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沉甸甸的民意,捎來春的消息。2000多名政協委員3月3日走進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隆重召開。
今年是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協與共和國一同歷經風雨,從當年籌備建立新中國的歷史偉績,到如今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人民政協事業在發展在前進。
站在歷史的節點,政協委員們回味歷史,暢想未來。
心往一塊想 智往一起聚 力往一處使“想想1949年,各界代表人士濟濟一堂,共同描繪出一個新中國的藍圖,那是怎樣動人的場景!”全國政協委員王生鐵滿含深情地回憶起這段歷史:“人民政協有著優秀的傳統,每一位委員都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我們國家人口多、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在這樣一個大的范圍之內,重大的決策如何集思廣益,通過什么渠道、什么機構、什么形式問計于民?人民政協提供了這樣的平臺。”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陳宗興的設問,揭示人民政協事業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006年2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發布。“協商民主”這一概念的提出,讓人民政協事業有了更鮮明的定位、更廣闊的舞臺。
“協商民主不同于票決民主,特色鮮明,正是這種中國特色民主形式,開辟了一條各階層人士參政、議政的通道。”許多委員這樣說。
“心往一塊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處使”,賈慶林主席的報告中,用這3句話來形容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關系。
人民群眾最關心什么話題,政協委員的提案中就有什么話題。3月2日召開的政協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趙啟正透露:經濟問題是當前政協委員關心最多、討論最多的話題。委員們認為,應對危機需要全國上下形成共識,政協會議就是這樣一個契機。
人盡其才 才盡其用 用盡其能政協委員是社會各界的代表人士,或是某一領域的優秀者,或是某一問題的權威專家,智力密集是人民政協的一大優勢。
“我帶來了關于農民工就業的提案”、“我今年關注金融危機下企業的自主創新”……被圍在中間的政協委員們時時傳出這樣的聲音。
“政協委員來自社會各層面,思考的問題代表一個群體的訴求,通過參政議政,將訴求以提案、建議、意見的形式表達,使決策者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最終達到促進社會和諧的根本目的。”施杰委員將履職描述得清晰、準確。
“政協委員不僅敢說真話、切中時弊,而且有真知灼見,對執政黨和政府治國理政有很大幫助。”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委員如此評價。
“聽賈慶林主席的報告,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十幾億人口,2000多位政協委員,我們肩負著很重的責任!事實證明,我們不辱使命!”伊麗蘇婭委員說。
2008年,我國經濟發展經受了新世紀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政協委員們始終密切關注態勢的發展。縱觀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幾次調整,無不與政協委員及時準確的建言有關。
“真正使廣大委員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盡其能。”孫豐源委員對賈慶林主席報告中關于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的論述感到振奮。匯聚力量 大有可為 大有作為
“為政之要首在利民,為治之道重在安民。”賈慶林主席在報告中說。政協委員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聯系。
如何通過政協平臺,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是全國政協乃至地方政協組織近年來致力探討的問題。
從民間征集提案線索,成為近幾年政協委員一種新的履職途徑,他們把聯系方式公諸電視、報紙、網絡,與群眾平等交流,征集民意。老百姓的呼聲和訴求可以通過政協委員的提案,成為在國家層面參政議政的聲音。
網上征集線索、網上“曬”提案,通過開博客與網友交流參會感受,新媒體的興起,為政協委員履職提供了更寬廣的渠道。還有的地方政協開會,直接將普通市民請進會場。
**委員認為,政協委員的廣泛性,讓我們可以更方便地接觸群眾。應該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社情民意。
“好提案大多是走出來的!”有著豐富參政議政經驗的高體健常委說,“要注意調研的形式,真實的民意是需要講求方法才可能獲得的。”
“人民政協是大有可為的,也一定能夠大有作為。”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對人民政協事業的期許。委員們表示:經歷了60年風雨的人民政協事業,一定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創造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