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一
大家上午好!
“紅樓飛雪,一時英杰,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剛才,教師和學生合唱團演唱了《燕園情》,這首歌雖然還不是我們正式的校歌,但這么多年來,它的旋律、它的歌詞、它所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及北大人以四海為家、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已經深深刻在了我們的心中。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學的本科生活,都是由《燕園情》開始的,今天在這里,也將以《燕園情》畫上一個休止符。
四年前,充滿朝氣和活力的你們從五湖四海匯聚到燕園,開始了在北大的求學生涯。那時,你們在一體的操場上第一次學唱《燕園情》;而今天,在同樣悠揚的歌聲里,你們就要帶著在北大收獲的知識、友情以及愛情,帶著一生一世的北大印記,走向天南海北。前段時間,我們的一張本科畢業生合影在網絡上“走紅”,這張一個人的“合影”來自元培學院的薛逸凡同學,她所在的古生物學專業,或許是中國唯一的只有一個學生的專業。很多網友贊她為“女漢子”,紛紛留言——“一個人的寂寞誰懂?”,“專業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占了”??其實,無論什么專業,寂寞也好,熱鬧也罷,作為校長和老師,只要你們學有所成,只要你們快樂成長,就是我們內心最大的滿足。20xx屆畢業的全體本科生同學們,祝賀你們!
同學們,大學時光匆匆而過,以至于身為“90后”的你們都開始慨嘆:“時間都去哪兒了”?是的,對一個始終在奮斗、始終在攀登的年輕人來說,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四年光陰轉瞬間就流走了。我想,這四年的時間,已經凝結成了你們在無數次“刷夜”苦讀之后的哲思與明辨,凝結成了你們在國際交流舞臺上閃光的才華與自信的氣度,也已經變成了悄悄爬上父母和師長雙鬢的縷縷白發。當你們在回憶過往,追問青春的意義時,我希望,大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向默默哺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教導你們的師長以及四年來相互關愛、相互扶助的“小伙伴”們說一聲——“謝謝!”正是他們時時在你的左右,你的人生才擁有了如此精彩!今天,請把掌聲獻給他們!
此時此刻,站在這個講臺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靜,愿意與大家分享一點自己的時間印記。我和我的同齡人,是在中國經濟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成長起來的,雖然歷經波折,卻也幸運地搭上了改革開放、社會轉型的時代列車。1978年我上大學的時候,人們還在討論收音機和電視對未來教育的影響。而現在,我也同你們一樣,經常看看bbs和微博,也試圖用微信與朋友們交流。時至今日,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拉近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距離。相信就在此刻,你們當中有不少人正通過微博、微信將畢業的體悟和感恩的心情傳遞給千里之外的親友。這在幾十年前,甚至幾年前,都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事情。
同學們,變革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包括我們所身處的燕園,每天也都在發生著許多細微但深刻的變化。我們的北大,正變得更加國際化、更具包容性,也更充滿了創新的活力。這一切的變化,是所有的北大人,包括在座各位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
那么,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北大人應如何作為?我們除了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時代的潮流,更需要堅守什么?哪些東西需要不斷變化,而哪些東西又亙古不變?利用這個機會,我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今年5月4日,來到北大,與我們共度校慶和五四青年節。在師生座談會上,給大學生算了一筆“人生賬”:“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
同學們,指明的這筆“人生賬”,不就是擺在你們面前的歷史“際遇”和“機緣”么!還以“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為喻,勉勵青年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身體力行,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四運動的先驅、北大校友羅家倫先生在《寫給青年》一書的序言中談到:“我們不能背著時代后退,我們也不能隨著時代前滾,我們要把握住時代的巨輪,有意識的推動他,進向我們光輝的理想。”在五四時代,他們那一批“90后”通過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在改造國民性的基礎上,重塑人的靈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也開啟了中國現代化的征程。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成為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奮發圖強的精神燈塔,也為當代中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子和思想資源。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在全球化浪潮洶涌而來、各種思潮相互碰撞的變革時代,堅守核心價值觀就是“務本”,將自己的人生事業融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洪流,這就是最大的“道”。今天,中國正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北大人不應沉湎于以往作出的貢獻,而要參與到人類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發展之中。希望在座的諸位同學,將來能夠代表我們這個國家,對人類文明的傳承與進步起到推動作用。
面對紛紜復雜、瞬息萬變的世界,如何實現“小我”與“大我”的協同進步?是被社會的慣性所牽引,還是追隨自己內心的召喚?是選擇安逸的生活,還是選擇奉獻和付出的人生?在面臨嚴峻的現實時,是選擇放棄,還是義無返顧地前行?是做憤世嫉俗者,還是積極的建設者?在此,我對大家有三點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堅守“砥礪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宋代理學家楊時曾說“一德立而百善從之”,無論什么時代,砥礪德行對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具有基礎性的重要作用。只有個人的德行修養立得住,才能推己及人,影響和教化別人。“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在我們身邊,就有許許多多堅守本心,德行高尚的前輩,他們的堅守讓我們在時代波瀾中看到了北大人默默擔當的身影,感受到了北大人濃郁沉淀的家國情懷。這其中,第三屆“蔡元培獎”獲得者,醫學部教授彭瑞驄先生便是典型代表。彭瑞驄先生生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1940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成長于內憂外患,社會動蕩的時代,彭先生較早便開始關注社會現實,關注民生疾苦。1947年,他與方亮教授、王光超教授等人在北京公主墳附近的什坊院村辦起了保健院,組織北醫師生輪流為附近農民義診。在這段實踐中,彭先生目睹了農民飽受病痛之苦和貧困的折磨,堅定了為大多數人服務的理念。從醫70多年,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先生都堅定不移、勇往直前。彭老曾這樣寄語醫學生:“‘無德不醫’。學校只能教育你認識是非,但是社會太復雜了。你要是想拿學醫當敲門磚去賺錢的話,那就別來學醫,此路不通。”彭老甘受清貧,默默奉獻,正是老一輩北大人畢生堅守的群體特質的生動寫照。希望這種高尚的道德追求能夠在你們身上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二是希望大家堅守“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平和心態。今年3月,我在學工部舉辦的“教授茶座”活動中與一些同學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在座談中,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是生涯規劃。物理學院一位同學說,學物理、做科研壓力很大,需要犧牲很多東西,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堅持。我告訴他,北大人做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但要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一個基本素質——那就是忍耐。今天在這里,我還想跟大家分享哲學系湯一介先生治學的例子。作為老一輩哲學家,編纂一部能夠挖掘傳統文化的真精神、呈現中國儒學源流的《儒藏》,是湯先生長期以來的愿望。20xx年,經過反復論證,湯先生將編纂《儒藏》的設想提交學校和教育部并得以正式立項。這一年,76歲高齡的湯先生受命成為《儒藏》工程首席專家。《儒藏》工程是一項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基礎性國家文化工程,也是一項迄今為止人文社科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工程。《儒藏》“精華編”收入中外儒家典籍650余種,約計2.6億字;而“大全編”則收入儒家經典著作3000余種,約10億字;此外還將編纂著錄兩萬余部“儒家經典文獻總目”。面對這項浩如煙海又繁瑣龐雜的巨大工程,已是耄耋之年的湯一介先生義無反顧。他說:“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必須有中華文化的復興來配合。今天,我們編纂《儒藏》可以說正在實現著400多年來中國學者、也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夢想。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儒藏》編好,將儒家文化瑰寶系統全面地收藏,成為全世界最權威的范本,之后一百年內不會有人超過。”湯先生秉持著這樣的赤忱之心,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仍然不遺余力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這種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精神,值得大家用心學習。
三是希望大家堅守“寵辱不驚,自信自勵”的人生哲學。隨著人生階段的轉變,你們將迎來一個更加復雜、更加多元的世界。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蕩,面對紛繁蕪雜的社會現實,同學們可能一時會有些疑惑、彷徨和失落。這是正常的。但我希望,你們在偶爾“吐槽”之余,勇做積極的建設者,化難為易、化壓力為動力、化自卑自滿為自信自勵,寵辱不驚,處之泰然。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云先生在北大演講時說:“今天很多年輕人抱怨這不對、那不對的東西,可能正是我們可以發展的機會。與其抱怨,不如把它變成現實。”改變別人也許很難,但改變自己只需要堅持。我校國際關系學院潘維教授也講過一段很有啟迪性的話:“我們昨天的理想,決定了中國今日社會的現實。如果你們今天對現實不滿,那么你們的理想就是祖國的未來。我希望這未來不是更墮落,而是更美好。”美好的未來就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希望大家不畏難、多歷練,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努力完善自我,抵達“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人生新境界。
同學們,時代在變,北大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不會改變,“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不會改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懷不會改變,“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不會改變,“常為新”的奮斗精神和創新意識不會改變!這些帶有“北大印記”的精神特質,應當就是我們在大變革時代永遠不變的堅守。
同學們,我一直認為,北大是不可復制的,每一個北大人的人生也是不可復制的。希望大家永遠不要被喧囂、浮躁所迷惑,請勇敢地做你自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獨一無二的北大人。
從今天開始,我相信,無論你們走到哪里,所有的道路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那就是北大,這里是你們永遠的精神家園。無論時代如何變革,植根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燕園情”將始終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這是永遠割不斷的!
最后,我想把自己思考和醞釀已久的一句話送給在座的各位同學,“一個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要有方向。如果你能在年輕的時候確立自己的目標,你就會節省很多時間,走更少的彎路,你離自己夢想的距離就會更近,實現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同學們,依依惜別,再見珍重。母校永遠祝福你們!祝愿你們乘風破浪,前程萬里!
謝謝大家!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二
同學們:
今天是一個值得隆重慶祝并且會讓我們永遠記憶和珍藏的日子!大家就要畢業了,就要從北大出發,走上人生的新征程。作為你們的校長、老師,也作為北大的一名老學生,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激動。看到同學們的成長,看到你們取得的成績,看到大家值得憧憬的遠大前途,我由衷地感到高興。在這里,我要代表學校的全體老師和員工,向同學們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向關心北大、愛護北大、支持北大的各位家長、中學校長和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我是去年年底回母校擔任校長的。各位同學是我在北大送走的第一屆畢業生。臨別在即,看著大家我的內心充滿不舍,此時此刻,我要以怎樣的話語來送別諸位呢?想了又想,還是用我在這大半年的時間里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服務國家戰略”來勉勵大家吧。之所以講這個話,既是我自己學習北京大學校史的心得,也來源于我對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的思考,還是我個人讀書、治學幾十年的經驗總結。在今天這個莊重的場合,我想與即將離開母校的各位同學一起來分享自己的這些思考。
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的前任社長杜維明教授曾經這樣評價北大,他說:“五四以來,北京大學不僅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主的象征,而且是現代中國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和自然科學家所向往的精神家園。僅此一端,世界其他大學,如東京、首爾、哈佛、牛津或柏林都無法望其項背。”
杜先生的話,對我們所有北大人都是一種鞭策,也說明了北大之所以為北大。北大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國家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從1898年到現在,在中華民族解放和振興的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北大人都沒有缺席。為了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偉大復興,北大人前赴后繼,獻出了智慧、心血乃至生命。這在世界大學發展史上也是鮮見而獨特的歷史貢獻。
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學,在北大求學的這幾年時間里,都親身經歷了許多歷史性的大事件,對中國的和平崛起應該有著最切身的體會。我們遭遇了罕見的大災難,但是災難中我們所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和民族凝聚力是驚人的;我們舉辦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就在大家現在所在的這個體育場里,國歌一次又一次地奏響,很多同學親自參與了奧運志愿服務,你們自信的微笑,你們所展現出來的高素質,讓全世界的媒體都給予了毫不吝惜的贊美;我們還正在經歷一場百年難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但是就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的國際地位變得更加舉足輕重。
可以說,中國的崛起已經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遏的歷史趨勢。國運興,教育興,北大興。北大只有把自己的發展深深融入到國家發展的戰略體系之中,始終牢記我們工作的意義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動力是什么、依靠是什么,才能夠實現一百多年來幾代北大人的一流大學之夢。北大曾經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未來還應該繼續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的強大動力源泉,我想,只要我們做出了這樣的歷史性貢獻,那就可以當之無愧地說,北大是世界第一流的。
北大的發展,離不開服務國家戰略;我們每一位同學的發展,同樣要把服務國家戰略作為立足點和著眼點。在這里,我想給大家舉一些校友的例子,也給大家提出三點希望:
第一,希望同學們培養戰略的眼光,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把個人的發展融入國家的發展。
我們北京大學物理系1949屆的畢業生、“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的于敏院士,由于種種原因,之前并沒有出過國,但是這完全沒有妨礙他站到了世界科技的高峰,因為他很早就看準了核物理這個學科發展的大方向,也看準了國家發展核技術的大方向。
彭桓武院士曾經講,“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沒有老師,因為國內當時沒有人會原子核理論。他是開創性的。”錢三強院士也認為,正是于敏的工作,“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于敏院士自己曾經講過一段話,他說:“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歷史已經記住了于敏,記住了這位畢業于60年前的北大人,因為他用自己的智慧放射出了灼熱的能量和耀眼的光芒,他把自己的名字和國家的強盛聯系在了一起,所以他的名字將永恒。
我們再看王選院士、徐光憲院士,這兩位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的獲得者,他們在選擇科研方向、人生方向的時候,也都具有了不起的眼光。國家發展最需要什么,他們就選擇什么。他們從來不會問國家能為自己做些什么,而是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么。
這樣的道路,一定是成功的道路。
第二,希望同學們牢固地樹立服務人民意識,扎根到人民群眾之中,時時刻刻不要忘本。
北大的學生無疑是眾多優秀青年的代表。同學們在北大接受了中國最好的教育,通過進一步地努力,將來應該成為社會的精英。而所謂的精英,就是要能夠給大家引領方向。德國大哲學家費希特在《論學者的使命》中曾經說,一個社會中的知識精英,“他的進步決定著人類發展的一切其他領域的進步;他應該永遠走在其他領域的前頭,以便為他們開辟道路,研究這條道路,引導他們沿著這條道路前進。”
北大的學生應該有這樣的使命感和勇氣,如果北大的學生都不敢為天下先,那我們還能有多少朝氣?但與此同時,我希望大家在仰望天空的時候,同時要關注腳下的大地。始終不要忘記,既著眼于長遠,又要立足于現實,在任何時候,都要以國家、人民的利益為根本。
老北大的校門口掛著一塊牌子,寫著“學堂重地,閑人免進”。后來蔡元培先生來當北大校長,就把這塊牌子取掉了,他主持開辦了“平民夜校”,要北大的教授和學生利用晚上的時間,為北大的校工上課。“平民夜校”今天仍然還在開辦,就是工會、團委、教育學院幾家聯合辦的“平民學校”。在座的很多同學曾在這個學校里擔任志愿者,我感謝你們。我希望,將來你們到了社會上,能夠繼續多做這樣實實在在的事情,不要太“小資”,不要浮躁,要深入基層,關心時勢,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要把黨和國家的需要和老百姓的疾苦當成是北大人自己的事情。
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20xx年的畢業典禮上講過一段話,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人類的最大進步并不體現在發現和發明上,而是如何利用它們來消除不平等。不管通過何種方式,民主、公共教育、醫療保健、或者是經濟合作,消除不平等才是人類的最大成就。”我也想把這段話送給今年畢業的各位同學,我希望你們為了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繁榮、和諧和穩定,作出北大人應有的貢獻。
第三,希望同學們在高揚理想主義的同時,也發揚為人老實、作風樸實、學習踏實、工作務實的求實精神。
北大的學生總是充滿激情的,我們這所大學,也是中國“理想主義者的精神家園”。我始終都相信,理想主義者在推動國家社會的進步方面,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將來大家到了社會上摸爬滾打,也許會磨去許多棱角,但是,北大人特有的那種理想主義的氣質,應該永遠保持。
高揚理想主義,并不是要高調做人、高聲說話、眼高手低。我在學校外面,常常聽到別人夸獎北大學生如何如何了不起,這個時候,我既感到驕傲,又有些擔心,擔心大家浮躁,我希望同學們為人低調、老實,以誠待人,不要虛情假意;要保持樸實作風,不事張揚,為國家為社會為老百姓做實事,不沾染浮華的習氣;要繼續學習,崇尚科學,認真讀書,勤于實踐,大膽探索,要真正做到專業基礎好,學問有功力,工作有方法,行為得擁護。
我知道有一些同學,可能就業的情況與自己的期望值差距比較大,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不要氣餒,要受得住磨練,我相信,真正的北大人,一定能夠從最基層、最平凡的崗位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我也很高興地了解到,今年畢業的同學中,有不少選擇去了西部、去農村、去國家重點行業和骨干企業。胡春華校友和吳奇修校友的事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希望大家以他們為榜樣,一點一滴去積累,一步一步去奮斗,實實在在地建功立業。
同學們!
今天,各位正站在一個歷史的關鍵點上。我們國家的經濟已經持續三十年高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保持著充分的活力,這是中國歷史所罕見的盛世。國家的崛起,已經為你們提供了人生最好的舞臺。美好的畫卷,正待你們用青春的力量盡情地去書寫!我希望你們,把握機遇,再創輝煌,讓你們的人生在服務國家戰略,為人民謀福祉的過程中熠熠生輝!我相信大家,祝福大家,母校將永遠關注、支持你們!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嘉賓,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同學們順利地完成了學業、即將跨入人生的新階段。在這個充滿喜悅之情與美好憧憬,卻又帶著一點點離愁別緒的日子,我首先代表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向畢業生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哺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教導你們的老師,以及關心和幫助過你們成長的每一位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學們,從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起,你們的人生開始與北大結緣。你們就像來自全國各地的種子,在燕園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大學時光雖然短暫,卻真的是值得一生銘記的最美好歲月。前些天,我看了一部同學們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叫做《此間的少年》。“令狐沖”、“郭靖”、“黃蓉”、“穆念慈”……這些少年,讓我感覺到無比親切。盡管作為一部電影,它還有些稚嫩,反映的大學生活也只是一個側面。但我卻深深地感覺到:青春,是如此美好!也許,這些同學,他們現在就坐在你們中間,而這樣的故事,我想卻會年復一年,在這個園子里繼續上演。因為,北大,是青春的北大,北大人的青春永不落幕!
同學們,典禮結束后,你們會依次跨過學位門。在那一瞬間,我想你們也許會下意識地回回頭,看看這一路走來的過去時光: 你們一定不會忘記,29樓下那鋪滿銀杏葉的小徑、未名湖的塔影、靜園的草坪、還有那電教、理教里悠然的“學術”小貓;你們不會忘記在圖書館搶占座位的身影,在醫學部和燕園之間選課的奔波;你們不會忘記在三角地賣力地派發傳單的場景,自己鼓起勇氣走上舞臺參加十佳歌手大賽的瞬間;你們不會忘記求職的艱辛、提交論文的忐忑以及為了gre、托福和雅思紅寶書的折磨;你們不會忘記bbs上的“十大”,寢室里熄燈后的“段子”,以及在深夜依然隨時滿足你食欲的西門雞翅和小白房;當然,你們也不會忘記入校時騎著三輪幫你拉行李的憨厚師兄,還有后來坐在你自行車后座的可愛師妹……
你們不會忘記相伴走過的同窗好友、為你們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以及在宿舍樓前一筆一畫寫下各種通知的樓長;你們不會忘記在北大學到的知識、科學研究的方法、認識社會的視角、為人立世的原則;你們不會忘記,奧運志愿服務中被汗水浸濕的衣背、汶川和玉樹地震引發的同學們的關切,以及親赴災區參與抗震救災服務的經歷;同時,你們也不會忘記北大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品格和“以天下為已任”的胸懷氣魄……正是這些人、這些景、這些光陰和故事,讓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是愛,什么是痛,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成長!
經過歲月的沉淀,這些一定會深深地融入你們的血脈與靈魂,成為你們身上永遠不會磨滅的“北大印記”。
當然,我也希望,你們一定要忘記:請你們忘記成績單上的分數績點。榮耀也好,郁悶也罷,那真的只是“浮云”;請你們忘記曾經和同學之間發生過的不愉快。多想想那些純真的友情,你們就不會那么的“傷不起”;也請你們忘記在食堂打飯時,那略顯擁擠的人群令你有多么的不愉快,還有那因為校園建設施工的噪聲影響了你晚起的好夢……忘記這些,放下這些,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你們將擁有更加廣闊的舞臺,擁有無限的可能和無數的機遇。我衷心地祝愿:我的每一個學生都能輕松前行,飛得更高!
同學們,面對即將到來的新征程。我看到你們已經躍躍欲試,只待振翅高飛!如同當初父母送別你們到北大前夜的叮囑,今天,我仍如他們一樣。
我知道,過去幾年,你們不僅刻苦學習了專業知識,也廣泛涉獵了其他領域,掌握了學習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實現了“專”與“博”的均衡發展。這是北大賦予你們的寶貴財富。未來,我希望你們永遠保持讀書、思考的習慣,善于汲取精神營養,不斷提升知識底蘊和人文素質。今年三月,我和中文系的本科生一起開了一次班會。此次班會的主題是“閱讀?生活”。給我印象很深。我想,作為一個北大人,如果能時時尋找出幾個值得研究的學術問題、發展出一些不限于工作的興趣思考,那一定會為人生的成功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過去幾年,同學們都參加過許多的文化交流活動。北大是一個開放的大學,也是一座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大學,這是一個包容、和諧、多元的校園。正所謂“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們北大的學生,要保持這種胸懷。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國際舞臺上,善于學習,善于合作,同時也要做好中華文明的繼承者、傳播者和創新者,以平等的眼光和開放的胸懷迎接世界!
同學們,除了這兩點我最想叮囑大家的,還是希望同學們始終保持胸懷祖國、心系蒼生的抱負。
今年是建黨九十周年。我們剛剛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北大始終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兩個月之前,我們的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收到了回信,對北大學子志愿服務西部給予了高度肯定,寄托了殷切期望,并且再一次強調了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的重要性。這么多年來,我們北大支教團的同學,不畏艱難險阻、不計個人得失,把在北大學到的知識帶到西部邊遠地區,為改變西部基礎教育的落后狀況作出了貢獻。支教團的同學,以及這些年來扎根西部、扎根基層的北大校友,他們的共同經歷告訴我們,奉獻祖國、服務人民,決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剛剛過去的建黨九十周年大會上,特別提到,“全國廣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光榮歷史和偉大歷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讓青春在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中煥發出絢麗光彩。”這是對廣大青年的殷殷期待。我希望我們的同學,今后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樣的崗位,在什么樣的境遇下,都能夠始終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把自己的事業與人民的事業緊密相融,只有這樣,你們才能獲得無窮的力量,你們的人生才會無限精彩。
同學們,服務社會是大學的責任,也是北大人永遠的使命。今年5月,我到廣州參加“圓夢計劃?北大100”項目的開班典禮。這個項目是在廣州選拔七百多名農民工進入北大網絡教育學院學習,其中一百名北大全額免費。這些青年人,和大家年紀差不多,但是早早就擔負起了生活的重擔,體味到了人生的艱辛。他們也同樣非常優秀。說實話,他們的講話水平比我要精彩。北大能夠幫這些農民工兄弟,幫助這些新生代產業工人圓夢,我感到非常有意義。我校林毅夫教授有句話:“只要天下還有貧窮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在貧窮中;只要天下還有苦難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在苦難中;這是我們北大人的胸懷,也是我們北大人的莊嚴承諾!”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你們畢業了,你們的高中老師、父母、朋友都來為你們送上祝福。看著你們朝氣蓬勃的臉龐、略帶濕潤的眼眶,我不免再次想起《此間的少年》那首主題曲:
“昨日依稀又重現,你站在我面前,記憶里的少年,從未改變。” 同學們,不管你們走得多遠,你們永遠是母校最牽掛的孩子;不管你們走了多遠,未名湖、博雅塔、五四路一定會在你夢中“依稀重現”,那是母校對你們的召喚!
“就這樣不知不覺,就在那轉身之間,就是那過往的少年。” 大學時光白駒過隙,就在轉身之間,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但是,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的友情、愛情,還有與老師、與母校之間的這種親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這份情,必將永恒!
在今天致辭的最后,我想起曹文軒老師的一段話:有那么一個人突然走向了我們,倒也平平常常,并未見有山有水。但有人對這個人的底細卻有所了解,說道:“這個人是有背景的。”于是,人們再去看這個人時,就用了另樣的眼光——仿佛他不再是他了,他加上背景,所得之和,卻要遠遠地大于他。
北大于我們來說,它的恩澤既表現為它曾經給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人品,給了我們前行的方向,又表現為它始終作為一道背景,永遠地矗立在我們身后的蒼茫之中。
同學們,請永遠記往:我們的背景是——北大!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四
各位親愛的畢業生,
各位導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于此,共同見證各位同學從西南交大這所百年名校畢業。首先,我謹代表全校師生向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的各位畢業生,表示衷心的祝賀!
我提議,請全體畢業生以最熱烈的掌聲,向培育你們的導師、服務你們的教職員工、關愛你們的親人和支持你們的同學朋友,一并表示誠摯的感謝!
今天,是你們人生跑道的新起點。在啟程之際我想跟諸位再聊一聊學習,特別是“深度學習”。或許你們會問,好不容易熬到畢業了,為何校長還要向我們“推銷”學習?而且強調深度學習?
現代社會集中呈現出“學習型社會”的發展特征,信息與知識急劇增長快速迭代,知識半衰期高度壓縮,創新以一種社會基本需求的普遍存在方式不斷加快頻率,教育也逐步演變成融開放性、終身性、全球性于一體的自我增值過程,因此,學習成為個人、組織和社會的迫切需要。早在1990年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務》一書中就強調指出,在知識經濟迅速崛起的背景下,組織不僅需要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更需要系統思考和團隊學習,從而把組織打造成為學習型組織,并使得組織內的成員成為終身學習者。
眾所周知,21世紀人工智能和類腦機器人的發展令人驚嘆,人類已經進入與人工智能共舞的時代。在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領域有一項被稱為 “深度學習”(deep-learning)的新技術,該技術由以前的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圖模型發展而來,其動機在于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的神經網絡,使機器模仿人腦的機制來解釋數據。
就在今年3月舉世關注的人機圍棋對決中,機器人阿爾法狗(alpha go)4:1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這是繼1997年 5月“ibm 深藍”經過六場角逐,以兩勝一負三平擊敗世界象棋冠軍后人工智能的又一里程碑。這一事件告誡我們,人類若不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或將超過“人的智能”絕非危言聳聽,由此也倒逼人類自身的學習必須走向“深度學習”。
另一方面,在以數字化生產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風起云涌的信息時代,淺表化、碎片化、機械化學習大行其道。一些人不能自持、隨波逐流、淺嘗則止、人云亦云,讀書學習蜻蜓點水、不求甚解,樂于將表面化、快餐式、條目般的知識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不知不覺養成思維惰性,弱化了知識的本然價值,鈍化了創造的質感和敏銳度,長此以往甚或喪失創新能力,這也是為什么我要強調“深度學習”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又一原因。
從學習方法的角度,何謂深度學習?深與淺相對,深度學習是深入、深刻、深化、深遠的學習,是不浮于表面、不限于知識本身、不囿于他人所見的學習。本質上,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的科學學習方式,是精準性、批判性、前瞻性的立體化學習范式;深度學習注重學習者的主動性,強調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致力于追求“學習型人生”,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學會如何學習(learn how to learn)。
如何深度學習?《中庸》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程子進言: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實際上,諸如此類的中國古代先賢圣哲博大精深的治學思想,已經為我們深度學習指明了路徑。結合當今教育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等領域最新的理論成果和教育實踐,我以下重點談三方面有關“深度學習”的建議,請諸位用心體悟。
一、博學通達
在今天這個大科學時代,任何專業都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啟迪與支撐。學不博則知識狹窄、孤陋寡聞、思路不廣、頭腦閉塞。學習若沒有一定的廣度、寬度和跨度,很難有相當的高度、深度和厚度。“深”當以“博”為前提。博者,廣也;碩者,大也。在座的諸位博士、碩士,理當成為本原意義上“廣而大”的“博士、碩士”。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你們既要術有專攻精湛于某一專業,又要避免因知識面太窄而產生的“深井效應”或“隧道效應”。否則,稱“淵士、渺士”可能更加名副其實。
博學忌所學不真。為此,在倡導開卷有益的同時加強甄別、求證十分必要。當然,多讀經典更是值得推崇的方法。經典經歷歲月和時間的檢驗,去粗取精,去偽成真;經典是時代和民族文化的結晶,蘊含著先賢圣哲的閎博睿思和學理旨趣,代表了所在時代的最高智慧。經典中自有精華,閱讀經典不僅是為了增長知識,更是要從中吸取精神資源,并擇其善而從之。閱讀經典本身也要廣博,古今中外的經典都要讀,文史哲方面的經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經典都盡可能多讀。而且,盡量讀原著,不要只讀別人的解釋來代替對經典本身的研讀。
博學應通達。博學不能“雜而無統”(朱熹),即什么都知道一點,但什么都不求甚解。博學切忌生吞活剝,囫圇吞棗,應追求觸類旁通,融會貫通。“通達”即貫通、通曉、暢達。博學不能滿足于多種知識的無序堆積和簡單疊加,而要在充分咀嚼消化的基礎上,把所學知識條理化、邏輯化、結構化地納入自己的知識集,進而形成通透、系統的知識體系。
當今科技發展呈現出兩個鮮明特點:一方面,學科和專業越分越細;另一方面,各學科領域之間的綜合集成越來越強。阿爾法狗就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深度神經網絡等多知識、多技術充分融合集成的突出代表。機器人學習尚且如此,人的學習更應做到通達:心領神會,舉一反三。學習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古人推崇的“當于無字處求之”,亦即現代著名文學家金克木提倡的“連字帶空白一起讀”。
博學應去“功利化”。有學者說,深度學習幫助學習者構建安心、安寧的學習世界,是最接近本質的學習。如果說過去學習重在掌握知識、方法和能力,深度學習則更重視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治學精神等精神的培養和塑造。古今中外真正的大學問家或成大事業者,都是有情懷、有格局、有擔當之人,在他們身上有一種超越物質、功利的超撥性和純粹性。試想,博學如果只為稻粱謀,或者把學習僅僅當成是升學、出國、找工作、評職稱的途徑,或升官發財、博取功名利祿的手段,這種價值取向下的博學,對自身效用可能不小,可是,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意義和貢獻何在?
二、善問思辨
善問思辨是深度學習的題中之義。現在,問題導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和學習方法,對此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發現問題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本質更重要。善問不僅要有敏銳的問題意識,還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真問題而不是偽問題。思辨則是通過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對問題的狀況、類別、事理等進行辨別分析。諸位研究生一定有過從探問、追問,到思考、思索,再到分辨、判別的治學體驗,這種體驗正是深度學習所提倡的,深度學習的學習者應將其常態化、習慣化。
善問思辨需要好奇心、想象力和“元認知”。當諸位踏入社會,千萬不要追求所謂的成熟而喪失、泯滅你們寶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只有充滿疑問與好奇,你才會去探索未知,發現問題,在思辨解惑后獲得新知并隨之提出新問題。想象力在工作學習中非常重要,創新和思辨尤其需要想象力,正是得益于想象力和思辨的有機結合,才有可能創造出“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這樣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近年來,心理學中出現一個關于學習的研究熱點——“元認知”(metacognition)。元認知是對思辨的升華,它不僅要求將經驗上升為概念,將概念上升為理念,將方法(method)上升為方法論(methodology),而且進一步要求對這一過程中的認知和思維進行再認知和再思維,即對認知的認知,對思維的思維,從而通過元認知深化思辨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善問思辨需要批判性思維驅動下的反思。“批判性”的希臘文原意有敏銳、精明的意思,用亞里士多德的話說,批判的目的在于能夠從正反兩方面洞察出真理和謬誤。批判性思維是“深度學習”的要義所在,卻是當下中國高等教育最缺失的。諸位要注意養成對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進行批判性思維和反思的習慣,凡事多問一個為什么。
要敢于對故知進行顛覆、解構,同時要善于再造、重構,努力做積極的知識發現者和建構者。同學們還要慣于對已發生、已經歷的事件做“復盤”式反思。周知,高段位專業棋手都有復盤的好習慣,他們通過復盤反思得失以及其他更好的下法。
昨天,英國“脫歐”公投揭曉,一石激起千層浪,世界各大媒體、論壇紛紛發表評論,意見迭出,觀點爆棚。面對潮水般的各種評論、意見和觀點,你的見解是什么?英國“脫歐”公投是好與壞、是與非之間的抉擇,還是一項“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兩難選擇?“脫歐”對英國與歐盟今后的發展、整個歐洲一體化進程,乃至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沖擊和影響是什么?對這場公投所暴露、折射和引發的諸多深層次問題,該做怎樣的反思?諸位不必也不應一味地采信充斥于各類朋友圈里所謂“深度好文”的觀點、數據或論據,也不要膜拜某些大咖的“高論”或“洞見”,不能讓自己的大腦和思維成為別人言論的跑馬場,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
三、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也是陽明“心學”的核心內容。“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和行是辯證的統一體,兩者不可偏廢。但在現實中知易行難,因此身體力行彌足珍貴,這也是孔子為什么講“力行近乎仁”的重要原因。
深度學習中的知行合一,要求將平時的學習化為行動,融入生活,投入社會,奉獻時代,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就是要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既要極深研幾、追求真理,又要把理論成果和科技成就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關于知行合一,還要注意兩點。一是知行合一中的“知”,固然學可求知,更應牢記實踐出真知。多年前毛澤東主席就教導我們:“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諸位畢業后繼續讀紙質書、電子書自不待言,但是,也需用心參悟和品“讀”社會、自然、人性等一部部無字天書。光向書本學習遠遠不夠,還要向實踐學習,向社會學習,向人民學習,在實操中學習,甚至通過挫折學習。
二是深度學習者,既是理論派也是實踐派,既是理想派又是現實派,既是自覺者又是覺他者。深度學習中的 “知行合一”,不僅僅是自身的“知”與“行”,還是影響他人的“知”與“行”,使自身知行與他人知行協同。諸位要在自己深度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團隊深度學習在求道、悟道、證道,以及守道、行道這條生命升華之道上共同修為,共同踐行知行合一。
同學們,在即將結束“深度學習”這個話題之前,我想起巴爾扎克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在此,我要叮囑你們的是,竢實揚華,久久為功。讓我們以此共勉!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五
諸位來賓,同仁,同學:本屆畢業同學行將離校。離開學校以前諸位是受教育,國家每年要費一二十萬金一個學生培植你們。離開學校以后,你們就得要為社會服務了。中國大學生較之他國為少,所以你們的責任格外重大。如美國每100人有16人是大學生,俄國5人,英國2人,我們則不過二千分之一。依教育部統計,自民國元年到民國32年,專門以上畢業生只12萬人,加上民國元年之前,和民國33、34年,最多不會超過16萬人,所以尚不過全人口的三千分之一。鄭康成謂“才德過千人為俊”,則諸君皆今日之俊杰也。
諸君之責任可分為兩方面而言之。一方面,諸君學有專長,畢業以后,各盡其所能,以貢獻于國家。抗戰時候如此,抗戰以后亦如此。1940年八九月間,英國dunkirk撤退大軍以后,德國大量轟炸。那時英國守軍有訓練者,只一軍(spanision)之眾,飛機不過千架。那時raf(英國皇家空軍)能將德國轟炸機擊退,丘吉爾所謂“neverthere was in history so many owed so many to so few ”(歷史上從來沒有以這樣少的人做出這樣多功績的)。而raf制勝之重要因素,即為radar(雷達)之發明。發明人乃一物理工程師robertwatson watt。
…… 以中國幅員之廣,人口之眾,百姓之窮,戰時、建國到處需人。在遵義,吾人舉目社會上應改進之事正多。比如,此間枇杷只是一張皮包了一粒骨,每一個學園藝果木的人應該自己負責起來,把它改良。此外,如人民衣著的襤婁,農夫依天吃飯,不講衛生,以蚤虱之多,識字之少。所謂范文正公當秀才時,即以天下為己任,此是諸位份內的事,責無旁貸的。
諸位除掉了是一個專門有訓練的人,為一個教員、學士、電機工程師、生物學家、果樹專家而外,同時也是一個國民。所以你們既是大學生,也有比普通人民較大的責任。在現代世界,你們得認清三點:
(1) 知先后。軍事第一,是我們現在的口號,此在戰時各國皆然,奪取勝利。……抗戰如此,建國如此,我們不能不分最要與次要。……小而言之,一個學校,一家公司,甚至一個人的作事、讀書,統要有先后,然后能計劃。《大學》里頭第一章就說“物有本末,事有始終,之所先后,則近道矣”。
(2) 明公私。在抗戰時候道德墮落,這是古今中外一律的事。但若能賞罰嚴明,公私有別,則道德就不致十分墮落。……近來報上所載我國貪污之案層見迭出,甚至財政部總務司長王紹齊、直接稅局局長高秉坊、中央銀行業務局長這類人也竟監守自盜,舞弊上千萬。諸君看了報自然莫不痛心。但是諸位要曉得,在有一個時期,這類作弊的人,也是和諸君一樣,從大學剛畢業、極清白純粹的大學生。因為貪污之層見迭出,所以一般人以為官是做不得的,財是不能發的,這可大錯了。做公務員就是官,我們希望頂好的人材、頂廉潔的知識階級去做官,惟有這樣,公家的事才能辦的好。中國那么窮,我們就希望大家絞盡腦汁來發明、辦工廠、開農場、去發大財。惟有這樣,國才能富,民才能強。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做官、能發財,但不希望你們因為做了官再去發財。為做官而發財,是沒有不貪污的。……惟有公私分明而后貪污才能絕跡。
(3) 辯是非 。浙大過去的校訓是:“求是”。我們應該只知是非,不管利害。此話說來容易,要實行起來可不是那么容易了。你們在出校門以前恐怕已經覺得是非和利害有時會沖突的。……。是否能把是非的觀念放在利害的觀念上面呢?君子、小人之別只在此一念之別。近世科學之能發揚到如今現狀,就是因為先哲bruno(布魯諾)、galileo(伽利略)等不避艱險,與中世紀宗教惡勢力奮斗成功的。我們學術界事事落人之后,而史學尚足有表現亦是。古代的太史 能不避斧鉞,秉筆直書。春秋時候,崔子殺掉齊莊公,齊太史就書“崔抒弒其君”。崔子殺太史,其弟繼起而被殺者二人。但齊國太史均起而直書,使崔子沒有辦法。這種只顧是非,不顧利害的精神是每個浙大畢業生應該具有的。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家長、各位親友、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
六月的廈門,陽光燦爛,萬象更新,一派生機,六月的廈大,歌聲朗朗,笑聲不斷,當然,不時也能看到因離別而不舍的淚水掛在臉頰上。六月是火紅的季節,六月是畢業的季節!今天,我們在這雄偉的建南大會堂隆重舉行廈門大學20xx屆畢業典禮,今年6月,共有8399位同學畢業。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圓滿畢業、即將踏上嶄新人生旅程的20xx屆畢業生們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和最美好的祝福!向所有為你們的成長付出辛勞、默默奉獻的師長、親人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20xx是一個我們會永遠記住的年輪。在這一年里,我們剛剛歡慶了我們母校的九十華誕,又將迎來我們偉大的黨建黨九十周年的光輝日子;這一年是我們“”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在座的各位親愛的同學順利畢業、奔赴社會、報效祖國的起始之年。這是吉祥的一年,勝利的一年,我想在座的同學們跟我一樣,都會永遠記住這一年。
我知道,在座一些同學再過幾個小時,多數同學再過一天、兩天或幾天就要離開這美麗的校園,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新的人生,新的輝煌。在這道別的時刻,在這每一分鐘都無限寶貴的時刻,我要跟同學們說些什么呢?這幾天我一直都在想我要跟同學們說些什么?我思緒再三,我決定我要把我們母校九十華誕慶典的主題詞——“感恩、責任、奉獻”這六個大字送給各位。在籌備母校九十華誕慶典時,在征集了師生員工上上下下多方的意見與建議之后,學校把“感恩、責任、奉獻”這六個字確定為九十大慶的主題詞,因為大家一致認為,這六個字是對廈大過去九十年艱苦而又輝煌的辦學歷程的最好概括,又是對母校下一個九十年,或下下、再下一個九十年的最高期許。九十年來,一代又一代廈大人都在默默地踐行著這六個大字,為自己的祖國,為自己的民族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青春、智慧、力量與生命。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們的校主陳嘉庚出生于1874年。那是一個多么黑暗的年代,真是令人不堪回首。1874年,中國臺灣被日本占領,71年后才回到祖國。陳嘉庚出生時,他的父親已赴南洋謀生,他是母親一人含辛茹苦歷經艱辛撫養長大的。1891年,他年僅十七歲,同樣為了謀生,他奉父親之命冒著生命危險遠渡重洋到新加坡去打拼。可以這么說,陳嘉庚的童年、少年是在國破家貧、親人離散之中渡過的,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充滿了困苦和艱辛。但既使這樣,陳嘉庚從沒有抱怨過自己的祖國,他自始至終都無比熱愛自己的祖國。在南洋艱苦奮斗數十年后,事業有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報效自己的祖國,如何讓自己的祖國擺脫貧困、繁榮強大。他認為中國落后挨打遭列強欺壓的根本原因在于國人愚鈍沒有教育,因此他傾自己的所有力量大力興學辦教育,他獨資創辦廈門大學,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人!陳嘉庚為什么能這樣?因為他懂得感恩,他知道生他養他的是中國人,教他育他的是中國人,不管中國有多窮,這永遠是自己的祖國。所以,他一旦有了能力,他便要傾其所有來報答自己的祖國。陳嘉庚的感恩之心感動了無數的廈大學子,在陳嘉庚的感召下,廈門大學始終是一所懂于感恩的學校,不論在哪一個年代,廈門大學都牢牢記著自己的祖國,記著自己的民族,記著所有幫助、支持過自己的人。
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廈大在八年抗戰最為困難時期的校長是薩本棟。薩本棟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由清華選送美國留學,先后畢業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麻省伍斯特工學院,在美期間他的科研獲得諸多成果,任職于著名的西屋公司。1920xx年,薩本棟年僅26歲被清華聘為物理學教授回國任教。1937年7月1日,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陳嘉庚先生將廈大獻給國家,廈大從此由私立改為國立。7月6日,薩本棟被任命為國立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在物理學與電機工程學上造詣高深,成就卓越,已在清華任教9年的薩本棟在接到任廈大校長的任命后,曾頗感猶豫,因為此一去對他來說真是道路艱辛,成敗難測。但他最后有感于陳嘉庚愛國興學的偉大精神,有感于他要把廈大建成一所一流大學的宏愿,懷著為祖國培養更多一流人才的責任,毅然作出巨大的個人犧牲,到廈大就任。薩校長接受任命的第二天,中國抗戰全面爆發,此后的八年,他把自己與廈大完全連在一起。抗戰八年,廈大內遷閩西山城長汀,在常人無法想像的艱難困苦之中,薩校長奠定了廈門大學南方之強的根基,但他個人付出的代價不僅是學術而且是生命。剛到廈大時,他是個著名學者也是個優秀網球運動員,而八年后離開廈大時他已是一個走路都困難的駝背老人。1949年1月離開廈大僅4年,他病逝于美國加州,年僅47歲。薩本棟為何為廈大如此漚心瀝血、九死而不悔?因為,他牢記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他說他一旦決定來廈大,就要盡自己的全力去履行自己的職責,他來廈大就是要盡到把廈大辦成一流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的責任。是責任驅使他把自己的生命耗盡。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知道,我們的蔡啟瑞院士是一位化學家,有些同學可能還知道他是一個催化學家。但可能很多同學都不知道蔡院士到了44歲人已中年才轉變自己已研究了二十年的結構化學去專攻催化化學的。蔡院士1937年從廈大化學系畢業后即留校任教,后于1947年初赴美留學,獲博士學位后被美國政府阻撓歸國,直到1956年春才得以回到廈大任教。蔡院士從30年代開始就在研究離子晶體的單晶制備、晶體結構和極化現象,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美國近20xx年的學習與研究,使他的所長得到了系統的加強。1957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一則消息,改變了他已從事二十年的研究方向,這則消息是報道說在我國松遼平原發現了大油田,中國急需化學工業與煉油工業的人才。石油化工的基礎是催化,當時我國的催化科學十分薄弱,幾乎是空白。蔡院士得知這一消息后,毅然決然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為了祖國的石油工業,要放棄自己從事多年的已有研究從零開始轉向催化研究。這樣的一個決定,哪怕在科研手段有很大進步的今天也可以說是一個幾乎令人難以想像的決定,這意味著他要把已有的所有成就徹底放棄,重新開始對一個完全陌生領域的探索。
但我們的蔡啟瑞院士為了國家的需要,義無反顧地做出了這樣的抉擇。1958年秋,他與他的同事們在廈門大學化學系建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催化教研室,經過艱苦的努力,廈大催化學科成為中國催化事業最重要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他作為中國催化學科的奠基人,為我國石化工業的發展作出了無比重要的貢獻。蔡啟瑞院士在自己的人生關頭能作出如此重要的抉擇,源于自己他始終懷抱的為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始終認為,國家的需要,就是科學家責無旁貸的職責,無私奉獻,是科學家應有的品格。
廈大的九十年,是感恩責任奉獻的九十年;廈大對國家對社會的感恩責任與奉獻是所有的廈大學子共同鑄成的。親愛的同學們,在你們即將離別母校踏上社會之際,我由衷地期望各位能牢記廈大的精神弘揚廈大的傳統,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當然,我很希望同學們的感恩能從感謝自己的父母開始,可能有同學至今還沒有給自己的父母買過一盒點心或送過一件禮物,我希望你們領到第一份工資時能給自己的父母買一個小小的禮物。我還希望,你們能把責任與奉獻體現在你們今后每一天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
親愛的同學,親愛的朋友!畢業歌已經唱響,火紅的鳳凰花已掛滿枝頭,你們馬上就要出征了!在最后的一刻,我要再與各位訴說的一句話就是:朋友,請大膽而自信地投入火熱的新生活,用你滿腔的熱忱去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請你們記住,當你們走出校門之后,無論你身處何方,無論你身居何職,都會有一個忠實的、可信賴的朋友站在你的身后,他默默地注視著你,當你成功時,他愿意分享你的喜悅;當你受挫時,他愿意分擔你的憂愁;特別是當你需要幫助時,他真誠地愿意助你一臂之力!這個朋友就是你的母校——廈門大學!
最后,祝各位同學鵬程萬里,一路平安!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七
又是一年畢業季,此情此景成追憶。今天,你們將背起行囊告別母校,從求是園出發,奔向有著無限可能的未來。作為校長,既為你們過去的點滴成長感到欣慰和自豪,更為你們精彩的明天真誠祈愿和祝福!
諸位同學,未來充滿未知,也充滿期待,光明與黑夜交錯,鮮花與荊棘同在。無論怎樣,“每一種色彩都應該盛開,每一個夢想都值得澆灌,這就是最好的未來”。
未來路,志存高遠。幾年前,我曾讀到一個很經典的小故事。大衛·安德森和吉姆·墨菲一起到鐵路公司工作,20xx年后,吉姆成了公司總裁,而大衛仍然是普通工人。同事好奇地問其中的原委,大衛感慨地說:“二十多年前,我只為每小時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卻一直為這條鐵路而工作。”
故事很小,卻耐人尋味,因為這樣的故事可能隨時發生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個學生,如果只為分數而學習,最多能夠得到好的分數;但如果為知識、為未來而學,那你會得到更多的知識和感悟,并會得到更好的分數。作為一個公務員,如果只為晉升而奔波,或許會得到渴望的職位;但如果為造福一方而傾力,則還將收獲信任與尊重。
事實上,人生的真正贏家總是那些胸懷遠大,不斷追尋生命真諦的人,他們能夠不斷超越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態,享受其中的樂趣。我希望你們記住:充分利己,最多只能算是謀生,利他奉獻,才能成就事業與人生。
未來路,合作分享。過去的幾年中,你們學習了很多專業知識和本領;走出校門,你們將面對更多新的挑戰,學會合作,學會寬容,與人為善,結伴同行,你們的人生將更加多彩。普林斯頓大學曾做過一項分析,發現在成功的因素中,專業能力、知識和經驗只占1/4,而良好的合作和與人為善的精神將更有助于成功。
科學史上有一個經典故事。上世紀50年代,兩個機構都在進行dna結構的研究。
一個是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沃森和克里克,他們兩個人合作,研究dna結構,他們的研究成果被稱為二十世紀一個最偉大的發現,兩人同時榮獲諾貝爾獎。
另一個是加州理工的鮑林。鮑林教授是著名的化學和晶體學家,曾兩次獲諾貝爾獎,他對化學鍵有深刻的理解,在專業知識和對問題的理解上,鮑林比沃森和克里克是有利的,但因為dna雙螺旋關鍵的衍射實驗數據是由倫敦另外一個科學家弗蘭克林研究出的,而鮑林教授并不了解這些信息(沒有跟別人合作),因此錯失了dna結構這個二十世紀一個最偉大的發現。
最近一項統計也發現,超過2/3的諾貝爾獎是通過合作研究獲得的。實際上,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團隊精神、合作共享都是非常重要的。專業本領只是利用你自身的能量,只能提供一種機會,而合作共享將會給你帶來無限外在的能量,給予你更多的可能。
人們常講,大家都能看得見的機會并不是機會。真正的機會都被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窗戶紙,關鍵在于你是否遠見卓識,能夠看透這層紙,并還要有一根能夠捅破窗戶紙的手指。駕馭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獨立思考,不怕失敗,勇于開拓,不斷進取。
親愛的同學們,借此之際,我還想和你們一起緬懷前幾天剛剛去世的吳平副校長,他本應主持今天的畢業典禮,但一場意外奪走了他寶貴的生命。他是同學們尊敬的師長,是老師們親密的事業伙伴,這些天每個人都沉浸在無比的傷痛之中。千言萬語,臨別依依。期待你們健健康康,期待你們平平安安,期待你們順順利利!
同學們,學校聲譽最重要的來源是她培養出來的人,今后請時刻記得:你們的精神將代表浙大精神,你們的高度就是浙大的高度,你們的肩上擔著浙大的未來。相信你們,祝福你們!出發吧,孩子們!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八
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幾年前,同學們躊躇滿志、帶著忐忑和喜悅來到這里。今天,你們將懷著夢想和期待離開燕園,步入激動人心和充滿挑戰的未來。作為校長,我要向同學們表示祝賀,也希望借這個機會,向為你們的成長辛勤付出的老師、員工和家長們,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和敬意!
今年的畢業致辭,我想和大家談一個稍微嚴肅一點的話題:網絡時代,更需要理性。
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就在你們將要畢業的這段時間,世界發生了不少事情。一向嚴謹持重甚至有點保守的英國人,通過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備受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一反常態,沒有了關于社會價值和社會問題的理性探討,陷入了嘩眾取寵和相互指責;還有,在里約奧運會的前夕,巴西的總統遭到彈劾,拉美和中東的一些國家動蕩不安,以種族和宗教為借口的戰爭和沖突不斷,極端主義蔓延,難民潮、恐怖主義讓所有善良的人都不能“隔岸觀火”了。一些悲觀的學者甚至認為,也許我們這代人,將會目睹“羅馬帝國崩潰”一樣的動蕩歷史。二戰結束70年、冷戰結束20多年之后,世界好像又轉入了某種“新常態”。
世界上發生的這些事情與我們并不遙遠。我們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也是這個時代的一部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甚至未來的人生軌跡,都可能因此而改變。世界所發生的這些事情,當然有其深刻社會根源。但大家是否想過,網絡和人們社交方式的變化,也為這些事情的發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大家知道,信息和網絡技術為知識的獲取和傳播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人們可以從網上方便地學習和獲取任何知識,也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思想。網絡技術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人們可以即時地與成百上千的人交換信息,這些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進步。但是,大家是否發現,伴隨而來的還有一些其他社會效應。大量的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信息,侵占了人們的靜心與沉思,也阻礙了令人感動的眼神與關切。在虛擬的社區里,人們的獵奇心態被放大,善良,因為習以為常而不受關注,而那些超乎常理的奇聞逸事、聳人聽聞的傳言被廣為傳播。缺少了當面的觀點交鋒和理性思考,膚淺的、迎合的、偏激的甚至粗魯的觀點大行其道。這些在傳統的社交體系中,也許算不了什么,但在網絡時代,信息的傳播更加扁平化了,你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一個不經意的轉發,也許會像蝴蝶翅膀,在遠方煽起一場颶風。網絡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任性了!
同學們,一百年前,蔡元培先生來北大擔任校長時,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張,打破了當時北大的陳腐風氣,奠定了現代中國大學的思想基礎。蔡元培校長當時還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長。一百年來,他的這些主張一直為我們所堅守,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北大人,也形成了北大“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這些思想更顯得彌足珍貴。
在信息時代,大學已經不再能夠壟斷知識了,但大學所代表的人類理性思維,卻變得更加重要,更加不可或缺!大學幫助學生學習和了解人類文明的精髓,培養跨文化、跨文明的思維能力與交流能力,使他們具有寬廣的視野和正確的歷史觀;大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使他們明辨是非、堅持真理,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大學應當使學生牢固樹立核心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們懂得,簡單的拿來主義并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民粹和狹隘民族主義也不行,我們要探索出一條中國自己的道路。
同學們,你們在北大、在燕園度過了最美好的幾年時光。這幾年,你們付出了,也收獲了。從燕園眺望世界,我們不止一次地問自己:這個世界會更好嗎?今天,當你們將要從燕園走向世界的時候,請一定要告訴自己,北大人的一生都是努力使這個世界朝著好的、向上的、光明的方向發展。
在這分別的時刻,我希望伴隨你們的不僅有專業知識和生存能力,還有經過激烈思想碰撞所形成的堅定信念和價值觀;不僅有真誠的同學情誼,還有北大人的家國情懷;不僅有對燕園生活的美好記憶,還有守正、奉獻、超越和“敢為天下先”的使命感。我相信,你們在北大收獲的一切,都將激勵你們,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去弘揚正氣,去堅守正道,去不斷創新,去引領未來。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充滿機遇、孕育夢想的時代,一個瞬息萬變、荊棘叢生的時代。我們都是被歷史所塑造的,但我們也正在和將要創造歷史。勇敢地融入時代,是每個北大人最好的選擇。
北大精神將生生不息,與你們同在!
謝謝大家!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九
各位敬愛的老師、可愛的師弟師妹,上午好!
感謝你們讓我來分享生命中重要的時刻,這是我的榮幸!
畢業是結束,更是開始,從此你們將走進一個全新世界。在這樣一個臨界點,你們的心中,除了萬丈豪情、離愁別緒,或許還有一點點茫然,對于未來的茫然。
歷史是公正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我們畢業時,有單位、有宿舍,但沒有選擇的機會;今天,你們沒有保障,但有選擇的機會。你們中的很多人會感到兩難:如果堅持理想,可能生活窘迫;如果遷就現實,可能與理想漸行漸遠。未來的日子里,該如何在理想和現實中尋找到平衡點、尋找到事業的起點?我想說,即便現實很骨感,仍然要努力實現豐滿的理想。
我想和大家分享三個人生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拿得起放得下。
我的同班同學于川,1988年畢業于北大中文系,九十年代中期已經擁有一家規模可觀的科技公司,在世俗的眼光中,他無疑是令人艷羨的成功者。但他卻驚世駭俗地關閉公司,徹底回歸文學夢想。也許是紀伯倫提醒了他:不要因為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自己為什么出發。
為了挽回此前所有蹉跎的歲月,他以超常的真誠、勤奮、熱情投入寫作,轉型的陣痛劇烈并且持久,他卻甘之如飴,終于大器晚成,迄今已發表12部長篇小說、三部電視劇本,其中,小說《最后一個貝勒》20xx年創造了影視改編授權費用的全國紀錄,電視劇《青果巷》今年三月在央視八套黃金時段播出,并獲得廣電總局首屆年度優秀劇本獎,全國只有18部劇本獲獎。
拿得起放得下是很難到達的人生境界,于川做到了,相信他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第二個故事是持之以恒。
我的好友孫維寧,1988年畢業于復旦新聞系,1991年自費赴美留學,臨行前他說未來的人生目標是用英語寫作。外人很難想象他是如何度過那些漫長而艱難的日子的,也很難想象他經歷過多少坎坷。語言不通,所有開支都得靠自己打工,但他矢志不渝,積極融入美國社會,在語言、文化上為理想做準備。20xx年獲得南加大電影學院編劇碩士,是這所美國頂級電影學院歷史上第一位母語非英語的華人編劇碩士,并且他的一部英文電影劇本在好萊塢的大賽上獲得一等獎,為他頒獎的是喬治盧卡斯。
孫維寧剛剛進入電影業時,好萊塢競爭殘酷,中國電影在低谷徘徊,誰也無法預見未來。所有人都勸他,從事別的掙錢又快又多的行業,但他喜歡電影,并堅持下來,終于厚積薄發,等到了中國電影的爆發期。今天,邀請他寫劇本的都是中國一流的電影導演。請記住他的名字,他的事業高峰遠未到來!
第三個故事是聽從內心召喚,做自己喜歡并且快樂的事。
說完兩位好兄弟,該說我自己了。
我畢業就進了中國新聞社,那里寄予著我的青春與夢想,我也殫精竭慮付出了無數汗水,中新社傳統業務有文字通稿、圖片通稿,我率領團隊發起并創立了第三個通稿業務—視頻新聞,當時被互聯網同行譽為最領先的視頻新聞。20xx年,我決定離開,許多好友勸阻我,你老大不小的,別折騰了!再說你那個位置還不錯。我說:中新社有很多才華橫溢的前輩,但他們退休時可能對自己的人生有遺憾,我不想重復他們的命運!
在體制內的無數個難眠之夜,我曾捫心自問:這是我想要的快樂自由的人生嗎?
個人就像是機器上的零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風華正茂、理想遠大的青年熬成了中年,黑發熬成了白發,經歷了多年現實的壓迫和生活碎片的磨礪,理想逐漸模糊,碌碌一生似乎是命定的歸宿,很多人認命了。但是我不相信!我喜歡北島那句詩:“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但當我真的走出中新社那扇大門時,二十二年沉甸甸的努力似乎頃刻間化為烏有,而未來變得從未有過的模糊、不確定。妻子鼓勵我說,以后成不成無所謂,只要你開心,大不了咱們用房子養老。
就這樣,我走進了開心麻花。不久前有朋友問我,當時為什么敢于在四十多歲的高齡下海?我說,我對錢沒有太多的欲望,下海本來是為了找樂,但找到的不僅是樂。
喬布斯說,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做我無比鐘愛的事。
于川、孫維寧、還有我們那一屆很多同學,無論多么坎坷,無論走過多少彎路,也許默默無聞,但都堅守夢想,都在腳踏實地地做著自己無比鐘愛的事,他們是這個時代的脊梁。你們如此年輕,有著大把時間,有著足夠多的選擇,未來有著無限可能,還會擔心骨感刺破豐滿嗎?那么,請勇敢地出發吧!
魯迅先生認為,人類要經歷生存、溫飽、發展三階段。現實人生中,每個人都在追求著,有人注重地位,有人注重財富,有人注重內心,有人注重形而下。在我看來,真相是每個人都試圖從不同的路徑探求人生的意義、理想和幸福感。
我想說說我的幸福感。每當開心麻花結束演出,劇院里響起觀眾潮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我總感覺到一股暖流在體內激蕩,眼眶不斷濕潤,難以言表的各種愉悅、幸福、感恩之情涌上心頭,那種感覺是金錢、地位都換不來的,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所謂成功換不來的,因為觀眾就坐在對面,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他們的呼吸、他們的歡樂。
20xx年4月,北京一位隨時可能生產的準媽媽帶著全套住院的行李走進我們的劇場;20xx年6月,深圳一位準媽媽在看戲兩小時后生女,發微博感謝開心麻花讓她的女兒在笑聲中來到人間;20xx年12月,北京一位腦手術患者的最大心愿就是手術前看一場開心麻花;20xx年1月,北京一對準備離婚的夫妻在看戲后私信演員,感謝開心麻花讓他們明白了真愛,他們會珍惜彼此,攜手以后的人生
生命有限,快樂永恒,傳遞快樂是有功德的,能給那么多朋友帶來歡樂,不僅我們個人是快樂的,我們的人生也因此更有意義!我快樂,我存在!
我們同學聚會時常談到一個共識:非常幸運在北大中文系接受了扎實的基礎教育,雖然沒上過一門經世致用的課程,但并不影響我們快速成長。因為北大教給了我們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嚴謹的學風、理性建設性的態度、人道主義的情懷,更為重要的是,當我們走出校門時,經過古今圣賢思想、胸懷、境界的洗禮,我們的內心平和而充盈,無論順逆、無論進退、無論寵辱,無論環境多么浮躁功利,都會不畏浮云遮望眼,腳踏實地為理想奮斗。
我想,你們一定一樣在北大收獲了你們一生最重要的精神財富,剛才你們喊出的“中情不渝,文載道義”、“學當儒林之冠,行為天下之先”,說得非常好。以后的日子里,北大將成為你們的精神家園支持你們勇敢前行。
今天,功利主義盛行,無數人間悲劇告訴我們,急于求成的功利主義是短命的、危險的,而理想主義是長久的、快樂的。只有堅定的理想主義者才能達到高遠的人生境界!
就讓理想主義的光芒驅散功利主義的陰霾吧,哪怕僅僅從改變自我開始,一個人的改變就會影響到一群人,一群人的改變就會影響到社會。這樣的事,北大人應敢為天下先!
祝愿大家都能堅定自己的人生理想,無論經歷多少坎坷,當然最好一路順利,都能快樂地去實現夢想。再過四、五十年,回首往事時,會驕傲地說:我收獲了圓滿的人生!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十
親愛的同學們、敬愛的老師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畢業典禮。首先,讓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圓滿完成學業、即將踏上新的人生征程的畢業生同學們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美好的祝愿!
在這具有特別紀念意義的時刻,請同學們響應我的三個提議。
首先,請同學們把藏在心底的感恩送給為你們含辛茹苦、無私奉獻的父母及家人,他們是你們成功地走到今天、勝利邁向明天的力量源泉。請同學們發自內心地向你們的父母及親人深情地道一聲:永遠感恩你們!
其次,請同學們把心底的感激之情送給為你們默默付出的老師,是他們甘愿燃燒自己,照亮你們。請同學們發自內心地向你們的恩師道一聲:感謝!
最后,請同學們把心底的的祝愿送給四年同窗與共的學友,四年情深,四年彌足珍貴。請同學們發自內心地相互誠摯地道一聲:一路珍重,他日再相逢。
大學生活是人生中最令人難忘的階段,也是影響人生發展的最重要階段,武昌理工學院是你們人生中的重要驛站,梅南山下定格了你們許多美好的回憶,湯遜湖畔揚起了你們理想的風帆。此時此刻,我感到無比的驕傲、無比的欣慰、無比的珍惜。而更多的則是牽掛,牽掛同學們能否適應社會,牽掛同學們能否經受挫折,牽掛同學們能否堅守成功目標。
同學們,武昌理工學院是一所年輕的大學,盡管我們在同類大學中排名靠前,但我們同我國公辦高校比,我們還不是名校。正因為如此,在建校伊始,我就思考如何在一所年輕的大學里,在一個沒有一流大師的大學里培養出優秀人才乃至杰出人才,我們一直在探索,不斷地探索。我們從嚴治校,有時嚴格的不近人情,因為我們唯恐誤人子弟,欣喜的是我們的探索獲得了成功。我們的校友中,出現了成百上千的杰出人才。
同學們,在你們畢業之際,我想送給你們一份珍貴的禮物,這份禮物就是武昌理工學院的校訓“追求卓越,走向成功”。同學們已經學業成功和就業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事業成功,是實現人生的價值,努力成為社會棟梁和業界精英,創造出無愧于國家、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家庭、無愧于自己的驕人業績。有一首歌名叫“存在”,有一句歌詞是“有的人活著,卻如同死了,有的人死了,卻如同活著”,這就是人生價值的經典詮釋。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需要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艱辛和努力。需要承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要視吃虧是福,吃苦是福,成功的秘訣是堅持、堅持、還是堅持!成功的人不是才華橫溢的人,而是堅持到底的人。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要求做一個忠實的人、厚道的人、踏實的人。忠實于從事的事業,為人厚道誠實、表里如一、腳踏實地、做一件事像一件事。萬丈高樓平地起,從小事做起。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要求終生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勇立潮頭,停止學習,馬上落伍。追求卓越、走向成功要求在三十歲前完成人生三件大事:跟對人、入對行、選對伴。做對事、贏一次,跟對人,贏一生。良禽擇木而棲。男怕入錯行,在當代,男女都一樣入對行,不成功都難,入錯行,再努力也難,選擇比努力重要。古人云:“婚姻乃終生大事,選擇愛人就是選擇生活,選擇未來。這三件大事你三十歲前完成了,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同學們,“追求卓越,走向成功”是武昌理工學院培育的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我衷心希望這一大學精神永遠是你們的精神支柱,這一大學文化永遠是你們成就事業的深厚底蘊。讓這種精神和文化永遠鞭策和鼓勵你們肩負使命,不負眾望。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僅八個字,但愿這無法用貨幣衡量其價值的禮物,永恒的珍藏在你們心靈里,成為你們前進道路上永不衰竭的動力之源。
親愛的同學們,母校永遠是你們的精神家園,教職員工永遠是你們的親人。我們將時刻關注你們卓越的捷報,企盼你們成功的喜訊,祝愿你們載譽凱旋!
謝謝!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十一
同學們、老師們、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歡聚一堂,隆重舉行20xx屆學士學位授予典禮。在此,我代表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全體委員和學校黨委、行政以及全校師生員工,向圓滿完成學業并獲得學士學位的9613名畢業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同學們的成長付出了辛勤勞動的全體教職員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始終關注并支持同學們刻苦學習的各位家長親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豐收源于希望的種子,源于肥沃的土壤,源于辛勤的耕耘。回首大學四年時光,在座的同學們在川大這片求學凈土上,揮灑了無數激情與汗水,深深留下了探索真知與追求真理的腳印。在你們大學四年中,你們親歷并參與了學校110周年校慶、本科教育教學水平評估等重大活動,不僅深刻領悟了川大厚重歷史積淀,更生動展現了川大人優秀的綜合素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你們親身感受和面對了“5?12”汶川地震,你們第一時間自發地去抗震救災第一線當志愿者,全面、全力、全程參與災區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用無私無畏的精神書寫了中國力量,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詮釋了川大的價值追求;你們,積極參與并真正受益于學校在全國率先出臺的“四川大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實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舉措。你們作為首批從在校本科生中選拔培養“雙特生”的嘗試者,作為首批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高質量、多樣化”改革的參與者,真正實現了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
同學們,四年來,你們不僅在學業和思想上取得了長足進步,更共同見證了四川大學辦學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之一。20xx年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國家制定出臺《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機遇,制訂并啟動了指導學校未來5-20xx年發展的《四川大學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重點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舉措,構建完善了“三大類”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啟動了“雙特生”選拔培養,實施了“兩階段”、“三大類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過程改革和本科畢業論文“高質量、多樣化”改革等舉措,真正形成了具有川大特色的教育質量觀、教育公平觀、教育多樣觀和全面發展教育觀。在此基礎上,率先在全國高校中系統提出了確立“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實施“全員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健全“全方位服務”育人管理體系。同時,學校全面推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發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可喜成績:在你們大學的四年中,學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從6個增加到10個;院士從9人增加到13人;新增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18人;學校科研總經費從7.5億元增加到12.1億元;新增國家科技三大獎6項。
特別是在本科教育教學方面,20xx年以來,我校國家精品課程增加了3門,總數達到28門;國家教學名師從5名增加到10名,國家教學成果獎增加8項,總數達到25項;成為全國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及“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此外,各類學生獲獎數從643項增加到1434項,特別是在第六屆“挑戰杯”競賽中,我校學子獲得金獎2項、銀獎1項,金獎數和獲獎數均居全國第一。同學們,這些成績,是你們勤奮學習、勇創佳績的體現,也是老師們辛勤培育的成果,更是學校發展的歷史畫卷中光輝奪目的篇章。在此,我謹代表學校黨委和行政向為學校發展做出了貢獻的同學和老師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過去的四年里,你們始終堅持夢想與奮斗同在,實現與超越并存。今天的畢業典禮,見證的不是學生生涯的結束,而是鑄就未來輝煌的開始。作為同學們的師長,我衷心地期望,即將離開校園、走向社會的你們當中,能夠產生成就斐然的科學家,能夠產生造福人類的政治家,能夠產生獨領風騷的文學家和藝術家。但我最為期待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成才之前,真正成人。
人之為人,關鍵在于有理想。希望你們始終懷有愛國興邦之志,把奉獻社會作為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標。只有有民族責任感和國家責任感的大學,才能培養出對社會、民族和國家負責任的學生;只有勇于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承擔責任的學子,才能真正成為國家棟梁、社會精英。百余年來,四川大學始終堅持把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推動社會發展作為自身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并堅持把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主線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真正使川大培養的每個學生有知識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責任。同學們,希望你們無論今后走向哪里,都能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擁有“經國緯政,法澤天下”的氣度,擁有“經世濟民,福澤萬邦”的情懷,甘于奉獻,勇于付出,在投身國家發展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貢獻聰明才智,在實現國家和民族振興的歷史進程中書寫美好人生。
人之為人,關鍵在于有道德。希望你們擁有保持寬厚平和之心,把虛心從善作為不斷完善的人生境界。莊子曾經說過,“勢為天子,未為貴也;窮為匹夫,未為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我們當中并非所有人都有機會名揚萬里,但只要擁有一顆充滿愛和付出的心靈,每個人都可以變得偉大。同學們,無論你們今后繼續從事學術研究,還是走上工作崗位,希望你們能夠堅守最基本的學術道德、職業道德和做人的底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名利觀,待人以誠、與人寬容、誠實守信、謙虛謹慎,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讓自己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獲得真正的快樂。
人之為人,關鍵在于有堅持。希望你們始終保持堅韌不棄之舉,把拼搏進取作為追求卓越的人生信條。我一直認為,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別是智商,最大的差別是堅持。一切成功都源于堅持。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每天都堅持、都朝奮斗的方向持之以恒,就必定會比別人成功、比別人走得更遠。偶有成功,決不是得意自滿的資本,倘遇困境,也不是氣餒絕望的理由。人生前進的道路上,會有鮮花,也必然會有荊棘,在挫折中成長會使人更聰明、更強壯。希望你們都能以豁達的心態直面高潮與低谷,以寬容的性情去對待失落和坎坷,永遠都不要喪失信心,不要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打翻的牛奶上,在你們終有所獲之前,千萬不要停下尋覓的腳步。要相信,一旦通過逆境的考驗,你們就會更加了解自己,就能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
同學們,今天你們已經學有所成,即將滿懷希望去開拓自己的錦繡前程。無論今后你們身處何地、從事任何工作,我們都期待你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更希望你們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同學們,人生就像故事,不在于多么漫長,而在于是否精彩。我相信,川大四年的學習生活,已經為你們成就精彩人生做好了良好鋪墊,為你們實現凌云壯志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后,四川大學作為你們母校,將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注和支持你們的發展,這里將永遠是你們的堅強后盾,是你們的精神家園。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在展翅高飛的同時,能常回家看看,讓母校與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同分擔失敗的挫折。
同學們,我衷心地愿你們在國家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大顯身手、大有作為,成功實現自我的理想與抱負,并以驕人的成績,伴隨祖國與母校,共赴輝煌!
最后,祝同學們前程似錦,鵬程萬里!
謝謝大家!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十二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
我記得你們的自行車和熱水瓶常常被偷,記得你們為搶占座位而付出的艱辛,記得你們在寒冷的冬天手腳冰涼,記得你們在炎熱的夏季徹夜難眠,記得食堂常常讓你們生氣,我當然更記得自己說過的話:我們絕不賺學生一分錢”,也記得你們對此言并不滿意。但愿華中大不會忘記關于校園丑陋的記憶,只要我們共同記憶那些丑陋,總有一天,我們能將丑陋轉化成美麗。
不要忘了,讀書致遠。盡管你們已經讀過很多書,讀書卻是一輩子的事,閱讀會給你智慧與精神,給你到遠方的方向與方法;請記住寧靜致遠,浮躁不會把你帶至遠方,不要為眼前的名和利而耗盡你終生的利益;要知道“知止”可以致遠,尤其走得很快的時候,稍微歇一歇,想一想,你會走得更遠;你們要善于與他人協力,攜手共進而更容易致遠,“神九”的三位航天員若不齊心協力,何以到達遠方的“天宮”?
我知道,你們還有一些特別的記憶。你們一定記住了“俯臥撐”、“躲貓貓”、“喝開水”,從熱鬧和愚蠢中,你們記憶了正義;你們記住了“打醬油”和“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從麻木和好笑中,你們記憶了責任和良知;你們一定記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來有一天,或許當年的記憶會讓你們問自己,曾經是姐的娛樂,還是哥的寂寞?
你們中的大多數人,即將背上你們的行李,甚至遠離。請記住,最好不要再讓你們的父母為你們送行。也許你會選擇“膠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蝸居,成為蟻族之一員。沒關系,成功更容易光顧磨難和艱辛,正如只有經過泥濘的道路才會留下腳印。請記住,別太多地抱怨,成功永遠不屬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無濟于事;請記住,別沉迷于世界的虛擬,還得回到社會的現實;請記住,“敢于競爭,善于轉化”,這是華中大的精神風貌,也許是你們未來成功的真諦。
如果問你們關于一個字的記憶,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們不喜歡“被就業”、“被堅強”,那就挺直你們的脊梁,挺起你們的胸膛,自己去就業,堅強而勇敢地到社會中去闖蕩。親愛的同學們,也許你們難以有那么多的記憶,也許你們很快就會忘記根叔的嘮叨與瑣細。盡管你們不喜歡“被”,根叔還是想強加給你們一個“被”:你們的未來“被”華中大記憶!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未來一定與國家的未來聯系在一起。三十多年來,我們的國家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我們還沒有完全趟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那條河。未來,前面是否還有石頭可摸?黨和政府號召創新社會管理,我們如何能有一個健全的公民社會?未來是否有你的一份責任?
抖落著,紛紛雪花——寒梅早報,歡笑著,豐收果實——生息靜待。忍耐著,烈烈酷暑——干實稷穗,滋潤著,綿綿細雨——火熱情懷。春夏秋冬——未來,原來是時間的至愛。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篇十三
同學們、老師們、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歡聚一堂,隆重舉行20xx屆學士學位授予典禮。在此,我代表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全體委員和學校黨委、行政以及全校師生員工,向圓滿完成學業并獲得學士學位的9613名畢業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同學們的成長付出了辛勤勞動的全體教職員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始終關注并支持同學們刻苦學習的各位家長親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豐收源于希望的種子,源于肥沃的土壤,源于辛勤的耕耘。回首大學四年時光,在座的同學們在川大這片求學凈土上,揮灑了無數激情與汗水,深深留下了探索真知與追求真理的腳印。在你們大學四年中,你們親歷并參與了學校110周年校慶、本科教育教學水平評估等重大活動,不僅深刻領悟了川大厚重歷史積淀,更生動展現了川大人優秀的綜合素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你們親身感受和面對了“5?12”汶川地震,你們第一時間自發地去抗震救災第一線當志愿者,全面、全力、全程參與災區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用無私無畏的精神書寫了中國力量,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詮釋了川大的價值追求;你們,積極參與并真正受益于學校在全國率先出臺的“四川大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實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舉措。你們作為首批從在校本科生中選拔培養“雙特生”的嘗試者,作為首批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高質量、多樣化”改革的參與者,真正實現了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
同學們,四年來,你們不僅在學業和思想上取得了長足進步,更共同見證了四川大學辦學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之一。20xx年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國家制定出臺《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機遇,制訂并啟動了指導學校未來5-20xx年發展的《四川大學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重點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舉措,構建完善了“三大類”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啟動了“雙特生”選拔培養,實施了“兩階段”、“三大類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過程改革和本科畢業論文“高質量、多樣化”改革等舉措,真正形成了具有川大特色的教育質量觀、教育公平觀、教育多樣觀和全面發展教育觀。在此基礎上,率先在全國高校中系統提出了確立“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實施“全員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健全“全方位服務”育人管理體系。同時,學校全面推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發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可喜成績:在你們大學的四年中,學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從6個增加到10個;院士從9人增加到13人;新增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18人;學校科研總經費從7.5億元增加到12.1億元;新增國家科技三大獎6項。
特別是在本科教育教學方面,20xx年以來,我校國家精品課程增加了3門,總數達到28門;國家教學名師從5名增加到10名,國家教學成果獎增加8項,總數達到25項;成為全國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及“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此外,各類學生獲獎數從643項增加到1434項,特別是在第六屆“挑戰杯”競賽中,我校學子獲得金獎2項、銀獎1項,金獎數和獲獎數均居全國第一。同學們,這些成績,是你們勤奮學習、勇創佳績的體現,也是老師們辛勤培育的成果,更是學校發展的歷史畫卷中光輝奪目的篇章。在此,我謹代表學校黨委和行政向為學校發展做出了貢獻的同學和老師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過去的四年里,你們始終堅持夢想與奮斗同在,實現與超越并存。今天的畢業典禮,見證的不是學生生涯的結束,而是鑄就未來輝煌的開始。作為同學們的師長,我衷心地期望,即將離開校園、走向社會的你們當中,能夠產生成就斐然的科學家,能夠產生造福人類的政治家,能夠產生獨領風騷的文學家和藝術家。但我最為期待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成才之前,真正成人。
人之為人,關鍵在于有理想。希望你們始終懷有愛國興邦之志,把奉獻社會作為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標。只有有民族責任感和國家責任感的大學,才能培養出對社會、民族和國家負責任的學生;只有勇于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承擔責任的學子,才能真正成為國家棟梁、社會精英。百余年來,四川大學始終堅持把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推動社會發展作為自身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并堅持把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主線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真正使川大培養的每個學生有知識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責任。同學們,希望你們無論今后走向哪里,都能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擁有“經國緯政,法澤天下”的氣度,擁有“經世濟民,福澤萬邦”的情懷,甘于奉獻,勇于付出,在投身國家發展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貢獻聰明才智,在實現國家和民族振興的歷史進程中書寫美好人生。
人之為人,關鍵在于有道德。希望你們擁有保持寬厚平和之心,把虛心從善作為不斷完善的人生境界。莊子曾經說過,“勢為天子,未為貴也;窮為匹夫,未為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我們當中并非所有人都有機會名揚萬里,但只要擁有一顆充滿愛和付出的心靈,每個人都可以變得偉大。同學們,無論你們今后繼續從事學術研究,還是走上工作崗位,希望你們能夠堅守最基本的學術道德、職業道德和做人的底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名利觀,待人以誠、與人寬容、誠實守信、謙虛謹慎,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讓自己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獲得真正的快樂。
人之為人,關鍵在于有堅持。希望你們始終保持堅韌不棄之舉,把拼搏進取作為追求卓越的人生信條。我一直認為,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別是智商,最大的差別是堅持。一切成功都源于堅持。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每天都堅持、都朝奮斗的方向持之以恒,就必定會比別人成功、比別人走得更遠。偶有成功,決不是得意自滿的資本,倘遇困境,也不是氣餒絕望的理由。人生前進的道路上,會有鮮花,也必然會有荊棘,在挫折中成長會使人更聰明、更強壯。希望你們都能以豁達的心態直面高潮與低谷,以寬容的性情去對待失落和坎坷,永遠都不要喪失信心,不要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打翻的牛奶上,在你們終有所獲之前,千萬不要停下尋覓的腳步。要相信,一旦通過逆境的考驗,你們就會更加了解自己,就能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
同學們,今天你們已經學有所成,即將滿懷希望去開拓自己的錦繡前程。無論今后你們身處何地、從事任何工作,我們都期待你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更希望你們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同學們,人生就像故事,不在于多么漫長,而在于是否精彩。我相信,川大四年的學習生活,已經為你們成就精彩人生做好了良好鋪墊,為你們實現凌云壯志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后,四川大學作為你們母校,將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注和支持你們的發展,這里將永遠是你們的堅強后盾,是你們的精神家園。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在展翅高飛的同時,能常回家看看,讓母校與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同分擔失敗的挫折。
同學們,我衷心地愿你們在國家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大顯身手、大有作為,成功實現自我的理想與抱負,并以驕人的成績,伴隨祖國與母校,共赴輝煌!
最后,祝同學們前程似錦,鵬程萬里!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