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一
長時間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都不夠重視引導學生讀數學書,其主要表現是:新授結束再讓學生翻開書本,書本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讓學生讀數學有關概念流于形式,概念的過程不予重視;教學中有的教師僅是作業練習時回到數學書上,使之如同練習冊一般;學生對數學讀書不重視,也不感興趣等等。在我們的平時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總認為閱讀是語文的事,培養學生的閱讀本事、提高學生的語言敘述本事為廣大數學教師所忽視。如上公開課不用教材,只用習題紙已成為一種風氣??傉J為一堂“好課”應當是:教學過程順暢,教師起到了“導”的作用,學生“演”得也很投入,但往往忽略了學生的閱讀。
可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大多會出此刻這樣的情景:在應用題教學中,由教師讀題學生大都能夠理解題意;可是一到讓學生獨立完成時,往往錯誤不斷。這也說明了沒有閱讀本事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本事是多么的蒼白無力。為此我們提出了“數學課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研究”這一課題。
1、讓學生明確閱讀數學課本的重要性
自學本事對于人的未來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而閱讀是自學的重要渠道,自學本事的核心就是閱讀本事。
2011年版數學課程標準已明確指出,教師必須注意“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課本是數學專家集結過去經驗,在充分研究學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學質量、數學學科的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是任何教輔用書替代不了的。所以,培養學生閱讀本事的根本在于落實數學課本的閱讀。
2、使學生掌握閱讀課本資料的方法
閱讀中要根據數學語言的特點和數學知識的類型,運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較,確定、推理等。各類數學知識在閱讀中的側重點和思維方式都有所不一樣,教師應指導學生逐步去感悟,構成技能。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閱讀為學生創造了獨立思考的機會。邊讀邊思考教師布置的閱讀思考題,邊讀邊思考每個字、詞、符號和圖表的內在意義,邊讀邊建立知識間的聯系,找規律、抓本質,僅有進取、主動地思考,才能弄懂、學會知識,掌握思維方式,提高學習本事。
(2)手腦并用的習慣
(a)劃:劃出概念、術語、公式、法則等,以便查閱和記憶;劃出語句中的重點字詞以便在適當的時候提醒自我;劃出閱讀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質疑。畫出直觀的線段圖、平面圖形等示意圖,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幫忙自我分析題意和數量關系。
(b)算:數學知識是以計算為基礎的,所以,閱讀中,邊看、邊想、邊算,在算中比較找規律、在算中嘗試探索、在算中驗證推理的結論等。
(c)操作:閱讀中,依據教材供給的信息,親自動手實際操作,能夠使學生借助動作思維獲得鮮明的感知。
(3)勤問的習慣。學生閱讀中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剛開始,有些學生不會提問題,提出來的問題往往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是幼稚的,但這是思維的火花,教師應善待,這樣,學生才敢思、敢問,才會逐漸產生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數學課本是教師的教學之本,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依據,尤其是義務教育數學課本,其教學資料和例題的編排都是遵循以舊帶新、由扶到放的原則,要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以培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我動腦、動口、動手學習的本事和習慣。
1、教師示范運用數學課本,激發學生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模仿的特點,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學中多運用數學課本,使學生感受到課本用處大,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益處多,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愿望。
2、引導學生構成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教師可采用扶——半扶——扶放結合——放的方法,對學生逐步提出閱讀數學課本的要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讀書,掌握方法。
(1)通讀教材,初步了解資料概況。
(2)細讀教材。要求學生能找出知識的關鍵資料,加上著重號或提出自我的問題。
(3)新授結束后,在學生作業前,教師要留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本,讓學生整理一節課的資料,消化所學的知識。這一環節不可忽視,學生這時讀書,正是他們自我開展摸索學習方法的契機。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二
石門小學2013秋季學期語文組教師聽(評)課教研心得
楊大華
土生土長在農村,求學在農村,小學教學沉默在農村的我,自我感覺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課改的大潮。以往總是自哎自怨:“學生越來越難教了”。
真是學生越來越難教嗎?不是。還是出自我……?感到迷茫、困惑的我,不知語文教學的路在何方?
2013年11月26-27日我校舉辦的語文聽評課活動,能夠與語文組老師一起研討語文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實在是機會難得。我與語文組老師進行交流互動,研討教學,面對面溝通,有幾位老師的教學讓我切身感受到他們在語文教學上的深厚功底和對語言文字的獨特理解,特別是他們的治學態度更加值得我們學習。和他們坐在一起相互交流、討論無拘無束。在語文教學上,我又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陸老師先用^v^^v^的小詩把我們領進課堂的大門,接著是未來10年的全民上大學讓我們知道未來競爭更強烈、優質生源搶奪更激烈,所以我們做為教師的從小學開始就要給學生打下良好基礎。再接下來的“四講”更是讓教師開闊了眼界,讓我要從更高的視角來審視自己以住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已深深的知道,我現在所走的是彎路,包括我們學校的老師,現在都是在走彎路。難怪平時老師們都百思不得其解:我們確實是在努力的在教學,可就是教不好。聽了陸老師的講座,我已體會到教育理論指導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下一步我們就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有效教學了。
首先陸老師讓大家懂得人生最大的投資就是教育。
想想我們現在的農村小學,很多家長根本就不重視這個小學教育。很多家長們都是為了錢外出打工、做生意……于是很多小孩就成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家里爺爺奶奶,或叔叔、伯伯等只能管孩子吃、住,卻不能像父母親一樣教育孩子,于是很多小孩子在平日就過著“放羊式”的生活,他們沒人管也就沒自覺性,在家習慣了,在學校也就難管了。但不管怎樣我們做為老師的要給學生們更多的愛,盡可能讓他們自主、自覺、有志向,讓他們養成學習的好習慣。陸老師還讓我認識到語文教學誦背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語文是有聲的藝術,不是靜止的字符?!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足可以說明讀書的重要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規定:第一階段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第二三階段誦讀優秀詩文;第四階段誦讀古代詩詞。我們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計一些簡單的課件,利用多媒體中的優美畫面、詩一般的意境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優美的音樂在學生的耳畔縈繞,讓學生陶醉在課文的情境之中,在此種情境中誦讀,能夠達到“以美育情”的效果,使他們感受到誦讀之美,從而激發起誦讀的興趣。還記得幾年前在鎮小舉行的那個^v^千人誦^v^那場面,我至今還歷歷在目,在那種情景下,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來。書讀多了,才能積累更多的好詞好句,寫起文章來才會得心應手。
《推行精細化管理,扎實提高教學質量》,這是我們鎮小2011年春季期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大會上燕嶺小學的教學工作經驗交流總結。燕嶺小學的精細化管理,使他們的學校在過去的一年里取得了好成績。管理如此,在學習上也是如此。陸敏榮老師也談到了精細學習教學這個問題。他還闡明了精細學習通道:“讀好書,講出來;抄一抄,默出來;想一想,會運用;勤整理,建體系”。我們在教學上也要讓學生認識這通道,并沒著這一通道走,走上成功、成才之路。
要用高度的責任心,在任何環境下,都要盡自己的能力做好,陸老師也強調了這一點。蘇霍姆林斯基以讀書作為自己人生成長的一筆重要“財富”:“我私人的圖書館里,在幾間房子和走廊里,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圖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作為教師,必須也要有豐富的知識來武裝自己,自覺讀書、備課思考、務實科研,活到老,學到老。同時我們還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學生,學會寬容、理解學生對學生循循善誘,一定要讓自己的學生喜歡上自己!
陸老師一堂課,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臺是我永遠的舞臺。學習,教學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開闊眼界的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后,我要多讀書,不斷提升自己,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努力讓學生樂學、善思。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三
能源是什么?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資源可以不斷再生嗎?不!能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世界石油價格不斷上漲,讓有車一族有了很大的油價壓力,讓許許多多想買車的人而卻步;液化汽的價格上漲到了100元以上,漲幅高達百分之兩百;我市水供應緊張,有幾所學校停課數天。由此可見,能源不是無限的,資源也不全可再生,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嚴峻的能源危機。
借著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機會,我們小組對展開了研究,對我國的能源現狀以及發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希望能喚起人們的警覺,能為現在的能源危機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那么到底什么是能源呢?能源是指可以從其中獲得能量的資源,能源是工農業生產必需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之一。在各種各樣的能源中,有些是本來就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可直接利用其能量的能源,稱為一次能源;有些不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而是人類利用一次能源經過加工轉化而取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煤碳、石油等隨著人們的開采利用顯著減少的稱為非再生能源;水能、風能等在自然界中能很快得到補充或循環再生,不隨人類的利用而顯著減少的稱為可再生能源,將能源分類可歸納為下表:
有量的二分之一。目前,我國車用煤達10。8萬噸,居世界第一。以煤為主的能源利用情況,加之技術的保守等諸多原因,使得我國的利用率與國際水平相差甚遠。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能源的需要量量與日俱增,地球上可供開采的化石能源會越來越少。并且,化石燃料的燃燒嚴重污染了環境,引發一系列的生態危機。所以,我們組搜索到了部分我國目前使用的清潔可再生能源。
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是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的水能資源。是常規能源,一次能源。我國最大使用的能源是水能
在自然界中,風是一種可再生、無污染而且儲量巨大的能源。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危機,各國都在加緊對風力的開發和利用,盡量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風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風能作動力和風力發電兩種形式,其中又以風力發電為主,以風能作動力,就是利用風來直接帶動各種機械裝置,如帶動水泵提水等這種風力發動機的優點是:投資少、工效高、經濟耐用。 地球表面大量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由于地面各處受太陽輻照后氣溫變化不同和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氣壓的差異,在水平方向高壓空氣向低壓地區流動,即形成風。風能資源決定于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風能密度是
單位迎風面積可獲得的風的功率,與風速的三次方和空氣密度成正比關系。據估算,全世界的風能總量約1300億千瓦,中國的風能總量約16億千瓦,如果合理利用,將會是一筆寶貴的能源財富。
太陽能一般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在太陽內部進行的由“氫”聚變成“氦”的原子核反應,不停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不斷向宇宙空間輻射能量,這種能量就是太陽能。太陽內部的這種
核聚變反應可以維持幾十億至上百億年的時間。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輻射功率為w的輻射值,其中20億分之一到達地球大氣層。到達地球大氣層的太陽能,30%被大氣層反射,23%被大氣層吸收,其余的到達地球表面,其功率為800000億kw,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于燃燒500萬噸煤釋放的熱量。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等。狹義的太陽能則限于太陽輻射能的光熱、光電和光化學的直接轉換。 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知道利用鋼制四面鏡聚焦太陽光來點火;利用太陽能來干燥農副產品。發展到現代,太陽能的利用已日益廣泛,它包括太陽能的光熱利用,太陽能的光電利用和太陽能的光化學利用等。太陽能的利用有被動式利用(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太陽能發電一種新興的能源利用方式。
核能主要用于發電。核能發電是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它與火力發電極其相似。只是以核反應堆及蒸汽發生器來代替火力發電的鍋爐,以核裂變能代替礦物燃料的化學能。除沸水堆外(見輕水堆),其他類型的動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在蒸汽發生器中將熱量傳給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沸水堆則是一回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變成70個大氣壓左右的飽和蒸汽,經汽水分離并干燥后直接推動汽輪發電機。
海洋能指蘊藏于海水中的各種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度差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環境等優點,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波浪發電,據科學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蘊藏的電能高達90萬億度。目前,海上導航浮標和燈塔已經用上了波浪發電機發出的電來照明。大型波浪發電機組也已問世。我國在也對波浪發電進行研究和試驗,并制成了供航標燈使用的發電裝置。
潮汐發電,據世界動力會議估計,到20xx年,全世界潮汐發電量將達到1000—3000億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是法國北部英吉利海峽上的朗斯河口電站,發電能力24萬千瓦,已經工作了30多年。我國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廈潮汐電站,總容量達到3000千瓦。
有待進一步開發的未來能源:
目前我們掌握的太陽能光電技術,雖然昂貴而且效率低下,但是如果我們更廣泛的使用這一技術,也能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來自太陽的能量源源不斷,一旦太陽能電池造出來幾乎就沒有什么后續的維持費用。
生物質能來源于生物質,也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于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質能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
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或氣態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而且是一種無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于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地球內部熱源可來自重力分異、潮汐磨擦、化學反應和放射性元素衰變釋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熱能是地球主要熱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已有5500處地熱點,地熱田45個,地熱資源總量約320萬兆瓦。
地熱能是來自地殼之下的高溫能源。一個典型的地熱能電場可以輕松的輸送100mw電量,這是風能和太陽能所無法企及的。
雖然自身不能當作能量源,氫燃料卻是一個巨大的能源儲備介質。氫可以隨意的從水中提取,擁有很好的能量/重量比,燃燒之后產生無污染的水蒸氣。在眾多新能源中,氫能以其重量輕、無污染、熱值高、應用面廣等獨特優點脫穎而出,將成為21世紀的理想能源。氫能可以作飛機、汽車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動火箭動力。
如果有兩種鹽溶液,一種溶液中鹽的濃度高,一種溶液的濃度低,那么把兩種溶液放在一起并用一種滲透膜隔離后,會產生滲透壓,水會從濃度低的溶液流向濃度高的溶液。江河里流動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咸水,兩者也存在一定的濃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壓比海水的水壓高,如果在入??诜胖靡粋€渦輪發電機,淡水和海水之間的滲透壓就可以推動渦輪機來發電。
海洋滲透能是一種十分環保的綠色能源,它既不產生垃圾,也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賴天氣的狀況,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在鹽分濃度更大的水域里,滲透發電廠的發電效能會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國鹽城市的大鹽湖、美國的大鹽湖。當然發電廠附近必須有淡水的供給。據挪威能源集團的負責人巴德·米克爾森估計,利用海洋滲透能發電,全球范圍內年度發電量可以達到16000億度。
其實地球上幾乎所有的能源,基本上都來自于太陽。植物在將太陽能轉化為有用能源方面的效率是我們的太陽能電池遠遠不能及的。無論在直接產生電能,還是產生氫氣,人工光合作用能夠解決目前相當多的能源問題。人工光合作用是一個非常長的研發過程,過去的幾十年取得了一些成果,然是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
也被稱作染料敏化二氧化鈦納米薄膜光陽光伏打電池,這種電池只有傳統太陽能造價的1/5,另外,還避免了非常消耗能完美硅晶圓制造過程。不過這種電池的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能夠達到33%極的電池量的效率左右。
以上的各大未來新型能源技術,都有其不足之處,有待我們進一步的開發和研究。如果得到了完善,并投入使用,定會大大減輕目前的嚴峻的能源情勢。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四
1、總目標:
通過自主探究等多樣化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方式,提升學生自身學習生活的經驗、能力、情感體驗和價值目標追求,密切學生的學習生活與自然界,社會生活的聯系,加強學生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的聯系,發展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整體性、規律性和獨特性的認識,發展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的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態度、方法和能力,創造性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加強學生參與社會生活、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觀念和思想方法,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發展的人文精神。
2、具體目標
(1)發展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有關問題,引導學生對目前面臨的十大環境問題從化學方面進行分析,激發學生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2)培養學生通過主動探究的實踐活動,獲取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情感體驗,培養學生主動求知、樂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3)促進學生通過研究實踐活動,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在開放性環境中獲取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包括發現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的能力,收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研究性課題的選擇來源,選題思路:
(1)生活實踐。
(2)報刊、雜志論文。
(3)熱門話題。
(4)參考教師提供的課題
(二)思路:
1、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2、環境保護。
3、資源利用。化學實驗探索與研究。
附部分參考選題:
1、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對(某地區)廢電池回收情況的調查及建議。
3、空氣中so2對土壤的負面影響及治理措施。
4、關于城市垃圾資源化的設想與調查。
5、大氣污染與人體健康。
6、酸雨與人體健康。
7、燃煤脫硫的簡史及其發展。
8、關于口香糖的報告。
9、水體的富營養化。
10、無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11、殺蟲劑使用的反思。
12、食品污染。
13、洗滌劑、工廠廢棄物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
1、對化妝品成分的研究。
2、金屬防銹的研究。
3、有關飲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調查。
4、純凈水是否“純凈”。
5、維生素王國探秘。
6、淺淡當今社會之健康飲食。
7、修正液對人體的危害。
8、關于含碘食鹽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9、廚房里的化學。
10、科技與生活——關于納米技術。
第一階段:學生的分組。
每個課題小組一般3人~4人,建組之后,每一個課題小組要明確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的主要問題,研究的步驟和程序,實驗方案的編制等,使研究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第二階段:收集資料。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五
在詩歌的海洋里,有無數珍寶。詩歌總散發著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引人入勝。這次,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來遨游這個屬于詩歌的國度。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分小組開展“了解詩歌的發展史”、“詩歌體裁的分類”、“推薦喜愛的一首詩”、“我寫的一首詩”、“誦讀古詩、背誦古詩等活動。
其中讓我收獲最大的就是“我寫的一首詩”這個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寫詩。雖然老師講了很多關于寫詩的方法,例如,明喻法、暗喻法、摹聲法……。但我還是聽得一頭霧水、云里霧里的?;氐郊依?,我面對一張作文紙,我仍是一點兒靈感也沒有。我望著陽臺上的花,腦海里如中了魔咒一樣忽然閃過一個念頭——要不寫花。緊接著,我把花分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寫。老師說寫詩,特別注重遣詞用字。所以,我一會兒翻著新華字典,尋找準確的字;一會兒看著好詞佳句本,搜索優美的詞句;一會兒盯著天花板,冥思苦想;一會兒趴在桌子上,絞盡腦汁;一會兒托著下巴,一籌莫展;一會兒低著頭,唉聲嘆氣;一會兒鼓著腮幫子,若有所思;一會兒眉頭緊鎖,反復琢磨。緊接著,我有“奮筆疾書”、“埋頭苦干”。終于,我的第一首詩歌就這樣“騰空出世”了。我寫的這首詩不但用上了修辭手法、讀起來還有點兒押韻呢!我覺得第一次寫詩就能寫出這樣的詩,已經不錯了。
我還了解了詩歌的發展史、詩歌的分類方法、怎么抑揚頓挫的誦讀詩歌……
此次活動的不足在于我們這個小組不夠團結,組員們研究、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我認為組員的學習態度應該改進,要認真完成組長布置的任務,提高做事效率。
詩是生活中每一個瞬間的捕捉,一個熱愛生活的孩子肯定有一雙善于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眼睛。少年兒童屬于詩的年齡、花的季節,讓我們伸開雙臂,放開喉嚨,投進詩歌的懷抱里吧!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六
當我們第一次接觸到研究性學習時都感到很困惑,也到底是什么方式的學習?我們能研究什么呢?一系列的疑惑撲面而來。殷老師及時為我們講解了什么是研究性學習,我們在英語研究性學習中能起什么作用。一開始我就以為就是學生在講臺上給大家講課。但后來的一些變化讓我感到震驚。
當第一次^v^站在講臺上為大家講習題課時,大家不再像平時那樣耍手機或者睡大覺,大家都覺得很新鮮,很有意思。這種學習氣氛的改變讓我對研究性學習另眼相看。第二節課的老師是鄧剛。很難想象在我印象中的那個鄧剛居然可以站到講臺為大家講解英語,還是專業英語。他的那堂課讓我們認識到一個在英語成績上的后進生,也可以是英語學習上的先進生!那堂充滿激情的課讓我記憶尤甚!每個站在講臺上的小老師,都讓我們眼前一亮,每位老師都在展示他/她被大家所忽略的精彩!
平時我就覺得我們班的女生都比較低調,很少在大家面前講話。而這次“七仙女”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平時上課很少說話的女生把課講的生動!讓大家都沉浸在學習的氣氛中。畢竟女生的吸引力還是在那的嘛。在一次總結會上。李紅霞同學向我們透露的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胡藝凡同學講課的那天是她的生日,但她沒有告訴任何人。她用那次近乎完美的講課給自己的20歲生日獻上最好的禮物:自我的改變!在那節課的評論時,她悄悄的哭了。在淚水中我們仿佛看到一個美好人生的開始!祝福她像鳳凰一樣涅磐重生!
女生中的強人則讓我們感受到另一種風采:李紅霞老師的棒棒糖和超棒的課堂控制能力!如同胡蘿卜和核大棒一樣。高萬琳老師的嚴師風范和那不可多見的笑容讓男生都很沉迷。這就是魅力啊!筒子們!還有李祖穎老師很好聽的聲音和極大的耐心仿佛讓我們又回到了幼兒園時代。趙楠老師的專業的語法和句子結構講解,以及標準的發音。很有老師的風范。同樣是過四級的我卻連語法都不會,汗顏??!還有黃紅老師講的很有耐心給人很輕松的感覺。說明我們208的小詹同志眼光是很好的!
作為電氣二班的主體的男生表現同樣很給力!就像我們的親愛的“兼職哥”李會故!一共講了三次課。每次課都有所進步!平時這個沉默的小男生在英語研究性學習中爆發啦!不僅超出預想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還輔導別的同學的備課。最讓我們吃驚的是由于那位同學因事不能講課,他依然決然的扛起了那次講課的任務,而時間僅僅只有一個下午!當殷老師和我們都擔心他能否講好這次課時,他用課堂上的表現打碎了我們的疑問!99分的表現讓那堂課成為了經典。陪練的把老師練下去了、臨危受命等等。這些典故只有可能同時出現在我們的兼職哥身上!
還有很多讓我們感動、震驚、鼓舞的事情出現在我們英語研究性學習中,但受字符限制,就先寫到這。下面說下我在英語研究性學習中的體會。
每次上課時殷老師時不時的出現在我們的身后,提醒我們“坐直流、站好了|、把胸挺起來、把腰挺起來、把頭抬起來!面向你的大多數聽眾!”有時還用手矯正我們的站姿。我想這不僅是上課紀律的事,而且是在提醒我們做人就要坐得正、站得直!體現出我們的氣勢。以前的老師可能只是因為有人趴在桌子上睡覺提醒我們,但殷老師是為了提醒我們進入社會之后不管職位高低、收入多少都要把自己站直了!
通過研究性學習的親身經歷,讓我們自己感悟到很多道理。比如:多干才能能干、遇到事情不要說讓誰誰來干,要說我來!。。。。。。。。也許這沒有哲理書上講的那么生動,但這些到到道理都是我們親身經歷過的。我們會銘記在心。。
有位同學在課堂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研究性學習就像火苗一樣點燃的內心無限的能量。在研究性學習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充盈燃料的火把。自己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英語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根據語言的習得規律,acquisition比learning更重要;practice比teaching更有效。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也再次驗證了這一真理。
自主學習和問題意識是轉變學習方式的兩翼。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不再是教材的決策者,課堂的統治者。只是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參與指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重新審視,吐故納新,與時俱進地提高素質,完善自我,并建立新的師生關系。
在英語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書本知識只是一種必要并非絕對充分的知識,教材只是一種參考而非唯一的樣本。一個包含各種英語媒體的大課堂,大平臺才是根本。正是這樣一個平臺給了大家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
舞臺多大,學生的能力就有多大!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七
學生姓名:xxx
學號:xxxxxxxxxxxx
所在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專業:文秘
設計(論文)題目:《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及相關因素分析》
(一)選題背景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已從過去的精英教育發展到今天的大眾教育,大學畢業生人數急劇上升,又恰逢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大學生就業問題雪上加霜。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和擇業競爭的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引起政府和社會各方的廣泛重視,就業壓力問題已成為相關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
(二)選題意義
研究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有利于認識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的類型以及產生的原因,以此來進一步研究減小或降低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解決辦法,促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當代大學生對就業壓力的承受力,幫助大學生了解自我、正確的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掌握解決壓力的方法,促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中周紅萍的《大學生就業壓力與擇業研究》一文中提出: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影響因素包括客觀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
其中客觀因素包括三方面:
第一,高校擴招后的壓力。高校擴招使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競爭不斷加劇,導致每年有部分畢業生不能及時就業。
第二,高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軌。部分院校遷就某些專業教師開設近于或已經飽和的專業、爭相開設或盲目擴大熱門專業,造成畢業生結構性的過剩。
第三,招聘單位門檻高。有工作經驗這個條件成為畢業生就業難以逾越的門檻,而不規范的人才流動體制也造成很多招聘單位不愿為別人培養有工作經驗者。
主觀因素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功利化傾向。一些大學生在就業價值取向上扭曲,出現拜金主義、官本位、東南沿海大城市就業方向等思想,給大學生帶來更大的壓力。
第二,期望值過高。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對自己自信對未來有較高的期望,當走入社會時他們的高期望受到社會的低接納的打擊,容易產生壓力。
第三,實踐能力弱。大學生具有較好的科學文化、專業理論等知識,但社會經驗和實踐能力顯得相對較弱,而社會要求大學生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更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中國計量學院生命科學院劉紅波等在《大學生就業壓力因素分析及心理疏導探索》一文中指出:畢業生心理壓力來源多種多樣,除了市場需求造成直接的、現實的壓力外,畢業生對社會、自我的認識不夠,以及受到一些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造成心態偏差,是就業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
劉紅波認為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因素包括五個方面:
第一,人才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國家近年從制造型向知識經濟型過渡,雇傭人員模式也因此發生轉變,對雇傭人才學歷要求提高。
第二,畢業生數量連年攀升。高校擴招、教育結構調整和資源重組等原因,畢業大學生數量猛增,同時社會經濟成份變化都增加了就業困難。
第三,大學生成長環境影響就業。在校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與社會環境、教學管理水平、個人素質等密切相關。
第四,個人能力素質的高低以及家庭經濟狀況與就業關聯。善于溝通有利于盡早融入集體,處理好同事間的關系,從而適應工作。
第五,專業和專業成績的滿意度。對所學專業滿意程度直接影響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濃厚影響專業成績,這直接或間接影響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與求職競爭力。
劉心紅在《淺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及應對策略》一文中提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產生的原因分為用人單位的原因、學校的原因和大學生自身的原因三個方面,同時也指出就業難問題的解決對策包括政府、用人單位、高校和大學生四個方面。
劉心紅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用人單位的原因分為三方面:
首先,我國企業大多是加工制造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為大學生提供的有效崗位不足。
其次,用人單位方面強調應聘人員的工作經驗和高學歷。
再次,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誤區。
學校的原因也分為三個方面:
首先,專業結構不合理,與市場需求存在錯位。
其次,人才培養質量滑坡。
再次,大學生就業指導力度不夠。
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足,對職業和自己的認知不夠產生就業壓力。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八
研究性學習課題是學校本學期大力提倡的,并且在學生的學期末綜合評價時占了20%的比重。江主任讓我準備一節研究性學習的課,以供數學教研組的同事們研究探討。在20xx年x月x日,周二第三節,我和五年級一班的孩子們一起完成了“聰明的測量員”一課。
然而,在隨后和數學組的同仁們研討交流時大家的評課卻如當頭一棒,將我的自鳴得意化成碎片。我們數學組這個學期的評課方式是課堂觀察,即在課堂上根據自己選定的觀察點在特別設計的表格中記錄一些數據,評課時就以此為標準評課。()江主任觀察的是“學生學習投入狀態”,他評課時提到,他問了幾個小組,發現有近半孩子沒有按要求提前做實驗,僅憑這點,就可知學生學習投入狀態是失敗的。這點我確實是預設得不充分:我是提前一天讓學生回家做實驗的,但是孩子們有些認為這些實踐作業不是正兒八經的作業,并不重視。
現在反思起來:捫心自問,學生的不重視根源還是教師的不重視!雖然我之前一直青睞研究性學習:如果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一個個答題機器,不會將知識應用于生活、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么這些孩子將來怎能適應時代發展?!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一直注重讓孩子們完成一些研究性學習課題,讓孩子們在經歷親身實踐“做”數學的過程,并完成課題實驗報告,從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現在再來剖析我的思想:我依然是“重方法、輕實踐”,而研究性學習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最大區別就在于它更注重實踐性。只有真正地動手實驗,在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中,“知識”發現、“方法”習得與“態度”形成才能有機結合高度統一。
江主任總結說,綜合實踐課的實施模式應該體現:提出問題-自主設計研究方案-交流修改研究方案-分小組探究-交流匯報-完成實驗報告。這樣來看,這節課只是到了第三個步驟“交流修改研究方案”,下面就是根據方案動手實驗探究了,在充分實驗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發現新問題、有創新的思考,再專門找時間進行交流匯報,最終可以回顧反思整個過程,完成課題實驗報告。
其他老師們的觀察點有“教師顧忌學生面”、“師生互動方式”、“教學手段的運用”等等,提出課堂上舉手的孩子不是特別多,課堂氣氛沉靜有余活躍不足。
我總結反思了老師們的建議,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和孩子進行了分享,和孩子們約定“超越自己,勇敢舉手”。此外,我和孩子們探討了我國小學生和發達國家小學生的最大的差距是我們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大大落后,并約定,“為中華之崛起而實驗”: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聰明的測量員”,內容包括一篇數學日記(里面有對測量方法的描述,可以看作實驗方案)、實驗研究記錄表(四個實驗都要做,測量方法是量多算少法,而且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以減少誤差)、課件(每次測量都需要拍下照片,并且做成課件,在照片下注明步驟說明)、課題研究報告(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大量實驗,再專門用一節課交流、提升,形成研究報告)。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對學習品質要求更高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思維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我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孩子們分批分層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現在,我給已經發給我數學日記的學生發了一張實驗研究記錄表以及做實驗的材料(一塊蚊帳、一根銅絲),還請有游標卡尺、電子稱的同學借出工具,以便孩子們做實驗。而且,我會將他們的游戲作品陸續展示出來,給那些動手能力弱、積極性不高的孩子做借鑒。爭取一月內每個人都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得到那寶貴的最終考評的20%。
這個長時間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可以讓孩子充分動手,為孩子們打開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窗口,培養他們的動手實驗能力、嚴謹態度和創新精神,希望家長們大力支持!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九
小課題研究是我們學校最給力的活動之一,我非常喜歡它,因為它總是會讓我有很多發現和收獲。今年寒假,我又興奮地開始了我的小課題研究之旅。
開展研究之前,選擇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很重要,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好奇”的感覺。今年,什么引起了我的研究興趣呢?我們全家人都喜歡吃大蒜,特別是吃面條或餃子的時候有它做伴,那真是天下的美味。盡管大蒜的味道有些“粗魯”,而它的好處卻被科學家們屢屢發現。蒜苗是大蒜幼苗發育到一定時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是爸爸的最愛。我想今年假期爸爸若是能吃上一次我自己親手種的蒜苗,那該是多么開心的一件事情啊!正當我準備在花園里培土種大蒜的時候,媽媽說,聽說大蒜在沒有土壤的環境下也可以長出又綠又嫩的蒜苗。我說,這怎么可能,任何植物都需要在土壤中吸取養料啊?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在媽媽的幫助下,我查閱有關大蒜生長過程的資料,了解到,蒜苗的生長周期比較短,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有合適的溫度(10—15攝氏度)、光照、水分還有土壤的養分。
為了求證“蒜苗無土生長”這個有趣的問題,我選擇“蒜苗的生長過程”作為我小課題研究題目,通過親自實驗,觀察發現蒜苗的生長規律;親自驗證大蒜是否在無土環境下也可以生長出嫩綠的蒜苗。
水栽大蒜時,我通過用牙簽穿連的方法把大蒜固定下來,這樣它們就不會東倒西歪了。種植過程中,我每天都換水,但水不能太多,沒過大蒜即可,否則大蒜就會腐爛。每隔三天,我就仔細觀察蒜苗的成長情況,記錄下它的苗高和根長,并畫出圖表發現規律。我的實驗進行了二十一天,蒜苗長出40厘米的綠苗,根長約3。5厘米,實驗成功!爸爸開心地吃上了我的“愛心蒜苗”。
通過實驗我發現:水可以給蒜苗營養,光照和溫度對蒜苗的生長也很重要,因為蒜體本身就存有養料,所以只要溫度適當,加上水分、空氣、陽光,沒有土蒜苗照樣能生長。通過親自實驗與觀察,這次小課題研究又給我帶來很多驚喜與收獲。它滿足了我的好奇心,不僅讓我驗證了資料上獲得的知識,也發現了新知識。我收獲了蒜苗、收獲了數據,收獲了方法、收獲了進行科學研究的態度……
與此同時,這次研究還我發現,只要有水,生命照樣可以生長!那么,讓我們珍愛生命,節約用水,關愛我們最美麗的地球吧!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十
研究性課程設置的初衷是什么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課程改革說起。
教育部副部長王湛在談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時說: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現行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弊端明顯地突現出來,教育觀念滯后,人才培養目標同時代發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適應,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課程內容“繁、難、偏、舊”的狀況仍然存在,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難以反映現代科技、社會發展的新內容,脫離學生經驗和社會實際,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課程評價過于強調學業成績與選拔功能,課程管理強調統一,致使課程難以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以及它們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和不良影響,正說明了推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針對性。同時指出:當前我們的教育改革,就是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入手,通過改革基礎教育課程,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 人才培養質量。
研究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部教基字〔xx〕6號通知中說:研究性學習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的重要內容,是全體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它對于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老師教學方式的變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中也明確指出,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薄皩⒀芯啃詫W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學課程計劃》將會逐步推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并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満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p>
教育部教基字〔xx〕6號通知中還說:“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和實踐活動?!?/p>
從以上引文中我們不難看出,研究性學習課程設置的初衷,是基于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質量這個最終目標的。為要能夠達到這一目標,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來改變教師和學生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為了保障課程實施時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又具體地指出了“研究性學習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當前,我們的研究性學習是否做到了這些呢。我們有必要對兩年多以來的研究性學習作一個回顧和反思。
研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每周3課時,每所普通高中學校都應該按課程計劃開課設節,可集中和分散使用。但是直到現在,我們許多學校在課表中沒有體現,有的將全部課時安排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實際上形同虛設。還有的學校干脆把這三個課時分配給數學、物理、化學三科,意思是只在這三科當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比較好的是安排1個或2個課時在正課(課表上)時間中,其余安排在課外活動和其他課余時間中進行。那種把研究性學習只分給幾個學科的.作法是不妥的,因為,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不只是某幾個學科的事,應包括所有的學科,而且,研究性學習的問題,很多是跨學科綜合、交叉的。
研究性學習只安排在某幾個學科是不妥的,只安排部分教師實施,也是不妥的。研究性學習每周3課時,高中14大學科中,除體育、音樂、美術、勞動技術、信息技術這些科目本身就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外,其余9大學科都應安排研究性學習的課時,每期作16周上課時間計,全期共48課時 ,如果每周2節安排在正課中,每期有36節,則9大學科每科可以排4課時的研究性學習課。排課時,總課表上不分到學科,另用單列課表將研究學習的課時分配給每位任課教師。督促檢查,才能使研究性學習落到實處。
每個學科每位教師4節研究性學習課干什么?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獨立自主開展研究,從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種課程。它是以問題為基礎,以探索活動為過程的一種綜合學習活動。目前在研究性學習的形式上有三種情況:
一是以課題研究為特征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題內容選擇的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論方面。課題研究還包括項目(活動)設計類的課題。這種以課題為特征的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通常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即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交流表達階段,相應地,對于這種學習的評價過程就分為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對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等),和結題評價。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組織形式又可分為個人研究、小組研究和班集體研究三種形式。
第二種,就是有人稱之為基于研究性學習理念的“研究性教學”,即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當前越來越多的學校熱衷于這種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即在一節課中鋪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討論、探索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盡管這種問題也會是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多數只與某一個學科的知識有密切的聯系。這種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與各自的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這本身沒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放棄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的自主探索學習活動形式,那么研究性學習就將背離它的初衷,而被納入“應試教育”的狹窄軌道,終究是沒有什么前途的。反過來,如果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與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的研究性學習密切結合,則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會更加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價值與性質。因為,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和探究能力。
第三種情況,就是“帶研究性特點的”學科教學形式。就是教師在日常的各學科中,結合教學內容,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問題,也就是將研究性學習理念滲透于學科教學中的作法。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和性質,對提高學科教學水平有積極意義。
綜合以上三種研究性學習的三種基本形式看,當前的重點仍然應是第一種形式。沒有第一種研究性學習形式的廣泛開展,就無法造成一定的氣勢和氛圍,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我們的教育理念。也正因此,教育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中特別強調“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另外,研究性學習的許多問題是一個不斷研究的過程,不是一堂課或兩堂課所能解決的。但是,與此同時,當然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形式也可以有教室課堂上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前所述,活動評價中的開題論證,中期評價,結題論證,活動總結與交流都可以在教室課堂中進行。
走出課堂和校門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不是只是目前為了轉變觀念有權宜之計?應當說,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因為,不只是現時的觀念轉變問題,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離不開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要獲得社會生活的親身體驗,今天的學生要走出課堂和校門,明天的學生同樣要走出課堂和校門,今天對我們教師來說,可能是不太自覺這樣做,明天則可能是一種自覺和自我意識的行為。研究性學習每周3課時,一期至少48課時,三年將是276課時,這么多時間的研究性學習,確實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看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學生應當走出課堂和校門。
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困難,不僅是存在認識上的模糊,觀念落后,更在于研究性學習管理上的困難,包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評價機制的問題。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校內資源、社區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教育資源;對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管理與評價,要做好過程管理和對教師與學生的評價。在這里我主要談一談活動過程的管理。
有的學校對于活動過程的做得比較好。廣東番禺中學采用了建立“課程檔案”的措施。規定:
學生必作:(1)研究方案:課題名稱,目標,意義,內容,方法,所需資源,人員分工,進度安排,成果形式,專家或指導教師等內容,開題前上交,教研處備案。
(2)研究周記:每人每周學習情況記載,每篇不少于400字,含時間、地點、研究內容(要具體)、收獲、體會、問題等,作為平時成績的主要依據,期末總結要求1000字,每周上交專職教師批閱。
(3)研究成果:每小組或個人從下列內容中至少選擇一項,研究 論文、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科技作品以及軟盤、錄像資料等,期末上交專職教師。
教師必作:
(1)指導筆記:含對全班或所負責小組(個人)的指導的詳細記錄,有時間、地點、對象、主要內容,由專職教師共同完成,每周一次,每月底交教研處。
(2)項目總表:項目匯總(名稱、項目成員、指導教師單位、聯系渠道、進度所需資源等內容)開題后交教研處備案。
(3)學習心得:每月寫一篇與課題有關的心得。
(4)項目評估:對項目的意義,成功與不足之處及努力方向,每篇不少于5000字。
教研處必作:
(1)檢查記錄:每月末檢查教師的指導筆記和學習心得,按a b c d四等評分;每學期抽查每班各項目小組(個人)的研究周記,按a b c d四級評分。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十一
課堂中的游戲教學法,要求教師的身份必須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應該和學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戲,融入到學生中去。
借某校三年級上了一堂數學課,班級共有27人,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較好。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擲一擲。在教學前,制訂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運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探索規律。
2、運用探索的規律,了解游戲的運行原理。
3、運用游戲方法和規律,探索“可能性的大小”。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游戲性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首先取出兩顆骰子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擲一擲,看看得到的兩個數的和是多少?并把他們記下來。
學生操作,然后思考得到的結果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得出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不可能有和13。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設置游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于游戲活動之中,通過游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激發興趣。教師的引導也使學生對游戲的秘密進行思考,提高了思考的效度。
2、激發動機、研究規律,提高學習興趣。
老師和學生比一比,如果是5、6、7、8、9就算老師贏,如果是另外的6個就算你們贏。
學生操作,記錄結果,看誰能贏。
結果肯定是老師贏,學生很好奇很想知道原因。
對規律的探索和游戲秘密的揭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尋找規律,探索未知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有趣和親切,提高了對數學的興趣。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猜想的提出、驗證,方法的得出,都是學生個體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結果。雖然整個過程一帆風順,但教師適當地制造“碰壁”,反而會推動學生走向成功,教師所起的作用只是相繼誘導。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并在探究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3、運用規律、誘導學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
發表格和骰子,兩人一組輪流擲。和是幾,就在幾上面涂一格,涂滿其中一列,游戲結束。
小組交流,哪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哪些小?為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5可以分成幾和幾,6可以分成幾和幾,7可以分成幾和幾。
應用學生發現的規律和方法這是對學生最好的一種肯定,通過填表的練習,讓學生感到自己探索的價值,同時也反映了教師對《標準》教學觀念的體現。引導學生聯想,消除學生依賴的心理,培養學生進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維空間。遇到問題就馬上聯想到與之有聯系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既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和鞏固創新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水平處于表象、直觀階段。有著天真、活潑好動的天性,對任何新穎有創意的活動都懷有“好玩”的思想傾向。游戲教學剛好迎合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教師有目的地組織學生以觀察、操作為主的教學,讓學生在擺、拼、畫、折、量的實際操作中,手腦并用,以動促思,培養了學生游戲的興趣。
綜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體現了教師要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這一觀念,將最大限度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探索和交流。雖然學生的語言有時不夠規范,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們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這樣的課堂真正做到了:我們的課堂我做主,課堂也在學生和老師的游戲中靈動。
課題研究活動周記篇十二
一、問題的提出
美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而藝術教育是與美育聯系最為緊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學校美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正如《^v^中央^v^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所說,“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中小學要加強音樂、美術課堂教學,高等學校應要求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做好學校美育工作呢?在小學的教育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抓好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教育是主渠道,是做好美育工作的切入口。我們認為,小學藝術教育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而且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修養的基本素質,而不是針對少數學生,提高他們的藝術技能技巧的培訓教育。但是,小學藝術教育要培養學生哪些藝術素質?通過哪些途徑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是小學藝術教育必須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對于以上問題的提出,我們在課題的實踐和研究中,應該給予回答和解決。很明顯,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有得于我們對小學藝術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促進小學美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有利于通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二、課題研究假設
小學生的藝術素質是由藝術興趣、藝術基礎知識技能、初步的藝術欣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等基本要素構成,如果遵循小學藝術教育基本原則,抓好藝術課程的課堂教學這一主要途徑,并與藝術活動課和校內外藝術活動等途徑相結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基本藝術素質。
三、研究的內容和目標
1、研究小學生藝術素質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確定小學生藝術素質的評價標準。
2、探索提高小學生藝術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確定了反映小學生藝術素質水平的基本構成因素
目前,我們的藝術教育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藝術教育是培養“會什么”的技巧人,還是培養熱愛藝術、欣賞藝術、表現藝術的審美人,從我們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重心應該是后者,如果要使全體學生都成為藝術特長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那也是以犧牲其他方面的教育為沉重的代價。小學藝術教育應該體現兒童藝術素質的基本內容。
1、藝術興趣
藝術作品的形象性、直觀性很強,因此兒童大多都能對藝術產生興趣。就普通藝術教育而言,只有把藝術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建立在學生具有濃厚的藝術興趣的基礎上,前者才有價值和可能??涿兰~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樣地,興趣也是確保藝術教育過程的愉悅性得以存在的前提條件。更重要的是,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當學生離開學校后無論從事什么職業興趣都能陪伴他的一生;而技能對那些不從事藝術職業的人來說卻隨時都有可能被丟掉??梢姡囵B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愛好是小學生藝術素質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
2、藝術知識
知識的積累是由人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而藝術知識則使人通過視覺、聽覺等,更快地獲得理性知識。小學生年齡小,雖然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但她們獲取的藝術知識主要來自于學校,這些基本的藝術知識分解到小學藝術各學科教學中,體現各門類不同的知識結構和特征。如果教師將這些知識寓教于樂,學生便能較好地掌握,為藝術欣賞和創造打下一定的基礎。
3、藝術欣賞能力
通過藝術教育,學生的水平如只停留在對線條、造型、色彩、音律的直觀感受上,只停留在“象不象”的感受上,那么,他們的藝術素質是不高的。能進行初步的藝術欣賞是兒童重要的藝術素質組成。藝術教育中,還要超越感知,要憑借情感和認識的力量,調動心理上的聯想、想象、移情等活動,深入藝術對象的內部,達到一種新的體驗和感受。
4、藝術創造能力
在當前提倡“創新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素質是有一定的時代意義,我們把藝術創造作為兒童的基本藝術素質,藝術創造是以基本技能為基礎的。對小學生來講,藝術創造主要體現在具有一定的藝術創作和摹仿的基本技能。
如美術活動課《水族箱的制作》教師首先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海底生物的豐富,了解到海洋生物的形是千姿百態的,有菱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梭形;海洋生物的色是五彩斑斕的,有藍色、黃色、紅色、還有透明的;海底魚類的花紋是千變萬化的,有由點狀組成的、有由線狀組成的、有由塊狀組成的等,這是孩子們對美術知識中基本形和色的認識,海底世界是孩子們興趣濃厚的主題,特別是游動的形形色色的魚類,種類豐富的海植物,以及水族箱這一特殊的手工裝飾都可以激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對藝術的向往。
(二)確立了小學藝術教育的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學規律與教學實踐的中介橋梁,它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理論性,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與一般的課堂教學原則相比較,藝術教育活動的教學原則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我們認為,在藝術教育的課內和課外,應當遵循的主要原則是:思想的啟發性原則、形象的感染性原則、情感的體驗性原則。
(1)思想的啟發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