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職員建國60周年征文
我常常在想,如果沒有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我們今天的生活會是這樣五彩繽紛的嗎?對于出生于70年代初的我來說,對改革開放所結出的成果是有切身之感的。
無論在哪一個時代,人們都有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只不過是在物質匱乏的時代,人們疲于奔命,疲于為一日三餐所愁,精神的東西似乎并不存在。其實,人們對精神的需要同樣也有饑餓的感覺。使我最為深刻的莫過于那臺錄音機了。
我的伯父在改革開放前就去了香港,于是,我家是村里少有的香港戶。逢年過節,伯父都會回家探親。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他回來的次數也多了。他一回來,總會帶來許多好吃的東西,好看的衣服??粗锇閭兿蚰降难酃猓遗O了。而更牛的,還是那一次伯父帶回來了一臺錄音機。
那是一年中秋前夕,從香港回來的伯父在給我們大大小小派好了禮物之后,就拿出一臺錄音機放了起來。這可把我們這群頑皮的小孩震住了。只見那么一臺小小的長方形的東西,只要把爹一放,把手指一按,就能唱出很好聽的音樂來,更有奶奶和鄉親們喜歡聽的,現在才知道叫《王雙福》,《桃花娘過渡》,《剪月容》之類的白字戲。
物以稀為貴。在那時候,那臺錄音機在大家眼里無異于寶貝。四鄉八鄰的老人們吃飽了早飯,趁著年輕人下田干活,就搬著凳子三無成群地來到我家門前,讓奶奶給他們放錄音機聽。由于奶奶只懂得簡單的操作,往往一個上午只聽到一出白字戲曲,可鄉親們還是百聽不厭,不到不得已,絕對不忍離去。
待到中午,大人們從添里干活回來了大家吃過午飯后,又不約而同地聚到我家來。由于我家住在一個祠堂的院子里,顯得很寬闊。鄉親們說是來這里“嘆南風”,其實是來我家聽錄音機播出的白字戲罷了。那場面,絕對比現在村里逢年過節放映電影不知熱鬧了多少倍。
因為那臺錄音機,我家門前天天不絕人影。鄉親們一有好事,諸如遷新居,娶新娘,都要向奶奶借錄音機去放一放。這時候,往往是借的人高興,而奶奶則感到臉上很是有光,而我們小孩子則覺得神氣極了。要是碰到跟誰翻了臉,我就蹦出這么一句話來;“以后不準你到我家去聽錄音機”。而每當這時候,小朋友們便向我求和了。
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村里有錄音機的人家越來越多。后來,就像雨后春筍一樣;再后來,就飛入尋常百姓家了;到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錄音機似乎早已成了被遺忘的舊物?,F在,聽的,看的應接不暇??!可我,還是常常想起那臺錄音機,想起那段難忘的歲月。
一撥一撥的人圍著一胎錄音機出神的日子是一去不復還了。雖然,那樣的場面曾讓我自豪了很久。我更愿意大家都有錄音機聽。憑心而論,假如沒有改革開放,絕對沒有我們今天的生活。
生活在幸福時代的人們,也許并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到底有多幸福,但對于親眼看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質的飛躍的人們來說,是很懂得珍惜的。懂得了珍惜,才會激發我們的創造??!
常常想起農村生活時的那臺錄音機,想起它給我們帶來美好的童年回憶。想起它帶給我的自豪和驕傲。我雖然懷念,但我不想回到從前。雖然,我家的生活一直不算很差。因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真的從骨子里感謝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