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一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暫時"、"凝視"說話。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本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黃鶴樓送別
2、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想學到什么呢?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欲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依依惜別)
2、李白把這一情景寫成了一首詩:
(1)課件出示詩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2)配樂范讀。
(3)你喜歡這首詩嗎?自己讀讀看。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這樣設計以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范讀構成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同時讓學生自己談談"學習這首古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更是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具體體現。
3、初步理解詩句: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并劃出來。
(2)讀:匯報學習體會,你找到了哪些語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與語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4)說:誰愿意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課件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預測性,而我們設計成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加強了師生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5)議:互相討論一下,試著把整首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有了第一課時的反復熟讀課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詩文對應,再加上這一環節中教者的適當點拔,突破難點可謂是水到渠成。
4、師生小結:讀通順并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自由讀的基礎上一生讀。
b.你已經知道這是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c.評讀激勵,再讀。
d.小結:體會"依依惜別"。
(2)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a.生讀中說體會(結合板書:友誼永不絕)
b.體會"依依惜別"。
(1)、(2)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順序不固定
這兩句的出示并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而是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得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從而使教師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開拓更廣闊的教學領域。同時我認為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
(3)誰愿意分角色讀,請一對好朋友讀。分角色表演。
(4)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品讀談體會。
這樣設計既使學生在閱讀中加深感悟,體會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以"角色表演"這一特定形式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實踐性活動。
3、感悟三、四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語句。
(1)讀:個別讀。
(2)看:課件: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場面。
出示:"岸邊楊柳依依,……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這一課件的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課件的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依依惜別"之情的感悟。
(3)悟:
a.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指導"凝視"說話)并在說說感受的基礎上再讀這一句。
b.提問:能談談你讀得好的經驗嗎?
c.配樂朗讀,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4)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拔學生品讀。
2、3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習順序不固定
綜觀這四步的教學,既展示了媒體組合教學的優化功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芍^是一箭三雕。
4、師生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1、讓我們將"依依惜別"之情帶入全詩的朗讀之中。
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學生挑戰朗讀,讀得好的老師給配上音樂。
2、誰能盡快背下來,需要準備一下嗎?
3、師生小結: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為了貫徹落實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升華理解,通過背誦把"依依惜別"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并在這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
1、讀:動畫配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敘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詩句。
你們愿意讀哪兒就挑哪兒的讀,剩下的我讀。(配樂)
2、問:(小博士提問):同學們現在誰愿意告訴大家今天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3、練:(小博士挑戰):同學們,我這兒有一項以小組開展的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閱讀專題(1):閱讀描寫送別情景的古詩,
閱讀專題(2):閱讀大詩人李白寫的詩,我準備……,你準備怎么做呢?
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于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課件配合下的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為全課又掀起了一個高潮,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畫形象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為學生課后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二
1、由點到面,感悟情感
2、引導想象,觸發情感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問的依依惜別之情。
聯系語言環境體會詩人情感,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做到詩文交融。
制作多媒體課件。
第二課時
(一)由詞入手、初人情感
過渡: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欣賞了長江邊哪些美景?
1、出示:暮春三月、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鴟點點、俯臨長江、飛檐臨空
2、用心地讀讀每個詞,你看到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3、齊讀
(設計意圖:由詞入手,漸人文本;美美讀詞,初人情感。這些都為學生理解文本,走進人物的情感世界做好了鋪墊。另外,引導學生讀詞,說出理解,無疑引導學生讀中恩,讀中想,有助于后續教學環節的展開。也體現了為學而教的教學理念)
(二)由點帶面、感悟情感
1、就在這傷感而又美麗的煙花三月,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他們的心情是怎樣呢?
2、從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呢?請同學們讀2-4小節,畫出有關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詞語,甚至是標點,談談自己的感受。
3、學生邊默讀邊勾畫
4、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1)文字投影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寫出人物的動作,感受到他們的惜別之情。
a、他們是在欣賞醉人的春色嗎?
b、古代交通落后,離別容易,相見難,他們一別以后要十年后才得以相見,因此,他們的心情此時是什么樣?
c、誰能讀出這樣的情感?
(2)文字投影
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從這里你還能體會到什么?
b、哪些詞體會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
c、孟浩然是個怎樣的人?學過孟浩然的哪些詩?
d、引導學生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抓住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了教學設計從整體人手的理念。另外引導學生抓句子,談理解,談感受,使得學生由內而外的表達,擴散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學生的身心,促進了學生的表達,再通過引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引發了讀者與詩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學生在讀中說,說中品,漸漸地沉浸在“依依惜別”的氛圍之中。)
(三)角色表演、融入情感
1、誰愿意做做那傷感的李白,如果你真的是他,你認為在我們班誰會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
2、學生表演并評價
(設計意圖:這里的“演”不是裝飾,是為了再現話別情境。拉近古近距離。以“演”促讀,以評促讀,讀中感悟,讀中體驗,感受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這種“演、評、讀”有機結合的方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優化了教學效果。)
(四)由圖想象融化情感
1、(出示插圖)“相見對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你們看,江邊這醉人的桃花似乎也收斂了笑容,他們在為這對友人的分手而傷感。
2、(音樂起)你們看到柳樹了嗎?你們覺得柳樹好像怎么樣了?
3、不忍離別但是終須別呀!李白佇立江邊,望著一江春水,不忍離去,此時他會在想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文本中的插圖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充分利用這一文本資源,引導學生細觀畫面,引導學生圍繞美景想象,給景以人的靈性,人的情感,起到了強烈的渲染,學生深受感染,融化在離別的憂傷里,欲罷不能。)
(五)配樂讀詩升華情感
1、多少年過去了,每當我們和親朋好友離別的時候,依然會滿懷深情地吟誦起這首詩,出示: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課文學到這兒,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關詩句的意思。
3、在這美麗的陽春三月,李自和孟浩然的這段故事成為一段千古佳話,有人把他們之間的故事寫成了一首詩。(出示詩讓學生配樂朗誦)
4、希望同學們的友誼也能和李白與盂浩然一樣天長地久,如那滔滔的江水永世不絕。
(設計意圖:由樂曲導人,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激發,同時凄婉惆悵的樂曲一下子把學生的情緒帶入佳境,學生感傷的情懷隨之升騰,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傷感的音樂中學生動情地誦,感傷地讀,那傷感的情懷彼此傳遞,那思念的話語靜靜地流淌,那感動的真情打動人心直至心靈深處。)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三
教學程序:
1、出示課題,齊讀課題。今天是哪位小老師為我們板書的,請我們的一日之師帶領大家讀一下課題。謝謝
2、出示古詩,指名讀詩。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李白在黃鶴樓上設宴為好朋友孟浩然餞行。李白目送友人,心情非常激動,吟出了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課件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⑴自讀古詩。請同學們讀一讀這首詩,看看針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問題要問?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問題。談話激趣:下面讓我們交流一下……
同學們有很多疑問,學貴有疑。我想通過認真學習課文后,你們的這些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
4、過渡:
1)、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讀課文。(自由讀)
2)、現在拿起手中的筆,把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課文內容圈畫出來。(學生動手圈畫)
3)、以小組為單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小組討論,師巡回指導)
5、針對第一句詩句,你解決了哪幾個問題?
故人“指的是誰?為什么稱為“故人”?
師:“煙花三月”是怎樣的三月呢?你從哪里知道的?(幻燈出示畫面及第2段內容)
生:繁花似錦的三月。
生:鳥語花香的三月。
生:百花怒放、景色艷麗的三月。
師:同學們知道嗎?自從李白寫下這句詩后,原本著名的城市揚州更有名了,一直到今天,尤其到了三月,人們紛紛趕往揚州,欣賞那里的美景。而“煙花三月下揚州”被后人稱為“千古麗句”。一起美美地讀這句詩。
1、過渡: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這藏在心里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讓我們一起去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指名讀第二小節
2、一對好朋友就要在這里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樣呢?
3、學生交流,出示句子1: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⑴你是怎樣理解“依依惜別”這種感情的?(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
⑵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他們的行為與心情嗎?
(因為他倆都不愿意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
⑶讓我們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齊讀這一句話。
4、師:離愁別緒在心底,情難啟,口難開,可有些話總得說出口,聽一聽兩位大詩人是怎樣話別的?
教師范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師:聽完他們的話別,你還能從他們的言語中看出些什么呢?
生:我看出李白很崇拜,很敬仰孟浩然。
生:我還能看出孟浩然雖然也很難過,但他比李白年長,所以他試圖安慰李白不要太難過。
生:我也看出孟浩然不愧是李白的兄長和老師,他安慰李白不要太難過。
師:是呀,灑脫、率直的李白將自己滿腔的情感都流溢在句里行間了。拿起筆,讀讀李白的這番道白,邊讀邊思考,哪里看出他對孟浩然的敬仰,對這次分別的不舍?
(學生邊讀邊劃邊感悟與思考。)
(2)師:(多媒體)我們一起來交流。
生:“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
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就請您滿飲次杯吧!”我從李白言語中對孟浩然一系列的尊稱中看出他的敬仰之情。李白稱孟浩然為夫子,而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對那些有才學有人品的人的尊稱;“您的人品,您的詩
篇,結識了您,一直把您當作,請您”短短的一段話別,李白竟用了這么多個您,我覺得,他不只是一般的敬仰孟夫子,而是非常的敬仰。
師:老師現在也很敬仰你,因為你不僅讀明白了李白的語言,還將他的內心分析的這樣透徹、準確,我覺得你能做李白的半個知音了。真是不簡單。其余同學還有高見嗎?生:“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我知道,李白與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普通朋友。在
中國自古就說“長兄若父”,還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李白說孟浩然是自己的兄長和老師,可見,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有多高的地位。
師:請給他掌聲,感謝他用豐富的歷史知識解讀了李白,解讀了課文。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形容他們的關系,孟浩然真是李白的良師益友呀!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
篇譽滿天下?!薄白u”是指好的名聲。李白贊揚孟浩然的才學,詩
篇名滿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師:李白多么的敬仰孟夫子呀,讓我們帶著無比敬仰之情,朗讀這兩句話。(生齊讀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話別語的前兩句)
(3)你通過課外的閱讀,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
篇有哪些了解?
(相機指導讀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傷感>。)
(4)師:生活中突然就要失去一個良師,一個益友,一個兄長,一個知音了,李白能不難過,能不傷神嗎?一齊讀:生齊讀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話別語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師:還沒分別呢,李白就擔心哪天才能再見,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見對于孟浩然的離開,對于這次分別,他是多么的不舍呀!再讀:
(生齊讀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話別語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師:勸君更盡一杯酒,因為帆船啟航,將不見故人。一起讀出李白的不舍,讀出李白的難過!
(生齊讀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話別語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5)師:真是蘭舟未發已盼君回呀,面對友人的道白,面對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動極了,人生能得這樣的知己,我還有什么遺憾的呢?他“接過酒杯,一飲而盡。但畢竟他比李白年長,他得一面將自己的眷戀之情隱藏,一面安慰好自己的好兄弟。
(指名讀。讀孟浩然的話別之語“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師:孟浩然引用王勃的這句詩,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嗎?
生:王勃說,世界上有你這樣的知己,就算不在一起,遠在天涯海角,也像鄰居一樣的近。
師:孟浩然引用這句詩,是想向李白表白什么呢?
生:他要李白知道,真正的朋友,人雖然不在一起,但因為友誼,心能靠的很近。
生:他要告訴李白:別難過,我們不是永遠分開,還會重逢的。
生:他要告訴李白:我們的友誼不會因為遠隔千山萬水而受到絲毫的影響。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
生:他要李白樂觀起來,因為沒有今天的分別就沒有明天的重逢,今天的分別是為了明天的再見。
師:是呀,正如他后面講的,我們的分別只是(生:暫時的)雖然分別了,但友誼卻(生:永世不絕)
師:李白聽了友人的話,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心情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生:他會開心起來,是呀,孟兄所言極是,我們不是永別,用不了多久就能再見了,不要那么傷感。
生:他會想,此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呢?心中牽掛就夠了。
師:帶著你的理解,用如兄長,似老師一般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
(生齊讀孟浩然的話別語。)
5、分角色表演話別的情景。師: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也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他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學們請你們在班級中找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可以站起來練一練。
(學生自己練習)
表演前,下面的同學有什么寶貴的經驗要告訴這兩位同學?給他們指點一下。
開始表演。(道具:一次性紙杯2只)(一人讀提示的話。)
評一評。
還有人愿意上臺來表演嗎?
1、過渡: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終于,孟浩然登上了船,揮手與李白告別,下面我們看第二句詩。指名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請同學們讀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可以理解這句詩?
3、討論交流,指導朗讀。師:“孤帆”指?
生:一只帆船。
師:老師有疑問,長江上不僅是沙鷗點點,我覺得一定還白帆片片,而李白的詩中為什么說只有一只帆船呢?
生:因為李白只凝視著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帆船,他全神貫注的只看著那一只載著友人的帆船,其他的都似乎沒看到。
師:“盡”指消失的意思?!拔ā?、“天際”呢?
生:是只的意思,天際是天邊。
4、理解“佇立”、“凝視”
5、師:同學們,你能猜猜此時佇立岸邊,舉目遠眺的李白心里正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嗎?
生:想當初,我們一起吟詩作賦,把酒言歡,攜手同游,好不快哉。
生:想當初,我們秉燭夜談,同塌共枕,真是形影不離呀。
生:而如今,我們天各一方,遠隔萬水千山。
生:不久后,我們一定還能重逢,孟兄,我還在此地等待您的歸來
6、指導朗讀。師:多么真誠的朋友,多么真摯的友情呀,一齊滿含眷戀之情地讀:
(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1、引讀第五自然段。(別時的話語仍在耳邊回響,往日一起飲酒作詩的歡快場景一幕幕又在眼前浮現。)
2、所以: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生齊讀)
3、師:學完李白創作這首送別詩的背景,再看這首詩,相信你一定能輕松而準確地理解它的意思了吧?請同學們與同桌一起將詩的意思完整地說一說。
過渡:自古多情傷離別,多少文人墨客因離情別緒而留下千古名
篇。昨天,老師已讓你們收集了一些送別名詩句,誰愿意與大家一起來分享的。
《別董大》《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朱大入秦》《芙蓉樓送辛漸》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四
這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古詩的擴展和闡釋,古詩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對照,情景同現,是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文本。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潛心會文的過程,應給足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內心世界,閱讀品味,領悟內容,體驗情感。通過創設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動情地讀。補充部分送別詩,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閱讀的積累,感受古詩的悠遠流長,努力使課堂教學真實、樸實、扎實,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多媒體課件
一、揭題導入
1、板書:送別
師:同學們在課前已經回憶了不少關于送別的詩。請你與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相送》《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送孟浩然治廣陵》……
2、板書:黃鶴樓
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通過這篇課文來細細品讀李白的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
二、學文悟情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介紹黃鶴樓
黃鶴樓是李白與孟浩然友情的見證地,號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樓高50多米,巍峨聳立,踞山臨江,凌空而起。
出示圖片
課文中有兩個詞語寫出了黃鶴樓的雄偉壯觀。
出示: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指導朗讀詞語
(2)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設酒送行,(板書:餞行)
a理解“煙花三月”
晚春三月,春意正濃,這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可以用一個詞,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說說。
柳絮飄飛,繁花似錦,春意盎然,這就是詩中所描述的——
“煙花三月”
c結合地圖理解“下揚州”
出示地圖,煙花三月,好友孟浩然從黃鶴樓出發,自西向東,前往繁華的揚州城,揚州那時候也叫廣陵。
(3)絢麗多彩的季節,在巍峨聳立的黃鶴樓上,一對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么樣?出示1,2自然段
學生交流,抓住“一會兒……一會兒……”“藏”“依依惜別”
李白與孟浩然相視無語,誰也不忍開口道別。配音朗讀1,2自然段。
2、學習課文3—4自然段
(1)不忍別,終需別,終于,李白舉起酒杯說——引讀
課件出示李白的話“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
江東下,前往揚州,不只到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師:灑脫、率直的禮拜將自己滿腔的情感都洋溢在字里行間,請你細細品讀李白的話,從他的言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
a敬仰之情
生:李白對孟浩然尊稱為“夫子”,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對那些有才學有人品的人的尊稱。
生:從多個“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對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看出李白對孟的敬仰之情。
師:通過課外閱讀,你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篇有哪些了解?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
指名讀,
師:這首詩的意思是說:
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愿意給皇帝當欺壓老百姓的官,而在鄉村種菜種花。這樣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指名讀1、2句
生:孟浩然的詩篇也譽滿天下。他一共寫了二百六十多篇呢。
生:不僅多,還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曉》《過故人莊》……
師:的確,這些詩篇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指名背誦。
師:孟浩然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讓李白深深折服。
指導朗讀,
生:我從“兄長”和“老師”看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師:孟浩然比年輕的李白大12歲,把他當成自己的朋友,兄長,老師。
齊讀
b、依依惜別之情。
學生交流
就是這樣一位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的朋友、兄長、老師 ,此時就要順江東下前往萬里之遙的揚州,不知何日才能再見面,酒請您——
引讀
為什么遙滿飲此杯?(這酒中裝著濃濃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師徒之情。)
這依依惜別之情酒在這滿滿的一杯酒中。齊讀李白的話
板書:依依惜別之情
(2)其實孟浩然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畢竟比李白年長,他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來安慰自己的好兄弟。請你來
品品孟浩然的話,談談你的體會。
學生交流,從孟浩然的話中也體會到依依惜別之情。
a“一飲而盡”飲下去的僅僅是杯中的酒嗎?(是與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師徒情)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究竟是怎樣的朋友才稱得上是”“知己”呢?
是朋友,是兄弟,是師徒,正因為如此,兩人的友誼才象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此時的分別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暫時分別)
板書:話別
小組分角色練讀。
(3)引讀第四自然段
a不忍別,終需別。你看,那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那是在述說這千言萬語,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佇立在江邊——引讀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
b(師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著友情,此時,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只小船了,他就這樣站著,站著,看著,看著…
…直到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水天一色,他還在看什么?想什么?心里還在默默地說什么?
學生交流
板書:目送
c齊讀第四小節
(4)他的祝福,他的牽掛就讓這滾滾的長江水伴隨友人直到揚州。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
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1)此時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板書:吟誦
配音齊讀
(2)喜歡這一首詩嗎?它是一首千古傳誦,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膾炙人口的名詩。配音背誦。
餞行
黃鶴樓送別 話別 依依惜別
目送
吟誦
《黃鶴樓送別》是一首文詩兼美的文包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系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向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朗讀這句,既可以品詩,在詩中對應“故人”、“黃鶴樓”、“煙花三月”,人、地、時盡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柳絮翻飛,是煙是霧;繁花亂眼,似云似錦,正是陽春三月春意最濃時。在此情此景下,年輕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別同是風流瀟灑的孟浩然,別情也如詩如畫。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五
師: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餞行。孟浩然上了船,白帆漸漸遠去,李白看著一江春水,觸景生情,隨口吟誦了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
1、師(停音樂,指著投影):這首詩是李白送孟浩然時隨口吟誦的,卻成了千古名詩。同學們也來讀讀這首詩吧!
2、學生自由讀詩。
3、師:同學們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嗎?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4、學生提問。
5、師:同學們提了不少問題,我們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我們平常讀古詩時發現問題都怎么解決的?(查工具書)老師告訴你,這
篇課文是文包詩的形式,只要認真讀書,一定能理解詩意。
6、請同學們自由讀書,自己找找答案。7、解釋古詩。
1、我們學習古詩既要了解詩的意思,也要體會詩歌的感情和表現的意境。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心情?(板書:依依惜別)“依依惜別”是什么意思?從文章中什么地方看出“依依惜別”之情呢?我們來學習課文。
*學習第二節。
1、學生自由讀書。說說從哪里看出“依依惜別”之情?2、抓住“藏”字,提問:從哪里看出故意隱藏?(“一會兒…一會兒…”)為什么藏?(不想在分別的時候表現出傷感、悲傷,不想讓對方難過)。
3、指導朗讀,讀出留戀、濃厚的友情。
5、學生練讀,指名讀。
*學習第三節。
1、過渡:李白和孟浩然就要分別了,這一節描寫了兩人分別時的話語和行動,從話語中行動中我們又體會到什么呢?2、李白的話中抓住“您”和“!”,表現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重、敬仰、仰慕。(孟浩然比李白年長十二歲,因為仕途不得志,便穩居田園。他倆在襄陽碰面,一見如故,惺惺相惜。他們常常一起飲酒作詩,因為志趣相投而成為知己。李白曾經寫過《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指導朗讀。讀好“您”、“!”和“滿飲此杯”。
3、孟浩然的話中抓住“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和長江聯系起來。體會“永世不絕”。指導朗讀。
4、分角色朗讀。指名讀,同桌配合讀。
5、請學生上臺表演此節。(準備一個酒杯)
*學習第四節。
過渡:如果李白的好友孟浩然不去揚州該多好?。】墒抢嫌丫鸵h行了。1、(放音樂)師讀第四節“岸邊楊柳……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2、個別學生讀此節,從哪里看出依依惜別之情?抓住“佇立”、“凝視”板書,(從外表看很平靜,而內心卻是波瀾起伏,他心里會說什么?想什么?——祝福、擔憂、回憶、期盼等)
3、讀出依依惜別之情。強調和詩句有關的兩句話,回到詩句“孤帆遠影……”
4、師質疑:暮春時節,正是大忙季節,水陸運輸一定很繁忙,這么寬的江上怎么可能只有一條船呢?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而對其它的船,其它的人視而不見,“孤”更能表現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5、學生齊讀此節,一生表演“佇立”、“凝視”,另一生站在位上演孟浩然,可以創造性地加上招手等動作。
*讀古詩。
1、指名讀。2、讀詩。
6、配樂背誦。
讀背送別的詩。
結束語:送別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以后也會有和親人朋友分別的時候,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用心體會這份情感,珍惜親情、友情。
板書:
藏
黃鶴樓送別依依惜別您!
永世不絕
佇立凝視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六
1.掌握主題文本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會課文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課文中的四字成語和常用語。
2.感悟文本主題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從李白的幾首離別詩中體會詩人寄情于水的詩歌文化。
3.培養言語品質
在四字成語或常用語的感情朗讀中喚起鮮明意象。
圍繞“依依惜別”的感情去發現語言文字表達的情感性。
在模仿遷移表達和想象表達中提高言語表達能力和審美感受。
(一)出示詞語,指導朗讀(幻燈片底色為插圖景物,便于圖文對照)
煙霧迷蒙俯臨長江楊柳依依依依惜別膾炙人口浩浩蕩蕩
繁花似錦飛檐凌空沙鷗點點按捺不住譽滿天下永世不絕
1.指名朗讀,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一個詞語,學生模仿朗讀對應的詞語,要讀出畫面、語氣和情感。
(二)詩文對照初步朗讀感知
1.課前板書:黃鶴樓送別,朗讀課題,讀出感情。指出課文特點,板書:文包詩
出示李白寫的送別詩并指導朗讀,讀出詩的節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在湖北武漢,揚州是江蘇省揚州市,它們都在長江邊上,黃鶴樓在西面,揚州在東面。所以說“西辭黃鶴樓”。)
2.從課文中找找哪些語句表達的就是這首詩的意思。用直線“_________”劃出來。然后交流一下。老師讀一句詩,讓學生結合課文相關語句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精讀課文,感悟詩情
1.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當時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呢?
(1)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板書:之景
(2)師:你覺得送別時的環境怎么樣?那就請你美美地讀一讀,把同學和老師帶進那迷人的送別場景。
2.假如第一段側重寫的是黃鶴樓送別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側重寫送別之什么呢?讀讀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樣,用一個字概括。討論并板書:之情。
(1)指名朗讀,體會這是一種怎樣的離別之情。討論板書:依依惜別
(2)什么叫依依惜別?“依依”什么意思?“惜別”什么意思?(依依:留戀的樣子;惜別:舍不得分別。形容十分留戀,舍不得分開。)
(3)指導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體會依依惜別之情。
(4)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與原句對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________,一會兒遠眺_______,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除了藍天白云和江上景色,還可能仰望什么,遠眺什么?比如:溫暖的春日、雄偉的黃鶴樓、點點白帆、滾滾江水、飛翔的沙歐等)
與原句對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_______低垂的楊柳,一會兒_______似錦的繁花,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除了仰望和遠眺,還可以用哪兩個表示看的詞語?比如:俯視、注視、凝視、凝望、觀望、緊盯等)
(5)集體朗讀第二節,體會依依惜別的感情。
3.李白和孟浩然在一個特定的送別之景當中,深藏著依依不舍的送別之情。接著,課文又寫了送別之什么呢?請讀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一個詞語概括。(板書:之語)
(1)出示:仔細讀讀第三自然段,你能讀出兩人之間怎樣的感情?請抓住關鍵詞句你圈圈劃劃,并做批注。
(2)交流
(李白對孟浩然十分敬重,兩人的友誼十分深厚。在談出感受后,通過朗讀體會感情。)
①重點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p>
指導朗讀,問:猜想一下,孟浩然什么樣的人品得到李白的敬仰?(有所領悟后再感情朗讀,層層疊加。)
隨機補充:
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出示):
贈孟浩然
唐李白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云。
教師解釋:我十分敬仰孟先生,他人格高尚才華橫溢,名聞天下。年輕時遠離官冕車馬,年紀大了又歸隱山林,常與松云為伴。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孟浩然很有才華,一生不貪圖榮華富貴,人品高尚純潔,深受李白的敬仰。指導朗讀重點句。
李白說孟浩然的詩篇譽滿天下,我們以前學到過孟浩然寫的詩嗎?出示: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指導集體朗讀詩句,初步感受孟浩然詩篇譽滿天下(幾乎家喻戶曉)的才華。然后指導朗讀課文重點句。
②重點出示:“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指導朗讀。對比出示: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藍天下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純潔無暇)再比如:卻像這雄偉的黃鶴樓名垂千古,卻像這三月的繁花美麗動人,卻像這杯中的美酒清純甘甜……)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師讀旁白。
4.黃鶴樓送別,課文從送別之景,寫到送別之情,再寫到送別之語。接下來,又側重寫送別之什么呢?讀讀第四自然段,討論并板書:之舉
(1)在送別之舉中,你又從哪里讀出了人物的依依惜別之情?討論,隨機出示:“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隨機理解:佇立(長久地站立)、凝視(聚精會神地看)指導有感情朗讀
(2)好友已經乘船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是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久久不愿離去。此時,他的內心會想些什么呢?請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課文內容,寫一寫李白此時的內心活動。
(3)交流,點評。
5.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2)指導有感情朗讀
(3)課文從送別之景,寫到送別之情、寫到送別之語、寫到送別之舉,最后寫出了李白所作的送別之詩。(板書:之詩)請你再仔細讀讀這首詩,你覺得這首詩哪里蘊含著李白和孟浩然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說說理由(蘊藏在煙花三月中、孤帆遠影中、碧空的`盡頭中、滾滾長江水中)
(四)拓展李白的離別詩,感受李白寄情于水的詩歌文化。
1.李白寫過很多的送別詩,而且十分喜歡把離別時的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板書:寄情于水)
(1)出示: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這是我們曾經學過的李白寫的一首送別詩《贈汪倫》,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在這首詩里,李白把離別的感情寄托在哪里?李白和汪倫感情深嗎?你從哪里看出來?
(2)出示
《金陵酒肆留別》(唐李白)
師:這是李白寫的另一首送別詩,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酒肆就是古代的酒店。在這首送別詩當中,李白先寫了酒店周邊環境非常美麗,酒店里已經釀造了上等的美酒。金陵的很多朋友前來相送,大家頻頻舉杯暢飲美酒。最后兩句詩是這樣寫的。
出示:“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指名朗讀,集體朗讀,這句詩的意思是說“請你們問問這東流的水,離情別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
在這兩句詩里,李白把離別的情誼寄托在哪里?(寄托在東流水當中,也就是長江水當中,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但李白覺得自己與金陵朋友的離情別意比長江水還要長。)
(3)出示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師:這是李白寫的又一首送別詩?!扒G門”是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長江邊。題目的意思是作者從荊門的渡口與朋友們告別。一共有六句詩,寫了李白離開荊門渡口以后,一路上看到的美麗景色,表達了對自然風光的贊美之情。最后兩句詩是這樣寫的。
出示:“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p>
指名朗讀,集體朗讀。這句詩的意思是“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你們說,李白一路上游覽了那么多的自然美景,為什么最后還是十分憐愛這來自故鄉的水呢?(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2.將“寄情于水”的詩句整合在一起朗讀:
出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3.小結
讓學生看著板書,引導學生梳理出課文的寫作思路。課文從送別之景,寫到送別——生:之情,寫到送別——生:之語,寫到送別——生:之舉,最后寫到送別——生:之詩。表達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生:依依惜別之情。通過了解其他三首李白的送別詩作,我們發現李白寄情于水的詩歌創作現象,這是一種詩歌文化現象。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詩歌閱讀中關注這種文化現象。板書:寄情于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讀一下李白的這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上網查找李白的另外兩首離別詩并抄寫下來,并用用自己的話寫出詩句的意思。
第一首:《金陵酒肆留別》(唐李白)
第二首:《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板書:
之景
之情依依惜別
黃鶴樓送別之語寄情于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文包詩之舉寄情于水
之詩
附:李白詩二首
金陵酒肆留別
唐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翻譯:
風吹柳絮滿店都是香味,吳地的女子壓好了酒請客人品嘗。
金陵的年輕朋友們都來為我送行,送與被送的人都頻頻舉杯盡觴。
請你們問問這東流的水,離情別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翻譯:
在荊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我來到那古時楚國之地游歷。
重山隨著荒野出現漸漸逝盡,長江流進了廣闊無際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飛來天鏡,云彩變幻無窮結成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七
蘇教版教材語文第九冊《黃鶴樓送別》
本課設計充分運用了宋代大教育家胡瑗的“商討教學法”,將學生放到了主動獲取知識的地位。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本課教學設計從問題的提出、合作討論到商討解決問題,從音樂、圖畫朗讀到詩配畫,從聽、讀、說到悟,無不使學生盡顯主人翁的風采,處于全方位美的享受,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掌握了學此類課文的方法。
本課屬“文包詩”的形式,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創作情景。詩話互照,情景同現,是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課文配有插圖,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感悟詩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指導學生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增強對詩歌情境的感悟。
第一課時
了解詩歌時代背景,讀通課文,瀝青課文脈絡。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
第二課時
師生同唱《長亭送別》,生述唱后感受,導出本詩。
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a 自讀,思考: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c誰來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d..有疑問嗎?帶著疑問讀課文。
歸納出理解古詩的基本方法:理解字、詞、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詩。據此來讀課文。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哪一句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小組討論交流。
小組讀文思考后討論。
第一、二行:
1、你通過讀課文讀懂了哪些字詞?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讀懂的?
a、“煙花三月”“西辭”、“故人”、“黃鶴樓”
(師板畫“桃紅柳綠”、黃鶴樓)
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暮春三月的景色?
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詞句中看出?什么是餞行?
指導讀好課文的第1、2、3節。
c、表達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從文中哪些語句看出?(板書:依依惜別)
齊讀:依依惜別?!耙酪馈笔鞘裁匆馑??(互相依戀著)
用依依惜別的感情讀好第二節。
d、第一段中還有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的句子嗎?
出示第三節,生再讀,述感受,抓住“人品”、“詩篇”、“兄長和老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永世不絕”......理解,指導讀。
(①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李對孟的敬仰、難舍)
② 從哪些句中體會到大詩人李白對老友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意?師圈出: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不知……見面)
③ 正因為孟浩然既是李白的兄長又是他的老師,所以孟浩然順江東去才使李白依依不舍,滿腹憂愁。在讀李白的話時,除了讀出敬仰之情外,還要帶有一絲憂愁去讀。下面我們再一起來讀“依依惜別”。
李白是這樣的依戀不舍,那孟夫子呢?他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卻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友李白,誰來把孟夫子的話讀一讀。
(1)指名讀
(2)出示句子:“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3)提問:
a解釋帶點字。它說的是什么意思?
b這里為什么用單引號?這兩句詩是誰寫的?
c孟夫子引用這兩句詩是要表示什么意思? (彼此雖然暫時分別,可友誼是永遠不絕的)
過渡:誰讀懂了下面兩句,來說說這句什么意思?(第4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
2、請一對好朋友配樂朗讀第三節。
指導讀好第一二行詩,指名讀,齊讀。
第三四行
通過讀課文你又解決了哪些問題呢?
(孤帆、碧空盡、天際流......)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再齊讀:依依惜別)
從哪些語句讀懂的?(4、5節)
生述感受。(抓住“凝視”“佇立”理解)
此時的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望著遠方,只能看到什么?
現在李白的心情怎樣?可能會想些什么呢?(理解“孤帆”)師板畫:沙鷗、白帆、李白。
再讀:依依惜別
指導朗讀第四節,配樂賞讀本節。
指導讀好三、四兩行詩,點出這是名句。
過渡:李白望著、想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來。什么是“膾炙人口”?指導讀好全詩。
讀了這首詩你從中體會到兩人之間的感情怎樣?(感情深厚,離別時依依不舍)
述:誰來把這首詩背一背
1、通過剛才的學習現在你對這首詩理解了嗎?師生合作配樂齊讀課文。
2、自古以來,像這樣的送別詩還有很多,你能吟誦幾首嗎?
(“為什么課文上講到揚州去而課題上寫廣陵”等)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背誦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抄寫課文中的詞語。
教育家胡瑗的商討教學法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合作討論上的,在學生對知識已有一定的基礎后教者在從旁予以輔導點撥。本課通過學生自讀自悟,教者在學生充分討論之后再附以音樂、圖畫、詩配畫,讓學生有美的熏陶,深深體會到兩個大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的感情。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里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暫時、凝視造句。
3、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一、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20 黃鶴樓送別
2、解釋題意:黃鶴樓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蛇山,始建于公元223唐朝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送別他的朋友孟浩然,還寫下了一首這篇課文就是寫送別的情景和介紹這首詩的。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并在生字上端注音,特別是其中的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和三拼音節。讀準生字的發音。
(2)聯系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下列帶點字及詞語的意思:
餞行 暫時 孤帆 膾炙人口 唯見 滿飲觸動 依然 佇立 凝視 惜別
(3)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最后四行詩句并入第5自然段),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含帶點字的詞語。(見上)
(2)指名讀詞語,特別注意讀準其中帶點的生字拼音兼三拼音;飲yin,前鼻音;暫zan,平舌音兼前鼻音;膾kuai,三拼音;炙zhi,翹舌音。
(3)指名解釋詞語,教師敲定答案。
餞行:設下酒食送行。 暫時:短時間里。
孤帆:指只有一只帆船。帆是掛在桅桿上的布篷,可以利用風力使船前進。(利用插圖畫面事物來理解)
膾炙人口:美味人人愛吃的意思,比喻好的詩文大家都稱贊。膾是切得很細的肉,炙是烤熟的肉,都是美味。 唯見:只見。
滿飲:喝下滿杯酒。 觸動:碰到。 依然:還這樣。
佇立:長時間站著。 凝視:聚精會神地看 惜別:舍不得分別。
(4)指名5人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三、講讀課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出示“暮春三月美景”)
(2)齊讀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讀。(板書:俯臨長江 飛檐凌空 仰望 遠眺)
(2)什么叫俯臨和飛檐凌空?請看書上插圖。(俯臨就是下面靠著的意思,飛檐是翹起的檐角伸向天空)點示:黃鶴樓高高聳立在江邊氣勢不凡。
(3)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里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互相依戀著)
點示:這說明兩個人只是在看景,沒有說話,各自的友情依戀不舍。
(4)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寫黃鶴樓的氣勢和兩人看景)
(5)齊讀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讀。(板書:飲酒 話別 友誼不絕)
(2)李白稱孟浩然為孟夫子是什么意思?自答: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古人稱老師為夫子。李白對孟浩然就這樣稱呼,是表示對他的尊敬。
(3)李白對孟浩然的評價是什么?(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人品是什么?(人品指人的品德)什么叫譽滿天下?(意思是天下的人個個都稱贊)
(4)李白向孟浩然話別中還點出了盂浩然這次要去的地方是揚州,為什么說您就要順江東下?(因為長江水是由西向東流的,揚州在黃鶴樓東面很遠的地方,所以說順江東下,前往揚州)
(5)孟浩然在話別時說了什么?(學生答)(出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請齊讀一下。
(學生讀)問:這兩句詩是誰寫的?
誰還記得王勃,他是什么人?(王勃是唐朝初期的大詩人)
教師解釋這兩句詩的意思:
天下只要有知己好友,哪怕遠隔天邊,也覺得就像近鄰一樣。海內指國境以內,比鄰意思是并排的鄰居。
請再齊讀這兩句詩。(學生齊讀)
提示:孟浩然話別時引用王勃這兩句詩,所以是在雙引號里套用了單引號。
問:孟浩然引用這兩句詩是要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彼此雖然暫時分別,可友誼是永世不絕的)
(6)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這一自然段寫李白和孟浩然飲酒話別,表示友誼永在)
(7)齊讀第3自然段。
4、第4自然段。
(1)指名讀。(板書: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白帆遠去 消失藍天 佇立 凝視 春水浩蕩 流向天邊)
(2)楊柳依依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柳枝柔弱,隨風搖擺的樣子)為什么用點點來表示沙鷗的數量?(因為是遠望沙鷗,眼看只是一點一點的小東西)
(3)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盂浩然乘的船越走越遠,終于看不見了)李白此時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能看到什么?(學生答)請大家想象一下李白這時的心情會是怎么樣。(悵惘若失,思緒萬千……)
(4)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觸景生情)
(5)齊讀第4自然段。
5、第5自然段。
(1)指名讀。(板書:吟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之廣陵是什么意思?自答:廣陵是揚州的別名,之是到……去的意思,之廣陵就是到揚州去。
(3)齊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全詩。
(4)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寫李白心情激動,吟出著名的詩篇)
(5)齊讀第5自然段。
四、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
1、教師范寫,提示注意點。
孟:餞:酒:飲 暫:帆:膾:炙:孤:唯:
2、學生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寫字姿勢。
3、展示寫得好的字,表揚字寫得好的同學。
五、布置作業
1、讀抄詞語,(文后練習3,暫不做造句)每個抄兩遍。
2、練讀課文,練背詩句。
3、借助看插圖,將課文有關內容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四句詩一一對應,理解詩句的意思。
4、練習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二課時
[課時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進一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加深體會。
3、通過排演課本劇,讓學生能夠在邊體味文章邊指導表演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對照課文與詩,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朗讀更有感情 (難點)
4、 通過文章的與友惜別,觸發學生尋找相關詩文的積極性,再加以淺析性地比較,得以更深刻地體會詩人詞句的精妙傳神,同時也讓學生知道摘抄的益處與應用 (重點)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相關詩句摘抄
一、朗讀、談話導入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黃鶴樓送別》,按自然段順序解讀了全文,初步感受到詩人話別的情景,領會到他們的友情,哪些同學能帶著他們那種依依惜別的感情讀課文呢?
讀前提示:其他同學在他們朗讀的過程中注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想想如果表演的話,該怎樣表演才能體現出兩人當時的心情
(指名5人分自然段讀課文)
(教師出示掛圖)
2、剛才幾位同學讀得如何?(簡單評議)
[nextpage]
二、課本劇排演
(一)激發興趣,淺析劇情
1、文章能讀好不一定就能表演好,特別是文中人物的動作想做得傳神、逼真還得真要下一番功夫!如果讓你們表演,你們有信心演好這出《黃鶴樓送別》戲嗎?
2、任何表演都離不開劇本的,你能把下面的表格一口氣填好嗎?
(出示小黑板)
劇名
人物
時間
地點
事件
(學生試說后,迅速指名回答)
看來你們已經掌握了這部課本劇的基本情況了,不過,拿著這樣簡單的劇本,演員有沒有辦法出演?演員表演時主要得有什么(或問:有誰知道劇本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什么)?
(學生回答不出時,師可適當明示:劇情,尤其是臺詞、人物動作)
(二)準備臺詞,小組試演
1、這篇課文中已有一些現成的臺詞和人物的動作了,大家能不能利用這些現成條件,排一出簡單的課本劇呢?
2、四人小組任意搭配出兩組,每組兩人。一組先做演員,把自己對人物的體會融入要表演的人物身上;另一小組則做導演兼旁白,同時負責全程指導、評議,可中途要求停止,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演完,兩小組身份互換。至于道具問題,自己開動腦筋。
(小組試演,教師巡回點撥)
(三)小組表演,全班評議8
哪一組同學愿意來表演一次,我們請全班同學做導演,看是否把李白與孟夫子之間依依惜別的感覺表演了出來?
(邊表演,邊指導、評議,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四)換個說法,解釋詩句
1、文章中最后一段的詩句,大家可能均把它作為現成的臺詞,咱們的“李白”們大都直接情不自禁地吟出。假如是在現代的話,李白這首詩可以怎么說呢?這段臺詞怎么改變成為現代的語言,讓劇本完全“現代化”呢?
下面就請各小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看哪個小組能讓“李白”同志又快又準地“實現現代化”?注意,可一定要說通啊,別讓觀眾聽不明白!
(學生巡視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反應可作適當提示:看看詩句中的詞語能不能與文章前面的詞語掛上鉤呢?有沒有直接對應的詞句?)
2、哪一位同學愿意來表演成了現代人的李白,我們請全班同學做觀眾,看看能否聽明白?
(評議,可再指名同學說說詩意,同學給予適當的鼓勵)
你們是怎樣轉換臺詞的呢?詩句分別與文中的哪些詞句相對應的呢?能不能舉例說說?
(指名回答)[“孤”“唯”何意?]
3、同座之間互相當一回“李白”,互相說說看
4、小結:
其實,詩句同課文中自然段意思相對應這樣的文章我們以前見過沒有?
(指名回答課名)
這種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一首詩寫作情境的形式,我們稱為“文包詩”。今后我們還會遇到。希望大家能用剛才的方法,在預習的時候就可以說出全詩的大意,有沒有這個信心?
三、比較摘抄,體味詩文
1、我們這篇文章主要是講了件什么事?
文中的李白與孟浩然在分別時有些什么表現?說明了什么?
你們的摘抄中有沒有也是送別的詩句?那他們是不是在分別時心情也是一樣灑脫?說出來大家一起分析。
2、師分類型舉例。(可適當點評)(小黑板摘選其中一二出示)
豪爽灑脫型: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將春色到江南。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與君遠相知,不道云海深。
莫怨他鄉暫離別,知君到處有逢迎。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此別應須各努力。
莫言歸去人無伴,自有中天月正明。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p>
含蓄委婉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愁悶痛苦型: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相送巴陵口,含淚上舟行。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強飲離前酒,終傷別后神。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臨歧別數子,握手淚再滴。
一別音容兩渺茫。
勸君更進一懷酒,西出陽關無故人?!?/p>
錐心泣血型: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此夜斷腸人不見,起行殘月影徘徊。
送君腸斷秋江水,一去東流何日歸?
人間別久不成悲。天涯相遇一魂消?!?/p>
3、你們在與實習老師分別時是什么心情?你想用什么詩句來形容呢?
4、現在請大家帶著李白與孟浩然在分別時那種依依惜別的感覺,齊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ⅱ
2、請大家帶著李白與孟浩然在分別時那種依依惜別的感覺齊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視時間而定]
1、 分兩個大組,一組讀,另一組聽,再交換讀、聽一次。
2、 同座二人交替背、聽各一遍
3、 全班背誦。
4、 指名背誦。
五、練習
1、抄寫詞語。(文后練習3)
2、能夠不看課本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默寫該詩。
3、用暫時、凝視各造一句。
4、把摘抄的詩句與課文中的詩句比較,寫出你比較后的感受。
附板書:
25、黃鶴樓送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九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結合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綠線中的只識不寫)。
3、通過詩文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和詩句表達的意思,體會詩人和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1、有感情朗讀詩文。
2、領悟詩文深邃的意境;感受朋友間的深情。
3、抓住詩文的空白進行想象。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預習:自學字詞;讀通課文;簡單批注;提出問題。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投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朗讀(師生互動)。
3、說說詩句大意。(教師簡評:說得不好不要緊,讓我們一起學完了《黃鶴樓送別》一文,我相信大家不但會理解詩意,而且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4、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別(分步板書:①板書“黃鶴樓”,介紹有關地理位置及歷史;②板書“送別”,理解意思;③讀題,指導讀出“別”味。)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分節讀課文。(教師視具體情況加以指導)
2、結合課題,理解課文大意:
誰送?送誰?(板書:李白、孟浩然)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速讀第一自然段(30秒)。
2、合上書本,看誰了解的信息多?(匯報、交流。)
時間:暮春三月;地點:長江邊的黃鶴樓;人物:李白、孟浩然;事件:餞行(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義)
3、以讀促悟。(讀出暮春三月的美;讀出將要惜“別”的情。)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過渡:兩位大詩人,一對好朋友就要分手了,①他們的心情怎樣?②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默讀2、3自然段。
2、討論:
①“……,一會兒……,一會兒……,……”(不去觸動,依依惜別)
②李白的語言;(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何日再見、滿飲此杯等)
③孟浩然的語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暫時、永世不絕等)
(以上三句話由多媒體出示,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語,并作簡要板書,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人和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3、你就是李白,你就是孟浩然會說些什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因為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話別”場面誰也不清楚,編寫教材的人也是想象的,學生也可以嘗試。)(這一環節的訓練比理解原文更重要)
五、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過渡: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教師引讀:)“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學生跟讀后文)
1、多媒體出示:“友人登上了船?!飨蛱爝叀?/p>
(在這段話中,最能反映李白惜別之情的有哪些詞?)
(“佇立、凝視”,這兩個詞表面看起來如雕塑一般,但是透過這種“平靜”,我們可以看到李白的內心怎樣?)
(反復朗讀,想象意境,加深感悟。)
過渡:李白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下了這一膾炙人口的詩篇——
2、多媒體投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朗讀。
3、說詩句意思。
4、朗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師指導要到位)
六、拓展:
課文從孟浩然登船之后就沒有再寫到他,假如你是孟浩然會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呢?(討論,由學生想象關于孟浩然別李白后的內容,并且完成板書。)(抓住詩文的空白進行想象)
七、學生質疑:(視質疑內容,隨機而定,教師也可適當提問。)
八、小結:(略)
九、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小練筆:孟浩然別李白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和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句段進行引導、探究,通過課文的學習,領悟古詩的意思和意境,感受話別的的情景。
難點:品讀文詩,深入體會意境和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
1、古箏曲《高山流水》
2、插圖投影片
3、第三自然段文字投影片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25黃鶴樓送別
2、首先我想請同學把時間、人物放到題目中去,把題目更具體化。(指名說)(板書李白孟浩然)
3、在李白為孟浩然送別的過程中誕生了一首千古傳誦的古詩。(出示詩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自由朗讀詩歌,讀出古詩的節奏。
(3)交流匯報朗讀的效果。
4、合作探究:瀏覽課文,畫出課文與詩句對應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一邊默讀一邊作批注,留下你思考的痕跡。
根據詩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對應的句子(劃線并在小組內交流)。
(1)交流前兩句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哪個同學愿意把你們小組交流的結果向大家匯報以下,誰來說前兩句的意思: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交流后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p>
哪個同學愿意把你們小組交流的結果向大家匯報以下,誰來說后兩句的意思: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1)男生讀前面的詩,女生讀后面的詩意;(2)女生讀前面的詩,男生生讀后面的詩意;
5.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什么?誰來說說。(板書依依惜別)
出示合作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李白和孟浩然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體現在哪些地方,找出有關的語句,寫出自己的體會。
6、交流匯報:
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誰來用朗讀表達這份難舍的情意?
離別是他們心底最柔弱的弦,面對遙遙無期的再次會面,他們誰都不忍心去觸動。我們一起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
7、離愁別緒在心頭,情難啟,口難開,可有些話總得說出口,這兩位大詩人是怎樣話別的?自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吧!誰來說說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出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你來敬仰地讀一讀,還有誰聽出了什么?誰來
真是蘭舟未發已盼君回呀,面對友人的道白,面對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動極了,人生能得這樣的知己,我還有什么遺憾的呢?他“接過酒杯,一飲而盡?!钡吘顾壤畎啄觊L,他得一面將自己的眷戀之情隱藏,一面安慰好自己的好兄弟。誰來帶著你的理解,用如兄長,似老師一般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誰來,誰再來!
“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覀冸m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p>
孟浩然引用王勃的這句詩,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嗎?是呀,正如他后面講的,我們的分別只是(生:暫時的)雖然分別了,但友誼卻(生:永世不絕)
你能用表演來傳達這份依依惜別之情?先把兩個人說的話讀通順,然后配上動作,自己在下面練習表演,開始。
下面我們要穿越時空隧道來到江邊,再現當時的情景。誰想演李白?孟浩然誰來?老師給配上音樂。
說話時眼睛能看著對方,做著動作就更好了。誰再來!
哪兩組坐得最好,聽得最認真,哪兩組就來!一邊捧起酒杯,一邊讀。
8、剛才我們主要解決了第一句詩句,下面我們看第二句詩。
9、指名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p>
10、這句話,誰能用書上的話來解釋?
11、指名說出示第4小節。
12、不忍別,終需別。你看,那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那是在述說這千言萬語,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佇立在江邊——引讀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
b(師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著友情,此時,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只小船了,他就這樣站著,站著,看著,看著……直到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水天一色,他還在看什么?想什么?心里還在默默地說什么?
學生交流
多么真誠的朋友,多么真摯的友情呀,一齊滿含眷戀之情地讀:(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13、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氲竭@,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起讀……
讓我們也一起隨著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站起來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4、如果李白生活在現代,他一定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
學生反復誦讀、同桌討論。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但是他們之間的友誼,就像那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多么深厚的情誼呀?。ò鍟呵檎x深厚)
出示:作業自助餐
1、讀一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向對手挑戰。
2、演一演,與朋友合作,改編課本劇演一演。
3、找一找,找更多的送別詩,摘抄在采蜜本上。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十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通過對具體的詞語的理解,對語言的品讀,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利用課文中的語句理解詩意;
3、在對詩文的反復有感情的朗讀揣摩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感情,體會兩人離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1、利用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
2、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感情,體會兩人離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1、以詩統領全
篇課文的解讀(從詩入、在理解詩中讀、從詩出、以詩結);
2、以“送別”為文本的結構線,把握住文本的結構脈絡(誰送誰?在何時何地送?怎樣送?)3、以“依依惜別”為文本中蘊含的情感線,緊扣感悟、體會兩人的深厚友誼。
1、ppt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準備李白、孟浩然的詩,表示離別的詩。
第一課時
1、學習課文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李白、孟浩然的深厚友誼;
2、詩文對照初步整體感詩的意蘊,理解時的一、二兩句的意思。
一、談話導入
1、咱們認識嗎?但是,昨天晚上我卻在想著你們,知道為什么嗎?那我們馬上要一起學習那一課,知道了吧。
(相機板書課題,學生跟著書空、讀題、簡介黃鶴樓)
昨晚預習了課文讀了幾
篇?預習了,又讀了書,可不能白讀,敢試一試,挑戰一下自己讀后的效果嗎?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讀,點出兩個生字:孟唯
(整體感知詩的類別特點——送別詩、押韻公正、膾炙人口……適時點評,了解學生目前對文本已有感知狀況,并作出相機調整。)
二、利用學生對文包詩的已知學法,引導學生自學課文。
1、這首詩與課文內容有什么樣的關系?這樣的課文以前學過嗎?要想把這類課文中的古詩意思讀懂,是什么方法?
2、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的生字詞自學情況。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讀課文,老師和其他聽的同學點評。
(2)適時解決每段中的生字讀音及意思。重點詞語點撥:
餞(jian)行:根據偏旁理解“餞”;結(jíe)識;暫(zan)時友誼(yi)
佇(zhu)立;按捺(na)不?。簱Q詞“控制不住”;膾(kui)炙(zhi)人口: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歡讀。
(3)出示課文中的插圖1請同學們用書中的詞描述圖中的景物,帶著理解讀出詞中意味:
用圖理解:“暮春三月”“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利用圖理清“暮春三月”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關系;
利用圖詞結合,整體概括全文大意。
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江邊江上景物——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人物事情——佇立、凝視、、孤帆、依依惜別。
3、再讀古詩,說詩意。
三、精讀一、二兩自然段,一名樓相送的真心,深入理解古詩前兩句。
過渡:理解了大概意思還不夠,詩得細細咀嚼帶能真正體會其中的味道。
1、出示古詩前兩句,請同學讀試著用書中的語句來理解詩意。
重點提示:
(1)看圖和讀課文第三段中的“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理解“西辭”、“下揚州”;
(2)讀課文第一段“理解“煙花三月”
煙”——煙霧迷蒙;“花”——繁花似錦。
(3)連起來說兩句詩的意思,然后再讀這兩句。
過渡:就這樣從表面看著兩句的意思已經明白了,我們感到了春天的美麗,與好朋友在此美景中賞玩,應該是件快樂的事,他們真得很快了嗎?
2、出示第二自然段,請同學們讀,說自己的感受。
重點提示:
(1)“一會兒……一會兒……”(兩人心都不在賞景上,讓學生揣摩此時此刻李白和孟浩然藏在心中話語、感受,相機點出“依依惜別”的意思。讀出這種感情。)
(2)再讀前兩句古詩,讀出詩中隱含著的感情。
(女生讀課文內容,男生讀古詩句)
3、激發探究:李白為何選擇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
(1)聯系前面的介紹,激發學生體會“名樓送名士”對朋友的尊敬、感情深厚的真心表示,用心良苦;
(2)再讀古詩,深入體會詩的意蘊。
板書:名樓——真心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