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市新農村建設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均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但“三農”問題已經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新世紀新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部署。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把發展作為農村工作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關鍵詞: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三農”;社會主義新農村;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們黨從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新世紀新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部署。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順利進行的迫切需要。
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涵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按照黨的十六大精神,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而提出的關于中國發展的系統理論,是黨在經濟發展重要時期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它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首先,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其次,科學發展觀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要求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四位一體”的建設,同時遵循自然規律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人口、環境相協調。
為了更好的實踐發展觀,中央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戰略思想,這“五個統籌”的內容集中體現了國家十一五規劃的具體目標,展示了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是國家和人民需要努力做好的近期目標。科學發觀展觀一經提出,就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全國各地均掀起學習科學發展觀的熱潮。
從某種意義上看,科學發展觀代表了廣人民群眾的心聲,勾畫出了社會發展的方向和基本框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與時俱進的體現,是中國新一代領導魅力的真實再現,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局出發作出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黨在農村工作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初,中央“一號文”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其主要內容概括為“二十個字”,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科學發展觀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間的關系緊密相聯。科學發展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指針。
科學發展觀從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手段等方面指導社會發展、社會建設、社會治理,是從發展的角度求和諧。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是為了緩和當前城鄉差距過大的矛盾,而更重要的是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考慮,加以統籌協調,為城鄉和諧、工農和諧提供保證。科學發展觀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我市新農村建設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均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城市建設更是突飛猛進、一躍千里,然而相比之下農村則大大的落后,城鄉差距日益突顯,“三農”問題已經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農業怎么發展,農村怎么建設,農民怎么致富,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
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根基,農村占據國家的大部分比例,農民是國家的主要人口,因此,農村問題解決不好,勢必會動搖這個國家的發展基礎,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平衡發展,牽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當前,我市堅決貫徹中央、省委和肇慶市委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結合當地的實際,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初步顯現:一是縣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為以工哺農、以城帶鄉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市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園區經濟發展。形成了金渡、金盛、金陶三大工業園和白金龍工業帶、西區工業帶以及鎮級工業群體的“三園兩帶多群體”的發展格局。
二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市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實施“公司+基地+科技+農戶”的發展模式,提高農業的
產業化水平和經濟效益,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農業創品牌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孖寶”牌花生油獲得省名牌產品和全國放心油稱號,羅非魚、羅氏蝦、高崗圍沙糖桔、金利劍花等農產品獲得了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
三是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加強了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重點抓好一批水利防洪設施建設,使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戰勝了連續幾次強臺風的襲擊,降低自然災害的影響,增強農業抗御風險能力。
加強生態公益林體系建設,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進農業標準化體系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抓好嚴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構建了嚴密的疫病防控體系,我市連續幾年沒有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同時,全市農村道路、電網、通訊以及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四是生態文明村創建成效顯著。
深入推進以“五改五有”為基本要求的生態文明村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到目前為止,全市累計創建251條生態文明村、11條廣東省衛生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是農村社會事業不斷推進。村務、財務公開進一步規范,民主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解決農村“一保五難”問題成效顯著,各項社會事業得到發展,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社會大局穩定。
農村稅費改革扎實推進,減輕農民負擔取得明顯實效。但在肯定成績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個別地方和個別干部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認識存在偏差。
片面地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是搞幾條新村,只要建一批新屋,搞出一些新村,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就基本達標了;一些地方干部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沒有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簡單以為只需一年二年或三五年可以完成。二是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xx市是個農業市,農業人口多,山區面積大,農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還比較大,二三產業發展比較慢。農村集體經濟還相對比較薄弱,年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委會還有相當比例。
山區的一些農民還比較窮,農業產業內部結構還不夠合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優質農業、高效農業、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比較慢,科技推廣、市場流通、社會化服務等亟待加強。個別的鎮農業主導產業不突出,農民增收沒有一個長效的保障機制。
三是農村的社會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農村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事業發展仍然滯后,農民思想文化道德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依然比較低。
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亟待加強。山區農村的臟亂現象還比較突出,村容村貌尤其是舊村的整治比較困難。
四是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上不平衡。低朗地方與山區存在差距,城郊地區與偏遠地區也存在差距;一些鎮工作主動,通過辦示范點,落實工作責任制等形式,有效促進了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個別地方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力度不夠,進展緩慢,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新農村建設方面沒有實質性的行動。
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把發展作為農村工作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第一,發展農村經濟。
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既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
我市農業資源豐富,但由于農村人口多,農村人均耕地、水面、可開發山地等資源仍然有限。我們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優化結構和布局,集約節約使用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加快農業生產手段、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的現代化,把農業、農村的發展真正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就我市而言,首先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突出地方特色,加強農業規劃管理,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與區域布局,構建優勢特色區域農業產業帶。
其次要以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特色農業和效益農業為導向,努力建設農業“六個一工程”,打造農業品牌。通過加強規劃引導、示范帶動和政策支持,扶持發展農業“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培育發展和鞏固擴大一批專業村、專業鎮,打造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集群。
再次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發揮資源優勢,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做大做強糧食加工、水產品加工、林產品加工等產業;抓好農業招商引資,建立農業招商引資項目庫,抓緊規劃建設一批農業招商引資載體,大力開展對臺、對珠三角的農業招商,提高農業利用外資水平;抓好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培育、引進一批競爭能力和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群體,形成產供銷、貿工農、經科教一體化經營,輻射帶動農民融入產業化經營;落實省、市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政策措施,積極引導、培育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同時要大力抓好農業科技進步。繼續推動創建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農業科技示范鎮。
實施優質種子種苗工程,加大良種良法引進與推廣力度;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建立健全農業信息網,推進農業科技信息“直通車”工程和“移動信息村村通工程”;大力推廣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積極創建省級、市級、鎮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快農業機械化建設,提高水稻生產和主要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重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的防控。第二,改善基礎設施。
要全面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快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發揮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作用,示范推動農田標準化建設。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田基本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江河防洪、人畜飲水及山洪災害防御等工程建設,進一步增強防災減災能力。
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和森林資源保護,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鞏固創建林業生態市的成果,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繼續大力創建生態文明村,加快改水、改路、改廁、改灶、改造住房步伐,深入開展省、市衛生村創建活動,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農村衛生水平。注重村莊建設管理,突出建立完善村莊公共環境衛生管理及公共設施維護管理的村規民約。
抓緊村莊整治規劃工作,重點抓好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的規劃編制與建設,示范推動其他村莊的規劃建設。第三,完善治理機制。
一是要加強財務管理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推進農村民主化進程。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村賬代理等制度,積極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爭取在今年4月底前基本完成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各項工作,使全市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二是要完善基層民主建設。完善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村民自治運行機制,完善基層民主建設,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建立村民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并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努力建設和諧平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第四,構建和諧文化。為著培養新型農民,要全力加強農民的素質教育。
要加強道德素質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農民,幫助農民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創新意識;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移俗,破除陋習,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文明的農村社會風貌。要要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培養農民的科技素質。
在夯實農村基礎教育的基礎上,以市技工學校為主陣地之一,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對農民免費進行養殖技術、種植技術、計算機技術、農機操作技術的培訓和轉崗培訓,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增強農民外出務工和經商創業能力,促進農民非農收入增長。三是推進城鄉統籌就業。
全面落實加強農民工工作的政策意見,進一步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建立健全農民工公共管理和服務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要大力繁榮農村文化,通過加強鎮、村文化站、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文化體育活動。
要穩定和充實農村文化工作隊伍,鼓勵農民興辦文化產業。要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第五,注重社會建設,要以實施“五大民生工程”為突破口,著力解決農村“一保五難”等問題。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和諧發展。
解決農村“一保五難”問題是一項意義重大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為此,我市各級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實施農村“一保五難”工程,讓廣大農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一要全面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實現應保盡保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二要推進農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三要大力推進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建設;四要加快鎮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建設;五要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六要加快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優先解決農村飲用水含氟、砷超標的問題;七要全面落實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完善扶貧助學制度,繼續推進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學校危房改造;八要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建立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大病統籌、門診補償和困難群眾大病救助等制度,提高保障水平,擴大覆蓋面。抓好薄弱衛生院改造,落實“每村一個衛生站、一名醫生”建設計劃,強化村衛生站建設,提高農村基本醫療服務水平。
另外,還要加快農村全面實現通自來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的步伐。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目標、長期的任務,必須樹立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堅定性、堅韌性和可操作性的統一,既要充滿熱情,又要保持理性;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堅持從實際出發,把握重點,穩步推進,使之真正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的民心工程。
【參考文獻】1科學發展觀若干問題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6).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學習讀本.新華出版社.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市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