升其藝術文化品位,不斷創造出反映歷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精品力作,實現教育、熏陶、啟迪、培育后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