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說課稿語文2500字左右 初中說課稿語文陋室銘篇一
大家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五單元《觸龍說趙太后》。
(一)教材基本情況
《觸龍說趙太后》一文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五單元,是一篇世代喜聞樂見的縱橫家游說名文。其原作選自漢代歷史學家劉向的國別體著作《戰國策趙策》。文章講了一個溺愛兒子的母親(趙威后)在別人(左師觸龍)的.勸說下改變自己的想法讓自己心愛的兒子(長安君)去齊國做人質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題是說明父母真正地愛孩子,就要放手讓孩子去經受鍛煉、建功立業。也即觸龍所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钡@篇文章的動人之處不僅在主題,而且在觸龍的論辯藝術。所以教授這一課要抓住“母愛”的實質與“論辯藝術的特點”去進行教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實際和高一學生學習基礎情況我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和識記作者和《戰國策》的知識。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歸類分析文言詞句的能力;體會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3、情感目標:領悟“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積極意義。
(三)教學重點難點
可以將分析“論辯藝術”作為重點,因其是本文的最突出特點,是本文教學的最重要內容;可以將討論“父母之愛”作為難點,因為在這個問題上學生還存在模糊認識。
此課的教授對象是高一學生。從生理心理看,高一學生處于青少年之間的過渡時期,剛剛經歷身體劇烈發育和心理斷乳,生理心理雖說比初中生穩定成熟一些,但依然充滿身體的困惑和心理的矛盾;從知識與能力方面看,通過高中前的學習,他們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看,他們對自然社會和人生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受,但認識不全,感受不深,甚至有錯誤的認識與感受。所以教授這樣的學生,教師要信守“學生為本”的觀念,堅持“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原則,用靈活機動的方式進行教學。也就是說,不管是記誦知識,訓練能力,還是進行思想道德熏陶,教師都要發揮教的主體性,做好引導工作,注意啟發誘導和歸納總結,注意過程與方法,并盡量讓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式學習。當然,在實施上述正確教學原則和學習方式的同時,我們要結合文言文課堂教學實際,搞好自學、講授、問答、討論、練習等具體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一)俗語導入,直指重點:(主要用講授法)
俗話說:“一句話使人跳,一句話使人笑。”同是良言,說得有技巧,就能產生好的效果“使人笑”;說得不講技巧,直來直去,就產生壞的效果“使人跳”。古代的一些政治家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特別注意說話技巧(像孫叔敖勸阻楚莊王伐晉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蘇秦勸阻趙慧王伐燕用“鷸蚌相爭,魚翁得利”)。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的主要人物觸龍也是這樣一個有著高超的說話技巧的政治家。讓我們看看在別人勸說無效的情況下,他是怎樣使趙太后納諫的。
(二)自查資料,識記知識:(主要用自學法)
1.作家知識:劉向(前77-前6),西漢著名的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其代表作是《新序》《說苑》和《戰國策》。
2.作品知識:《戰國策》是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有關的謀議和辭說的國別體史書。具有敘事簡明,描寫生動,語言富文采等特點。
3.背景知識:這個故事大約發生于趙孝成王元年。當時,趙惠文王已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小,便由太后趙威后執政。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兵東下攻趙,趙國勢單力薄,形勢危急,只得向齊救援。齊卻要“以長安君為質”才同意派兵。太后因溺愛小兒子,不肯。本篇課文就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
(三)疏通文本,誦讀全文:(主要用自學法)
1.古音字: 郄xì(病痛);乘shèng(四匹馬拉一輛車)等
2.通假字:耆通“嗜”; 反同“返”等
3.謙詞:老婦;賤息(犬子)等
4.婉詞:填溝壑(臣民死);山陵崩(君王死)等
5.古今異義:左右(古義:身邊大臣;今義:左邊和右邊)
6.活用字:日——每天;侯——封侯等
7.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譯文:不僅趙國,諸侯的子孫還有繼承為侯的人在嗎?)
(四)分析結構,辨析藝術:(主要用問答法)
1、分析文本結構: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圍繞“諷”字,全文可分成“諷”的起因、經過、結果三部分一樣,《觸龍說趙太后》則是圍繞著“說”字可將全文分為三部分,即“說”的起因、經過、結果。
(1)“說”的起因(第一自然段):三隊矛盾。
(2)“說”的經過(第二、三、四自然段):論辯藝術
(3)“說”的結果(第五自然段):矛盾解決
2、辨析論辯藝術:
(1)分析第二段中的說話技巧(觸龍知道太后一時被愛子所惑的厭煩敵視心理,為了避免“唾其面”的尷尬,更為了“說”有效果,所以他注意了說話技巧,改變了硬說的勸說策略,另辟鼷徑,從毫不相干的其他事談起)。
提問1:觸龍見到太后后他首先從什么談起?
回答:敘家常——問飲食起居。(非常聰明。因健康是老人最關注、喜聽愛談的話題!且由“徐趨”的“病足”老人之口說出,更動人更具威力!)
提問2:在本段觸龍用了何計策?
回答:緩沖法。
提問3:緩沖法取得的效果怎么樣?
回答:從“盛氣而揖之”到“太后之色少解”。(效果好極!平靜下來就好說話了!)
(2)分析第三段中的說話技巧(敵對情緒、緊張場面雖有所緩和,但畢竟太后還沒有從對兒子的溺愛中走出來,還沒做到理智化,所以這時還不能著急提“人質”的事,還需從太后喜歡的話題慢慢引入)。
提問1:談家常后,觸龍又談了什么?
回答:托幼子——求舒祺之職。(非常有膽識。不讓談兒子,我偏要談兒子,但談的是自己的愛兒子,目的是與“愛兒子”的太后產生“共鳴”,再伺機進一步講道理達成“共識”。)
提問2:這里觸龍用了何計策?
回答:引誘法。(觸龍不失時機地提出讓自己的小兒子“得補黑衣之數”,即入宮當禁衛軍,這給太后造成錯覺,并引以為志同道合的知音,以為他此番來,不過想走后門而已,所以她放松了警惕,解除了戒備,“笑”了起來,這里運用了心理學上的引誘法)
提問3:在太后心情好起來之后觸龍談做人質的事情了嗎?談了什么?為什么?
回答:沒有。談燕后——談燕后之愛(為之計久遠)。(非常有耐心。因為這時太后雖然心情高興了,但還沒有明白愛兒子的深刻道理,沒有意識到溺愛兒子的壞處,所以必須旁敲側擊從對燕后的愛談起。這樣用太后自己正確處理對女兒的愛的事例現身說法,更容易讓太后趕快醒悟。)
提問4:“談燕后”后太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回答:“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久遠。”
提問5:這里觸龍用了何計策?
回答:旁擊法。
(3)分析第四段中的語言技巧(既然趙太后已經明白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久遠”的道理,那么此時就不妨直言相勸了)。
提問1:此段是用什么時候的什么事例來對太后直言相勸的?
回答:憶歷史——論王位承襲。(提出“王位”是直接承襲奉送子孫,還是讓子孫憑本事擁有王位的問題。)
提問2:文中趙先祖及各國諸侯溺愛子孫“奉送王位”留下了怎樣的慘痛教訓?
回答:“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禍)及其子孫”(趙先祖及其他國先祖不讓子孫為國出力,坐享其成,最終導致喪失封爵與土地,降為平民,甚至觸犯刑律,殃及性命的后果)。
提問3:相反,不坐享其成,而是建功立業,會有什么結果呢?
回答:獲得臣民的信任、擁戴,不靠祖上的權勢,也能擁有牢固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提問4:觸龍最終的哪些話打動了太后,使其欣然答應派長安君去齊國做人質?
回答:“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因這些話說明了“為之計短”則必亡,“為之計長”則地位穩固,昌盛發達的道理。)
提問5:本段的勸說方法是?
回答:直入法。(本段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后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觸龍借趙侯和各國子孫不能永保爵位的歷史教訓,當面指出趙太后在愛子問題上的錯誤,終于使趙太后改變了態度,同意長安君質于齊。)
(五)小組討論,體悟母愛:(主要用討論法)
1、趙太后不讓長安君去做人質是一種愛,讓長安君去做人質也是一種愛,這兩種愛有什么不同?(嬌生慣養的溺愛和經受鍛煉的大愛。)
2、我們日常生活中家長是怎么痛愛孩子的?(溺愛和打罵孩子的都有)你覺得我們的家長需要樹立一種怎樣的愛子觀?(嚴慈有度的大愛。)
(六)課堂小結,了解所學:(主要用講授法)
通過學習,我們不僅了解了作者和《戰國策》的知識,積累了文言字詞和句式,明白了說話要顧及別人的心理,有分寸,更重要的是從觸龍說服趙太后讓小兒子去建功立業的故事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明白了讓孩子養尊處優,無功食祿,只能害了子女。而支持孩子到艱苦的實踐中去鍛煉,提高能力和精神素質,才是真正的愛孩子。本文確實為愛孩子的父母提供了一篇不可多得的參考學習資料,值得學習與借鑒。
(七)延伸拓展,比較異同:(主要用練習法)
作業:比較本文與《鄒忌諷齊王納諫》論辯藝術的異同。
1.板書圍繞“說”去設計,體現了從結構分析到內容分析再到藝術特色分析的教學思路。
2.板書設計以“論辯藝術”“愛子觀”為主要內容,不面面俱到,突出了重難點。
3.板書設計若求具體詳細,還可以增加關于作家作品知識以及字詞句等副板書。
初中說課稿語文2500字左右 初中說課稿語文陋室銘篇二
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三年來的有關學習、生活等各種資料的搜集和整理,讓學生重溫初中生活的歡樂與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創設一個學生才藝展示的空間,讓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得到表現;
3、營造一個情意融融、心靈相通的環境氛圍,提供學生自主組織、積極參與活動的機會,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活動課程設計
1、教師明確本次活動的學習任務:介紹本次綜合性學習中他們需要搜集的資料,活動的目的,活動的程序,并就這些內容同學生進行探討,實現師生間的互動與合作。
2、有效合理的分組。
根據活動的需要,成立若干專項小組:
策劃組(2~3人):負責對本次綜合性學習策劃、組織和調度,管理和督促其他各小組的工作開展。
產生方式:提出要求(明確本次活動的目的與意義,有參與活動的熱情,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創新的意識,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調度能力)。同學自薦(學生根據要求自我推薦),師生考評(由教師和全班同學根據其以前的各次綜合性學習的情況,進行考核確定)。
班史編寫組:主編一名;編委五名,負責資料的整理、有關圖片的搜集和處理、撰寫班級英才小傳、版面設計等內容。要求有工作的熱情、較好的文筆、能熟練操作電腦等;顧問(教師及編寫組邀請的有關人士,如出版社的工作人員等);資料提供;全班同學。
畢業晚會籌備組:主持同學由策劃組同學擔任。
節目組:由全班同學根據其志趣、愛好自由組成,每組人數原則上不超過9人,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負責準備本組的節目。節目要求主題突出、形式多樣、有感染力、有創意。并要在一周內將其確定的節目報策劃組同學處,以供其統籌安排。
2~3周。
導入:播放電影《城南舊事》里的那首畢業歌。同學們,聽著這熟悉的旋律,大家一定記起了我們在剛跨入初中學習的第一學期學過的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吧,在課文中,當英子小學畢業時,就是伴著這首驪歌和老師、同學們告別的,一眨眼,初中三年的時光已悄悄過去,我們也站到了分離的路口。本次綜合性學習,是我們在初中三年的語文學習中的最后一次學習活動。既是對初中三年生活的一次愉快的回顧,又是對即將展開的新生活的一番美好憧憬。下面,就讓我們再次回眸那些一起歡笑共同奮斗過的難忘歲月,重溫那份永存于心的舊日溫馨吧。
活動一:往日重現
主持人現場采訪。
1、說說你在三年里碰到的最高興或印象最深刻的事。
2、校園劇表演:初中三年學習生活的片斷(初中生活第一天、八年級的那次運動會、九年級的一次考試)。
3、佳作朗誦:《我的初中生活》、同學小傳──《我班的“體育明星”》。
活動二:今宵難忘
1、唱表現青春和中學生活的歌曲(形式上可以是合唱也可是獨唱,還可以挑選一些曲子自己填詞唱)。
2、表演學生自編自演反映中學生活的相聲、小品。
3、讓學生以舞蹈的形式來反映其學習生活和情感世界。
活動三:同一首歌
1、說句心里話(與任課老師深情話別)。
2、帶著祝福遠航(師生臨別贈言)。
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結束本次活動。
初中說課稿語文2500字左右 初中說課稿語文陋室銘篇三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王春紅,來自鞍山市寶得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斑羚飛渡》,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荔枝蜜》、《貓》、《斑羚飛渡》、《心中的鷹》、等四篇描寫人類的生存伙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了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里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斑羚飛渡)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認知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2)、情感價值觀:理解斑羚在生死關頭所表現出來的美德,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上。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2、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3、遷移法: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環節一:設置情境,激情導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侃侃《可可西里》的歌曲)
給同學們講“跪拜的藏羚羊”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斑羚飛渡》將又一次震撼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靈魂低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去感受那悲壯而感人的場面吧。
(我的導語設計意在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音樂,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引出本課內容。)
環節二:整體感知,理解大意:
學生在有了預習的基礎上,利用三分鐘快速瀏覽課文,進行填空:
文章寫了 事情;我被 精神所感動。
(這一環節讓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并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環節三:口語訓練:復述故事,加深理解
(學生分小組互相復述,然后小組代表參加復述比賽)
環節四:交流體會,情感體驗
分析欣賞斑羚飛渡的情景。
教師用課件演示一對對斑羚飛渡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學習斑羚的種族精神。
(此環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環節五:拓展故事,聯系現實
引導學生講述生活中曾見過或者知道的自我犧牲精神的故事。
(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環節六:設計對白,把握主旨
讓同學們設想自己就是這一群斑羚群中的一只,或者是一只老斑羚,或者是一只小斑羚,現在正面臨著飛渡,心里會想到什么?會對對方說些什么呢?并設計一段心理對話。
(同學們的對話設計要注意利用語言表現斑羚們的可貴的自我犧牲精神。)
環節七:設計口號,深化主題
(讓同學們來設計一條以“保護動物”為主題的口號或標語。完成價值情感目標。)
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并提出保護動物的倡議。(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作業設置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
以“小斑羚的哀鳴”為題,試給人類寫一封信。
時間安排:
激情導入2分鐘/整體感知8分鐘/口語訓練8分鐘/交流體會7分鐘/
拓展故事5分鐘/設計對白7分鐘/設計口號5分鐘/師生小結2分鐘/
作業布置1分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斑羚飛渡
沈石溪
完型填空:
1、課文寫了_____________的事情;
2、我被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所感動。
小組交流:
最讓我感動的是______頁_______段______情節,因為_____________。
思考:我們應該怎么做?
我的口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說課稿語文2500字左右 初中說課稿語文陋室銘篇四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散步》,下面我就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散步》是蘇教版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人生體驗)第二篇課文。《散步》體現著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的情景,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第二點、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鑒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鑒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的要求,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具體教法如下:
(1)多媒體教學-激發熱情,引起興趣。
(2)誦讀教學法-熟悉文本,整體感知。
(3)提問練習法-發揮想象,體驗情感。
(4)對話討論法-互動合作,拓展思路。
教會學生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我請學生講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同時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煉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接著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悟文本。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并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學生先推選代表與我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并歸納出本文的朗讀要求后,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決的?找出散步的人、時、地、原因。這樣,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生不知不覺地神游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課文的第一、二節,找出并品味這兩節中比較“特別”的詞語和句式,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討論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表達?這與習慣上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在文章開頭鄭重其事地推出這樣一個鏡頭?這樣,通過比較、討論,歸納出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舉輕若重。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發現本文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切入到本課的主要目標——通過語言的探究,品味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可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分四人小組合作,圈畫后面幾節文字中體現“舉輕若重”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這樣,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與全班交流,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本文運用“舉輕若重”方法的詞語和句式很多。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滲透情感教育。提出“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么要用‘分歧’這么大的詞?”等問題。學生圍繞問題思考討論、發表見解,體會文章意境,逐步領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討文章中“舉輕若重”的句式時,我注重鍛煉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文中體現主旨的一句話:“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边@句話在句式上整散結合,使文章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時,我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強化發現
在這里,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散步》這篇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我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因為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于初一學生有一定難度,我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我盡量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且放杜鵑林中啼”,因為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的,從而養成學生平等審視的意識。
然后,我又努力調動學生的積累,向課外拓展。指出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文章變得輕松幽默。引導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閱讀中類似的例子,從而使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中的語言。在學生理解運用之后,我進一步點明:語言運用上有舉輕若重,也有舉重若輕。并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最后進行小結: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奧時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話讓學生課后去仔細品味語言的得體、精妙。
(六、比較:驗證發現
在課文后面有一篇題為《三代》的短文,主題與《散步》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各有千秋。可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驗證發現,探討哪個故事更感動?并說說理由。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因此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這項任務如果來不及在課上完成的話,就作為一項研究性的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節,我先是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后的收獲和啟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我進行總結,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師生齊唱。這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布置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布置了兩個作業: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獲。我認為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閱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2、嘗試用“舉輕若重”的寫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或者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因為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并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我這節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設計
散步莫懷戚
母親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走小路↓啟下
本課的板書,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著“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設計扣住文章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初中說課稿語文2500字左右 初中說課稿語文陋室銘篇五
各位評委、各位專家: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春酒》。
《春酒》在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單元以民俗為主題和主要內容,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淀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民俗更是異彩紛呈,關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洞壕啤芬晃氖峭ㄟ^故鄉特殊的春酒風俗,表達了思鄉的主題。筆觸細膩,有著濃厚的風土人情。學習本文,不僅讓我們了解民俗,更讓我們多了一份細膩的情感體驗。在本單元中,本文是一篇略讀課,語言典雅、蘊藉,但又很平易,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意蘊。
2、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布置課前預習,搜集以思鄉為主題的文章。
2、探究———小組交流的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鄉愁這一中國文學史的特殊文化現象,感受中國古樸淳厚的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
本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氳起來,彌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具有淳厚、優美的意蘊,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的第一個目標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意蘊”。課標對閱讀技能方面的要求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體味了文章的意蘊,以情促讀,以讀激情,才能真正地做到用心讀、用情讀。知識與技能的第二個目標是“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本文的人物善良、親和,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本文的情境,氤氳著淳樸厚道的人情之美;語言真摯、平易、典雅、蘊藉,可謂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關于過程方法目標,只有預習課文,淺知課文大意,疏通不理解的生字詞,收集和了解思鄉文章,才能在學習時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關于情感、態度、價值觀,課標中提到,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文化的營養,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將本課重點定為:朗讀理解課文。本單元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本課又是一篇詩化的散文,需要學生朗讀感知。本課的難點是解讀語句,深入理解內涵。八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與體會,難以理解作者濃烈的思鄉之情,對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于表面,因此我把這個定為難點。近年來中招現代文閱讀試題突出對文本的理解,而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語言。這也是學好語文的立足點。
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兒童的視角寫故鄉的風俗人情,非常適合初中生閱讀,但學生的品析僅僅是淺層的感知,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舉例示范,邊讀邊品,讀出感情,讀出意味。比如:課文最后一段“究竟不是地道家鄉味啊。可是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學生如果讀不好就不能理解這是作者在直抒胸臆表達思鄉之情。所以要引導學生反復讀,讓他們讀出其中的失落無奈和無法排解的惆悵,這樣就能通過這個句子理解本文的主旨所在。
學生的朗讀能力普遍不高,本文意蘊豐富,而筆調素淡,不用心朗讀體味,其中情味是品味不出來的,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讀、反復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意味。在品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做示范,這個示范要細、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在他們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比如,在品味語言時教師舉例:“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我的品析:“一馬當先,不請自到”寫出了“我”對喝春酒的急切與熱情;“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奇特形象,蜜蜂小小的,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同時這句話和后面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斌w現了鄉鄰們的淳樸與盛情,短短的幾句話,饞嘴的、可愛的“我”躍然紙上,形神畢肖,而淳樸的鄉情正像“我”這個形象的背景氣氛,氤氳開來。
(一)導入:
每到星期五的時候,我都回發現同學們在這一天滿眼都是隱藏不住的笑意,情緒高漲,在下午臨放學的時候甚至躁動不安,沒等下課鈴響就“幾欲先走”,這是為什么呀?(生答,想家了。)我們離家不過幾里、十幾里,五天的離別就歸心似箭,如果長大后因工作因生活的關系遠離家鄉甚至定居異地,這思鄉的愁緒又怎能是一個“愁”字了得!今天,讓我們走近臺灣女作家琦君,提前在她思鄉的春酒里沉醉一回吧!
(投影———琦君照片、簡介。板書)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思考下列問題:
1、你從文中聽到了什么?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2、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提出下列問題:
○1、什么是春酒?文中寫的僅僅是喝春酒嗎?還寫了哪些事情?
○2、為什么以春酒為題?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過渡: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鄉情的思念體現在文中的哪些句子中呢?
(三)、解讀重點語句,體會文章感情。
教師示例:“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p>
“一馬當先,不請自到”寫出了“我”對喝春酒的急切與熱情,“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奇特形象,蜜蜂小小的,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同時,這句話和后面“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體現了鄉鄰們的淳樸與盛情,短短的幾句話,饞嘴的、可愛的“我”躍然紙上,形神畢肖,而淳樸的鄉情正像“我”這個形象的背景氣氛,氤氳開來。
“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望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p>
(學生可能要提到這句話,但他們可能只是說到這句話體現了“我”的天真和嘴饞,這時教師就可追問:如果把“眼巴巴”去掉有什么效果?學生讀一下句子,如果讀不好,教師示范,然后齊讀。學生就會回答“眼巴巴”去掉就不能體現那種急切的心情,就不能表現出那種企盼的神態,那種目光中滿溢的期待和向往。)
以下例子不一一再舉。
小結:母親的八寶酒是如此地醉人,而我也是如此鐘愛八寶酒,以致于今年“我”也如法炮制了八寶酒,可是我的鄉愁得到慰藉了嗎?哪句話表達了作者的鄉愁呢?
指名讀,范讀、齊讀。指導:要讀出失落、無奈和無法排解的惆悵。
提問:是否和前文喜悅、祥和的氣氛相矛盾?
學生答后,教師明確:前面敘述幼時家鄉的風俗人情之美,而最后作者由回憶拉回現實,在我們眼中立即浮現一個往日不再的作者,倚在窗口,回憶著甜蜜的童年,而時過境遷又使這種甜蜜和幸福在現實中泛出苦澀和無奈。
(課標強調閱讀過程中對語文知識的整合,從而形成閱讀能力。)
(四)、過渡:也許“我”再也無處尋找真正的家醅,也許鄉愁從此就像溫柔的鞭子,時不時輕輕敲打在心底最敏感的角落,痛著、甜蜜著……無法排遣的鄉愁融在了游子的血液里,凝聚在他們的筆端,在文學史上綻放著迷人的光彩,一些古詩詞和現當代文學作品也表達了游子的思鄉之情,你讀過這類作品嗎?請把你讀過的內容或經典語句給大家說一說,好嗎?
推薦作品:《月是故鄉明》(季羨林)、《鄉愁》(余光中)、《聽聽那冷雨》(余光中)、《胃知鄉愁》。
(五)、遷移訓練
寫句子:
漂泊在外幾十年的游子們,鄉愁永遠是剪不段,理還亂的情。它是一曲悠揚的笛聲,它是一張永不褪色的郵票,它是一杯值得永久回憶的八寶酒,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根據你讀過的文章的啟示或你自己的感受來填寫。)
作業:本課《基礎訓練》
(第三、四、五環節設計說明:課標強調: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高閱讀質量。這幾個環節正是圍繞這個要求來做,而近年來中招試題也要求:讓語言活起來,讓學生在語境里運用語言,讓語言轉化為實踐中可操作的行為性的知識。)
初中說課稿語文2500字左右 初中說課稿語文陋室銘篇六
《信客》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缎趴汀烦鲎月暶@著的學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講述的是民國時一位老信客因失信于人,自感名譽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輕人,年輕人最終不好回絕,當了第二代信客。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受到人們的敬重的故事。
因為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學生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并在誦讀的過程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 感知課文內容,概括人物性格。
⑵ 領悟秋雨散文的質樸而典雅,提高語言鑒賞水平。
2、過程與方法:
情景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信客的風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余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體驗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內涵豐富,打動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語言之舟,又負載著思想的重量,把現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內涵/體味學者厚重的語言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關愛和敬重社會上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
2、教學難點:
揣摩質樸、典雅而又警辟的語言。
為了調動每位同學的學習熱情,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學法、
1、教法:
情境創設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2、學法:
通讀感知文意、品讀賞析語言、精讀探究拓展。
包括解題導入/探究感悟/品讀賞析/拓展延伸/總結感言五個環節,下面,我具體講一講本課的教學過程。
俗話說:科技改變生活,知識改變世界。當今電信業的迅猛發展,給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而在20世紀初的浙江余姚鄉間,對外通信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人──信客、很長時期內,信客沉重的腳步成為鄉村和城市聯系的紐帶、他們為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余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讀信客的平凡人生、
此導語的'設計,使學生從感性上對信客生涯有一個整體印象。
此環節是通過三個逐層推進的小組活動,來完成對整篇文章思想內涵的感悟,我利用早讀布置學生充分預習,解決了生字、詞,熟讀了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為活動的進行提供了必要的準備。
活動一:焦點訪談要為信客做一期特別節目,題目暫定為平凡人生。請同學們客串編導,速讀課文,小組交流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兩位信客的人生歷程。
老信客的一生:有信→失信→后悔彌補
信客的一生: 從業緣起→信客生涯→轉行之后
此活動使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感知文意,并把握了全文的脈絡。
活動二:創意大比拼 人生
焦點訪談欄目組對平凡人生這個題目不太滿意,請同學們伸出援助之手,再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出最佳創意。
要求: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
(師提供事例,拋磚引玉。)
苦澀人生:
工作勞苦:終年跋涉;
生活貧苦:收入微薄;
心靈痛苦:蒙受懷疑、欺凌、憎恨
此活動使學生立足文本,抓住典型事例,對人物形象進行多角度把握,并為揭示信客品質做好必要的鋪墊。
活動三:小人物──大精神
由兩個問題引出:
1、如果時光倒轉,你會做信客嗎 ?
2、你認為信客應具備哪些品質?
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作結,歸納信客品質:
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善良厚道。
此活動使學生不僅感悟到信客精神品質,而且也能審視自己,達到德育的目的。
此環節三個活動,可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輕松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交流,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1、我選了臧克家的《老馬》做比較閱讀。
(播放配樂朗誦《老馬》。)
比較:兩篇文章在主題上同為贊美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美德,但語言風格不盡相同。
除了《老馬》語言的樸實,《信客》的語言又多了些什么?
我重點指導學生從本文中畫出佳句、誦讀佳句、點評佳句,并作必要的點撥:不同的題材、不同的作者個性氣質、不同的語言習慣決定著不同的語言風格,我們可以從表達(記敘、描寫、議論等)和修辭等多方面賞析語言,看看課文是如何通過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來表現人物精神和性格的,又是如何通過精彩的句子提升文意的。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秋雨散文質樸而典雅警辟而暢達的語言風格。
比較閱讀可讓學生了感受到不同的語言風格,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2、學以致用,接下來我趁熱打鐵,請同學模仿本文語言,為兩信客寫墓志銘。全班展示交流后,師出示墓志銘示例。
寫墓志銘既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
為了引導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我還提供了余秋雨的相關資料及作品,編排作品名,連接如下:《行者無疆 》,從書房《出走十五年》,進行了一次漫長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長河》時,無意撿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發出《千年一嘆》。后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進了《山居筆記》。特別是《文化苦旅》,推薦學生閱讀 ,擴展視野,并鞏固本課所學。
蒼涼孤寂原是生命的一種底色,信客的人生充滿了坎坷磨難,但歷史的滄桑演繹著一個不變的真理:好人終有好報!
祝天下所有任勞任怨、寬厚善良、默默奉獻的人們一生平安!
本課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過程,教師僅作點撥引導,而以學生的自主閱讀、討論探究為主,旨在實踐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閱讀欣賞水平!
老馬
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淚只往心里咽,
眼前飄來一道鞭影,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