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發展”指導原則的提出和確立,豐富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及其理論體系,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基本觀點有三:一、準確定位,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二、創新載體,尋求安全發展的有效途徑;三、建立機制,推動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安全發展和諧建設指導
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指出,要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胡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體學習會上強調指出,把“安全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理念納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這是我們對于科學發展觀認識的深化。
“安全發展”指導原則的提出和確立,反映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豐富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及其理論體系。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當具有持久和后續能力,既要以資源、環境能夠承載為前提,也要建立在人力資源合理利用、安全狀況不斷改善的基礎上,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損害勞動者的健康為代價。
堅持安全發展,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統攬安全生產工作全局,堅持“安全發展”的指導原則,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實施“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只有生命安全得到切實保障,才能調動激發人們的創造活力和生活熱情;只有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大幅度減少事故造成的創傷和震蕩,社會才能安定有序;只有順應客觀規律,全面提高人們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有效防范事故,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從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以安全為基礎,前提和保障。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各個行業和領域、各類生產經營單位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必須自覺遵循黨和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把發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安全生產狀況持續改善,勞動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切實保證的基礎上,促進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的同步協調發展。“以人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為本,科學發展首先要安全發展,和諧社會首先要關愛生命,這要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為抓好安全生產這個世人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安全發展是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安全文化、安全理論的引導,也要有人才技術的支撐,又要有安全體系、管理機制的保障。大量實踐證明,沒有安全發展,就沒有安定的社會秩序,就沒有健康的社會環境,就沒有穩固的社會發展基礎,所謂“國泰民安”也只能成為一句空話。只有搞好安全生產,實現安全發展,國家才能富強安寧,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會才能和諧安定,因此,“安全發展”的科學理念在當今和諧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筆者從三個方面發表自己的初淺認識:
一、準確定位,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
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上任伊始,提出安全文化五要素,將安全文化列為五要素之首,應當說體現了一種立足根本,把握關鍵的深遠眼光。安全文化,指人們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產所創造的文化。社會的進步靠先進文化的引導,安全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是意識的反映,文化是人們生活、生產和意識的積淀,安全包含于文化之中,安全文化源于生活、生產,安全文化又作用于生活、生產,引導人們安全生活、安全生產。安全文化是一種獨具特性文化現象,它以“人”為本,以文化為載體,通過文化的滲透提高人的安全價值和規范人的行為。安全文化的落腳點是全面實現人生的價值觀,并為人類生命繁衍與健康成長,為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不受或少受損失服務的。同時,安全文化也隨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而產生,并滲透于人們一切生活及生產活動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實踐表明,包括安全生產在內的所有實踐都離不開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其一,提高對安全工作的認識,為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方針提供保障。強化企業干部職工“安全高于一切”的觀念,實現思想的安全化,增強做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把“要我安全”變為“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自覺行動。其二,改善安全管理,實現安全管理的合理、有效和科學。安全文化具有規范人的安全行為,組織及協調安全管理機制,實現安全管理現代化的功能,對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變被動的安全管理為主動的安全管理,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激發職工主動創造精神。通過安全文化的學習宣傳教育,在企業形成一種人人重視安全、時時講安全、處處保安全,安全高于一切的安全文化氛圍,從而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諧協調的生產環境,進一步激發全體員工的工作熱情、責任心和自我完善的工作態度,努力實現安全這個共同的目標。其四,全面提高企業經營、管理 和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把安全生產的基本知識和各項安全操作規程文化化,使他們的安全素質有一個質的飛躍,為全面系統地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實現安全生產,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創新載體,尋求安全發展的有效途徑
安全發展要解決人的基本素質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對全員的參與意識提出要求。創新載體,正確處理好安全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關系,重在要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啟發自覺,兩者為兩個相交的圓,目的一樣,相互滲透,缺一不可,都是為搞好安全生產服務的,都是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在人們思想觀念和具體行動上的綜合反映。創新載體,就是通過構建安全文化,唱響主旋律,將全體公民塑造成具有現代安全觀的文明人,將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及全體職工塑造成現代安全觀的安全生產力。我們在具體實踐中著力從三個方面來實現:一是規范人的安全行為。立足創出一個特色——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年”活動,叫響“安全發展”的理念,按照“高標準、全覆蓋、創特色”的要求,深入灌輸,做到“三入”(入耳、入心、入腦),旨在營造安全發展的強烈氛圍。大力宣傳“安全發展”的理念,認真學習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關于安全生產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大力宣傳貫徹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大力宣傳安全責任制,大力宣傳依法治安,嚴格執法,大力宣傳“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社會安全意識和安全法制觀念,動員全黨、全社會更加重視和支持安全生產工作。建好“四個陣地”,即安全生產培訓中心,安全生產協會,編發《安全生產信息》,管好用好安全生產信息網站,以開展一系列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為載體,如六月份安全生產月、夏季安全生產百日賽、“安康杯”安全www.知識競賽,濃墨重彩地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同時繼續開展鄉鎮安全生產達標活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達標創優活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基本狀況普查等,把監管觸角向“雙基”(抓基層、打基礎)延伸,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意識到安全的涵義,對安全的責任,應具有的道德,從而既能自覺地規范自己的安全行為,也能自覺地幫助他人規范安全行為。二是組織安全文化活動。我們深化兩個創新,即領導方法和活動形式創新,在“三個轉變”上下功夫,思想由傳統思維定勢向開放的思維方法轉變,方法由傳統固有的模式向多元化、靈活性轉變,領導方式由人治向法治轉變,構建全方位覆蓋、全過程貫穿、全員參與的服務格局。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精心籌劃、細心組織了頗具匠心的有形、有象、有聲的安全文化活動。舉辦“安全文化周末大舞臺”,以快板書、小品、大合唱、歌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說安全、唱安全,讓市民在歡快娛樂之中接受安全知識教育;舉辦安全文化書畫筆會,借助知名書畫家的神來之筆,潑墨揮毫,抒發對“安全發展”的盛贊之情,將“關注安全,關愛生命”躍然紙上,讓人們在欣賞高雅藝術中增強安全意識;在高郵安全生產信息網上開辟“安全生產知識有獎競猜活動”,增進網民互動,讓安全知識更加貼進實際、貼進生活、貼進科學。三是加大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力度。不斷強化對安全生產各類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各層次人員的本質安全文化水平。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深入企業一線培訓員工,對高危行業和特種作業人員實施“全員培訓工程”,把安全技能培訓納入農民工就業技術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大培訓教育力度,每年培訓人數以千人以上遞增,擴大受益面。還與總工會、供電公司等部門聯手,在職工中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安全警示教育和電工、焊工技術比武,使廣大職工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安全意識。安全教育還要向青少年延伸,在中小學開設公共安全知識課,從青少年抓起,夯實基礎。因此,弘揚、倡導、開發、利用和發展安全文化,使之更加精粹、豐富和繁榮,直接關系到人類發展、社會文明,國家興衰的大事,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主題。
三、建立機制,推動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
安全發展理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尊重人、關心人和愛護人。精神文明創建的目的正是為全面提高全民族、全社會的文明程度和國民的整體素質,兩者殊途同歸,目的一致。安全是人類文明的體現,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安全發展觀,是滿足當代人的基本社會需求,當今社會的發展,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對安全保證的依賴性也日益增強。將安全生產納入“平安建設”,使安全文化進鄉鎮、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進家庭,落實到三個文明建設中來,尤其是采用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因此,安全文化追求的正是人的第一需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目標,有必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努力實現:
——具有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各級黨和政府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關注安全,關愛生命,進一步認識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堅持不懈地把安全生產工作抓細抓實抓好。”我們黨是執政黨,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們黨和政府的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公仆,從講政治、保穩定、促發展的高度,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應盡的職責,是忠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最好體現。我們從事的是拯救人生命的事業,肩負重任,不辱使命,應以一腔熱血,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強化人們的安全意識。安全文化是安全價值觀、信念、最高目標、道德理想、傳統風尚、行為準則的復合體。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沒有先進的安全文化作基礎,沒有全民安全文化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搞好安全生產,要想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句空話。通過開展“安全生產月”等系列活動,全力營造“以人為本,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良好社會氛圍,普及安全哲理、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和安全法規,讓“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的意識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落實在每個人的行動上,人人都能自主管理,真正達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人人事事保安全,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依法從嚴管理,是實現“安全發展”理念的重要手段。各級黨政一把手和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政府是安全生產監管主體,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兩個主體,兩個責任制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安全生產工作基本責任制度。在實際工作中,建立有效機制,做到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不出現盲點和空白點。《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實施為我們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全社會營造了“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濃烈氛圍。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在于細節,細節決定成敗。規章制度是企業內部的行為規范,在特定的范圍內具有強制性和約束力。依法從嚴管理,實現觀念上的轉變,從人治轉變為法治,用法規和制度來約束、規范人們的行為,養成在各項管理制度下規范工作的習慣。
——依法實施安全監管。安全生產是黨的事業。全面實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做到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堅持事前預防,事中監督,應急救援,事后處理,多管齊下,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安全發展觀,最大限度地保護人的重要手段。縱觀以往許多重特大事故大多源于“三違”(即違規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正是少數企業主無視國法,無視監管,“要錢不要命”,視職工生命和健康為兒戲,無不令人痛心疾首。全面落實“安全發展”的理念,實施有效的安全監管,及時排查事故隱患,把事故消失在萌芽狀態,是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的重要措施,真正體現安全工作“以人為本”。事故處理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依法履行行政監督監察職能,達到“懲處違法者、教育責任者、警示其它人”的目的,用活生生的案例警示世人,以增強全社會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視、關心和支持程度,力推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