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旗下畢業前的話篇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一部分畢業生離校以后繼續尋找自己稱心如意的工作是很正常的,據我了解,劍橋大學的一次就業率通常為70%。但這并不是說,一所大學可以不關心畢業生的就業。恰恰相反,北郵一直將畢業生的就業當成是自己辦學的靈魂。
大學畢業生,或工作,或攻讀更高的學位,都應該算是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在此以前,你們是小學-中學-大學,宿舍-教室-食堂簡單的學校生活模式,畢業以后你們面臨的第一個人生課題是:適應社會。
“社會”是個很復雜、很難定義的概念,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們來開展“適應社會”這樣的討論。正如大家學習了十幾年數學,不一定說得清“數”的概念。
社會是一個區域,它有自己的地理、氣候、食品和自然資源。只有適應社會自然條件的人得以生存。社會是一個人群,分為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職務或者說不同的階層,一個沒有對社會作出過勞動貢獻的人,社會不會接受他,不允許他依靠救濟賴以生活。社會是一個系統,有它嚴格的游戲規劃:法律、規制、章程,社會不能原諒甚至要制裁違背系統游戲規則的個人。社會人群間的聯絡溝通靠語言,不能理解、不能使用社會群體語言的個人實際上與社會處于一種絕緣的狀態。社會有一套傳統:它的歷史、文化、意識形態,不尊重社會傳統的個人會顯得與社會格格不入。
走向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必須明白,社會不會再象老師那樣,欣賞你的天真清純。社會將會關心但不會遷就你這樣一個年青的新成員,社會要求你遵守規則,社會期望你勞動、貢獻。社會與自然一樣奉行一條法則:適者生存。
社會的經濟在發展,資金的投向一年年在轉、學術研究的熱點一年年在變,新的學科、新的崗位不斷涌現,舊的技術、舊的行業逐慚淡出。所謂適應社會,要求年青的大學畢業生調整自我的專業方向和就業選擇,讓自己的才華和特長與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諧地合上節拍。
如果說,大學填志愿或多或少還有你家長的“強迫”,班主任的“誤導”,抑或自己高考分數的“無奈”,那末,到社會,所有的選擇都是你自己一個人決策。誠然,朋友可以建議,老師可以指點,但是風險要由你一個人承擔。
我至今記得領取國際駕駛執照時受到提醒的一句話,“駕照不證明你的開車技術,它只說明你學會了怎樣在馬路上安全地學習駕駛”。在今天頒發畢業證的典禮上,我們不妨也采用相同的邏輯來這樣說,大學畢業,并不意味著你已經掌握了從業的全部本領,它只證明你具備了要適應社會的觀念,掌握了學習的手段,也懂得了在關鍵時候要作出正確的選擇。
前不久,我陪同劉淇市長會見美國客人,其中一位紐約大學石溪分校教授鄧越凡,他是在卡斯比計劃中由國內幾所著名學府的物理系學生中選派赴美攻讀物理博士的,畢業后發現在美國并不好找工作,于是立即轉向計算機,幾經努力,進入計算機學科,再加上刻苦工作,終于在并行計算方面頗有造詣,成就斐然。在北郵,作過第二次選擇的教授也不少,電信學院顧婉儀教授本科學習物理、信息學院楊義先教授本科學習數學、雷振明教授本科學習地質,經管學院呂廷杰、闞凱力教授本科分別學習無線電工程和電氣工程。理學轉工學、理工轉管理、學術轉行政、學校轉企業,這樣的例子其實屢見不鮮,其中的實質內涵只有一個:適應社會、適應時代。
james martin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造出一個詞匯叫“知識爆炸”,他說大學畢業生知識的半衰期已經縮短為五年。現在的世界,即使你念到碩士、博士,在大學里攻讀了六七年、十來年,也不等于有了一勞永逸的保險。一張大學文憑其?quot;吃"不了多少年。如果要問我高等教育在二十世紀有過什么新的創造發明,我想首推就應當是"繼續教育"的理念。只有堅持不斷更新知識,充實自己,永遠進步的大學畢業生才可能成為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精英人才。
潮起潮落,終歸自然。社會經濟發展有快慢,人生職業生涯多艱難。偶有成功,你千萬不可得意自滿。順風順水的船怎么靠岸?沒有剎車只有油門的車你們誰敢開?倘若遇到困境,你也不必氣餒絕望。有道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蘭極速",中學生無知的報復慘案,離我們不遠,時間、距離都不遠,它讓我想起另一件校園里的慘案。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一日,美國i大學校園,肇事者l博士,卡斯比計劃中國留學生,風華正茂卻偏偏碰上經濟低谷的年代。美國人自己尚不易就業,何況是學習物理的中國人。l博士本可以接受社會現實,為自己的人生道路重作安排。但是少年得志、平步青云的l拒絕了任何可能的方案,病態地選擇了手槍和子彈。他槍殺了另一位中國博士sh,槍殺了導師g教授和另一名s教授,人們后來分析殺人的動機無非是妒忌,是報復導師對sh博士的"偏愛"。照理說,即使是毫無道理的報復,悲劇也應該就此為止。但是l還槍殺了系主任n教授,又到校行政大樓槍殺了一位副校長和一位秘書,最后飲彈自盡。全面綜合分析這一駭人聽聞、震驚世界的事件,要涉及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各個方面,并非三言兩語可以完成。我在這里想告誡大家的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不能適應那個社會,再尋找一個你適應的社會去。假如異國他鄉不適應,你就回到故土家園來。一個理智的青年知識分子,在任何困境中,切不可仇恨社會;在任何情況下,絕不能采取極端手段;更不要讓無辜者受到傷害。
人是社會的人,人在社會中生活要有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心態,而這些源自于理性和良知。應該懂得,人的一切,都是社會贈予的。從幼年、少年到青年,衣食住行哪一樣不是社會給予的,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哪一級教育不是社會提供的。你的生命、你的才華屬于社會。奉獻和服務,應該是每個大學畢業生的義務,應該成為你們真心的追求。
有一個口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已經查不清楚是誰第一個提出,記得馬克思引用過,中國領導人也引用過,這是對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很好的解釋。“我”守法,為了建立法制的社會,法制的社會給“我”以安全。“我”道德,為了建立道德的社會,道德的社會給“我”以尊重。“我”文明,為了建立文明的社會,文明的社會給“我”以享樂。我希望每一個北郵畢業生走向社會的時候,都有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這樣一種服務社會的高尚情操。
同學們,從明天開始,你們陸續要離開北郵,走向社會、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相信你們能夠適應社會、適應時代,期待你們無愧于社會、無愧于時代。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以后,母校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將你們重新辨認出來,那是由于你們對社會的杰出貢獻。
再見了,親愛的北郵20xx屆畢業生。
國旗下畢業前的話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在這個值得我們終生紀念的日子,我謹代表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祝賀在座各位同學順利畢業并將獲得大學博士碩士學位,并向你們在學習和完成學位論文過程中為維護學術尊嚴所做的細致、嚴謹、扎實并具有創新性的工作表示由衷的敬意!
我也謹代表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全體成員,向為培養高質量研究生付出辛苦努力的全體研究生導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昨天,我在這里送別了3多名本科畢業生,今天又將在這里與你們6余名研究生揮手話別。雖然兩個月后,就會有一大批新同學走進北大,住進你們曾經住過的宿舍,雖然那會帶給我新的激動和喜悅,但你們的離開留下的時空中的空白,仍然是那么的獨特,那么的無法替代!
同學們,到今天為止,你們有的同學在北大學習了兩三年,有的六七年,有的達到了九年、十年。無論時間長一些,或是短一點,你們都已經給母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跡。四川汶川、青海玉樹地震發生以后,你們在課堂,在實驗室,在行進的路上,默然肅立,你們走出圖書館,到三角地捐出自己的買書錢或伙食費,有的同學甚至參加了醫療救助或心理救援隊趕赴災區。8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你們作為鳥巢國家體育場館、北大體育場館和其他體育賽事的志愿者,在長達數月時間里,不辭辛苦,連續作戰,用熱情周到的服務,為國家贏得了尊嚴,為人民贏得了友誼,為北大贏得了聲譽,為自己贏得了社會的信賴。從此,“鳥巢一代”成為8后的代名詞,成為“長江后浪推前浪”的佐證,成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聲明。雖然你們自我調侃:“不要迷信哥,哥只是個傳說”,但我相信,在北大的這些年,你們不僅完成了學術訓練,通過了論文答辯,你們還以對責任的擔當,證實了你們飛揚的青春、閃光的歲月,在任何時候,都并不只是一個曾經的“傳說”!
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
如今,完成了畢業答辯,即將離開的時候,我能夠異常深刻地感受到大家對母校的眷戀。這幾天,我看見好多同學穿著學位服,頂烈日、冒酷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在校園里拍照留念,我看到你們從未名湖拍到博雅塔,從體育館拍到西校門,走走停停,依依不舍,恨不得把每一位先生、師長、好友、同窗,乃至校園中的一草一木都拍入畫面。我也有幸在路上被“劫持”了數次,充當了幾次“道具”,我希望“劫持”我的同學將來多洗出一張送給我或電郵給我。我想作為校長,作為老師,這是我們最可寶貴的收藏。在離開北大的日子里,你們能帶走的也許就是這些曾經的影像,你們無法帶走母校的一草一木,但我相信,那愛國為民的風骨,科學民主的氣度,兼容并包的胸懷,改革創新的精神,嚴謹治學的態度,你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仍然可以在心靈深處無限次地追憶,因為這里是精神的家園,這就是精神的魅力!
北大有北大的精神,社會有社會的風俗習氣。離開北大,融入社會,北大精神歸依何處?社會風氣如何看待?我想,和本科生相比,你們有過一些閱歷,多了幾分成熟,你們定有自己的看法,但我相信你們有時也會左右矛盾,或者說叫做“糾結”。不過,我這里也沒有準備解決“糾結”的良方。昨天我從世界杯說起,和本科生探討了人生問題,我想今天我們一起繼續從世界杯中尋找啟示。
又是一屆蕩氣回腸的世界杯!即將巔峰對決,即將烽煙散盡。坦白說,我是一個“偽球迷”,我沒有時間看上一場完整的比賽。但我內心,始終夢想國足能夠爭雄世界杯,笑傲綠茵場。我相信這也是你們當中很多真球迷的渴望。但是一道假球黑幕卻一時間讓我看不到夢想的光。足球或者說體育,本有其超越民族種族的精神和價值,如果屈從于造假的習氣和潛規則的流俗,那么世界杯終將漸行漸遠。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綠茵場上的運動員,如果放棄本應執著的追求和耿介不阿的操守,屈從于造假、剽竊、仿冒的惡俗,那在科技、教育、人才的賽場上,我們終會看到,創新將離我們更遠,公平將離我們更遠,文明將離我們更遠;在國與國的競爭中,我們的強國之夢也將漸行漸遠。我們常常在“山寨”中自娛自樂,但我也希望“山寨”僅是你娛樂的方式而不是更多。
因此,當一種風氣開始侵蝕社會的肌體,當一種流俗已經遮蔽了人們的希望和夢想,我希望你仍然記得,“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如果造假成為一種習慣,你仍然不會放棄科學求真的精神,如果潛規則成為一種顯規則,你仍然堅持法制的理念和原則。“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文化需要傳承,也要在傳承中改進和創新。改變社會流俗,引領社會風氣,這也注定是我們北大人義無反顧的擔當、責無旁貸的使命!
移山填海易,移風易俗難!引領風氣,也許需要你們一生的追求與奮斗,而不是一時的搖旗吶喊,不是一時的憤世嫉俗。離開北大,你們就是散落在祖國各個角落的一粒沙、一滴水,只有當你融入了你生活的那片土壤,你了解了那里,你愛上了那里的人們,你傾聽了他們的希望,你夢想著他們的夢想,你才可能和他們一起破除愚昧、破除陳腐、破除固執、破除偏見,引源頭活水,開風氣之先!你們可以有“仰望星空”的理想主義,但首先你必須選擇一個角落,然后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我想這也許就是家寶總理在五四青年節為北大學子手書“腳踏實地”的深意。在今天的典禮后,每位同學都將獲贈一份母校為你們準備的紀念品,這是一本書,書名叫《西部放歌》,寫的是3位北大校友扎根西部,創業奉獻的點滴事跡,相信你們讀后對“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會有一些新的感悟。今年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十周年,我欣喜地看到,我們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到西部去建功立業。我相信你們腳踏實地的努力,將為你們實現心中的信念和夢想點燃希望之火,我相信,若干年后,你們將在基層、在西部建立起無愧于前輩、無愧于歷史、無愧于青春的業績與功勛!
國旗下畢業前的話篇三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時刻,首先請允許我代表x屆全體高三畢業生,向辛苦培育我們的老師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謝謝老師,三年以來對我們的諄諄教導;謝謝您,三年以來的精心培育;謝謝您給了我一生享用不盡的智慧和力量。我們是您眼里的朵朵綻放的鮮花,是您讓每一個花瓣散發了芬芳。我們就要在您的關愛的目光中走進考場。
高考畢竟是我們人生中第一次最神圣的考驗,其壓力可想而知。有人說,凡是能夠經受得住高考考驗的人都是勇士。知道嗎老師,您的深情凝視,是我們最堅強的依靠。相信,所有拼搏的汗水與理想的希冀,都會化做頻傳的捷報,如期而至,飛到您的案前。我們知道,那是對您長期以來無私奉獻的最好的報答……
是的,對此,我們滿懷信心。老師,我感覺到了你的期盼,你的目光。此刻我仍能記起您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傾心談話,你的每一節課仍鮮活地銘記在我們的腦海里。無須回憶,一切都是那么生動而令人深感欣慰。老師,我們真的不愿意談離開,我們深深地眷戀著你和我們的一中。
然而,是雄鷹總要翱翔藍天;是水手總要啟錨遠航。我們,是您放飛的希望,是一粒充滿生機的種子,我們將去探求,去實現青春的夢想。
在此,我也對同學們提個建議:我們一定要注意考前的休整。不要把這幾天當作什么特殊的日子,要像平 。 時所做的那樣平靜地度過。我想在這里介紹上屆師姐的一種自我調節方法:在心里設計考場、模擬考試過程以減輕憂慮心理。我們的心態應該是激動而不過分緊張,心是平靜的,忙而不亂。不管復習得如何,都要自信地走向考場。只有調整好心理,才能在考試中充分發揮,保持思維的靈活、縝密,把記憶中的有效信息及時調動出來,做到正常或超常發揮。答卷時,更要做到的是“自信、放松”,因為緊張是毫無用處的。
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像高考這樣的有意義的重要的事件,人正是在一次次這樣的考驗中成熟的。古羅馬哲學家小塞涅卡說:沒有人會感覺到,青春正在消逝;但任何人都會感覺到,青春已經消逝。我覺得,生活賦予我們的無限高貴的禮品,也正是青春。世界上再沒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了。唯有努力學習,才是對青春的最好珍惜。
在x學校一晃已經三年了。回想這三年,總有一種親切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信心百倍,總有一種召喚驅使我們不斷探求“知識、愛心、良知”,這種力量來自于您,我的老師,我的母校。也許,現在還不是回顧高中生活,感謝師長的時候。那么,且讓我們把心中拳拳之意存放。用最好的狀態,最優異的成績,向學校和恩師們獻上最后一份答卷!
最后,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對培育我們成長的母校和全體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