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篇一
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中明確指出:做合格黨員,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的新發展對黨員的新要求,堅持以知促行,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
下面,我從三個部分探討一下,共產黨員怎樣做到講道德、有品行,做合格黨員。第一,共產黨員應當具備怎樣的道德品行。我們的道德品行既有來自歷史文化傳統之中的內容,也有共產黨人自己的創造。第二,講道德、有品行的時代意義。即在當下,為什么特別需要講道德、有品行。第三,從宏觀上看如何做到講道德、有品行。當然,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黨員,不是僅僅聽我們講課就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各位黨員領導干部在實踐中一點一滴地積累。
一、共產黨員應當具備的道德品行
共產黨人的道德品行既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精髓,又有共產黨人的不斷創新。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民族形成了比較完善、比較成體系的道德要求,集中體現在儒家學說中。比如,《中庸》中強調“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里的道,不僅僅是道德的意思,它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指天下的運行之道,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國家治理的道,這個“道”不是“道德修養”的“道”;二是儒家君子個人應該恪守的道,主要是指道德修養。因此,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君子的身體,不是今天在這里遵守這個行為準則,明天在那里就能不遵守這個行為準則;人多的時候做一套,沒有人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套。這樣是不行的,這樣就不可能有你自己的道。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因為“道不可須臾離也”,所以君子特別害怕在別人看不見、聽不見的地方一言一行不符合道的要求。那么,要體現道,關鍵是要在“莫見乎隱,莫顯乎微”這樣細小的、看不見的地方體現。
從這點上我們能看出,中國儒家傳統非常強調個人內心的道德修養,而不僅是外界的約束。《大學》中講:“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也就是說,一個人關鍵是要堅守本心,不能自欺欺人。有些東西不是做給別人看的,關鍵自己要知道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確,要做對的事情。比如,每個人都不喜歡難聞的氣味,而喜歡漂亮的東西,這是人的天性。但是對于道來說,如果我們像追求天性一樣去對待它,而不是把它當作一種外在負擔的任務,就是不對的。不能像“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君子要求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一樣,而小人則不同,小人在一個人時喜歡干點壞事,但當他見了君子,他就怕別人看到他壞的地方,于是把壞的地方掩蓋住,突出他自己的優點,而這優點可能是偽裝的優點。《大學》中指出:“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也就是說,做壞事,外人不一定能夠看出來,可是歸根結底自己做了壞事是騙不了自己的。所以,最根本的不在于外在如何,而在于要誠于中,內心要有道,這樣才能形于外。
中國儒家傳統對道德的修養有一個特點與西方是不一樣的。西方強調法治文化,也就是所謂的制度,個人只要不干壞事就可以,而在法律所禁止的壞事之外干什么都可以;中國不一樣,中國強調個人的行為規范不是依靠外在的東西去約束,中國的文化傳統更強調個人的內在,強調如何形成一套自己認同的價值理念,強調自我約束。但同時,也不要把中國和西方對立起來,好像西方強調用制度來管人,中國只強調用道德來管人;西方強調不要讓人干壞事,中國強調讓大家都成為圣人,這樣對立是不正確的。西方雖然更多地強調法治,但同樣也有道德。比如,西方有基督教文化,有各種各樣的道德要求等;而中國雖然更加重視道德,但同樣也有法律文化的存在,也有很多制度來約束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的每一個人。中西方的區別主要在于量上的不同:中國更強調個人的道德,西方更強調外在的制度約束。因此,不要總是把中國和西方割裂起來去看。這是儒家道德修養的一個特點。
儒家的很多理論家也就這一問題進行過闡述。孟子曾說過:“養心莫善于寡欲。”任何時候自己的內心是最重要的。曾國藩在總結一生的處世經驗時寫了著名的“日課四條”,即慎獨、主敬、求仁、習勞。慎獨是根本,其他三條是枝葉。《曾國藩遺囑》有句話是“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可以看出,用一個詞來歸納儒家道德修養的核心要求就是慎獨,慎獨是一個人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有一套完善的價值體系,有一個牢固的信念,同時要自我約束,時時刻刻都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楊震卻金的故事就能很好地展現這種儒家傳統。楊震是東漢時期的官員,字伯起,東漢弘農郡人,曾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在他調任東萊太守路經昌邑時,昌邑令王密為答謝楊震知遇推薦之恩,深夜以10斤黃金相送。楊震看到黃金很生氣,他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說,我之所以把你舉薦給朝廷,讓你為官,是因為我知道你的品行,認為你可以擔當重任,所以是“故人知君”,故人就是指楊震自己,但王密卻是“君不知故人”。隨后王密說:“暮夜無知者。”意思是晚上也沒有人知道,就收下黃金吧。楊震又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聽后非常羞愧地走了。楊震是在強調,你送我十斤黃金,兩個人都是在做壞事,既然兩人都知道這是在做壞事,怎么能說沒有人知道呢?這就體現了真正的儒家君子對自身道德的要求,在沒有人知道的情況下,也要始終按照自己的道德操守來做事,要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
但現在很多影視劇所表現出來的,完全不是楊震說這句話的含義。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所要表現的是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了,怎么還能做壞事呢;而現在影視劇中表達的含義卻是只有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再沒別人知道,就可以隨意做壞事,包括行賄受賄等,這其實是諷刺。因為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這句話關鍵是在強調有人知道這件事,我們不能再去做壞事,而不是說沒人知道,我們可以隨意做壞事。
那么,儒家為什么如此強調道德修養呢?因為它不僅是對于君子個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它對儒家治國的重要性。個人的道德修養是儒家治國之道的起點和基礎,儒家的國家治理理念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先要修身,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齊家;只有管好自己的家庭、家族,讓自己的家庭、家族能夠按照禮法運作,他才能去治理國家;最后,不論是作為皇帝還是作為大臣,只有治理好國家,最終才能夠平天下。這里的平天下不是平定天下的意思,而是一個使動動詞,叫做“使天下平和”,可以把它理解成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就是使天下平和。
儒家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對治國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的國家起源有關系。國家從哪里來?國家從家里來。因此,治家之道和治國之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從歷史上看,對于西方來說,先有氏族,氏族還是血緣關系;后來氏族變成部落,部落就是地緣了;部落又變成部落聯盟;部落聯盟最后成為國家。但是中國不同,中國先有家庭,家庭慢慢發展變成氏族,氏族通過分封制將子孫分封到全國各地,構建起了國家體制。這在《史記·五帝本紀》《史記·周本紀》中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比如黃帝分封了自己的25個子女到中原大地成立國家,這些國家又都聽他的。最典型的是西周,西周實行宗法制,西周分封了800多個諸侯,據統計,這些諸侯中有600多個都是姬姓諸侯,是西周王室的后代。也是通過這樣的分封方式,把一個家庭的結構布散到了整個中原大地上,甚至跨到了長江流域,形成中國這樣一個國家。因此,中國早期的國家治理和家庭治理、家族治理是一致的。西周依靠宗法制來治理國家,宗法制說白了就是家法。雖然后來又發展出了更多更新的治理國家的制度,但總體上并沒有脫離依靠皇帝個人的人生關系來治理國家。所以我們強調治家、治國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要用個人的道德修養來治理整個國家。
另一方面,古代儒家傳統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也在于約束、規范個人權力,古代主要依靠個人的道德修養。在中國古代,約束、規范皇帝、大臣的權力主要依靠個人的道德修養。因為我國古代是君主專制,君權至高無上。從理論上講,限制皇權的是上天,也就是“君權神授”,皇帝的權力要受上天的制約;但實際上,皇權在制度上是不受限制的,中國古代不像現在這樣有選舉、人大等方方面面的限制。皇帝生下來就是皇子,成為皇上之后在權力上就不受限制了。
既然皇帝在外在上不受限制,那就只能讓他在內在上受到限制,這就是個人的道德修養。在古代,皇子們從小就受到非常嚴格的教育,這種嚴格并不是簡單寬泛的道德標準,而是已經嚴格到規定幾點起床、幾點吃飯、何時娶親、何時生皇子等方方面面,希望通過這種嚴格的規范形成皇帝內在的嚴格的道德修養、道德操守,以此來約束皇權。
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篇二
尊敬的領導、評委、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立足本職,如何做到愛崗敬業》。大家都知道,提出的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而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把自
己的夢想同民族的夢想緊密的聯系起來。作為法學會的一名干部,我認為熱愛本職工作,就是要做到尊重自己的職業,立足本職、勤勤懇懇、忠于職守。下面,我就結合實際談一談如何盡職盡責干好本職工作。
一、干好本職工作,就要熱愛本職崗位。“干一行就要愛一行”,既然選擇了自己的工作,就要真心的熱愛自己的崗位,把本職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去經營,只有這樣才能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去,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工作成績。法學會之所以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法學系統先進單位”,前提就是學會領導對工作的重視和熱愛。如果大家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和崗位,工作起來就沒有精神、沒有動力,就會得過且過,整天牢騷滿腹、怨天尤人,不能專心致志的做好本職工作,更別說創造成績了。
二、干好本職工作,就要勇于承擔責任。責任是對人生義務的勇敢擔當,也是對生活的積極接受,更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沒有不需要承擔責任的工作,也沒有不需要完成任務的崗位。工作中,我們要積極勇于承擔責任,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遵守好法學會的各項制度。工作中嚴格按規程辦事,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困難,要積極的面對,不能一味的逃避,要擔當起責任,負責任的去解決好這些問題。
三、干好本職工作,就要加強業務學習。“干一行還要專一行”。尤其是作為法學會的干部,面對政法戰線上的同事及法學專家學者,不僅要對法學及法律知識有一定的深入了解。更要學會去組織好各種法學交流及學術活動。比如說外事工作,首先要講政治、其次要嚴謹細致、業務熟練。這就需要對外事工作的流程和規定認真領會、刻苦鉆研,要做到業務精通,心知肚明。工作中面臨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工作經驗去解決已經適應不了當前的形勢。因此,干好本職工作還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工作之余要不斷學習各專業、各崗位的相關知識及各級文件精神,不斷適應崗位的需要,這樣才能成為勝任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干好本職工作,就要提高創新意識。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惟有創新才能不斷前進”。法學會自20xx年至現在,連續上臺階,多次創佳績,*的就是開拓創新的精神和勇氣。領導班子面對工作中遇到的種種難題,應該始終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氣,敢闖敢試的銳氣,開拓進取的勇氣,放開手腳,大膽實踐,以創造性的精神來開展工作。才有了法學會如此的成就。因此要想在短時間內完成高質量的工作,一味的因循守舊是不可能辦到的,惟有在工作中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創新,勇于采用新方法、新形式,并在實踐中加以總結完善,才能不斷提高工作效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
五、干好本職工作,還有善于總結經驗。學習是提高認識的手段,是實踐的前提和基礎。實踐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體現,而總結則是提升學習與實踐精華,積累工作經驗,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經驗的積累,需要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反復磨練的過程。認真分析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是非得失成敗;梳理工作中的親身感受、體會、感悟、啟發,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方向,掌握和運用工作規律,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實踐工作經驗,才能促進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
六、干好本職工作,還要善溝通、重協作。部隊強調最多的就是“團結出戰斗力”。轉業到法學會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法學會的團隊精神。法學會雖然人少,但是每一次的大型會議、大項活動能夠成功舉辦,*的就是一個團隊的密切配合,相互協作,相互扶持。工作中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使工作健康良性發展。在同事間要以溝通促進友誼,以諒解促進團結,珍惜緣分,增進了解,相互補臺,奮發進取。所以對于團隊中的每一個人來講,都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明白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清楚自己在工作中的環節,與團隊中人員多交流,多溝通,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時協助別人完成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讓我們立足本職,努力學習,不斷創新,把愛崗敬業的精神寫在奮斗的旗幟上。小草雖小,一樣能鋪成遼闊無垠的大草原;我們雖然平凡,但我們更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輝煌!
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篇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們:
大家好!我叫,現工作于檢察院辦公室,接到此次任務后,我誠惶誠恐,我在思考,應該向大家介紹誰呢?誰才能集聚檢察正能量、傳遞檢察好聲音呢?
看,有了,他們就在我們身邊,請允許我以《用堅守集聚正能量,用良知傳遞好聲音》來逐一向您介紹。
副檢察長曾榮,盡管小腿骨折行動不便,仍堅持在一線崗位。去年臘月的一天,曾檢像往常一樣步行回家,走過第一個紅綠燈,突然發現一輛出租車緊隨其后,曾檢心想,這司機是想來拉客了,可我也沒招手啊。走著走著,天下起了毛毛雨,由于腿腳不便,曾檢走的很慢,這車竟然還在后面跟著蝸牛似的前行。大家都知道,檢察官常年與違法犯罪分子打交道,可謂是高風險行業,曾檢不會是遇上什么麻煩了吧?這時候,出租車突然繞到了曾檢跟前,司機搖下車窗,探出頭說:“曾干部,謝謝你為我撐傘,下雨了,我送你回家吧!”曾檢一頭霧水,還是禮貌的回絕了,司機卻下車,強拉硬拽,把曾檢推到了車上,然后打開了話匣子:“還記得不?我曾故意傷害他人致人重傷被關押在看守所,轉監的路上天下著大雨,你只有一把傘,還為我遮雨,我問你,會判多少年,你講的只要認罪態度好,盡可能給被害人賠償,爭取得到諒解,是可以依法從輕的,你還要我在服刑期間好好改造,爭取減刑。當時別人都說我要判20xx年的,但最后法院只判了6年,在服刑時減刑2年,實際上我只服刑4年就被提前釋放。你對我講的那些話我一輩子都記得,是你改變了我的一生,我現在生活得還蠻好,今天正好遇見你了,我一定要送你回家!”
作為院領導,為我們樹立標桿的,又何嘗只有曾檢一人呢。黨組成員彭晉剛,在反貪戰線上摸爬滾打幾十年,我有幸在他身邊參與辦案。記得去年7月份的某日晚,我和彭檢正在常德執法辦案點參與審訊,檢察長來電:“請馬上趕往安鄉,有緊急案件需要辦理。”當時,盡管彭檢和我們已經連續工作兩個多月了,仍急忙連夜趕往安鄉。然后,彭檢和反貪局長傅義慧又是兩個晝夜沒有合眼,直到案件有所突破。有時候我不解的問彭檢:“您都是院領導了,何苦還要這么拼呢?”“吃這碗飯了,就要把這份事情做好!”他的回答何嘗不是在用行動向我們傳遞正能量呢。
二層骨干,這是安鄉檢察院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他們中有挑燈夜戰,堅守辦案一線的兩局局長,也有被剛被提拔的新人——公訴股股長劉鴻飛。由于辦案力量緊缺,該股僅有干警4人,如何克服案多人少的矛盾,并保證辦案質量,“五加二、白加黑”成為常態,劉鴻飛帶領公訴隊伍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他們對檢察工作的深情與堅守。紀檢監察室主任云志斌、案件管理中心主任易文剛,二人身患嚴重疾病,卻始終不忘自己肩上的責任,無論是黨風廉政建設還是反腐敗斗爭,檢察機關不能缺位,監督者必須首先接受監督,他們說:“我們是病人,我們更是檢察官。”20xx年,我院紀檢監察、案件管理兩項工作均位列全市檢察系統第一方陣。
近年來,檢察院通過公招補充了不少新鮮血液,他們雖然沒有資深檢察官的頭銜,也沒有豐富的辦案經歷,但他們卻有著與資深檢察官同樣的夢想與追求。反瀆局副局長周高地進院五年一次被授予三等功、二次被授予人民最滿意政法干警、三次被授予嘉獎,為探尋事實真相,他常年往返于長沙、常德、懷化、婁底,卻從不言苦;政工室副主任陳凱雖未在辦案一線,默默無聞,卻始終堅持以服務辦案為第一要義,以關注干警思想動向、激發干警工作熱情為第一追求,用行動詮釋自己的角色定位。干警劉陳德軍,進院不到兩個月就主動參與大要案的審訊,她曾坦言:“搞審訊確實難,但康檢、羅局長他們那么累都堅持下來了,我憑什么不能堅持呢?”
堅守匡扶正義,良知叩問公平。堅守是視崗位如生命的莊嚴承諾,良知是視職業如靈魂的踏實踐行。在這里,有身居要職、仍在審訊一線的院領導;在這里,有辦案無數、仍手捧卷宗,以事實與法律為上的資深檢察官;在這里,有克服頑疾,仍堅持在一線崗位的 辦案干警;在這里,有剛入檢察行列,不言苦不言累,樂觀向上的年輕人,他們身上所集聚的音符,不正是一支支美妙的檢察好聲音嗎?
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篇四
黨的以來,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提到規矩二字。他在xx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發表重要講話時更強調,要加強紀律建設,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人不以規矩則廢,家不以規矩則殆,國不以規矩則亂。小到一人、一家,大到一黨、一國,沒有規矩,注定行之不遠;不守規矩,必有傾覆之虞。那么,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什么是規矩?為什么要強調講規矩?要講哪些規矩?
規矩是人們應該遵守的辦事規程和行為準則。規矩在約定俗成中成型,逐漸融入思維習慣之中,進而會轉化為行為自覺。具體到黨政部門和領導干部而言,規矩是剛性和軟性的合集,既包括黨章、黨紀、國法這樣的硬性約束,也包括黨的優良傳統、工作慣例等內容。
講規矩的提出和反復強調,有著深刻的現實指向。在當前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高壓態勢下,山頭主義圈子文化小官巨腐塌方式腐敗等詞匯頻繁出現,主要原因就是我們一些干部在運行權力時常有逾規矩的行為,在加強黨性修養時有放松的傾向,在遵規守紀時有 僥幸心理,不按規則制度辦事的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守紀律、不講規矩的惡果。
這些年來,一些單位包括有的領導機關,講面子不講規矩,講關系不講原則。很多問題,不是沒有政策規定,而是有政策規定卻不執行。有些政策規定是約束性的,是剛性要求,卻都成了 稻草人,成了擺設。一些干部連一些基本規矩都不講,毫無制度意識、毫無敬畏之心,缺乏為官做人的起碼底線,口無遮攔,隨心所欲,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敢干。
與不講規矩相應的,是潛規則的流行。比如,在一些方面,大道理管不住小道理,小道理大行其道。有的地方,小道理可以堂而皇之地拿到臺面上說,講大道理、堅持原則的人受到孤立冷遇,等等。有的人在思想政治上信奉馬列主義對人,自由主義對己,兩個嘴巴說話,兩張面孔做人在組織生活中信奉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在執行政策時信奉遇到黃燈跑過去,遇到紅燈繞過去,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領導點頭在人際交往里信奉 章子不如條子,條子不如面子這些潛規則嚴重踐踏黨的紀律,破壞黨的規矩,使黨內關系變得庸俗化,成為腐蝕黨員和干部、敗壞黨的風氣的沉疴毒瘤。如果規矩被這些潛規則沖破了,利益至上就會像洪水猛獸,沖決鐵的紀律,損害黨的形象,破壞我們的事業。
因此,指出: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教育,讓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該這樣做、哪些事該那樣做,自覺按原則、按規矩辦事。
講規矩就是講政治、講忠誠。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在講話中指出,講規矩是對黨員、干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干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現實中,有的黨員干部不守紀律、不講規矩,對其自身、對黨組織、對群眾都造成了傷害。對黨忠誠,是講政治的首要原則,是管黨治黨的前提。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對黨絕對忠誠,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不論在什么地方、在哪個崗位上工作,都要經得起風浪考驗,確保在政治方向上不走岔、走偏。始終聽黨話、跟黨走,愛黨憂黨、興黨護黨,為國干事、為民謀利,是非面前分得清、名利面前放得下、關鍵時刻靠得住,堅決貫徹執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的決策部署。要把制度治黨落到實處,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同時,要以忠誠、干凈、擔當和三嚴三實為標準,選拔那些公道正派有能力的干部到領導崗位上,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堅決鏟除小圈子滋生、蔓延的土壤。
講規矩就是講敬畏、講服從。黨員干部對組織要有敬畏之心,把服從組織作為內心規矩,遵循組織程序,服從組織決定,決不與組織討價還價。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常懷憂黨之心、恪盡憂黨之責,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自覺地把自己的言行同黨組織的榮辱興衰聯系在一起,自覺維護組織的形象和組織的團結統一。必須遵循組織程序,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權限辦事;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違背組織決定。服從組織決定是黨員干部講大局、講黨性的表現。每個黨員干部的能力、智慧都是有限的,組織的作用卻能將每個人有限的能力、智慧匯聚起來,并作出體現集體能力、智慧的決定。服從組織決定實質上是遵從多數人的意見、維護組織的團結統一。如果黨員干部不服從組織決定,組織內部必定分裂,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必定遭受削減。
講規矩就是講法律、講法治。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都應切實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國家法律是黨員、干部必須遵守的規矩。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對法律這種硬性約束都不遵守的干部,如何會遵守政治規矩這種軟性約束。這就要求領導干部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精神來檢點和修正自己,做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樹立法治思維、培育法治信仰,不斷地從法治建設中汲取力量,做到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想問題、作判斷、出措施,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用法治引領和規范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努力提升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特別是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講規矩就是講戒慎、講約束。牢記手中的權力姓公不姓私,牢記權力是一把雙刃劍,自覺接受紀律和法律的約束,做到有權不任性。現實中,在一些領導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有的把權位作為享受的階梯,講求排場,揮霍浪費,貪圖奢靡;有的把權力作為資本,搞權力尋租,懸權力待價而沽,以權謀私;有的為個人仕途,拉幫結派,任人唯親,排斥異己,自行其是這些表現歸結起來就是:放縱行使權力,把權力當私器,以權謀私,使之變為不受制約的特殊權力;追求權力占有和獨特享受,把權力當作身份、等級、榮譽、地位和權勢的資本,講究排場和特殊享受,甚至炫耀權勢。為政之要,貴在廉潔;為官之要,貴在官德。領導干部如何對待受眾的權力,關鍵是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增強黨性修養的自覺性,始終保持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的警覺性,敬畏人民、敬畏權力、敬畏法制,內省于思,戒慎于行。
講規矩就是講勤勉、講擔當。在我們的事業發展中,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不推脫,不懈怠。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不是當甩手掌柜。領導干部干工作、做事情固然要遵規守矩、依法行政,但面對當前繁重而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需要有履職盡責、為民解憂的擔當精神。在涉及改革發展深層次矛盾問題上,要迎難而上;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要頂得上去;面對各種歪風邪氣,要敢抓敢管。如果一味怕擔責而不思進取,為官不為,只會貽誤發展時機、耽擱改革大業。
講規矩就是講責任、講感情。對人民要有親愛之心,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心里裝著老百姓、時時刻刻想著老百姓、事事處處貼近老百姓。心有所念,方有所為。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作為黨的領導干部,應該把利民之事放在工作的首位,把基層視為工作的舞臺,不斷深化親民情懷和為民之責,切實沉下心、撲下身,到群眾中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群眾怨什么、盼什么、想什么,體察群眾的生活之困。同時,更要立足實際,從群眾需要出發,多辦實事,善辦好事,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講規矩就是講標準、講表率。對自己要有嚴律之心,慎獨、慎微、慎始、慎終,不為私利所困,不為私情所惑,在轉作風、樹新風、正家風上作出表率。一個人對規矩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定盤星,為人處世就有了標準,就會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顧忌、 行而不忘法紀。因此,黨員干部要嚴于律己,同時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時刻緊繃規矩這根弦,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都要想到政策法規是怎樣規定的,條令條例是怎樣要求的,始終將嚴守規矩作為內心深處的一種堅定信念,內化成一種生活習慣和規范。
講規矩重在守規矩。規矩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若僅僅把規矩講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當擺設、做樣子、不落實,或者只叫別人去照辦落實,自己則置身于規矩之外,就很難使規矩成為方圓。
因此,任何時候都必須自覺把自己置于規矩之內,把規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嚴格按黨性原則、政策法規、制度程序辦事;按條令條例抓團隊,按規章制度搞管理,按黨紀法規辦事情,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不以事難而怕為,真正把守規矩當作一種責任,確保所作所為時刻都在規矩之中。黨員干部只有將講規矩作為立身做人的遵循、為官從政的準則、評判是非的尺度,才會使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更加清明。
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篇五
共產黨員應該是旗幟,是模范!黨員要牢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并且認真學習,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在工作上有所建樹,在對愛國上有行動。
1?重視學習、提高素質。
響應黨的號召,要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學習,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第一位的任務,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許多新事物需要我們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許多新問題等待我們去研究、去回答、去解決。我們要提高理論修養、領導能力和知識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淡泊名利,積極進取。
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這就要求每一個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無論從事什么工作,擔任什么職務,都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淡泊名利,積極進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干部能不能正確對待名利,是一個十分現實的考驗。
3?廉潔自律,公正無私。
要工作扎實,廉潔公正。要在利益和榮譽面前樂于奉獻,有較高的境界和覺悟,給群眾做出表率,讓群眾心服口服,這樣的干部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4?強化服務,心系群眾。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目要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群眾腳踏實地地工作。要始終用群眾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來檢驗我們的工作。要像在西柏坡講話中說的那樣“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只有這樣才能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做出真正的業績。
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篇六
擔當,是指人們在職責和角色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責無旁貸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職責,并在履職中激發自己的全部能量。
敢于擔當是一種職責、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潛力,是黨的干部務必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敢于擔當是好干部的一條重要標準。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加速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加速民生社會事業改善,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迫切問題,尤其是海倫做為欠發達的農業縣市,經濟總量小,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財政收入少,可支配財力有限;惠民工程歷史欠帳多,民生事業急需改善,等等,應對困難和挑戰,我們急需一大批敢于擔當的干部,肩負起加速海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
說:“堅持原則、敢于擔當是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日前,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治理為官不為、倡導敢于擔當的六項要求的通知。這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強力推進干部作風建設的重大舉措。作為基層街道干部,更應當具有直面矛盾的勇氣,化解矛盾的能力,敢于擔當的品格。待王街道作為馬村區經濟發展重鎮,如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認為基層干部敢于擔當要做到“三不”。
一是要遇到矛盾不退縮。“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紛繁復雜,千頭萬緒。近年來,伴隨著項目建設力度的加大,南水北調、城際鐵路、熱力管網等工程的開工建設,各種困難呈現,工作難度不斷加大。面對復雜棘手的問題和矛盾,如何破解這些難題,我認為基層干部要具備焦裕祿“拼出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迎難而上,敢于擔當,主動作為。遇到矛盾不回避、不退縮,敢于決策、敢于拍板,直面群眾,帶著真情實感去做工作,真正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豎起耳朵,用心傾聽群眾呼聲,認真解決群眾困難,全力化解群眾矛盾,用政策規定依法為群眾辦事、為群眾謀利益。
二是要落實責任不推諉。待王是馬村區項目建設的主戰場,承擔著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任,承載著上級黨委、政府和群眾的重托和期盼。待王街道要時時處處勇爭一流,全面工作爭先進,單項工作爭第一。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對各項目標任務進行細化、量化,做到可查、可看、可比。健全完善各項制度,實行領導分包責任制,建立完善村(社區)目標考核辦法、干部考核獎懲辦法,激發干部職工創新實干的積極性,增強工作主動性,遇事勇擔當、辦事不推諉。
三是要解決問題不繞開。基層干部要直面工作中碰到的問題,不繞道,不回避,“辦法總比困難多”,要敢于擔當、勇于破難。要加強學習,豐富學習形式,錘煉自身素質,創新工作方法,增強解決實際問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要深入群眾,認真調查研究,找準問題存在的根源,深入細致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結合實際拿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遇到問題要迎難而上,沖鋒在前,敢于負責,不畏擔責,迅速反應,吃透情況,沉下身子,化解問題。
敢于擔當是一種工作態度,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作為基層干部,只有具備勇于擔當的精神,具備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密切聯系群眾,轉變工作作風,才能推動各項工作深入開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