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一
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從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來看,非常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態,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敢于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這對學生一生的發展將是受益無窮,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使學生學會與別人合作的方法,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我將小組合作學習法運用于歌曲教學中,不僅豐富了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還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最近,我校舉辦了各學科的高校課堂展示,發現無論語文課,數學課,英語課、美術課,幾乎都出現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課堂組織形式,下面談談這學期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說說幾點做法:
課堂教學的環境,是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主要環境。傳統的音樂課堂座位一般成“秧田形”或“火車形”排列,這樣不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往。如果教室較為寬敞,可以采用“馬蹄形”、“口字型”、“半圓型”等座位的排列形式。因為只有互相面對面的形式,才能激起有利討論,對話交流的氣氛,而且這樣縮短了人際交往的空間距離,有利于集體意識的形成。
成立合作學習小組是學生進行學習歌曲的首要條件,它關系到學生合作學習歌曲的質量和效率,教師要根據班內學生的音樂原有基礎,心理素質,性別等將班級均分成若干個小組,也就是說每個學習小組中都含有各種層次的學生,每位學生都有成功的均等機會,合作學習小組要在實踐中不調整,不斷優化,教師要依據每一首歌曲學習和競爭中學生的成績安排作調整,使之趨向公平。開始,我先是將學生按原有的座位分組,這樣幾次競賽下來,音樂素質好一些的小組,每次他們都拿第一,其它小組將失去信心,每次在學習歌曲或表演歌曲時產生抵觸情緒,嚴重打擾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了小組間的合作學習,這種現象我在我初一年級選了幾個班級實施過,深有體會,后來我又放手由學生自由編組,結果又出現了有些組水平超常,有的組則一般,調皮的學生沒有組愿意接納。結合實踐所以我采取以上這種,根據學生的音樂素質、性別等,再分組合作,效果很不錯。
小組合作學習既為每位學生提供了發揮個性才能的機會,又培養團結合作互幫互學的精神。學生們組內合作,組間競爭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氛圍十分濃厚。同時,擴大了學生們音樂實踐活動的參與面和訓練量,且淡化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逐步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也為學生的人際交往提供了有效途徑。
(1)合作學唱歌曲
在分組教學中,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就向學生明確地提出小組活動的目標,比如:學生初步熟悉歌曲的情況下,每個小組在組長的召集下一起拍拍歌曲的節奏,找找相同或相似的樂句、哼唱旋律等多種學習方式來學唱歌曲,如果學習中有困難,小組成員都無法解決才可請求老師的幫助。每個小組成員都學會歌曲才算完成學習任務。
(2)合作表演歌曲
歌曲的學習僅僅停留在學會的基礎,那是淺層次的,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歌曲進行創造性地深層地藝術加工,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對歌曲進行自編,自導,自演,自制道具等,音樂實踐活動。組長根據每位組員的特長愛好,分配表演角色,分工明確,人人都占舉足輕重的地位。俗語說:“三個臭皮匠勝于一個諸葛亮”。學生在小組表演中容易克服羞怯感,從而變得主動和活潑。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學習是不是放任自流的呢?教師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我想教師應該是學習的幫助者,在小組合作學習遇到困難時進行幫助和指導。有的小組成員對自己的想法表示懷疑,不斷向老師暗示,需要老師的肯定,這時教師給予激勵性的評價,肯定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對自己有信心,有些小組的學生活動開展的較好,研究出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很獨特,這時作為教師,給他們再提出問題,設置困難幫助孩子拓寬思路,從而讓學習活動開展的更好,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和學習小組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實現差異性發展,幫助學生合作學習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能否激發起學生對教學的興趣是評價教學成功與否的首要因素,恰當的運用各種評價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評價權始終掌握在教師手中,這樣會限制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把評價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對學習作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組間評價,整體評價,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我在初一年級里一首情感歌曲《友誼天長地久》,學生合作評價,組員各司其職,歌聲優美,演唱形式多樣且感情投入,但隊形缺少變化,可以三五成群地走動或站或坐,打擊樂器,運用不當,因為這首歌曲是后半拍起拍,學生伴奏起來有困難、有點亂,教師表揚該小組,能在表演中加入詩朗誦,富有創意,還有兩位學生吹著肥皂泡為舞臺營造氣氛。這樣師生共同評價,使該組學生明確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努力的方向,喚起了他們再次參與表演的強烈愿望。
評價合作學習活動時,教師還應該進行必要的精神或物質獎勵,如評價出最佳編導獎,最佳表演獎,最佳伴奏獎等等。給學生頒發榮譽證書,贈送小禮品等。獎勵形式不拘一格,它能有效地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在合作中競爭,從而樹立學習歌曲的自信心和不斷創新的進取心。
總之,在歌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理念,它培養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促進了學生的團體意識,促進音樂課堂教學組織,尤其提倡在具體的藝術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熏陶,淡化教師的權威,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充分體現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才能使音樂課堂體現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從而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二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充分發揮了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協作功能;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促使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下面是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的幾點收獲:
一、小組合作學習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將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還將傳統教學中的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為他們提供一個較為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而且還將學生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小組合作學習更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
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向組內成員闡述自己的看法,這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還可以增強他們對學習的愛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還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展他們的視野,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強調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且每個成員都帶有極大的熱情,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這樣問題就變得較容易解決了。它為每位學生參與學習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為發展學生的合作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感情的過程。它使每一成員都溶入集體中,增強了集體意識。
四、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合作學習把學生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它要求那些已經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的學生把知識和技能教給其它成員。作為講授者的學生,為了能夠教得更清楚、透徹,必須對所學的材料進行認真的閱讀和分析。其它學生也希望在課堂上表現出色,因此他們就要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自學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總之,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三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好合作小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并運用于實踐,杜威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盡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現在廣大的教師都在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現就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在數學學習中,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界定為:由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通過成人指導或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在他看來,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為年齡相近的兒童間的最近發展區內操作,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高級的行為。長期以來關于同伴互教活動的研究發現,在學業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都能從中受益。可見小組合作通常采用異質分組是有著它的科學性的。在實踐教學中,我在尊重學生自愿的原則下,盡量使各組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一般由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學困生2名組成,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另外,各組內還設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資料員、審核員、匯報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并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后師生共同梳理、整合問題。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我與學生共整合出了三個問題:"圓錐的體積如何求?""它和圓柱體積可能有什么關系?""如何得出它的體積公式?"然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后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的內容選擇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明白怎樣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為并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復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說,重點的問題,應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數學素養形成和發展關系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對解題方法的把握以及運用數學的規律等。如教學《正比例的意義》時,當學習了例1、后,我讓生自學例2",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會遷移,最具有創造性。同學們經過合作討論,得出了結論:“第一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第二它們都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第三它們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同時,正確的評價與被評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評價可以是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合作中行為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變化。獎勵,有利于激勵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采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發展。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四
近幾年,我校采用了“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重點在于課堂教學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它的應用不僅僅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模式,還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因此有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對合作學習的認識、組織、操作不當,往往導致合作學習表面化、形式化,難以到達預期的效果。
一、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作為一名生物老師,用心響應學校的號召,在授課班級內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存在不少的問題,制約著課堂效率向高效發展。
1.課堂出現冷場,學生合作不主動。
2.學生合作參與面不廣,尤其表現為優等生參與發言和小組匯報的次數明顯多于學困生,學困生沒有真正參與。
3.學生合作沒有深度,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
由于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活動,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的原因也同時出此刻師生雙方的身上:
(一)學生方面
1.許多學生未經準備匆忙活動。比如,主題一給出,有的同學沒有經過深入思考,就匆忙地展開討論,對組內的不同見解也無法提出贊同或反對,更無法構成自己的觀點。
2.學生參與面不廣,配合不用心。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很多時候沉默不語;有的學生基礎薄弱,想參與活動卻又力不從心;有的同學基礎較好,但不善于爭取機會,由此難以構成真正的合作。
(二)教師方面
1.認識不足,應用失誤
在平時評課交流和教師訪談中,筆者了解到不少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和應用存在著以下誤區:
(1)小組學習互動的目的就是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或教學高潮,甚至是為了吸引評委和聽課教師而做秀的。
(2)小組學習互動是迎合新課標的精神而設置的。公開課、優質課不得不用,平時大可不用,因為耗時費神。
(3)小組互動學習占用教師講解時間,學生成績很難提高。
(4)明白小組學習互動的好處和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則覺得無章可循,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
2.忽視學情,盲目設計
不少教師把小組學習看作課堂教學的“萬能鑰匙”或“靈丹妙藥”。過多地安排小組互動的資料和次數,好像非小組合作學習不能解決問題,每堂皆用,或者活動設計沒有根據教學資料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狀況,讓學生煩而生厭,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浪費課堂寶貴時間。
3.評價制度不夠全面
有的教師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往往只重視對小組整體的評價而忽視對個體的評價,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評價等。
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對策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課程標準給教師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是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又要調整評價的方式、手段和資料。有些教師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就應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傳統的方法或方式,沒有體現探究性與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知識只是走過場。教育改革是一個整體,教學組織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廣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才能搞好小組合作學習。
(2)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科學認識,務必防止教師對合作學習認識簡單化、片面化: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認識的片面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只強調學生座位排法與討論形式,而忽視了合作學習資料的選取,教師課前準備、科學分組、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終教師的全面評價等;對合作學習應用范圍認識的片面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或主角扮演。
(3)提高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技能。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發揮其教學優勢,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資料要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與愿望時,才能用心主動地參與。
(4)教師主角適當轉變。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主角發生了變化,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同時還是共同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總的來說,教師實現主角轉變,主要發揮以下幾方面的作用:協調、激發、合作、監控、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正在成為教師重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但如何使它發揮出的功效,有賴于廣大教師對課堂合作學習作更深一層的探討、嘗試和研究。只要教師正確認識到合作學習的作用和好處,并認真、精心地對待每一次活動,就能不斷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而到達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最終目的。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五
《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新課標理念下的一項重要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學校也進行著如火如荼的課堂改革。而且數學教學更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對本校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學生整體答卷情況來看學生比較喜歡數學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但其中也有許多問題,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有自己的困惑。根據學生的問卷調查情況以及平常的數學教學我來談談自己的困惑與感受。
困惑之一:我們如何來設置問題以此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也許老師在備課時認為這個問題不錯,但在課堂中學生覺得太難或太簡單,以至于合作交流只是流于形式。比如:點m到點f(4,0)的距離比它到直線l:x+6=0的距離小2。求點m滿足的方程。這道題在理科班學生提出平移點的方法,學生討論的很激烈。但在文科班學生不甚理解,效果很差。“你認為每次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問題價值怎樣?”49%的學生認為有,43%的學生認為有時有。教師應站在“導”的地位上不失時機、巧妙地以變式題組呈現,注重開放性和發散性創設階梯式的“問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合作互動中使學生產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所以在選題與設置問題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對課堂合作學習進行預測來設置問題。
困惑之二:如何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表現情況進行評價。
我們的誤區是小組合作教學只注重對小組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在課堂上往往采取量化積分的方法對學生所在的小組回答問題及做題情況進行評價加分。剛開始學生可能覺得很新鮮,表現活躍。但時間長了,就有問題。學生對這種評價方法感到厭倦,流露出不太配合的態度。而且對于“你做的很好”“做的真棒!”諸如此類的表揚已經不感冒。老師也慢慢減弱了評價。所以在“你們班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表現情況有評價嗎?”,57%的學生選有時有。可見我們的評價制度不健全,對學生個體的好表現沒有強化。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應更注重使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小組合作教學不僅要評價教學效果,更注重對小組的合作、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對合作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人文精神進行評價;不僅要評價小組行為,更注重對學生個體行為進行評價。使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才能讓小組合作教學走向成功。
困惑三: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往往是學習最好的學生來回答問題,如何調動組內每一位學生積極發言。
在“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你經常發表自己的觀點嗎?”29%的學生選擇經常,63%的學生選擇偶爾。也就是說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積極,這些學生在他們那個組表現突出,經常回答問題。而三分之二的學生在小組內不積極,不經常回答問題。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只調動了三分之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許他們是學習比較好的學生。那么這樣就會出現兩極分化,學的好的越來越好,學的差的越來越差,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在課堂中我們也發現組內學習差的學生回答問題次數少,表現也不積極。優差搭配,互幫互助就會促進學習?是否我們在分組時一定要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呢?這也是我思考的問題。
在探索的道路上疑惑是難免的,但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還是有很大推動作用。畢竟學生的思維動起來了。讓我們繼續努力實踐與探索,不斷吸取當代先進教學理論,不斷充實自我,以期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六
這學期,我根據總課題組研究方案,積極開展了《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課題立項研究,在課堂上,小組合作有了鮮活的生命力,小組分工明確,共同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在合作中體會到與人分享與人交流的樂趣。現將課題實驗情況小結如下:
一、實驗方法
1.學習理論 確定目標
一開始,我們根據子課題實驗要求,精心編寫了實驗方案,保證實驗活動的有序、正常開展。通過學習《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以及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確定開展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學生分組方法、學習內容選定、學生學習方式、學生合作方式、學生積極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學習中評價體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討 促進提高
課題研究的主陣地在課堂。課題研究實施以來,我們就把課堂研究作為重點,在具體的教學中去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實驗期間課題組每位老師始終堅持兩周開展一次公開研討的課堂教學活動,再進行集中研討,利用集中研討的時間,針對實驗目標,開展評課、教學反思交流、集體備課等活動。
二、實驗過程:
1.確定分組方法。
分組時我們根據每個學生的認識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通常為四人一小組。通過分組活動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混合編組的形式比較好,小組成員能夠互補。
(1)小組中好、中、差的學生,不同特長的學生混合編組。按照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學習能力,分配給他們不同的任務,使這些同學有相互學習的機會,而有不同特長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還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男生、女生混合編組。因為男女生生理特點不同,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補。
2.選定學習內容
選擇好有價值、最有利于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內容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逐步習得合作學習的技能,提高學習效率。在實驗中我們發現以下教學內容比較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1)有新舊知識銜接的內容。
(2)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
(3)復習課的內容;
(4)“開放性”問題;
(5)需要學生操作實踐的知識內容。
3.探索合作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打破了過去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讓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探索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小組合作中學生輪流發表自己想法,形成統一觀點;合作分工進行實踐操作、探求結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輔導。這些合作方式都能從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4.正確進行評價
正確的評價對每一位學生都有激勵促進作用,對小組成員的評價我們在課堂評價中通過比較發現以下幾點結論:
(1)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學習過程的評價,要體現“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
(2)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正視學生的客觀差異,側重于對小組集體的評價;
(3)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活動的秩序,組員參與情況,小組匯報水平,合作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
(4)教師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為主,教師要幫助、引導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尋找改進的辦法。
三、存在問題與努力方向存在問題:
1.理論水平不夠。實驗老師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不能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
2.學生已有學習習慣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影響短時間難以克服;
3.缺乏足夠的研究時間,實驗的老師教學任務繁重,既要搞好實驗,又要趕教學進度;
4.班級人數太多,分小組教學時,各組間的交流機會少;
5.小組合作討論內容是否有價值;因為激烈的討論,打亂了授課計劃,拖延了授課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等。
6.學生個體差異體永遠是合作的障礙。安排組長組織合作學習,但少數后進生他們不善于傾聽別的同學發言,不在乎別的同學在說什么,不愿意思考問題,對小組內別的成員產生依賴性,影響自主性的培養。
7.有的教師思想尚未解放,課堂教學未能大膽放手,牽著學生走的現象在教學中時有發生。
8.在課題研究不斷深化和總結的同時,如何提高教師們的理論水平,促進實際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們依然要認真學習新課標的精神,借鑒各種成功的教學經驗,加大教研力度,鉆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2. 要樹立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極大地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學習的潛能,發揚每個學生之所長,使每個學生都有發展。
3.要繼續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與交流發揮它的優勢。
4.繼續加強合作學習中教師的指導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還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我們還處于摸索階段,因此,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通過上網查閱資料,閱讀有關國、內外有關合作學習的經驗材料,提高自己駕馭這種新課堂的能力,并結合教學實踐,探索出教師指導合作學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總之,我們課題組將繼續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資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合作中的每一細小環節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課堂合作學習新方法、新模式。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七
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對學生學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水平。只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思考,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模式,老師在教學中提到的每一個問題,都先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和討論,這樣才可以使學生不斷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對于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老師在做出關鍵的指導后,可以先讓小組成員在一起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派出代表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組的研究成果。
之后,對表現優秀的組提出表揚,并對表現一般的組提出鼓勵。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可以使小組成員在每次討論之后得到學習的信心和成就感,從而培養學生形成多角度、多元化的解題思路,不僅使學生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二、打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課堂(一)、課堂氛圍濃厚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于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課堂的氛圍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每次講新課之前,可以想讓學生自己完成導學案。這樣不僅能使成績優秀的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挑戰,也可以使成績中等的學生受激勵,竭盡全力去思考,以便可以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當然,這種學習模式也可以使成績困難的學生更多地將精力放在學習與思考上。
在小組討論時,他們如果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的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和成就感。課堂是一個絕對公平的地方,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給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機會去展示自己思考與鉆研的成果。這樣才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比如,老師在上習題課之前可以把習題先分發到每個學生的手中,讓小組在一起進行討論,研究出各種問題不同的解題辦法。在上課的時候,教師需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能夠站在講臺上向所有同學展示自己組的研究成果。
這時,有的平常不怎么與人交流或成績很一般的學生都可以勇敢地站起來代表自己的小組上臺發言。這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在上臺發言與討論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好地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通過老師課堂和課后各環節的帶動,通過小組不斷地交流、討論以及最后展示討論成果的環節,很容易地向老師暴露了自己的困惑,從而,給老師講課的重點提供了方向。面對學生的困惑,老師應該適當地對其進行點撥,努力地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過程的快樂。當然,教師也應該定期給小組布置合理的任務,以便于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
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教師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時候,應該合理地布置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學習任務,也可以使學習更具針對性,從而提高學生辨別任務和分析任務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害羞或者情感敏感的時期,對很多問題他們多怯于表達,以至于老師在上課時無法弄清哪里是學生會的,哪里是學生不會的,課堂沒有了針對性的重點,也無法達到預想的效率與效果。如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也可以使學生學習更加輕松快樂,課堂氛圍更加積極活躍,從而很好地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四、綜上所述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不僅可以使各層次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活躍課堂的氛圍,也能夠很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每個學生不論成績好壞,聰明與否,都可以參與到激烈地小組討論中,都可以無顧忌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而找回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另一方面,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可以給原本枯燥的數學學習帶來很多的趣味,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教學中的各種知識點。同時,也可以增進學生的情感,增強班里的凝聚力,對促進我國教育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八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出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課程在學習方式上有別于傳統教學觀的最明顯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合作學習缺乏理性的認識,從而導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實效性不強。
1、小組成員間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技能,不具備合作的心向和傾向性,學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樣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互動。當問題出現時,學生之間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對方,信任對方,并進行清晰正確地交流;當產生不同意見時,不能很好地解決矛盾沖突。
2、教師為了體現整堂課的合作性,不管出示什么問題,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似乎只有讓學生合作討論,才能解決問題。而每一次的合作討論都是急急開場,又匆匆收場,學生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更何談進行合作討論了。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于合作學習之真諦。
3、學優生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成了一言堂,在反饋時聽到最多的是:我認為……我的意見是……而不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而一些學困生因為基礎薄弱,思維的敏捷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后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4、課堂秩序混亂,學生發言七嘴八舌。教師對小組學習缺乏必要的計劃、調控等組織技能。當學生和小組面臨問題時,教師無法對一些問題進行辨別、分析并對學生們進行幫助。
由此可見,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已是我們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呢?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巧設情境,誘發學生合作學習的欲望
合作學習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認知過程,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結論確定不了是否準確,急需和別人交流,聽取別人意見的欲望,在這種情況下就使學生恰到好處地進入合作學習的情境,使合作學習達到最佳狀態。
如在教學《統計的初步知識》這一課時,我一開始先讓學生自己看著電視屏幕統計在5分鐘內通過學校門口的車輛,學生興趣較高,個個想做一個小統計員,在說開始后,同學們是一會兒看,一會兒記,弄得手忙腳亂。5分鐘后,學生匯報出來的數據是各不相同,抓住這個機會,我就立即問學生:“為什么會也現這種情況呢?”同學們一下子議論開了,有的說我看了這輛,就忘了那輛;有的說,邊看邊記我忙不過來了……抓住這個契機,我就及時提問:“那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這時在學生的心中有了一個強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學跟我合作該多好呀!經過同學們的討論,最后達成一致意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每人統計一種車輛。針對學生提出的建議,教師立即加以采用。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了統計,學生的興趣高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創造條件,提供學生合作學習的氛圍
合作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方式,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時機,給學生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各展所長,協作互補。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我出示了三個形狀各異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問學生:“同學們,老師說這些三角形的面積都是相等的,你們同意嗎?”學生有的說:“不同意。”有的說:“同意。”
我又問:“為什么?”學生紛紛舉手闡明理由,有一個學生說:“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不一,面積肯定不相等。”又有一個學生說:“我用數格子的方法數了數,面積是相等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發表著自己的見解。接著我又問:“那你們能不能猜想一下,這些三角形的面積與它們各自的底和高到底會有什么關系呢。我們能用什么方法去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幾人一組互相討論,然后用你們自己的辦法去證明。”學生互相討論動手操作,通過剪、拼、量等方法,各自有了結論,交流匯報,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在這種學習氛圍中,真正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學要求。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既發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合作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機會,人人參與,個個發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活躍了課堂氣氛,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廣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九
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并運用于實踐,杜威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盡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現在廣大的教師都在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現就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優化組合,準備“合作”
在數學學習中,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界定為:由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通過成人指導或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在他看來,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為年齡相近的兒童間的最近發展區內操作,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高級的行為。長期以來關于同伴互教活動的研究發現,在學業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都能從中受益。可見小組合作通常采用異質分組是有著它的科學性的。在實踐教學中,我在尊重學生自愿的原則下,盡量使各組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一般由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學困生2名組成,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另外,各組內還設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資料員、審核員、匯報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并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任務,運用“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后師生共同梳理、整合問題。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我與學生共整合出了三個問題:"圓錐的體積如何求?""它和圓柱體積可能有什么關系?""如何得出它的體積公式?"然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后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的內容選擇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明白怎樣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時機,體驗“合作”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為并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復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說,重點的問題,應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數學素養形成和發展關系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對解題方法的把握以及運用數學的規律等。如教學《正比例的意義》時,當學習了例1、后,我讓生自學例2",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會遷移,最具有創造性。同學們經過合作討論,得出了結論:“第一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第二它們都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第三它們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三、評價激勵,延伸“合作”
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同時,正確的評價與被評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評價可以是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合作中行為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變化。獎勵,有利于激勵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采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發展。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追求課堂的優質、高效,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一方面,高效課堂應該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學案導學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基本手段之一,學生自主性的高度發展,是教師專業化素養的最大推動力。另一方面,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高效課堂也不能偏廢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而教師課堂教學的根本點是高效性。現在我僅就導學案的設計淺談一下我的思考和看法。
采用這種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課前老師下發導學案,學生事先做好導學案,他們也愿意展示自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長積極給組員分配任務,因為小組評比的優劣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貧僧的準備。這樣就充分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班每個人為了在課堂上展示自己,都會自主看教材,查閱資料,請教同學。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要求。在教學中,我們的常規教學扼殺了學生的精神,壓制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能力的提高,更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面對這一現狀,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運用了學案導學、情境教學實踐,總結運用了學案導學、情境教學模式,在講知識的時候,先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搜集材料,初步感知基礎知識;再去與小組的其他成員、老師進行合作探究,然后進行交流展示、成果共享,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最后上升到理論高度,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共同努力下,學生往往表達出自己的合乎道理的觀點、看法和答案,這就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提高了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再進一步加以引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運用語文,感悟生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知識,提高了實踐能力和參與能力,加深了對于教材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利用導學案,為他們創造了自由施展的平臺,讓他們盡情發揮,放飛智慧,放飛夢想,以促使他們的成長,實現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的和諧發展。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團結互助的關系,才能以誠相待、榮辱與共,不計較個人的復興得失,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小組里的每個成員都要為小組的學習任務承擔一部分責任,不要有依賴思想,而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從而激勵自己努力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班級是一個小社會,小組成員間會因為學習或其他事情產生一些爭議甚至矛盾,成員要明確爭議是為了達成共識、更好地解決問題,目標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組利益為重,爭議是對事不對人,始終保持團結。教師應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干,對不同意見的學生采取尊重、寬容、鼓勵的態度,決不強制、苛求、壓制學生,對那些獨特的新穎的見解和觀點,及時給予熱情的鼓勵和贊揚。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從而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是老師用分數去評價學生知識學得怎么樣,達到了什么程度。這種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自我發展與能力提高。在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學評價從評價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的確立,到評價內容指標的制定、評價方式方法的采用等,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為衡量的主要標準。據此,我總結并運用了“走進生活”這一欄目,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運用語文相聯系,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貼近生活,走近實際,這樣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會主動思考,使學生在一個自我的評價體系中,主動參與,得到鍛煉,再加上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老師既輕松又勞累。所謂輕松,是指45分鐘的課堂老師確實輕松了。但“打鐵先要自身硬”,學案導學要求教師要有創新的意識和觀念,要變“真鴨式”的消極單向信息傳遞為師生間,學生間的多邊信息交流和多邊思維撞擊,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變以知識為中心為以能力為中心,把整個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最大限度地放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自由發展的時空。為此語文老師應有深厚的知識底蘊、掌握課堂藝術、因勢利導和駕馭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必須根據語文課自身的特點,苦練本領,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情趣橫溢、活潑愉快的情境下學習。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主演,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同時,有這么幾個問題希望和同事們一起商討:一、導學案是不是=教案;二:導學提綱是不是=練習題;三、導學提綱是不是必須人人都要完成。
以上是我在追求課堂的優質、高效實踐中的一些思考,雖然還很膚淺,但畢竟已經走出了第一步,畢竟我已經在路上摸索著前進。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十一
夏老師跟我說讓我在這次班主任論壇上發個言,說實在的每個興趣小組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法都會有所不同,如果要找一找它們的共性,這就比較難。每個老師在指導興趣小組活動的過程中,都會積累自己的方法,沒有什么可比性。所以我談談自己在科技興趣小組訓練活動中的一點體會。
我們都知道,如果你要真正帶好一個興趣小組,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有時投入跟產出是不能成正比的。除了加強學生訓練,自己不斷地探索創新外,也不能一味地閉門造車。例如:在這次頭腦奧林匹克比賽中,同音樂組一樣我也在早在暑假里就開始了準備,只不過我所做的準備是單槍匹馬的做的,為了收集材料光商業城就去了十多趟。最為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與朝暉初中的黃金堂老師就研究了制作的方法,集中兩個人的思維。之所以與朝暉初中的黃老師合作,就是因為我們之間沒有利益的競爭,可以毫無保留的分析。為了做這只船,我還請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的施澤民老師來指導。
所以我想,很多時候做事情不是一個人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完成的。必要的時候還是可以請一些比自己強,甚至是專家來指導。當然,專家的指導有時你也只能做為參考。就像我剛才所說的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施澤民老師的指導,我也只是參考了他的部分意見,我覺得不合理的,也就不用了。
科技比賽,同其他的比賽可能不太一樣,如果說要找一個相似的,那我覺得就是體育比賽。有很多的內容,也都是競技型的。一是要找冷門,二是要講戰術。科技比賽每二年就有八大類比賽,每個學校可以選擇其中的四類比賽。比如智能機器人比賽、頭腦奧林匹克比賽,就是偏冷型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開一些學校用大量學生進行人海戰、運氣戰。但是隨著蕭山區科技比賽的發展,從xx年到現在已經有xx個年頭了,這些冷門的項目,現在也已經不冷門了。
就拿智能機器人比賽來說,從開始到現在已經舉辦過四屆,前三屆都是我帶的學生拿團體第一,但去年到了銀河后我們只拿了個團體第二,賽后我自我分析找出不了少的原因,冷門不冷也算是其中一條吧。講戰術,就是指根據比賽的要求和項目分類合理調配好學生在你這個團隊中所處的位置。比如無線電測向比賽,簡單說它可以分為三個項目,這就要求你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側重他發展的方向。再細小到你上報比賽名單時也是有講究的,因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在外場比賽時的出發順序,我們知道,什么比賽都是先比的吃虧,然無線電比賽是先比后比吃虧。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吃魚吃中間的道理是一樣的。
20xx年,我新進銀河時,從未上過科學課,也不曉得什么是探究式教學。到學校的第一年,幾個德意班的學生讓我很是頭痛。心里想想除了帶好幾個興趣小組外,也沒有什么進步。但是從進新學校到現在,我已經感覺不一樣了。現在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做好教學的準備。也越來越體會到科學探究在本門學科中的重要性。由此,我想到了科學探究也應是我們興趣小組進行訓練改進的重要方面。很多的項目都可以將探究活動貫徹進去,如om、電子百拼、無線電、機器人等等。
不僅可以提高興趣小組訓練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學生對興趣活動的熱情的持續性。目前,我現在帶的興趣小組也在這方面做努力。
xx年,第一次帶學生遠赴湖南長沙參加全國無線電測向比賽。xx年,我跟隨教育局領導利用一周時間專門到上海崇明的各個學校考察過頭腦奧林匹克這個項目,回來后在區首屆科技節開幕式上作了匯報表演。xx年,到江蘇要塞中學考察他們學校科技館的建設。xx年,到廣州參加全國無線電測向的培訓。杭州的幾個機器人公司的老總也比較熟悉。我現在是省業余電臺的會員,如果省里有一些無線電比賽,省協會的秘書長也少不了要我們幫忙。這里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出去過多少次,走過多遠。而是指這樣的活動對于自己在做科技興趣小組這件事上,可以看得比別人遠些,思維可以打得更開闊些。如果有這樣的機會能去見識見識,建議大家不要錯過,也希望領導們給大家多多創造這樣的機會。
學生參與興趣小組活動的次數越多取得的效果越好。而很多學校或很多興趣小組中第一次去參加比賽的同學是沒有收獲的。這其中不乏教師的訓練和帶隊經驗,但也反映出興趣小組的梯隊建設的重要性。為了不讓興趣小組的鏈條段掉,我們每年可以從三年級開始選拔一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加入。由高年級同學先帶他們,等他們掌握一定技能時再由他們帶同一年級新加入的同學。當然,這是我理想中的一個興趣小組建設方式。
但是由于我們比賽項目多,科學組與學校其他教研組也是最薄弱的一門學科。眾多的原因,使我的這一想法還遲遲不能啟動。一些科技活動像車輛模型,有時要花費家長一定數量的費用。大部分學生家長能接受。有些優秀家里經濟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我希望學校能全額資助他參加,不讓有學生因為經濟問題而被擋在科技活動外。
現在的興趣小組的發展往往只停留在“個別”的層面上。這個“個別”是指學生,也是指老師。我們學校現在做得最好的就是“書香文化”的建設。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統一的書柜,這樣的氛圍,不僅會影響到學生,也會影響到老師。坎山小學是無線電測向的傳統學校,他們學校有一個無線電測向俱樂部,幾乎每個老師都會無線電測向,而且他們會定期組織教師到外面開展測向活動。有了這樣一個氛圍,何愁搞不好興趣小組呢。就拿我們學校的科技來講,也應提升到致力于提高科技普及的程度,可以以科普教育活動為專題,形成有主題、有特色的系列活動。充分利用植樹節、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科技節等特定節日,開展全校性的大型科技活動。與“書香文化”等學校特色結合,開展科技“六個一”活動,即讀一本科普書籍、觀看一部科普影視、參觀一次科技展覽、參加一次科技競賽和活動、完成一件科技小制作、撰寫一篇科技小論文等。達到活動普及化、項目多樣化、效果社會化的教育目的,也為我們興趣小組活動奠定基礎,輸送人材。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十二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僅能夠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然而小組合作學習實施效果也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下面我結合實踐談一談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發掘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
一、思考不充分
〔問題〕在小組合作時,經常遇到合作時間超出預設時間的狀況,此時為了完成后面的教學任務,強行停止全班交流環節……
〔思考〕學生的合作學習如果沒有必須足夠的自主思考時間保證,就成為空中樓閣。這個教學環節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但由于時間不足,學生的思維還未充分打開就往往被別人的觀點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現象。
〔對策〕要真正實現小組有效合作,確實使學生人人從合作學習中有所收獲,有所得,務必給予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尤其是涉及思維發散訓練更需要讓學生進行個體的獨立觀察、思考,否則這樣的合作也只是空白,作為教師不必擔心由于過多的討論時間而影響了后面的教學進度。事實上,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鍛煉的空間更大,發言的用心性更高,能讓學生實在地多獲得一些知識,這點“浪費”的時間是值得的。
二、指導不及時
〔問題〕當布置好學習任務后,小組成員展開討論,我有時站在講臺上走來走去,等待著評判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有時在學生之間茫無目的的巡視……小組活動表面熱鬧,氣氛高漲。
〔思考〕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時刻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幫忙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一方面,教師帶給給學生的合作學習材料既要“新,活,趣”,又要具有知識的價值和思維含量;另一方面,此時的教師不是更清閑了,而是要深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了解學生任務的完成狀況,分析他們的解法,及時給出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意見。
〔對策〕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應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要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帶給有效的幫忙與指導。在小組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并參與,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如有的學生參與不夠用心,有的學生合作不夠,這時教師就給以具體指導,教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想法。
三、評價不全面
〔問題〕大部分狀況下應對學生滿意的答復,我總是這樣的鼓勵語:如“你回答的真好”,而且大家的評語都差不多;再者就是對小組進行獎加分,時間長了,就成了機械動作,以至于導致某些學生根本不在乎。
〔思考〕執教中表揚、鼓勵不等于要一味地遷就學生,表揚、鼓勵仍要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另外,對學生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是團體合作的結果,實現“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
〔對策〕有時對學生,來自同學的鼓勵,比來自教師的更有效果,一方面加強組內成員之間的評價,如對問題的分析是否正確,是否有條理,是否表達簡練等等,另一方面把學生個人的競爭引向小組團體的競爭,我們不僅僅要表揚合作有成果的小組團體,而且要表揚分工合理,協作成功的小組團體,要多肯定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同時教師還要調整好教學過程,實現評價體系的多元化。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是對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潛力的挑戰。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進行探究,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把自己進化成新理念的倡導者,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十三
傳統的教學模式備課其實是容易的,理順思路講課就基本沒有問題了,比較累的是上課一直講,嗓子累。相反,小組合作學習卻是很難備課,因為課堂是動態的、不可預知的,老師提前要想很多可能的狀況和問題,而真正的上課其實就是在課堂里行使一些簡單的職責就可以了。大量準備應該放在備課上。要備好課,就要站在教師的高度、學生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還有,集體備課絕不能成為一種形式,必須要發揮“三個臭皮匠定一個諸葛亮”的力量才行。這樣課堂的意外狀況就會少,老師上課就更高效了。
小組合作學習的確是老師們一直關注的話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小組合作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的教育價值是無需質疑的,因為我們必須培養出一批批愿意與他人合作,會與他人合作的人。所以,盡管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著不少問題,我們還要在合適的時候鼓勵學生合作,正象前面一位老師說的:我們的教學內容如果真正需要進行小組合作的,也絕不能吝嗇此法。
同時,正是源于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共同研討,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小組合作上存在的問題是多樣的,產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誰也無法給出一個適應所有情況的做法。另一方面,要想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取得成效,也絕非一朝一夕能實現。但是我們堅信:“辦法會有的,所有困難都是能夠克服的!”。
第一,課堂中的小組合作應該是學生的一種需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合作的需要,這樣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義的達到高效。什么樣的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呢,簡單說就是當個人的力量無法勝任的時候,還有就是內容本身是小學數學中重要的。個人的力量無法勝任既包括任務比較復雜一個人無法完成,也包括小組成員從不同角度思考同一問題,總之,每個人應該為小組合作都做出貢獻。還要進一步思考的是,怎樣運用教師的智慧,發揮數學的魅力,使學生產生合作學習的需求。在學生們內需的情況下,更有效的進行合作學習。
第二,在小組合作前明確合作的目標和任務是重要的。為此,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教師可以呈現小組合作需要解決的問題、合作的步驟、合作的分工、合作中需要記錄的數據、合作的時間等,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必要時請一些同學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此的理解;對于低年級學生或者比較復雜的任務,教師還可以選擇一個小組進行模擬,幫助全班同學明確合作的要求;教師還可以與同學們一起討論如何進行小組合作,每個人如何分工合理等等。
第三,應該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小組合作的習慣。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注意傾聽、學會交流、達成共識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當然要發揮自己的智慧,思考和研究一些幫助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合作的小策略。這些策略來源于老師們的思考,也是老師們在實踐中的一種積累,也一定會更好的服務于老師們的課堂。這里大家可以參見專題5的課程說明和拓展資源1中“小組合作學習全員參與的秘訣”的策略,相信會對您有所啟發。更希望大家在培養孩子合作習慣中開發更多的小策略來交流。
第四,要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中的作用。教師在小組合作中的作用可以體現在:組織、傾聽、挑戰、幫助、捕捉資源、激勵和評價、引發質疑、總結和引起反思等方面。營造小組合作的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心理環境),組織小組活動的進行;認真傾聽小組中學生的發言,了解學生小組合作的情況和不同學生的思考狀況;適當提出一些問題,挑戰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幫助學生們了解小組合作的任務,在學生思路受阻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在觀察學生中捕捉資源,保證全班交流中不同觀點的碰撞和啟發;鼓勵學生們以小組的名義表達小組的成果,并給予激勵性的評價;組織不同小組進行合理的質疑,使全班同學學會從別的小組的發言中獲益;對小組合作和交流的結果給予總結,明晰重要的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反思。
總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不斷的將思維推向一個又一個的高潮,行為習慣在老師精心安排的活動中逐漸養成。那會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呢!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十四
在我區課程改革不斷推進中,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次革命,學生要建立學習小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充分發揮了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協作功能;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
一、建立小組合作學習,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在互助、合作的學習中,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會使學生相互之間能夠取長補短,這有利班級管理,營造和諧的班級氣氛,每個同學都融入集體中,增強集體意識,培養了學生的 集體主義精神。
二、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讓課堂活起來,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課堂氣氛充滿激情和自由,在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爭辯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呈開放狀態,不同程度的思維相互碰撞,往往會引發創造的火花,從而開闊學生思路,同時產生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進行廣泛的交流,正確的、錯誤的、全面的、片面的、簡單的、復雜的各種認識差異都展現在這個過程中。 這不僅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激發學生求知、向善、愛美的潛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合理有效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這樣的教學觀念影響下,課堂上學生同伴群體的資源得到了充分重視。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具體實踐活動中,用心去體驗合作的無窮魅力,用心去感悟集體的偉大力量,使他們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習興趣。
三、建立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
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學習的出發點,學習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探究的過程。沒有問題就不能為學生探究知識提供自主參與的目標,難以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學中應營造合適的問題情境,這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認知對象的不同,創設適宜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從而使問題蘊含在情境中,讓學生感到新穎、困惑,以便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從而使學生產生出期盼解決問題的強烈動機,為學生自主構建新知識注入活力。
新課程改革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注意創設必要的問題情境,營造一種探究的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共同探究,嘗試合作學習知識的樂趣。問題情境的設置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創設一種民主的、寬松的、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奮,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的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明確,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能圍繞實質性的內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合作學習不僅使學生自己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識的過程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保持的強度,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相互啟發和訓練,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四、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在個人獨立學習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合作學習,合作動機與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老師應明確規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學習的任務,養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個成員都帶著極大的熱情,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各盡其能,這樣的問題就迎刃而解,這樣為每個同學提供了學習機會,為發展學生合作品質,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充分體現
合作學習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習新知識時,首先學生通過自學,如有疑問,然后在學習小組里面進行互學,有利于調動中差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有利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這樣這種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習興趣的養成,知識形成的過程。有人通過研究表明,學生通過自學,然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學到的知識印象極為深刻,長時間內不會忘記。
總之,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學會合作,這個過程能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集體主義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造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十五
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四年級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益處。
剛開始,老師說要給四年級每個班六塊白板,并且把座位調成一組一組的。當時,同學們都很奇怪,我們為什么要發白板,為什么要做成一組一組的呢?老師告訴我們,從今天起,我們將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呢?就是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都有一個小組長來組織小組里的同學。老師上課時不用說太多話,只是引導我們學習,把課堂的時間真正的還給了同學們。
最初,我們還不太習慣。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漸漸地熟悉了這種學習方法,讓我們變得更團結,更友愛。同時也培養了每個學生的責任感。
我們小組叫團結組,是我們組的同學一起想的,我們希望大家可以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我們組的口號是:快樂快樂,永遠快樂!我們要用快樂的心態面對每一天。
身為一名小組長,我感覺肩上的責任很重,給我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我總是管不住組內的人,不會組織大家。不過,我慢慢的學會了組織大家。
另外,小組評比也對我們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在競賽中,同學們都想得到獎品,所以就產生了“我要學”想法,然而產生競爭。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他讓我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成長!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十六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好合作小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轉換角色,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
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并運用于實踐,杜威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在《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盡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現在廣大的教師都在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但是,許多的教師沒有把小組合作學習用到實處,只局限于在形式上的模仿,從而導致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無效性。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現就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優化組合,準備"合作"
在語文學習中,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界定為:由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通過成人指導或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在他看來,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為年齡相近的兒童間的最近發展區內操作,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高級的行為。長期以來關于同伴互教活動的研究發現,在學業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都能從中受益。可見小組合作通常采用異質分組是有著它的科學性的。在實踐教學中,我在尊重學生自愿的原則下,盡量使各組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4或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學困生(一名或二名)組成,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另外,各組內還設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資料員、審核員、匯報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并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任務,運用"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后師生共同梳理、整合問題。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我與學生共整合出了三個問題:"藺相如捧著和氏璧撞柱子是真還是假?""藺相如與秦王拼命是真還是假?""藺相如怕廉頗是真還是假?"然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后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的內容選擇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明白如何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時機,體驗"合作"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為并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復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說,重點的問題,應多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關系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句段的理解,對課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運用語文的規律等。如教學《盧溝橋的獅子》一文時,當學習了文中形態各異的獅子后,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句式"動物園里的小猴子真有意思,它們的姿態各不相同,有的……好像……。有的……好像……。還有的……好像……",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會想象,最有創造性。小朋友經過合作討論,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想象:"有的小猴子抓耳撓腮,好像在思考什么問題。有的小猴子眼珠滴溜溜地轉,好像在想怎樣逗游人開心。還有的小猴子跪在猴媽媽面前,好像是在承認自己的錯誤"。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四、適時扶放、充盈"合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誘導者和輔導者。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決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上的簡單轉換,而是一種教育觀念上的深刻轉變,是對學生主體性的進一步的認識過程,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擺正學生"主體"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創新潛能,發揮"主體"作用。而如何擺正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其關鍵就在于教師的"扶"和"放"。
"扶"是指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適時地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創設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放"是指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針對一些一般性的問題大膽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感。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十七
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在教學步驟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小結、鞏固練習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看了有關小組合作的相關書籍后,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特殊性做了一些整理:
1.分配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么,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么(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么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么樣)。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于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在本學期我在講《細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課時,我提前一周布置學生自己去查詢、收集相關的知識。在上課時,我叫學生匯報自己收集的知識,結果很多學生拿出一疊厚厚的資料來匯報。可想而知,結果只能是學生不能盡興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學任務也肯定不能完成。這就是老師在課前沒有預先估計到的結果,因而,沒有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后,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此外,老師還應該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究。在以往聽過一些老師的課,課堂上有這一環節,但往往是一個過場,短短一、兩分鐘就結束了,根本沒有一點實效。這是老師在課堂上的“霸權主義”,因而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更需要老師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匯報,了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了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于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師預先設計好問題要有交流的焦點,交流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爭議性。交流的問題,如果沒有深度,則議論不開;如果沒有爭議性,則議論時也無法有效地展開。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過交流使得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對此問題不理解的學生得到理解。其實這就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要說交流的是難點問題,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后才能談到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以上就是我對在觀看了相關書籍,觀摩了許多小組合作課堂,并結合自己教學,對小組合作的一點總結和體會。
小組合作的心得 小組合作的心得體會篇十八
學分化教學模式將小組合作學習推到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最前沿,雖然在以前的課堂上,小組討論等合作方式也被經常運用,但學分化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對每一位學生學習的實效性,并且由外及內地強化了很多內容來幫助達成這種實效性,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傾聽的習慣、小組分工和職責以及互相評價等等。
對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巨大的促進作用,也很向往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很理想化的學生學習的境界,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大多數人還只是本著模仿的態度開展工作。在形式上我們將學生分成了學習小組,合圍而坐,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本以為一帆風順的學習卻遇到了重重困難,使我們不得不放慢腳步,蹣跚而行,問題就在于小組合作之外的這些環節沒有跟上。我想如果我們一開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學生學習習慣和態度等的養成,則應屬于舍本逐末,我們前進路上的困難尚未掃除,行進起來怎能暢通?那我們怎樣才能使其暢通呢?
首先,要明確學習目的。
小組合作是一種開放性、自由性較強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否則就會流于形式。當遇到學生的確不能獨自解決的問題時,合作才有必要;當觀點可能出現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樣時,探討才有價值。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好了組,提出一些問題或任務,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是流于形式,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討論開來———好,各組代表進行匯報一下你們組交流的情況。這是一種情況,教師在布置合作學習的任務時,小組內分工不明確,導致出現沒有合作實效的情況。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時機。
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有廣泛的參與,一有問題,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一些沒有思維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顧的問題充斥其中,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課堂時間大量浪費,教學效率事半功倍。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于合作學習之真諦。因此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否則就會產生依賴心理。時時合作、時時探究,也會使人產生厭倦的心理。
第三,優等生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后進生則處于從屬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進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后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熏陶,通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