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創新人才素材 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篇一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創新型社會與人才創新》。自1912年經濟學家熊比特提出了現代意義上的“創新”概念以來,這一概念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2004年美國國家競爭力委員會提出創新是把感悟和技術轉化為能夠創造新的市值,驅動經濟增長和提高生活標準的新的產品,新的過程與方法和新的服務。創新文化泛指一切創新活動及其活動方式和活動氛圍的綜合,是一種激發創新意識、崇尚創新精神、鼓勵創新活動、促進創新發展的文化生態。創新文化是主體的文化素質與客體環境的綜合。創新主體文化素質指創新的理念、動力、價值取向、思維習慣、心理特征與行為方式等;客體環境主要指適合于創新的制度和物質環境。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并在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世界各國都采取了一系列戰略之舉,來培養和吸引人才。美國歷來都奉行“教育優先”,“投資于人”和實施“腦力強國”的戰略,著力促進“資金和天才的有效結合”。20多年來,日本作出了吸引10萬留學生赴日留學的計劃,如今又在推行“1000萬人才大引進”。新加坡政府提出“要用最好的工作條件和最具挑戰性的工作來吸引優秀的人才”。印度大力培養和引進信息技術人才,使自己成為世界第二大軟件王國。實踐證明,有什么不如有人才,缺什么不能缺人才。把人才比做“1”,把資金、土地、設備等比做“零”,“零”因為有了“1”才成其為數,離開了人才,其他資源就等于零了。
我國正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黨的十七大又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為此就必須在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全面開發人力資源的同時,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各方面創新人才大量涌現。中國已進入歷史上最好時期,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努力優化創新氛圍,必將迎來國家創新的高潮、更好、更快的發展勢頭。
科技發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階段為進一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要從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大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決策。我們要從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大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出發,深刻認識這一決策的重大戰略意義,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需要。
今日世界,科技進步與知識經濟方興未艾,知識和人才越來越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世界范圍的綜合國力競爭。誰能培養、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誰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戰略主動、實現發展目標的第一資源。”在中國,由于資源、環境、人口等不利條件,傳統工業化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我們走一條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必須把經濟發展方式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同時又面對著世界發達國家知識經濟突飛猛進的嚴峻挑戰,這是我們基本國情,傳統工業化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須把經濟發展方式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必須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13億人口,人口多,素質低,是沉重的人口負擔;素質高,才是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優先發展教育,是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無論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先升級;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歸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養的基礎在教育。總之,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發揮我國人類資源優勢,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都有了顯著的提高,特別是我國經濟以平均每年9.6%的增長速度,連續保持高速增長,創造了世界的奇跡。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與教育密切相關的,都是益于這些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各類優秀人才。反過來說,也正是現代化建設的強烈需求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開辟了中國教育發展的廣闊空間。
歷史昭示著未來。世界各國發展的歷史表明,國家的發展與強盛關鍵在于人,在于這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回顧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工業化推進的歷程同時是現代學校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進程;大國崛起的進程,更是與人力的資源開發相伴隨。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大多數國家把教育擺到了國家發展戰略的優先位置,列入國家發展的重要計劃之中,積極謀劃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只有教育興、人力興,才有經濟興、國力興。中國作為后起國家、追趕型國家,要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就必須緊緊把握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現人力資源開發上的追趕和超越。
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要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個歷史性目標,必須完成三個方面戰略型任務:一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完成。我們要加快建設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一個全面學習、終生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使廣大人民群眾都有享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二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的質量。我們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為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我們在這樣三個方面實現了目標,就有可能建設成為一個人力資源強國。
由此,我們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和民族前途命運出發,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出發,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七大關于新世紀新階段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定位,努力把黨中央的重大決策轉化為政府、學校和社會的高度共識和實際行動。
建設新型的國家大學承擔著重大的歷史責任。當前我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出了緊迫的要求。面對新世紀、新時代的要求,高校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造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環境。
在辦學理念方面,應強調創新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靈魂和核心競爭力,把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重要位置,重視教學創新,建設科研創新平臺和研究團隊,建設創新實踐基地、注重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
在人才培養方面,應對傳統的專業設置、學科結構、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評價等進行一系列改革創新,積極開展啟發式、探索式、互動式教學,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參與科研和科技創新活動;加強學生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在營造良好環境方面,高校要努力營造鼓勵創新、鼓勵探索、允許失敗、寬容失敗的環境,努力形成學校創新文化,培育現代大學精神。堅定不移地推進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使一批高等學校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充分發揮其在培養創新人才和在知識創新中和核心作用,盡快使一批重點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造就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學術大師和領軍人物,引領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首先,就精神層面來說,中國的大學應加強大學精神的建設,突破各個大學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大同小異的局面。美國著名大學在辦學上各有千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校訓強調,毫無特性的學習將一事無成。哈拂大學堅持“讓真理與你為友”,斯坦福大學提出“愿學術之風勁吹”,普林斯頓大學崇尚“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這些世界知名大學秉承獨一無二的大學精神,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特色鮮明的創新人才,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各個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反觀國內的各大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中國現代大學應實行廣博教育,充分重視基礎學科、認為學科和藝術學科,培養具有廣博知識,具有融會貫通思考能力,能夠適應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步伐的新青年。同時,現代大學也要培養出一批具有深厚人文關懷、創新意識和理性精神的青年學者,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另一方面,實踐是知識創新的基礎,學生從實踐教育中獲得的不僅是知識,更有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創造的樂趣和成就感。現代大學對學生加強實踐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加強學生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是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倡導啟發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積累,充分開發學生的發展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觀念。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將學校的發展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之中。充分發揮高校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作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研發基地和科技創新平臺,培育一批服務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的創新團隊,增
強自主創新能力。要堅持頂天立地的科研方向,面向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加強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等領域的創新,加強國防科技合作,推動省部之間、部門之間、校企、行業和區域之間科技創新合作,大力推進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努力實現高科技成果產業化,更好地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繼續辦好大學科技園。繼續深入推進高校科技產業規范化。
地方企事業單位發展需要科技,科技最終還是要人才來推動,大學自其誕生以來就聚集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大學通過知識傳播、知識創造,以及與社會的互動而對社會文化產生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地方經濟的發展好壞,快與慢,經濟實力的大小還是通過是否有自主產權的核心產品和產品的品牌效應,要實施品牌戰略。發展科技產業,一定要有核心競爭力,打出別人永遠也取代不了的牌子。一個好的品牌,能夠催生和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壯大。如代表美國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代表美國電影文化的好萊塢“大片”,以及代表美國飲食文化的麥當勞,已經風行全球。在衡陽要實施品牌戰略,就是要重點攻關,生產一批文藝精品;就是要挖掘資源,創造一批富有地獄特色的文化精品,人才科技與地方企事業的互動就會創造良好社會改革和經濟效益,人才科技可創造出產品的名牌和品牌,而良好的品牌效應、經濟效應,又可以促進人才的培養和科技的迅速發展。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創新人才素材 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篇二
創新人才理念,提高黨管人才科學化水平
黨管人才原則,是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保證。我們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尚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如不同性質企業對黨管人才的思想認識不同,各企業黨委對人才管理的重視程度不一,因此提出以下一些建議與企業管理者共同商榷。
1.適位適時,根據崗位需求和員工自身特點配置人才。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事以才興。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何為人才,不同層面的人對人才的認識卻各不相同,企業中車間主任可能認為能勤懇工作,超額完成工作量就是人才,職能業務部門覺得能攻克技術難關才是人才,而人力資源部門認為有一定的學習背景、有研究能力才是人才,工人最為直白,他們覺得能把一日三餐做得可口的廚師就是企業中必不可少的人才。這幾種想法看似大相徑庭,其實并不矛盾,過去我們習慣以能力、功績、學歷等等做為判斷一個人是否為人才的標準,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視野的開闊,大家意識到各個層面工作任務不同,需要也不一樣,有的崗位需要勤勞型員工,有的需要專業技能型,有的需要復合型,有的需要研究開發型人才等等,而共同點就是適合崗位需要、能完成崗位賦予任務的人皆為人才,人人皆可成才,反之,一個人要想成才,就要站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這就要求我們企業管理者在管理企業時要做好溝通,不同年齡階段的員工,其精力、學識、經驗等各不相同,在了解了員工的發展情況后,合理配置員工,將其安排在適合的環境中發展,否則,“不讓猴子爬樹,叫它游泳;不讓鴨子游泳,叫它爬樹”,按一種固化的既有標準要求所有的人,只會造成人才大量浪費。有研究表明:如果有濃厚的興趣可以使人在工作時發揮自己全部才能的80-90%;而對缺乏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20-30%。在此基礎上統觀全局,把握重點,培養對企業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的核心人才,使各崗位人才各司其職,各盡其才,才更有利于實現企業的諧調發展。
2. 合理流動,實現企業人力資源優化組合改革開放前,人們的任職狀況幾乎是終身制,城鄉之間、地域之間、單位之間的人才流動近于固化,這樣一種人才體制大大壓抑了用人單位和人才的積極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市場法則的調控下,人才在全球范圍內,在各個崗位間實現了交流,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和人才自身發展的需要。然而僅靠市場調節的人才流動,勢必造成人才分布的不平衡,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發達國家,強勢企業必定能招攬到大量強勢人才,而處在發展中階段的國家、企業則要承擔生死存亡的嚴重后果。電氣有些企業在為人才培養付出了極大的投入后,也遭遇人才流失,無奈有人報怨人才忘恩負義,沒有道德觀念。有些企業則能正視這一現實,在企業出現了不合理、不正常的人才流動后,反觀自己的人才管理機制,查漏補缺,從而形成穩定有效的用人機制。
在以市場為主調控經濟運行的社會中,我們國企的技術力量、資本實力沒有外資企業更能吸引人才,在對人才的激勵、培養方面我們缺乏足夠的實力,在這種情況下,黨組織可以發揮政治優勢,除了完善引進、培養、晉升、激勵、考核
1機制外,要把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先進思想和價值追求,轉化為企業的發展理念、經營宗旨和員工準則,打造先進企業文化,在這種環境下,員工可以沒有后顧之憂,盡全力為企業奉獻自己的才智。
創新人才素材 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篇三
人才·創新
今天我們談的是人才創新,那么什么是人才呢?其實早在我們剛進礦的時候,劉礦長就談了他的人才觀“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從此可見,人才是德與才的有機統一,所以有德無才與有才無德都不能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人才。德與才的辨證關系是:德具有價值理性,才具有工具理性;德是方向,才是動力;德是目標,才是手段;德體現的是社會境界,才體現的是個人境界;所謂人才是先做人,后成其才,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源所說的“講境界、長本事”我想就是講德的境界,長才的本事吧!失去德指引的才猶如黑夜中狂奔的馬,危機四伏;同樣,沒有才的充實,德也就失去了動力和牽引,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心辦不了好事。對于一個人而言,沒有純粹的德境界,也沒有純粹的才境界。在現實中,德與才只能以某種有機組合的方式出現,脫離才的德與脫離德的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丁集礦在招攬人才,吸收人才走的是兩條路,一條路是引進已經是被公認了的人才,他們是名揚在各礦的專家,是各礦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另一條是吸收像我一樣的一群剛出校門名不見經傳,有可能成為人才的大學生,這樣做的好處無疑形成了很好的“傳、幫、帶”,在人才的使用和培養方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現實情況也的確如此。
在對待人才方面,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各類人才都招攬
到自己的麾下,為自己裝點門面然后聽我指揮、隨我利用。(我讓你發揮什么才能你就發揮什么才能,讓你發揮到什么程度就發揮到什么程度,讓你什么也別發揮你就呆著,最終把人才當作奴才使用)。另一種是主動招賢、敬賢、讓賢,為各類人才充分自由地發揮其專長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使人才在其最合適的位置上發揮其最大的作用。二者雖然都要人才,不拒人才,也都使用人才,看似也都尊重人才,然而卻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假尊重人才,后者才是真正的尊重人才。
其實在我們有的人心中把是否尊重人才,用工資薪酬的多少來衡量,我不否認錢很重要,但是如果說月薪1000是對你的侮辱,那么給1萬就是尊重了么?難道10次的侮辱等于一次的尊重?我想如果把自己的德與才拿出來當商品擺放,猶如在自己頭上是插了根稻草,談尊重與否豈不浪費了表情了嗎?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錢是王八蛋,花了還能賺”,我們人一旦丟失了自我,就很難再“賺”回來了!
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尊重人才,并不是看擁有多少碩士生、本科生、大專生,而是看在里面工作的人是否安心工作,有多少工作業績以及人才流動情況,科學合理的人才流動是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從集團公司的用人政策及文件精神,到礦里針對大學生進行的一些列舉措,給大學生的發展提高良好的創業平臺,營造了寬松和諧的氛圍,對才能施展創造的良好空間,形成了你能翻多大跟頭,就能給你鋪多大墊子的用人策略,丁集礦采用的無疑是第二種用人態度。
那么怎樣去評估人才呢?我們礦提出了“能干便是才”的精辟觀點,高級工程師是人才,高級技師是人才,受過學校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生是人才,從煤堆里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土專家”更是人才,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只因我們殊途同路,在創業的路上,達者為先。在對一個企業來說,需要的往往不是最出類拔萃的綜合性人才,而是適合工作崗位所需素質要求的最合適的人才,所以學歷僅僅標定一個人可能具備的知識水平、專業水平及管理水平,經驗只能說明一個人技能的熟練程度。這些都是可觀察,可測試,易學習的,然而隱藏在這些行為背后的自我認知,社會認知、個人品質和動機等能力尤為重要,為什么要說這個呢?因為這對工作中的創新能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人們都說“創新是一個名族的靈魂,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企業生存的根本競爭力”,然而什么是創新呢?創新在《經濟發展理論》中的定義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表現為:引進一個新產品;開辟一個新市場;找到一種原料的新來源;發明一種新的生產工藝流程; 采用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它可以是徹底的改變,可以是現有資源的整合,也可以是未知潛力的挖據。創新不管是發現式創新,還是發明式創新,都是在認識世界,改革世界,從而創造出新的世界,創新最本質是: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只有“冠軍”沒有“亞軍”。它追求的是“新異”、“獨特”、“最佳”、“強勢”,并必須有益于人類的幸福、社會的進步,企業的發展。創新需要的是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復雜的、高
級的心智活動,但它并不是高深莫測、高不可攀,也不是哪些人的“專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比如說我們日常使用的洗菜盆子,有的人發現在洗菜的時候,由于水的流動,有的菜也跟著水跑到盆外去了,于是有人在盆的上沿部分戳了幾個洞,結果就很好的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還有我們用的切菜的刀,在我們切菜的時候,像土豆皮會粘在刀面上不下來,結果有人就在刀的上方開了個長條型的小口,問題就解決了,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例子,都是屬于創新,而且創新的人都是我們老百姓,并沒有什么文化,但是他們善于思考,善于動手;我們選煤行業也有很多創新的例子,我們的工藝又原來的跳汰主流洗煤工藝到現在重介洗煤工藝,就是一個新的生產工藝被大家接受和廣泛使用;我們的介質管道拐彎處由原來的圓弧形改為現在的直角形就是一個創新,因為這樣有利于減少管道的磨損,像這樣的小改小造還有很多,而且都是我們一線職工想出的。)所以創新能力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素質,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創新的稟賦,都可以通過學習、訓練得到開發、強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為創新人才。在創新的路上,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甚至造成一些損失,難免會受到周圍一些人的質疑、批評,遇到這種情況,我想采取的態度,引用網上的一句話“走牛×的路,讓傻×去說吧”,當然也不能做一頭犟牛,當發現說話的人是個牛叉的人時,可能你就是那個傻叉的人了,所以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
創新說容易,做卻難。我們要怎樣去創新呢?(關于如何創新,如何培養創新思維的書籍有很多,也都是些大部頭的書,我在這里就簡單介紹下水的精神,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什么是水的精神呢?仔細悟一悟,會發現水有很多精神,比如水能流動自己,同時也帶動他人,永不停步;水滴石穿、持之以恒;滌蕩污垢,永葆自潔;還有無孔不入的精神等等。我們知道每條河流都是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線和性格,就像黃河、長江,黃河給人的感覺是洶涌澎湃,有萬夫不當之勇,而長江給人一種涓涓細流,寧靜致遠的感覺,但他們都有同一個夢想,那就是奔流入海,當時機不成熟時,便積蓄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厚度,待時機來臨時,便奔騰入海,成就自己的夢想。創新亦如此,當知識不夠時,潛心學習,充實自己的能力;當遇到困難時,像水一樣四面求索,找到那個突破口,只要有這樣鍥而不舍是毅力,厚積薄發的態度,在合適的時候,一定會出成果。
不會創新的人才,是死才,猶如一顆枯樹,沒有生命,可能招致蛀蟲,甚至腐爛,而創新人才,如同一個活樹,即使是幼苗,只要一直吸收著雨露陽光,一直在成長,最終一定能開花結果的。
魚翔淺底,鷹擊長空,萬類霜天競自由。現今,丁集礦涌現出了一大批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他們是煤礦的主力軍,更是弄潮兒,是企業發展、安全生產以及經濟效益的實踐者,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人才適應著不同崗位的需要,正是由于他們的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開拓創新,才會有今天丁集礦的財
(才)源滾滾之勢。
二十一世紀什么最貴?人才!什么人才最可貴?創新人才!
創新人才素材 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篇四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思考
田建國
發布時間: 2007-11-05 10:00 來源:光明日報
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培養主要靠“知識學習體系”和“人格培養體系”實施。兩者各有側重,互為依存,互為促進,共同構成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本源是健全人格
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應做好以下三點:第一,養成良好的思想
道德。經常在思想意識、道德品質等方面進行自我認識、自我磨煉和自我提高,具有改造自我的勇氣。第二,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善于與他人交往,用寬容的眼光看社會,以真誠、包容、信任等正確態度克服虛偽、嫉妒、猜疑等消極態度。第三,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對自己充滿自信,對生活充滿希望,對學習抱有興趣,不羨慕人家,不苛求自己。
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成人。學會淡泊、學會寬容、學會執著、學會自律。淡泊是一種境界,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惑,不為人情所困,能任勞更能任怨。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就是心胸豁達,做人厚道,有容人、容言、容事的氣度。執著是一種自信,選定目標就要堅定不移,不被困難所擊倒,不為失敗所沮喪。自律是一種底線,自律使人自知,自知使人自明,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保證是創新人格
塑造學生創新人格,是促進學生創造性發展的方向保證和重要動力。創新人格強調自信、問責、敬業、誠信等要素的獨立人格,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追求真理、追求真知。創新人格主要包括:服務社會的創新責任感,追求科學真理的創新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勇氣,嚴謹誠實的創新道德,善于合作的創新稟賦,不畏挫折的創新意志。
要確立社會責任感。對社會有無責任感,是檢驗人生境界高低的尺度。社會責任感不是抽象的。積極引導學生從對自己負責做起,養成對自己的信心、對父母的孝心、對他人的關心、對社會的愛心、對祖國的忠心,自信自強,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心系社會,胸懷祖國。當前要對學
生進行感恩教育。
要培養創新毅力。一個人事業要成功,特別是要做出比較大的創新貢獻,需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十年磨一劍的恒心,自強、自立、自信的奮斗精神,甚至還要面對失敗的風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得教益,從而踏上了成功的大道。做學問是不易的,取得成果更是不易的。它需要毅力、勤奮和熱情,還要經得起挫折。許多有成就、有造詣的學者,都有一本奮斗經。我們往往只看到這些學者的累累成果和受人尊敬的地位,而看不到他們曾經走過的長期艱苦的探索過程。
要培養創新激情。所謂激情,就是要面對機遇,敢于爭先;面對艱險,敢于探索;面對落后,敢于奮起;面對競爭,敢于創新。沒有激情就沒有創新的靈感和沖動。激情不是一個瞬間的狀態,而是一種文化的沉淀。人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情感在創新認識中起著重要作用,包括情感對認識活動的激勵作用、情感對認識對象的選擇作用、情感對信息知識的加工作用、情感對認識成果的評價作用。只有重視情感作用,人的創新能力才有最基本的保證。
要培養團隊精神。現在重要的創新活動已經很少靠個人單打獨斗,更多的是跨學科“集群”式的創新,沒有團隊精神,協同攻關,集思廣益,就很難產生很大的創新成果。作為創新人才,不僅要有創新的精神和本領,也要有合作共事的意識和水平。懂團結合作是大智慧,會團結合作是大本事,真團結合作是大境界。立己必先立人,達己必先達人,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周圍人都能成功是最大成功。
要培養誠信品德。誠信是關系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學校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秩序的運行基礎;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要引導學生誠信立身,誠信做人,誠信做事,使誠信成為走向社會的“通行證”。
要培養膽量。中國古代有句名言,“才學膽識膽為先”。實踐證明,天下不缺有才華的人,但缺少的是有膽量的人。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的人,聰明的人,但一定是有膽量的人。天下大事一定要有膽量才能做得到,撐得住。
塑造創新人格的目的,是保證學生成功。成功不僅是某種結果,更多體現在以下三個層次。其一,成功是一種精神。在成功的道路上,依靠奮斗精神,另辟蹊徑,腳踏實地,最終才能體會到成功。其二,成功是一次升華。成功不是失敗的簡單積累,而是對失敗的深刻感悟和不斷超越,是智慧和理性的升華。其三,成功是一個過程。今天的成就因為昨天的積累,明天的成功有賴于今天的努力。真正的成功是將勤奮和努力融入每天的學習生活中。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礎是創造個性
我們教育制度的設計,應該為學生創造個性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創新型人才培養要呵護學生個性發展,激發學生創造天性,通過不斷改進學生評價體系和評優激勵機制,搭建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制度平臺。
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正確處理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共性是前提,體現人才標準;個性是關鍵,體現不可替代性。創新型人才培養不能簡單從眾模仿,不能用一種模式來發展,一種標準來評價。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性,沒有人才。個性是教育的靈魂。何謂個性,簡單說是人的天賦,一般表現為興趣、愛好、特長。天賦并不是少數人具有,而是潛藏在每個人身上的潛能。只要充分發揮這種潛能,人便能成為不平凡的人。但由于教育問題,人們這種潛能大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正是今天天才極少的原因所在。
塑造學生創造個性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成才。成才,需要明確方向定位。第一,要適應社會需要。一個人只有具有了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其自身的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第二,要發揮自身優勢。對自己要有客觀的把握,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選擇最能發揮自己專長和興趣的方面作為成才定位。第三,要利用現實條件,全面分析現實條件提供了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這些因素哪些可以直接利用、哪些能夠改善和轉化、哪些需要暫時等待、哪些無法克服,在此基礎上明確成才定位。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和諧學術環境
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是營造和諧的環境。學術創新是一種極其高尚的理性和精神追求,是探索性、創造性的智力勞動。創新方向要與時俱進,創新人才要有大師名師,創新成果要有重大影響,創新平臺要有交叉融合。建設和諧環境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和諧環境包括:包容的學術研究環境,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和諧共進的人際環境。建設和諧環境,就是要堅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在差異中求和諧,在多樣中求統一。培育一個民主自由、寬容開放、公平誠信、充滿活力,創新主體與創新環境之間和諧相處的系統。(作者系中共山東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