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位于××縣城以西13公里處,境內山大溝深、土地瘠薄,大多數群眾分布在沿河兩岸的高山上,是漢中市確定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也是我的扶貧聯系點。全村共3個村民小組138戶535人,有成年勞力266人、其中富余勞力160人,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640元。由于沒有村辦企業和村級積累,以生豬養殖、石料開發為重點的農村產業剛剛起步,所以勞務輸出是該村唯一的支柱產業,外出務工人員常年保持在100人左右,收入占到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這個村子遭受了嚴重災害,世界金融危機又迫使該村外出務工人員年前陸續返鄉?,F在我縣農村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基本完成,已經過了外出務工的高峰期,返鄉農民工情況到底如何?對此我深入該村進行了認真調研。
沉重的打擊20xx年初,全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126人,其中縣外97人,縣內29人。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和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失業潮,不可避免地對以勞務輸出為支柱產業的××村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負擔加重。5?12特大地震,使該村138戶全部受災,其中倒塌房屋31戶130間,嚴重危房10戶38間,一般受損75戶211間,需重建41戶172人163間,重建戶和維修戶占到了72.5%。經測算,重建戶戶均需支出重建費用7—8萬元,除去各方援助,不但花光了所有積蓄,而且戶均貸款2.5萬元;一般受損戶除去各方補助外,戶均也需支出1000多元,使許多剛剛走出貧困陰影的家庭又背上了沉重負擔,面臨再次返貧的危險。同時,農村群眾查字典范文網的其它支出仍在不斷增加,比如因為中小學校撤并,農村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住校,每月生活費用最少在二百元以上,而高中、初中每月則在三百元以上,一戶一個學生每年就要二、三千元;再比如,婚喪嫁娶、修房造屋送禮本無可厚非,但近年來農村禮金水漲船高,一般最少50元,多則100元至數百元不等,普通家庭因此陋習去年平均就要送出20xx元左右,加上看病花錢、產業發展投入等,使農民花錢的項目增多,負擔加重。
——收入減少。20xx年,××村務工總收入有望達到 120萬元、人均近1萬元,但突如其來的地震和嚴重金融危機使大家的發財夢破碎。地震當月,全村就有50名農民工返鄉,年底前全村126名農民工全部返鄉。20xx年實際務工總收入34萬元,人均才3000元,與20xx年相比人均少4000元,與期望相差6000元,收入銳減。返鄉后,勞力主要投入到災后重建中,無重建任務的大多數都在為親戚朋友幫忙,沒有收入或收入很少。年底重建任務基本完成后,許多人自發外出找“活”,卻發現工作極其難找,有也是收入較低且無保障,大多數花了冤枉錢、跑了冤枉路,卻沒有著落,不得不返鄉。
——心理失衡。面對沉重的還債壓力和經濟負擔,本想下功夫掙錢,卻不料遭遇經濟寒冬,突然沒有了來錢門路,往年出縣務工近100人,今年春節期間才外出10余人,許多群眾對此憂心忡忡,唉聲嘆氣,對以后干啥心里沒底。一些人甚至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變得空虛煩躁、彷徨不安,使得本來平靜祥和的村莊出現了新的不穩定因素,家庭矛盾增多,鄰里糾紛多發。特別是一些本就游手好閑的人整日游逛,無事可干,農村酗酒、賭博之風開始抬頭,治安案件有所上升。
積極的變化
調研中發現,盡管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機給××村造成了沉重打擊,使農民增收更為困難,維穩壓力更加沉重,但在鎮村組織的努力下,返鄉農民工在就業觀念、就業形式等方面呈現出了一些可喜的積極變化。據初步統計,截止3月底,全村160名富余勞力除去從事農業產業外已就業122名,其中縣外務工28人,縣內務工52人,自主創業就業42人。
——技術工從“徒有虛名”變為“強勢群體”。去年之前,泥瓦工、木工、駕駛員等技術工用工價格較低,一般為50至60元一天,而從事煤礦、金礦等井下作業的體力勞動者日工資達到200元左右,因此許多技術工都放棄了所從事的專業,轉向高風險、大強度、高收入的井下體力勞動,呈現“腦體倒掛”的現象,也使大力推開的技能培訓無人參與。去年“5?12”地震以后,技術工非常緊俏,工價大幅提高,日工資可達120元。今年赴縣外務工的無一例外是技術工或熟練工,在縣內周邊找到相對固定工作的有70%是技術工或熟練工。有一技之長的勞力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找到工作,勞動環境相比于井下作業更加安全穩定,收入相對較高且有保障,對此,許多務工人員意識到了技能的重要性,開始紛紛主動找政府參加培訓或“拜師”學藝,謀一技之長,為今后就業打下基礎。
——農民自主創業從“不敢著手”變為“大膽爭取”。農民工在外出務工的過程中開闊了眼界,掌握了一些技術技能,對市場經濟也有了一定了解,具備了創業的基礎和愿望 。但過去由于打工容易、掙錢無風險,創業熱情不是很高,但現在外出務工越來越困難,創業也就成為當前不錯的選擇?!痢链鍙娜ツ晗掳肽甑浆F在,就新建了1個免燒磚廠,新開了1個規模較大的石場,新增21臺汽車,新增餐飲、維修、商店等個體戶4戶,共安置了40多個勞動力就業。
——農業產業項目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發展”。過去農村發展產業項目,農民思想上普遍存在投資大、見效慢、風險高的顧慮,畏難情緒嚴重,主動性不強,盡管行政全力推動,但效果很不明顯。而今年,由于外出務工無好門路,大部分從事體力勞動的群眾賦閑在家,加上近年來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揚,有利可圖,促使群眾發展農業產業項目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目前,××村新增5頭以上養豬戶21戶,100只以上烏雞養殖戶4戶,蔬菜種植大戶5戶,養蠶專業戶7戶,還有12戶計劃明年種植烤煙50畝,40多戶正在建設圈舍準備養豬,農業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勢頭。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從“消極對待”變為“積極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有限,往往需要發動農民義務投工投勞,但由于青壯年勞力多數外出務工,許多基礎設施項目很難推進到位?,F在大部分勞動力返鄉,計劃在本地發展產業,但苦于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條件的制約而無法實施,因此,“要想富先修路”成為農民的主流思想,許多農戶開始強烈要求修建道路、水、電等設施。該村去年到現在,已新修村組道路1.5公里,農電改造800米,修建沼氣池85個,年內計劃還要修建、改建道路2.7公里,修建灌溉水渠650米。
有效的做法
調研中發現,去年農民工返鄉潮出現之后,鎮村兩級組織就開始關注此事,主動采取措施,通過本地企業“擴容”、重建項目“消化”、增收產業“轉移”等方式主動安置返鄉農民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是建立幫促機制,加強教育引導,著力轉變返鄉農民工的擇業觀念。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鎮村首先在全村開展了摸底調查,對返鄉農民工個人專長、擇業意向、產業基礎、家庭困難等方面的基本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在此基礎上建立幫促機制,采取分片包抓、結對幫扶的形式,將提供就業信息、指導產業發展、解決具體困難等責任細化落實到了村干部和無職黨員的人頭。同時村“兩委”采取召開村民會議、上門入戶、田間地頭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宣傳教育,為農民工分析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就業形勢,宣傳黨的強農惠農新政策、新措施,引導他們適應形勢、看到機遇,積極就近擇業或者發展農業產業項目增加收入,改變了群眾的擇業觀念,增強了發展信心。
二是搶抓重建機遇,擴張本地企業,積極拓展返鄉農民工的就業空間。地震發生后,××村“兩委”就敏銳地看到了重建帶來的機遇,依托村內優質石材資源,由村支書帶頭、村民入股創辦了一家年產值1300萬元的石料加工企業,主要為重建工程和縣水泥廠、略鋼公司等工業企業供應石料,目前石料廠經營形勢良好,除專業技術人員外還吸納本村返鄉農民工6人,帶動發展村內27戶會駕駛技術的群眾購車輛、跑運輸。村上還利用閑置場地招商新建了一家年產值600萬元的免燒磚廠,不僅低價供應當地重建用磚,還吸納了本村5名農民就業,帶動了7、8臺汽車跑運輸。同時,村上抓住重建機遇,選擇有頭腦、懂技術的人有組織地在本地鄰近鄉鎮承攬工程,帶動20余名農民工增加了收入。
三是落實產業項目,強化組織服務,有效推動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為鼓勵農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村“兩委”一方面狠抓龍頭帶動,以位于該村的榮源生豬養殖公司為龍頭,成立了××村養豬協會,建立了10萬元的發展基金,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互動發展模式,帶動村內5頭以上的養殖戶25戶,年內計劃發展到70戶,占全村總戶數的半數以上。同時利用我縣獨一無二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品種烏雞,正在新建一家年養殖能力5000只的標準化養殖場,可帶動周邊30余戶群眾。另一方面圍繞戶均有1—2個增收項目的總體思路,積極創建黨員干部示范戶,并利用示范戶對群眾情況清、底子明、號召力強的優勢,在項目選擇、資金扶持、技術指導上進行示范引導,帶動58戶以務工收入為主的農民工家庭確立了新的增收項目。
深刻的啟示
××村的情況是××縣乃至西部貧困地區返鄉農民工問題的一個縮影。正確理解地震和金融危機對農民工的沖擊,解決他們的就業和增收致富難題,不僅是調整農民增收結構、推進農村經濟轉型的一次難得機遇,也必將成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起點。作為地方黨委政府,必須站在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高度,提高認識,正確引導,通盤考慮,統籌解決。
啟示之一:強化基層組織是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基本前提。鄉鎮和村級組織在破解農民工問題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大有可為。特別是村組干部具有農民和干部的雙重身份,他們大多數能力強、點子稠、路子寬、威信高,又最了解務工群眾的情況,在農民工心理疏導、思想教育、產業發展、轉移安置工作上的親和力強、辦法操作性強。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責任機制、激勵機制,促使村組干部和優秀黨員積極發揮好參謀、推手和示范帶動作用,更多地將農民工的就業安置問題在村一級消化。要發揮好基層綜治、調解、司法、公安機構的作用,宣傳法制,調解矛盾,化解糾紛,確保農村社會治安穩定。要發揮好各類產業協會、基金組織、專業合作社、互助團體等中介社團組織的作用,精心呵護好這一新生事物,給予必要的政策、資金、技術扶持,進行有益的引導和管理,促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有所作為。
啟示之二:擴大扶貧扶持是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關鍵因素。作為西部地區的國家扶貧重點縣,我縣的扶貧開發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捆綁、四結合、五到位”的扶貧經驗在全省推廣,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由于立地環境和經濟條件限制,扶貧的步伐跟不上外界發展的步伐,農民脫貧致富的底子很薄,僅5?12地震一場災難就使成千上萬的家庭花光了家底,背上了沉重負擔。因此,必須適時調高貧困線標準,切實加大對山區貧困縣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增強造血功能。特別是對這次遭受嚴重地震災害的地方,應特別增加扶持資金,幫助恢復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減免或代償農民建房貸款,解除農民沉重負擔,防止因災返貧。同時,應建立針對農村弱勢群體、特殊困難家庭的救助幫扶基金,擴大和提高農村低保,增加醫保報銷比例,提高農村中小學寄宿生補助金額,較大幅度減輕農民負擔。
啟示之三:拓寬就業渠道是破解農民工問題的當務之急。面對返鄉農民工就業的嚴峻形勢,必須改變外出務工獨大的現狀,利用災后重建機遇和國家擴內需、保增長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盤活本地用工需求,將外出務工、本地用工、自主創業、從事農業產業等就業形式結合起來,不斷拓寬就業渠道。要加強用工信息的交流,組織農民工有目的地外出務工,提高保障;要出臺導向性政策,對聘用返鄉農民工的企業給予各種優惠,促其更多地使用本地農民工;要下功夫研究鼓勵農民工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拿出專門資金予以扶持,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確保多渠道化解農民工就業難題。
啟示之四:培育新型農民是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根本舉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有素質、懂技術、懂政策的新型農民作為中堅力量。從20xx年下半年開始,我縣就在全縣逐步推行了以素質教育和技術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新型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解決返鄉農民工問題,必須繼續深入推進新型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一方面深入學習宣講黨的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進行思想教育、素質教育、法制教育,提高村民的政策水平、道德水平和法制水平;另一方面,要結合農民工的就業愿望和村情實際,制定長期的農民工培訓計劃,整合各渠道的補助政策和培訓項目,突出市場急需的專業技能和農業產業實用技術,切實加大培訓力度,強化培訓效果,從根本上提升務工人員的整體素質,達到一人有一技、一家有一業的良好效果。
啟示之五:壯大農村經濟是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必由之路。農村發展的方向是城鎮化,農業發展的方向是工業化。解決農民工的問題,關鍵是要繁榮農村市場,壯大農村經濟。當前,一方面要抓住災后重建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機遇,興辦配套企業,壯大集體經濟,更多地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活躍農村經濟;另一方面,必須利用勞動力返鄉的有利時機,按照發展綠色、生態、特色農業的要求加快結構調整,重點扶持一批龍頭農業,強化“公司+基地+農戶”和“產業+協會”的農業經營模式,力爭在特色農業產業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解決好農民工長遠增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