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工作者禮新中國成立60周年征文
記憶里的鄉村
題記: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的鄉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回首在鄉村生活的日子,在心頭總有許多感動和懷念。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日子里,我用文字書寫我的理解,書寫我的心聲。
石 橋
這座石橋橫臥在村子旁邊的一條小河上,是村民走出村子惟一的通道。石橋沒有華麗的外表,是村民以派工的形式從山上挖來大石塊壘堆成的,還明顯帶著石塊蒼老的顏色。石橋的青褐色里夾雜著霉變的綠色,并有幾株頑強的生命從橋的縫隙里探出頭顱。
石橋的年齡應該比一束花白胡須的年齡還長,在爺爺的話語里,就早已聽到石橋的字眼,以及在石橋溢流的思緒。童年的我,很驚詫石橋的造型,石橋欲墜的概念一直緊附身心。這是一顆熟透的果實必墜的概念,是一張缺腿的桌子傾斜的概念,是一張薄紙在空中徐徐降落的概念。因而,年幼的我每次走在石橋上,總有抖腳的感覺,握緊的拳頭里汗漬漬一片。學習了《趙州橋》這篇課文后,我才逐漸認識了這座石橋的穩固性。這對不曾學習過物理以及建筑學知識的先輩來說,說得上是一種奇跡,一種由村民的勤勞、善良、智慧延伸出的奇跡。石橋在我的擔憂里依然安祥地承載鄉親繁忙的腳步。有村民挑著重擔喘氣的身影,有扛著農具、趕著耕牛匆匆的步履,有三五成群趕集的笑聲,有迎親嫁女、喜爆聲聲的場面,有送子離鄉就讀或謀生,一步三回頭被淚水浸濕的目光。
童年時代的夏天,石橋是我們小孩子的樂園。酷暑難耐的中午,我們吃完飯后,便會很準時地在石橋上集合,然后剝光衣服一個個跳到小河里洗澡。在水里打水仗、抓小魚、學鴨子戲鬧。感覺涼意后,我們一一鉆出水面,爬到石橋上模仿飛奪瀘定橋的紅軍過橋。待盡興后,我們穿上濺濕的短褲,光著膀子學著小兵張嘎的步伐仰起頭,挺起胸從石橋上走回各自的家。這種感覺跟來時的感覺截然不同,像在烈日下獲得了一塊綠蔭,像在干渴后痛飲了泉水,我們的臉上都漾著笑意,一路把爽朗的笑聲遺落在橋上。
繁忙的白天過后,是石橋清靜的時刻。月的銀輝灑落在橋上,與磷光閃閃的河水相互映襯,顯出一份舒心的默契。夏日的夜晚,我喜歡坐在橋上,讓雙腳下垂,然后擺動雙腿,沐浴涼風,聆聽蛙鼓,享受這種詩化的意境。很多時候,石橋也很難安靜,傍晚時分總有一些村民站在橋上大聲昭喚還在野外瘋玩的小孩或焦急眺望還沒有回家的親人。若有哪家小孩在夜里受到驚嚇或做了個惡夢,小孩的父母就會就著夜色,點一把火站在橋上對著蒼茫的夜幕大喊小孩的名字,直喊得顫音四起,凄凄切切。喊完,大人們又沿著原路高一腳淺一腳地回到家里,久久地端祥小孩的臉容。這樣的夜晚,大人們一般是難以入眠的,不時翻身的聲音揚起鄉村里最原始的愛意。這種在石橋上“喊魂”的鄉俗一直在村里流傳下來,也為石橋注入了生活凝重的血液。村民們認為,小孩們受到驚嚇或做惡夢是魂魄出去了的原因,只要站在村旁的石橋上大聲叫喊幾聲,便會把丟失的魂魄招回。不知這種方法是否靈驗,老人們歇斯底里地喊過后,心里才覺得踏實,才能夠覺察出子女的名字在心里厚重的份量。其實,喊魂的鄉俗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但其表達出愛子心切的心情是可以感動天地的。正是這種獨特而又人性的表達方式,使得村民們樂意接受,并在村里祖祖輩輩流傳下來。
煙 斗
我對老人的理解是從煙斗開始的。在村里上了年紀的老人都喜歡手握一支長長的煙斗在村里走家串戶,或帶著去忙農活。累子抑或休息的間隙,他們便選擇一處干凈的草地,有時干脆把鋤頭,鐵鍬等農具放倒,坐在它們光亮的木炳上。然后從腰間提起煙斗,在一塊顯眼的石頭上敲掉殘留的煙渣,又從垂到屁股的煙袋里麻利地撮出一小撮煙絲。一股腦塞進煙斗里,像加工一件藝術品一般,極有耐心地把溢出的煙絲齊整整地一一塞進煙斗,用布滿歲月老繭的手指勻稱地扶平后,還要仔細端詳一陣,似乎在端詳一件即將享受的物品,那種表情讓人滋生十二分的慕意。一般,煙絲裝好后,老人們就會慢悠悠地劃著火柴把煙斗點燃。然后不停地抽著,以便把煙斗燒旺,這種響聲很急促,時常讓我想起運動員一陣長跑后的喘氣聲。接下來,便是老人們在吞云吐霧的過程中盡情地品嘗生活的滋味。很多時候,村里的老人都不會輕易用火柴點煙,而是在自家灶里慘留的火星上或在另一支煙斗點燃后,其他的煙斗便擠到一起相互借火。
村里的年輕人見老人們掛著這么長的煙斗,很是不習慣,偶爾也會遞過去一支帶過濾嘴的香煙,以讓老人們接受這種“革命”后的香煙。感激地接過香煙后,老人們依然把煙紙撕了,倒出煙絲一一裝入閃著光亮的煙斗里。對于老人的這種做法,年輕人很是不解,也時常莫名地可惜遞過去的香煙。
隔壁的劉大爺是村里有名的煙槍,長長的煙斗經常握在手里,既使趕路也要把煙斗背轉在后面。這位大爺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那支足有1米長,全身泛著煙油的煙斗。很長一段時間,在我的腦海,長煙斗成了劉大爺的代名詞, 煙斗的形狀和劉大爺的身影會一同走進我的記憶。好奇的我時常蹲在劉大爺的身旁,著磨他吸煙的神態?!芭距⑴距钡穆曧懪c騰起的煙霧配合得很默契,撲閃撲閃的煙斗在眼前極有規律地跳躍。老人一句話也不會說,只是一味地從煙嘴里吮吸。這種姿勢跟一位嬰兒在母親懷抱里吮吸乳汁一般,跟一位老人睜大眼睛尋找丟失的珍貴物品一般,跟犯著酒癮的人慢慢品嘗一杯酒一般。煙斗里早沒有煙絲了,老人依然還要專注地吸上幾口。碰到煩心事,老人吸著煙,緊鎖眉頭,麻木、緩慢地吐著煙圈。有時,很長時間也不會吸上一口,只讓煙斗熄后又燃,燃后又熄,以這種沉默如夜的姿勢驅逐心里的憂愁。有時,我也會趁他不注意的時候,搶過煙斗在嘴里猛吸一口,烈烈的煙味直把我嗆得直跳,心里直呼上當。劉大爺見狀,嘿嘿地笑過后,又接過煙斗啪嗒啪嗒地抽開了。
煙斗對于村里的老人來說,是一個相伴四季的癡心伙伴。一支支長長的煙斗承載著老人的四季蒼桑,承載著生活里成串的心事,同樣承載著淚滴和笑顏。煙斗撲閃撲閃的火光里,有春風送暖的喜氣,有子孫纏膝的幸福,有談天說地的祥和,有鎖事擾心的愁怨,更有對生活、對于生命、對于風燭殘年等字眼的感慨。
抓泥鰍
開春后,天氣逐漸變暖,經過冬眠后的泥鰍便先后鉆出泥層,在水里盡享暢游的樂趣。這個時候,是村民抓泥鰍的最佳時機。在農村生活時,我就經常跑到育有秧苗的水田里抓泥鰍,為明天的餐桌添加殷實的內容。
泥鰍身滑,用手抓顯然是徒勞的。春暖后的泥鰍一般晚上出來游動,因而抓泥鰍的時間只能選擇在晚上。晚上抓泥鰍,確切地應該稱作“照泥鰍”?;鸸庹罩圉q后,泥鰍便呆滯地停在原地,一動不動,然后用攜帶的火鉗或其他工具夾住。夜幕降臨后,我們就忙著準備工具和照明用的燃料。抓泥鰍最好的工具是靈活的火鉗,也有的村民在一塊長條形木板上插上許多鋒利的針,見著泥鰍后,迅速將其插住。兩種工具各有各的長處,而對我來說,更喜歡我的是使用火鉗。
透著星光的夜幕下,燃著的燈光零星地在田野里躍動。開始蘇醒的小草渾身透露春的氣息,時有驚起的蟲鳴隱隱約約在耳邊響起。這是一幅陽春里印著鄉村標記的夜景圖,樸實、清新、又極富韻味。這樣的田野里,我忙于在水田里尋覓著泥鰍的身影,內心有種舒適得想喊出聲的沖動。若有泥鰍被火光照住,再用火鉗迅速夾起,這一系列動作就像體操冠軍在競賽場地上的角逐,倍顯動作的藝術性。一條條泥鰍收入竹簍的過程,就像一枚枚果實采摘的過程,一個個想法變成現實的過程,心里厚實實的,經常會情不自禁傻笑一陣,過后又忙于尋找下一個獵物。
一般,有燈火的地方我們都不會再去光顧。那些地方已經被人搜尋了一遍。重履此轍必然是收獲慘淡。因而,剛進入垅田時就要環顧一下四周,在心里默記有燈火的位置,然后在腦海里迅速確定行走的路線。抓泥鰍,有收獲的樂趣,也有一路的艱辛。誤入爛泥潭,遭遇大風雨,跌個滿身泥的事情經常發生。當然,正是因為有這些艱難險阻作陪襯,才更顯出凱旋的樂趣,以及享受一次泥鰍大餐時那種勞作的意義。
在鄉村,村民都很純樸,就像一個沒有經過洗劑的果實一般,原本的顏色和形態無須掩飾地坦露在眼前。在這樣春風輕拂的晚上,用于照明的燈光就是村民一顆顆滾燙的心靈,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熟悉不熟悉,相隔近了,總要揮動手中的燈火,以示招呼。搖曳的燈火經過村民的舞動,就連成了一首迷人的鄉曲,為初春鄉村的夜晚注入無限的生機。
跟我那時一起抓泥鰍的同村伙伴,已經步入而立之年。由于生活條件的好轉,他們也不再為生計而去抓泥鰍。偶爾,從房屋的某個角落里撿拾起那些熟悉的工具去抓一回,更多的是為了重新感觸那些還留在記憶里的日子,感觸那份讓人迷醉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