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阿米巴模式第一章讀后感 阿米巴實戰第五章節讀后感篇一
每天下班前后的一個小時,安排成“經營哲學講座”學習分享時間。
每天晨會,成了經營哲學的“考試”時間,對前一天大家的學習掌握情況進行考核。
稻盛哲學的根基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確非常符合中國員工的口味。
起初,員工的積極性很高,每次學習過后,還會做交流與分享,進行熱烈的討論,有人甚至把書中的重點理論倒背如流。半年過去了,每天的學習活動還在繼續進行著,可是公司的效益并沒有上來,公司仍然在困境中掙扎,這與稻盛哲學里面講的“員工物質和精神雙豐收”
似乎不是一碼事,每天的學習轉變成沉重負擔。員工開始抱怨不斷:“飯都吃不上了,天天學這些東西有什么用!”
公司領導困惑不已,明明大家每天都說已經理解了“敬天愛人”、“利他之心”,每天都在分享自己所做的努力,為什么企業狀況還是如此窘迫呢?
這個案例向我們呈現了阿米巴經營的誤區之一——餓著肚子談哲學共有。餓著肚子,即企業無法滿足員工的物質需求,如工資水平比同行業低,員工覺得自己的投入與回報不成比例等。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經營者的吝嗇,可能是企業確實效益不佳,但結果只有一個:員工不滿。畢竟員工為企業工作不是義務勞動,理所應當獲取應得的薪酬。哲學,是抽象的理念,屬于精神層面。哲學共有,是將抽象的理念讓人們理解、認同,進而運用到工作中去,讓思想真正影響行為。餓著肚子談哲學共有,就是在員工物質生活得不到改善的情況下,一味地從精神上灌輸哲學理論。
一、哲學貫徹以物質提升為基礎才持久那么,物質和精神到底是怎樣的關系呢?當我們把物質看做金錢、生活資料時,物質與精神是相輔相成的。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鋪墊,精神生活是物質生活的升華,沒有人可以把這兩種生活分離開來。任何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也不可能只擁有完全的精神生活或是單純的物質生活。沒有精神的支持,物質生活就是枯燥的;沒有物質的支持,精神生活也沒有存在基礎。
道成智聚專注阿米巴經營咨詢
所以,好的企業中,精神與物質是雙豐富的。
現在,我們就能找出案例中的主要矛盾了,員工迫切想要提高物質水平,而a公司的“哲學共有”過程無法讓員工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
無法指導企業實踐的經營理論是沒有用的理論,同樣,不能夠落地的經營理念也是沒有用的'經營理念。只談理論不去實踐,再有用的哲學思想也只能成為掛在墻上的裝飾品,無法為企業成長提供應有的推動力。
只有理念在經營活動中得到運用并且真正產生業績成果了,員工才會逐步相信“原來哲學真這么管用,老總的話沒錯”。這樣一來,在哲學學習和實踐運用中產生正向作用的循環提升,相互促進。而純粹學習哲學很容易會走入誤區,開始員工覺得新鮮,時間一久大家就疲倦了,也不相信了。
a公司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空談理論,每天只組織學習哲學、分享哲學甚至要求員工背誦,違背了“精神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哲學原理。公司本來就已經處于虧損狀態,其員工學習m“稻盛哲學”
道成智聚專注阿米巴經營咨詢
半年之后業績仍無任何起色,員工感受不到學習哲學到底能帶給他們什么實質性的好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當員工連正常生活都無法維持時,自然沒有耐性再聽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哲學理論。物質與精神的天平嚴重失衡,“哲學共有”的成功幾率必然不高。
二、空洞的理念對企業經營毫無價值稻盛和夫創辦的企業在日本不是最大、最賺錢的,員工的工資水平在日本也并不是最高的,但他們的員工仍然為企業全心全意的服務。其實物質上的滿足并非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讓員工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報的,正是因為始終懷著“利他之心”去努力工作,才使自己獲得生活的富足。而生活富足會更堅定員工對企業經營理念的信任,深信不疑“這樣做人、這樣工作”是對的,并繼續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循環往復,形成良性發展。這也就是稻盛和夫一直所追求的“讓全體員工獲得物質和精神雙方面的幸福”。
哲學不是“談”出來的。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些企業想要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領導們聚在一起一商量,弄出一個理念,比如“自由、平等、博愛”,但是理念提出之后企業情況一切照舊:員工并不自由,層級觀念依然很鮮明,同事之間勾心斗角。這個時候的“自由、平等、博愛”僅僅成了一句口號,毫無實際意義。只有當企業采取具體措施改善這種狀況,讓員工真正感受到“自由、平等、博道成智聚專注阿米巴經營咨詢愛”的企業氛圍,員工才會變被動為主動,由被動地執行任務,到主動地思考企業文化的意義并探究完善的方法。同理,當員工通過貫徹經營哲學后看到成果,看到企業的改變,看到高層的改變,看到自己也能夠從中得到物質和精神的收獲之后,才會自愿把這些理念植入自己的價值觀,并體現在日常的點點滴滴行動中。
綜上所述,只有在滿足員工物質生活的前提下,才有基礎談哲學共有;只有將經營哲學真正貫徹到生產生活中,讓員工看到它的正向作用,才能讓員工信服;只有將哲學的空談變為實際舉措,才能使員工從被動到主動。物質和精神要雙豐富,空談哲學必定不能長久!
阿米巴模式第一章讀后感 阿米巴實戰第五章節讀后感篇二
阿米巴是每天有聽馬丁在讀。然后也聽馬丁解釋阿米巴經營模式的特點,自己也有大略的看一遍。
馬丁覺得,我們曦蕾國際將來有一天也可以運用阿米巴的模式,但是目前,可能還不行。我對阿米巴模式的了解是這樣的:
1、每個部門都有獨立的核算,包括支出和收入,都是獨立計算的。
2、并且每個部門都可以獨立完成部門的業務,和獨立尋找業務,來賺錢。
3、每個部門可以實施企業的理想和方針,和企業共同發展。
就像馬丁說的,目前我們的公司只靠銷售部在賺錢,那其他部門可不可以賺錢呢?我想一想,是可以,無論是技術部,還是培訓部,將來有一天都是可以出來賺錢的,技術部,可以為我們公司創造利益的同時,也一樣可以為其他公司創造。培訓部為我們公司進行培訓的同時,其實也可以招納其他的公司和我們公司的員工一起培訓,但是這些是需要整個架構模式的。我的理解是這樣子。
不過這本書里面,稻盛先生對這些年輕的員工說過一翻話,我是受益匪淺的,他是這么說的:“你們如果有勇氣離開公司,那為什么沒有勇氣相信我呢?我用我的生命作賭,為了大家我會去維護好這個公司。如果我是為了自己的私心雜念經營公司,你們可以砍死我”非常佩服稻盛先生的承諾,最終稻盛先生也沒有令這些青年失望,看到這里,我想起了老大問過的一句話:你打算跟著我多久?”然后我就說:“我打算跟一輩子。”其實當時說這句話,我是真心發自內心,我覺得,我是那種,其實我有勇氣離開公司,但是我更加有勇氣相信老大!
所以,老大,你要加油,一定要將自己的事業做到發光發亮,完成你的3年,5年的目標,相信你可以的!
阿米巴模式第一章讀后感 阿米巴實戰第五章節讀后感篇三
前段時間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阿米巴經營》這本書,現將我個人在讀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一二,與大家分享討論。
阿米巴實際上是一種變形蟲,此種生物可以根據外界環境的不同改變自己的體態,從而更好保持較高的成活率,使自己生存下來。就運用到我們的工作而言,我有兩點體會:一是改變方能適應;二是生存才是王道。通過學習,我將以下內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阿米巴經營誕生于稻盛和夫經營下的京都陶瓷公司,從企業創立的一開始就是把“做人何為正確”這一基準作為公司經營的原理、原則,以人心為基礎,其建立在相互信任、合作的前提下。在企業經營中,稻盛和夫看到了最核心的關鍵,即信任,一個好的領導者,不僅自己要相信成功,也要激勵下屬相信在領導下經過不斷努力也能成功,那么在這樣一種激勵措施下,上下級之間的信任就能得到維系,朝著同一個目標聚集人心成就偉大事業。在取得信任的這個環節中,稻盛和夫也遇見了許多困難,沒有一個人能夠從一開始毫無條件的相信他人,只有在相互攜手共同前進的道路上,才能收獲信任的果實。
阿米巴模式是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是將領導力培養、現場管理和企業文化三大企業管理中的難題集中予以解決的經營模式。其具體做法是將整個公司劃分成多個被稱為“阿米巴”的小型組織,每個小型組織都作為獨立的利潤中心或成本中心或費用中心進行經營,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追求銷售收入最大化,費用最小化,培養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實現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經營理念運用到企業管理體制中并進行獨立核算、獨立經營的管理模式。
1)確立與市場掛鉤的企業核算模式,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需要每個阿米巴的經營者對成本進行實時的管控,判斷處于何種經營狀況,并制定何種經營措施和方案。
2)阿米巴作為公司核算管理的最小單元,是擁有獨立核算、獨立經營,追求銷售收入最大化,費用最小化的經營組織。
3)培養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公司將組織內部劃分為若干小單位,單位的經營者也就是阿米巴會萌生經營者的責任感,雖然沒有特別高的管理能力和專業知識,也能合理運作本部門,努力提高業績承擔經營責任。
4)實現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經營模式,使員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和成就感。
阿米巴經營模式要求每個人都具備經營意識和成本意識,讓每個環節的管理人員都站在企業的一定高度上看待自己經營的“阿米巴”,研發和生產本身不再是目的,讓市場接受并創造出效益才是目標。當員工具備此意識后,員工不只是員工,而是將自身利益與公司利益聯系到一起的經營者,就會得到成就感,使每一位員工將自身當成人生事業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