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想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想篇一
《三國演義》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書中有很多英雄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有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講義氣的關羽,納賢的劉備、奸雄曹操等等。最令我欣賞和佩服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蜀國的丞相,字孔明號臥龍。為什我那么欣賞他呢?因為諸葛亮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并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記、七居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這些都是令人嘆服叫絕,意想不到的。
諸葛亮的計謀成功不光是因為他的神機妙算,更是因為他有一顆赤忠之心,所以才會成功。
總的來說,讀了這本書使我大開眼界,但我還小,很多的人物刻畫、心理活動、故事情節我了解的不深。我想,這本書會一直影響著我,直到永遠。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想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想篇二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時期,三國鼎立。霎那間風起云涌,各路英雄群聚與此。
魏國兵強馬壯,曹操在位時,擁有百萬雄兵。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世人稱為奸雄。但我認為曹操是千古難遇的英雄。曹操刺殺董卓,雖然未果,但足顯其吞吐日月星辰的氣魄。袁紹雖有挾天子的先機,但昏庸的袁紹不聽許攸的勸告,曹操便將這大好的機會搶奪了過來。曹操為防止自己夜里被殺,就編出來自己會夢中殺人的故事,以防自己成為第二個董卓。曹操也極其賞識忠勇之士,在關羽投降之際,曹操將赤兔馬送與他。當得知劉備還活著時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殺了曹操諸多將士,但曹操最終卻放了關羽,以此足見他的愛才之心。
曹操真不愧是三國時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王者。
蜀國君王劉備三顧茅廬,委身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感恩涕零,于是忠心輔佐劉備。當陶謙遭遇曹操圍攻之時,無人愿意援助與他,只有當時擁有幾千軍隊的劉備愿意相助。曹操撤軍后,陶謙欲將徐州送給劉備,但無安身之地的劉備毅然的拒絕了他,在他看來,仁義比什么都重要。自古得民心著,得天下。蜀軍所在之地,百姓們無不安居樂業,連連稱贊劉備賢德。當龐統在半晌處理完100日的公文時,張飛急忙去請劉備,并派士兵嚴守于此。劉備得知,連夜趕路,在半夜于龐統門外等待直至其睡醒。龐統醒后,吆喝著要喝酒,劉備親自為其買酒。龐統臨行時劉備又將自己的的盧馬送與他,并制止張飛殺龐統,狠狠地呵斥了張飛,于是臥龍鳳雛就都成了劉備的軍師。
蜀軍乃仁義之師,劉備乃仁義之王。
吳王孫權九歲時擔任使者,奉命要回父親的尸體,小小年紀氣宇軒昂,他最終不負眾望,將父親的尸體索要回來。吳國面向長江天塹,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面對曹操百萬雄兵,江東各才俊絲毫不懼,紛紛出計謀,其中出現了一派,其主張孫劉聯合,但江東各才俊看法不一,孫權權衡利弊后決定實行孫劉聯合。為防止內亂,孫權說了一些話便凝聚了江東文人武士的心。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國孝義屬孫權。
至勇、至仁、至孝,皆王者之風。
學習至勇,待人至仁,對老至孝,乃新一代的朝氣蓬勃的少年。
多么希望我生于這亂世中!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想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想篇三
在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很多的書。其中就有我最愛的《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里,我看到了很多英雄俊杰,比方說:智勇雙全的趙云、俠肝義膽的關羽、莽撞的張飛、仁慈的劉備、冰雪聰明的諸葛亮等等。
在這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趙云,由于他英勇善戰。沒有張飛的莽撞,沒有關羽的大意。在趙云英勇救阿斗的場景中,更是觸目驚心。看著趙云的貪生怕死,似乎就是現代的舍己為人。趙子龍就像一棵剛強、生命力旺盛的大白楊樹。
我最看不慣的就是劉備了。固然他是一國之君,可我還是不喜歡他。他為了本人所謂的仁慈,讓幾人喪失了性命。在荊州時,龐統勸他奪荊州,可他卻在乎他人的目光,以為這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事。遲遲不肯下手。以為需求一個臺階上。就這樣龐統給了他這個臺階,用性命為他換來了這個臺階。
諸葛亮真的是一個聰明機智的軍師,最讓我難忘的就是,他大擺空城陣,嚇跑了司馬懿近二十萬的大軍,真讓我敬仰。
各位同窗,有時機一定要看看《三國演義》,這真的是一本令人耐人尋味的書。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想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想篇四
三國,一個戰火連天,硝煙四起的亂世,一個英雄齊聚,人才輩出的時代,一個驚心動魄,嘆為觀止的故事。在這部豪情萬丈的小說中,能學的東西有很多,很多。
全篇小說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個,而我真正喜歡的,也就那么幾個人。
首先是人稱“奸雄”的曹操。縱觀全局,最強大的莫過于占據北方的曹魏政權了。而這一點又與曹操的品質密不可分。敢獻刀行刺,召諸侯伐董。攻袁氏,挾天子以令諸侯,戰赤壁等都體現了他的膽識。他求賢若渴,知人善任,有伯樂的氣概。一路上,他曾三下求賢令,招降了大量人才。文有郭嘉、茍或、許攸、賈詡、茍攸、程昱、楊修等。武有典韋、許諸、樂進、徐晃、夏侯淳、夏侯淵、曹仁、龐德、李典、張郃、張遼等。這些人才可謂是曹魏的奠基者,更體現出了領導能力和任人能力。他的文學修養也很高,《觀滄海》、《龜雖壽》等都已成為了名篇。他還提倡節儉,自己的陪葬品就幾件衣服和陶器,甚至看見兒媳崔氏穿錦緞游園,便賜死了她。雖然他也有缺點,如多疑、好色、自大、妄尊等,別不得不否認,他是位英雄、偉人。
其次就是被譽為智慧的化身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都是他智慧的寫照。隆中對策,火燒博望坡,舌戰群儒,借箭借東風借荊州,六出祁山北伐,都是他為蜀漢做出的汗馬功勞。先帝托孤卻沒有像司馬懿一樣趁機上位,足見他的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當年徐庶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安天下”足見他的能力之強。天下竟有如此之奇才,著實令人佩服。
還有一位是曹操手下的家將&大將夏侯淳。早年變隨曹操起兵,作為曹操堅實的后盾鎮守后方。站呂布時雖兵敗當了人質,但隨后變展現出拔失啖睛并大喊:“父母精血不可氣也”的勇氣。他善待百姓,曾率軍民阻斷河水灌田。他也十分好學,在打仗之余四處求教,甚至親自迎師。他和曹操一樣,清撿節約。所得的賞賜通通賞給了自己的將士,以至于他死后家里竟無家財。真不知是曹操影響了他,還是他影響了曹操。另一位是早期劉備的軍師徐庶。自古以來都會出現“忠孝不能兩全”的現象,徐庶卻成功地處理好了這點。當得知曹軍俘獲他的母親并要他投奔曹營時,他立下了不為曹操獻一謀的誓言,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后才離開了劉備。此后他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生在曹營心在漢,做到了忠孝兩全。
郭嘉也是位忠臣,也是曹操智囊團的核心謀士由茍或引薦,郭嘉得以見到曹操,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君臣之。此后郭嘉屢薦奇策,如放劉備滅呂布,歹袁紹,并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論,獲得了官渡之勝。可惜在遠征烏桓時英年早逝,為曹操的霸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有這樣的忠臣,何求?
《三國演義》書的開頭便總結了歷史的規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正是在這一分一合中,各路英雄豪杰齊聚一堂,在三國這個舞臺上,上演著一出出精彩絕倫又耐人尋味的大戲。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想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想篇五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后,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后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后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后,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后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是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后人很深的印象。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攬人才,還在于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并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還有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他們三顧茅廬,請來了軍師諸葛亮。打算一統天下,但因為劉備太子劉禪的無能,最后還是被滅亡了。但是,如果沒有其中一個人,他們就不能在以前獲得這么好的戰績。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想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想篇六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書,但讓我百讀不厭的還是《三國演義》。
二年級時媽媽從圖書館借來了給小學生看的《三國演義》,從此,我就跟“三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凡是與它有關的書籍,我都如饑似渴地閱讀。
媽媽看我這么入迷,又從閱覽室借來大人們看的《三國演義》。我欣喜若狂,一把從媽媽手中奪過,一頭扎進了書中。
在書中,我認識了勇猛無比的呂布、張飛,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司馬懿,雄才大略的孫權、曹操,還有姜維、馬貸、陸遜等,他們一個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書中,我知道了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知道了關羽義薄云天,過五關斬六將,終與兄弟團聚;知道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大擺空城計,唬得司馬懿十萬大軍無功而返。望梅止渴、七擒七縱、如魚得水……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津津樂道。
在書中,我了解了“團結就是力量”。劉關張三兄弟齊心協力,成就蜀漢大業;了解了“一個人最大的弱點,是在于以為自己聰明”,馬謖平時遇事侃侃而談,連諸葛亮都稱贊他是個人才,可是他卻把戰略重鎮——街亭給丟了,讓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計劃付諸東流;了解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卓擅自廢立天子,被天下人唾罵,最后被呂布殺死。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六出祁山……一個個戰例發人深省。
《三國演義》中的每個人物都各有風格,每個故事都精彩紛呈,每個道理都淺顯易懂,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想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想篇七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了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鼎立。一場刀光劍影的戰爭還清晰可見,顯示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動蕩不安的現象。
什么“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接著就是諸葛亮,這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后終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么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想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想篇八
“丞相祠堂何處尋?”我仿佛聽見了千百年前杜甫的一聲嘆問。情不自禁地,我拿起了《三國演義》這部記錄了三國興衰的小說。看羅貫中筆下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讀那天下三分的故事,寫下我千萬分之一的感慨。
《三國演義》以時間為順序,交錯敘述魏蜀吳三國形成的歷史,我見劉關張桃園結義,為“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董呂二人被司徒王允一招美人計所消滅。曹劉煮酒論英雄,張飛怒鞭督郵,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更是展現了他們的鮮明性格。而劉備三顧茅廬得臥龍,自此天下三分有其名。
毛宗崗:“《三國演義》有三絕,即曹操的”奸絕“,關羽的”義絕“,孔明的”智絕“。”雖然我為孔明的才智折服,為關羽的重義吸引,但我更欣賞的是曹操這個千古奸雄,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更顯亂世中的智慧;他費盡心機籠絡關羽,更顯奸詐,卻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更顯雄才偉略。但他也更接近世俗,他曾言”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這樣狹隘的話語。但在我看來,這樣的他,更接近普通人,不似”劉備之德近乎偽,孔明之智近乎妖“。
令我激動不已的是,在三國之中,有追夢者有手足之情。不論是曹操抑或是販履織席為業的劉備,都有統一天下的雄韜偉略,他們都義無反顧、前赴后繼地投入到亂世之中,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劉關張在桃園結義,自此肝膽相照,禍福與共,相互扶持。
這樣有情有夢的三國,有怎會不令人感動呢?
曹劉孫三人統一天下的夢想在當時被稱為雄才偉略,而現今,有人說要當為夢想卻會被眾人恥笑為癡心妄想。何解?少年之志不復哉!老驥伏櫪尚有千里之志,何以少年不再有凌云之志?時勢所造,年少不復英雄哉!
在社會中,高中生立下壯國家之志可謂多不勝數,但到了大學之后,大學生卻成了懶的代名詞。起床也要靠“床協”的資深困難戶,又怎能喚起對夢想的熱情和追求呢?向頹廢妥協,即是在向現實妥協,會屈服而意志薄弱的人又怎能成就大業呢?
為成就夢想,曹操求賢若渴,劉備三顧茅廬,而21世紀的大學生卻向“床協”求助。在這個時代里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心靈的沉淀而非物質生活的豐富和慵懶。
正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個說出來會被笑的夢想,才有實現的價值。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想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想篇九
暑假里,我讀了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妙筆生花以《三國志》為基礎,記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刻畫了兩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當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思想在字里行間穿梭,恍如身臨其境觸摸那段歷史。這里既有鼓角錚鳴,硝煙彌漫的戰場,也有文武群臣爭權奪利。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好像是一個慈祥的老人在講述著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故事。我深深地沉浸于故事之中,甚至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
我最敬佩諸葛亮。為什么我最佩服他呢?因為他足智多謀、才華橫溢。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深深印在我腦中。
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面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諸葛亮有信心的回答說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諸葛亮卻一點也不著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并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了,說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起出發了。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令船只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余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調頭迅速離開了。到了營寨,周瑜有點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了數,的確有十萬多只。從此以后,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了。
從諸葛亮的身上我懂得了,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學會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不怕困難,還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從三年級接觸作文開始,我就覺得作文難,難于上青天。因此,我每次寫作文時,都是搜腸刮肚、絞盡腦汁,有時候想不出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七上八下。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后,我一想到諸葛亮的聰明機智就不甘心讓這該死的作文整垮我。我下定決心,努力攻克作文難關,從作文難難關中解放出來。我在認真學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了課外閱讀,注意培養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還學會了思考問題。并把每天所看、所聽、所想的,都記在日記本里。對老師布置的作文,我不再當個包袱,而是把它作為一次考驗自己的機會,認真審題或擬題,明確思路后,列出寫作提綱。再仔細思考,打好腹稿才動筆。寫完作文后向媽媽請教,媽媽會幫我修改一些病句,添加一些修辭手法。這樣,我的作文就比以前好了許多。老師也時常表揚我,有時還作為范文在班上念給同學們聽,這使我非常高興,也使我對寫好作文增加了不少信心。
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我覺得《三國演義》就是一盞明燈,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還讓我喜歡上了寫作文。《三國演義》你是我心中永不熄滅的長明燈!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想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想篇十
指尖游走在書頁之間,思緒伴隨著那一段烽火狼煙的歷史奔騰不息……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一個中國歷史向來的規律。單道東漢末年,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不知有多少風流人物指點江山,不知有多少蓋世英雄大顯身手。曹操、劉備、孫權、關羽、趙云、諸葛亮、周瑜……他們一個個在中國的那一段歷史中披荊斬棘、翻云潑墨,將東漢末年的歷史書寫得蕩氣回腸!每次讀這部小說,英雄們那鮮活的面孔都會走出書來,向我展示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向我講述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啊,“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用尸骨成全了英雄的英名,留下了后代人們多少感嘆!
這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如果要我給書中的英雄排座次,我首推關羽坐第一把交椅。
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好一個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關公爺!更難得的是在那個禮崩樂壞的亂世,關羽的“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忠義與剛直,實在讓時人欽佩,也讓后人推崇備至。是呀,他忠于劉備,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武功蓋世無雙。憑他的一身本事,到哪個軍事集團不撈個盆滿缽滿?但是,關羽鐵心跟定了窮困潦倒的劉備,不因別的,只因一個“忠義”,重于泰山呀!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當人們都在為利而奔走的時候,千萬要回頭看看,關羽為我們豎起的那面不倒的大旗!
再看另一位英雄――身高八尺,面如白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灑灑,頗有幾分神仙氣概。何人也?諸葛孔明也!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舌戰群儒,三氣周瑜,草船借箭,智取天水城、走馬取陳倉……諸葛亮的智慧足以與神妖匹敵。但我佩服諸葛亮,不僅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他本可以在南陽隆中高臥無憂、躬耕隴畝、優哉游哉地安度一生,但是,身逢亂世,生靈涂炭,既許劉備以驅馳,他就庶竭駑鈍,攘除奸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唐朝大詩人杜甫當年經過城都,手撫相傳為孔明手植的松柏感時傷世、英雄相惜,留下了著名的詩篇《蜀相》,其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不僅是對赍志而沒的諸葛亮的同情與痛惜,更是代表了后世人們對一代賢相的敬仰與懷念。
最后,我再來說說一位特殊的英雄――曹操。我覺得曹操這個人并不像平常人們說的那么奸詐,“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確實是曹操講的,不要以為曹操講出了這驚世駭俗的一句話,就以為他是天下第一壞蛋。其實,縱觀歷史,比曹操壞的人有多少!只不過曹操坦率地說出了這句話。至少,曹操敢把奸詐的話公開地說出來,他是“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更何況,他還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呢?憑這,我對曹操這個人充滿了興趣。
《三國演義》,一部有品位的書,是歷史、是人性、是道德、是文化的多重奏!它就如一面大鼓,無論你何時讀它,都會覺得有無數個身強體壯的鼓手――那一位位英雄,在烈日下捶打著它,那高亢遼遠的鼓聲,使你為之振奮,為止激昂!遺憾的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但是,真正的英雄,能被忘記嗎?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感想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想篇十一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大戰……他還是流傳千年的俗話、歇后語的源頭: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計”……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串聯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俠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英雄無比的趙云、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著。對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降職務。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他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也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更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手而灰心氣餒,當然也不能因為自己取得了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既有待發掘和激發的潛能,也一定存在著需要不斷充實和改進的地方。
三國猛將張飛,個性鮮明、粗中有細,是我的最愛:長坡大戰喝退曹兵,勇冠三軍;智奪瓦口,義釋嚴顏,智建奇功。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把失去兄長的憤懣,轉嫁到士兵,無故鞭打,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的綜合國力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竟然使一代奇才諸葛亮也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而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的感受。人生也是如此,有低谷、也有高峰。低谷時,要不氣餒,不放棄、不拋棄。得意時,要不斷反思、不斷完善、不能張揚。當然,《三國演義》里有很多充滿智慧的記載、這些智慧甚至是殘酷的、血腥的,我覺得要正面地用好這些智慧,真誠待人,善待別人,收獲友誼、團結與和諧。《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