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產,生活的物質基礎,是立國的基本要素之一。真實、準確的土地調查數據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實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1984-1996年我國開展了第一次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全面查清了當時我國的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分布、權屬、和利用狀況等土地資源家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有的土地調查成果已難以全面滿足新形勢下經濟宏觀調控和國土資源管理的客觀需要。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全面查清目前全國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統計和登記制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實現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有效保護國土資源和實施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根本手段。
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土地調查人員,具備樸實的工作作風,認真、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從而為第二次土地調查提供準確的基礎數據。現將參加三個月的工作情況匯 報如下:
1、為期一個月的莊里及周邊鄉鎮土地調查。作為80后,我們對新的工作充滿新奇與挑戰。為了熟悉工作,前幾天我們沒有分組,拿著解譯的航片,從最基礎的識圖開始,一邊實地操作,一邊了解工作內容,感覺其實沒有想象的那么艱苦。隨著農村土地調查工作的熟悉,分組后工作量增大,要求帶隊人員自行確定路線,并且對測量的數據準確性負責。由于當時農作物還未收獲,航片上標識的線狀地物、地類、零星地物及圖斑補測、權屬界線,必須看到、走到、問到、量到。由于工作經驗不足,到石川河調查時,方向感不好,出來后方位判斷不準確,航片接邊處又解譯不清楚,河道及河流走向判讀有困難,始終不到位,反復幾次實地調查才完成工作任務。
2、城鎮變更地籍調查。剛接觸街坊圖,不像航片有比例尺,實地調查比較容易確定位置。街坊圖如果不熟悉環境,很難準確定位。這次城鎮變更地籍調查,主要是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土地分割、合并及土地權利人更名等進行變更調查,通過接收土地登記人員初審的變更土地登記或設定土地登記申請文件后,對宗地權屬狀況及界址進行調查。根據實際工作情況,我個人總結工作流程為:變更資料收集——界址點標記、測量、繪制草圖——繪制地籍調查表宗地圖——本宗、鄰宗指界人簽字、填寫申請表——繪制街坊圖、界址點編號——填寫變更權屬調查記事及調查員意見。工作繁瑣,業務量大,內外業一體化。
通過這幾個月的農村土地調查和城鎮地籍變更調查,理論知識聯系實際工作情況,對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較以前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同時結合本職工作,有以下幾點認識及建議:
1、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某廠劃撥用地,原有土地面積130畝,現有20多畝,(有部分土地出租,部分土地閑置)存在劃撥土地非法入市,隱形交易,使應由國家取得土地收益,轉移到少數單位和個人手中。根據《關于國務院關于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國發〔20xx〕15號文件,建議對我縣原劃撥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全面摸底,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最大限度減少國有資產流失。對依法應當無償收回的土地,要堅決收回。建立完善的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增強政府對土地市場調控能力,集中統一管理,推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有償出讓方式。
2、推行凈地、熟地出讓。20xx年5月某公司以文件形式反映對競得地塊面積存在異議;某公司競得地塊國有建設 用地使用權權屬爭議;已出讓地塊未供地,致使房地產開發商大量土地囤積、閑置。建議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支持下,根據市場發展,借鑒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城市及鄰近縣市,推行凈地、熟地出讓。對擬出讓地塊經進行前期開發,達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七通一平”,達到出讓宗地無爭議供地,防止開發商土地囤積、閑置。
3、加強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管理。黨的 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農村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允許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并享有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權益。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打破農用地轉非農用地建設必須征為國有的現有格局。按照《決定》中要求,朝著“兩種產權,統一市場”的目標,通過農村土地集體建設用地依法有序流轉,構建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及運作規則,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布局。
總之,通過這幾個月參加農村土地調查和城鎮變更地籍調查,積累了豐富的業務知識和工作經驗,更認識到不論干什么工作,只要態度端正,采取積極、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沒有干不好的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為國土資源管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