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一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飛船,帶著3名航天英雄上了天,湯洪波的父母、好友、同鄉的一顆心,也隨著他跟到了天上。
神十二起飛的前夜,湯洪波的父母緊張得躺床上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覺,只好把電視一直開著。第二天早上6點村干部到湯家時,湯洪波的父母都吃完早飯了,母親伍蘭清表示,昨天她跟老伴就睡了兩個小時。
伍蘭清既盼著兒子早點飛天,又對第一次上天的他有著諸多擔心。兒行千里母擔憂,更何況是去往遙遠的外太空。相比之下,父親湯海秋就淡定很多了,17日早上,他特意把兒子留給他的空軍襯衣拿出來穿上了。十多年來,每逢什么重要場合,湯海秋都要把這件衣服穿上,像是什么儀式。
火箭點火升空的那一刻,伍蘭清激動得跟著火箭一同站起,還將右手高高舉起,她的眼神亮亮的,里面裝滿了對兒子的驕傲。
“湯洪波很有耐心,人也冷靜,要是做一件事,能堅持好久。”湯洪波的舅舅這樣形容他。不過湯洪波小時候也是個十足的“皮孩子”。湯洪波小時候總到舅舅家去住,有一年舅舅家殺豬,墻上掛了許多豬肉,有人問湯洪波回不回家,這小子說不回,要在舅舅家住著把肉吃完了再回去。
舅舅說,現在侄兒為國爭光上天了,雖然祖國給他們備了120多種吃的,但還是希望他有空能回家來,多吃幾頓家鄉菜。
1975年出生的湯洪波,是家里的老大,他還有一個小三歲的弟弟。5歲時,他就跟著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了,等到10多歲,湯洪波已經是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他干起活來也不叫苦不叫累,大人們干完活一回頭,就看見他滿身都是灰,只能看清兩個眼珠子。
27年前,19歲的湯洪波通過了招飛考核,他高興地從村口買了一掛鞭炮,看著噼里啪啦炸開的爆竹,湯洪波又蹦又跳,說自己以后就要去保衛祖國了。
從那時起,飛欄村就“飛”出了一位飛行員。
村里的老街坊說,洪波這孩子懂事,還在部隊那會兒,每次回家都會來看望他們這些長輩,還會去鎮上給他爸媽添置好多家用品。去年,湯洪波還托弟弟在家安裝了兩個攝像頭,想家的時候就看看爸爸媽媽。
6月16日,神十二的新聞發布會結束不久后,湯洪波就給父親打去了電話。“爸爸,不要擔心,我們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的。”“兒子,多余的話沒有,好好干!”父子倆的對話,簡單又飽含著滿滿的期望。
湯洪波的弟媳說,這幾天家里都忙壞了,連接個電話的功夫都沒有。她們全家都等著大哥凱旋,還計劃著要去降落地點接他回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二
從20__年入選航天員到現在的成功圓夢“飛天”,神舟十二號航天員楊洪波歷時11年多,這足以看出“飛天”考核之嚴格。
那么,在中國怎么樣才能成為一名航天員?實現“飛天”,航天員需要完成哪些鍛煉?
“航天”先“航空”
成為空軍飛行員,是成為真正的航天員的第一步。
專職的航天員一般都是從空軍飛行員中進行選拔,因為空軍飛行員平時的工作狀態最為接近航天器的狀態,當戰斗機飛行員在駕駛戰機做某些動作的時候,其身體承受的載荷與航天器中的載荷相接近。
而且,空軍飛行員本身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就比較好,十分適合航天工作的要求。
成為預備航天員
正式“飛天”前,先要成為預備航天員。
我國預備航天員的基本條件是:具有堅定的意志、獻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身高160-172厘米;體重55-70公斤,年齡25-35歲;
殲擊機、強擊機飛行員;累計飛行600小時以上,大專以上水平,飛行成績優良,無等級事故,無煙酒癮,最近3年體檢均為甲類。
嚴格的綜合訓練
通過第一階段選拔的預備航天員,只有通過第二階段的選拔才能成為執行飛行任務的真正航天員。
整個選拔過程宛如過五關斬六將,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淘汰,最終能夠成為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只能是最優秀的十幾個人。
航天員訓練課程包括了理論知識、體質鍛煉、心理訓練、航天環境適應訓練、野外生存訓練、人船地合練、人船箭地合練等內容。
體質訓練方面,航天員接受的體質訓練都是按照運動員標準來進行,包括了田徑、球類、體操、肌力、游泳等內容,訓練量非常大,而且尤其強調航天員的耐力。
此外,為適應太空環境,他們需要經過常人無法想象的各種極限訓練,
如:三維滾環訓練、超重訓練、幽閉空間訓練等等,每一種訓練都是挑戰航天員的生理極限的。
心理訓練也是航天員的必修課。在密閉無人的太空艙中,人容易出現焦慮等心理問題,所以需要通過心理訓練來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
航天員的心理訓練包括了心理學基礎和心理健康教育、放松訓練等內容。
航天員到太空需要進行各種任務,面臨形形色色的挑戰,這不僅是對他們體能的挑戰,還對他們的文化理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文化理論方面,航天員將接受高等數學、力學基礎、電工學、電子學、自動控制、英語、計算機、地理、氣象、空氣動力學、火箭、飛船設計原理、航天醫學等近60門文化基礎和航天理論課程的學習。
據了解,每門課程的書本都是16開,幾百頁厚的。
同時,航天員必須熟記9大本、上百萬字的飛行手冊,上千條指令、數百項操作,達到閉上眼睛都能精準無誤地全流程操作的程度。
文化理論覆蓋面廣,復雜的課程和繁重的學習任務,無疑高度考驗著航天員的觀察力、空間力、記憶力、創造力、計算力、推理力和專注力。
可以說,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不僅需要強大的身體素質,還要一個強大的大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三
何為夢想?敢夢敢想是目標實現的奠基石。因為有夢想,所以有激情;因為有激情,所以有動力;因為有動力,所以有堅持;因為有堅持,所以有成功。
湯洪波用11年的奮斗實現了“飛天夢”,他把自己為數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熱愛的事業中,這既是挑戰也是堅守。
他用11年的時間去賭,賭一個可能沒有結果的未來;他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默默堅守了好多年。
也許在他看來,這既是無法推脫的責任,也是義不容辭的使命。
楊洪波也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收入全靠家里的那10多畝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所以他從小就下田地干活。不僅如此,他還幫家里人做家務活。初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樂、叛逆的時期,而他并沒有,他早晨起早為了燒火做飯。父親也經常告訴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這丘田不準回家吃飯,不割滿一擔魚草不準休息”,這不只是父親的言行教導,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領悟的源泉。吃過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這份“稱不上”苦的事業源自于他的追求,源自于他的教養,源自于他的韌性。
湯洪波高三畢業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招飛考試”這條路。1995年成功入選飛行員的他,有著孩子般的天真與稚嫩,或許這就是青春的模樣。年僅19歲的他開始了飛天之路,在這條“重重艱難困苦”的路上他對自己的選擇從未動搖過。在八年艱苦訓練之后,終于不負眾望,圓自己所夢,成為飛行大隊的領班人。成為飛行員是湯洪波的“小夢”,當“小夢”扎根的那一刻,他開始了自己的“大夢”之旅,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化需要一個更加艱辛的過程。
一切從零開始,嚴苛的訓練、艱辛的條件、無數個累到癱倒的日日夜夜,這是湯洪波的選擇。數不盡的艱難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沒有一絲抱怨,他只知道堅持下去會離他的夢想越來越近。
終于,在20__年他入圍我國第二批預備航天員,這就是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堅持吃苦”是對他最好的詮釋,
從20__到20__,11年的時間他經歷了常人難體會的辛苦。野外訓練,剝脫睡眠訓練等等,更艱難的是在不確定未來之路會如何的同時,他還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是努力,而是必須。就怕因為一個行為得不到位就斷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這條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未知的一切。對他而言,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是他的熱愛,因為是他的選擇;因為這是社會的命脈;因為這是國家的希望。他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他飛行過程中用過的頭盔自始至終都陳列在他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長,先要向下扎根”,這是湯洪波的信念,
鼓勵著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選擇中堅持不懈,在自己生命里熠熠生輝。堅持不只是一個話題,更是一種行動,楊洪波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堅持和努力,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四
今年6月17日,46歲的航天員湯洪波,和他的戰友聶海勝、劉伯明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火箭的托舉下飛向太空。
3個月的太空之旅,他們完成了諸多任務,也領略到太空的深邃和奇妙。
湯洪波于1999年畢業于空軍第五飛行學院,曾經是一名戰斗機飛行員,安全飛行1000多小時。20__年,他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一名航天員,來到了航天員大隊,經過11年的刻苦學習與執著堅守,他終于圓了自己的航天夢。
在軌期間,湯洪波和他的戰友用了大約一周的時間,建立起了空間站載人環境,完成了大量的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試)驗,并且兩次空間出艙完成了艙外設備安裝任務,在軌飛行的3個月后成功返回地球。
記者會上,湯洪波表示,“航天員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身體失重,心靈永不失重’。我深深地知道,是黨培養了我,是人民軍隊培養了我,讓我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學子成長為一名飛行員、一名航天員,是祖國的強大為航天事業作出了有力支撐。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作出更多成績。”
另據其他航天代表介紹,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已經進入第三階段,同時,中國航天人還要瞄準更遠的目標,就是深空探測。中國航天員要不要上月球,現階段正在開展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工作,相信到時候一定會有所作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五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倆都是一級殘疾。丈夫右手和雙腳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在常人眼里,他們并不適合組建家庭。
“當初,我到她家提親時,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兩個殘疾人在一起無法生活。”張順東說,他并沒有放棄,最終以真誠打動了她,組建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結婚后,他們經歷了短暫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家里貧窮、住房破舊,感覺“日子過得像爬大山一樣難,兩人想死的心都曾有過,覺得自己的命實在是太苦了”。
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國秀常常流著淚說:“我這一生最大的虧欠,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雙手抱大的,而我家的兩個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
家中有小是個寶,兒女是全家人的希望。“決不能把貧困傳給下一代,再苦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
不論天陰還是下雨,常常是別人還沒有起床,夫妻倆就上山找豬草,下地種莊稼。
“靠養牲口、種莊稼增加收入,是我們靠自己努力能夠做到的。”張順東說,妻子雖然沒有雙手,但她的腳像手一樣靈活、有力,煮飯、喂牲口、針線活等家務,她樣樣能干;除草、收花生、種紅薯等農活,她樣樣在行。
夫妻同心,黃土也能變成金。面對困難,張順東總鼓勵妻子說:“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沒有什么坎過不去。”夫妻倆就這樣相互扶持著走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六
楊振寧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來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國護照上誤寫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滿周歲,父親楊武之考取公費留美生而出國了。4歲時,母親開始教他認方塊字,1年多的時間教了他3千個字。楊振寧在60歲時回憶說:"現在我所有認得的字加起來,估計不超過那個數目的2倍。"
1928年楊振寧6歲的時候,父親從美國回來,一見面就問他念過書沒有?他說念過了。念過什么書?念過《龍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來了。楊振寧回憶道:"父親接著問我書上講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釋。不過,我記得他還是獎了我一支鋼筆,那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楊振寧讀小學時,數學和語文成績都很好。中學還沒有畢業,就考入了西南聯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歲。1942年,20歲的楊振寧大學畢業,旋即進入西南聯大的研究院。兩年后,他以優異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并考上了公費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進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
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開始同李政道合作進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間遇到許多令人迷惑的現象和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最終推翻了宇稱守恒律,使迷惑消失,問題解決。楊振寧在1957年諾貝爾演講中這樣說道:"那時候,物理學家發現他們所處的情況就好象一個人在一間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樣。他知道在某個方向上,必定有一個能使他脫離困境的門。然而究竟在哪個方向呢?"原來,那個方向就是宇稱守恒定律不適用于弱相互作用。"
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恒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提出了"楊-米爾斯規范場",與巴克斯特()創立了"楊-巴克斯方程"。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推崇楊振寧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楊振寧謹記父親楊武之的遺訓:"有生應記國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國科學家中率先訪華的。他說:"作為一名中國血統的美國科學家,我有責任幫助這兩個與我休戚相關的國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誼的橋梁。我也感覺到,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道途中,我應該貢獻一些力量。"
楊振寧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20多年來,他頻繁穿梭往來于中美之間,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學術聯系工作。他寫過這樣兩句詩:"云水風雷變幻急,物競天存爭朝夕。"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七
妻子希永在世時,曾開玩笑說,朱彥夫身上長了“瘆人毛”,誰見了都怕。
這話一點都不夸張。有一回,鄰近村莊的兩兄弟動了手,誰也勸不住,只好請來朱彥夫。朱彥夫剛一露面,弟兄倆就偃旗息鼓,握手言和。
無論是妻子兒女,還是父老鄉親,對朱彥夫怕在表面,愛在深處。怕他,不是因為他的殘軀,而是因為他為人公道、鐵面無私;愛他,是因為他心里始終裝著別人,卻唯獨沒有自己。
百善孝為先。朱彥夫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不愿待在榮軍醫院,一是不想當“寄生蟲”,二是為了侍奉娘。吃飯時,娘不動筷子,他不碰碗。說話時,娘嗓門高起來,他頭會低下去。
就是這樣一個人人翹大拇指的大孝子,卻干過兩件“大不孝”的事兒。
從榮軍醫院回村不久,為幫村民掃盲,朱彥夫打算在自家辦個圖書室。房子騰出來了,買書的錢也湊齊了,可書架卻沒著落。朱彥夫想來想去,竟然打起了娘的壽材板主意。那時,農村老人哪怕吃不飽、穿不暖,也要早早備好壽材板。這東西,在老人眼里金貴著呢。朱彥夫剛一張口,老人眼淚撲簌簌地掉:“什么都依你,這個不依。”
朱彥夫跟娘斗起心眼,一連幾天憋在屋里,不吃不喝,妻子叫他不答,弟弟叫他不理,老娘叫他不應。最后,還是娘讓了步。圖書室順利開張,他給娘磕了一個響頭。
娘去世時,朱彥夫又干了件不孝的事兒。1975年秋,75歲的老母親患肝癌晚期。當時,沂源剛開始推行農村殯葬改革。莊稼人祖祖輩輩都是黃土埋身,哪個愿意讓一把火給燒了?
老人臨終前,拉著兒子的手,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把她燒了,要讓她入土為安。朱彥夫哭著答應了。
沒想到,老人一閉眼,朱彥夫就讓老大隊長張茂興去辦火化手續。張茂興不肯去,村里人也說,該讓老英雄的母親土葬。朱彥夫哽咽著蹦出一句話:“咱是公家的人,又是黨員,咱不帶頭誰帶頭!”
張家泉人都記得,送葬那天,朱彥夫用殘臂捧著娘的骨灰盒,聲淚俱下:“娘啊,兒子不孝,對不住您。等兒子到了那邊,再去伺候您!”
對自己的親人,朱彥夫“無情”得近乎殘忍。他不止一次對家人說:“咱家有特等殘廢這一個‘特’字就夠了,絕不容許再有一個‘特’字——特等公民!”
打從跟了朱彥夫,妻子希永就沒享過福。上有老婆婆,下有6個孩子,加上照顧朱彥夫,她天天忙得團團轉。朱彥夫當上支書后,希永的活兒更多了,但生產隊里她幾乎沒缺過勤,就是懷孕期間也沒落下。
“母親是日照海邊長大的,不會推獨輪車,常常連人帶車翻到一邊。”兒子朱向峰打小就看見,母親沒有閑的時候。“后來才明白,不是父親不心疼母親,而是要給鄉親們一個交代,在鄉親們面前說話有底氣。”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八
朱彥夫,1933年7月出生于沂源縣張家泉村。14歲參軍,16歲入黨,經歷過上百次戰斗,十次英勇負傷,三次榮立戰功。在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是特等革命傷殘軍人。
他放棄榮軍休養院特護待遇,毅然回到家鄉,并以驚人的毅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他擔任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25年,帶領群眾治理荒山,興修水利,發展教育,徹底改變了山鄉面貌。
他是活著的“烈士”
朱彥夫在朝鮮戰場重傷回國,入院治療初期,一直是“活死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籍貫、部隊番號。他所在部隊確認他所在連隊已經全部陣亡,被確認為“烈士”。
他傷勢嚴重,昏迷不醒,醫院采取搶救措施——截肢、剖腹。而且,不止一次地截肢、剖腹。主治醫生嘆息道:“他如果能夠活上三年,就是奇跡!”
截肢手術以后,他各部位傷口深度感染。高燒不退,出現中毒性化膿癥狀。歷經反復搶救,他的病情仍然沒有起色。醫院將他從“特號床”,轉移到了“太平室”。“太平室”專門為危重傷員設立,接近于太平間。唯一不同的是躺在床上的人呼噠著一口熱氣,由兩位經驗豐富的護士專門守護。
他那不足一米長的軀體躺著一動不動,似乎已經油枯燈盡。傷口滲出的膿血浸入被褥,腥味撲鼻。唯有腮下和嘴角微微顫動的神經,證明他沒有死去。
志愿軍各部隊派人到醫院查尋本單位傷員,他所在團的查尋人員到“太平室”看到他卻根本沒有認出來。
進入“太平室”93個日日夜夜之后,他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復活了!
他的意識漸漸恢復,看清楚身邊的護士,用微弱聲音茫然問道:“這是什么地方?我在這里干什么?”守候他的護士高興極了,一邊用濕毛巾為他擦拭眼睛,一邊趴到他耳邊說:“這是在醫院的病床上,你主要是太勞累了。你已經睡了很久很久,也該醒來了!”
他的意識繼續恢復,感知到傷口的疼痛。他舉起兩只胳膊,發現手腕以下沒有了雙手。他動動雙腿,發現膝蓋以下沒有了小腿和雙腳。他癲狂了,拼命掙扎,狂撕亂咬包扎胳膊的綁帶。
院長和主治醫生聽到喊聲跑過來,看到從上帝手里奪回來的這條生命發出復活的信號,興奮異常。他憤怒而又絕望地大喊大叫:“為什么把我的手和腿都割掉了?沒有腿咋走路?沒有手咋扣扳機?你快給我找回來!”
主治醫生向他解釋:“你傷口的深度和面積都很罕見,如果不截肢,就有生命危險,絕對活不到今天!”他仍然狂喊:“沒有了手,沒有了腿,我活著還有啥用!”
院長耐心地對他說:“你能夠死而復生,就是很大的奇跡。你現在還能夠呼喊,這已經很好啦!有什么要求你就說,也可以把心里的憋屈難受釋放出來!”
他從“太平室”重新搬回“特號床”,終日郁郁寡歡。他想結束生命解脫自己,又想到指導員高新坡的遺囑,想到戰友杜玉民、萬中祥、徐風明等烈士的托付……他在生與死的抉擇中,苦不堪言。
主治醫生認真地對他說:“像你這種情況,有勇氣活下去才是英雄!輕生是自私,自殺是孬種!”這些話像一把重錘敲擊著他的心,使他打消了輕生的念頭。他在醫院先后經歷47次手術——顱腦取彈、面頰植皮、腹內排異、眼部摘取彈片、四肢反復截取……
他以超常的生命力不斷地創造著奇跡:坐起來了;會大聲說話了;手術部位愈合了……痛楚漸漸遠去,大腦日趨清醒……
他一直是在“拼命”
朱彥夫不甘心在榮軍休養院“重殘所”里面被人照顧著度過一生,他想家鄉、想母親了。他身強體壯的時候保家衛國,傷殘退役以后應該陪伴著家鄉和母親。他向組織上提出要求,經組織批準以后回到了張家泉村。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九
朱彥夫,在戰爭過程中,失去了雙手、雙腳,左眼失明。他身殘志堅,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遲浩田上將專程看望他時,稱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并稱贊他“雖然失去一只眼睛,但更能把人生看得透徹。”一部長達4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使他成了全國的新聞人物。近日,筆者專程赴山東沂源縣,采訪了朱彥夫。
特殘英雄贏得幸福愛情
1947年,山東省沂源縣金星鄉張家泉村15歲的朱彥夫光榮參軍,并于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了淮海戰役和解放上海的戰役。1950年,_戰爭爆發后,他奔赴朝鮮戰場。在二五0高地狙擊美特種師的激戰中,他失去了雙手、雙腳,左眼失明,身受7處重傷,住進了泰安榮軍醫院。
入院后,他想起自己已成為一個生活難以自理的殘疾人,不由得對生活和前途悲觀失望,多次自殺,因醫護人員及時發現而未遂。“在祖國和事業不需要你獻出生命時,自殺就是背叛祖國、背叛黨啊!”醫院馬政委的一席話一下子讓他清醒過來。從那后,他密切配合醫生的治療,從1950年到1956年的6年中,先后做了47次手術。
1956年,特等傷殘軍人朱彥夫謝絕了組織送他到療養院生活的決定,坐在一輛破舊的獨輪車上返回家鄉后,他年老多病的母親不禁黯然神傷,說:“兒啊,娘身板不好,實在是拉扯不過來,娘怕養活不了你啊,你還是回療養院去吧!”望著母親瘦弱的身軀,他深知母親的苦衷。
一天夜里,他在窗下對住在另外一間房子里的老娘說:“娘,療養院里來車接我了,我走了,你把門鎖上吧!”老母親蹣跚地走進小房子里,劃著火柴照了照床上,沒有人。她喃喃自語:“老天爺保佑俺兒活得好好的”然后鎖上了房門。躲在一個破筐里的朱彥夫聽到母親回房的聲音,才艱難地爬回床上。從此,10來斤生地瓜干,半盆水伴著他度過了一個月。最后水沒有了,地瓜干沒有了,他餓倒在房門邊。也許是老天爺格外垂青這位不幸的年輕人,他命不該絕。幾天后,當時任沂源縣民政局局長的武憲德前來看望朱彥夫,聽老人一說,立即意識到出事了,撞開小房門后,見朱彥夫已昏死在滲進的雨水里經過搶救,朱彥夫再次擺脫了死神的糾纏。當武憲德與妻子說起此事時,他的侄女_在旁邊聽得淚水漣漣。幾天后,她執意讓姑父帶她去看望朱彥夫。一進門,就見朱彥夫正用腋窩夾著兩副拐杖艱難地走動,每移動一步,都顯示出他的頑強毅力。跌倒了,爬起來,雙腿和雙臂的斷截面摔得鮮血淋淋。_被這種精神深深震撼了。“俺扶你!”她脫口而出,并快步沖上去扶住欲倒的朱彥夫。
回去的當天夜里,這位生性倔強的姑娘失眠了。在她的腦海里,始終是朱彥夫艱難地煅煉生活自理能力的情景。“他是人民的功臣,俺有責任照顧他!”這晚,她下定了決心。
次日,她把這一想法向父母親和姑父講了。然而,父母不無擔憂地說:“你嫁給他,今后咋樣活?這可不是小事,你得想清楚。”_動情地說:“朱彥夫是功臣,這么可憐,俺心里難過啊!俺身子壯實,到生產隊掙工分,能養活一個家。他為了保家衛國,把雙手雙腳和左眼都搭上了,為了他,俺受再多的苦又算了什么呢?爹,娘,還有姑父,俺這樣做,只是為了讓他活得好一點啊!”面對此情此景,忠厚老實的爹娘還能說什么呢?武憲德局長深思良久,說:“孩子,你的心思我懂,可婚姻大事不能一時沖動,要慎重啊!”“姑父,俺是反復考慮過的,俺一輩子也不后悔。”“好吧,我過幾天跟朱彥夫說說。”
朱彥夫一聽武局長提親的事,目光一亮,但馬上又暗了下來。“武局長,俺是個廢人,不能連累她。”不管武憲德怎么說,朱彥夫就是不松口,武憲德回去后把情況如實告訴了侄女。_說:“姑父,他怕拖累俺,俺明天到他家去親自和他說。”
_還是不由分說地來到朱彥夫的家,一到他家,_一邊攙扶著他練習走路,一邊跟他聊天,兩個人很談得來。通過幾天的接觸,_從他的表情中讀到了他對愛情的渴望和一種深深的自卑。“你是國家的功臣,俺有責任照顧你。你怕俺受苦,可俺從小就苦慣了”“你別再傻了,俺沒手沒腳左眼又瞎了,你跟了俺,今后咋辦啊?俺配不上你啊”_懇切地說:“俺的腳就是你的腳,俺的眼就是你的眼”
一年后,在_的幫助照顧下,朱彥夫的生活已基本能自理,同時,她買來字典,幫助他識字。兩人之間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不久,在武憲德局長的撮合下,二人喜結良緣。婚后,他們相繼有了四女一男五個孩子。_用自己博大無私的愛,無微不至地溫暖著朱彥夫的心,令他感到了生活的無限美好。“希永,沒有你,就沒有俺朱彥夫的今天,只是拖累了你,俺心里不安。百年之后,俺做牛做馬報答你”1956年9月的一天,朱彥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面對貧窮的村民和時刻關心自己的黨組織,他暗下決心:“我要為群眾干點力所能及的事,讓鄉親們過上溫飽日子。這個目標我一定要走到底,就是死上幾次,也心甘情愿。”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十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位英雄,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心中的那位英雄,就是被稱為“亞洲飛人”的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蘇炳添。
蘇炳添的成績舉世矚目:20_年8月26日的雅加達亞運會田徑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2的成績打破亞運會紀錄;20_年2月21日凌晨舉行的20_國際田聯室內巡回賽中跑出6秒49的成績奪得冠軍……那賽場上像離弦之箭一樣飛奔向前的他也因此獲得了“亞洲飛人”的稱號。
當我們驚羨蘇炳添這些驚人成績的時候,是否想過:這些成績的背后浸透了蘇炳添奮斗的淚泉,灑遍了蘇炳添犧牲的血雨?
蘇炳添每天都堅持進行訓練。每一次訓練時,他總是先慢跑熱身,接著做小步跑,踢腿等準備活動。一切都準備就緒后,蘇炳添換上了釘鞋,細心地用卷尺進行起跑器的調試,隨后蹦跳了幾下,深吸幾口氣,便來到了起跑器的前方,單膝跪地,做好準備。他兩只手的大拇指與其他四指呈八字,緊緊地壓在起跑的白線后。大約過了幾秒,蘇炳添后腳猛地一蹬,頓時像一支離弦的箭般沖了出去,步頻越來越快,直到沖過終點才慢慢減速,整個跑步過程令人嘆為觀止。跑步結束后,蘇炳添拿出一個小型攝像頭,上面記錄著他跑步時的視頻,只見他在觀看過程中不斷嘆氣,不斷搖頭,嘴巴還不時嘀咕幾句,并且要反反復復看很多遍,訓練才結束。
蘇炳添專注訓練,不受干擾,是一種智慧;努力拼搏,科學追求,是一種能力;永不放棄,是一種寶貴的品質。這幾點,恰好是我沒有的,是我需要的。他永遠是我的榜樣,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記得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這完美地詮釋了蘇炳添的一生,保持專注、努力拼搏,永不放棄,是打開成功之門的三把鑰匙,也是永遠指引著我們前進的動力與信念!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十一
“是啊,當干部只憑一個好思想還不夠,就和管好一個家庭一樣,還得會出出主意打打譜兒,想些法兒多收入些。更得有些威信、威力才行啊。”老村長說道。
沉默,好一陣子沉默……
“哎,朱彥夫大叔行不行?”坐在后面的保管小寇響亮地說道;“朱大叔是人民功臣,咱村里老老少少哪個不尊重他?再說,大叔回村以來,不吃老本還立新功,變著法兒要為鄉親們辦好事,又是辦圖書室,又是辦夜校,還動不動拿自己的錢為別人治病救急……”
小寇一席話之后,大家七嘴八舌都說讓朱彥夫干準行。
“胡鬧!”劉書記板起臉來說道:“怎么能讓他干呢?咱有胳膊有腿的干起來都很吃力,他這樣一位‘特殘’功臣咋干再說,休養所劉所長上幾次來,每次都囑咐要好好照顧他。不行,絕對不行。”
停了一會,老村長說道:“劉書記,我數算來數算去,也只有這么辦了。讓彥夫干,只要他在家里出出主意打打譜兒指揮指揮就行,不用他親自出去干。只要他給撐著架子,有啥事俺登門找他商量,有啥問題解決不了的就到他家里去解決,只借他個威望就行。”
劉書記又點燃了一支煙。
朱彥夫深感事情突然,一直沒做聲的他這時語氣平緩地說道:“不是我不愿干,感謝同志們這么看得起我,可我殘情太重,為人民服務真是有心無力,哪有蹲在家里干支書的?”
聽到這里,劉書記掐滅煙頭,站起來說:“通過討論,我看得出同志們對這次班子改選工作是重視的,也是積極的,都想選出一個好的帶頭人,好的支部班子。圍繞著能否讓朱彥夫同志出任村支書,同志們談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最后,我看咱就來個一錘定音,舉手表決吧。”
黨員們齊刷刷地舉起了手。
“全部通過,請放下手。”劉書記笑道。
之后,根據張家泉村黨員的實際情況,由劉書記提名,舉手表決通過了支部另兩名委員的選舉。
這時,太陽已經高高地掛在了藍藍的天空,新的一屆村黨支部班子成立了。從此,這被群眾稱之為“好漢子不愿干,賴漢子干不了”的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便重重地壓在了朱彥夫的肩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十二
共產黨人講“無我”,是境界,是胸懷,是格局,是心中無私,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是心中有民,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時時為老百姓著想,處處為老百姓辦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彥夫的事跡平凡而偉大、樸實而閃光,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無私奉獻,觸動著你我內心最敏感的情感。
樸實,是立身之本,是大愛無私的人生態度。朱彥夫作為一級傷殘軍人,毅然放棄優越的特護待遇,主動回到家鄉為群眾服務。他擔任村支部書記25年,沒有領過工資,作了上千場報告,沒要過一分錢報酬,還用自己的撫恤金辦夜校,自當教員教群眾識字,自掏腰包采購公用物資。“作為共產黨員,你就得這么干,不這么干,這個共產黨員就是假的,就是虛的。”朱彥夫這些樸實話語,折射著堅定的信念,體現著“無我”的境界。
樸實,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忘我工作、無私奉獻,不計個人得失,展現的是一種偉大的“無我”境界。共產黨人講“無我”,是境界,是胸懷,是格局,是心中無私,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是心中有民,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時時為老百姓著想,處處為老百姓辦事。朱彥夫用行動展現了共產黨員的“無我”境界。
樸實“無我”的人,常常也是精神富足的人,還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起初,自己走幾步不摔倒,就是一種幸福;干村支書,為群眾多辦點好事,也是一種幸福;苦熬七年,寫成一本書,奉獻給社會,更是一種幸福。”在這里,朱彥夫對幸福的理解是那樣樸實,完全超越了個人欲望。從朱彥夫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奉獻者的“無我”風采,聽到的是一曲奉獻者的“無我”之歌。
心底無私天地寬。今天,我們謳歌英雄、崇尚楷模,不應該止于“誠心正意”的敬仰,而應該有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動,扎扎實實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樸實而“無我”,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人人如此,涓滴之水終將匯聚成不可阻擋的時代洪流。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十三
毛相林11月初接到去北京的通知時,他正牽頭實施村里的污水處理項目,在柑橘園里打了40個糞坑,將全村的人畜糞水全引到果園。這樣,既灌溉了果樹,又避免了河水污染。
“糞坑一定要保證不漏水!”出發前,毛相林召開了班子會議,除了污水處理項目的事情,他還安排村里柑橘園最后一次噴藥,以及核桃樹修枝、刷白,庭院花臺美化等工作,“這幾天天氣好,抓緊辦,每樣工作都要有人監督落實。”
10日上午,毛相林出發前又去了柑橘園、污水處理施工現場、人居環境整治庭院等地檢查了一遍,并一一做了交代。中午12點,他才出發趕往萬州五橋機場,乘坐下午4點30分的飛機前往北京。
在央視演播廳,毛相林聆聽了“全國脫貧攻堅模范”、湖南省株洲市政協副主席、炎陵縣委書記黃詩燕9年多時間扎根脫貧一線,帶領干部群眾脫貧的事跡;隨后,他與下莊村民彭仁松、楊亨雙、彭淦、毛連長,駐村干部陳天艷一起講述了在下莊修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故事。
“相比黃詩燕書記,我還做得不夠。”毛相林說,“為老百姓謀幸福就是我的夢想,在下莊干出個樣子來,才對得起跟我一起修路的群眾和6位獻出生命的英雄。”
11日晚上,毛相林給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元富打了個電話,了解柑橘樹用藥的事情,他叮囑一定要用生物農藥,勾兌比例莫搞錯了。柑橘方面,毛相林現在最牽掛兩件事,一是眼下用藥殺紅蜘蛛,這關系到明年果樹的長勢;二是今年柑橘產量達到了50噸,他得找銷路賣出去。出發前,毛相林專門用手機拍了一張柑橘掛果的照片。碰到熟人,他就拿出來給對方看,推銷下莊的柑橘。
“馬導,你這節目還是幫忙宣傳推廣下我們下莊的柑橘嘛。”人在北京,毛相林心頭掛念的還是下莊的事兒。憋了一晚上,他覺得要是央視能讓下莊柑橘露個臉,村里柑橘銷售的事兒,就能成了。12日一早,毛相林找現場負責的馬導說了這事,“得到答復,我心頭輕松了很多。”
12日下午,參加完發布儀式,毛相林直奔機場回到了重慶主城。13日一早,他趕回下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湯洪波先進事跡材料200字篇十四
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上,蘇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亞洲人。這種突破創造了歷史,這種突破振奮人心,而蘇炳添的那種堅持“進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們學習。
半決賽中,蘇炳添在第三小組第四道。發槍前,他揪了揪緊身衣,雙手合十,大拇指與食指擺出一個“一厘米”的手勢。賽后記者跟他求證手勢的意思,他說這是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
蘇炳添的“進步一點點”是中國人的一大步,也是亞洲人的一大步。但是這“一點點”是突破極限的挑戰,是要建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與自我突破上。蘇炳添說,自己從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時間。此后,他又為自己制定接下來的0.01秒的目標,“聽起來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嘗試。”
為此,他保持嚴格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堅持訓練,讓自己的身體機能在32歲還保持在巔峰狀態。就是為了能不斷實現“進步一點點”。
在知乎上回答“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種怎樣的體驗時”,蘇炳添也說訓練很累,“很枯燥,有時候確實練著練著就會想,太累了,明天還要練啊太累了,還要練那么多年,怎么堅持啊……”但他也說,“這樣堅持下去也是一個再次挖掘自己潛力的過程。”
蘇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成功闖入奧運會決賽,成為中國奧運歷史第一人,刷新了亞洲紀錄。這背后是他鍥而不舍的努力、始終如一的堅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記錄可喜,但這些站上世界頂尖賽場的運動員身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更可寶貴。“進步一點點就好”不僅是蘇炳添的追求,更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座右銘。
我們常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立長志者,不期速成,從“進步一點點”開始,堅持“進步”,必將會離目標越來越近。龜兔賽跑的故事,“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語,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堅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例子:有人說要減肥,然后呢,就一頓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餓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這種狀態明顯不可持續,于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減肥”僅僅成了一句天天掛在嘴邊的口號;有人說要閱讀,讓自己變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了兩頁之后覺得“太有深度”,棄之……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經說過:“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同樣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要學會循序漸進、持續發展。“進步一點點就好”,就是這樣。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我們也應該提醒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即使只有“一點點”,但只要能堅持下去,數年如一日,十數年如一日地“進步”,就算我們破不了中國紀錄、亞洲紀錄,但終歸能挖掘出自己潛力,實現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