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持續發展小組組長牛文元有個觀點:一座百萬人口的城市,在其它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只要“數字化”建設進到“基本運用”的階段,gdp就可以增加2.5-3倍,城市的形象和競爭力也將大幅提升。 現在的問題是“數字城市這輛車太大太沉”,它涉及企業、學校、社區、家庭、政府,以及技術、觀念、資金等方方面面,該從哪里入手?記者對xx、武漢、西安這3座人口均超過6百萬的省會城市的調查發現,它們信息化的具體做法各異,但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個突破口:電子政務。 xx市政府秘書長xx接受采訪時分析,如今80%的信息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信息化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資源,又可帶動全社會的信息化。對于一座城市而言,市政府“數字”了,與政府打交道的方方頁面也必須“數字”,可以說,“電子政務是啟動數字城市之車的一把最便捷的鑰匙”。 武漢市信息產業局局長晏蒲柳介紹,武漢市信息化建設的思路很明確,就是從電子政務開始,“由政府信息化帶動商務電子化,社會信息化,城市數字化”。 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明遠則提醒本報記者:“電子政務在數字城市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不是最大的,但起到的作用卻是最重要的”。
“離老百姓最近的政府”
“過去我們注冊一家新公司,不知要跑多少趟。那些政府官員,你問一句他答一句,決不多講第二句,碰到問題了,他叫你再跑。現在好了,表格和辦事流程都掛到網上,一清二楚,從資料確認到回來董事會簽字蓋章,跑二趟就ok了。”xx珠江路雄獅電子商城總經理白祥說。 采訪網上政府,卻在電腦公司找到了知音,記者多少有些意外。白祥說這其實很正常,政府上網,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網絡政府是離老百姓最近的政府”。 兼任珠江路商會會長的白祥還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過去開車違章,通常要到年檢時才知道被電子警察逮著了,為此交罰款滯納金是常有的事。“雖然交管局也在報上刊登罰款告示,可幾大版密密麻麻的號碼誰能注意到?”現在只要上網鍵入車號,立馬就知道有沒有被罰款。另一個是這兩年的招標信息幾乎都是從政府網站上得到的,“常聽說珠江路上誰誰又到什么地方投標去了”。他說以前珠江路的營銷主要靠關系,現在政府的信息全在網上,你只要定期上網看,采購招標什么的全知道,“大家信息平等,環境也得到了凈化”。 10月28日,記者來到武漢市江漢區政務服務中心。到這里辦審批的市民絡繹不絕。“以前市民辦一個審批要在十數個部門之間奔波,為了那幾個紅章章,幾乎要走遍整個江漢區。政務服務中心成立以后,26個行政部門集中于一個平臺辦公,‘陽光操作’,‘一個門解決問題’。” 政務服務中心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王智亮介紹。 王還告訴記者,這個政務服務中心是武漢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試點,今年將在武漢市的15個區全面鋪開,“下一個目標就是建成網上政務服務中心”。目前武漢市已有城管、規劃、人防等8個部門54個項目實現了網上審批。10月29日記者登陸jh.whsp.gov.cn網站,看到了一位市民在線提問“個人能申請懸掛條幅嗎?”貼子是10時12分上網的,10時38分便得到了答復。為了縮小“數字鴻溝”,武漢還推行了“883”行動計劃,就是在全市889個社區實現聯網,每個社區設有5人編制的社區信息化小組。老百姓在社區網絡上就可以瀏覽政府的工作流程。
網上政府一小步,后臺改革一大步 三座城市接受采訪的政府官員都談到,“把政府發上網”,技術上并不難,難的是政府部門后臺的配套改革。“電子政務的通的“市長信箱”的知名度,與“政務大廳”好有一比。很多市民對這個信箱用得挺到位,鼠標一點,就能直接與市長對話。前任市長羅志軍曾表態:“電子政務要從我這個市長做起,要讓老百姓感覺到在這個城市有他說話的位置,有他和這個城市政府的最高領導溝通的可能,他會認為這個城市是值得信任的城市”。新任市長蔣宏坤要求根據行政許可法進一步改革和壓縮行政流程,利用電子政務平臺,把決策過程、施政的內容及時告訴公眾,提高政府效率與透明度。 記者了解到,xx“市長信箱”的辦理制度是:“市民來信每封必復,非特殊情況5日辦結”,同時要求把市長批示和部門辦理意見同步反饋來信人,有普遍意義的來信及時在網站公布,給公眾以知情權和監督權,把市民對政府工作的評價作為考核機關工作的重要依據。“市長信箱”開辦兩年來,已受理市民來信上萬封,反饋辦結率超過80%。 xx說xx搞電子政務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建成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和電子政務是皮和毛的關系”。他還認為,現代社會就怕信息不對稱,不對稱就會出現不理解,出現矛盾。我們的想法是信息傳遞要盡量地快,盡量地讓更多的人知道。xx在全國第一個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向媒體發布信息,同時把制定和執行政策的人請到現場解讀新政策,發布之后,所有的內容都放到網上,“讓市民在需要的時候能快速便捷地找到”。
換個座標看“回報”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政府“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普遍關心電子政務運營的“回報”問題。對此,xx的看法是:投入是一定有回報的,并且電子政務和信息化的投入回報率還很高,只不過,這個回報不能純用自由市場做生意的座標來衡量,“我今年投入一元明年就能產出兩元”。尤其是電子政務,它的回報一要看對城市信息化的整體拉動,二要看城市服務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包括投資環境的改造,就業的擴大,老百姓生活品質的提升。“不能用這個座標系去衡量那個座標系的東西。” 黃還談到,把提升城市品位,讓市民得到高水平服務作為回報的電子政務,還有許多需要探索的問題。舉例來說,正在建設中的“誠信xx”網絡平臺,就遭遇到了法律層面的挑戰,譬如關系到銀行的信用記錄,應當人民銀行管還是其他部門也能管?政府網站是否有權力把企業或個人的不良記錄公諸于眾?類似這種沒有明確的立法又不應消極等待的問題,就需要拿出相應的辦法來。 xx的做法是:既然公布不良信用會有沖突,那如果有人愿意披露自己的良好信用記錄,我們就可以先滿足這一部分需求,多宣傳好人。久而久之,人們就會想:已經有7個是好人了,那我是不是可以做第8個?第9個?由這個角度切入,也能推動社會“向善”的行為。“誠信xx”從2014年開通“征信網站”,歷經兩任市長的努力,目前已進入海關、納稅、工商等多個領域的征信記錄整合階段。
“數字城市”顯雛形 目前,xx、武漢、西安3城市的信息化水平雖有這樣那樣的差異和差距,但總體上看,在電子政務的帶動下,“數字城市”的雛形已經顯現。 長江中游的最大城市武漢,信息化已被引入到基礎設施的重大項目中:啟動了公路運輸、出租車、公交車等交通行業的gis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推行交通“黃鶴一卡通”,180萬市民成為交通持卡族;年內“黃鶴一卡通”的使用范圍還將延伸到出租車、輕軌、郵局、超市、公園的收費;今年市郊農民農作物種植的560個新品種,98%是從信息網絡中引進的,等等。信息技術的滲透還“盤活”了傳統產業,傳統產業的改造又拉動信息產業的發展,光通信、光電器件、智能電話、閃存卡以及嵌入式軟件已成為武漢it產業新的增長點