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不分東和西 不分西東電影劇情篇一
所以,如果你要問我這本書里有什么東西可令人耳目一新,那么答案是:沒有。
但這依然是一本好書。
首先,因為這是一本系統的書。閭丘露薇自05年在新浪開博客以來,已經寫了近千篇博文,此書卻并非博文匯編。書中案例亦非簡單堆砌。剛又翻了一下目錄,章節脈絡清晰可辨:偏見的主要成因 – 摒除偏見的總原則 – 結合不同案例分別具體分析 – 如何應對偏見……這樣經過系統組織的材料,價值遠大于每一部分之和。即便你對書中的每個案例都已足夠熟稔,跟著閭丘露薇重新梳理一趟,亦能查漏補缺,溫故知新。
其次,閭丘露薇身為名記,或曾直接參與事件,或能獲取更全面的咨詢,更能從新聞從業者角度感同身受。做慣了新聞媒體受眾的我們,難免好奇:同一件事,在媒體從業者角度看來是什么樣子?這本書多少能滿足我們“用閭丘露薇的眼睛看新聞”這一好奇心。即便看完之后發現并無太大不同,這一“發現”本身也是收獲。就好比,能發現“山那邊也沒什么不同”,也并不枉這一趟爬山的辛苦。
以上絕非空話。既然在態度、認識上“并無太大不同”,那么我們與一位高水平新聞從業者的不同之處在哪呢?倘不能問出這個問題,這本書就未免白看了。許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難,關乎毅力,更關乎能力。我們都知道偏見從哪里來,但在生活中卻總是放松警惕,以好惡代替真偽。即便提高警惕,但世事復雜難辨,個人亦難免缺乏去偽存真的能力。回頭看書中案例,當然清清楚楚,昭然若揭。但在當時,我們當中又有幾人能靈臺清澈,全身而退?今后若能加倍反省自覺,知難而進,就正是讀完此書后的大收獲。
“反省自覺,知難而進”更不是一句空話。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世界已成一塊奶酪,偏見謠言的陷阱遍布其間。閭丘露薇在書中特意提到了微博,固然大力贊揚了其積極作用,也對其散布不實信息的情況表示了擔憂。而后者正是我近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作為網絡時代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公民,以往我們往往致力于積極傳播各種信息,但今天看來,“傳播”在很大程度上已不成問題,反倒是“核實”顯得尤為稀缺,因而也尤為重要。前幾天我還在【我說】里提及,是否可以組一個“謠言揭穿社”這樣的社團?
半年前,一位學新聞出身的朋友曾向我分享了“如何與記者打交道”的諸多經驗,大部分記者在其口中都不可信、需提防,但她又說:“有一類記者,業務水平和職業操守極高,對他們就可以完全信任。比如說,閭丘露薇。”——這番話給我留下印象極深。如今想來,要是閭丘露薇自己聽到這番話,只怕也要冷汗涔涔。任何人或實體都會犯錯,世上并無絕對公正中立的媒體,——即便cnn,08年的時候不也鬧過斷章取義的丑聞么。就好比這本書封面上的視力表:你知道,那些東倒西歪的e,一行小過一行,無窮無盡,總有一行你看不清。偏見無止境,對真相的尋求亦無止境。
不分東和西 不分西東電影劇情篇二
今天,在這里,不談人,只談書。
作為一個政治學專業的童鞋,經常到“一五一十部落格”鬼混,看一些評論。2010年底,一五一十部落舉辦了一個活動,我留下了郵箱和地址。沒想到,過了一個星期,就在我寒假回家的當天,這本閭丘露薇的新作,以她本人的名義贈送給我,寄到了我手上。
在火車上就開始讀了,臥鋪,在車上就一口氣讀了一百多頁。
我并不想歌頌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因為它只是使大腦中一些想法成為了理論,系統抽象了。這本書始終圍繞“偏見”來寫,還舉了大量例證,來證明“偏見”的形成與存在,及其影響,很值得讀。
談起偏見,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十一月份,《瀟湘晨報》的晨報大講堂《美國國家檔案館中的中國抗戰》,主講人章東磐講述的一件事情:他到過松山,同一名老英雄談中緬戰場上,傷員是怎樣從山谷里運走的,老英雄回答是美國人用直升機。章先生不相信,他以為老英雄的記憶錯亂了,二戰時期怎么可能有直升機?因為我們知道,直升機是戰后才投入軍隊使用的。等到他在美國檔案館看到有一張1945年照片在中國戰場上的拍的,里面的確有美國直升機飛到松山救傷員。
這個故事有很大的啟示就是,我們往往認為自己的常識是對的,然而,卻很少認為自己存在著諸多“常識性偏見”。
《不分東西》有個遺憾,也就是我不力薦的原因:這本書自身是存在一種叫做“普遍價值”的偏見,也就是說,排斥“偏見”本身,也是一種偏見。
不分東和西 不分西東電影劇情篇三
閭丘的這本書,雖然有點專業性,但又不囿于新聞專業。她從專業出發,告訴了我們溝通、理解的重要性,告訴我們要學會思考,做一個理性的公民。她的文字流暢,使得枯燥的主題顯得生動,就算不是新聞專業的人讀起來也沒有障礙。
第一部分著重講了偏見的形成、事例、以及避免偏見的一些想法。我曾看到一句話,認為偏見只存在在別人身上而不存在于自己身上,這本身就是一種偏見。所以我們要杜絕偏見,首先就要客觀地承認偏見的存在。我們任何人,難免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產生偏見的時候。而偏見的產生,其實就是缺乏有效的溝通和理解的結果。所以為了更好地理解對方,對話不失為避免偏見的好方法。世界是多元的,我們要能容忍不同觀點的存在,而不是將偏見加諸其上。必須保證,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都應該獲得尊重。專門拿了一節來寫cnn,這樣一家私營媒體的觀點,不足以代表政府,同樣,他們對我們的政府指手畫腳并不是代表他們的政府在指手畫腳。書中寫到的關于美國媒體,美國記者,美國人的部分,是閭丘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也是對以前官方媒體強加給我們的觀點的一種澄清。是的,在不了解美國的新聞體制情況下輕易下判斷是草率的。
第二部分跳出了記者的身份,閭丘以她的理解講述了對于公民社會的期盼。那是每個人都能做出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而不需要諸如韓寒這樣的意見領袖來發聲。因為我們希望我們的社會更美好,所以我們要思考,所以我們要提出它目前的不出以待改進。
最后我想說說我對于閭丘個人的理解。我個人覺得,閭丘露薇做新聞,是有一種使命感在里面的。她有點像我們上課講到的新聞專業主義的操作方法,客觀、真實,深入思考。她思考的是一個個的新聞事件,社會體制方面的問題,對社會的明天有美好的期盼。理解是從個人出發,但閭丘強調的新聞要從新聞事實出發。這就是她和柴靜的不同,柴靜做節目,是從個人出發的,她強調“人”。其實閭丘也重視具體的、個體的情感,只是在新聞事件面前她會覺得一個人的觀點太片面,可能會走向偏見。所以我想說閭丘和柴靜都是很出色的記者,電視的豐富性,給了柴靜以人性化視角切入和表現的可能,而純粹做新聞的閭丘,則是客觀、冷靜、全面思考的。
不分東和西 不分西東電影劇情篇四
偏見,這個貶義的詞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地不滲透我們其中,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形成的思維模式不同,對一個事件資訊的掌握不同,都是會存在偏見。剛剛讀完這本書時我也在反問自己,我對什么有偏見,又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偏見?
喜歡的新聞人不算多,rose是一個。03年的伊拉克戰爭讓我第一次知道這個表面文靜內心強大的女子。 從她的文字里總是能感受到一種冷靜的思索和別樣的理性。在這本書里她思考了很多,也以很多實例來敘述我們對事件看法的偏見是怎樣形成,如何不分東西。我很贊賞她的一個觀點:就是只有新聞的宣傳,而不分“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作為一名記者,應該對事實進行如實地報道,并深度剖析事件的內涵,同時不添油加醋,使人們 對事件不會產生偏激的想法。然而可悲的是,現在隨著商業化越來越嚴重,很多媒體報紙都是在向一個嘩眾取寵的方向上越走越遠,為了博取大眾的眼球而犧牲了自己的職業信仰。但是也不全是這樣,也有更多的新聞人在為了自己的信念在努力工作著,正是他們的努力才讓人們看到了希望。rose在書的結尾里引用了一個很經典的道理,半杯水的道理:
其實這就是半杯水的道理,悲觀的人總是看到還缺半杯水。作為媒體,既要告訴大家已經有了半杯水,也就是政府已經做了哪些,也有責任告訴大家還缺半杯水,也就是政府還有哪些沒有做到。政府的責任,就是盡快地去把這杯子逐漸裝滿,雖然這個杯子會越來越大,不管怎樣努力,總是只有半杯水。
我喜歡rose,小萌,柴靜這樣的記者,她們可以堅守著這份職業的底線,而這份底線讓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像她們這樣真誠理性的記者會用一種更敬畏的態度去面對這份職業和自己的生活,出于正義公平的角度去記錄這個社會的變化。
向rose致敬:希望我也可以像她一樣成為一個愛自己的人,因為只有學會愛自己,才懂得愛護他人,才懂得控制自己堅守住那一份底線,找到讓自己幸福的感覺。
最后用雙城記的開頭語做結尾: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不分東和西 不分西東電影劇情篇五
我記得實習的時候,辦公室的曲老師對我說過,傳媒行業看似風光,其實只是外人不了解,實際上付出的辛苦是非常非常大的,那些光鮮亮麗的主持人,在電視機前是如此風光,但是在卸下妝以后,臉上的灰敗已經無法看了。
這些話在我實習的日子里得到了充分的驗證,我的一個實習生同事為了工作加班加點,她家住的很遠,每次來回各要一個半小時,忙的焦頭爛額,瘦的不成人形了,最近的這段日子,拖著高燒也來上班,脖子上都是拔火罐的印子。
我打心眼里心疼這個比我大了4歲的姐姐,也很高興認識她,我總是把身邊的人拿來當做榜樣,雖然她發著高燒強忍著來上班很不好,但是我依然佩服她的毅力和勇氣。
我一直很想變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想要出去租房子,自己賺錢,自己念書,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這樣累趴下了也好,但是往往決心下到一半卻又會懈怠下來。我常常會想,其實我想要做的很多事情都這樣慢慢的被我放棄掉了,那我還剩下什么呢?
就像我為什么那么喜歡閭丘露薇,她真正吸引我的,不是那戰地記者的光輝形象,而是她一路走過來的艱辛,她做過會計師,做過銷售,做過翻譯,還買過文化衫,推銷過汽水,在咖啡屋里打工。她經歷過的一切都是她本身最寶貴的財富,人生經歷的越多,看東西就會越透徹,做出的決定和走的路,也會更通透,更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