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五臺山旅游作文篇一
五臺山沒有黃山陡峭;沒有泰山雄偉;也沒有嵩山領秀。但是,它也有它獨特的景色,不信,你看:北臺涼漠無情,炎炎夏日卻寒風刺骨;西臺美麗迷人,在西臺能讓你一飽“夕陽無限好”的眼福;東臺迷霧朦朧,靈氣逼人,凌晨,紅彤彤的太陽從東方升起,是絕好的觀日景點;南臺百花爭艷,紅、黃、橙、藍、紫……各色花兒都迎著太陽綻放;中臺就更美了!望雪山、看日出、觀日落、賞百花,美輪美奐。
我們踏著清晨的水霧,來到了塔院寺。只見寺中有一大葫蘆形白塔,威嚴地矗立在中央。這就是五臺山的標志性建筑物:舍利塔,據說里面供奉著百年舍利。塔周圍有許多寺廟,青褐色的屋脊,褐紅色的墻體,房脊兩側龍飛鳳舞,很是有特色。
爬上菩薩頂,極目遠眺,山下寺院林立,香煙彌漫,沿著蜿蜒的山路爬行的游人們都變成了小螞蟻。抬頭仰望,山上白云繚繞,仿佛仙境一般。
山上的天氣就像娃娃臉,這會兒又下起瓢潑大雨。豆大的雨珠打彎了枝椏,打落了樹葉,打飛了樹上氣息的鳥兒……
我們趕緊捂著頭往山下跑,突然一個與周圍格格不入的景象映入眼簾:一位老僧穿著百衲衣,神態自若地往山上走,身邊的大雨他都視而不見。當我得知他是從九華山徒步過來的,便對他肅然起敬,佩服之情油然而生:“這要有多大的動力啊!”
下午我們坐上車,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爬著東臺頂。一路迎著濃重的霧氣,車的兩邊是傾斜的草坡,上面有著成群結隊、悠閑自在的牛羊。
到了半山腰,我下車玩耍,濕漉漉的水汽迎面撲來,接著就聞見一股泥土的芬芳。草坡上有許多不知名的花兒,紅的、紫的、黃的、白的……各種各樣。由于山上霧氣重,所以每個花瓣上都掛著晶瑩剔透的露珠。再向遠處望去,四周的山連綿起伏,加上霧的點綴,形成一幅大自然的水墨畫。
五臺山真是大自然的經典之作,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要好好珍惜。
五臺山旅游作文篇二
游客們大家好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地區五臺縣,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譽中外,有此殊榮,一是,這里是我國最早建寺的地區之一,而且從古至今,這里的寺僧在規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記載,這里是佛教四大菩薩之首文殊菩薩的道場;三是,歷朝歷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別關注這里,這里是我國唯一的青廟和黃廟共生榮的佛教圣地。
五臺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旅游區。“五百里道長風風雨雨,依然日出東臺。月掛西峰,花放南山,雪霽北巔。兩千年香火斷斷續續,又是晨鐘悠揚,晚罄清澈,香煙繚繞,勝幡翩躚。”寫出了五臺山的悠久歷史和奇異風光。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顯通寺,在五臺山寺院當中,顯通寺的規模最大,歷史最古和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是五臺山佛教界最為尊崇的領袖寺廟。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鐘樓,這是五臺山最大的一口銅鐘——長鳴鐘,重達9999.5斤。
顯通寺沒有天王殿,只有兩通石碑,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龍虎二碑,此二碑寓意為龍虎把門,不勞駕四大天王。
顯通寺,占地120畝,殿堂樓舍400多間,正院內中軸線排列七座大殿,依次為: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和后高殿。
現在我們來到了觀音殿,殿內供奉著三尊菩薩.中間為觀音菩薩,兩邊分別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兩側擺滿了經書,故也稱藏經殿.
觀音殿外邊一左一右兩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著<<御制顯通寺碑文>>,一通無字,無字碑.這通無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贊美顯通寺的雄偉,壯麗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難以用文字表達.
參觀完了觀音殿,我們就來到了,大文殊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寺廟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這座文殊殿卻加了個”大”字,這個大字有四層含義:顯通寺是五臺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臺山寺院中建筑面積最大之一,是五臺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薩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這里可以同時拜到五方文殊,當地人稱其為方便朝臺.
好,現在我們去全寺的中心,顯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寶殿,它是五臺山殿宇之最,重頂飛檐,巍峨寬大,占地一畝二分,里面供奉橫三世佛.中間為婆娑世界的釋迦牟尼,左側為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側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大雄寶殿即釋迦牟尼的尊稱,寓意像大勇士一樣,英勇無畏,無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撐整個大殿,進到大殿感到十分寬敞,此殿,是五臺山最大的大雄寶殿,也是寺里舉辦盛大佛事活動的場所
這是顯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結構
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白色全磚建筑是無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磚壘砌而成.沒有用梁柱,所以叫無梁殿,又因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無量,所以我們稱之為無量殿,從外觀看,似歐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純潔,在這里象征佛教的無限光明。整個大殿從外看是7間,實際為3間,外觀2層,內為1層。殿內中間供奉佛祖的抱身像盧舍納佛,體現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五臺山旅游作文篇三
首先先贊嘆大家,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今天要踏上前往五臺山的旅途,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曾發過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無上利益福德。所以大家此次五臺山之行,也必然能夠得到文殊菩薩的保佑加持,相信此行一定會圓滿吉祥。
大家也許都聽說過,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而五臺山居其首位。這四大佛教名山,分別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縣。地藏菩薩道場是安徽的九華山。普賢菩薩的道場是四川峨眉山。觀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賢大行。而文殊菩薩呢,是大智,他老人家的道場就是我們將要去參拜的五臺山。佛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叫作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大家也許都聽說過,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用大智慧到達彼岸。可想而知,想要到達生死苦海的極樂彼岸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大智慧,還不是一般的聰明智慧,這種智慧,能斷煩惱的智慧佛家稱它為般若。我們的文殊菩薩,般若智慧堪稱第一,號稱七佛之師,曾是七尊古佛的老師,學生都成佛了,老師還非常謙虛的作菩薩。雖然是菩薩,但他的大智慧大家可想而知也。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五臺山,今天我們將要去的五臺山古時稱作清涼山,為什么稱清涼山呢,一是因為五臺山山勢海拔很高,尤其是它的幾個臺頂,既使夏季也有可能見到白皚皚的積雪。所以自古以來,五臺都是避暑朝圣的勝地。想當年康熙皇帝就曾經五次前往參拜五臺山,當然據史料記載,他五次前來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尋他的父親,那就是相傳在五臺剃發出家的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大家都看過《孝莊秘史》吧,那個片子拍得順治沒有出成家,雖有意愿,但沒遂愿。當然順治出家根本起因不是想要超越輪回,度脫苦海乃至自覺覺他廣度眾生,他是因為他的愛妃去世,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所謂的心灰意冷。反正順治是否真的出家,這是一個清史之迷。但是,康熙五次前訪五臺山多少說明了些什么,并且史書記載其中一回孝莊太后還一同前往,但因年事以高身體不適中途而返。我們在電視上看到順治題到墻上的一首出家詩,名義上是順治作的,但據考證,是順治的兒子,康熙皇帝代作的,寫得非常好,境界也很高,他說:“天下叢林飯似山,衣缽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朕乃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最后一句講什么:“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戰幾時休,我今撒手歸山去,管甚千秋與萬秋”。康熙為他爸爸附了這么一首詩,你說順治出沒出家,大家自已猜一猜。
前面講的稱五臺山為清涼山是因為這里海拔高,夏季涼爽所以稱為清涼山。其實稱五臺為清涼的另一個真實的意義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五臺山是佛教名山,所以到五臺山參訪自然離不開佛法的光輝。在佛教中,稱我們人間為苦海,為什么苦呢?大家想一想,我們為了衣食住行,為了更好的發展,更多的掙錢,甚至是為了更好的小蜜,煩惱是沒有止境的。這種煩惱佛家稱它為熱惱。而清涼山呢,也就是我們的五臺山,它超出塵世熱惱之外,乃一處清涼圣地。它用大智慧超越出塵世間的煩惱,另外,它不僅自已超出,還能滅度世間眾生的煩熱。古人常常敬稱佛法為甘露法雨,就是這個意思。這個甘露法雨有什么現實功效呢,它能讓眾生把這個世間的苦惱看得破,認得清。讓我們站得高,望得遠,懸崖勒馬,苦海回頭。
什么叫看得破,認得清,就像那英的那首歌——霧里看花,借我一雙慧眼吧。向佛祖去借,向文殊菩薩去借吧。有了一雙慧眼,會教我們能夠認清哪些東西是真的對自己有用處的,哪些東西是有害的。哪些事情當為,哪些事情不當為。何時進,何時退,古人講的進退有度,這個尺度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什么叫站得高望得遠。佛家一個基本理論三世因果。對于靈魂的無有以及前世存在與否的研究,西方科學家正在如火如荼的在搞,并且已經取得許多很有成效的成果。大家都聽說過催眠術吧,它是怎么興起的呢。因為西方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個人成年后許多嚴重的心理問題可能都是他們小的時侯,孩提時期受到打擊而形成的。導致后期的心理扭曲以及心理疾病。他們希望這些心理疾病的病人在接受催眠的時侯將他們小時侯受的委曲、這些病灶通過催眠回憶起來,講述出來,心理醫生再進行同步的心理引導,從而把他們的病灶根除。正所謂心病還需心藥治。所以催眠術在西方很盛行。在這里要說明一下,催眠與睡眠是不一樣的,雖然兩個都是眠,但是這兩種形制下的腦電波是不一樣的。催眠這個詞的翻譯其實是不太準確的。那我講這些是什么意思呢,因為許多病人在催眠的形制下,本來想讓他們回憶起小時侯的病灶,但讓科學家們大為吃驚的是,這些人,有許許多多人回憶起的不僅是小時侯,而是前世甚至是前幾世的事情。而這些病因不是在今生,而是在前世甚至前幾世以前,因為受到的巨大的恐懼和苦難形成的。這些病人在催眠講述的同時,醫生都給他們錄了音,同時進行了很有效的心理引導,很多病人,嚴重的心理病人,就是這樣完全康復了。這是西方科學家的科研成果。所謂的科學,就是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實證求真,另一個是可重復性。在催眠研究的科學家中,有一位非常著名,他是美國的史蒂勞斯博士。他做出的這些確鑿案例的不下上萬次。幾十年間,上萬次的實驗,一次又一次向他證明:前生的存在,因果的輪回。當然史蒂勞斯博士本身是一個基督徒,基督教是不講輪回的,他只講下一世的天堂和地獄。所以這個結果也曾讓他詫異過一陣。但是他還是將他的這些研究成果公布出來了,因為他覺得有意義把這個實相公布于世人去研究。并且,當時教授所處的是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當時西方世界并未象今天對輪回研究那么普遍并且公開。在那種情況下,教授是要冒著犧牲自己學術生涯的情況下出了一本著作,那就是著名的《前世今生》。這本書出版后,教授是準備接受一片責罵與置疑的,但出他意料之外,許多他的同行,也都是心理醫生,非常支持他,并向他提供了大量他們在催眠狀態下病人們相似的案例,他們都能夠多少回憶起多世以前的情況。并且那些其他的醫生對教授說,我們也收集了許多案例,但我們都沒敢發表,您是天下第一人,因為我們也很怕遭到置疑和責罵。因為《前世今生》的發表引起了巨大的震動,美國核心科研雜志《神經與大腦》雜志發表了一篇對于此書的評論,他說:“如果史蒂勞斯博士不是在創造一個巨大的錯誤,則他必是二十世紀的伽利略。”大家都知道伽利略因為反對地心說,被終生囚禁,而布魯諾甚至被活活燒死。幸虧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言論自由百花齊放的時代,所以不會再像布魯諾那樣的擔憂。我講了美國科學家對輪回的研究是什么意思呢,史蒂芬斯博士他自已,一個基督教徒,他在研究出這些成果后,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你下一生生命的遭遇,完全是你自已造就的。”并不是上帝主宰的,也不是佛、菩薩、鬼神主宰的,而是自已造做的。正如中國一句古語叫做“自作自受”一樣。佛家一句名言:“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是,今生做者是。”說的也是同樣的意思,只不過是更精確全面了一些。所以我們知道了前生后世的存在,這會給我們現實生活什么啟示呢?那就是我們凡事可以隨之往開了想了,怎么樣呢,比如說,也許我們現在掙得沒有別人多,住得也許沒有別人好,境遇比不上別人強,但我們并不比別人傻,也許上學時我還比他成績好呢,怎么會是這樣呢。并且不是我們今世里沒有努力。那是什么原因呢,真實的原因是我們自已前世里沒有種下這么大的福哇。正所謂一句古語:“欲除煩惱須無我,各有前因莫羨人。”這樣一想,就可以想開些了。另外,我們還可以放眼看一看,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下來就生在富人家,叨著金湯勺出生的。而又有些孩子,生在邊遠的農村,衣食無著,忍寒忍餓。為什么生下就是如此不平等?另外,史蒂芬斯博士還得出一個結論:今世如果你有什么天賦的話,那是你前世里積攢下來的,不是今生你短短幾年、十幾年間就學得來的。所以白居易有一句名言:“書到今生讀已遲”。所以做父母的對孩子要善加引導而不是強迫。
另外更為重要的啟示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燒香供佛,“香”是代表信香,代表佛門的“戒”與“定”。其實佛家也很講究以花供佛,花是什么意思呢?是代表種善因必有善果,反之種惡因必有惡果。所謂的“如是因得如是果”。所以我們今生既使不如別人,那沒關系,我們還有未來,乃至還有來生。所以我們要把眼光放高、放遠,不要與人爭眼前的利益,不必去爭眼前的得失。也許別人費了大勁得來的果實,因為它的來路有些斑點,雖然香車美女圍繞,但這眼前的一切可能是潘多拉的匣子,他那個未來堪憂。也許我們這一世窮困潦倒,僅供溫飽,但心中有我們中心思想,有我們的理念、追求和底線,正如供佛以香美的花兒一樣,自然有香美的果實。種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所以前面才講,佛法是清涼的甘露法雨,可以滅卻人間多少苦惱,解除苦厄。這是佛法的啟示,講求凡事從因上去解決未雨綢繆。另外,冤冤相報何時了等這些名言警句也是從佛門因果輪回中得出的重要啟示。
假如三世因果可以張明的話,對于現實社會的人心維善乃至治安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有識之士細一思維必會得出的結論。比如說人們明了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后,假如得了些委曲他也許會想開些,受些冤枉也能大度些,別人對不起自已也能忍讓些,要做違法亂紀做奸犯科前也要惦量些。
正因為佛法可以讓可以讓眾生看得破,認得清,站得高,望得遠,還可以讓人懸崖勒馬,苦海回頭。從而佛教(佛陀的教育)才能夠讓眾生有一個真正的吉祥安康的未來。這也是清涼山稱為清涼的重要意義之一。
五臺山的由來
在大說起五臺山,一定有不少人知道這里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名揚中外的旅游勝地,可是若要問起五臺山名的由來,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大多數到過五臺山的人,通常只是到了以山西省五臺縣臺懷鎮為中心的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寺院群。而真正意義上的五臺山實際上是指五臺縣的五座相互連接環繞、挺拔秀麗的山峰。它們分別是: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和中臺翠巖峰。由于五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除了一些虔誠的佛教徒能夠登臨五峰臺頂朝拜文殊菩薩外,很少有人能夠到達五臺的。也是由于臺懷鎮寺院群分布在五座山峰之間,因此,通常人們把到過臺懷鎮就視為去過五臺山了。
五臺山原先并不叫五臺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稱作五峰山道場。這里曾是道士們修行的地方。到了東漢永平2019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從洛陽白馬寺來到五峰山一帶,認為這里是文殊菩薩講經說法的道場,于是就想在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薩。可是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漢明帝在洛陽白馬寺主持,舉行道士與兩位高僧的賽法,結果兩位高僧獲勝。從此,佛教界在臺懷鎮一帶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權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顯通寺。從此,歷經數朝歷代的修建、擴建,以臺懷鎮為中心的寺院最多時曾達到360多座,直到今天還保留著100多座。因此,五臺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位于全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至于五峰山更名為五臺山,這里面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據傳說,遠古時代的五峰山一帶氣候異常惡劣,常年酷暑,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時逢文殊菩薩在那里講經說法,見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發大愿拯救百姓脫離苦海。文殊菩薩裝扮成一個化緣的僧人,行程萬里到東海龍王那里尋求幫助。他在龍宮門口發現了一塊能散發涼風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帶了回去。當他把那塊大青石(東海龍王的歇龍寶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剎那間,那里一下變成草豐水美、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了。此后,那條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涼谷。人們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將那清涼石圈在院內。為此,五峰山又名清涼山。
后來,隋文帝聽說了此事,便下詔在五座山峰的臺頂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薩。即東臺頂的聰明文殊,西臺頂的獅子吼文殊,南臺頂的智慧文殊,北臺頂的無垢文殊,中臺頂的孺童文殊。在東臺頂能看日出,西臺頂能賞明月,南臺頂能觀山花,北臺頂能望瑞雪。這就是五臺山的由來。
五臺特產之砍三刀,又名油布袋,色呈金黃,綿甜利口,是五臺山人春節期間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關,家家制作,戶戶蒸食,代代相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五臺勞動人民生活貧困,常年以玉米為主食。為了改變這種單調乏味的飲食,五臺人便創制了一種粗糧細作的食品。炸制時,為使麻油滲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稱“砍三刀”。又因其吃起來油香四溢,故又稱“油布袋”。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油布袋”的口感人們在原來料的基礎上加入黍米面(俗稱黃米面),這樣再蒸出來口感勁道綿潤。更能激起你的食欲。
五臺特產---降龍木
降龍木俗稱六道子。為多年生灌木,葉小無刺,常叢生于山陰,其桿無心有結,每結自成紋路,紋路豎行,均為六道。灰皮去后,木面光滑,呈白色微黃。六道子生長緩慢,木質堅韌,木面光滑細密,且不易折,強力折之,斜茬似刀,鋒利如刃。它是家家喜用之物,用以作叉齒、耙齒,具有鐵制叉耙難有的優點。握之不冷不熱,提之不輕不重,堅韌如鐵,彈力如藤,為眾多人所喜愛。
六道子北方多有生長,但以五臺山生長的最有名。因為五臺山的六道子受過密宗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的加持,六條白線代表文書菩薩的六把智慧劍,可以斬斷眾生的煩惱。所以是念誦文殊菩薩圣號和文書菩薩心咒最理想的念珠,同時在密宗里它也是修行和文書菩薩有關本尊的理想念珠。每顆珠上都有六道天然形成的紋絡,象征著六字箴言(即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咪吽),有極強的加持力,可以鎮宅驅邪。戲曲《降龍木》或《斬子》中穆桂英拿的那條寶貝降龍木就是六道子。五臺山六道子佛珠,十分平宜樸實,像征六道輪回,帶此珠辟邪、平安、得大吉祥,又表義了大智文殊之加持,所以特別受學佛信眾之歡迎。可自己佩帶,也可作為不俗的特色吉祥禮品贈送親友。
五臺山澄泥硯,石刻硯乃五臺山旅游系列工藝紀念品久負盛名。澄泥硯為我國四大名硯之一,宋米市在《硯譜》中曾評為硯中第一。
本品質堅細膩而輕便,發墨不損害。此產品在1985年榮獲山西省第二屆工藝品旅游產品博覽會優秀作品獎,1986年獲山西省第三工藝品旅游產品博覽會銅牌獎,1988年獲輕工業部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產品一等獎。
臺硯是五臺山硯的簡稱,亦稱段硯,是我國三種名硯之一,與安徽歙州之歙硯、廣東肇慶之端硯等譽。臺硯分兩大類:石硯和澄泥硯
為什么拜佛?
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為導師,學佛的為人處世,積德修福,做一個慈悲與智慧的人,一個身心清凈、健康的人,一個快樂無憂的人,一個有益于社會、國家、眾生的人,一個無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該怎樣拜佛呢?關鍵是至誠恭敬。印光大師囑咐我們:“欲得佛法真實利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為什么拜菩薩?
一、彌勒菩薩:包容、歡喜
我們一進天王殿,第一個見到的,就是正當中供奉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滿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義就是什么資格才可以入佛門: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歡喜心接待一切眾生。所以彌勒菩薩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悅相。我們以清凈平等的心對待一切眾生,以滿面笑容接待一切大眾,這才是入佛門必備的條件。所以他是教學,而不可以把他當作神明來祭祀,那就錯誤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會對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體投地,不能不稱贊,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圓滿的設施。明了他對我們的教育意義,這就是拜菩薩了。
二、地藏菩薩:孝順、恭敬
地藏菩薩所表示的是孝親尊師,所以一部《地藏經》就是佛門的《孝經》,我們從這個地方學起。無論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都是從孝親尊師做起。然后把孝親尊師擴大,能夠孝順、恭敬一切眾生,這就是拜菩薩了。
三、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
觀音菩薩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樂,悲是幫助他人解脫煩惱和痛苦。慈悲一切、憐憫一切、救護一切眾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薩,就是以菩薩為榜樣,長養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會。因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愛護他人,才是真愛自己。
四、文殊菩薩:智慧、善巧
文殊師利菩薩,代表的是大智慧,圓滿的智慧,絕對不是迷惑顛倒,感情用事。佛門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是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個話對照起來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實它有道理的,因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愛。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禍害。如果是以智慧為基礎,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處,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實的功德。因此,拜菩薩,就是學習開發自己的智慧,為人處世,善巧方便,得當適宜。
五、普賢菩薩:應用、實踐
普賢菩薩代表實踐,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穿衣吃飯、學習工作、待人接物,能夠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落實在其中,這叫做普賢菩薩。拜菩薩,就是學習知行合一、解行相應。
這是我們修學佛法的四個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實踐。諸位想想,佛教里哪來的迷信?真正是叫我們破迷開悟啊!然后才能離苦得樂。
苦從哪里來的?
從迷來的。
樂從哪里來的?
從悟來的。
覺悟就樂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統統清楚,統統明了,自然就快樂了。你能夠掌握這個現實,你能夠自在地運用這個現實,支配這個現實,而不是被環境所支配。被環境支配,這個人很痛苦啊!自己有能力支配環境,支配自己生活,樣樣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樂呢?關鍵就在迷、悟啊!這些菩薩代表修學的綱領,都是叫我們真正地認識佛法,落實在生活中,使我們真正受益。
為什么拜羅漢?
羅漢是佛陀的學生,聽聞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脫了煩惱和痛苦。我們拜羅漢、數羅漢,就要學羅漢,聽聞佛法,修正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為,從而離苦得樂,身心清凈,生活幸福。
為什么拜四大天王?
走進佛寺大門,你看的第一個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彌勒菩薩;四大天王是護法,保護這個道場的。你懂得其真正的意思嗎?
一、東方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持國里面最重要的含意就是“負責盡分”。我們修身、齊家,也就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負責;自己是什么身分,就負擔起什么樣的職責。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每一個人在他自己崗位上都能盡忠職守,負責盡職,這才能護持國家,他表示的、教我們的是這個意思。持國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樂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什么呢?負責盡職要做得恰到好處,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講中庸,佛家講中道。就像弦一樣,你要是太緊了,它就會斷掉;太松了,就彈不響了,一定要調得恰到好處,這就是說,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守分寸,都要做得恰到好處,它是這個意思啊!
二、南方增長天王。“增長”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求進步;與時俱進,不進則退。儒家教學說日日新,日新又新,永遠在求進步;佛法講精進,不但要進步,還要精純,進步當中要守住精純,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所以佛法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那你不求進步怎么行,整個社會都在進步,你落在后面,會被淘汰掉的。所以德行上要進步,智慧要增長,技能要進步,才藝也要進步,乃至于我們生活品質也要天天往上提升,這才是佛法。佛法講苦行,那是在求學的階段。因為佛所講的是教我們離苦得樂,不要搞錯了,我們離樂去吃苦,這在佛法里找不到。所以苦行是在修學的階段,好像我們在學校讀書,求學的階段要苦,踏進社會我們造福人群,這個時候是離苦得樂;不但自己離苦得樂,幫助整個社會,幫助一切大眾離苦得樂,是這么一個意思,不能搞錯。苦行是一個階段,不是永久的,這個一定要知道。
增長天王手上拿的是寶劍,這個劍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智慧之劍,能斷煩惱。煩惱像絲、像亂麻一樣,所以快刀斬亂麻,唯有智慧才能夠把所有的煩雜事情,統統都解決掉,它表這個意思。
三、西方廣目天王;四、北方多聞天王。前面兩個是我們修學的目標,我們要負責盡職、要日新又新。那要怎樣才能做到呢?這兩位天王教給我們——要多看、多聽,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智慧從這兒來的呀!要讀書,要讀誦佛經;要到處去看、去考察,像現在說觀光、考察。“光”是什么呢?光是那個地方的風俗人情,那個地方的生活習慣。我們去看看都了解了,人家的長處,我們學習;人家的缺陷,反省我們有沒有。我們能夠采人之長,舍人之短,來建設我們的國家,建設我們的社會,這樣豈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國家,最美好的社會了嗎!這個不是憑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學習。可見佛教給我們的確是非常踏實,絕不是空談;教我們多看、多聽,增長自己的學問,增長自己的見識。
那么廣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條龍,或者有的時候造像造的是蛇。龍跟蛇代表什么呢?代表變化莫測。這是講人心、社會、世界,非常非常復雜,常常在變化,你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局勢,才能游刃有余,它表這個意思。
北方多聞天王,他手上拿的是傘蓋。傘代表什么呢?傘是遮蓋,就是今天我們所講的環保,遮蓋灰塵,既要多看、多聽,又要保護自己身心的清凈,不被誘惑,不受污染。所以你要是真正明了,真正懂得,一進天王殿看到這些塑像,就給你上了一課。這一課真正護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護持你個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滿、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富強、世界的和平,這統統都護持了,一點都不假。諸位一定要曉得它表法——教學的意趣。這是藝術的教育。
為什么燒香?
“香”代表戒、定真香,燒香就是提醒我們,要修學戒、定,從而開顯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為什么敲鐘?
佛門、佛事,鐘用于祈壽、感化、超度眾生。在一口佛鐘上鑄有這樣的銘文:“鐘聲聞,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炕,愿成佛,度眾生。”
佛寺的鐘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復兩遍,共108下。為何要定為108下?一說是一年有12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合為108,象征一年輪回,天長地久。另一說是,人有108種煩惱,鐘鳴108響,以盡除人間煩惱。
鐘聲深沉、洪亮、綿長,才能震撼人心。形大體重的鐘基頻低,儲能大,使鐘聲深沉綿長。用加入錫的青銅制鐘比黃銅和鐵制鐘聲音青脆。鐘的下部和鐘唇加厚外張,使聲音向外輻射能力強,就會使鐘聲洪亮。所以,大凡具有感染力的佛事鐘的鐘聲,都是由形大體重、鐘唇厚而外張的青銅鐘發出的。
敲鐘時,可別忘了耳聞心誦:“鐘聲聞,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炕,愿成佛,度眾生。” 如此發心,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五臺山旅游作文篇四
大佛殿為寺院主體建筑,面寬和進深都是三間,而內里卻是一大間,是單檐歇山頂建筑,共用十二根據柱支撐殿頂,墻身并不負重,只起間隔內外和防御風雨侵襲的作用。四周檐柱柱頭微微內傾,四個角柱稍高,使得層層伸出的斗拱翹起。這樣,大殿既穩固又俏麗,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風格。據大殿橫梁上題記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國現存所有木構古建筑的老大哥。這也是南禪寺海內外聞名的主要原因。殿內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兩旁是文殊、普賢二位菩薩,其余為大弟子阿難和迎葉及護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營造出佛界肅穆而和諧的良好氛圍,不論是結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騎獅的文殊菩薩和乘象的普賢菩薩,抑或是凝神肅立的阿難和迎葉,還是威猛雄壯的護法天王,個個神態自若,表情逼真,若動若靜,栩栩如生,都是藝術精品,其風格與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轍。佛壇四周嵌有磚雕70幅,是唐代磚面浮雕藝術杰作,同樣頗具藝術價值。置身大佛殿內,猶如進入一座唐代藝術殿堂,不論建筑,還是塑像、磚雕均是稀世國寶。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這樣一座唐代建筑為何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答案應從三方面去找。從地勢和氣候上說,這里高而背風,較為干燥,有利于木構建筑物的完好保存;從所處地理位置上講,南禪寺遠離寺廟最集中的臺懷鬧區,藏于偏僻山鄉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夠躲過唐代以后歷次大規模滅法和刀兵之劫;最后還要歸功于當地人民群眾的精心保護,免去了可能發生的其他人為破壞。正是這幾方面的原因,從而使南禪寺這座千年古剎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國家對古剎極為珍視,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撥專款進行維修,進而使南禪寺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我們的南禪寺之行暫且到此,下面我帶大家去欣賞與南禪寺齊名的另一處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這就是在佛剎中被譽為“中華瑰寶”的佛光寺,它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佛教寺院。佛光寺東、南、北三面環山,惟西向開闊,寺因山勢而建,坐東朝西,整個寺區松柏蒼翠,殿宇巍峨,環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內有北魏以來的建筑和許多文物古跡,這在全國都是比較少見的。1961年,佛光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講到它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我們不能不提起它的發現者——我國古建筑專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啟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興匆匆地來到五臺,在這之前,他們曾去了敦煌,在絢麗多彩的眾多壁畫中,有一幅五臺山圖,特別引起他們的注意:畫面上,古剎林立,游人不絕,還有一座不曾見到過的寶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這座塔,與畫上的一模一樣,1400年的風風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遺物,雙層六角,上實下空,繩紋切磚,有印度的束蓮柱。它不僅是我國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國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紀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這“祖師塔”,整個佛光寺都是一個古代藝術的新大陸。通過精心研察,測量繪圖,寫出了論文《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筑——薈萃一寺的魏齊唐宋四個孤例;薈萃一殿的唐代四種藝術》。文章發表以后,轟動了中外建筑學界。佛光寺從此不只是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有的外國學者公開稱呼佛光寺為“亞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來被毀。現在佛光寺的正殿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內東部的制高點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寶殿,故名東大殿。在五臺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壇上面有三佛和菩薩脅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壇的正中間是降魔釋迦像,左邊是彌勒佛,右邊是阿彌陀佛。釋迦、彌勒都有螺發,阿彌陀佛是直發。這三尊塑像,都面頰豐滿,眉毛弧彎,嘴唇端正,具有極為顯著的唐風。彌勒佛和阿彌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與結帶,和釋迦與阿彌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薩立像均向前傾,腰部微微彎曲,腹部略突起,這是唐代中葉以后菩薩塑像的特性,與甘肅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養菩薩均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聳的蓮座上。這種塑像除了甘肅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華嚴寺以外,在國內還不多見。
佛壇的左梢間又有普賢菩薩騎像,兩個菩薩脅侍,獠蠻牽著象,普賢像前有起陀和一個童子像。佛壇的右梢間是文殊菩薩騎獅像,拂林牽著獅子,兩個菩薩脅侍。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賢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內兩梢間的極端前角,都立有護法金剛,形體魁偉,遙對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寶劍,怒目而視。與我們在博物館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壇左端金剛的右側,有一面頰豐滿,袖手趺坐,大約40多歲的中年婦女塑像,形態亦宛然如生,……
此外,沿著佛殿兩山墻砌臺上還排列著五百羅漢塑像。據東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補塑羅漢碑記云,確系明代遺物。
五臺山旅游作文篇五
女士們、先生們:
非常歡迎大家來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旅游觀光,現在我們正行進在忻州至五臺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車時間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五臺山概況。
五臺山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區東北部,風景區絕大部分坐落在以臺懷鎮為中心的五臺縣境內,有小部分跨繁峙、代縣和河北阜平,周邊達500余里。五臺山的壯美風景在于它的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臺山的名勝精華則是它那眾多佛教寺廟。
五臺山這一名稱是對五座山峰的共同特點的形象概況。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巔都是高大的緩坡平臺,所以叫五臺山。五臺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臺海拔達到3058米,為華北第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絕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而五臺山例外。這里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降雨較多,植被覆蓋率很高,風光秀麗,景色壯觀,有清涼山之稱,是旅游避暑的勝地。五臺山雖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較方便,有“四關一門”與外部相通。北部有華嚴嶺鴻門巖關,通往繁峙縣境,西部有峨嶺關通往代縣,東部有龍泉關通向河北阜平,東南有牛道嶺關可通盂縣、陽泉,南部有大關連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臺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揚天下的。那么五臺山是如何成為佛教圣地的呢?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兩位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當他們來到五臺山,見五座臺頂拱圍臺懷腹地,其山形地貌與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地靈鷲山幾乎相同,返回洛陽后就奏請漢明帝去五臺山修建寺院,明帝準奏頒旨,在五臺山修建了大孚靈鷲寺,即今天顯通寺的前身,成為與洛陽白馬寺齊名的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五臺山也就成為佛教圣地。從此五臺山的佛寺越來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時,五臺山已有寺廟200多處,唐代更達到360多處,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兩次大規模滅法,全山佛寺幾乎全部被毀。宋、元、明、清,五臺山的佛寺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明朝時寺廟已近104處。清朝的康熙、乾隆、嘉慶諸帝均對五臺山佛寺極為重視,不斷投入巨資予以修建,到清末,五臺山共有寺廟122處,其中青廟97處,黃廟15處,僧尼1000多人。
五臺山現有寺廟50余座,盡管與歷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廟最為集中,香火最為旺盛的。而且五臺山的佛寺,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國均有遺存,建筑宏偉,式樣繁多,精細嚴整,手法典型,連續性強,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來中國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賞中國古建筑的難得場所。另外,寺內佛教造像手法多樣,技藝高超,泥塑、木雕、銅鑄、玉雕應有盡有,同樣是欣賞我國佛教造像藝術發展演變的最佳場所。
前面這個小城叫東冶,東冶鎮西北10余里便是我們這次五臺之行的第一個游覽點——南禪寺。
南禪寺:南禪寺到了。我們從南路上五臺山,首先游覽這座古剎,事實上已經登上了五臺山文物的最高峰。因為南禪寺內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館的美譽,現存古建筑,其數量之多、價值之高都居全國之首。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35處,省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284處。宋金以前的木構建筑有106處,占全國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臺山地區最為集中,而五臺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禪寺最為古老。
南禪寺位于五臺縣陽白鄉李家村附近小銀河一側的河岸土崖上,廟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環繞,林木繁茂,紅墻綠樹,溪水青山,極為幽靜。南禪寺就是在如此美麗的環境中已經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約3000多平方米,南北長印米,東西寬51米,分兩個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東西配殿及南過門殿等。
大佛殿為寺院主體建筑,面寬和進深都是三間,而內里卻是一大間,是單檐歇山頂建筑,共用十二根據柱支撐殿頂,墻身并不負重,只起間隔內外和防御風雨侵襲的作用。四周檐柱柱頭微微內傾,四個角柱稍高,使得層層伸出的斗拱翹起。這樣,大殿既穩固又俏麗,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風格。據大殿橫梁上題記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國現存所有木構古建筑的老大哥。這也是南禪寺海內外聞名的主要原因。殿內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兩旁是文殊、普賢二位菩薩,其余為大弟子阿難和迎葉及護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營造出佛界肅穆而和諧的良好氛圍,不論是結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騎獅的文殊菩薩和乘象的普賢菩薩,抑或是凝神肅立的阿難和迎葉,還是威猛雄壯的護法天王,個個神態自若,表情逼真,若動若靜,栩栩如生,都是藝術精品,其風格與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轍。佛壇四周嵌有磚雕70幅,是唐代磚面浮雕藝術杰作,同樣頗具藝術價值。置身大佛殿內,猶如進入一座唐代藝術殿堂,不論建筑,還是塑像、磚雕均是稀世國寶。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這樣一座唐代建筑為何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答案應從三方面去找。從地勢和氣候上說,這里高而背風,較為干燥,有利于木構建筑物的完好保存;從所處地理位置上講,南禪寺遠離寺廟最集中的臺懷鬧區,藏于偏僻山鄉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夠躲過唐代以后歷次大規模滅法和刀兵之劫;最后還要歸功于當地人民群眾的精心保護,免去了可能發生的其他人為破壞。正是這幾方面的原因,從而使南禪寺這座千年古剎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國家對古剎極為珍視,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撥專款進行維修,進而使南禪寺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我們的南禪寺之行暫且到此,今天大家早點回去休息,回去的時候注意安全,我們明天繼續我們的旅行!
五臺山旅游作文篇六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五臺山旅游區。我是導游×××。
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河北省蔚縣,面積為21883公頃,屬恒山余脈,有東、西、南、北、中5個突出的山峰,為區別于山西五臺山,稱小五臺山。五臺之中以東臺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內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臺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橫如斷,幾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驚膽戰。
走進小五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彩石”。在這里,沒有哪兩塊石頭的顏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塊形狀各異,顏色對比強烈:白石頭顏色像雪,紅石頭顏色似火,綠石頭顏色如翠……
往里走,會看到 “珍珠泉”三個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澈見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從石頭縫中擠了出來,好像一顆顆玻璃彈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會兒,一串串金光閃閃的項鏈又竄出來了,原來是太陽公公為它們染上了顏色。真漂亮啊!你會禁不住去撈它們,可你的手剛碰到它們,它們就變魔術般的消失了。
往前走,這就是傳說中的“一線天”。抬頭望,兩邊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條縫,就像一根線。穿過“一線天”,向左看,陡峭的飛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聾的水聲,仿佛走進了壯觀的畫卷,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繼續前進,大家還會看到詭異莫測的“鎮妖石”,欲靜卻動的“風睡石”,神仙睡過的“睡仙石”,深不見底的“油甕”,高聳入云的塔林……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對小五臺山更加喜歡了吧?接下來是自主游覽,兩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請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五臺山旅游作文篇七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五臺山旅游區。我是導游×××。
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河北省蔚縣,面積為21883公頃,屬恒山余脈,有東、西、南、北、中5個突出的山峰,為區別于山西五臺山,稱小五臺山。五臺之中以東臺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內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臺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橫如斷,幾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驚膽戰。
走進小五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彩石”。在這里,沒有哪兩塊石頭的顏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塊形狀各異,顏色對比強烈:白石頭顏色像雪,紅石頭顏色似火,綠石頭顏色如翠……
往里走,會看到 “珍珠泉”三個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澈見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從石頭縫中擠了出來,好像一顆顆玻璃彈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會兒,一串串金光閃閃的項鏈又竄出來了,原來是太陽公公為它們染上了顏色。真漂亮啊!你會禁不住去撈它們,可你的手剛碰到它們,它們就變魔術般的消失了。
往前走,這就是傳說中的“一線天”。抬頭望,兩邊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條縫,就像一根線。穿過“一線天”,向左看,陡峭的飛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聾的水聲,仿佛走進了壯觀的畫卷,大自然真薯斧神工啊!
繼續前進,大家還會看到詭異莫測的“鎮妖石”,欲靜卻動的“風睡石”,神仙睡過的“睡仙石”,深不見底的“油甕”,高聳入云的塔林……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對小五臺山更加喜歡了吧?接下來是自主游覽,兩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請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五臺山旅游作文篇八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地區五臺縣,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譽中外,有此殊榮,一是,這里是我國最早建寺的地區之一,而且從古至今,這里的寺僧在規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記載,這里是佛教四大菩薩之首文殊菩薩的道場;三是,歷朝歷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別關注這里,這里是我國唯一的青廟和黃廟共生榮的佛教圣地。
五臺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旅游區。“五百里道長風風雨雨,依然日出東臺。月掛西峰,花放南山,雪霽北巔。兩千年香火斷斷續續,又是晨鐘悠揚,晚罄清澈,香煙繚繞,勝幡翩躚。”寫出了五臺山的悠久歷史和奇異風光。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顯通寺,在五臺山寺院當中,顯通寺的規模最大,歷史最古和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是五臺山佛教界最為尊崇的領袖寺廟。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鐘樓,這是五臺山最大的一口銅鐘——長鳴鐘,重達9999.5斤。
顯通寺沒有天王殿,只有兩通石碑,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龍虎二碑,此二碑寓意為龍虎把門,不勞駕四大天王。
顯通寺,占地120畝,殿堂樓舍400多間,正院內中軸線排列七座大殿,依次為: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和后高殿。
現在我們來到了觀音殿,殿內供奉著三尊菩薩.中間為觀音菩薩,兩邊分別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兩側擺滿了經書,故也稱藏經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